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5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8例的超声诊断要素探索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良性病变,常见于女性。
FNH表现为局限性肝脏结节样增生,绝大多数时无症状。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肝脏FNH的确诊需要多种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
其中超声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无创、重复性好和安全的特点,并可提供诸如病变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血流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FNH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本文旨在探讨肝脏FNH的超声诊断要素,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一、病变大小
FNH的大小常见于1~5 cm或更大,因此,超声检查时应注意扫描肝脏全面,尤其是肝右叶后段。
此外,还要计算病变的最大径和横纵比,以便与其他肝脏病变相区分。
二、形态
FNH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或分叶状。
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病变形态、轮廓是否规则,有无分叶、毛刺等。
三、内部结构
FNH的内部结构常见为均匀回声或低回声,也可能有不均匀回声或高回声。
此外,FNH 内有1%~33%的病变可见包涵体,这些包涵体呈“毛玻璃状”、散在分布。
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病变内回声的分布情况、回声强度和是否存在包涵体。
四、边缘
FNH与假包膜紧密相连,边缘清晰锐利。
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病变与周围肝组织的分界清晰度和有无假包膜。
五、血流
FNH血流主要来源于动脉,常见于肝脏的周边部位。
因此,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脉冲多普勒血流谱图等方法检测病变的血流情况。
正常情况下,FNH 的血流呈强度不等的、周边性的、分叶状血流灌注模式,较为显著。
FNH一般无门静脉显影。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8例的超声诊断要素探索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其病理学特征为以肝细胞增生为主,周围有纤维或弹力纤维包绕形成假包膜,通常单发、大小多在5cm以内,多无自发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由于FNH无恶性潜能,因此对于其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FNH诊断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就超声诊断肝脏FNH的要素进行探索,以期对临床更精准的判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 形态特征FNH的形态特征较为典型,多呈一个近于圆形的结节状影像,直径一般在5cm以内,常位于肝脏右叶的后上部或前下部,亦可见于左叶。
超声图像中,FNH通常为高回声,呈欠均匀的假包膜下低回声,边缘光整,常有血管穿行,且血管呈'半圆'或'鱼钩'状。
FNH有时伴有毛刺状锐角或血管抽象,这些特征对于进一步确认病变的良恶性十分有帮助。
2. 血液灌注FNH的特征性血液供应是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
多数情况下,FNH的血供表现为异位性动脉供血,即病变内的血管与周围肝组织无直接分支关系。
超声检查可通过彩色多普勒测量病变内血管的血流速度、流量、充盈时间等指标,发现局限性的、特征性的、大量的血流供应,而周围健康肝组织血流情况无循环淤滞的迹象。
此外,对于血管囊性扩张病人,在超声引导下可进行局部静脉注射造影剂以更明确地显示病变的血流特征。
3. 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FNH的诊断中,其能够定量地测量病变组织的硬度和弹性,有助于准确分析病变的组织学和功能学信息。
常见的弹性成像技术包括声速弹性成像、切向弹性成像等。
声速弹性成像可将组织的声波传播速度与硬度联系起来,通过对声波传播过程中声波反射和折射的分析,计算出病变与周围健康组织的声速比值,发现FNH的声速比值通常高于0.9,其硬度与正常肝组织接近;而恶性肝瘤的声速比值通常在0.5-0.9之间,且硬度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
导语:治疗疾病的方法比较多,药物、手术都是不错之选,不过疾病症状、病因、表现不同的时候,治疗方法也是有一些区别,因此对治疗疾病不能随意的
治疗疾病的方法比较多,药物、手术都是不错之选,不过疾病症状、病因、表现不同的时候,治疗方法也是有一些区别,因此对治疗疾病不能随意的进行,很多人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并不是很了解,这样疾病产生后,对患者身体影响很大,那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都有什么呢?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
绝大多数FNH病人无临床症状、只有不到1/3的病人因为轻微的上腹疼痛不适或腹部肿块等就诊。
通常情况下FNH是在剖腹手术或体检时偶然发生。
有症状的患者可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不适、肝大或右上腹包块。
体检可发现肝脏位于右肋缘下或右上腹有一质硬肿块,有压痛、表面光滑,随呼吸上下移动。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及AFP等多在正常范围。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 FNH通常表现为轻微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很少为高回声,经常可见到分叶状轮廓及低回声声晕,而肿块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可有点线状增强,边缘清晰,无包膜,星状瘢痕为轻微的高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病灶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向四周呈放射状,动脉血流速高而阻力低为FNH的特征性表现。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28
2019.03 No.8
文/ 张心怡(江苏省中医院超声医学科)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肝脏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20~50岁,男女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致,少数儿童也可发病。
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故多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右上腹不适、腹部包块或因瘤体过大出现临近器官压迫症状而就诊。
实验室检查一般并无任何特殊,个别病例可因其肿块压迫肝胆管,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但甲胎蛋白、CA199等肿瘤标志物指标为阴性,这可与肝细胞癌等恶性病变相鉴别。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在常规灰阶超声上常表现较隐匿,与周围肝组织回声分界不清,有时主要依靠其对周围管道的推挤移位或病灶周围出现暗环等继发性特征图1图4图2图5图3
条状低回声
放射状血流声
后方回声稍增强
稍低回声病灶。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独特,可以与其他肝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FNH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1)增强扫描:FNH的发生与门静脉血供密切相关,因此在动脉期增强时,病灶呈明显均匀持续强化,呈等或稍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密度。
动脉期后,病灶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此外,可见在病灶内部形成的细小动静脉瘘。
(2)延迟相扫描:在门静脉期扫描中,病灶的密度逐渐减低,可能出现中央瘢痕或病变内部的低密度区。
2.MRI表现:
(1)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中央瘢痕呈明显低信号。
(2)T2WI: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中央瘢痕呈等或稍高信号。
(3)增强扫描:与CT类似,病灶在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后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二、鉴别诊断:
1.肝细胞瘤(HCC):FNH和HCC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但两者的强化方式和内部构成不同。
FNH的强化程度较低且均匀持续,而HCC的强化程度较高,且可见坏死灶、出血或囊变等特征。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几乎
完全减弱。
与FNH相比,肝血管瘤的强化程度更高。
3.肝转移瘤:肝转移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病灶,其边界模糊,强化方式与FNH不同,常伴有肝外转移灶。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肝局灶结节样增生(FNH)的螺旋CT诊断肝局灶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肝脏局灶性良性肿瘤样病变,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好发于20~50岁女性[1],常因其他原因作腹部检查时偶然发现,它可能由肝脏对局灶性血管畸形的增生性反应所造成[2],在影像上常需要与其他富血管的肝脏良性及恶性肿瘤如肝腺瘤、肝血管瘤、肝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进行鉴别。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病理确诊的21例FNH的多期螺旋CT 表现,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1例FNH,男5例,女16例;年龄16~51岁,平均33岁;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病理证实15例;偶然发现病灶17例,有4例有腹部症状或体征:疼痛3例,肝功异常1例。
2方法采用GE High Speed Advantage 螺旋CT机进行平扫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
扫描条件:120 kV,300 mA,层厚:10 mm,Pitch:1。
非离子型造影剂(优为显350 mg/ml)100 ml,用高压注射器于肘前静脉注射,速率2.5~3 ml/s,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0 s、60~70 s、3~5 min。
3结果21例患者共检出24个FNH病灶,其中1例有2个病灶,1例同时并发3个病灶,病灶1.5~9 cm,平均4.2 cm。
平扫呈略低密度8个病灶,呈等密度16个病灶,病灶中心附近可见星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纤维疤痕,部分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8个病灶。
18个病灶边界欠清,所有病灶边界光滑无分叶。
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24个病灶,均匀强化16个,中心低密度无强化8个。
动脉期病灶中心低密度纤维疤痕中见强化的迂曲扩张供血动脉5个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略低密度3个,等密度20个,略高密度1个。
中心低密度疤痕及纤维分隔延迟期强化6个,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周围见线样血管强化影、似不完全包膜强化8个,动脉期及门脉期病灶周边见迂曲扩张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强化6个。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常见的良性肝脏疾病,通常在成年女性中发生。
FNH
通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增生,其内部有充满富含动脉血管的纤维囊腔,而没有胆管,这是其与肝细胞肝癌的区别之一。
在CT图像上,FNH表现为高密度、均一分布和强化,通常在肝脏的静脉期和动脉期均保持高密度。
在CT检查中,FNH的外观为单个或多个由充满了血管的纤维囊腔组成的球形结节。
通常,FNH的大小在1至5 cm之间,大多数为1至2 cm。
FNH通常位于肝脏的右叶,但也可能位于左叶或胆管区域。
通常,FNH的边缘清晰,内部均一,没有坏死或囊变等异常结
构。
在CT检查的不同期间,FNH的表现不同,在静脉期和动脉期均需要注意。
在静脉期,FNH通常呈低密度,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对比度较高;在动脉期,它通常呈高密度,并出现
明显的强化。
动态增强扫描还可以显示病变的动态血供,FNH的血管丰富性有助于与其他
病变区分,如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
FNH通常无需治疗,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CT检查中,也应注意FNH特征性的外观,以避免误诊为其他良性或恶性病变。
如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脏转
移瘤等,这些病变在CT图像上可以呈现类似的表现。
因此,除了CT检查外,通常还需要
结合病史、症状、临床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估,以确诊和治疗。
误诊为胆管细胞癌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良性肝疾病,通常由健康的肝细胞形成,大小从数毫米到 10 厘米不等。
FNH 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然而,FNH 的影像学表现类似于恶性肿瘤,尤其是胆管细胞癌(CCC)。
由于 FNH 和 CCC 的影像学特征相似,很多患者被误诊为 CCC,并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这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本文将系统介绍误诊为 CCC 的 FNH 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FNH 是一种无症状性肝疾病,在肝脏检查中通常是偶然发现的。
FNH 可能会导致肝区的轻度不适或疼痛,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FNH 的生长速度很慢,通常需要几年或更长时间才会改变其大小。
影像学表现FNH 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结节,边界清晰,增强后强度逐渐升高。
影像学表现与肝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相似,因此 FNH 与CCC 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十分困难。
诊断FNH 的诊断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
对于 FNH 来说,组织学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但由于手术风险和患者的担忧,通常只有在检查无法确定肿瘤性质时才采用组织学检查。
影像与病史资料可以提供有助于 FNH 诊断的多种特征。
治疗与 CCC 不同,FNH 不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 FNH 病人没有症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治疗,只需要定期检查。
如果病人有症状,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摘除肝脏的病变部分。
尽管 FNH 是一种良性良性肝瘤,但它和 CCC 的影像学表现非常相似,所以很多患者会被误诊为 CCC。
如果 FNH 病人被误诊为 CCC,并采用了 CCC 的治疗方法,那么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结论FNH 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但其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与 CCC 相似,因此容易被误诊为 CCC。
误诊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包括不必要的治疗和经济负担。
因此,诊断医生需要准确诊断肝脏疾病,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