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体外检测及常见问题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3.02 MB
- 文档页数:33
检查过敏原的方式分体内及体外法两大类。
一是皮试针刺法:就是在把稀释很低的过敏原注射到皮下,观察皮肤的反映,长处是反映直观、快速,缺点是患者痛苦大(1种过敏原做一个皮试),患者不能耐受,还有就是皮试液的标准要求高,一般医院不采用这种方式;还有一种就是抽血法,抽一次血可以做40~60多种的过敏原,长处是快速准确,特异性好,痛苦少,其长处是尤其适用于小儿、症状较重的患者及晕针或不肯做皮肤实验的患者;缺点是过敏原检查项目较少,价钱也比较贵。
过敏源医学上将诱发过敏性疾病暴发的抗原性物质称为过敏源。
由于物种的数量成千上万,因此每一名过敏患者可能都是由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引发。
此刻,临床将常见的过敏源归纳为以下几类:一、通过呼吸引发过敏的抗原性物质——吸入性过敏源:如花粉、柳絮、粉尘、虫螨、冷空气、动物皮屑、油烟、各类香料、汽车尾气、煤气、香烟等。
二、通过饮食引发过敏的抗原性物质——食入性过敏源:如海鲜、鱼虾、异体蛋白、奶制品、豆制品、鸡鸭、牛羊肉、大米、面粉、香油、香椿、葱、姜、蒜、动物脂肪、酒精、和桃子、梨等各类水果、干果、蔬菜、蜜饯,部份抗菌类制剂、消炎药、解热镇痛药等。
3、通过触摸引发过敏的抗原性物质——接触性过敏源:如化妆品、染发剂、油漆、冷空气、热空气、紫外线、幅射、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香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项链、手链、表带、戒指、耳饰)、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
4、其他过敏源:如注摄药剂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精神紧张、工作压力等、乃至有许多的患者根本不能肯定具体的过敏源日常生活中易引发过敏性哮喘的十种食物:1.奶及奶制品以牛奶致儿童过敏性哮喘发生率为最高。
所以对需要乳类喂养的婴幼儿来讲,应踊跃主张母乳喂养,以减少牛奶喂养所致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机缘。
2.鸡蛋诱发过敏性疾病的病例很多,其中有少部份表现为过敏性哮喘。
专家指出,若是只吃蛋黄不吃蛋清则可降低哮喘发作率,这是因为蛋清中的卵蛋白是诱发过敏的主要致敏原,而蛋黄不含卵蛋白,故很少会引发过敏发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检查过敏原的方法有哪些?
导语:大家知道检查过敏原的方法有哪些吗?相信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人们很少提到这方面的医学知识,但是正值春天的时候人们就会出现有很多类似过敏疾
大家知道检查过敏原的方法有哪些吗?相信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人们很少提到这方面的医学知识,但是正值春天的时候人们就会出现有很多类似过敏疾病的发生,那么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述一下有关于检查过敏原的方法有哪些?
(一) 体外血清变应原特异IgE的测定:用于Ⅰ型变态反应体外过敏原检测,常用的有美国的IVT系列试剂:用于食入性(速发相)、吸入性过敏原的检测,可检测常见的近30种过敏原。
(二) 体外血清变应原特异IgG 的测定:主要用于食物迟发相的检测。
食物过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食入后数小时内出现过敏症状,称为速发相,由IgE介导;一种是在食入后数天后出现过敏症状,称为迟发相,由IgG介导,慢性的过敏多需此项检查。
(三)斑贴试验:主要用于Ⅳ型变态反应的检测,如接触物的检测:衣物染料、金属饰品、皮革、染发剂等等,目前主要使用瑞典进口的斑贴试剂。
(四)皮内注射过敏原检测:包括皮内实验、点刺实验及皮肤划痕,由于变应原注入体内,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应具备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设备及抢救药物。
此方法比较古老,患者较痛苦,可供使用的试剂种类教少,其并发症有局部疼痛、晕针、局部化脓、全身反应等。
(五)自身血清皮肤实验:过敏性疾病病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可能对外界物质过敏,又有可能存在自身免疫问题。
引起过敏性疾病的自身抗体包括:甲状腺自身抗体、抗IgE抗体、抗IgE受体的自身抗体等。
第1篇一、引言过敏试验是一种检测人体对特定物质过敏反应的方法,通过分析过敏试验数据,可以了解受试者对某些物质的过敏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过敏试验数据的分析,探讨过敏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医院过敏试验室,包括2018年至2020年间进行的过敏试验结果。
试验项目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吸入性过敏等。
2. 数据处理方法(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过敏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3)可视化分析:利用图表展示过敏试验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联性。
三、数据分析结果1. 描述性统计(1)过敏试验总体情况:2018年至2020年间,共进行过敏试验10000例,其中男性5000例,女性5000例。
过敏试验阳性率约为40%。
(2)食物过敏情况:食物过敏试验阳性率最高,约为50%。
其中,坚果类、海鲜类、鸡蛋类过敏率较高。
(3)药物过敏情况:药物过敏试验阳性率约为30%,其中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过敏率较高。
(4)吸入性过敏情况:吸入性过敏试验阳性率约为20%,其中尘螨、花粉、霉菌过敏率较高。
2. 相关性分析(1)食物过敏与性别:食物过敏阳性率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异。
(2)药物过敏与年龄:药物过敏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50岁以上人群药物过敏率较高。
(3)吸入性过敏与职业:吸入性过敏阳性率在从事粉尘、油漆、化工等行业的人群中较高。
3. 回归分析(1)食物过敏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对食物过敏有一定影响,但相关性不显著。
(2)药物过敏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因素对药物过敏有一定影响,但相关性不显著。
(3)吸入性过敏影响因素:职业、地域、生活习惯等因素对吸入性过敏有一定影响,但相关性不显著。
66健康生活 ·体检之窗编辑/邱婷婷****************检查过敏原,哪种方法最靠谱□上海徐氏医疗门诊部负责人、主治医师 徐培杰都说过敏性鼻炎难治,的确如此。
57岁的王先生是一位有着多年过敏性鼻炎病史的患者,为治病跑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医院,从耳鼻喉科到呼吸科,进行了很多次的“过敏原检测”。
王先生很困惑:有时候自己做的是皮肤试验,有时被要求测IgE,似乎各家医院的检测内容和报告都有所不同。
到底如何查过敏原得到的结果才比较可靠呢?事实上,过敏原检测包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两种特异性方法。
体内试验就是让过敏原与人体发生接触,如果机体对其过敏,它会与机体产生的抗体发生反应,并间接反映到皮肤上,临床常用的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斑贴试验等。
体外试验就是先抽血,再检测血清里的特异性抗体,临床上常用的有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体外激发试验、分子组分检测等。
而过敏反应可分为I型、Ⅱ型、Ⅲ型和IV型。
其中I型过敏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由IgE(即免疫球蛋白E)抗体引发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可引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花粉症、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临床发现,对牛奶过敏者有针对牛奶变应原的IgE;对蒿草花粉过敏者,有针对该花粉的IgE……故将这种对某种过敏原发生的免疫反应称为“特异”。
因此,对于过敏性疾病患者而言,更为重要的是特异性IgE的检测。
基于目前临床检验诊断技术,可用于特异性IgE的检测方法包括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免疫印迹法、免疫捕获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芯片技术等。
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是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相较于皮肤试验(可用于过筛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有很多优点:安全性高,不受对症用药、病情程度等限制;结果客观、可定量等。
但无论何种检测技术都需要专门的仪器,所以,如果采用的检测技术或设备厂家不同,那得出的结果其敏感度与特异度也自然不同。
体外过敏原检测报告委托单位:某某医院
测试时间:2021年6月1日
样品采集时间:2021年5月28日
样品信息:
姓名:***
性别:男
年龄:25岁
样品类型:血清
测试结果:
本次检测共检测了72种过敏原,其中27种过敏原检测结果为阳性,占总检测数的37.5%。
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过敏原名称检测结果特异IgE值(kU/L)
花生阳性 12.5
鸡蛋阳性 11.2
虾阳性 7.3
猫毛阴性 -
狗毛阴性 -
......
结果分析:
张三的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他对27种过敏原存在敏感反应,主要包括花生、鸡蛋和虾等。
具体的特异IgE值也表明张三对这
些过敏原的敏感性较高。
建议:
为了避免与上述过敏原接触而引发过敏反应,建议张三在饮食
和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
同时,也建议他平时保
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以减轻可能的过敏反应。
如果在日常
生活中不慎与这些过敏原接触,建议他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报告注意事项:
本报告仅针对本次检测结果,不针对其他疾病、检测项目和结
果进行分析。
该报告仅供委托单位参考,不得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具
体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和检测结果确定。
以上报告真实有效,请委托单位及时保存。
•论著.广州市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纪存委,黄彦龙,陈柳青,卢伟明,穆小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511442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分布状况,为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的环境过敏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纳入喘息性疾病及哮喘(1013例)、过敏性鼻炎(660例)、过敏性结膜炎(422例)、湿疹(2762例)、特应性皮炎(831例)和荨麻疹(1181例)患儿共6869例,经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过敏原E型特异性抗体(sIgE),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
结果在6869例患儿中,过敏原sIgE阳性总检岀率为74.01%,男性患儿阳性率(75.02%)高于女性患儿(72.2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53.47%)低于食入性过敏原(57.39%)。
尘螨和牛奶分别是阳性率最高的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
婴幼儿期患儿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湿疹;学龄期患儿常见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
结论广州地区导致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和牛奶。
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不相同,应该根据不同类型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过敏原;免疫印迹法中图分类号:R179;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483(2021)02-0081-04DOI:10.396^^j.issn.1006-2483.2021.02.019Analysis of allergens in children with common allergic diseases in Guangzhou JI Cunwei,HUANG Yanlong,CHEN Liuqing,LU Weiming,MU XiaopingGuangdong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Guangzhou51144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MU Xiaoping,Email:mxp721@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llergens in children with common allergic diseases in Guangzhou,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nvironmental allergens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allergic diseases.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a total of6869children with allergic diseases,including wheezing diseases and asthma(1013cases),allergic rhinitis(660cases),allergic conjunctivitis(422cases),eczema(2762cases),atopic dermatitis(831cases)and urticaria(1181cases).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erum allergen type E specific antibodies(sIgE)of the patients.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sIgE in6869 children was74.01%.The positive rate of male children(75.02%)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children(72.25%).The positive rate of inhalation allergens(53.47%)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ood allergens(57.39%).House dust mites and milk were the most common inhalation allergens and food allergens,respectively.Eczema was the most common allergic disease in infants and toddlers.Allergic rhinitis and urticaria were common in school-age children.Conclusion The main allergens causing allergic diseases in children in Guangzhou were dust mites and milk.Different allergic diseases had its specific allergens.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argeted prevention measures accordingly.Keywords:Allergic diseases;Allergens;Western blotting过敏性疾病多数为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健康问题,也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1]o随着人们生活环境[2]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3],儿童期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4-5],不仅短期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同时也增加儿童成年后疾病的风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