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3章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三章小结一、基本体及其投影特点1、平面体(1)棱柱体:两底面平行,侧棱面⊥底面。
1)棱柱体投影特点:一个投影反映底面的真形,另两个投影为矩形+棱线。
2)表面上点的投影特性:侧棱线上的点:积聚为底面投影的各顶点;侧棱面上的点:积聚为底面投影的各底边;底面上的点:积聚为侧棱面投影的矩形上/ 下边上。
(2)棱锥体:1)棱锥体投影特点:一个投影反映底面的真形,另两个投影为三角形+ 棱线。
2)表面上点的投影特性:底面上的点:积聚为侧棱面投影的三角形底边上。
2、回转体基本概念:1)回转面:母线绕轴旋转一周形成的面。
2)转向轮廓线:从投影方向看去,回转面可见部分与不看见部分的分界线。
正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称为正转向轮廓线;侧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称为侧转向轮廓线。
(1)圆柱体:两底面平行,回转面⊥底面。
1)圆柱体投影特点:一个投影为圆,另两个投影为矩形。
2)表面上点的投影特性:转向轮廓线上的点:积聚在另两个投影的对称中心线上;回转面上的点:积聚在圆周上。
(2)圆锥体:1)圆锥体投影特点:一个投影为圆,另两个投影为等腰三角形。
2)表面上点的投影特性:转向轮廓线上的点:积聚在另两个投影的对称中心线上;回转面上的点:积聚在圆周内。
注意:可根据点或轮廓线的(不)可见性,初步判定其位置。
二、绘制基本体表面上点的投影基本依据:基本体表面点的投影特性。
基本思路:对于特殊点:根据其特性得到;对于非特殊点:借助特殊点作辅助线得到。
具体方法如下:1、平面体最特殊的点:棱线上的点。
(1)棱柱体:先初步判断点的位置(棱线上?侧棱面上?底面上?),然后根据相应的投影特性得出其投影。
(2)棱锥体:①先在已知投影中标出锥体顶点和底面各顶点,并初步判断点的位置;②根据标注的顶点,可得到各棱线上点的投影;③对于侧棱面上的点,可借助棱线上的点做辅助线得到。
辅助线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过锥体顶点和该点已知投影作辅助线,交三角形底边于一点;另一种是过该点已知投影作底边的平行线,与棱线相交于一(或两)点。
第三章基本立体的投影、截交线、相贯线§1立体的投影1.1平面立体的投影本节教学目标:掌握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掌握拉伸体的形成、投影及画法;熟悉平面立体表面中特殊位置的点、线的三面投影及画法。
重点: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及表面取点、取线的投影。
难点:平面立体表面中特殊位置处点、线的投影。
引入: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知道,很多的机械零件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形体组成,比如螺栓,我们可以将它分成正六棱柱、圆柱体和圆锥台三部分。
如果我们要绘制此螺栓的三视图,同学们都应该知道必须要绘制正六棱柱、圆柱体和圆锥台的三视图。
任何一个复杂的物体都可以看成由基本体组成,按组成基本体表面的性质进行分类,基本体可分为平面体和曲面体。
平面立体侧表面的交线称为棱线若平面立体所有棱线互相平行,称为棱柱。
若平面立体所有棱线交于一点,称为棱锥。
1.1.1棱柱的投影1. 以正六棱柱为例,分析平面立体的结构,(1)正六棱柱共有几个表面?有何关系?(2)正六棱柱共有几条侧棱?有何关系?提问:1)不同位置的投影有什么不同?2)应怎样放置最合理?提示:使尽可能多的表面和棱线处于特殊位置。
2.投影特性分析(1)投影分析:上、下两个底面——平行的两个侧面——其余的几个侧面(2)三面投影图分析(3)绘图步骤:1)建立投影面系;2)根据三等原则绘制三面投影;3)区分可见性。
3. 棱柱体的投影特性(重点:学生应掌握)(1)当棱柱的底面平行于某一投影面时,棱柱的投影在该面上为与底面相等的正多边形。
(2)另两面投影为几个相邻的矩形线框。
4. 棱柱表面取点、线重点:所取的点、线属于棱柱的哪个面上?进而再求三面投影。
***若点所在平面的投影可见,点的投影可见;若平面的投影积聚成直线,点的投影也可见。
例:例:已知四棱柱,试完成其V、H投影。
(图7-1)图7-1四棱柱的投影1.1.2棱锥的投影棱锥的投影是棱锥各顶点同面投影连线的集合。
1. 棱锥的定义2. 棱锥的形体分析(1)投影分析:下底面——顶点——其余的几个侧面(2)三面投影图分析(3)绘图步骤:1)建立投影面系;2)根据三等原则绘制三面投影;3)区分可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