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103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8例的超声诊断要素探索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良性病变,常见于女性。
FNH表现为局限性肝脏结节样增生,绝大多数时无症状。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肝脏FNH的确诊需要多种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
其中超声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无创、重复性好和安全的特点,并可提供诸如病变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血流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FNH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本文旨在探讨肝脏FNH的超声诊断要素,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一、病变大小
FNH的大小常见于1~5 cm或更大,因此,超声检查时应注意扫描肝脏全面,尤其是肝右叶后段。
此外,还要计算病变的最大径和横纵比,以便与其他肝脏病变相区分。
二、形态
FNH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或分叶状。
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病变形态、轮廓是否规则,有无分叶、毛刺等。
三、内部结构
FNH的内部结构常见为均匀回声或低回声,也可能有不均匀回声或高回声。
此外,FNH 内有1%~33%的病变可见包涵体,这些包涵体呈“毛玻璃状”、散在分布。
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病变内回声的分布情况、回声强度和是否存在包涵体。
四、边缘
FNH与假包膜紧密相连,边缘清晰锐利。
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病变与周围肝组织的分界清晰度和有无假包膜。
五、血流
FNH血流主要来源于动脉,常见于肝脏的周边部位。
因此,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脉冲多普勒血流谱图等方法检测病变的血流情况。
正常情况下,FNH 的血流呈强度不等的、周边性的、分叶状血流灌注模式,较为显著。
FNH一般无门静脉显影。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8例的超声诊断要素探索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其病理学特征为以肝细胞增生为主,周围有纤维或弹力纤维包绕形成假包膜,通常单发、大小多在5cm以内,多无自发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由于FNH无恶性潜能,因此对于其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FNH诊断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就超声诊断肝脏FNH的要素进行探索,以期对临床更精准的判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 形态特征FNH的形态特征较为典型,多呈一个近于圆形的结节状影像,直径一般在5cm以内,常位于肝脏右叶的后上部或前下部,亦可见于左叶。
超声图像中,FNH通常为高回声,呈欠均匀的假包膜下低回声,边缘光整,常有血管穿行,且血管呈'半圆'或'鱼钩'状。
FNH有时伴有毛刺状锐角或血管抽象,这些特征对于进一步确认病变的良恶性十分有帮助。
2. 血液灌注FNH的特征性血液供应是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
多数情况下,FNH的血供表现为异位性动脉供血,即病变内的血管与周围肝组织无直接分支关系。
超声检查可通过彩色多普勒测量病变内血管的血流速度、流量、充盈时间等指标,发现局限性的、特征性的、大量的血流供应,而周围健康肝组织血流情况无循环淤滞的迹象。
此外,对于血管囊性扩张病人,在超声引导下可进行局部静脉注射造影剂以更明确地显示病变的血流特征。
3. 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FNH的诊断中,其能够定量地测量病变组织的硬度和弹性,有助于准确分析病变的组织学和功能学信息。
常见的弹性成像技术包括声速弹性成像、切向弹性成像等。
声速弹性成像可将组织的声波传播速度与硬度联系起来,通过对声波传播过程中声波反射和折射的分析,计算出病变与周围健康组织的声速比值,发现FNH的声速比值通常高于0.9,其硬度与正常肝组织接近;而恶性肝瘤的声速比值通常在0.5-0.9之间,且硬度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使用超声造影剂sonovu检查肝脏局灶性结节46例,共57个结节,根据造影增强模式及时相进行鉴别诊断,与临床及病例结果对照。
结果全部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结节、肝血管瘤、不均质脂肪肝结节、3例肝硬化非典型增生结节、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肝脓肿均通过造影得到诊断,1例巨大腺瘤造影未确诊,手术病理证实。
结论超声造影可实时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微血管灌注信息,从而较敏感的进行鉴别诊断。
【关键词】超声造影局灶性结节肝脏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早期检出和诊断肝脏恶性肿瘤是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常规的超声技术对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非常重要,但在鉴别诊断方面明显逊于使用造影剂增强的ct和mri。
近年来超声造影的开展使超声定性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成为可能。
本研究回顾分析近2年来我院进行超声造影并经病例和临床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57个,根据造影模式进行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日常超声检查中,对于难以识别或易于混淆的肝脏局灶性病变46例,共57个结节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学手段协诊。
男34例,女12例,年龄32~75岁,平均52.4岁,慢性乙肝、肝硬化背景20例,上腹胀痛不适就诊2例,乳腺癌、胃癌术后查体2例,发烧及健康查体21例。
1.2 仪器和方法使用iu22超声诊断仪,低机械指数造影软件。
造影剂为sonovue,造影剂每次抽取2.4ml溶液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注入,再推注5ml生理盐水。
造影前先用常规超声显示肝内病灶,而后进入造影状态,开始推注造影剂的同时开始计时,仔细观察造影剂进入肝脏和可疑肿块的表现,检查全过程数码记录。
1.3 造影模式整体增强,即病灶内完全增强并且分布均匀。
环状增强,即病灶中央呈低回声,周围呈环状高回声增强。
环状增强,部分呈结节状。
充盈缺损,既无造影剂灌注部分。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WuLi-ran,Huang Xi-ming. D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Qijiang,Chongqing city (Qijiang *****)Liver neoplasms;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Biopsy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占位性病变,来源于肝细胞,按照WHO的病理学诊断标准,是指肝实质增生并被星型纤维瘢痕间隔成结节状实性占位很少出现瘤内出血也无肯定恶变现认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
近年来国内的发病率有增高倾向,鉴于FNH无特异性症状,无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检查与其他肝脏良恶性肿瘤相似等情况,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FNH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丰富诊疗手段。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年1月~2008年6月,我院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FNH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3~67岁,中位年龄35岁。
12例(66.7%)在健康体检时彩超或CT发现,无任何临床症状;12例因腹部隐痛或腹胀就诊;4例可扪及右上腹部包块;2例因发热、乏力、纳差就诊。
女性患者无口服避孕药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中转氨酶轻度升高6例,明显升高4例;2例胆红素升高;2例甲胎蛋白轻度升高(42ng/ml),但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A级,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HBsAg阳性3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1例。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3例疑为肝癌,3例诊断为肝内占位性质未明,1例疑为肝血管瘤,11例诊断为FNH。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8例的超声诊断要素探索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变,其超声诊断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本文旨在探索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超声诊断要素,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研究目的探索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超声诊断要素,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其对该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二、资料和方法选取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患者,回顾其临床病史、超声检查资料及手术病理报告,分析超声诊断要素并总结规律。
三、结果1. 超声表现:2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均表现为肝脏内可见1个或多个直径不等的结节,呈低、中等或高回声,结节边界清晰,部分呈分叶状,部分呈不规则形状;2. 血流信号:多数病例的结节内可见血流信号,表现为丰富血流信号、毛细血管样血流信号或混合血流信号;3. 彩色多普勒超声:多数病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呈不规则分布,血流速度不等。
四、讨论1.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超声表现较为特异,尤其是结节的形态及边界清晰度是重要的诊断要素;2. 结合血流信号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3.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与肝癌、肝脏转移癌等疾病在超声上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全面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超声检查结果。
五、结论超声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结合临床资料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但需要与其他临床检查方法结合,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六、参考文献1. 王某某, 李某某, 张某某. 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诊断价值的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9.2. 张某某, 王某某, 李某某. 肝脏超声诊断在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杂志, 2018.。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肝脏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至今发病原因不清。
由于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报道逐渐增加。
以往文献中曾有多种命名,如局灶性肝硬化、肝脏错构瘤、肝脏炎性假瘤等,直至1958年方被Edmondson命名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该命名在197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及1976年国际肝脏研究协会所采纳。
一、病因目前认为FNH是肝实质对先天存在的动脉血管畸形的增生性反应,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临床上FNH偶与血管瘤等血管异常病变伴发也支持先天性血管异常病变学说。
也有研究者认为FNH 的发病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绝大多数FNH病人无临床症状、只有不到1/3的病人因为轻微的上腹疼痛不适或者腹部肿块等,通常情况下FNH是在剖腹手术或体检时偶然发生。
超声:FNH通常表现为轻微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很少为高回声,经常可见到分叶状轮廓及低回声声晕,而肿块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可有点线状增强,边缘清晰,无包膜,星状瘢痕为轻微的高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显病灶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向四周呈放射状,动脉血流速高而阻力低为FNH的特征性表现。
85%~90%的FNH超声造影表现动脉期早期增强,病灶中央动脉向四周呈放射状灌注,动脉晚期病变为均匀的高回声,门脉期及血窦期为轻微高回声或等回声,中央瘢痕在动脉期及门脉期都是低回声。
治疗:手术切除是FNHL的有效的首选治疗,一般认为FNHL不发生癌变,有人主张对明确诊断为FNH的无症状者,可以保守治疗,严密随访。
但一般认为基于以下理由仍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①FNHL较少见,影像学难于定性,最后的诊断仍须病理学判断,在鉴别诊断上仍有一定的困难,误诊率较高。
特别是在影像学上无法与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时,可避免延误治疗。
②患者年龄较轻或肿瘤较大,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破裂出血者。
③患者... [详细...]预后:目前暂无相关资料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肝脏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FNH是肝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从3周至88岁,多见于30~40岁。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独特,可以与其他肝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FNH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1)增强扫描:FNH的发生与门静脉血供密切相关,因此在动脉期增强时,病灶呈明显均匀持续强化,呈等或稍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密度。
动脉期后,病灶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此外,可见在病灶内部形成的细小动静脉瘘。
(2)延迟相扫描:在门静脉期扫描中,病灶的密度逐渐减低,可能出现中央瘢痕或病变内部的低密度区。
2.MRI表现:
(1)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中央瘢痕呈明显低信号。
(2)T2WI: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中央瘢痕呈等或稍高信号。
(3)增强扫描:与CT类似,病灶在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后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二、鉴别诊断:
1.肝细胞瘤(HCC):FNH和HCC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但两者的强化方式和内部构成不同。
FNH的强化程度较低且均匀持续,而HCC的强化程度较高,且可见坏死灶、出血或囊变等特征。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几乎
完全减弱。
与FNH相比,肝血管瘤的强化程度更高。
3.肝转移瘤:肝转移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病灶,其边界模糊,强化方式与FNH不同,常伴有肝外转移灶。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误诊为胆管细胞癌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良性肝疾病,通常由健康的肝细胞形成,大小从数毫米到 10 厘米不等。
FNH 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然而,FNH 的影像学表现类似于恶性肿瘤,尤其是胆管细胞癌(CCC)。
由于 FNH 和 CCC 的影像学特征相似,很多患者被误诊为 CCC,并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这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本文将系统介绍误诊为 CCC 的 FNH 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FNH 是一种无症状性肝疾病,在肝脏检查中通常是偶然发现的。
FNH 可能会导致肝区的轻度不适或疼痛,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FNH 的生长速度很慢,通常需要几年或更长时间才会改变其大小。
影像学表现FNH 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结节,边界清晰,增强后强度逐渐升高。
影像学表现与肝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相似,因此 FNH 与CCC 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十分困难。
诊断FNH 的诊断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
对于 FNH 来说,组织学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但由于手术风险和患者的担忧,通常只有在检查无法确定肿瘤性质时才采用组织学检查。
影像与病史资料可以提供有助于 FNH 诊断的多种特征。
治疗与 CCC 不同,FNH 不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 FNH 病人没有症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治疗,只需要定期检查。
如果病人有症状,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摘除肝脏的病变部分。
尽管 FNH 是一种良性良性肝瘤,但它和 CCC 的影像学表现非常相似,所以很多患者会被误诊为 CCC。
如果 FNH 病人被误诊为 CCC,并采用了 CCC 的治疗方法,那么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结论FNH 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但其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与 CCC 相似,因此容易被误诊为 CCC。
误诊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包括不必要的治疗和经济负担。
因此,诊断医生需要准确诊断肝脏疾病,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