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77.46 KB
- 文档页数:5
慢性阻塞性肺诊疗指南大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征为气流受限、进行性呼吸困难和持续性咳嗽。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COPD,许多国际和国家医疗机构已制定了相关的诊疗指南。
本篇文章将对一些重要的COPD诊疗指南进行介绍。
1.世界卫生组织(WHO)COPD诊疗指南WHO的COPD诊疗指南强调早期诊断和干预的重要性。
它提供了对COPD的定义、流行病学数据和诊断标准。
指南推荐了吸烟防治、呼吸康复、疫苗接种以及支气管扩张剂和氧疗等治疗措施。
2.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RS)COPD诊疗指南ATS/ERSCOPD诊疗指南是全球COPD管理的指导性文献。
它提供了对COPD的定义、流行病学数据和诊断标准,并详细介绍了COPD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
指南强调个体化治疗和分级管理,推荐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等药物治疗。
3.欧洲呼吸学会(ERS)COPD诊疗指南ERS的COPD诊疗指南与ATS/ERS指南相似,但更注重个体化治疗和治疗策略的选择。
该指南推荐对COPD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和管理,包括对症状的评估、流行病学因素的评估、肺功能测试和影像学检查等。
4.欧洲呼吸学会肺康复学部(ERSPR)COPD康复指南ERSPRCOPD康复指南致力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症状,推荐使用肺康复和体育锻炼作为COPD的重要治疗手段。
指南详细介绍了康复方案的设计、康复评估、运动训练和呼吸肌锻炼等。
5.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诊疗指南中国呼吸病学分会COPD诊疗指南是国内权威的COPD管理指南之一、该指南基于国内疾病特点和治疗现状,提供了对COPD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
指南强调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推荐使用吸烟戒断、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手段。
总结起来,COPD的诊疗指南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诊疗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五、稳定期管理(一)管理目标管理目标主要基于症状和未来急性加重风险:(1)减轻当前症状:包括缓解呼吸系统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和健康状况;(2)降低未来风险:包括防止疾病进展、防治急性加重及减少病死率[5]。
(二)教育与危险因素管理1.教育:通过医务人员的教育和患者的自我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和有关人员对慢阻肺的认识及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更好地配合管理,加强疾病预防,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维持病情稳定。
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戒烟宣教;(2)慢阻肺的病理生理与临床基础知识;(3)长期规律使用药物的重要性;(4)吸入药物和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5)缓解呼吸困难的技巧;(6)了解需到医院就诊的时机;(7)呼吸康复相关知识;(8)急性加重的处理方式;(9)终末期慢阻肺的伦理问题[5]。
2.危险因素的管理:(1)戒烟及烟草依赖的治疗。
戒烟是所有吸烟慢阻肺患者的关键干预措施,应该强烈鼓励和支持所有吸烟者戒烟。
医务人员应掌握控烟知识、方法和技巧,将戒烟与日常临床工作结合,首诊询问吸烟史、及时进行戒烟劝诫、合理使用戒烟药物、推广戒烟热线,积极推动戒烟门诊建设及临床戒烟工作的开展。
对所有就医的吸烟者应进行简短戒烟干预,对烟草依赖患者进行诊治。
对于愿意戒烟的吸烟者采取“5A”戒烟干预方案,“5A”包括:①询问(Ask)并记录所有就医者的吸烟情况。
②建议(Advise)所有吸烟者必须戒烟。
③评估(Assess)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④提供戒烟帮助(Assist),向吸烟者提供实用的戒烟咨询,向吸烟者提供戒烟资料,介绍戒烟热线(全国专业戒烟热线400-808-5531,卫生热线12320),推荐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使用戒烟药物。
⑤安排(Arrange)随访:吸烟者开始戒烟后,应安排随访至少6个月,6个月内随访次数不宜少于6次。
随访的形式可以是要求戒烟者到戒烟门诊复诊或通过电话了解其戒烟情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2017版GOLD指南现已推出,本文将简析其关键点:COPD定义1.GOLD2017将COPD定义为一种常见、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
COPD主要是因为显着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
2.COPD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咳痰。
但这些症状常被患者忽视。
3.COP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但是其他环境暴露因素也与COPD的起病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生物燃料暴露和空气污染。
宿主因素在COPD进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遗传异常、肺部异常发育和加速老化。
4.COPD患者常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急性恶性,称为急性加重。
5.大多数COPD患者常合并慢性疾病,这也增加了COPD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COPD诊断和初步评估1.任何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合并COPD危险因素的患者都应考虑COPD可能。
2.只有通过肺功能检测方能对COPD进行明确诊断。
肺功能检查发现: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则提示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
3.COPD评估的目的是明确气流受限的程度、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和未来的危险因素(如:急性加重、住院或死亡),以此来指导治疗。
4.COPD患者常合并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抑郁、焦虑和肺癌。
应明确COPD患者有无合并症并积极加以治疗。
因为合并症是影响COPD患者死亡和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5.GOLD2017指出,对于个体COPD患者,FEV1在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方面的准确性较差。
GOLD2017根据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及急性加重病史对ABCD评估工具做了新的调整,以指导COPD治疗。
202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修订版(全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重点防治的疾病。
慢阻肺诊治指南是临床防治诊治的重要指引,对规范诊治行为,保证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慢阻肺研究进展,尤其是慢阻肺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先后编写制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草案)(199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等,上述文件在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中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3年以来,我国与慢阻肺有关的临床科研工作获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国际学术界对慢阻肺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GOLD学术委员会对GOLD 2017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包括定义、发病机制、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急性加重和合并症等,GOLD 2018、2019、2020和2021分别在GOLD 2017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每年的修订,其中不乏中国研究团队的贡献。
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更好地指导我国慢阻肺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进行了修订。
一、定义及疾病负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和(或)肺泡异常,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相关,遗传易感性、异常的炎症反应以及与肺异常发育等众多的宿主因素参与发病过程;严重的合并症可能影响疾病的表现和病死率[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慢阻肺的诊断标准、病因病机、证候、治疗方案、预防调护的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慢阻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呼吸系统疾病分册(201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 -10]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3 术语及定义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 j44)(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1]。
4 流行病学特点慢阻肺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之一,全球患病率约为11.7%[2],每年死亡约35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30年全球每年约有超过450万人死于慢阻肺和其相关疾病。
当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有近1亿慢阻肺患者,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四分之一[3],居我国疾病死亡原因的第3位[4],以伤残调整生命年衡量,其疾病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第二位[5]。
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在其病程中常出现急性加重,急性加重是促进疾病持续进展、导致额外治疗的主要因素。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诊疗标准〔2023 年版〕慢性堵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以下简称 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峻危害患者的身心安康。
对COPD 患者进展标准化诊疗,可阻抑病情进展,延缓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一、定义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展性进展,与肺脏对吸入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特别炎症反响有关。
COPD 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肺功能检查对明确是否存在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
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假设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FVC%〕<70%,则说明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分比〔FEV1受限。
二、危急因素COPD 发病是遗传与环境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 COPD 发病的危急性。
的遗传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欧美争论显示,重度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肺气肿形成有关。
我国人群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在肺气肿发病中的作用尚待明确。
基因多态性在 COPD 的发病中有确定作用。
〔二〕环境因素。
1.吸烟:吸烟是发生 COPD 最常见的危急因素。
吸烟者呼吸道病症、肺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患病后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被动吸烟亦可引起 COPD 的发生。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当吸入职业性粉尘,有机、无机粉尘,化学剂和其他有害烟雾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可引起 COPD 的发生。
3.室内、室外空气污染:在通风欠佳的居所中承受生物燃料烹饪和取暖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是 COPD 发生的危急因素之一。
室外空气污染与 COPD 发病的关系尚待明确。
4.感染:儿童期严峻的呼吸道感染与成年后肺功能的下降及呼吸道病症有关。
既往肺结核病史与 40 岁以上成人气流受限相关。
5.社会经济状况:COPD 发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
呼吸科慢性堵塞性肺疾病临床标准诊疗指南〔2023 年版〕依据: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23 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17(11) :856-870;《内科学〔第八版〕》。
一、定义:慢性堵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展|生进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响增加有关。
二、慢阻肺的诊断:慢阻肺的诊断应依据临床表现、危急因素接触史、体征及试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典型慢阻肺的诊断: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危急因素暴露史;肺功能检查吸人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 /FVC<0.7 提示气流受限,且除外其他疾病。
三、慢阻肺的分期:1.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症加重,超过日常变异水平,需要转变治疗方案。
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
2.稳定期: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病症稳定或病症稍微,病情根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
四: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紧急转诊及治疗场所的选择1.紧急转诊:当慢阻肺患者消灭中重度急性加重,经过紧急处理后病症无明显缓解,需要住院或行机械通气治疗,应考虑紧急转诊。
2.一般病房住院指征:①病症显著加剧,如突然消灭的静息状况下呼吸困难;②重度慢阻肺;③消灭的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如发绀、神志转变、外周水肿);④有严峻的合并症(如心力衰竭或消灭的心律失常);⑤初始药物治疗急性加重失败;⑥高龄患者;⑦诊断不明确;⑧院外治疗无效或医疗条件差。
入住监护病房指征:①对初始急诊治疗反响差的严峻呼吸困难;②意识状态转变,包括意识模糊、昏睡、昏迷;③持续性低氧血症(PaO<40mmHg)或进展性加重和/或严峻或进展性加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7.25),氧疗或无创通气治疗无效;④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⑤血流淌力学不稳定、需要使用升压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
指南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2017版GOLD指南现已推出,本文将简析其关键点:
COPD定义
1.GOLD2017将COPD定义为一种常见、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
COPD主要是因为显着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
2.COPD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咳痰。
但这些症状常被患者忽视。
3.COP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但是其他环境暴露因素也与COPD的起病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生物燃料暴露和空气污染。
宿主因素在COPD进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遗传异常、肺部异常发育和加速老化。
4.COPD患者常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急性恶性,称为急性加重。
5.大多数COPD患者常合并慢性疾病,这也增加了COPD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COPD诊断和初步评估
1.任何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合并COPD危险因素的患者都应考虑COPD可能。
2.只有通过肺功能检测方能对COPD进行明确诊断。
肺功能检查发现: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则提示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
3.COPD评估的目的是明确气流受限的程度、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和未来的危险因素(如:急性加重、住院或死亡),以此来指导治疗。
4.COPD患者常合并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抑郁、焦虑和肺癌。
应明确COPD患者有无合并症并积极加以治疗。
因为合并症是影响COPD患者死亡和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5.GOLD2017指出,对于个体COPD患者,FEV1在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方面的准确性较差。
GOLD2017根据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及急性加重病史对ABCD评估工具做了新的调整,以指导COPD治疗。
COPD预防和维持治疗1.吸烟是COPD预防的关键。
药物和尼古丁替代治疗可有效增加长期戒烟率。
2.目前,尚不能确定电子香烟在戒烟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药物治疗可减少COPD症状、发生频率和急性加重严重程度,改善健康状态和运动耐量。
4.COPD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
急性加重风险、副作用、合并症、药物可行性及费用、药物治疗反应进行个性化制定。
5.需定期评估患者使用吸入药物技巧。
6.使用流感疫苗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
7.肺康复治疗可改善呼吸系统症状、生活质量、体力活动和对日常活动的参与度。
8.对于合并重症静息性低氧血症的患者,长期氧疗可改善生存率。
9.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若合并静息或劳力后中度氧饱和度下降,不应常规给予长期氧疗。
但是对于补充氧疗,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10.对于合并慢性高碳酸血症、曾因急性呼吸衰竭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长期无创通气可降低死亡率,预防再入院风险。
11.对于重症肺气肿、积极治疗无效患者,可考虑接受外科手术或纤支镜介入治疗。
12.对于晚期COPD患者,姑息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
稳定期COPD患者治疗1.稳定期COPD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未来急性加重危险因素来决定。
2.应建议所有吸烟患者戒烟。
3.主要的治疗目标是减少呼吸系统症状和未来急性加重风险。
4.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方法并不局限于药物治疗,也可联用非药物疗治疗。
COPD急性加重管理1.COPD急性加重是指:呼吸系统症状的急性恶化,需要额外治疗。
2.COPD急性加重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
3.COPD 急性加重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降低急性加重的不良影响,避免后续不良事件的发生。
4.对于COPD急性加重,首选短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可联合使用短效抗胆碱能药物。
5.维持治疗首选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应在出院前尽早开始使用。
6.全身激素治疗可改善肺功能(FEV1)、氧合,缩短短期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全身激素使用时间不应长于5~7天。
7.使用抗生素可缩短康复时间、降低早期复发风险、减少治疗失败率和住院时间。
抗生素使用时间应为5~7天。
8.鉴于甲基黄嘌呤的副作用,不推荐使用。
9.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是急性呼吸衰竭COPD患者(无机械通气禁忌症)的首选通气模式。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功、降低插管风险、减少住院时间、改善生存率。
10.COPD急性加重后,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避免将来再次出现COPD急性加重。
COPD与合并症1.COPD患者往往存在合并症,合并症会对疾病病程产
生显着影响。
2.一般情况下,合并症的存在与否不应改变COPD治疗。
合并症本身也应给予积极治疗。
3.肺癌是COPD患者常见合并症,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4.心血管疾病是COPD患者常见和重要的合并症。
5.骨质疏松和抑郁/焦虑也是COPD患者常见和重要的合并症,但是这些疾病常被漏诊。
这些合并症会使患者健康状况变差,使疾病病情恶化。
6.胃食管反流病(GERD)会导致COPD急性加重风险增高和健康状况的恶化。
7.当COPD是患者多重病症之一时,应尽可能简化治疗、减少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