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教学设计4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木兰从军教案《木兰从军》这篇语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改写而成的,二年级语文老师在设计这一课的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木兰从军》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木兰从军》教案1一、导入揭题1、小朋友,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让人们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你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个吗?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
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二、初读感知(一)练读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1、出示生字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2、多音字。
燕子燕山将军将士3、课文一定也能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4、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课文都读通顺了,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能解决吗?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女扮男装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一)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1、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2、指名交流体会。
(恩,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
)3、花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频繁。
(经常发生战争)4、那时侯,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
这一天,朝廷下达的一份文书张贴了出来,这是份一般的文书吗?(紧急征兵文书)5、木兰看到这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6、花木兰为什么会感到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读,强调“焦急万分”。
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参军》教课设计苏教版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两个多音字。
认识一个偏旁。
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二、教课要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异质量。
背诵课文。
2、谈谈花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而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教课准备1、生字卡片、词典、投影仪、课件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四、教课过程第一课时第一环节:一、创建教课情形1、听动画片歌曲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
板书课题,齐读(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二学生自主学习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将军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1)自由读(2)思虑:你感觉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第二环节:三、学习成果展示(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四、教师精讲点拨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将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
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五、巩固训练提升1、学习生字2、用相同的部首查字法查“廷”“ 康”“ 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第一环节:一、创设教学情景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军”就是替父当兵。
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
(1)木兰为何要参军?(2)为何称木兰是“女英豪”?快翻开书籍找找原由。
二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12 木兰从军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脉络,掌握三场景叙事技巧;2.通过删减对比材料阅读,体会细节描写呈现场景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教师板课题)、复习巩固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完成这个填空:PPT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精读课文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一)三场景叙事1•师:读读标题,《木兰从军》,课文的第几小节写的是木兰从军时的场景?生:第三小节。
(板书:从军中)2•师:那第二小节写的是从军……?生:从军前(板书)3•师:第四小节呢?生:从军后(板书)4•师:哦,我们发现,课文是将木兰从军这这个故事分为几个场景来写的?生:三个。
师:没错,那课文2.3.4小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这三个场景的?生:时间顺序师:没错,原来作者是通过“时间拆解”,将木兰从军前后的三个场景描写了出来。
我们把这种记叙方法叫做------------ 三场景叙事。
这是我们写记叙文常用的方法。
(二)场景呈现(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师:作者是怎样将三个场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呢?不着急,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4小节,试着完成填空。
PPT出示:我从第—小节中“ _______________ 发现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学习第二自然段:1•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你从哪一句知道的?(1)分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你来读一下。
“理应”是什么意思?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
(齐读)。
从大家的声音中,老师只能感受到她一点点的爱国,再读一遍。
(2)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分析:“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会写“征”“兵”两个生字。
3、能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
学习重点:1、会认会写“征”“兵”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
【学习难点】通过动词“披”、“跨”、“渡”、“过”感悟木兰英勇善战的形象。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亲爱的孩子们,我们继续学习12课,《木兰从军》。
板书课题,生书空。
2、复习词语这些词语朋友大家还认识吗?二、自主学习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木兰是……?板书:巾帼英雄2、为什么花木兰被称为巾帼英雄?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木兰从军的故事,去寻找答案吧!出示读书要求三、交流分享(一)预设一: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花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指名分享师相机板书:为国分忧为家分忧2、字理教学“征”、“兵”过渡语: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在这里,还有我们要学习的两个生字“征”和“兵”。
“征”是形声字,双人旁在甲骨文中是这样的,你看它像什么?对,是道路,所以“征”的本意是“到很远的地方”,我们可以组成“长征”、“远征”,后来啊,“征”字也有上对下征集的意思,我们可以组词“征兵”。
“兵”是象形字,上半部分代表利器,下半部分表示双手举着利器,可以组词“兵器”,拿着兵器的人就是“士兵”。
3、创设情景,练习说话过渡语:在那个时候,女子是不能上战场的,木兰为什么从军了?现在你就是木兰,木兰父亲对木兰说:“国家不允许女孩子上战场,征兵文书上写的也是我的名字,还是我去吧!”木兰说……木兰的母亲说:“木兰啊,你的父亲年纪大了,弟弟年龄又小,你是女孩,要不我们去向朝廷求情,不要去了吧!”木兰说……木兰弟弟说:“姐姐,你走了我怎么办啊?姐姐,我不让你去!”木兰……(二)预设二:交流学习第三自然段1、“赫赫战功”“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大、多)指导拼读词语2、“披”、“跨”、“渡”、“过”师:这些动词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是一个怎样的木兰?教师提示语:木兰面前是怎样的黄河?怎样的燕山?3、指导朗读情景一:就是这样英姿飒爽的木兰,不怕困难的木兰,她告别了亲人,(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情景二: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高高耸立的燕山,木兰毫不退缩,任何艰难险阻页挡不住木看前进的脚步……(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情景三:战场上,万马奔腾,硝烟弥漫,木兰跃马提枪,英姿飒爽……(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三)预设三:交流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范读第四自然段过渡2、看!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英勇善战)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文静俊美)3、将士们看到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师:是啊,征战十几年,竟然没有人发现战场上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然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巾帼英雄花木兰为国为家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她替父从军的故事代代相传。
木兰从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二、复习巩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完成这个填空: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精讲课文: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
1.出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你从哪一句知道的?分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你来读一下。
“理应”是什么意思?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
(齐读)。
从大家的声音中,老师只能感受到她一点点的爱国,再读一遍。
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A.自由读。
B.指名读。
师: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依然决定替父从军。
其中又经过不少的曲折,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呢?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思维,锻炼思维能力)A.小组交流B.指名说学习第三自然段;花木兰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A.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你从中会发现什么?。
(动词很多。
)B.老师认为这个“渡”字用得非常好,谁来说“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C.生:过。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木兰从军一.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小英雄木兰,理解她的故事中表现出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精神。
2.能朗读文本,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主旨,抒发感受。
3.练习书写,体悟文学作品书写的基本技能。
二.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木兰从军”篇2. 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拿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感受中国大好河山。
采访家乡古文化故事,接着,老师介绍登场人物木兰。
2.自主学习请学生先看一遍“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抽取关键词,概括出故事的主旨。
3.分组合作直接引导学生自由分组讨论,从情节的结构,人物刻画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4.师生共读老师与学生一起共读课文。
带领学生朗读文中重要段落及经典句子,并讲解生字、生词的意思。
5.学生朗读学生分角色,小组内读课文,并进行表演。
6.归纳总结老师带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与学生就故事中表现出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精神进行热烈讨论。
7.课外作业作业:成语练习,抄写部分经典句子。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主题和情节,练习口语表达能力,理解文学性的语言。
2. 教学难点古文天曷汉语的辞藻,故事情节曲折又缺乏交代。
四. 教学评估方法1.阶段测试本单元课程最终会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文本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2.学生作品采用学生笔记,口头表达,情景剧,兴趣博客等方式,收集学生练笔、表达方面的最好成果。
五. 教学后记“木兰从军”是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故事,它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精神,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准确把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唤醒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认识和审美情趣。
木兰从军一、教学目标1在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认识喜爱花木兰这个人物2树立花木兰爱国爱家,英勇善战,聪明智慧的形象3喜爱花木兰这个故事,能主动将故事较完整的讲给别人听。
二、重难点重点:树立花木兰爱国爱家,英勇善战,聪明智慧的形象难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感受,体会花木兰的形象三、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引入课题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古代的女英雄(示图),她的名字叫······(齐说:花木兰)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板书课题:木兰从军)(生齐读课题)3复习字词首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课文的词语(示词)朝廷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龄理应女扮男妆战袍燕山渡黄河赫赫战功胜利将士将军二、学习第二段过渡:这里有个词“理应”(板书)应:是什么意思?(应该)1理解“理应”那么理是什么意思呢?(组词:理由道理物理理想······)那么“理应”这个词是物理上应该,还是道理上应该呢?那么理的意思就是(道理)。
今后,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的时候,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将词语当中的字分别组词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对吗?2讨论学文那么,木兰在当时作为一个女子,究竟应不应当去从军呢?(指名答)3自由读文自己去读读第二小节,为你的答案找出充分的理由不应:当时社会,女子是不能够从军,像这样打仗的事,都是男人做的,所以木兰是不应从军的,如果他去从军了,被皇帝知道了是要杀头的。
不但木兰一人遭殃,全家都会受到处置。
应:①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家中无人能够从军板书为家)②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抓“紧急”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是呀,匈奴即将入侵,侵占我国领土,国家现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再不去战场就来不及了。
(板书:为国)4体会心情在这样危急的时刻,国家有难,要求紧急征兵,12卷文书上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又年老多病,弟弟还小,家中实在无可当兵之人,此时此刻木兰的心情如何?(焦急万分指导朗读)5得出结果就在这样矛盾的情况下,木兰作出了选择,她选择了什么?(指导读好该句)6情景对话①妈:木兰你去当兵了,你的决心让妈妈我感动,可是朝廷有规定,女子是不能上战场的呀!一旦被发现,这可是要杀头的啊!(生即兴回答师生角色扮演引出“女扮男妆”)②木兰你说服了我,可家中还有其他人,他们也不会同意你去的。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
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
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
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
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
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
“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
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
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上新课,在上课前,我们来先看一段小视频。
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刚才的短片就是河南的豫剧《花木兰》选段,师:今天老师就领大家学习一篇有关花木兰故事的文章——《木兰从军》。
(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12木兰从军。
师: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谁来说说“木兰从军”是什么意思?昨天,老师已要求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要求大家把不认识的字词用红线画出来。
二、预习检查1检查生字词(多媒体出示字词):(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3)教学2个多音字。
(5)开火车读。
2检查课文阅读:(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指名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从军》教案设计(通用13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从军》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二、:(一)导入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能说一说理由吗?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五)拓展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
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
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
(播放豫剧《花木兰》)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
(出示《木兰诗》课件)(六)选择性作业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从军》教案设计篇2Ⅰ、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木兰从军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学方法:
情境法、合作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出示花木兰出片,告诉学生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我们要学习花木兰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4、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自然段小节,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生字。
(1)、自由轻声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地方?
(3)指名认读生字,分析难读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教学2个多音字
“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指名举例。
如:将来、将要、将军。
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如:干将、将士、大将。
“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
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四、指导描红写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
2、自编儿歌,记住字形。
3、教师范些,学生描红。
4、自由练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