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⑴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⑵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⑶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⑷背诵全诗。
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背诵这首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便于背诵。
3、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注意发挥联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可能性,鉴赏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
4、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集体探究等渠道。
5、竞赛法: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花木兰画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歌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学生齐背。
二、研讨赏析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说说它带给人们的美感。
学生自由发言。
2、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的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的美。
活动成果展示:⑴故事的传奇美: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故事。
木兰在非常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着实让人惊叹。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唐柳燕来源:《广西教育·A版》2009年第08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理解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知道木兰是一个十分爱国爱家的勇敢的女英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指导学生说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谈话导入(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木兰从军(指:读题),现在让老师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把课文里的相关词语准确地读出来。
(出示生字词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再齐读。
)(二)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三)人们为什么会称木兰为女英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评析:第一课时中,学生对“英雄”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设疑,使学生感知木兰的与众不同,激发其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
】二、品文悟情,讲练结合(一)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1抓住重点词语,读中悟情(1)这位姑娘就是木兰了。
(出示教学挂图二的截图)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文静俊美貌美如花秀气漂亮)(2)这么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为什么会去从军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那时候国家是怎样的情况?①那时候国家是怎样的情况?相机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指名学生读句子。
指导朗读:是呀!那时候国家情况危急,随时都有被敌人占领的危险,真是国难当头!想到这些,木兰心里——(出示:焦急万分),读词。
过渡:当她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时她更是——焦急万分。
(齐读词)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急得要死,心急如焚,急得像着了火)所以“焦”字的四点底表示与火有关。
③谁能把焦急万分带到句子中读一读: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总16页) --本页仅作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⑴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⑵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⑶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⑷背诵全诗。
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背诵这首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便于背诵。
3、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注意发挥联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可能性,鉴赏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
4、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集体探究等渠道。
5、竞赛法: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花木兰画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歌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学生齐背。
二、研讨赏析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说说它带给人们的美感。
学生自由发言。
2、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的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的美。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木兰从军》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木兰?生: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师:找得很准,我们知道了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板书:女英雄)课文写了女英雄木兰的什么故事呢?生:替父从军。
师:把话说完整了。
课文写了女英雄木兰——生:课文写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板书:替父从军)师:说得既完整又准确。
可是,据老师了解,在我国古代,像从军这类体力劳动一般是由男子承担的。
而女子一般勤俭持家、相夫教子。
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她究竟是位怎样的女英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学习吧。
【课伊始,紧扣文本第一句话,直奔主题,走近花木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直接走进木兰的故事,简洁明了,不枝不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品读感悟,体会英雄品质(一)学习第二自然段师: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最能体现木兰为什么要从军的那句话。
(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师:哪句话最能体现木兰为什么要从军的呢?生: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师:这句话只说出了其中一个原因,说的是为谁啊?生:父亲和弟弟。
师:应该说是为了她的家庭,哪句话更完整地说出了木兰为什么要从军?生: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师:你听讲很认真,也很会思考,找得很准。
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生齐读)师: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到木兰是为了谁去从军的?生:为国为家。
(板书:国、家)师:什么叫分忧?你们为别人分过忧吗?生1: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帮他值日。
师:帮别人解决困难,这就是分忧。
生2:妈妈上班忙,我帮着做家务。
师:你在帮妈妈分担任务,就是分忧。
此时,国有何忧呢?能到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吗?生: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2.木兰从军(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默写课后生字和词语。
3.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进行表演再现,用几句话写下来。
4.能说出木兰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品质。
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感悟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正确默写课后生字和词语。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导学练习设计一、复习回顾二、谈话导入新授三、精读活动(一)复习回顾字词:1.认真听写词语。
2.组内互改、互评3.上台展示汇报长句子:1.分组派代表比赛读2.评价、选优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她(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活动(二)精读感悟1.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朗读、理解。
2.汇报朗读课文的第二自提出书写要求:1.姿势端正2.按照笔顺3.书写美观出示句子: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引答导入: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出示填空题)过渡:她为何要男扮女装,替父从军?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女英雄花木兰,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历史传说吧!带着问题读课文:1.花木兰为何要男扮女装,替父从军?2.从中你能看出花木听写词语:征兵、将士、文书、从军、胜利、父亲口头填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立下了赫赫战功。
课文、理解感悟三、朗诵课文、提炼品质四、交流收获、质疑拓展然段。
3.抓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表演体会1.学生组内合作分别扮演花木兰、父亲、弟弟、母亲。
2.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进行表演再现,并用几句话说一说。
活动(三)朗读背诵课文1.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圈划出一系列动词,感受花木兰不畏艰险替父从军、报效祖国的那份坚定、从容。
2.练习背诵。
3.汇报展示。
4.评价、改进。
活动(四)前后对比谈体会1.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对比男装和女装的花木兰,谈谈体会。
2.花木兰怎样的优秀品质让我敬佩,值得大家学习?活动(五)交流收获、质疑拓展1.谈谈这节课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木兰参军》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师述: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个要求,我们要做到8个字“尽情地读,勇敢地说”能做到吗?上节课我们一同达成了这两个任务:1、自由读课文。
要求:不添字、不丢字、字字入目、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练习朗诵课文。
要求:注意标点的停留、边读边思、领会词语。
这节课我们还要在本来朗诵的基础上,达成另一个任务:3、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规则:(1)选自己最喜爱的一小节读。
(2)当第一位同学读好后,你能够向他提出挑战。
(3)每小节选出一位冠军,为我们示范读。
(达成规则中的1、2两条后,选出四位冠军登台)1、请读第二小结的冠军选手示范读:发问:你“焦急”这个词读得特好。
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何这么读吗?花木兰为何焦急?(你能够请好朋友帮忙)师述:是啊!朝廷下达了紧迫 . 文书,父亲年龄大了,又有病,不可以打仗。
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真是火燎眉毛,焦急万分,于是花木兰断然决定(出示卡片)女扮男装,替父参军,但此中又经过许多波折,她一一说服全家人。
(讲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父亲、弟弟、母亲。
学生演花木兰。
看看你们如何说服我。
)这位同学不只读得好,并且说得更好。
老师把这张卡送给你,你愿意把上边的字读给同学听吗?(尊老爱幼)就由于你掌握了木兰尊老爱幼这一点,你才会读得这么好。
我们女同学一同来感觉一下这份感情。
(女同学读)2、过渡:木兰整理好行装辞别了家乡和亲人,我们请这位同学为我们读。
认真听他读得幸亏哪里?出示句子:花木兰辞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到达了前线。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学生找出读得好的地方:披跨渡过赫赫战功(师范读,指名读。
)发问:你们知道为何要这么读吗?(告诉我们这条路很长,并且很困难,参军是很辛苦的,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百折不回)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跑;你看,硝烟洋溢;瞧(出示图片1)她跃马提抢,驰骋疆场,英姿飒飒,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丰功伟绩。
12、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朱静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学习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的品质。
3.联系上下文理解“焦急万分、赫赫战功、文静俊美”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加深感悟人物形象。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木兰从军(齐读课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新词,你们都记住了吗?那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
2、出示词语(1)指名读第一行:名字征兵朝廷年龄(后鼻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指名读第二行:将士将军燕山多音字读得非常准确。
齐读。
(3)开火车读第三行:焦急万分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4)齐读三行词语。
二、精读课文1、过度:看来这些词语难不倒大家,大家掌握得非常好。
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花木兰是怎样一个人?(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她是个英勇善战的女将军;是个文静俊美的姑娘)相机提问:你怎么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齐读,齐背。
(生答文静俊美的姑娘)相机出示图:这就是文静俊美的花木兰。
(生答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相机出示图:这是从军后披上战袍的花木兰。
2、“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军)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花木兰参军)3、读了这个题目,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4、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她又是怎样成为一位女英雄的?就让我们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大家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哪些语句描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读后交流。
(3)出示:“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①齐读②“理应”是什么意思?(应该,必须,理所应当)谁来读这句话?③“忧”是什么意思?(忧愁,担心,操心)家里有什么要木兰担心、操心的事情?(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木兰从军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写本课的生字“兵、病”,掌握病字头的写法。
理解“赫赫战功、英雄善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诵。
3、重点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花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为国为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女英雄,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4、指导学生完成书后第五题写话。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诵。
2、重点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花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为国为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女英雄,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完成书后第五题写话。
一、复习导入,回忆木兰。
1、完成语补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
谈话:上节课,小朋友们上课特别认真!老师要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吗?打开语文补充习题27页,完成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有两个生字没有学过,一个兵,一个病,先不用写。
(如果还不会写,可以先打开书看一看)
(1)学生写字,教师提醒:第一个词征兵,征兵需要人,想一想征字怎样写?(2)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对照订正。
(全对的举手表扬)
过渡:还有两个字没有学,一个病,一个兵。
(课件出示两个字)
(3)学“病”:
——病有一个新偏旁(病字框)这个偏旁一般跟疾病有关。
——范书指导:我们一起来书空:一点一横撇舒展,撇提紧靠用心写(红笔写病字头)。
病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一个丙字。
(4)学“兵”: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把“兵”送进田字格。
范书指导:上收紧,长横放,撇点对着竖画写。
(5)在语补上把这两个字写好。
2、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木兰(指板书)为国为家,决定从军,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木兰怎样从军,结果怎样?打开书,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想一想,木兰是怎样赶到战场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二、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感悟木兰。
1、默读第三自然段,找木兰赶到战场的句子。
(1)学生默读思考。
(巡视提醒读书姿势和默读要求: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
)(2)指说(课件适机出示)。
(3)(课件出示木兰将军图,依次出现文字引读)你们瞧!木兰告别了亲人要赶去前线了,她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齐读(4)指导朗读:(教师语速稍快,注意激发学生比赛的兴趣)
第一层次:匆匆赶路(指导读出快)
——谁能读得快一点?木兰可是要赶去前线啊!
——还不够快!前线告急,急需支援!
——再快一点,战场上正需要人手呢!
——读得真不错,我仿佛听到了木兰匆匆赶路的马蹄声!
第二层次:迎难而上(指导读出决心)
——(课件出示图)看,波浪滔天的黄河挡住了她的去路,要渡河——难!再往前,高耸入云的燕山挡在她面前,要过去——难!然而,大河高山都阻挡不了木兰前进的脚步,她毫不退缩!再读。
——我听出了木兰坚定的决心!
——你的朗读里让我们感受到了木兰的坚强勇敢!奋勇直前!
(5)背诵。
——(课件出示动词填空)现在还会吗?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过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为了早日赶往前线,木兰不远万里,跨越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前线!开始了她长达12年的南征北战!想不想知道木兰在战场上的故事?
2、走进战场上的木兰。
(教师语速稍慢,注意与学生互动)
(1)看图讲故事:一次,木兰领兵五千与一万敌人作战,她带领部分兵士边跑边打,把敌人引诱渡河,这时埋伏在上游的士兵把大堤掘开。
(还想听吗?)又有一次,她只身一人乔装来到敌军大营,设计活捉首领,敌军群龙无首,只能落荒而逃。
12年来,木兰为国家立下了很多大功劳,这就叫——赫赫战功!为此,她也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将军图)
(2)学到这,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木兰?用一个词夸夸木兰。
(填空:()的木兰)指说(积累:英勇善战、勇往直前、机智勇敢)板书:英勇善战
(3)齐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读出对木兰的佩服!
(4)让我们通过背诵来夸夸她!指导:第一句抓动词,第二句抓赫赫战功。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总结木兰
1、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出示女装图)
2、对比图片,积累词语。
——看看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惊讶!大吃一惊!往日的花将军和现在的花木兰真是判若两人等)
——是呀!将士们前来看望她也是大吃一惊呢!瞧!这幅是战场上的花将军,跨着骏马,身披铠甲,真是——英勇善战!
——看!这是换上女装的花木兰,用书上的词来说真是一个文静俊美的俏姑娘!
3、看看图,看看词,我们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第四自然段背出来。
老师开始计时咯!(指背,比赛激趣,鼓励背诵背诵大王)
四、用写话本完成课后练习第五题。
过渡:小朋友们字写得棒,书读得棒,背得棒!相信书后第五题的写话也难不倒大家。
1、指导审题:指读题,追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想象说服几句话)
2、(出示表格)写前指导:
——说服:说服,我们先回顾一下,木兰要从军的理由。
年老多病——身强力壮弟弟年幼——年龄正好
女人不能当兵——女扮男装战场危险重重——武艺高强
国难当头,急需征兵——为国分忧
——几句话:至少两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出示提供句式)可以像这样把想对家人说的话都放在一起写。
也可以像这样分别说服不同的家人。
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句式写一写。
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4、点评反馈——修改。
反馈要点:(1)针对性。
(2)说清自己从军的理由。
(3)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4)发挥想象,写出与众不同。
五、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1、总结全文。
(指课题板书)今天我们学习了《木兰从军》的故事,知道了她为什么从军,怎样从军和从军的结果。
我们不由赞叹:木兰真是一位爱国爱家、英勇善战的女英雄!
2、谈话:千百年来,像她这样的巾帼英雄,古代还有抗击外敌的樊梨花、穆桂英、梁红玉,近代有视死如归的秋瑾、刘胡兰等等。
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去读一读她们的故事。
六、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3、和家人一起朗读语补上《木兰辞》节选。
4、阅读补充故事《梁红玉击鼓战金兵》。
附:宋代,金兵入侵镇江,当地的将领韩世忠率八千水军在镇江拦截抵抗。
敌众我寡,他的妻子梁红玉提出埋伏之计。
韩世忠亲率战船,诱敌深入,梁红玉亲自在金山之巅的妙高台擂鼓指挥。
一通鼓响,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驶出鲇鱼套芦荡,迎战金军;二通鼓响,韩世忠佯装失利,且战且退,转眼间战船便隐进了芦荡,金兵紧紧追赶,追进了芦荡。
梁红玉在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随即挥舞令旗,擂响三通鼓。
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芦荡里埋伏的战船都“嗖嗖”地飞了出来,宋军水兵惯熟水性,,有的钻进深水,用凿子凿穿金兵的船,有的用火箭、火炮猛击金兵。
金兵十万人马,多为“旱鸭子”,被打死、淹死、打伤大半,溃不
成军,狼狈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