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房纤颤的治疗方法

心房纤颤的治疗方法

心房纤颤的治疗方法
心房纤颤的治疗方法

心房纤颤的治疗方法

心脏是一个维系人生命的器官,如果心脏出现了问题,一个人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心房纤颤就是心脏类疾病的一种,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心脏纤颤的相关症状,就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不能逃避自己患病的事实,应该正确面对积极治疗,不留遗憾,下文我们将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心房纤颤的治疗。

1.病因治疗

房颤的病因治疗至关重要,积极治疗原发性心脏病才容易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使之转复后长期维持,即使不能治愈病因,能解除血流动力学异常也很重要。在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所致房颤者,当心肌缺血改善,心衰纠正,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房颤转复的机会增加,并能长时间维持窦性心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患者,实行手术去除病因后许多患者能在复律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

2.药物治疗

包括药物复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

3.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主要应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及心室率不易控制的持续房颤患者。最早采用的是房室结消融术,造成永久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然后配合起搏治疗,改善病人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效应。近年来,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疗效逐渐提高,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4.外科治疗

主要包括希氏束离断术“走廊术”及“迷宫术”,目前临床普遍采用“迷宫术”。其主要机理是在一系列切口之间,引导心房同时激动,以消除房颤即通过一系列切口打断常见的折返环,建立一条特殊的传导通路使心房电活动同步。该手术既保留了窦房结至房室结的“走廊”又使窦房结的冲动能传导到各心房肌组织,使心房肌能收缩一致。

上文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心房纤颤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在发现自己患有心房纤颤后,做到不逃避,不恐惧,一定要正确面对积极治疗,症状就一定可以有所缓解的。

第二十三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第二十三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选择题 A型题 1.请指出在强心苷的化学结构中含羟基最少的药物: A.地高辛 B.洋地黄毒苷(口服吸收率高、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半衰期长) C.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 D.毒毛花苷K E.以上都不是 2.关于强心苷的叙述,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洋地黄毒苷肝转化率最高,是因其结构中羟基的数目最多 B.强心苷是由苷元和糖组成,其中苷元部分是发挥正性肌力的基本结构 C.有肾功能不良的病人慎用地高辛 D.老年人易发生地高辛中毒 E.地高辛的半衰期约33~36h 3.下列哪个药物不能用于心源性哮喘? A.吗啡 B.毒毛花苷K C.氨茶碱 D.硝普钠 E.异丙肾上腺素 4.强心苷中毒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下述哪一项治疗措施是错误的? A.停药 B.给氯化钾 C.用苯妥英钠 D.给呋塞米 E.给考来烯胺,以打断强心苷的肝肠循环 5.强心苷中毒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 A.ECG出现Q-T间期缩短 B.头痛 C.胃肠道反应 D.房室传导阻滞 E.低血钾 6.下列哪种强心苷口服吸收率最高? A.洋地黄毒苷 B.毒毛花苷K C.地高辛 D.西地兰 E.铃兰毒苷 7.关于米力农,下述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抑制磷酸二酯酶Ⅲ B.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 C.可增加心肌收缩性和扩张血管 D.促进Ca2+内流,但抑制Na+通道和K+通道 E.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 8.下列哪个药物能增强地高辛的毒性? A.氯化钾 B.考来烯胺 C.苯妥英钠 D.螺内酯 E.奎尼丁 9.血浆半衰期最长作用最为持久的药物是: A.地高辛 B.毒毛花苷K C.洋地黄毒苷 D.西地兰 E.铃兰毒苷 10.强心苷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可选用: A.氯化钾 B.阿托品 C.利多卡因 D.肾上腺素 E.吗啡 11.地高辛的t1/2为36h,若每日给予维持量,则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约需: A.10d B.12d C.9d D.2~3d E.6~7d 12.强心苷治疗心衰的原发作用是: A.使已扩大的心室容积缩小 B.降低心肌耗氧量 C.减慢心率 D.正性肌力作用 E.减慢房室传导 13.强心苷对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心衰疗效良好? A.高度二尖瓣狭窄诱发的心衰 B.肺原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 C.由瓣膜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 D.严重贫血诱发的心衰 E.甲状腺功能亢进诱发的心衰 14.强心苷中毒出现哪种情况不宜给予氯化钾? A.室性早搏 B.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解救)

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

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3-08-16T11:37:47.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敏 [导读] 通过上述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 王敏(大连辽渔医院 116113)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58-02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洋地黄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心房纤颤的效果,为今后心房纤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后由门诊医师收住入院的心房纤颤患者共86例,将86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的43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其余患者用洋地黄治疗设置为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对照组患者显著有效为29例(67.44%),有效7例(16.28%),无效7例(16.28%)。结论胺碘酮与洋地黄两者在治疗心房纤颤时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关键词】胺碘酮洋地黄心房纤颤疗效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即便在正常人群中偶尔也会出现短时间的心房纤颤。一般来说,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心房纤颤发病的几率也随之增高[1]。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各种心脏器质性疾病等,都可引发心房纤颤。临床治疗心房纤颤主要有胺碘酮及洋地黄类药物,本次研究主要旨在讨论两者对心房纤颤的效果,现将实验整理总结,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均选自从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后由门诊医生收住入院的86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仅为32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是(56.4±4.8)岁,按照病因分高血压性心脏病有18例(20.93%),风湿性心脏病23例(26.74%),冠心病26例(30.23%),扩张型心肌病15例(17.44%),甲状腺功能亢进4例(4.65%)。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心房纤颤,且均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等。将8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选择胺碘酮治疗,每次静脉注射300mg1200mg,对于静注后没有转为窦性心律患者可口服胺碘酮继续治疗,每次口服剂量为0.2g-0.4g,每天3次。43例患者在用药一周后均改为口服胺碘酮,剂量改为每次0.2g,每天2次,在口服治疗2周以后,再将剂量改为0.2g,并每天服用一次;对照组患者选择洋地黄治疗,每次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0.4mg,每天一次,对于静注后没有转为窦性心律患者可口服地高辛继续治疗,每次口服剂量为0.125mg-0.25mg,每天1次,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有毒性反应,需立即通知医生并停止给药,继续观察若病情严重及时抢救。 1.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著有效标准:心房纤颤转为稳定窦性心律,或者是持续心房纤颤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偶有发作;有效标准:心室率降低,持续性心房纤颤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无效标准:房颤未转为窦性心律,心室率降低不明显,持续性心房纤颤也没有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 1.4统计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取得数据分析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房纤颤治疗效果对比,具体数据整理制成表格,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房纤颤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显著有效有效无效 实验组 43 37(86.05%)* 5(11.63%)* 1(2.32%)* 对照组 43 29(67.44%) 7(16.28%) 7(16.28%)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越来越多,临床上因心房纤颤来就诊的患者人数处在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40岁以下心房纤颤患者也不断增加[2]。由于心房纤颤患者通常伴有较为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变,心脏排出量明显降低,经常感觉到心悸[3],乏力及气短等一些临床表现,所以对心房纤颤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心房纤颤主要选用的药物有洋地黄和胺碘酮两种,对于治疗心房纤颤效果都有不错的疗效,但是两者作用机制不同,洋地黄主要是降低心房纤颤患者房室结以及房室束传导速度[4],而胺碘酮则是通过有效的抑制窦房结传导来减慢心率,从而将心房纤颤转为正常窦性心律。通过上述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对照组患者显著有效为29例(67.44%),有效7例(16.28%),无效7例(16.28%),可见实验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临床有研究表明,胺碘酮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5],因此在治疗心房纤颤患者时胺碘酮成为首选药物之一,为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作出较大贡献。 综上所述,胺碘酮和洋地黄药物对于治疗心房纤颤效果均良好,但胺碘酮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临床值得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干平.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J].内科,2011,06(3):220-222. [2]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快速型房颤疗效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213-1214. [3]杨春,杨艳萍.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86例的疗效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7):1338-1339,1342.

2019欧洲心房纤颤指南(解读)_2

2019欧洲心房纤颤指南(解读) 欧洲 ESC(201 0)房颤管理指南解读 201 0 年 9 月在瑞典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大会公布了最新房颤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 [1 ] ,该指南是欧洲心脏病学会单独发布的指南,之前他们均与 AHA/ACC联合发布指南,可能今后世界上只有一个指南的格局将发生改变。 新版指南较 2006 年 AHA/ACC/ESC联合公布的房颤指南(以下简称 2006 版指南) [2]相比,流行病学、抗凝、室率控制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笔者简要解读如下: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 1 .1 降低再住院率-房颤管理的新目标指南将降低死亡率、再住院率、卒中、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及改善左室功能作为房颤管理的主要目标。 与 2006 版指南相比,首次把降低再住院率作为房颤管理的目标。 指南提出: 房颤占所有再住院原因的 1 /3,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加重、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主要原因。 对房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简单的抗凝和控制室率。 1 . 2 遗传因素-房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指南首次将遗传因素作为房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文中指出:

房颤,尤其是特发性房颤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 ANP、 PITX2、SCN5A等[3-5]基因均与房颤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第二部分房颤的分类及分级 2.1 房颤的分类目前国际上房颤的分类很多,新版指南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将房颤分为 5 类: 首发房颤(首次发现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小于 48 小时,可以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 7 天)、持久性房颤(持续超过 1 年)、慢性房颤(患者已处于适应状态)。 除此之外,因脑血栓或其他原因住院而发现房颤,患者无明显症状的房颤定义为沉默性房颤。 与 2006 版指南相比,增加了持久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分类更加细致,便于临床管理。 2.2 EHRA score-房颤危险度分级,房颤中的NYAH 分级指南中指出: 房颤的急性期管理应该包括缓解症状,评价相关危险因素。 因此指南提出了房颤危险度分层的概念,主要依据患者症状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分为四个等级,即: EHRA Ⅰ : 无症状EHRA Ⅱ : 症状轻微,日常活动不受限制EHRA Ⅲ: 症状严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EHRA Ⅳ:

心房纤颤患者需全面评估和综合治疗张晋喜

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2月第20卷第2期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February2013,Vol.20,No.2 ·讲座·心房纤颤患者需全面评估和综合治疗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034000)张晋喜张美平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的改变,心房颤动不仅可引起不适感而影响生活质量,快速的心率还会损伤心房或心室,从而影响心脏功能,加重原有的心脏病并可导致明显的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使左心房血流淤滞,促使血栓栓塞,其中主要多见于脑部栓塞,因心房颤动引起的脑栓塞占各种栓塞的1/5到1/4,并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对心房纤颤的认识以及治疗至关重要,也是亟需解决的一种疾病。详细了解心房纤颤的病史,包括发作病程、间期、频繁程度、持续的时间,用药情况及疗效,发生时伴随的症状、血压情况、有无心绞痛及心功能状况;以及了解心房纤颤的病因:如二尖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急、慢性心肌病或肺部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均是其常见的病因。心房纤颤中80%有器质性心脏病[1],少数无器质性心脏病(孤立性心房颤动)多发生于中青年患者,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也成为心房颤动的常见病因需引起重视。 1心房纤颤 治疗前的综合评估包括:①详细询问病史,确定心房纤颤的类型、发作的频繁程度、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症状、诱发因素、发作和终止方式等。②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对某些患者,还需要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电生理检查等。③通过上述检查确认基础疾病和诱发心房纤颤的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纠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低氧血症等,都有助于心房纤颤的治疗和预防。据心血管网报道,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4%合并心房纤颤,近年来不少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减少新发生的心房纤颤,支持心律失常药合用,可增强预防心房纤颤复发的效果,这可能与这二类药物对心房组织重构的有益作用有关。 2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2.1用于控制频率的药物 频率控制的目的是使心房纤颤时的心室率(不管是在静息时还是在运动时)都能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但一般认为目标应该静息时60~80次/min,运动时90~115次/min,能有效延长房室结不应期的药物都可以有效控制心室率,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和地高辛等都可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心房纤颤心室率的控制。其中β受体阻滞剂是最有效、最常用和可单独应用的药物,尤其对于有高肾上腺素能状态表现的 患者。对于心房纤颤患者可采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进行心室率控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记实。在心室率过快需要紧急控制时可采用静脉用药的β受体阻滞剂,如:艾司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洋地黄一直被认为是在紧急情况下控制心房纤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但目前认为其效果并不如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好。胺碘酮由于有β受体阻滞作用,故也可降低心房纤颤时间的心室率,但目前的指南认为其仅作为二线用药,而且不建议用于慢性心房纤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心房纤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在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旁道前传时也可作为首选用药。 2.2用于控制节律的药物 心房纤颤持续的时间是选择转律方法和时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新发生的心房纤颤,因其在48h以内的自行转复窦性的比率很高,因此可以先观察,也可用普罗帕酮(450~600mg)顿服的方法。据心血管网心律失常药物新策略特刊报道,转复成功率为70%~80%,转复时间多在4h内。 如果心房纤颤已经持续>48h而<7d者则需要在食管超声评价左心房血栓的基础上尽早住院和复律。其中同步直流电击复律的成功率也较高。用于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步利特和胺碘酮等。如果药物转复失败应该尽快改为电击复律。及时和有效复律可以消除症状,减轻心房电重构以防止心房纤颤复发后趋于持续性。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步利特、多非利特等。 2.3用于预防心房纤颤复发的药物 对于心房纤颤的预防复发,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和清除症状,能有效地降低心脏死亡、各种血栓的形成、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危险性。不管对于哪种心房纤颤选择药物的节律控制都意味着复律后需要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减少和预防心房纤颤的复发。下面简介几种: 2.3.1普罗帕酮:普罗帕酮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2006年发布的心房纤颤治疗指南,对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心房纤颤患者,IC类药物可以作为一线治疗。一些试验已经证实普罗帕酮和氟卡胺都有良好的耐受性、低毒性和相似的疗效。普罗帕酮常见有胃肠道症状不良反应,如恶心;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和转复后容易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导致晕厥甚至猝死。因此,对于心房纤颤时心室率很快而提示可能有房室结加速传导特性的患者,应用普罗帕酮转律的同时建议合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2.3.2胺碘酮:胺碘酮不管是对心房纤颤的转复还是预防复发都是最有效的药物,尤其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能有效降低 159 ··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诊疗方案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自觉心悸,或快速,或跳动过重,或突发突止。呈阵发性,可伴胸闷不适,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2011年)。 (1)临床特点:指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般<48 小时,多为自限性。 (2)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律心电图和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电图。 ②动态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律心电图和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电图。 ③超声心动图:可见心房扩大、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等。 (二)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脉细数或促。 2.心虚胆怯证:心悸怔忡,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而促。 3.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脉滑而促。 4.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促或结代。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复脉安神。 推荐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生姜、桂枝、太子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柏子仁、莲子心等。 中成药:生脉饮、稳心颗粒等。 2.心虚胆怯证 治法:益气养心,安神定悸。 推荐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生龙骨、生牡蛎、紫石英、琥珀粉、合欢皮、酸枣仁、远志、茯神、茯苓、白术、石菖蒲、麦冬等。 3.痰热内扰证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地高辛的临床药学监护

地高辛的临床药学监护 地高辛属于洋地黄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控制心房颤动、心房扑通的心室率,是较常用的经典药物之一。但是此药物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合并用药不当可诱发或加重洋地黄中毒,临床上需要进行药物监测。近年来,随着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不良反应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地高辛的合理使用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电解质水平的监测,二是与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三是积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1、注意电解质水平的监测 在使用地高辛治疗的患者中,进行电解质水平的监测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地高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心肌细胞膜Na+-K+-ATP酶的抑制作用,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转而促进Na+-Ga2+交换,细胞内Ga2+水平随之升高,而有正性肌力作用。在有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的患者,药物浓度尽管在2ng/ml(地高辛有效血药浓度在0.8-2ng/ml)以下时毒性反应仍可能发生。因为K+或Mg2+的缺失增加了心肌对地高辛的敏感性。因此,在使用地高辛治疗的患者,最好保持正常的血清K+和Mg2+的浓度。这些电解质的缺乏可能会导致腹泻及呕吐等地高辛中毒的消化道症状。我们临床上已观察到几例老年患者就是在地高辛浓度不高的情况下,由于电解质紊乱而出现了这样的典型情况。因此在合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的药物如利尿剂、两性霉素及可的松等时应尤其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浓度。并且在使用地高辛时,血钾浓度维持在3.8mmol/ml以上较安全。 2、关注地高辛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住院患者中,地高辛的应用以老年患者居多,多种疾病共存的现象导致联合用药十分普遍。多种药物都可以与地高辛发生相互作用。下面列出需要特别注意且临床意义比较大的一些药物,供医生参考。 2.1地高辛与大环内酯类 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磷糖蛋白(p hosphor-glycoprotein,P-gp) 抑制剂,而地高辛为P-gp 底物,所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抑制P-gp介导的地高辛跨细胞膜转运,增加其在小肠的吸收,减少其在肾脏的排泄,导致血药浓度升高50 %。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方法。 (三)气短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2006年AHA.ACC.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已阅)

2006年心房颤动治疗指南 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欧洲心脏协会(ESC)共同修订了心房颤动的治疗指南,以下是该指南关于心房颤动治疗的主要建议。 一、药物控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心室率 I类建议 1.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测量静息状态和服药后的心室率(?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B) 2.如果患者没有预激,紧急情况下建议静脉应用?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以减慢心室率,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低血压或心力衰竭。(B) 3.没有旁道的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建议静脉应用地高辛或胺碘酮以控制心室率。(B) 4.活动时有房颤症状的患者,应评估运动时心室率是否合适,调整药物剂量以使心室率保持在生理范围。(C) 5.口服地高辛能够有效控制房颤患者的静息心率,可用于心力衰竭、左室功能不全和惯于久坐的患者。(C) IIa类建议 1.地高辛与?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合使用控制房颤患者的运动和静息心率是合理的。药物选择应个体化,注意药物剂量避免出现心动过缓。(B)

2.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严重时,可以考虑房室结或旁道射频消融治疗以控制心室率。(B) 3.当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或有禁忌证时,可静脉应用胺碘酮控制心室率。(C) 4.对于有旁道的房颤患者电复律不是必须的,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胺或伊布利特是合理的替代选择。(C) IIb类建议 1. ?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地高辛,单用或联合应用,均不能充分控制患者的静息和运动心室率时,建议口服胺碘酮。(C) 2. 血流动力学稳定经旁道传导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胺、丙吡胺、伊布利特或胺碘酮。(B) 3.当药物不能控制心室率或怀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时,可以考虑经导管射频消融房室结。(C) III类建议 1.不应单独使用洋地黄控制阵发性房颤的心室率。(B) 2.未经药物治疗的患者不考虑经导管射频消融房室结。(C) 3.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静脉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能会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不建议使用。(C) 4.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患者静脉应用洋地黄类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能会加速房室传导,不建议使用。(C) 二、预防血栓栓塞

药理学第二十二章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第二十二章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一、名词解释 1.强心苷 2.全效量 二、单选题 1.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 A.地高辛B.米力农C.氯沙坦D.普萘洛尔E.硝普钠 2.地高辛治疗心房纤颤的机制是通过( ) A.抑制Na+--K+--ATP酶B.增强迷走神经效应,抑制房室结传导 C.延长不应期D.降低自律性E.缩短不应期 3.强心苷治疗心力衰竭的初始作用是( ) A.缩小心室容积B.负性频率C.降低心肌的耗氧量D.正性肌力作用E.负性传导 4.强心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佳适应证是( ) A.严重二尖瓣狭窄诱发的心力衰竭 B.高血压性心力衰竭伴有心房纤颤 C.甲亢诱发的心力衰竭 D.重度贫血引起的心力衰竭 E.肺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 5.地高辛对心肌自律性的影响( ) A.窦房结降低,浦肯野纤维提高B.窦房结提高,浦肯野纤维提高 C.窦房结降低,浦肯野纤维降低D.窦房结提高,浦肯野纤维降低 E.以上均不是 6.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持久的强心苷类药物是( ) A.地高辛B.去乙酰毛花苷C.毒毛花苷K D.洋地黄毒苷E.铃兰毒苷7.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最好选用( ) A.苯妥英钠B.奎尼丁C.胺碘酮D.普萘洛尔E.地尔硫卓 8.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急症状应选用( ) A.洋地黄毒苷B.毒毛花苷K C.地高辛D.异丙肾上腺素E.麻黄碱9.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宜选用( ) A.阿托品B.奎尼丁C.普萘洛尔D.维拉帕米E.氯化钾 10.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不宜用氯化钾的是( ) A.房室结性心动过速B.室性心动过速C.房性早搏D.房室传导阻滞E.房性心动过速 11.能同时扩张动静脉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是( ) A.硝酸甘油B.硝酸异山梨酯C.哌唑嗪D.肼屈嗪E.地高辛 12.能降低地高辛血浓度的药物是( ) A.奎尼丁B.胺碘酮C.硝苯地平D.普罗帕酮E.苯妥英钠 13.久用不易使作用效果减弱的血管扩张药是( ) A.卡托普利B.硝普钠C.硝酸甘油D.哌唑嗪E.普萘洛尔 14.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β受体部分激动剂( ) A.多巴酚丁胺B.卡维洛尔C.米力农D.地高辛E.普萘洛尔. 15.能提高地高辛血浓度而增强其疗效的抗生素是( )

冷冻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护理

冷冻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4-12T16:44:15.0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厉艳红 [导读] 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因此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 430022 摘要:总结了30例冷冻消融陈发性心房纤颤手术前后的护理。具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穿刺部位出血的预防,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和健康指导。30 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随访3-12个月无复发。因此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冷冻消融术;心房颤动;护理 射频消融已被证实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射频产生的能量对组织损害程度大,从而增加了房室传导阻滞、血栓栓塞、心脏穿孔等事件的发生概率[1]。冷冻消融治疗有组织损害较小,内皮破坏程度低、靶点定位以及消融导管的稳定等优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2]。国外近几年来研究表明,对于PAF的消融治疗,冷冻消融更加安全,其独有的冷冻标测可以预防正常传导系统的损伤[3]。我院自2013年12月-2014年4月对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冷冻消融治疗,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AF患者50例,均有房颤发作时心电图,并经食管电生理检查证实。其中男 23 例,女27例。50例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均无结构性心脏异常。 1.2 消融方法及效果 放置电生理导管,常规电生理检查后行冷冻消融。冷冻消融导管初步定位,经冷冻标测,在确定有效的靶点且无快经路损伤后,立即进行-75℃冷冻消融,消融240—300S,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生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新开展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对这种技术不了解,甚至怀疑其疗效,担心手术失效。故愈临近手术,其焦虑恐惧心理念重。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重要性和安全性,鼓励病人要有信心和勇气,以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本组2例患者术前晚因入睡困难服用安定5mg,其余患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手术。 2.1.2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备皮范围包括双侧锁骨上下及腋窝,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指导患者掌握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术后卧床休息,患肢制动的重要性,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进CCU病房,取平卧位,卧床休息24小时,术侧下肢制动,并保持伸直,协助床上排便。术后心电监护24—48小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 2.2.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2.2.1 心包填塞:心包填塞是本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术中操作不慎刺破心房或心耳,导致心包填塞。心包填塞症状出现的早晚与出血速度有关,出血速度快者常在术中即可出现心包填塞的症状,有时症状不典型,可导致生命危险[4]。因此护士在术中和术后都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大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报告医生,明确诊断后立即配合医生做好心包穿刺引流。 2.2.2.2 血栓形成:冷冻消融损伤程度低,并可有效保护消融处周边的组织结构。由于冷冻损伤更加集中及较少的组织破损,从而减少了潜在的血栓移成和狭窄的发生[5]。 2.2.2.3 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组织对冷冻消融有一定的忍受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冷冻消融损伤是可逆的,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电生理反应时,立即终止消融,房室传导阻滞可恢复正常[6]。但是如果消融时温度过低、时间过长,仍可导致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因此,在术中、术后应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2.2.4 健康指导:术后24小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床上活动、室内散步等;指导患者服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连续3个月;教会患者自我检查皮肤有无瘀点瘀斑,有无牙龈、鼻出血,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出院后定时进行电话随访,督促患者1个月复查食管,电生理检查及心电图,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心电图,遵医嘱按时用药,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小结 冷冻消融术因其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靶点定位准确,在心律失常领域的治疗中优势越来越突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广泛证实,要重视心理护理,取消患者的配合,术前好各项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和并发症的观察及其护理,做好健康指导,保证预期疗效。 参考文献: [1]屈百鸣,车贤达,王长华,等.冷冻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初步临床应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19(6):436-439. [2]张维君,姜腾勇主编.心导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57-658. [3]孙英贤,李铁军,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治疗的新认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8:568-570

药理题库 第26-29章

第二十六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A型题】 1.临床上最常用的强心苷是() A.洋地黄毒苷 B.地高辛 C.毒毛花苷K D.毛花苷C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关于地高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增强心肌收缩力 B.增强迷走神经的活性 C.主要经肝脏代谢 D.口服有效 E.能通过血脑屏障 3.强心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最主要的药理作用是() A. 降低心肌耗氧量 B. 正性肌力作用 C. 使已扩大的心室容积缩小 D. 减慢心率 E. 扩张血管 4.治疗剂量强心苷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原理是() A. 激动心脏的β1受体 B. 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 C. 抑制磷酸二酯酶 D. 抑制Na+-K+-ATP 酶的活性 E. 阻断心脏的M2受体 5. 下列关于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特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迷走神经,促K+ 外流,缩短心房的有效不应期 B. 减慢心房传导速度 C.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 D. 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 E. 增加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缩短其有效不应期 6. 下列关于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特性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缩短浦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 B. 缩短心房的有效不应期 C. 降低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 D. 降低浦肯野纤维的传导性 E.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 7. 地高辛对心肌自律性的影响是() A. 窦房结↑ ,浦肯野纤维↓ B. 窦房结↓ ,浦肯野纤维↓ C. 窦房结↑ ,浦肯野纤维↑ D 窦房结↓ ,浦肯野纤维↑

E. 窦房结↓ ,浦肯野纤维不变化 8. 治疗量的强心苷对心脏传导抑制最明显的部位是() A. 心室肌 B. 心房肌 C. 浦肯野纤维 D. 房室结及房室束 E. 窦房结 9. 强心苷治疗心房纤颤的机制是() A. 延长心房的有效不应期 B. 降低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 C. 减慢房室传导 D. 抑制窦房结 E. 加快房室传导 10. 强心苷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利尿作用机制主要是() A. 抑制抗利尿素的分泌 B. 抑制肾小管Na+-K+-ATP 酶 C. 改善肾血流动力学 D. 增加交感神经活性 E. 抑制碳酸酐酶活性 11. 下列关于强心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正性舒张作用 B. 安全范围小 C. 有正性肌力作用 D. 有负性频率作用 E. 有利尿作用 12. 下列适应证中,采用强心苷治疗疗效最好的是() A. 舒张功能障碍伴有心室纤颤和心室率快的心衰 B. 收缩功能障碍伴有心室纤颤和心室率快的心衰 C. 收缩功能障碍伴有心房纤颤和心室率快的心衰 D. 舒张功能障碍伴有心房纤颤和心室率快的心衰 E. 收缩和舒张功能都障碍伴有心房纤颤和心室率快的心衰 13. 下列适应证中,采用强心苷治疗疗效最好的是() A. 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 B. 高度二尖瓣狭窄诱发的心衰 C. 高血压性心衰伴有房颤 D. 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衰 E. 扩张性心肌病 14. 强心苷最大的缺点是() A. 肾损害 B. 肝损害 C. 给药不便 D. 安全范围小 E. 听力损害 15. 轻度强心苷中毒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给予()

病例讨论 - 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心房纤颤(提出稿)

患者郑**,女,70岁,以反复心悸7年,加重3个月入院。 缘于入院前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多在晚上8-9点出现,伴小便7-8次,持续约30分钟,休息后缓解,伴胸闷、乏力,未治疗。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约每年1-2次。入院3个月前心悸症状再发,求诊**医院,查心电图示胸前导联ST段普遍压低,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9天前求诊于**医院查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前叶EF斜率减低,左室运动不协调,二、三尖瓣轻度反流。 发现高血压病史20年。 相关检查: B型钠尿肽(pro-BNP)265Pg/ml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ST段下移 心脏彩超:升动脉升部增宽,室间隔下段增厚,左室舒张功能改变,心前脂肪沉积(EF76.5%,CO10.13 l/min) 冠脉CTA:1.前降支近段少许钙化,钙化积分14.7分;2.冠脉呈右优势型,前降支近段少许混合斑块影,局部管腔轻度狭窄 (10.12)24小时动态监测:1.窦性心律+心房纤颤,HR波动在41(窦缓)--159(房颤),平均74bpm;单发房性早搏4571次/24小时,成对473次/24小时,短阵房速或加速性房性逸搏392次/24小时,阵发性心房纤颤(多发生于凌晨04:00-08:00间),可见房早后窦房结恢复时间>2.0,表现为长RR间期;3.一过性ST段低平T波低平 (10.19)24小时动态监测1. 窦性心律,心率波动在37-166bpm,平均为70bpm 2.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2.24S,RR间期>2秒的6次/24小时,RR间期>1.6秒的有126次/分) 3.二度II型窦房传导阻滞? 4.间歇性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5.持续性心房纤颤(1次/24小时,从9:19~~13:07) 6.频发房性早搏(2847次/24小时,成对350次/24小时,二联律)7.阵发性房性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8.ST-T段改变(注:最慢心率为窦性,最快心率为心房纤颤之平均心室率心率小于40bpm,持续小于1分钟) 讨论目的: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心房纤颤下一步如何处理?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指南解读(最全版)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指南解读(最全版)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201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发布的房颤指南(以下简称2012 ESC指南)的统计数据[1],估计发达国家房颤患病率为1.5%~2.0%,患者平均年龄75~85岁,且患病率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在我国,根据2004年的发布数据,30~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作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每年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的核心策略,但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严重不足。为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各国新版房颤抗凝指南,了解全球各国房颤抗凝治疗现状。各国指南包括:2012 ESC指南,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美国心律学会(Heart Rhythm Society,HRS)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联合发布的房颤患者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4 AHA/ACC指南)[2],2014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发布的房颤诊疗指南(以下简称2014 NICE指南)[3],2014年加拿大心脏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发布的房颤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4 CCS 指南)[4],以及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发布的第9版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以下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方法。 (三)气短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四)夜寐不安 1.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适宜,避免噪音。 2.遵医嘱穴位按摩,睡前按摩神门、三阴交、中脘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脾、神门、三焦、皮质下、肝等穴。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5-05T15:42:11.82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供稿作者:汪桂花余利[导读] 汪桂花余利 乐山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房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 120例中有基础心脏疾病96例(90.9%),冠心病72例(60%)和高血压病14例(12.3%),83.4%病例有明确诱因可寻,其中各种感染11.2%,疲劳紧张56.9%,饮酒3.3%,其他如发作性眩晕、排便及外伤等引起的占12.0%,16.6%患者无明显诱因。阵发性房颤发作后经休息及去除诱因能自行转律的占13.5%,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后转复的占65.7%,其中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后自行恢复窦律的26例(27.2%),用乙胺磺呋酮转复的30例(25.2%),用倍他乐克和安定转复的13例(10.8%),洋地黄与乙胺碘呋酮合用转律的10例(8.33%)。结论老年人阵发房颤的病因是多样的,房颤易在机体受不良刺激时发作,对老年患者如房颤伴有明显症状,心室率快,尤其表现如心功能不全者,应注意观察并及早治疗。 【关键词】〖HTSS〗阵发性心房颤动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01-0002-02 Old age paroxysmal atrium tremor clinical analysis.[WTBZ]Wang GuiHua.YuLi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eshan carltral (sichuan 614000)【Abstract】 Purpose Explore the Ol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 ation (paroxysmal at rial fibrillati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 Methods Retrospect ive analysis of elde rly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120 cases of clinical diagno 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Results 120 cases in 96 cases of hea rt disease have a basis, accounting for 90.9 %, 72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60%) and hyper tension in 14 cases (12.3%), 83.4 % of cases there is a clear incentive to be fo und, of which 11.2%a variety of infections, fatigue tension 56.9%, 3.3%alcohol, such as paroxysmal vertigo, and defecation, and other trauma caused by accountin g for 12.0%, 16.6% in patients with no significant incentive.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the attack by the rest and be able to remove the incentive to transfer their accounts for 13.5 % of the law, the use of anti-arrhythmic drugs after the turn of the complex accounting for 65.7%, digitalis used to control v entricular rate on its own after the restoration of sinus rhythm of 26 cases , A ccounting for 27.2%, and third-methyl-furosemide to resume the 30 cases, account ing for 25.2% metoprolol and stability to the resumption of 13 cases, accounting for 10.8% and digitalis Amiodarone Law to the combination 10 cases, accounting for 8.33%. Conclusio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el derly is a variety of causes, easy to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body by stimulating the non-perf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