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青的诗歌创作

艾青的诗歌创作

艾青的诗歌创作

艾青的诗歌创作

艾青1933年发表了第一首诗,也是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棗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四十年代他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旷野》、《黎明的通知》、《雪里钻》等,咏叹民族命运,呈现出忧郁、感伤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在诗学上受凡尔哈仑等外国现代诗人的影响。

50年代他直接表现新生活及建设者的诗作,疏离已有的艺术个性,显得平淡,但保持着原有诗思的格局。取材域外的《维也纳》、《南美洲旅行》、《大西洋》等,写实与象征互渗,想象和感受独到,为当时的出类拨萃之作。

70年代末复出后,他诗思如涌,《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属精心构撰的长诗,大量篇什短小精悍,主题接续三、四十年代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线索,并有大幅度延伸,更为深沉、凝重、睿智,注重在具体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蕴,走向象征。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 摘要:艾青标志我国现代新诗的成熟。艾青的诗歌深植于民族的土壤,具有现实主义的本色,在以现实主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时,他将自己的忧郁情怀融于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意象之中。忧郁的灵魂易造就独特的诗人,毫无疑问,艾青的心灵是敏感且忧郁的,而造成他心灵忧郁诗绪的原因就在于那个特殊的时代赠予他的坎坷人生经历。 关键词:艾青,忧郁 1 绪论:40年代新诗适应了抗战时期现实性的时代要求,作为中国现代 诗的标志性人物,艾青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引起了诗坛极大的关注。作者与作品是联系在一起的,要理解诗歌,就要了解诗人,同样,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也能更好地分析诗人所创作诗歌的意蕴。这是很自然的。从诗歌角度,读者可欣赏、了解诗歌本身的结构、语言、修辞、文风、意象、韵律、节奏等,但仅从诗歌角度进行现代诗解读不一定可靠,最好的方法是了解诗人,包括经历、遭遇、命运、情感、思想、素养、心理、观点、性格等,看一看这一些与作品的相关性。换句话说,诗不是简单的情绪的抒发,也不是简单的书写哲理,而把生活的经验通过诗人的构思,凝结成象征性的含义。所以艾青最好的诗,都是用意象说话的。艾青的诗歌有两个中心意象:一是土地,象征忧郁和悲怆;二是太阳,象征激昂与希望。他还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以现实主义手法予以呈现,并在这种自由的散文化形式诗歌中穿插实实在在非虚幻的意象,即以根植于人性的现实主义来突出诗歌的主题,艾青开创的这种寄忧郁和希冀于现实主义创作中的手法成为后续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的范本与不竭源泉。 2 艾青诗歌中独具特色的意象 2.1独特的意象 艾青在他的《诗论》里表示:“意象是纯感官的,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指意象是一种用感官可以感知的、感觉的具体、抽象化了的具体表现。 而这种具体化的感觉,是诗歌中以意象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关于诗歌,艾青有着他自己独特的感受。人们的情感本互不相同且互不相通,为表达自己心中所感与所思,艾青选择特定的意象以表达他在诗歌中的忧郁情感,但传达忧郁不是他创作的最终目的。实际上,诗人的情绪往往在他进行诗歌创作时自然流露,因此,艾青的忧郁也很容易被人们所感知。艾青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而要表达自己对祖国和母亲最真挚、最深沉的爱,选取“土地”这一具体事物作为意象恐怕再合适不过。由此,在诗歌创作中,艾青常常将意象与内心所捕捉到的印象结合起来,并赋予意象独特意义传达感情。艾青的这种创作方式使得他诗歌中的意象具有不同寻常的新颖意义,光明与黑暗,天空与大地,晨曦与黄昏,苦难与渴望构成了他诗歌的感情旋律。由于身处那个特殊的时代,

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 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这里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因而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艾青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的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艾青最真切的诗情都是献给中国的农民的: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大堰河”,作者说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而她又是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我”的。这样的描述是来自生活的,但同时又赋予了“大堰河”以某种象征的意义,简直可以把她看作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作者在描述“大堰河”的命运时,所强调的依然是她的平凡性与普遍性:不仅她的欢乐是平凡的,就是她的苦难也是平凡的,普遍的。这是一个“沉默”的大地母亲、生命的养育者的形象:沉默中蕴含着宽厚、仁爱、纯朴与坚忍。这样,在艾青的笔下,“大堰河”成了“大地”“母亲(乳母)”“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组合(与纠结)。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艾青的诗的宣言书:他至高无上的诗神是养育了他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普通人民,他(她)们的生命存在。在以后的诗里,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于是,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光凝视着你,看你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乞丐》),这里的每一个字都震撼着读者的灵魂。诗人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的血液”(《复活的土地》)。随着历史的前进,诗人终于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云从东方来,天下雨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雨洒着冀中平原”,“到处都淋着雨水,到处都好像在笑”(《春雨》)。

浅谈艾青早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浅谈艾青早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艾青是五四以来新诗史上一位着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他的诗作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自他起步开始就走在了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在这里,我想就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探讨一下其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无论在丰富的意象,还是巧妙的抒情,亦或是形象化的语言等方面,艾青早期的诗歌在那个时期诗坛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不可侵犯而英勇斗争。由于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所表现的内容要高度概括集中,在表达上,要求有饱满强烈的感情和丰富飞腾的想象,因而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可使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所谓意象,就是能寄托出某点感觉的事物、景色,是经过了主观再创造的形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由此可见,诗的形象化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描写,也离不开作者的主观感受。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着的特征之一。 在阅读艾青早期诗歌中,我发现,艾青所采用的意象,其外延相当丰富,就是说,他的诗歌中以现实主义手法对生活作真实的再现,所摄取的物象品种多,表现的范围广,象征的东西丰富。譬如一九三七年初的作品《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作为《太阳》起点的《春》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春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大家知道,龙华是蒋介石在上海屠杀革命者的刑场,那里淤积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诗人在这里发现了诗,激起了诗情,展开他的艺术构思,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向我们启示:龙华的桃花是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的,那些深黑的夜是“血斑点点”的,那些也里“没有星光”、“刮着风”,人们“听着寡妇的咽泣”。烈士的殷红的鲜血爆开了龙华桃树上的蓓蕾,孕育了江南的春天。这一从“墓窟”中走来的春,是诗人透过暗夜与血迹对象征自由、胜利的春天的呼唤,是诗人生活信念的结晶。再如《死地》里有句“大地已死了……它死在绝望里;临终时依然睁着枯干的眼,巴望天顶落下一颗雨滴……”这就是以大地作象征的形象,刻画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绝望的情绪。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运用意象的典范,全诗多处运用意象表现某些感觉的事物景色,给人以情景交融的感觉境界。在诗中,诗人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大堰河与“我”的特殊关系后,引入了对大堰河的回忆,集中描述了她一生悲苦的经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几个意象分别以坟墓、瓦菲、荒园、石椅这些物象

第十八章 艾青的诗歌创作

第十八章艾青的诗歌创作 (1910-1996) 一.【教学要点】 一、年谱 二、艾青诗歌创作的发展 三、艾清对现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四、艾清的诗论 二、【基本内容】 一、年谱 ?1910-3-27,出生于金华县畈(FAN)田蒋村,原名蒋海澄 ?1928,考入西湖艺术院绘画系 ?1929年春,赴巴黎勤工俭学。 ?1932-4,回上海。5月,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处女作《东方部的会合》 ?(1月16日,作于巴黎),《北斗》2卷3、4合期) ?1932年被捕入狱,判处6年徒刑 1935-10,出狱。 1936年上半年,在常州五进女子师范教了一个学期的书,后失业 1936-11,《大堰河》自费出版 1937-7-6,离沪赴杭,在路上写了《复活的土地》 9,在杭州私立蕙兰中学任教数月,冬天回金华。 ?1938年初,由武汉去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春,离西安回武汉。 8月,离武汉经湖南于11月底流亡到桂林编《广西日报》副刊《南方》/与戴望舒合编诗刊《顶点》 1939年,上半年,《北方》自费出版。

冬,到湖南新宁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1940-4,离湘西去重庆。 1941-3,从重庆去延安。 -9,《诗论》由桂林三户图书社出版 ?1945年上半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10,任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带领一批文艺工作者进驻张家口,并入华北联合大学,作为文艺学院,任院长。 ?1948-1,《原野与城市》(译诗,凡尔哈仑),上海新群出版社出版。 ?1949-2,随解放军进入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军代表。 ?1956-6,《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58-4,错划为右派,先后在北大荒、新疆农恳部生产建设兵团劳动。 ?1980-5,《归来的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6-5-5,逝世。 二、艾青诗歌创作的发展 ㈠早期创作(1932—1937) ㈡抗战时期的创作(1937年—1945 ) ⑴早期诗歌创作的主题 以诗集《大堰河》(9首)(1936) 《马槽集》(抗战前夜所作、后收入《旷野》) 表达了“一个纯真的灵魂对于世界的责难”,被誉为歌唱民主、战斗的“吹芦笛的诗人”。 艾青在《我怎样写诗·为什么写诗》中说,他在巴黎很孤独,但“心却被更丰富的世界惊醒了”,写下了“一个纯真的灵魂对于世界的责难” 一、对资本主义世界所显露的一切矛盾与对于革命的呼喊 《巴黎》描绘了现代资本主义都市的情景:“你有你自己个性的/愤怒,欢乐/悲痛,嘻戏和激昂!”“你用了/纯药,拿破仑的铸像,酒精,凯旋们/铁塔,女性/卢佛尔博物馆,歌剧院/交易所,银行/招致了:/整个地球上的——/白痴,赌徒,淫辊/酒徒,大腹贾/野心家,拳击师/空想者,投机者们……/啊,巴黎/为了你的嫣然一笑/已使得多少人们/抛弃了/深深的爱着的他们的家园/迷失在你的暧昧的青睐里”“巴黎,你——噫/这淫荡的/淫荡的/妖艳的姑娘” 《马塞》描绘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繁荣景象:“叫嚣的/繁殖着那暴力的/无理性的/你的脸颜和你的/向海洋伸张着的巨臂/因为你啊/你是财富和贫穷的锁孔/你是掠夺和剥削的脏库//马塞啊/你这盗匪的故乡/可怕的城市” 二、写给“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艾青诗选》相关练习题及答案

1.《礁石》中的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 2.“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鱼化石》.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3. 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4.艾青的《太阳的话》全诗运用那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5.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出自艾青的____. 6.艾青的___歌颂了毛主席. 7.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选自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艾青的诗歌创作

艾青的诗歌创作(1910-1996)年谱(一)1910-3-27,出生于金华县畈(FAN)田蒋村,原名蒋海澄 1928,考入西湖艺术院绘画系 1929年春,赴巴黎勤工俭学。 1932-4,回上海。 5月,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处女作《东方部的会合》(1月16日,作于巴黎),《北斗》2卷3、4合期) 1932年被捕入狱,判处6年徒刑 1935-10,出狱。 1936年上半年,在常州五进女子师范教了一个学期的书,后失业年谱二1936-11,《大堰河》自费出版 1937-7-6,离沪赴杭,在路上写了《复活的土地》 9,在杭州私立蕙兰中学任教数月,冬天回金华。1938年初,由武汉去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春,离西安回武汉。 8月,离武汉经湖南于11月底流亡到桂林编《广西日报》副刊《南方》/与戴望舒合编诗刊《顶点》 1939年,上半年,《北方》自费出版。冬,到湖南新宁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1940-4,离湘西去重庆。 1941-3,从重庆去延安。-9,《诗论》由桂林三户图书社出版年谱三 1945年上半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10,任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带领一批文艺工作者进驻张家口,并入华北联合大学,作为文艺学院,任院长。1948-1,《原野与城市》(译诗,凡尔哈仑),上海新群出版社出版。1949-2,随解放军进入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军代表。 1956-6,《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58-4,错划为右派,先后在北大荒、新疆农恳部生产建设兵团劳动。 1980-5,《归来的歌》,四川人民出

版社出版。 1996-5-5,逝世。艾青诗歌创作的发展早期创作(1932―1937)抗战时期的创作(1937年―1945 )早期诗歌创作的主题以诗集《大堰河》(9首)(1936)《马槽集》(抗战前夜所作、后收入《旷野》)表达了“一个纯真的灵魂对于世界的责难”,被誉为歌唱民主、战斗的“吹芦笛的诗人”。艾青在《我怎样写诗??为什么写诗》中说,他在巴黎很孤独,但“心却被更丰富的世界惊醒了”,写下了“一个纯真的灵魂对于世界的责难”一、对资本主义世界所显露的一切矛盾与对于革命的呼喊《巴黎》描绘了现代资本主义都市的情景:“你有你自己个性的/愤怒,欢乐/悲痛,嘻戏和激昂!”“你用了/纯药,拿破仑的铸像,酒精,凯旋们/铁塔,女性/卢佛尔博物馆,歌剧院/交易所,银行/招致了:/整个地球上的――/白痴,赌徒,淫辊/酒徒,大腹贾/野心家,拳击师/空想者,投机者们……/啊,巴黎/为了你的嫣然一笑/已使得多少人们/抛弃了/深深的爱着的他们的家园/迷失在你的暧昧的青睐里”“巴黎,你――噫/这淫荡的/淫荡的/妖艳的姑娘”《马塞》描绘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繁荣景象:“叫嚣的/繁殖着那暴力的/无理性的/你的脸颜和你的/向海洋伸张着的巨臂/因为你啊/你是财富和贫穷的锁孔/你是掠夺和剥削的脏库//马塞啊/你这盗匪的故乡/可怕的城市”二、写给“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大堰河》(1933-1-14日作于狱中)《一个拿撒勒人的死》(1933-6-16):耶稣之死的故事。“一切都将更变/世界呵/也将受到森严的审判/帝王将受谴责/盲者,病者,贫困的人们/将找到他们自己的天国/朋友们,请信我/凭着我预言生活去/

中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中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作者简介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精选练习(一) 1、艾青:原名,浙江金华人, 诗人。1931年参加革命,加入了“左联”,后来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他的早期诗歌代表作 _________________。主要诗集有: 、、等等。 2、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__、__、__、__”的诗歌美学主张。 3、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 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4、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选自《我爱这土地》此节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__、__、__、__,它们的核心是__。 5、阅读《礁石》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中的“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它表现了礁石什么样的精神? 6、“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2019中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精选练习题及答案 (3)

中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作者简介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精选练习(一) 1、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1931年参加革命,加入了“左联”,后来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他的早期诗歌代表作_________??大堰河——我的保姆>>________。主要诗集有:?旷野>、?火把>、?欢呼集>等等。

2、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_朴素_、_单纯_、_集中_、_明快_”的诗歌美学主张。 3、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4、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选自《我爱这土地》此节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_土地_、_河流_、_风_、_黎明_,它们的核心是_土地_。 5、阅读《礁石》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艾青的诗歌创作

艾青的诗歌创作 导读:艾青是抗战时期中国诗坛上一颗最亮的诗星,曾被智利大诗人聂鲁达称为“中国诗坛的泰斗”。 1、艾青诗歌的创作历程: ⑴艾青抗战爆发前的诗歌创作:当“新月派”、“现代派”的诗风(后期走向颓废)弥漫诗坛的时候,艾青、田间、臧克家等青年诗人为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流。1932年,他在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及其他八首诗,后来结成他的第一个诗集《大堰河》。除此而外,在早期,诗人还写了许多短诗,其中《太阳》、《春》、《黎明》等构成了一组向往光明、歌唱理想的诗篇。 艾青早期的诗作初步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带着深沉的忧郁,语言朴素而形象,形式自由不受拘束,一方面,他抒发了自己对旧世界的诅咒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和光明的向往。 ⑵抗战时期是诗人创作的高潮期。这一时期,诗人的视野扩大了,诗的主题开掘更深了。短诗集有《北方》、《献给乡村的诗》、《旷野》、《黎明的通知》等等;这一时期,诗人将对祖国苦难的忧郁和对光明、对理想的欢愉结合在一起,对祖国苦难的认识更深沉,对光明的认识逐步深化。 抗战时期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新时期以来,是他创作的第二高峰期,代表作《光的赞歌》。 2、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

⑴艾青诗歌当中的意象: 艾青40年代的诗作中出现的意象是多姿多彩的,表现了诗作“向善”的精神内质,它们既是诗人所具体描绘的形象,也是诗人强烈、深厚的情绪的客观对应物。它们是诗人爱与恨、真与善的最高意义的表达,同时也反映出了时代的主题。如: ①“雪与雾”,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而出现在艾青的诗作中的。 ②“土地和旷野”,这组意象有着多重含义:首先是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其次是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另外,还凝聚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和对他们的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③“黎明和太阳”,艾青始终如一地热情歌颂着太阳、朝霞、黎明、曙光、春天、火焰、生命、红旗和胜利。这组意象是艾青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首先,它们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其次,也是对革命战斗者精神源泉和其前进动力的解释;第三,这组意象也是寄寓着诗人追求真理,挑战旧社会,向黑暗势力搏击,向美好明天进发的思想趋向。 ④“生与死”,这组意象是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格的写照。 ⑵艾青诗歌中的主导性精神意识:反叛意识、苦难意识、平民意识、战斗意识; ⑶艾青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中考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一、艾青简介: 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二、人物小传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方》、《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阳》(1947年)《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艾青

艾青的诗 艾青经典诗歌欣赏

艾青的诗艾青经典诗歌欣赏 经典诗歌欣赏《失去的岁月》作者:艾青不像丢失的包袱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失去的岁月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i时间也像是气体,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早已离开了人间。 (现当代诗歌精选集)经典诗歌欣赏《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被雪

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

艾青的诗歌创作讲义

艾青的诗歌创作讲义 艾青(1910─),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笔名有莪伽等,艾青是他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褓姆》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他虽出身地主家庭,但因“命相”不好,生下后,被父母送往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叶荷”(即大堰河)家里寄养,大堰河对艾青的疼爱甚于父母,这使他从小就感染了农民的纯朴和忧郁,与父母感情淡漠。5岁始回家,进本村蒙馆开蒙,他自幼喜爱美术,1928年初中毕业后,艾青考进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在院长林风眠鼓励下,于翌年赴法国留学,专攻绘画艺术,在巴黎度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1的生活。此间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哲学著作和外国文学作品,受到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兰波、凡尔哈仑、波德莱尔等著名诗人的影响,学习绘画之余试验写诗。艾青于1932年初回国,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以“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投进监狱,饱受三年铁窗之苦,狱中正式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他写下了《大堰河──我的褓姆》这一著名诗篇,该诗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和文学界的普遍重视,艾青因此一举成名。茅盾首先称赞此诗是“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2。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遭际的同情与关切,以及对那个不公道世界的诅咒。从此,“诗成了我的信念,我的鼓舞,我的世界观直率的回声”3。艾青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成为继郭沫若、徐志摩之后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 《透明的夜》是艾青入狱后写的第一首诗,《大堰河──我的褓姆》是他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收入诗集《大堰河》和《旷野》集中的《马槽集》内。这一阶段,是艾青从欧罗巴带回芦笛和歌唱“大堰河”的时期,是诗人的准备期也是成名期,并由此确定了一生的奋斗方向。 抗日战争时期,可称“向太阳”时期,是艾青创作生活的高潮阶段。诗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重大进展。计有《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等集子,还写了长诗《向太阳》和《火把》。 “我从你彩色的欧罗巴/ 带回了一支芦笛”(《芦笛》)。艾青是在西方象征派、印象派熏陶下走上诗坛的,这使他的诗歌创作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世界现代诗歌艺术的联系;但同时他又没有忘记自己是“大堰河”的“儿子”,一开始就为这块多难的土地和贫苦的人民唱着自己深情的歌。30年代,面对着新诗创作已形成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而现代主义方兴未艾的局面,艾青担负起了创造性地综合这一新诗发展的历史使命。艾青的诗歌一方面深植于民族的土壤,既表现出“五四”时期感情炽烈,富于战斗精神的革命浪漫主义诗风,又具有革命现实主义的本色;另一方面,他又广泛地采撷世界诗艺之营养,吸收了象征主义等诗歌艺术的精华。在艾青的诗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在互相吸收、融合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使艾青的诗呈现出无比的丰富性。艾青以其独具的个性色彩和艺术成就推动了历经二十年的中国新诗的发展。 艾青不仅从事长期的文学实践,还根据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写了《诗论》及其他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诗的见解。 1艾青∶《艾青诗选·自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茅盾∶《论初期白话诗》,《茅盾文艺杂论集》(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3艾青∶《母鸡为什么下鸭蛋》,《艾青谈诗》,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1

《艾青诗选》阅读指导

《艾青诗选》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人物小传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方》、《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阳》(1947年)《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艾青

名著《艾青诗选》内容要点及练习题(附答案)

名著《艾青诗选》内容要点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3.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光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

艾青的诗歌特色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和土地,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据统计,艾青首诗中,借土地来激发诗人情绪的诗,约占26%,全面直接抒写太阳及其边缘类的诗约占10%,且这类诗多是大篇幅的制 作,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吹号者》、等。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如他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真实而朴素的诗句,说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艾青是一个深深感染了农民式的忧郁的人,这种来自土地耕植者的忧郁又强化了艾青对土地怀有永恒的忧患感。在此后的诗中,他关注的始终是和土地合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乞丐》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复活的土地》写出了土地--农民的复活;《春 雨》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和解放。通过这种描绘,艾青的诗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 灵魂,和土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士兵的生活和斗争。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艾青是一个时代的预言者和理想世界的呼唤者,他曾经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艾青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和火焰,这是艾青的"永恒主题"。如他写的光明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 (二)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是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 可以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写道:"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旷野》中写道:"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等。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这一时期诗美风格的集中。他忧郁的诗情里积淀了早期生命历程的坎坷与不幸,也是发自内心他置身于黑暗大地上的痛苦的生命情怀:幼年时缺乏父母亲情的冷漠凄清,少年时飘泊异乡的辛酸孤苦,三年囚徒生涯的悲愤伤感,以及人世间的苦难不平、对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深思忧虑……这一切自然而然地流注在他血泪凝成的字里行间,形成他许多诗歌沉郁的底色。在这首带有自叙叙传记性质的长诗中,艾青用丰厚的感情,朴实的口语,大量的排比,细腻的笔触,形象的语言,凄楚地叙写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怀着虔诚而深切的情感,回忆了自己深爱的乳母大堰河生前的凄苦和死后的悲凉,艾青成了家庭与时代的叛逆者。他在诗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受尽人间凌辱、最后与世长辞的农村女形象,表现了诗人“对于母性的不幸的人的爱”[5],对自己家庭所属地主阶级和整个不公道世界的强烈不满和诅咒。 三散文化了的诗情律动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3.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光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读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一、基础知识 1.作者情况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

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诗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2.经典名言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