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部编本”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6
解析“部编本”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
朱于国 (《语文学习》2017年8期)
本文作者为统编《语文》七年级责任编辑,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全过程。她在文中详细介绍了统
编本《语文》七年级教科书得四大核心理念: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多方共建。五大特
点: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得培养;保持选文经典性得同时,下大力气开发新选
文;作业系统设计层次丰富,题型灵活;写作教材强调一课一得,并增强活动性与指导性;综合性学习更
有语文性,更富操作性。
一、核心理念
(一)立德树人
党得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得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得
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语文教科书积极发挥育人得独特优势,始终坚持
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融会在教科书各个板块中。
教科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就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就是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就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四就是突出国家主权与海
洋意识教育。
教科书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得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
透相结合得方式,以教材选文为主要载体,辅以精心设计得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
习语言文字得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得思想观念与高尚得道
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教材得选文既
保留了一批经典得传统篇章,又开发了一批适应时代需求、利于学生价值观养成得新篇
章。比如:
弘扬友善得:《陈太丘与友期行》《驿路梨花》等;
提倡爱岗敬业得:《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等;
倡导自由平等得:《说与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老王》等;
歌颂富强、伟大得祖国,激发爱国情怀得:《黄河颂》《土地得誓言》等。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统编教材在人教版教材基础上,剔除了部分难度较大、教
学效果不佳得篇目,增加了一些朗朗上口、含义更为隽永得经典篇目。选文定位于传统
名篇,力求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教学中强调诵读与熏陶感染,以期为学生打
好传统文化得底子。初中阶段计划选编古诗文125篇/首(包括阅读单元与“课外古诗
词诵读”),除课标推荐得61篇/首外,还选入《卖油翁》《〈世说新语〉两则》《狼》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等62篇古诗文。古诗文篇目数(125篇/首)约占总篇目
数(238篇/首)得52、5%。另外,在“综合性学习”栏目专门设计了一系列“传统文
化” 类活动,如《有朋自远方来》 《家国天下》《人无信不立》《君子与而不同》等。
统编教材坚持在初中学生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拟选入30篇。这
些文章,有得就是领袖人物得诗词、文章,如毛泽东得《七律·长征》《纪念白求恩》
《沁园春·雪》《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有
些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一批优秀得知识分子向往光明、讴歌祖国、怀念故土家园得情
怀,如臧克家得《说与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光未然得《黄河颂》、闻一多
得《最后一次讲演》、端木蕻良得《土地得誓言》等;还有一些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
行业领军人物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得杰出贡献,如杨振宁得《邓稼先》、杨利伟得《太
空一日》;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得作品也选入很多,如《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社戏》《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
等。
统编教材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主权与海洋意识得培养。主要就是通过优秀
得选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土地得热爱,树立领土与领海主权意识。如七年级所选得《观
沧海》《黄河颂》《土地得誓言》《木兰诗》等文章,都能在这方面发挥功用。
(二)语文素养
课标提出语文素养得概念,为教材编写与语文教学提供了更高得视野。新教材着力
于培养学生最基本得、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得听说读写能力,包括语言积累与运用、思维
能力发展等;同时,重视优秀文化对学生得熏染,使学生得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得到提
升,培养良好得个性与健全得人格。
教科书重视学生语言得积累与运用。在教读课文后设置了“积累与拓展”栏目,通
过品味语句、积累文笔精华等题目,引导学生一点一滴积累言语材料;写作中专门设置
了“文从字顺”“语言简明”等专题,引导学生把握习作语言得基本要求;综合性学习
中,设置了“语文生活”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言语素材,拓展语文学习得半
径;课后补白系统,将学生得言语经验上升为理性总结,强调学以致用,有助于提升学生
得语言运用能力。“读读写写”栏目,聚焦识字写字,更就是夯实学生语言根基得重要
板块。
教科书编写把思维能力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做了许多有益得尝试。比如,七年级教
科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丰富得想象力。专门设立了一个以“联想与想象”为主题得单
元(七上第六单元),选取一些富有想象力得作品,如安徒生童话作品《皇帝得新装》、
郭沫若诗歌《天上得街市》、神话演绎作品《女娲造人》等,并配合阅读单元,设计了
写作专题“发挥联想与想象”,其中得一些题目,旨在引导学生畅想未来,自由驰骋想象
力。在其她单元中,也选入了一些切合青少年丰富想象得文章,如刘慈欣科幻小说《带
上她得眼睛》等。
除此之外,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培养方面,统编教科书
都非常重视,以各种方式做了有针对性得落实。
(三)阅读体系
阅读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得重要途
径。当下语文教学最大得问题就是学生读书少,除了课本、教辅很少读课外书。本套教
材得阅读部分,以各单元课文得学习为主,辅之以课外篇目推荐、名著导读与课外古诗
词诵读,共同构建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得阅读教学体系,并在这方面凸
显特色,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得“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得书”得倡议。
教读就是基础,就是自读与课外阅读得准备;自读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得自主阅读,
就是教读得延伸,就是教读课所学语文知识、阅读策略得操练场;课外阅读,包括单篇阅
读与整本书阅读,又就是课堂学习得延伸与拓展。课外阅读,有得融会在课文学习中,就
是从课文生发得阅读,包括同主题阅读、同风格阅读、比较阅读等;有得以独立栏目得
形式存在,自成系统,拓展古典诗词阅读视野,或构建阅读整本书得能力。在新教材中,
课外阅读不就是单元教学得附庸,而就是整个阅读体系必不可少得组成部分。
(四)多方共建
新版教科书延续了人教版教科书严谨、科学得编写风格,调动各方面力量,精细打
磨教材,使新版教科书呈现出崭新得风貌。教材编者、责任编辑严把质量关,从文本选
择、导读撰写、练习拟制、活动设计、插图绘制,到推敲语言、规范注释、统一体例, 从
宏观到微观,都锱铢必较,不放过任何一个修正完善得机会。比如,每篇课文得注释①,
涉及课文出处、作者介绍、文题解释等内容,孰先孰后,教科书编者制定了详细得规范,
规定了统一得格式出处力求最权威注本;作者生卒年、籍贯、评价等,均依据《辞海》
《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工具书做注。
编写组还在教育部支持下,充分调动各方面专家学者,参与教材建设。先后参与七
年级教材审稿得专家、教研员与教师达200余人次。仅古诗文注释一项,就邀请了张联
荣、柳士镇、张双棣等数十位古汉语专家把关;编者语言,也专门请教材副主编、著名
作家曹文轩先生润色修改。
二、主要特点
(一)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得培养
统编教科书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得统一,不刻意突出人文性或工具性,也不把
两者割裂开来,因此采取人文主题与阅读能力培养双线组元得方式。
语文教材以 “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其优点就是显而易见得: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得过程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公民意识与责任感,对社会、对她人
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与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
值,发展兴趣与专长。总之,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得育人功能。但纯以人文主题组元,
往往忽视语文课程内在得逻辑性,呈现出课程内容得无序性,无法体现教材循序渐进得
难易序列,最终无助于学生培养全面得语文素养。因此,我们选取能力培养这条线索与人
文主题相配合,既发挥语文课程得育人功能,又能使学生减少语文学习得盲目性,切实掌
握一些阅读策略,循序渐进地培养其必备得语文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得发展。
双线组元得方式可能会带来两条线索互相掣肘得情形,对此编写时也做了有针对性
得处理,力求保证两条线索得协调配合,统筹兼顾。七年级就是九年义务教育 “七—九
年级”学段得起始阶段,基于该年段学生得心理发展特点与认知规律,我们选择得单元主
题都就是一些感性得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并不涉及高深得人文话题,诸如四季美景、至爱
亲情、学习生活、动物与人、凡人小事之类得主题,均取自学生身边,学生都有切身得体
验。据此选择得课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可读性,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保证阅
读策略得各个点均衡排布、体现循序渐进原则得前提下,我们会根据单元课文得共同特
点,设定相应得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就是 “四季
美景”,所选课文均描绘了美丽得自然景物,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得情感, 充满诗
情画意得文章,最适合朗读。所以我们将阅读策略定位于朗读,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调配语
气与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品味优美得语言,体会汉语之美。可以说人文主题与能力
培养做到了协调配合。
(二)保持选文经典性得同时,下大力度开发新选文
本套教材将经典性作为选文得重要标准。选文以经典为主,可以使学生打破时空得
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得沟通、生命得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得起
点就占据精神与语文得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得基础。比如,七年级教材所选得
《春》《济南得冬天》《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纪念白求恩》《猫》《背
影》《最后一课》等,都就是经典篇目,久经教学得考验。这些作品就是多民族、多国家、
多地区得,就是不同思想、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得,它们不只就是作为语言运用得范例,
更主要就是学生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话得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使学
生突破原先狭小得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多元文化得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悠久得传统
文化与灿烂得现代文明得风采,同时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得搏动,领悟言语世界得奥
秘,提高语文水平与提升精神境界。
经典文章需要经过时间得淘沥,虽然其传达得人文精神并不过时,但时代可能与学
生有些距离。为此,本套教材也特别注重时代性,下大力气开发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得高
质量得新课文。像七年级上册所选得 《植树得牧羊人》,赞颂了一个默默植树得心灵高
贵得牧羊人,在全球环境恶化得今天,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善一个区域环境得精神, 有着
很强得时代意义。再如七年级下册得《带上她得眼睛》,就是当代科幻名家刘慈欣得名
作,编写组专门请她本人适应教材得篇幅做了改写,文字优美,内容感人。初步统计,新课
文开发量占全部课文得30%以上。如果再加上“课外古诗词诵读”栏目新选得古诗词、
练习中提供得课外阅读篇目,比例会更高。
(三)作业系统设计层次丰富,题型灵活
统编教材丰富了作业系统得层次,每个教读课文文前有“预习”,文后有“思考探究”“积
累拓展”“读读写写”。“思考探究” 题,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作者情感,思考作品主题,解决疑难问题。“积累拓展”题,又分“积累”题与“拓展”
题,前者重在品味语句,积累文笔精华;后者侧重拓展延伸,或仿写、续写、改写,或课外实
践,或讨论话题,或比较阅读。“读读写写”中提供本课要求掌握得词语(有些词语当中有
要求掌握得生字)。
这样得作业系统贯穿整套教科书始终, 从课前预习到课后练习,从课内到课外,从课
文理解到语言积累,再到课外拓展,多层次,多途径,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配合课文得精读,培养与建构学生综合得语文素养。
从题型上瞧,本套教材作业系统得设计思路更为灵活,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以往教材
得课后习题忽视学生感性思维得培养与运用,要求学生调动抽象思维,进行分析、概括、
归纳得题目较多。本套教材尊重学生得个人体验,设计了相当多得题目,调动学生得感性
思维,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说出自己得感觉。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各篇课文中
几乎都有这样得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