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制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801.91 KB
- 文档页数:4
在医学领域,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许多潜在的治疗应用,其中之一就是逆转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肺部组织中纤维化程度增加,导致肺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在过去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被证明具有逆转肺纤维化的潜力,并且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我想简要介绍一下间充质干细胞以及肺纤维化的基本概念。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利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肺泡上皮细胞和其他肺部细胞,这为治疗肺部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而肺纤维化则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炎症、细胞增殖、纤维化等多种过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
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让人振奋的例子,展示了间充质干细胞逆转肺纤维化的潜力。
一项针对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通过将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到患有肺纤维化的小鼠体内,可以显著减轻肺纤维化病变,改善肺功能。
这一发现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纤维化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为将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除了动物实验外,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有研究表明,通过将患有肺纤维化的患者自身间充质干细胞经过体外扩增后再注入患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这为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纤维化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方案,并为未来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
总结来看,间充质干细胞逆转肺纤维化的潜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
然而,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治疗手段尚处于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使间充质干细胞在逆转肺纤维化方面发挥出更大的潜力,从而造福更多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
在个人看来,间充质干细胞逆转肺纤维化的研究不仅为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向,也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纤维化开拓新的途径,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化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王扶凝;代会博;唐蕾;单云;盛梅笑
【期刊名称】《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4)3
【摘要】纤维化疾病由于其广泛性和复杂性带来了重大临床挑战,探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是适用于再生医学的理想干细胞,可作为许多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案。
近年来研究表明,ADSC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潜力。
本文就ADSC抗组织纤维化过程
中涉及的上皮⁃间充质转变、成纤维细胞活化、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潜在干预靶点进
行综述,旨在为防治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6页(P429-434)
【作者】王扶凝;代会博;唐蕾;单云;盛梅笑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9.2
【相关文献】
1.衰老与肺纤维化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作用
2.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肾脏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3.间充质干细
胞及其修饰体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4.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在肝纤
维化中的治疗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㊃综述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1-8348.2022.01.033上皮间充质转化介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张庆柳综述,赵伟,管思彬ә审校(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衰专科,上海200120)[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气道重塑是C O P D气流受限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上皮间充质转化(E MT)与C O P D气道重塑的发生㊁发展密切相关,抑制E MT可能成为治疗C O P D的新方向㊂[关键词]上皮间充质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重塑[中图法分类号] R56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8348(2022)01-0154-04 R 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e s i n e p i t h e l i a l 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m e d i a t i n g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d i se a s e*Z HA N G Q i n g l i u,Z HA O W e i,G U A N S i b i nә(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e a r t F a i l u r e,A f f i l i a t e d E a s t H o s p i t a l,S c h o o l o f M e d i c i n e,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S h a n g h a i20012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C O P D)i s a c o mm o n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c h a r a c t e r-i z e d b y p e r s i s t e n t a i r f l o w l i m i t a t i o n.A i r w a y r e m o d e l i n g i s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b a s i s o f a i r f l o w l i m i t a t i o n i n C O P D.R e c e n t s t u d i e s s u g g e s t t h a t e p i t h e l i a l m e n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E MT)i s c l o s e l y c o r r e l a-t e d w i t h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i r w a y r e m o d e l i n g o f C O P D.I n h i b i t i n g E MT m a y b e a n e w d i r e c-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O P D.[K e y w o r d s]e p i t h e l i a l m e n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a i r w a y r e m o d e l i n g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n a r y d i s e a s e,C O P 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㊁致残率,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C O P D现患人群约1亿, C O P D已成为我国第四大致死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㊂气道重塑是C O P D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发生在直径小于2mm的小气道内,表现为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炎性反应增加,异常修复与损伤持续进行,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胶原㊁纤维连接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m a t r i x,E C M)沉积增加,最终导致小气道纤维化㊁气道狭窄㊁阻力增加㊂虽然目前的药物治疗㊁肺康复治疗及外科肺减容手术等临床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症状,但难以逆转气道重塑的进展㊂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上皮间充质转化(e p i t h e l i a l 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E MT)在C O P D气道重塑的发生㊁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3];深入研究E MT在C O P D气道重塑中的特征和机制,寻找潜在干预靶点已成为研究热点㊂1 E MT概念E MT是指上皮细胞在生理和(或)病理条件下经历多种生物化学改变最终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的过程,表现为细胞紧密连接和黏附性下降或消失,细胞极性丢失,迁移和运动能力增强,获得穿透基底膜的潜能,侵袭进入固有层[4]㊂在E MT过程中,上皮细胞标志物 E-钙黏蛋白(E-c a d h e r i n,E-c a d)㊁紧密连接蛋白1(z o n u l a o c c l u d e n s,Z O-1)等表达降低,同时间质标志物表达增加,包括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 m o o t h m u s c l e a c t i n,α-S MA)㊁波形蛋白㊁N-钙黏蛋白(N-c a d h e r i n,N-c a d)㊁纤维连接蛋白(f b r o n e c t i n,F N)等[5]㊂根据发生的背景及生物学行为和标志物的不同, E MT可分为3型,Ⅰ型E MT主要与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相关;Ⅱ型E MT主要参与创伤愈合㊁组织再生和器官纤维化过程;Ⅲ型E MT与异常增强的血管发生有关,参与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㊂这3种类型E MT的转归是相同的,即上皮细胞发生极化,获得间质细胞的特性㊂但与Ⅰ㊁Ⅲ型E MT明显不同的是,Ⅱ型E MT的始动因素主要是炎症和损伤[6]㊂451重庆医学2022年1月第51卷第1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03420)㊂作者简介:张庆柳(1989 ),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治研究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w e n j i l l57@163.c o m㊂在持续性炎症和损伤作用下上皮细胞失去E-c a d等标志物,脱离黏膜层,进入受损基底膜并迁移至间质组织,获得间质细胞表型,分泌大量E C M,导致纤维化的发生㊂2 E MT参与C O P D的气道重塑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颗粒引发气道氧化应激和持续性炎症,诱导气道上皮组织屏障功能下降并发生E MT[7],向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分化㊂转分化的上皮细胞间黏附力下降,细胞骨架蛋白构成改变㊁迁移能力增加,进一步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引发E C M 过度沉积,上皮周围纤维化,加剧C O P D小气道内实质结构的破坏和气流受限,最终导致气道重塑进行性发展[8]㊂M I L A R A等[9]通过分离了C O P D患者小气道原代细胞,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上皮细胞标志物 E-c a d㊁Z O-1㊁细胞角蛋白5表达均明显降低,而间质标志物 α-S MA㊁波形蛋白㊁C o l l a g e nⅠ表达均明显增高㊂有研究也发现,C O P D大鼠气道纤维化程度明显增高,E-c a d表达降低,α-S MA表达增加[10]㊂进一步体外研究证实,在香烟烟雾刺激下,鹅卵石状排列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分化为梭样的间质细胞形态,同样检测到E-c a d表达降低,而间质标志物 α-S MA表达增高㊂通过对小气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基因芯片的研究发现,在肺功能正常的吸烟者和C O P D患者气道内均存在E-c a d向N-c a d转化,而这种钙黏蛋白的转换不仅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也是发生E MT的重要标志[11]㊂此外,在C O P D患者肺内也观察到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提示气道纤维化可能存在多重间质细胞来源[12]㊂总之,在吸烟者特别是吸烟的C O P D患者气道内存在明显E MT的激活,E MT是C O P D小气道增厚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㊂肺功能正常的吸烟者气道内E MT的出现,提示E MT可能是香烟烟雾诱导的气道早期病理改变[13]㊂3 E MT在C O P D气道中的作用机制气道上皮细胞受生长因子㊁炎性细胞因子㊁缺氧等不同信号分子刺激后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激活下游各级转录因子参与E MT过程,影响其增殖㊁迁移及分泌等生物学行为㊂3.1转化生长因子-β(t r a n s f o r m i n g g r o w t h f a c t o r-β, T G F-β)信号通路T G F-β是一种多功能多肽类细胞因子,在器官发育㊁组织修复㊁炎症㊁细胞增殖及分化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㊂T G F-β尤其是T G F-β1被认为是促使多种上皮组织发生E MT的 开关因子 ㊂多项研究发现,C O P D患者血清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T G F-β1表达均明显增高[14-16]㊂T G F-β1首先与T G F-β受体2(T G F-βr e c e p t o r2,T G F-βR2)结合并发生构象变化,并被T G F-βR1识别结合形成三聚体,三聚体中T G F-βR1被T G F-βR2磷酸化,进一步活化细胞内下游信号传导分子 S m a d2,磷酸化的S m a d2 (p S m a d2)与S m a d3形成同源寡聚体,再与S m a d4结合形成异源寡聚体转入核内,与不同的D N A结合蛋白协同激活下游转录因子,如锌指E盒结合蛋白(z i n c f i n g e r E-b o x b i n d i n g h o m e o b o x,Z E B)1㊁Z E B2㊁S n a i l㊁S l u g等,进而抑制E-c a d㊁Z O-1等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上调α-S MA等靶基因表达,促进E MT的发生[17]㊂体外T G F-β1刺激肺上皮细胞48h后,原本呈鹅卵石排列的细胞呈现间质细胞形态,细胞间隙增加,E-c a d 表达明显下降,N-c a d㊁α-S MA表达均增加,且与T G F-βR2㊁T G F-βR1㊁p S m a d2㊁p S m a d3上调呈正相关[18]㊂体外研究证实,应用T G F-βR1抑制剂 S B431542或利用小干扰R N A沉默S m a d2可拮抗气道上皮细胞E MT过程,增加E-c a d表达,降低α-S MA㊁N-c a d㊁波形蛋白㊁基质金属蛋白酶-2(m a t r i x m e t a l l o p r o t e i n a s e-2,MM P-2)表达[19-20]㊂表明抑制T G F-β/S m a d通路有助于减轻E MT,改善C O P D气道重塑的发展㊂除S m a d信号通路外,T G F-β1还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如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s i g n a l-r e g u l a t e d k i n a s e,E R K)㊁p38㊁c-j u n氨基末端激酶(c-j u n N-t e r m i n a l k i n a s e, J N K)家族等促进E MT的发生[21]㊂Y A N G等[22]研究发现,T G F-β1体外刺激肺上皮细胞后E R K㊁p38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增高,分别抑制E R K㊁p38后可调节下游E-c a d,使其表达增加,并降低α-S MA㊁波形蛋白㊁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抑制细胞迁移,减轻E MT㊂3.2 W n t/β-联蛋白(β-c a t e n i n)通路W n t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与其膜受体 卷曲蛋白受体结合后作用于细胞内D i s h e v e l l e d蛋白,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和细胞质中β-c a t e n i n的降解,使β-c a t e n i n在胞质内蓄积增加,进入细胞核内,与转录因子淋巴样增强子形成复合物,激活下游目的基因 c-m y c㊁细胞周期蛋白D1等表达诱发E MT[23-24]㊂体外用尼古丁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24h后检测到W n t3a表达明显增高,且呈尼古丁剂量依赖改变,进而促使β-c a t e n i n核转位增加,激活下游基因,增加α-S MA㊁波形蛋白㊁MM P-9㊁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E-c a d水平,进一步靶向阻断W n t/β-c a t e n i n通路可,逆转尼古丁诱导的E MT[25]㊂3.3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 h o s p h o i n o s i t i d e3-k i n a s e/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 B/ m a mm a l i a n t a r g e t o f r a p a m y c i n,P I3K/A k t/m T O R)通路P I3K具有异二聚体结构,活化的P I3K二聚体构象变化,磷酸化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 h o s p h a t i-d y l i n o s i t o l-4,5-b i s p h o s p h a t e,P I P2)转化为磷脂酰肌醇4,5-三磷酸(p h o s p h a t i d y l i n o s i t o l3,4,5-t r i p h o s-p h a t e,P I P3),P I P3与细胞内信号蛋白 A k t㊁3-磷551重庆医学2022年1月第51卷第1期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 h o s p h o i n o s i t i d e-d e-p e n d e n t 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1,P D K1)结合,促使P D K1磷酸化A k t蛋白的S e r308,活化的A k t进一步激活下游靶点 m T O R,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在细胞增殖㊁分化㊁凋亡㊁极性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㊂有研究表明,P I3K/A k t/m T O R通路不仅促进炎症细胞的激活,也参与了对C O P D气道重塑的调节[26-27]㊂C H E N 等[28]用脂多糖体外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E MT,结果显示,p-A k t㊁p-m T O 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继续以P I3K/A k t通路抑制剂 L y294002干预可上调E-c a d水平并降低波形蛋白㊁α-S MA㊁MM P-2㊁MM P-9㊁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抑制E MT的发生㊂3.4多种微小R N A(m i c r o R N A,m i R N A)参与了E MT的调节m i R N A是一类由19~24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小分子R N A,通过与靶基因m R N A的3'非翻译区结合形成沉默复合体,抑制其翻译或促进其降解,从而达到调控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㊂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 i R N A参与了气道E MT的反馈调节,如m i R-29b在C O P D患者体内表达下调,影响细胞周期;体外研究表明,m i R-29b可通过作用于一些多功能转录因子调节肺上皮细胞增殖㊁迁移,并抑制其间质标志物表达[29-30]㊂m i R-200b-3p通过下调锌指蛋白532㊁Z E B2表达,抑制T G F-β1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E MT的发生[31]㊂有研究发现,C O P D小鼠肺组织m i R-515-5p表达明显降低;进一步体外试验证实,外源性增加m i R-515-5p可降低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间质标志物的表达,并上调E-c a d水平,这一过程与m i R-515-5p直接负反馈调节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C1/S n a i l有关[32]㊂m i R N A种类多,作用机制纷繁复杂,一种m i R N A可通过多重机制调控机体功能,一种病理过程也可能受到多种m i R N A的协同调控,C O P D是多基因介导的疾病,未来需要更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更深入的基础研究验证㊂4小结与展望香烟烟雾无疑是导致吸烟者肺内E MT的重要 驱动力 ,但戒烟本身并不能逆转气道中已出现的E MT,即使失去了最初的诱导刺激,E MT依然可通过一种自我延续的方式继续进展[33-35]㊂E MT的终止受哪些因素控制㊁何种因子启动了非吸烟C O P D人群的E MT过程㊁C O P D中E MT的具体调控机制等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多个信号通路的交叉协同促进了E MT 的发生和进展㊂对于C O P D而言,关键在于早期预防,E MT为C O P D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更深入㊁更系统的探究E MT在C O P D气道重塑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寻找关键靶点,对C O P D的精准预防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参考文献[1]WA N G C,X U J,Y A N G L,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a n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i n C h i n a(t h e C h i n a P u l m o n a r y H e a l t h[C P H]s t u d y):a n a t i o n a l 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J].L a n c e t,2018,391(10131):1706-1717. [2]Z HO U M,WA N G H,Z E N G X,e t a l.M o r t a l i-t y,m o r b i d i t y,a n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i n C h i n a a n d i t s p r o v i n c e s,1990-2017:a s y s t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 G l o b a l B u r d e n o f D i s e a s e S t u d y2017[J]. L a n c e t,2019,394(10204):1145-1158.[3]M A HM O O D M Q,S O H A L S S,S H U K L A S D,e ta l.E p i t h e l i a l 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i n s m o k-e r s:l a r g e v e r s u s s m a l l a i r w a y s a n d r e l a t i o n t o a i r f l o w ob s t r uc t i o n[J].I n t J C h r o n O b s t r u c t P u l m o n D i s,2015,10:1515-1524.[4]D O N G R E A,W E I N B E R G R A.N e w i n s i g h t s i n t o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s i t i o n a n d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c a n c e r[J].N a t R e vM o l C e l l B i o l,2019,20(2):69-84.[5]B A H R A M I A,M A J E E D M,S A H E B K A R A.C u r-c u m i n:a p o t e n t a g e n t t o r e v e r s e e p i t h e l i a l-t o-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J].C e l l O n c o l(D o r-d r),2019,42(4):405-421.[6]S T O N E R C,P A S T A R I,O J E H N,e t a l.E p i-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i n t i s s u e r e p a i r a n d f i b r o s i s[J].C e l l T i s s u e R e s,2016,365(3): 495-506.[7]A G HA P O U R M,R A E E P,MO G H A D D AM S J,e t a l.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a l b a r r i e r d y s f u n c t i o n i n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r o l e o f 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 e x p o s u r e[J].A m J R e s p i r C e l lM o l B i o l,2018,58(2):157-169.[8]HO G G J C,P A RÉP D,H A C K E T T T L.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m a l l a i r w a y o b s t r u c t i o n t o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d i se a s e[J].P h y s i o l R e v,2017,97(2):529-552.[9]M I L A R A J,P E I RÓT,S E R R A N O A,e t a l.E p-i t h e l i a l t o 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i s i n c r e a s e d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O P D a n d i n d u c e d b y 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J].T h o r a x,2013,68(5):410-420.[10]G U A N S,X U W,H A N F,e t a l.G i n s e n o s i d e R g1a t t e n u a t e s 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i n d u c e d p u l m o n a r y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v i a i n h i b i t i o no f t h e T G F-β1/S m a d p a t h w a y[J].B i o m e d R e s I n t,2017,2017:7171404.651重庆医学2022年1月第51卷第1期[11]S H A Y K H I E V R,O T A K I F,B O N S U P,e t a l.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i n g r e p r o g r a m s a p i c a l j u n c t i o n a l c o m p l e x m o l e c u l a r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n t h e h u m a n 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u m i n v i v o[J].C e l l M o l L i f e S c i, 2011,68(5):877-892.[12]S O H A L S S.E n d o t h e l i a l t o 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s i t i o n(E n d MT):a n a c t i v e p r o c e s s i n C h r o n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C O P D)?[J].R e s p i r R e s,2016,17(1):20.[13]Z H U J Y,Z H O U F,Y U L,e t a l.E p i t h e l i a l-m e s-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of s m a l l 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u m i n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g l u n g t u m o r s u r g e r y w i t hn o r m a l l u n g f u n c t i o n a n d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J].N a t l M e d J C l i n,2019, 99(34):2681-2686.[14]MA HMO O D M Q,R E I D D,WA R D C,e t a l.T r a n s f o r m i n g g r o w t h f a c t o r(T G F)b e t a1a n dS m a d s i g n a l l i n g p a t h w a y s:a l i k e l y k e y t oE MT-a s s o c i a t e d C O P D p a t h o g e n e s i s[J].R e s p i-r o l o g y,2017,22(1):133-140.[15]Z H A N G J C,C H E N G,C H E N L,e t a l.T G F-β/B AM B I p a t h w a y d y s f u n c t i o n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p e-r i p h e r a l T h17/T r e g i m b a l a n c e i n c h r o n i c o b-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J].S c i R e p,2016, 6:31911.[16]GÓR K A K,S O J A J,J A K I EŁA B,e t a l.R e l a-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b r o n c h i a lw a l l l a y e r s,e m p h y s e m a s c o r e,a n d m a r k e r s o fr e m o d e l i n g i n b r o n c h o a l v e o l a r l a v a g e f l u i d 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d i se a s e[J].P o l A r c h M e d W e w n,2016,126(6):402-410.[17]A V I L A-C A R R A S C O L,MA J A N O P,SÁN C HE Z-T OMÉR O J A,e t a l.N a t u r a l p l a n t s c o m-p o u n d s a s m o d u l a t o r s o f e p i t h e l i a l-t o-m e s e n-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J].F r o n t P h a r m a c o l,2019,10:715.[18]B A E K A R,L E E J M,S E O H J,e t a l.A p o l i-p o p r o t e i n A1i n h i b i t s T G F-b e t a1-i n d u c e d e p i-t h e l i a l-t o-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o f a l v e o l a r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J].T u b e r c R e s p i r D i s(S e o u l),2016,79(3):143-152.[19]CÀM A R A J,J A R A I G.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t r a n s i t i o n i n p r i m a r y h u m a n b r o n c h i a l e p i t h e-l i a l c e l l s i s S m a d-d e p e n d e n t a n d e n h a n c e d b yf i b r o n e c t i n a n d T N F-a l p h a[J].F i b r og e n e s i sT i s s u e R e p a i r,2010,3(1):2.[20]K A S A I H,A L L E N J T,MA S O N R M,e t a l.T G F-b e t a1i n d u c e s h u m a n a l v e o l a r e p i t h e l i a l t om e s e n c h y m a l c e l l t r a n s i t i o n(E MT)[J].R e s p i rR e s,2005,6(1):56.[21]A S C H N E R Y,D OWN E Y G P.T r a n s f o r m i n gg r o w t h f a c t o r-β:m a s t e r r e g u l a t o r o f t h e r e s p i r-a t o r y s y s t e m i n h e a l t h a n d d i s e a s e[J].A m JR e s p i r C e l l M o l B i o l,2016,54(5):647-655.[22]Y A N G H W,L E E S A,S H I N J M,e t a l.G l u-c o c o r t i c o id s a me l i o r a t e T G F-b e t a1-m e d i a t e d e p i t h e l i a l-t o-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of 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u m t h r o ugh MA P K a n d S n ai l/S l u g s i g-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s[J].S c i R e p,2017,7(1):3486.[23]G O N Z A L E Z D M,M E D I C I D.S i g n a l i n g m e c h-a n i s m s o f t h e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J].S c i S i g n a l,2014,7(344):r e8. [24]G A S I O R K,H A U C K M,W I L S O N A,e t a l.A t h e o r e t i c a l m o d e l o f t h e w n t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i n t h e e p i t h e l i a l 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J].T h e o r B i o l M e d M o d e l,2017,14(1):19.[25]Z O U W,Z O U Y,Z H A O Z,e t a l.N i c o t i n e-i n-d u ce d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v i aW n t/b e t a-c a t e n i n s i g n a l i n g i n h u m a n a i r w a y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J].A m J P h y s i o l L u n g C e l l M o lP h y s i o l,2013,304(4):199-209.[26]S U N X,C H E N L,H E Z.P I3K/A k t-N r f2a n da n t i-i n f l a mm a t i o n e f f e c t o f m a c r o l i d e s i n c h r o-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J].C u r rD r u g M e t a b,2019,20(4):301-304.[27]W A N G Z,L I R,Z H O N G R.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m a t r i xp r o m o t e s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m i g r a t i o n a n d a d h e s i o n o fa i r w a y s m o o t h m u s c l e c e l l s i n a r a t m o d e l o f c h r o-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v i a u p r e g u l a t i o no f t h e P I3K/A K T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J].M o l M e dR e p,2018,18(3):3143-3152.[28]C H E N D,Q I U Y B,G A O Z Q,e t a l.S o d i u mp r o p i o n a t e a t t e n u a t e s t h e l i p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i n d u c e d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v i at h e P I3K/A k t/m T O R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J].JA g r i c F o o d C h e m,2020,68(24):6554-6563.[29]S O E D A S,O H Y A S H I K I J H,O H T S U K I K,e ta l.C l i n i c a l r e l e v a n c e o f p l a s m a m i R-106b l e v e l s 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e a s e[J].I n t J M o l M e d,2013,31(3):533-539.[30]C H I Y,D I Q,H A N G,e t a l.M i r-29b m e d i a t e s 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N r f2o n 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a l r e-m o d e l i n g a n d T h1/T h2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i nC O PD r a t s[J].S a u d i J B i o l S c i,2019,26(8): 1915-1921.(下转第161页)751重庆医学2022年1月第51卷第1期验,2020,22(3):269-272.[13]B R UH N S P,I A N N A S C O L I B,E N G L A N D P,e t a l.S p e c if i c i t y a n d a f f i n i t y o f h u m a n F c r e-c e p t o r s a nd t he i r p o l y m o r p h i c v a r i a n t sf o r h u-m a n I g G s u b c l a s s e s[J].B l o o d,2009,113(16): 3716-3725.[14]D A S S,S H A S T R Y S,C H A K R A V A R T H Y PK,e t a l.C l i n i c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mm u n o h a e m a-t o l o g i c a l t e s t s i n A B O h a e m o l y t i c d i s e a s e o fn e w b o r n:r e v i s i t i n g a n o l d d i s e a s e[J].T r a n s f u sM e d,2021,31(1):30-35.[15]吴远军,隗伏冰,杨勇.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 23(1):44-51.[16]R O O P E N I A N D C,A K I L E S H S.F c R n:t h e n e o-n a t a l F c r e c e p t o r c o m e s o f a g e[J].n a t u r e r e-v i e w s i mm u n o l o g y,2007,7(9):715-725.[17]S A C H S U J,S O C H E R I,B R A E U N L I C H C G,e t a l.A v a r i a b l e n u m b e r of t a n d e m r e p e a t s p o l-y m o r p h i s m i n f l u e n c e s t h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 a c t i v-i t y o f t h e n e o n a t a l F c r e c e p t o r a l p h a-c h a i n p r o-m o t e r[J].I mm u n o l o g y,2006,119(1):83-89.[18]F R E I B E R G E R T,R A V C U K O VÄB,G R O D EC KÁL,e t a l.N o 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F C R N p r o m o t-e r V N T R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w i t h t h e r a t e of m a-t e r n a l-f e t a l I g G t r a n s f e r[J].J R e p r o d I mm u-n o l,2010,85(2):193-197.[19]B R UH N S P,JÖN S S O N F.M o u s e a n d h u m a nF c R e f f e c t o r f u n c t i o n s[J].I mm u n o l R e v,2015,268(1):25-51.[20]B O U R N A Z O S S.I g G F c R e c e p t o r s:E v o l u t i o n a r y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J].C u r r T o p M i c r o b i o l I mm u-n o l,2019,423(1):1-11.[21]T O N G T N,B R A B C H D R.B r a n c h.U s e o f aM o n o c y t e M o n o l a y e r A s s a y t o E v a l u a t e F cγR e c e p t o r-m e d i a t e d P h a g o c y t o s i s[J].J V i s E x p, 2017(119):55039.[22]中国输血协会免疫血液学专业委员会.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1,23(1):20-28.[23]邵媛媛,邵宗鸿.I g G亚型与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1):274-277.[24]T A Y L O R R P,L I N D O R F E R M A.M e c h a n i s m so f C o m p l e m e n t-M e d i a t e d D a m a g e i n H e m a t o-l o g i c a l D i s o r d e r s[J].S e m i n H e m a t o l,2018,55(3):118-123.[25]P A D MO R E R.P o s s i b l e m e c h a n i s m s f o r i n t r a-v e n o u s i mm u n o g l o b u l i n-a s s o c i a t e d h e m o l y s i s:c l u e s o b t a i n ed f r o m re v i e w of c l i n i c a l c a s e r e-p o r t s[J].T r a n s f u s i o n,2015,55(S u p p l2):59-64.[26]B Y R N E K M,M E R C A D O C M C,N N A B U E TN,e t a l.I n h i b i t i o n o f b l o o d g r o u p a n t i b o d i e s b ys o l u b l e s u b s t a n c e s[J].I mm u n o h e m a t o l o g y, 2019,35(1):19-22.(收稿日期:2021-04-22修回日期:2021-08-27)(上接第157页)[31]L A D A K S S,R O E B U C K E,P OW E L L J,e t a l.T h e R o l e o f m i R-200b-3p i n M o d u l a t i n g T G F-β1-i n d u c e d I n j u r y i n H u m a n B r o n c h i a l E p i t h e l i-a l C e l l s[J].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2019,103(11): 2275-2286.[32]MA H,L U L,X I A H,e t a l.C i r c0061052r e g u-l a t i o n o f F o x C1/S n a i l p a t h w a y v i a m i R-515-5p i s i n v o l v e d i n t h e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s i t i o n o f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d u r i n g 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i n d u c e d a i r w a y r e m o d e l i n g[J].S c i T o t a l E n v i-r o n,2020,746:141181.[33]S O H A L S S,R E I D D,S O L T A N I A,e t a l.R e-t i c u l a r b a s e m e n t m e m b r a n e 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 a n dp o t e n t i a l e p i t h e l i a l 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i se x a g g e r a t e d i n t h e a i r w a y s of s m o k e r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J].R e-s p i r o l o g y,2010,15(6):930-938.[34]G O H Y S T,HU P I N C,F R E G I M I L I C K A C,e ta l.I m p r i n t i n g o f t h e C O P D 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u m f o r d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t i o n[J].E u r R e s p i r J,2015,45(5):1258-1272.[35]N I S H I O K A M,V E N K A T E S A N N,D E S S A L-L E K,e t a l.F i b r o b l a s t-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i n t e r a c-t i o n s d r i v e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d i f fe r e n t l y i n c e l l sf r o m n o r m a l a n d C O P D p a-t i e n t s[J].R e s p i r R e s,2015,16(1):72.(收稿日期:2021-04-26修回日期:2021-09-16)161重庆医学2022年1月第51卷第1期。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新技术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那些新技术。
一、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通过将细长的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气道,可以直接观察到气道内的病变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其中,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利用低温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从而减轻气道狭窄和阻塞。
对于一些因炎症导致的气道狭窄,冷冻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另一种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是球囊扩张术。
当气道因为慢性炎症等原因出现狭窄时,可以通过将球囊置入狭窄部位并扩张,撑开狭窄的气道,增加通气量。
这种方法对于轻度至中度的气道狭窄效果较为显著。
此外,还有支气管镜下热消融技术,如激光、电灼等,它们能够快速消除气道内的增生组织,恢复气道通畅。
二、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新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发展与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通过基因治疗,可以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中,以纠正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基因导入患者的气道上皮细胞,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气道炎症。
虽然基因治疗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它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免疫调节治疗免疫系统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新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法旨在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其中,生物制剂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例如,抗白细胞介素-5抗体、抗 IgE 抗体等生物制剂,可以特异性地抑制某些炎症介质的作用,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免疫细胞治疗也是一种新兴的方法。
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和修饰,增强其对炎症的抑制能力,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治疗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新疗法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气流受限、呼吸道炎症和肺组织损伤。
该疾病通常由吸烟、空气污染和职业病原体等原因引起。
COPD导致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痰涎,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COPD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吸入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缓解患者的症状。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更有效的COPD治疗方法。
近年来,一种新的COPD治疗法——干细胞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技术,利用干细胞的再生和分化能力替换受损的组织或器官。
近年来,干细胞被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也可以用于COPD的治疗。
干细胞治疗COPD的主要方式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干细胞更新受损的肺组织。
通常,医生会从患者的骨髓或脂肪组织中提取干细胞,并将其注入到患者的肺部。
这些干细胞可以分化成肺泡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等肺部细胞,从而替代受损的肺组织并修复肺功能。
一些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显示,干细胞治疗可以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炎症和肺气肿等并发症。
虽然干细胞治疗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新兴的COPD治疗方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未知的风险。
首先,干细胞治疗需要在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确保干细胞的纯度和有效性。
此外,干细胞治疗可能与难以控制的生物学和化学反应有关,这可能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反应,甚至导致癌变的发生。
因此,干细胞治疗必须在经过充分的实验室和临床试验后,才能作为一种有效且可靠的COPD治疗方法。
除了干细胞治疗,其他新的COPD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
例如,一种新型的药物——纳米药物,可以在肺部定向释放药物,并避免副作用。
纳米药物显示出对COPD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
此外,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如低温等离子体疗法和热能疗法,也被认为是COPD治疗中的潜在方法。
⼲细胞治疗慢阻肺(COPD),摆脱这令⼈窒息的疾病!每年的11⽉第3周周三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据世界卫⽣组织(WHO)报告显⽰,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可谓是威胁⼈类健康的第4⼤杀⼿。
预计到2020年,将有450万⼈死于COPD。
仅次于缺⾎性⼼脏病和脑⾎管病,COPD将成为全球第三⼤死亡原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可能⼤家对这个疾病⽐较陌⽣如果换做【慢性⽀⽓管肺炎】和【肺⽓肿】是不是好理解得多?慢性阻塞性肺病不是⼀种单⼀的疾病,⽽是⼀个⽤来描述导致肺部⽓流受限的慢性肺部疾病的总称。
COPD包括:慢性⽀⽓管炎、肺⽓肿等,可进⼀步发展为肺⼼病和呼吸衰竭。
⽬前在中国慢阻肺患者⼈数接近1亿,40岁以上⼈群的患病率⾼达13.6%;每年超过100万⼈因COPD死亡。
现已成为第三⼤疾病死因。
吸烟是COP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此外,室内和室外空⽓污染,职业粉尘和烟雾,呼吸道感染,遗传因素和长期哮喘也是COPD的危险因素。
烟草烟雾的反复作⽤可引起炎性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性介质的产⽣、使体内氧化损伤、直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
患有COPD的⼈会长期咳嗽、咳痰、胸闷、喘不上来⽓。
后期还会导致肺⼼病、呼吸衰竭。
顺畅呼吸⼀⼝空⽓都是⾮常奢侈的⼀件事。
治疗⽅⾯,患者需要长期低流量吸氧,吸氧时间每天需超过15个⼩时。
还需要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和甲基黄嘌呤这三类的⽀⽓管扩张剂的联合作⽤,有反复病情恶化和严重⽓道阻塞的患者需要吸⼊糖⽪质激素,以及抗感染药物和抗氧化剂的配合使⽤。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间充质⼲细胞疗法为COPD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法。
⽬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探讨了间充质⼲细胞治疗COP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取得了很⼤的突破。
间充质⼲细胞治疗COPD的治疗作⽤机制抗炎作⽤炎症是能使机体内环境达到平衡状态的⼀个重要机制,当即出现异常时,通常会导致疾病发⽣,炎性介质的产⽣以及炎性细胞的聚集与活化参与COPD的病程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新进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进行性肺部疾病,主要由吸烟、室内空气污染、环境颗粒物等引起。
本文将从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新进展两个方面来探讨COPD的相关内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1.1 气道和肺部结构变化在COPD患者中,由于长期吸入有害物质,导致气道发生黏液增多和纤毛功能障碍,黏液激活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引起气道壁重构、纤维化和平滑肌增生。
此外,纤维蛋白样不均匀沉积也会导致气道内径减小。
1.2 氧化应激和抗氧化能力下降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水平的自由基和抗氧化削弱现象。
这些自由基可通过反应性氮物质损伤DNA、脂质和蛋白质,加速肺功能下降。
此外,抗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水平的降低也会影响细胞的应激反应。
1.3 慢性炎症和免疫功能异常吸入有害物质引起的长期炎症是COPD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气道和肺泡中,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密集聚集,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蛋白酶。
这些介质导致纤毛运动减弱、黏液增多、支气管收缩等气流受限的表现。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新进展2.1 药物治疗(1)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是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可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来改善气流受限。
(2)抗炎药物:包括类固醇及非类固醇抗炎药物,能减轻气道炎症和控制病情发作。
(3)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维生素C和E等抗氧化剂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肺组织免受自由基损害。
2.2 支持性治疗(1)吸氧疗法:对于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合理使用长期吸氧可改善生活质量和缓解呼吸困难。
(2)康复训练:通过定期锻炼、物理疗法和教育指导等手段,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增强机体耐受力,并改善肺功能。
2.3 新技术进展(1)支架植入术:通过支架植入托起塌陷的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文章编号:2095-4344(2019)17-02746-072746·综述·www.CRTER.org杨育坤,男,1993年生,四川省江油市人,汉族,昆明医科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通讯作者:潘兴华,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生物医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云南省细胞治疗技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干细胞工程实验室,云南省昆明市 652230文献标识码:A稿件接受:2019-01-23Yang Yukun, Master candidate, Yunnan Stem Cel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ell Therap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National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and Immune Cell Biomedical Technology, 920th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Kunming 652230, Yunnan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Pan Xing-hua, MD, Chief physician, Professor, Doctoral supervisor, Yunnan Stem Cel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ell Therap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National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and Immune Cell Biomedical Technology, 920th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Kunming 652230, Yunnan Province, China衰老与肺纤维化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作用杨育坤,朱向情,阮光萍,王严影,阚晓丽,张学娟,于倩倩,王 茂,何环宇,潘兴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生物医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云南省细胞治疗技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干细胞工程实验室,云南省昆明市 652230) DOI:10.3969/j.issn.2095-4344.1714 ORCID: 0000-0002-9492-177X(杨育坤)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因不清的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其病变局限在肺脏,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设置的意义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向(一)、内科学研究方向1、呼吸内科研究方向: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分析4)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研究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研究6)肺结核的用药管理7)肺结核与耐药的研究8)肺结核发病现状分析9)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10)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研究进展11)支气管哮喘的诊治体会12)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研究13)老年人肺炎的病因分析14)老年人肺炎的诊治体会15)小儿肺炎的诊治体会16)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分析17)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或进展18)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19)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20)肺癌早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21)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2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2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体会24)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研究25)呼吸系统疾病误诊报道或分析26)呼吸系统少见或罕见病例个案报道2、心血管内科研究方向:1)心力衰竭病因分析2)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3)动态血压监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4)顽固性高血压临床分析5)高血压治疗的临床体会6)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研究7)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研究及进展8)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体会9)心电图检查在循环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10)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的临床研究11)冠心病的临床研究12)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体会13)心律失常常见病因临床分析14)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体会15)心脏瓣膜疾病临床研究16)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体会或研究进展17)心肌病的临床诊治体会18)循环系统疾病误诊分析19)循环系统疾病罕见病例个案报道3、消化内科研究方向:1)Barret食管的研究进展;2)食管癌的内科治疗研究进展;3)NSAID与慢性胃炎;4)自身免疫与慢性胃炎;5)HP感染与慢性胃炎;6)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或临床研究);7)HP与消化性溃疡;8)消化性溃疡病因学研究进展;9)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10)NSAID溃疡的预防与治疗;11)胃癌病因学研究进展;12)胃癌的早期诊断;13)胃癌的内科治疗;14)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的探讨;15)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16)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现状与展望;17)克罗恩病的发病原因探讨;18)克罗恩病的治疗现状与展望;19)结肠癌的发病原因探讨;20)结肠癌诊断的研究进展;21)肝硬化病因流行病学研究;22)肝硬化的治疗新进展;23)肝硬化病人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24)轻微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新进展;25)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26)心理测试在肝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27)原发性肝癌的内科治疗新进展;28)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新进展;29)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支持;30)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评估;31)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新进展;32)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新进展;33)癌性腹水的相关治疗新进展;34)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35)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误诊分析;36)消化系统罕见疾病个案报道综合征(如Peutz—Jeeghers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4、内分泌科研究方向:1)1型糖尿病的治疗进展2)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诊断与治疗异同比较3)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或疗效观察4)低血糖昏迷病因分析及预防5)糖尿病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6)胰岛素泵的临床体会或应用进展7)胰岛素泵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8)糖尿病的诊疗研究9)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研究10)糖尿病酮症的治疗体会11)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研究12)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的新进展13)甲状腺功能亢进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1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及诊治体会15)Graves眼病的治疗研究16)骨质疏松症治疗现状及新进展17)骨密度检查在骨质疏松诊断的临床应用18)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防治原则及预防的研究19)嗜铬细胞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及诊治体会20)肥胖症的研究进展、治疗及临床体会21)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22)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研究进展23)代谢综合征的防治研究24)内分泌系统疾病误诊分析25)内分泌系统疾病个案报道26)内分泌系统疾病发展方向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27)内分泌系统疾病内科检查和诊断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28)内分泌系统疾病治疗技术及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5、泌尿内科研究方向: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研究进展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方法研究4)中医药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5)肾活检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6)肾小球疾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7)饮食疗法在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8)肾脏疾病的透析替代治疗研究9)肾脏疾病的酶替代治疗研究10)IgA肾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1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体会12)肾衰竭的病因研究进展13)肾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14)肾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15)中医药在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16)肾脏疾病的健康教育研究17)饮食疗法在肾衰竭中的应用18)遗传因素与肾脏疾病19)尿路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20)肾功能测定方法研究进展21)动态血压监测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22)尿蛋白检测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23)血尿检测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24)泌尿系统疾病误诊分析25)泌尿系统疾病罕见病例个案报道6、血液内科研究方向:1)出血性疾病的诊治进展2)凝血因子相关性基因的研究进展3)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进展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现状与进展6)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新进展7)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新进展8)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研究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学研究10)淋巴瘤发病原因探讨11)淋巴瘤的生物治疗新进展12)白血病的病因学研究13)造血干细胞的临川应用14)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新进展15)MDS的病因与治疗16)MDS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1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新进展18)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与机制研究20)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新进展21)脾功能亢进的病因学研究(二)、外科学研究方向1、普外科研究方向1)休克微循环改变的研究进展2)炎性介质在休克作用机制研究3)免疫过激与休克4)休克中肠粘膜损伤机制研究5)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6)SIRS的发病机制研究7)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发病作用机制研究8)癌基因的研究进展9)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10)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病研究11)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12)免疫耐受与肿瘤发病研究13)疝修补材料组织相容性研究进展14)腹股沟疝的鉴别与治疗方法进展15)急性炎症因子与免疫过激研究16)急性化脓性感染组织病理改变与分期研究17)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研究18)消化性溃疡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19)胃癌病因的研究进展20)胃癌早期诊断的研究21)胃癌细胞标记物研究与癌转移22)胃癌的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23)短肠综合征与外科营养24)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的探讨25)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26)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手术时机研究27)结缔组织疾病与肠病变28)克罗恩病的治疗现状与展望29)结肠癌的发病原因探讨30)结肠癌诊断的研究进展31)直肠癌分期与手术方式选择研究32)细胞因子与结直肠癌33)肝硬化病因流行病学研究34)肝硬化发生机制研究与药物治疗新进展35)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36)外科微创技术研究进展37)梗阻性黄疸研究进展38)组织工程与胆管再造技术39)胆石症的治疗进展40)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新进展41)肝移植与移植免疫学研究42)胆管癌的早期诊断4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进展44)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外科营养45)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46)重症急性胰腺炎与免疫过激47)重症急性胰腺炎与远隔脏器损伤的研究48)胰腺癌的早期诊断49)胰腺癌细胞的表面标记物50)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新进展51)癌性腹水的治疗52)乳腺癌分期预保乳手术研究进展;53)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个案报道)54)肠瘘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55)恶性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56)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57)血栓形成的早期治疗58)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59)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方法探索60)甲状腺肿大的鉴别诊断与治疗61)幽门梗阻与十二指肠淤积症的鉴别与治疗62)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治疗问题63)普通外科疾病误诊分析2、骨外科研究方向: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2)骨科生物材料学的研究进展3)骨不愈合的治疗新进展4)复杂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新进展5)骨盆骨折的治疗进展6)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7)关节软骨修复的新进展8)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进展9)急性脊髓损伤外科综合治疗现状及展望10)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展望11)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与展望12)周围神经损伤诊治的发展方向13)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14)椎间盘病变的基因治疗与展望15)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综述16)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进展17)人工关节的现状及展望18)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和诱发因素综述19)半月板损伤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20)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21)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综合治疗研究进展22)脊柱肿瘤的治疗进展23)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研究进展24)骨关节结核的治疗现状综述25)骨折治疗AO及BO理念现状及发展展望26)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27)髋部骨折治疗的新进展28)转移性骨肿瘤外科治疗原则29)骨科大手术后静脉栓塞症的危害与预防研究进展30)椎管狭窄症手术方式与适应症的研究进展3、心胸外科研究方向:1)ARDS研究进展2)ARDS发病机制研究3)胸腹联合多发损伤与控制性手术研究进展4)胸壁结核诊断研究进展5)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6)支气管扩张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7)肺结核的早期诊断8)结核杆菌血清标记物研究9)肺癌的早期诊断10)肺癌标记物研究11)肺癌与疲乏12)恶性肿瘤与代谢紊乱13)肺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14)食管癌的早期诊断15)食管癌标记物研究16)食管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17)体外循环的研究进展18)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研究19)心脏与恶性肿瘤20)组织工程与心脏瓣膜2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2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23)心肌梗死与瘢痕形成2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科治疗25)创伤性湿肺的研究进展4、泌尿外科研究方向:1)尿道下裂的的治疗方法研究、临床体会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2)泌尿系统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及临床体会3)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外科治疗研究及临床体会4)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的外科治疗研究及临床体会5)肾积水的病因分析及外科疗效观察6)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分析及进展7)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方法研究及进展8)前列腺增生症的外科治疗方法研究及进展、疗效观察及临床体会9)尿潴留的外科病因分析及疗效观察10)泌尿系结石的病因研究及进展11)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方法研究及进展12)泌尿系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研究及进展、疗效观察及临床体会13)泌尿、男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病因研究及进展14)泌尿、男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研究及进展15)泌尿、男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研究及进展、疗效观察及临床体会16)精索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研究及临床体会17)鞘膜积液的病因分析及外科治疗研究18)泌尿、男生殖系统疾病的社会调查分析与健康教育19)泌尿、男生殖系统疾病误诊分析20)泌尿、男生殖系统疾病罕见病例及个例报道21)泌尿外科学发展方向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22)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检查和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23)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治疗技术及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5、神经外科研究方向:1)小脑幕切迹疝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2)枕骨大孔疝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3)胶质瘤的治疗研究进展4)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病因及治疗展望5)颅脑损伤治疗的新进展6)脑脊液漏的治疗进展7)颅底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8)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治疗进展9)脑震荡的治疗现状10)急性硬膜外血肿受伤机制、常见部位及治疗现状11)急性硬膜下血肿受伤机制及治疗现状12)慢性硬膜下血肿受伤机制及治疗现状13)脑内血肿治疗现状及展望14)胶质瘤的病因研究进展15)脑膜瘤的治疗研究进展16)垂体瘤的手术与药物治疗研究17)颅内肿瘤诊断的新进展18)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研究进展19)颅内动脉瘤治疗新进展20)介入治疗在颅内血管性疾病的现状与展望21)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治疗新进展22)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进展23)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现状与展望24)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进展25)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三)、妇产科学研究方向1)反复性流产的病因、治疗研究新进展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与病因研究3)异位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新进展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儿影响的研究5)微量元素对妊娠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6)疤痕性子宫的妊娠结局分析及预防、治疗研究7)子宫肌瘤的治疗新进展8)CIN的诊断学方法新进展及方法比较分析9)PCOS临床特点分析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10)宫颈癌发病与地域性因素的相关性分析11)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诊断、治疗分析及研究新进展12)腹腔镜在妇科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13)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或治疗方法比较研究14)人工流产的镇痛或麻醉方法新进展及疗效比较15)辅助生殖技术适用人群分析16)未生育人群中避孕方法的选择与效果分析、疗效比较17)生殖道细胞学检查在妇科肿瘤筛查中的应用及研究新进展18)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治疗进展19)不孕症的诊疗研究进展20)异位妊娠孕囊着床位置不同的临床比较21)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22)不同孕期胎膜早破对母儿影响比对23)现代剖宫产指征的分析与研究24)宫颈LEEP手术对CIN的诊断与治疗分析25)HPV检测与宫颈癌发病相关性分析26)卵巢肿瘤病因、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27)早产临床常见原因分析和治疗新进展研究28)胎膜早破与早产常见原因分析及预防、治疗研究29)孕期合理营养与胎教30)临床常见胎儿畸形及其病因分析与筛查、预防研究31)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预后和监测32)分娩动因研究进展33)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与病因研究34)妇科、产科B超的临床应用35)妇科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36)妇女保健的社会调查分析与健康教育37)妇女性健康教育与生殖健康调查分析38)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病因、治疗研究39)围产保健的新进展40)全子宫切除术不同术式的比较41)妇产科疾病误诊分析42)妇产科疾病罕见病例报道三、毕业论文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毕业论文的选题要从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出发,满足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要求.2、毕业论文的选题要与所学专业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3、毕业论文原则一人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