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9.98 KB
- 文档页数:2
470肝胆外科杂志 2021 年12 月第29 卷第6期Jouma/ S w r尽ery,V W,29,/V o. 6,Z)ec. 2021•执占与观占•#n\ /i>\ j*/i w肝脏F N H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决策李瑞,戴朝六【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脏良性肿瘤;诊断与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4761 (2021 )06>047(M)4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 o c a l N o d u l a r H y p e r p l a s i a o f theL i v e r,F N H)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局灶性实性良性肿瘤之一。
其命名是由E d m o n d s o n在1958年首次提出,并于1975年先 后由W H O及国际肝病研究中心和国际肝病学会所接受。
在当前报道中121,F N H的发病率为0.6% ~ 3% ,仅次于肝 血管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多为单发,直径小于5厘米。
其 本质为肝脏局部反应性增生引起的非肿瘤性病变,以血管畸 形、小胆管增生和结节状结构为特点。
具体发病机制当前尚 不明确,主流理论认为M此病与血管畸形相关,是由于肝脏 局部血流循环障碍或血管损伤造成的肝细胞反应性肿瘤样 增生。
其临床症状少见,很少引起腹部不适等症状,且无恶 变倾向,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4]。
而且其影像学特征有时与 肝血管瘤、肝腺瘤等肝脏良性肿瘤及肝细胞癌、肝腺癌等肝 恶性肿瘤鉴别困难。
因此肝脏F N H的术前精确诊断及治疗 方案的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较大挑战性。
本文从肝脏F N H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决策两方面进行阐述。
1肝脏F N H的诊断肝脏F N H大多是偶然发现,没有特异性腹部症状,少数 患者有上腹部疼痛不适、包块及肝脏肿大等表现,主要并发 症如:急性出血、破裂及穿孔等罕见且无潜在恶变倾向,并且 实验室肝功能检查指标无异常,肝肿瘤标记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也呈现阴性[5]。
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一、适应证1.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s, FLLs)的定性诊断,如:(1)常规超声检查或体检时偶然发现的病变。
(2)慢性肝炎、肝硬化,常规超声筛查时发现的病变。
(3)有恶性肿瘤病史,定期超声随访中发现的病变。
(4)肝内脉管(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胆管)内的栓塞物,不能明确其性质。
(5)复杂性囊肿或囊实性肿物。
2.常规超声疑似存在病变,或者其它影像检查发现病变但常规超声未能显示或显示不清,CEUS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并进一步做出定性诊断,或在CEUS 引导下进行组织活检、介入治疗。
3.对移植肝,CEUS用于全面评估受体和供肝血管的解剖和通畅程度,以及随访中肝内出现的异常病变。
4.肝外伤(详见「腹部实质性器官创伤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5.肝脏肿瘤消融治疗中CEUS的应用:(1)治疗前明确肿瘤性质、大小、位置、数目及血供状况。
(2)治疗中引导定位。
常规超声上病灶显示不清或边界模糊、肿瘤残留或局部复发难以与原先的消融灶区分时,可采用CEUS引导靶向穿刺,以达到精准的治疗。
(3)治疗结束后即刻或次日判定消融是否有效,以确定是否需要补充治疗。
(4)随访中判定肿瘤的局部治疗效果。
6.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局部放疗、注药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疗效的评价。
二、检查前准备1.造影剂制备及注射要求参见总论。
2.建立患者周围静脉通道。
3.了解受检者临床资料(病史、实验室和其它影像学检查)和检查目的,判断是否适合CEUS检查,排除禁忌症(见总论);并获得知情同意。
三、检查方法按下列顺序分3个步骤:1.常规超声检查2.造影条件设置:进入造影检查模式,调节成像条件(方法参见总论)。
3.实施造影:探头切面置于感兴趣区,目标病灶尽可能位于图像中间。
经肘前静脉团注造影剂(参见总论),声诺维®常规推荐用量为2.4ml,对肥胖或严重肝硬化、脂肪肝患者,可相应增量至4.8ml。
一文了解FNH(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最近碰到几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之前的影像都是被诊断为FNH。
那么,接下来就来聊一下什么是FNH?被诊断为FNH之后,作为患者或家属该如何处理?这是一位体检中发现肝上有一个病灶,当时考虑FNH,建议三个月后复查。
患者二个月的时候去做了普美显增强,显示为肝细胞癌。
术后的病理报告亦证实了为肝细胞癌。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于1958年首次由Edmonson进行了病例报告,为肝内少见的良性病变,病因不明。
女性多见,也可见于儿童。
典型肝脏局灶性结节型增生的CT表现(圆圈为病灶所在区域,箭头指示中央瘢痕)ct平扫通常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肿块。
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表现为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程度逐渐减低,最终呈等或低密度。
中央的星状纤维瘢痕组织,临床上也称为瘤巢,动脉期不强化,但随着增强时间的延长,瘤巢的低密度区逐渐强化而呈等或高密度,为FNH的CT特征性表现。
MRI:MRI表现为肝实质内边界清楚的肿块或结节,常单发,少数可多发,以圆形或卵圆形多见,少数呈不规则形肿块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
如肿块内出现瘤巢,即T1WI 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区,增强扫描特点与CT相同,其瘤巢表现为延迟强化,则提示本病的可能性。
应用肝脏特殊对比剂普美显,肝胆期病灶仍呈等或高信号,可提示本病。
FNH在影像上表现出的特征性的改变包括①中央星状低密度或低信号区, 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低密度影或低信号区略强化;②中央星状瘢痕呈延迟强化;③ MRI 中央星状 T2WI高信号影,弥散不受限。
肝脏特殊对比剂普美显,肝胆期病灶仍呈等或高信号。
据文献报道,肝FNH的发病率约占成人活检人群的0.8%,位列肝良性病变的第2位,仅次于血管瘤,并不少见。
目前认为是肝细胞对血管畸形的反应性增生,而非肿瘤。
约大多数肝FNH完全能通过影像表现确立临床诊断。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探究作者:刘丽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12期【摘要】肝脏超声造影是利用声学造影剂,使肝内的血管、肝组织及肝内病灶显影的超声检查技术。
超声造影在心血管领域广泛应用,才将其首次用于肝脏临床。
本文说明了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简述了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技术;应用;占位病变超声造影是利用超声造影剂特异性成像技术达到增强解剖显像甚至功能显像,提高超声诊断可实时动态显示肝血窦水平微循环和肝局灶性病变微循环,不断拓宽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的新技术。
随着超声造影剂作为血池示踪剂可实时动态显示肝血窦水平微循环和肝局灶性病变微循环,结合肝局灶性病变进行定性临床观察,检测肝脏局灶性病变并对其进行定性诊断,是超声造影技术在腹部超声诊断中的最大应用。
1 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提高了超声检查对肝肿瘤的检出率和鉴别诊断率,在初步的临床使用能反映疾病本质特征及其病理生理功能状态的造影的开辟,超声造影技术必将介入治疗疗效评判以及血流灌注的评价及其与预后关系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维超声的计算机技术已从实验研究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
三维超声在屏幕上看到脏器的立体解剖结构,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方法从不同角度显示脏器的切面或整体。
这将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超声引导介入性治疗提供较准确的定位信息,有助于提高介入穿刺的精确性并避免在治疗中误伤正常组织。
减少重复操作缩短数据采集时间。
医生只要通过计算机内的数据图像进行诊断,有效的缩短了病人就诊的时间。
同时减小扫查影响,实现数据标准化。
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利用网络进行传输信息和远程会诊。
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直观性和准确性,也使在计算机中模拟微波等介入治疗的全过程,对模拟手术进行评估,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对改善及提高肿瘤的诊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2.1 肝血管瘤尽管肝血管瘤内血液丰富,但主要由小血管或血窦组成,其内血流速度缓慢,因而在常规彩色多普勒模式下其内血流显示率极低,仅有少数肝血管瘤可探及滋养血管与引流血管。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价值探讨目的探析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68例患者都通过增强MRI或者CT进行检查。
结果26例属于恶性病灶,其中15例为肝细胞性肝癌、7例为胆管细胞性肝癌、4例为转移性肝癌;42例为良性病灶,其中14例为血管瘤、6例为局灶性结节增生、15例为局部脂肪缺失、3例肝脓肿、2例肝硬化增生结节、另外两例分别为炎性假瘤和肝囊肿,鉴别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2.7%。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的方式显著不同。
结论在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当中,超声造影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尽管其有着一定的限制,但是基于其安全无创性以及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
标签:超声造影;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价值超声造影是通过注入造影剂把微细血管特别是肿瘤血管给动态和清晰地显示出来一项新型技术[1]。
此项技术目前多应用在肝脏病变的诊断当中。
依照注入造影剂后的时间,把肝脏的显像分成三种,即动脉相、延迟相以及门脉相。
超声造影有着动态、实时以及连续显示肝脏实质以及病灶血管的构架等优点,和其他方式相比,超声造影简便、廉价、没有放射性和肾毒性[2],有着很高的安全性。
为了探析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68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5~73岁,平均为43.6岁。
68例患者在检查时都通过增强MRI或者CT进行,经过病理证实和随访观察的有40例患者,其余28例患者中刚囊肿3例、肝脏局部缺失的有19例,血管瘤的有6例。
1.2仪器选择仪器主要为飞利浦IU22,2.0MHZ为探头频率,并与CPS造影成像软件相配备。
超声造影对原发性小肝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评估作者:徐红春刘梦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原发性小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抽取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7例FNH和11例HCC患者,比较两者造影剂增强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水平、增强形态、增强随时相的变化。
结果 FNH与HCC的AT和TTP无明显差异,两者造影动脉期多数呈高增强,但FNH门脉期及延迟期多数仍呈高增强或等增强, HCC门脉期及延迟期多数呈低增强或无增强。
结论小肝癌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在超声造影的表现上有显著差异,具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小肝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较常见的良性结节性病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较小的FNH与小肝细胞癌(HCC)在二维图像、彩色血流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两者不易鉴别。
超声造影是鉴别两者的重要手段。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于本院接受超声造影,并经病理证实的7例FNH和11例HCC患者,本组所选病灶直径均1. 2 仪器与方法应用Siemens S2000超声诊断仪, 4C1探头,探头频率4.0MHz,机械指数(MI)0.10~0.12。
首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表现,存储图像。
然后进行超声造影:应用声诺维2.4 ml,肘静脉快速推注,嘱患者缓慢呼吸,仪器同步记录。
观察造影剂增强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观察病灶的增强水平、增强形态、增强随时相(动脉相、门静脉相、延迟相)的变化。
2 结果两组共18例患者,病灶的二维图像大多数表现为边界较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类圆形的实性结节。
结节内可见彩色血流显示,探及动脉血流频谱, FNH阻力指数范围0.53~0.65, HCC阻力指范围0.56~0.72。
造影结果:7例FNH患者AT 9~11 s, TTP 13~19 s, 6例患者病灶动脉期呈高增强,增强的形态为5例患者呈均匀增强, 2例患者增强由中心向外周放射状分布。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的诊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较于传统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和研究肿瘤,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下面将详细分析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
一、超声造影的基本原理超声造影是一种以超声成像为基础的诊断技术,主要通过注射一定剂量的超声造影剂,使超声图像产生更多更明显的信号,从而提高肝脏组织成像的分辨能力,诊断出更小的病变。
超声造影剂主要是由空气微泡、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聚合物、脂质和蛋白质等成分组成。
1.肝肿瘤的鉴别诊断超声造影技术对于鉴别肝肿瘤的性质和形态有很大的帮助。
在肝脏的血供情况下,良性肝肿瘤和恶性肝肿瘤的血供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超声造影技术可以通过观察肝肿瘤的血供情况来判断肝肿瘤的性质。
良性肝肿瘤的血流量较少,呈均匀扩散状,无毛刺状的血流信号,而恶性肝肿瘤则呈现出毛刺状的血流信号以及血流调动现象。
2.肝肿瘤的定性和定位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定量分析肝脏病变的大小和分布,从而确定肝肿瘤的位置和数量。
通过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实时观察肝脏病变的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得出更加准确的诊断结论,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3.肝肿瘤的治疗监测超声造影技术还可以在肝肿瘤的治疗监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于治疗后的肝肿瘤,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及时监测病变的情况,以及评估治疗的疗效。
此外,超声造影技术还可以评估治疗后肝脏组织的完整性和功能状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三、超声造影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1.超声造影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并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症状。
2.超声造影前患者需空腹,以确保成像的质量。
3.超声造影过程中,应全程监测患者的情况,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
4.医生应掌握超声造影技术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检查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具有准确性和便捷性等优势,可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对于提高肝癌的治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