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4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四十而不惑.()(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2)四十而不惑()(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逝者如斯夫()(6)吾日三省吾身()3.翻译下面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翻译句子例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注意“三”表示多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答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点拨:采用直译法逐字逐词翻译探究点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2: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呢?解析:此题主要检测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分析,要从句子的内容上分析。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为“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也会有害。
”此句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
点拨:从“学”和“思”两方面分析。
(二)探究问题问题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积累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2)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3)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___________(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6)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______(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9)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____(10)博学而笃志笃: 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按时(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3)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而不忠.乎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4)为.人谋..忠:竭尽自己的心力(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6)传.不习乎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7)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8)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9)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逾:越过矩:法度(10)不逾矩..(11)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3)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20)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及答案11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不逾.矩()(6)思而不学则殆.()(7)人不堪.其忧()(8)匹夫..不可夺志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用本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文中讲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切磋交谈、探讨问题,既可以增长知识、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的句子是:(2)文中论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3)谈时间之易失难得的句子是:(4)谈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2)吾日三省.吾身()(3)为人谋而不忠.乎()(4)不逾矩.()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选段中不少句子已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7.阅读选段,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不少于两点)(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
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③似重有忧者。
《第11课《论语》十二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它们所以不被人知,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人迹罕至....、交通阻隔的地方.B. 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C. 邰丽华虽然是残疾人,但我们不可刮目相看....,因为她领舞的《千手观音》舞蹈的确不错.D. 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答案】C【解析】A.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符合句意表达,成语使用正确.B.叹为观止:意为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成语使用正确.C.刮目相看:是褒义词,是指导改变对一个的旧的不好的看法.符合句意表达,成语使用不正确.D.坚韧不拔:坚:坚定;韧:柔韧.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符合句意表达,成语使用正确.故选:C.成语误用的六种类型:①褒贬误用:有些成语(熟语)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②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不能断词取义.③前后矛盾.有些成语要看它在整个句中和其他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④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⑤表意重复.成语的意思已经通过句子有所表述.⑥超出使用范围.成语有适用范围,使用范围以外,不可使用.解析:“刮目相看”是褒义词,是指导改变对一个的旧的不好的看法.此题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宁波市评为“全国文明城市”.B. 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C. 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台隆重的文艺节目.D. 日前,有关媒体公布了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6年持续走低.【答案】B【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掉“经过”或“使”;B项正确;C项语序不当,应将“隆重的”放在“举行”前面;D项“了”应改为“的”字.故选B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大家选我当代表....这位是中方企业的代表B. 买了一把锁.把门锁.上C. 我们要立个规矩....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D.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这时最理想【答案】A【解析】A项意义相同,都指委托代替个人﹑集体﹑组织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B项前一个“锁”是名词,后一个是动词;C项前一个“规矩”是名词,后一个是形容词;D项前一个“理想”是名词,后一个是形容词.答案:A此题考查字词含义,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积累,注意不写错别字.此题作答,可结合语句理解辨析.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比起事事都凭一己之力的项羽,刘邦更懂得用人之道。
11《<论语>十二章》课时训练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1)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3)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谁填的对。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面对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4)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句子是4.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
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5.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温故而知新。
6.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A.必须 B.一定 C.必然7.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dài)人不知而不愠(wēn)B.学而不思则罔(wǎng)不亦说乎(y uè)C.知之者不如好知者(hào)曲肱而枕(gōng)D.匹夫不可夺志也(pǐ)博学而笃志(dǔ)2.下面加粗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学而时习之(时常)B.不逾矩(越过,超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C.饭疏食饮水(饭食)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D.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B.匹夫/不可夺志/也C.择其善者/而从之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默写填空。
(1)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远方嘉宾的欢迎之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谈时间之易失难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谈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0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四书”之一。
B.《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
C.《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B.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图片,让举世震惊。
C.武威文庙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D.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6.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B.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C.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7.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心所欲,不逾矩。
11 《论语》十二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愠.(yùn)不亦说.乎(yuè)不学则殆.(dài)B.论.语(lùn) 不思则罔.(wǎng) 三省.吾身(xǐng)C.逾.矩(yú) 不堪.其忧(shèn) 一箪.食(dān)D.曲肱.(gōng) 不舍昼.夜(zhòu) 博学笃.志(nǔ)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君子..乎()(2)七十而从.心所欲()(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三军可夺.帅也()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学/而不思/则罔。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2)《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及其弟子的的书,与、、合称“四书”。
5.填空。
(1)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世界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来表达。
(2)“求知至乐”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对《<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3)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 )(2)四十而不惑( _________ )(3)不逾矩(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3.根据要求填原文句子。
(1)《论语·为政》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要引以为戒。
这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___,___ ”。
4.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
《背影》《匆匆》和《春》都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B.老舍,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茶馆》。
C.《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主持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自2018 年1 月1 日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从此,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成为历史。
C.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近年来虽有明显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问题仍然突出。
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按时(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3)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而不忠.乎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4)为.人谋..忠:竭尽自己的心力(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6)传.不习乎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7)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8)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9)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逾:越过矩:法度(10)不逾矩..(11)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3)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20)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吾日三省
..吾身:
(2)为人谋
...:
(3)从心所欲
....:
(4)学而不思则罔.:
(5)思而不学则殆.:
(6)博学而笃.志:
(7)切问而近思
.....:
2.指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
(1)为
(2)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旧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5.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论语》中所讲道理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近的两句是。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 。
(4)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
但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论语》中的两句话“,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二、课内语段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7.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9.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三、课外类文阅读
《论语》四则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2)学而不思则罔.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好: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2.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主张
第①则择师之道
第②则交益友,拒损友
1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答案与解析】
1. (1)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2)替别人出主意。
(3)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4)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5)疑惑。
(6)忠实、坚守。
(7)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2.(1)当、做替(2)转折顺承并列
3.C(C项前者表转折,后者表示顺接)
4.A
5.(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1)同“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越过,超过。
7.(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8.忠信习品德9.略10.(1)听从。
(2)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3)喜爱。
11.(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12.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
13.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用他们的缺点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
②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
③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
④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作好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