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
- 格式:pps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21
龙源期刊网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生命教育意识作者:吴露露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9期◆摘; 要:教育意识中,生命教育意识最为重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潜移默化的渗透生命教育意识,尊重生命,感知生命,解读生命,进而进一步解读文学作品的作者或作品中主人公的人文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命;教育高中语文教学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是综合教育意识的有效渗透。
在这些教育意识中,生命意识最为重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潜移默化的渗透生命教育意识,尊重生命,感知生命,解读生命,进而进一步解读文学作品的作者或作品中主人公的人文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通过作者,渗透生命教育意识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意识,需要一些巧妙的切入点。
而这在语文学习中并不难找。
例如,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我借助对作者的介绍,很自然的渗透生命教育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李白的《蜀道难》的时候,我给学生们讲述了李白的独特身世。
以李白为切入点,来感受独特的生命追求,感受不一样的生命情怀。
这是有着独特个性的生命典范,学生通过李白能更好的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李白的独特之处,是他走了一条不同于世人的人生之路。
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除了科举考试,没有别的路可走,也没有胆识去走。
但诗仙李白却敢去闯一条独特的人生路,那就是用自己惊世骇俗的绝世诗篇去铺就自己的梦想之路。
他以自己独特的生命理解去成就那些世间少有的诗篇,然后让当时的名流争相拜读且往上举荐,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李白把自己写的《蜀道难》给了当时的宰相贺知章,贺知章读完,拍案叫绝,惊为天人,谪仙的称号也就由此诞生,贺知章立刻解下自己腰间的金龟来换酒,与李白痛饮,在贺知章等人的推举下,唐玄宗召见了他,至此,李白完成了他的从平民到名人的转换,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李白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因为李白的放荡不羁,唐玄宗将李白赐金放还了。
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心得8篇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心得篇1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冲突调适不当。
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
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对产生的心理冲突进行调适或调适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地向我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课程在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指导我们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的心理保健意识。
“观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健康”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人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但一提到“健康”,总把它与“疾病”相联系,认为身体无“疾病”就是“健康”。
其实就人的躯体而言,“健康”并不难定义。
现代医学已足能鉴定和验证:只要任何器官都没有实质上的细胞病变,就可以说是健康的。
生命教育教育课程人类进入21世纪,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重,加之多元文化价值的冲突,使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观念、健康意识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面临严重的威胁与挑战.为培养青少年学会尊重与珍惜自己的生命,获得身体与个性全面、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在其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同时,鉴于目前学校开设的各专题教育分散、不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的现状,急需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整合各专题教育,吸纳相关教育资源,组成生命教育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进行生命关怀教育,以开启生命智慧,提升人生境界,实现生命意义。
因此,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生命教育》课程是在全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主线的具有综合活动性质的课程。
本课程是基于生命的教育,在生命中的教育和为了生命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生命的特征,在个体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挖掘生命的潜能,彼此尊重和敬畏生命,并在交互影响中实现创新生命、幸福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课程是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民族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死亡教育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旨在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综合性《生命教育》课程是以生命的活动为圆心,以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发展生命和幸福生命为主线,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性健康教育、民族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多个专题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为四个领域即生命与自我教育、生命与他人教育、生命与社会教育、生命与自然教育的一种课程形态。
关于生命教育主题班会5篇关于生命教育主题班会5篇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对主题班会一定再熟悉不过了,本次班会目的是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珍爱生命。
你都参加过什么类型的主题班会?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生命教育主题班会例文,希望你喜欢。
关于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篇1教学目标:1、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赏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2、学会正确使用天燃气,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消防安全常识,学会如何安全逃生。
教学难点:掌握灭火方法。
活动准备:消防知识课件,一个灭火器。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趣味猜谜。
“红彤彤,一大蓬,见风它逞凶,无嘴能吃物,怕雨不怕风”。
(打一自然现象)2、课件展示图片,创设情境。
同学们!小小的一团火,它能给我们带来温暖,也能给我们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平时不要玩火,这样我们才能安全幸福地成长。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来展示一下火灾发生后的惨状。
__年1月2日20时左右,乌鲁木齐市钱塘江路德汇国际广场突发大火,经过消防部门近20个小时紧急抢救,截至1月3日16时,火势得到基本控制。
此次大火已造成2名消防官兵牺牲,1名消防战士和德汇国际广场2名工作人员失踪。
有目击者称,批发市场刚起火时,失踪者曾在办公区忙碌。
经新疆武警消防总队证实,牺牲的2名武警消防官兵是在搜救被困群众时,因烟气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1名消防战士至今下落不明。
3、学生谈感想。
这些画面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发生在我们身边,看完后你们有何感想?(水火无情,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的脆弱,为了不让悲剧在我们身边重演,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火灾”。
)4、课件展示课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就是“珍爱生命,远离火灾”。
二、讲授新课。
1、老师设问:“怎样消除火患,保护好自己?”(我们要努力做好四件事:一是积极预防,二是及时报警,三是科学灭火,四是机智逃生)2、分析“积极预防”知识点:(1)老师启发提问,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信息,老师确认或补充。
生命,一个充满神奇与奥秘的词语,它承载着人类的希望与梦想。
在我国,生命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它旨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精神。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有幸参与了生命教育的实践,以下是我对生命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关注社会。
2.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减少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在面临困境时,学生能够勇敢面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激发他们为社会、为他人贡献力量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生命教育的实践方法1. 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生命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生命、尊重生命。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阅读关于生命的诗歌、故事,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在科学课上,可以讲解生物的生长、繁殖等知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
2. 主题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关爱生命,从我做起”、“感恩生命,传递爱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感悟生命。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福利院,让他们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3. 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氛围。
如设置生命教育宣传栏、举办生命教育讲座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命教育。
4. 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送生命教育相关的信息,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
三、生命教育的成效1. 学生生命意识增强通过生命教育,学生逐渐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关注社会,体现了生命教育的成效。
2.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减少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8教育前沿【摘 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不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对学生只重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对生命教育才处于起步阶段。
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三观正处于培养和树立阶段,情感问题往往得不到学校和家长的注意,学生很难发现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和所处的位置,时而也能遇见学生不尊重自己的生命的现象。
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增加和渗透对生命化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以提升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命教育 实践一、语文教育对生命教育的意义(一)语文教学认识生命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对学生性格和人格的塑造,是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举措。
初中生在语文课外阅读、诵读过程中强化他们对生命的认知。
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让学生用心领悟文章中生命的意义,从语文教学中慢慢地体会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说,古诗词《离离原上草》大家都不陌生,这首诗就是讲授了野草生命的顽强力,野火烧了一遍又一遍,都将野草消灭不了,到了春天的时候,野草照样从地下长了出来,让学生通过诗歌的诵读感悟生命力的顽强。
(二)语文教学基于生命语文教学中加入和渗透生命教学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
在这种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的各个器官可以充分应用起来,释放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将生命教育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语文老师的引导也很关键,在初中比较有名的文章中,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很好的对生命教育的名篇。
(三)语文教学健全人格健全的人格应该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能做到全面发展。
其它学科也许会多少会压制人的不同方面的欲望,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健康地发展。
但是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不会局限于发展人格的某一方面,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官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和性格的全面发展。
校园礼仪的重要性校园礼仪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生命教育的重要外在因素,它既是学校生命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学校生命文化的重要形式,更是一种看得见的文化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校园礼仪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校园礼仪的重要性礼-中国古代「礼」表示敬神尊佛的意思,礼是『以礼相待,对人表示敬意』,礼包括礼节、礼貌、礼仪。
礼节是指行礼的分寸级别、礼仪的节度。
礼貌是指对人恭敬、有礼、和顺。
礼仪指行礼之仪式。
仪-解释为「法度、标准」、「容止仪表」,包括仪式、仪表、仪典、仪态及仪序。
校园生活每天在变,但是一些必然的事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就像是我们活在这地球上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自然。
礼貌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在这校园里,就不能对周遭一切视而不见,我们有该尽的校园学生责任,不能少掉上天自然的礼节、礼仪,好的礼节使我们的校园生活充满了美丽、庄重、舒适,来包装打理自我。
真正的『礼应该是要有「诚」有「敬」,所谓「诚於中,而行於外」』,否则无礼会让人反感。
实践校园礼仪要始终如一,表里一致,不论我们校园生活或是社会工作职场上,都能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地去实践,不可放肆,要有节制,不仅留给他人良好的印象,更可以表现个人及校园的形象,使相处上的人受到适当的尊重,也包涵了,同学、师长、教官,就像一个大家庭,他人也可感到舒适、自在,自己也展现了良好的气质和风度。
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1.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
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要修睦向善。
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
2.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
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
3.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汇合而成的,而个体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例如:性别、年龄、贫富、尊卑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几点做法作者:袁翠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期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其本质就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充分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丰富生命的内涵,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扬生命的个性风采,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
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其必然性与可行性。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呢?一、挖掘教材资源,让小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语文教学不光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字词,理解意思,使学生懂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赏析获得心灵的满足。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因素,让孩子们通过这些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去思考生命有什么意义,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要让孩子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而能够学会去尊重他人的生命,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能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爱惜花草树木,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环境,学会一定的生存技能,使得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如《春风》这首儿歌描写了从儿童的视角看到的春天:大地万物复苏,“我”削柳笛、吹柳哨、看燕子、放风筝,充满了童趣与快乐。
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春意,感受到生命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再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当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那些脚印的时候,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群神奇的小画家的作品。
孩子们就会问到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是怎么画出这些神奇的作品的?还有哪一些小画家没有来?为什么没来?在思维的冲撞与矛盾中,孩子们满怀好奇,在盎然的童趣中掌握了“鸡爪与竹叶,小狗脚印与梅花”等形体上的相似性,从而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得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生命所创造的奇迹,唤醒了他们的生命意识,从而能够在今后的人生中去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教育渗透在生物教学中的策略生命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理念,通过生命的本质和价值观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生命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尤其是生物教学中。
生物教学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针对性的策略来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生命认知。
本文将探讨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生命教育的思想渗透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生命教育的思想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奥秘和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生命教育的熏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二、注重实践教育的渗透生物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教育的渗透,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知。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感知生命和体验生命。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从而增强他们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种植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动物解剖实验了解动物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奇妙,提高对生命的敬畏和善待之心。
四、注重跨学科教育的渗透生物教学中应该注重跨学科教育的渗透,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来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理念,不仅仅局限在生物学科中,还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合力。
可以结合地理学科来讲解生物的生态环境,结合语文学科来讲解生命的奥秘,结合艺术学科来感知生命的美丽,通过跨学科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都能够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渗透,形成综合的生命素养。
五、注重学校文化的渗透生物教学中应该注重学校文化的渗透,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来强化生命教育的渗透。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潛移默化的生命教育
文~洪蘭
網路小品分享
上週末,我帶一位外國教授去花東旅遊。
一路上他指著各種花木~問我名字,
我都不知道,後來在一條產業道路上,
突然看到一條蛇過馬路,司機本能地加重油門但是外國教授卻大叫~
「停車、停車」。
等蛇過去了,他才說:可以走了。
他回過頭笑著跟我說:這是一條美麗的蛇。
我慚愧的低下了頭。
動物對我們來說,只分可吃、不可吃而已,從來不曾想過牠,是否美麗,
~尤其是蛇。
我們最先想起來的是~負面的概念,很少想到牠是自然界的一分子,
蛇會吃老鼠等~有害的動物,
沒去考慮,殺牠會破壞生態的平衡。
我們也很少教孩子,尊重別人生存的權利。
我母親常說「一枝草一點露」每個生物在孙宙間,都有它生存的權利,有時想想,政壇上如此混亂,是否也是因為從小沒有教他們,
尊重別人生存的權利呢?
我的孩子在美國念五年級時,有一次帶回一本,(Education of Little Tree 少年小樹之歌)
這本書讓我很感動,大意是說,一個印第安孩子跟著他祖父長大。
每日隨著祖父去打獵、捕魚過日子,
祖父並不多言,但是每一句話都是人生的歷練,他們上山去獵野火雞時,祖父只取他們所需的。
雖然有六隻火雞,都掉入陷阱裏,祖父說取兩隻,放走四隻,
年年都有火雞吃,
如果取六隻,
四隻放在冰庫裏,
你長大就沒有火雞吃了。
簡單一句話,把殺雞取卵的短視與嚴重後果,馬上教給孩子,使孩子得以從先人的經驗中,取得他生活的智慧。
我們現在都是小家庭,父母忙著賺錢謀生,孩子缺乏有人生經驗的老人教導,
如果孩子自己又不讀書,不能從書中,
把別人的經驗~
內化吸收成自己的。
那麼這個孩子,很有可能,
長大會成為自私冷漠的人,
因為他無法設身處地,去感受別人的感覺。
目前我們看到孩子都進到國中了,還沒有同理心,會開一些很殘酷的玩笑,不了解玩笑應有分寸,
~傷人不可傷到心。
例如;有國中生脫同學的褲子作樂,大家拍手取笑,無視同學的屈辱,又如;學生把剪刀放在椅子上,
讓坐下去的同學,
直腸被刺破以後,
一輩子要用人工肛門。
把椅子拿開,讓一屁股跌下去的同學,腰椎受傷,終身殘廢。
將柳丁從二樓扔下,打中同學的眼睛,一眼失明。
這些都是從小沒教,沒有鼓勵他們去閱讀,又無法從別人的痛苦中,去產生同理心之故。
國外的孩子,每學期有一天要戴毛玻璃眼鏡,在學校體驗盲人看不見的感覺,
另一天戴耳塞,體驗聾人聽不見的痛苦。
這樣以後;孩子們深切的體會到,
這兩種感官的重要性,不但好好保護他們,而且會成為殘障車位的捍衛勇士。
在美國,每次有人霸佔殘障車位時,
最勇敢上前去勸告的,便是小朋友。
孩子天性是善良的,但是仍然需要教化,我們需要及早教育他們,不要因為無知,而讓他們作出後悔一輩子的事來。
看到外國人如此~尊重生命,我們是否也該加強,
我們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呢?
一位法師說︰
「螞蟻只是出來覓食,不致於犯死罪。
」
一句話猶如棒喝﹗
只要你將環境清理乾淨,牠就離開了,是你引誘牠出現,你要負責任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