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5.95 KB
- 文档页数:3
《木兰从军》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木兰从军》故事的兴趣,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人公花木兰的形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民间传说,引导学生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
讲述花木兰的英勇事迹,分析她的人物形象和品质。
1.3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1.4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民间传说,为学生讲述《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
(2)讲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花木兰所面临的困境和她的担当精神。
(3)详细讲述花木兰从军的过程,包括她隐瞒身份、艰苦训练、战斗事迹等,引导学生分析她勇敢、坚韧、机智的品质。
(4)讨论花木兰的形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教育学生学习她的担当、勇敢和坚韧精神。
(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花木兰的替父从军让学生深入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担当精神。
2.2 教学内容:分析花木兰家庭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她替父从军的原因。
讲述花木兰从军的过程,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勇于担当的精神。
2.3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2.4 教学步骤:(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花木兰的家庭背景。
(2)讲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分析她面临困境时的担当精神。
(3)详细讲述花木兰从军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她勇敢面对困境的品质。
(4)讨论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教育学生珍惜家庭、勇于担当。
(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花木兰的军事才能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花木兰在军队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勇敢精神。
3.2 教学内容:讲述花木兰在军队中的训练和生活,分析她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精神。
讲述法、讨论法3.4 教学步骤:(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花木兰的形象。
(2)讲述花木兰在军队中的训练和生活,展示她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精神。
(3)分析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她的勇敢品质。
《木兰从军》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开篇,了解木兰的家庭情况和军情的紧迫性。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简单介绍《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阅读故事开篇,引导他们关注木兰的家庭情况和军情的紧迫性。
第二章:木兰的决定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木兰的决心和勇气。
培养学生对家庭责任和爱国情怀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分析木兰决定代替父亲从军的原因和动机。
引导学生理解木兰对家庭责任和爱国情怀的体现。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木兰决定代替父亲从军的原因和动机。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家庭责任和爱国情怀的认识。
第三章:木兰的训练与战斗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木兰在军队中的训练和战斗经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3.2 教学内容描述木兰在军队中的训练过程和战斗经历。
引导学生理解团队合作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叙述,让学生了解木兰在军队中的训练和战斗经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团队合作和坚韧不拔的经历和体会。
第四章:木兰的荣耀与回归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木兰的荣耀和归乡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女性的尊重和赞扬。
4.2 教学内容描述木兰在战场上的荣耀和归乡的情景。
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和女性的尊重和赞扬的重要性。
4.3 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叙述,让学生了解木兰在战场上的荣耀和归乡的情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庭和女性的尊重和赞扬的体会。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反思。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对故事的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第六章:文学价值与历史背景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木兰从军》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苏教版小学语文《木兰从军》第一教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课题木兰从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弄清花木兰从军的原因,并背诵。
3.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后鼻音。
学习两个多音字“将”、“燕”,认识新偏旁“疒”,书写生字“病、征、兵、将”。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写好铅笔字。
培养良好读书写字习惯。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弄清花木兰从军的原因,展开想象说说木兰诗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板块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1.看图(1)出示将军图:她是一位身披战袍的将军,出示“将军”,“将”是一个生字,领读,怎么记住它?跟老师范写这个字。
板写。
它还有一个读音,出示“将士”,认读。
(2)出示姑娘图2.其实,这英勇善战的将军和这文静俊美的姑娘是同一个人,就是(花木兰,板书)。
那你知道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生交流)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位女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木兰从军。
“从”是参与的意思,“从军”就是参军的意思。
齐读课题。
板块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课前小朋友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老师先来检查你们生字词语的朗读情况。
瞧,它们来了。
(2)出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紧急征兵焦急万分年老多病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赫赫战功胜利回乡英勇善战文静俊美[现场活动一:读一读]①分行指名读,“燕”是一个多音字,它还读?组一个词。
齐读。
② 分行指名读,正音(后鼻音:征兵病胜)。
③齐读。
2.这些词语都回到课文里了,你还会读吗?现在,请小朋友把课文一节一节地读给你的同桌或老师听一听,请他们评一评,读得好的奖给他一颗五角星,读得不太好的地方帮帮他,好吗?[现场活动二:读一读]你做到正确、流利了吗?得到五角星的小朋友请举手,没有得到五角星的别灰心。
分段指名读。
(指名读得不太好的学生)帮助他们读正确、流利。
《木兰从军》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深入解读《木兰从军》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领悟到木兰的勇敢、坚韧和忠诚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木兰从军》文本,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2 文化背景学生了解《木兰从军》故事背后的中国古代战争史和文化传统。
2.3 象征意义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象征元素,如花木兰的象征意义,以及与家国情怀的关联。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对比,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阅读文本学生自主阅读《木兰从军》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4.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点评。
4.5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文本的主旨和象征意义,反思自己的家国情怀。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5.2 文本理解评价学生对《木兰从军》文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5.3 感悟反思评价学生对木兰精神的理解和家国情怀的体现。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木兰从军》故事原文和相关注释版本,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材料。
6.2 影像资料为学生播放《木兰从军》的相关影视作品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
6.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解读的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本章节的教学计划安排为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7.2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阅读文本分析讨论第二课时:教师讲解总结反思布置作业第八章:作业设计8.1 课后阅读学生回家后,阅读其他关于《木兰从军》的文学作品或评论,拓宽视野。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优秀品质。
2.难点: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讨论体会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木兰 同学们,你们对花木兰有些什么了解了?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板书:从军理解从军。
3.指导读课题。
4.看到课题,你想文中会写些什么呢?5.用“手机”拍照展示给全班同学。
二、新课学习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3)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③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口头填空:花木兰是()。
(3)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4)齐读。
5.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木兰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2)原来,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
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扣住“焦急万分”来指点)①“焦急”就是——非常着急。
木兰为什么着急?指名说。
读:“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
”再焦急地读这句话。
再读:“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再焦急地读这句话。
这是家人担忧。
(板书:为家人)②她还为谁担忧?如果不出征,行吗?为什么?(国家土地不保,受敌人欺侮,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
)(板书:为国家)③读好词语“焦急万分”,体会木兰焦急的心情。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教案【木兰从军教案】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绳子组成的词语。
认识新偏旁。
2、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习木兰为国家分忧的品质。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
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二.初读指导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精读课文,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述: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个要求,我们要做到8个字“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能做到吗?上节课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两个任务:1、自由读课文。
要求:不添字、不丢字、字字入目、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标点的停顿、边读边思、体会词语。
这节课我们还要在原来朗读的基础上,完成另一个任务:3、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规则:(1)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
(2)当第一位同学读好后,你可以向他提出挑战。
(3)每小节选出一位冠军,为我们示范读。
二、精读课文(完成规则中的1、2两条后,选出四位冠军上台)1、请读第二小结的冠军选手示范读:提问:你“着急”这个词读得特好。
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这么读吗?花木兰为什么着急?(你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师述: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教案【木兰从军教案】》摘要:课课要初课学习生词,),赫赫战功(师指名教学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学会课0生绿线7只识不写认识偏旁理由生组成词语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信强热爱祖国优秀品质教学重难教学重难、学会课生理由绳子组成词语认识新偏旁、象木兰说人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3、学习木兰国分忧品质课安排二课教学程课课要初课学习生词教具准备生卡片挂图教学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题目是木兰从军板课题.听课录音听提问木兰是谁?从军是什么思?花木兰是女儿她女扮男装替谁从军?二.初指导.借助拼音准音.画出生词标出然段3.检效()出示词语指名齐()指名分节课(3)说说每段思三.精训练理段.指名.口头填空花木兰()3.结.背诵段二课、课目标精课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信强热爱祖国优秀品质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程、谈话导入师述这节课老师给朋友们提要我们要做到8“尽情地胆地说”能做到吗?上节课我们起完成了这两任1、由课要不添、不丢、入目、准音把课正确2、练习朗课要标停顿、边边思、体会词语这节课我们还要原朗基础上完成另任3、比比、赛赛看谁得规则(1)选己喜欢节(2)当位学你可以向他提出挑战(3)每节选出位冠军我们示二、精课(完成规则1、2两条选出四位冠军上台)1、请二结冠军选手示提问你“着急”这词得特你能告诉学们什么这么吗?花木兰什么着急?(你可以请朋友忙)师述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父亲年纪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年龄真是火烧毛着急万分是花木兰毅然定(出示卡片)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但其又不少曲折她说全人(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父亲、弟弟、母亲学生演花木兰看看你们怎样说我)这位学不但得而且说得更老师把这张卡送给你你愿把上面给学听吗?(尊老爱幼)就因你把握了木兰尊老爱幼这你才会得这么我们女学起感受下这份情感(女学)2、渡木兰收拾行装告别了乡和亲人我们请这位学我们仔细听他得哪里?出示句子花木兰告别了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燕山到了前线多年征战她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学生出得地方披跨渡赫赫战功(师指名)提问你们知道什么要这么吗?(告诉我们这条路很长而且很艰难从军是很辛苦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出示图片1)她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飒奋勇杀敌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因她热爱祖国(请刚才这段学把“热爱祖国”这词给学听)四节学)出示句子将士们前探望她这才发现英勇善战花将军原是位年轻姑娘老师发现你这句得很但我有问题十二年那么长怎么会没有人发现木兰是姑娘呢?(出示图片2)结是啊正是因战火不断马不停蹄更因木兰是信强女子虽女儿身却有男儿志(请学生这词)己有感情这段4、让我们用句话赞赞今天我们认识这位花木兰出示花木兰请节学生指名节齐节听了你们赞扬老师也想赞赞花木兰“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你听嘹亮歌声回荡让我们把女英雄形象牢记心5、齐全三、布置作业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如穆桂英江姐等课请学们收集女英雄故事讲给朋友听。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木兰从军》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和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木兰从军》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勇敢和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木兰从军》2.课文背景介绍:古代中国的女英雄木兰传奇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例如:你知道古代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是否听说过《木兰从军》这首诗歌?2. 课文学习(30分钟)a. 课文朗读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语调和节奏朗读《木兰从军》这首诗歌,可以进行逐句、逐段的朗读。
b. 课文解读1)解释词汇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意思,例如:云翳、马肥、红装。
2)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木兰为了家国,代替父亲从军,展现了爱国、勇敢和坚韧的品质。
3. 课文背景介绍(15分钟)a. 介绍古代中国的女英雄教师通过简要的讲解,介绍古代中国一些有名的女英雄,如花木兰、秦良玉等。
并帮助学生了解她们的传奇故事和对历史的贡献。
b. 谈论《木兰从军》的背景教师与学生讨论《木兰从军》这首诗歌的背景,如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木兰从军的原因等。
促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
4. 学习分享(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木兰从军》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和解读诗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木兰从军》这首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同时,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女英雄,培养学生的勇敢与坚韧的品质。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加入更多的交互式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木兰从军》 ( 第一课时 ) 教案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木兰的英雄形象。
3、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后鼻音。
学习两个多音字“将”、“燕”,认识新偏旁“疒”,书写生字“病、征、兵、父、将”教学重、难点: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写好铅笔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师:各位同学,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通过学课文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人物,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著名京剧大师;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回故乡探望母亲的大元帅是)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英雄。
1、出示图一:图上这位姑娘,你们认识吗?对,她就是花木兰。
2、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的大将军又是谁呢?对,也是花木兰。
3、质疑:小朋友,这两幅图上的都是花木兰,为什么一位漂亮的姑娘变成一位将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12课《木兰从军》,了解花木兰的传奇故事。
4、板题,读题。
解题:从:参加再次质疑:替谁参军?为什么替父参军?二、初读指导(一)听录音,看课文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二)自由朗读课文师:小朋友听得认真,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吧。
听清要求。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1、指名学生读生字。
开火车读,带读。
并书空笔顺。
(兵、父、病、将)认识新偏旁“疒”。
2、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些生字中有一种读音特别多?(后鼻音)(1)指名读。
(2)齐声读一读3、去拼音读师: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吗?4、分段读课文,纠错。
第一自然段:齐读后面分段读。
理解:“赫赫战功”、“女扮男装”。
小朋友们,这“赫赫战功”可不是一般的功劳啊,那是很大很大的功劳,谁能读好这个词语?理解:“女扮男装”是指的男的还是女的?教学两个多音字(1)、将(2)、燕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指导学生能准确、美观书写“征、胜、利、将、男”等生字,掌握左右结构的生字的书写规律。
理解“从军、焦急万分、理应、说服”等词语。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4.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初步了解历史人物花木兰;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理解到花木兰是一个为国为家的女英雄;通过片段补白的想象说话,让学生感悟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从而对她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课生字,能准确、美观书写“征、胜、利、将、男”等生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知道木兰从军的原因,能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感悟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从而对她产生敬佩之情。
一、由题入手,理解木兰。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来学习一个历史传说故事,名字叫《木兰从军》。
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木兰”是什么人?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点红:英雄)英雄多伟大,多令人敬佩啊,你能夸夸她吗?这位英雄是男的还是女的?用你的朗读告诉我。
(板书:女)她是哪个国家的?读。
(自豪)她是哪个朝代的?读。
她叫什么名字?读现在,我们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3.“从军”是什么意思?“从”是参加,军指军队。
在古代,上战场打仗的都是男子,你看,男的下面是个力,说明男子勇武有力,男的上面是田,看来有力气才能干好田里的活,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男”。
(边竖内收,撇稍拉长)二、初读课文,走近木兰。
既然古代是男子参军打仗,(指板书)那木兰是女子,为什么也去从军呢?她是怎么从军的?结果又如何?赶快打开书去读读课文吧,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注意读书姿势,读完就坐正。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2.检查生字词第一组:朝廷、年龄、征兵、胜利指导读好后鼻音。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说课稿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木兰从军》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
讲的是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爱表现,常凭兴趣做事。
在教学中若能灵活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动画游戏等手段传授知识,学生将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3、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其中,目标1、3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各种电教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将采用“学——玩——说——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后说,说后做,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
五、说教学程序。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花木兰》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大家想知道刚刚看到的这位英勇的将士是谁吗?想知道关于她的故事吗?
3、出示课题,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观看课文动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游戏加深记忆。
通过玩拳击小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生字读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分组朗读比赛,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读一读,认一认。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怎样来写这些字才好看。
3、口头扩词。
4、生字描红。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