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内包材消毒操作作业指导书JSWI-021

21.内包材消毒操作作业指导书JSWI-021

21.内包材消毒操作作业指导书JSWI-021
21.内包材消毒操作作业指导书JSWI-021

目的

确保包装材料清洗、消毒作业的有序管理,满足灌装所需包装材料卫生要求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自有品牌产品、外加工产品内包装材料的清洗、消毒作业。

职责

生产部:清洗组负责包装材料的清洗、消毒。

质管部:负责对包材清洗过程监控,并抽检微生物指标。

内容

原则上使用的内包装材料应经过清洁,必要时经过消毒,如未对包材进行清洁消毒,需提供证据证实不影响产品的符合性。

消毒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交替使用。

臭氧消毒

1 )采用气体消毒法(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处理: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具有强氧化作用,可杀灭细菌、病菌,从而起到消毒包材作用。原则上:金属材质和镀金镀银层包材未经少量试臭氧确认无侵蚀变质前不得大批量接触臭氧消毒。

2)臭氧的包材,将经过预处理干燥、清洁的内包装材料敞开放入臭氧间,内包装材料之间应有间隙,并且离地、离墙10cm以上堆放。

3)按臭氧消毒规程进行操作,包材在臭氧时,臭氧房需保证有一定的湿度,可以用容器装纯水放在臭氧房以保持其湿度。

4 )消毒时臭氧发生器实际发生的臭氧量应定期抽检,并记录于检测累计表中,使用车间应据此结果,计算相应开机时间,以确保消毒最低臭氧浓度。如:包材臭氧时间应控制在120分钟, 并做好臭氧消毒记录。

5)消毒期间,包装材料消毒间内门外应挂有标牌,注明“消毒进行中及消毒时间” ,消毒间应保持密闭状态,不得有人员进出,不能开启空调及门窗;生产人员应在无臭氧气味时才允许进入。

6)消毒完成后转入贮瓶间存放。

7)保持贮瓶间卫生,所有存放包材须离地存放,不得靠墙摆放。

8)贮包间包材贮存时间超过48 小时应重新清洁消毒。酒精消毒

1)消毒液的配制:根据内包材的数量配制75%的酒精溶液,一般适用于玻璃瓶,其它材质应先做小量的试验,确认酒精对包材无损坏。

2)消毒时间的确定:酒精浸泡方式应确保包材全部浸入酒精中,浸泡时间约10 ~15 分钟.。

3)消毒程序: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其浸泡到酒精中10—15 分钟。然后用纯净水冲洗干净

确保无酒精残留,再烘干或风干。

包材清洗、消毒过程操作要求

挑选清洗现场巡检根据生产日排程有序清理清洗包装材料,过程中严格执行质管部的质量标准。

1)挑瓶(盖)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材料的质量要求进行挑选作业,严格把关,把混装瓶,不合格瓶,缺口瓶、破碎瓶,脏污瓶,丝印有问题、划花瓶等挑出来,将划花,烫金不全或脱落的盖挑出来。

2)挑选出来的瓶(盖),报请现场巡检签名确定,次品填写好退料单退回包装材料存放区,集中退货或作报废处理。

3)挑瓶人员要提高岗位技能,精心挑选,爱护材料,无论是正品、次品,都要做到轻拿轻放、摆放整齐。尤其是对于电镀包材格外小心。

吹瓶

1)经挑选后的包材,用周转框存放。

2)用汽枪对待清洁包材进行吹扫,吹扫时,瓶口向下。

3)吹扫后的包材,放在洁净周转框,转入下道消毒工序。水洗

1)此消毒方法适用于玻璃制品的消毒。经挑选合格的待洗包材,转入清洗间。

2)槽1 先将玻璃瓶用流动水清洗,尽量流尽自来水后放入清洗槽2 中注满水再倒出,再放入槽3 ,注满水再倒出,倒扣码放在塑料框或盘中虑干水分。

3)清洗后包材放入洁净烘箱专用周转框,沥干水份。

4)包材放置时,注意,瓶口向下。

烘干

1)放入烘箱将沥干水分的瓶装入到消毒车中(瓶口不能堵塞),推进烘箱进行烘干操作,烘烤温度按《烘箱操作规程》执行。开启烘箱105-115C烘干消毒2小时。

2)消毒时间到后关闭烘箱并打开烘箱门降温供车间使用。

3)包材烘干后,将包材转入洁净包材贮存间贮存待用。

具体包材清洗举例:

若发现实际操作时不适用,会导致包材材质变形、包材印刷破坏或消毒效果不佳时,消毒人员需即时

向质管部反馈,报请调整

塑料瓶材质(透明无镀层):

1)水剂用:拆包装—消毒水或75%酒精洗瓶—倒置晾干或低温烘干至瓶内无水迹—倒置存放f 48小时内用完

2)其他拆包装—风枪冲净瓶内外杂质—敞开通臭氧1 小时—密封或倒置存放—72小时内用完。塑料瓶材质其它

1)水剂用:拆包装—风枪冲净瓶内外杂质—敞开通臭氧或紫外灯照 1 小时—密封或倒置存放—48小时内用完。(选用臭氧消毒前注意先取5个试消毒如无镀层侵蚀变质便可选用。紫外线灯照仅限用包材检测无菌条件下方可)

2)其它:拆包装—风枪冲净瓶内外杂质(内外洁净可免)—敞开通臭氧或紫外灯照1小时—密封或倒置存放—72小时内用完。(选用臭氧消毒前注意先取5个试消毒如无镀层侵蚀变质便可选用,紫外线灯照仅限用包材检测无菌条件下方可)

玻璃瓶任何产品用

拆包装—消毒水或75%酒精洗瓶—倒置稍滤干水—烘干(注意烘箱温度不得过高破坏印刷)至瓶内无水迹—倒置存放—72 小时内用完。

真空瓶

1)无镀层:拆包装—风枪冲净瓶内外杂质(内外洁净可免)—敞开通臭氧或紫外灯照1小时—密封或倒置存放—48小时内用完。(选用臭氧消毒前注意先取5个试消毒如无镀层侵蚀变质便可选用,紫外线灯照仅限用包材检测无菌条件下方可)

2)有镀层:拆包装—风枪冲净瓶内外杂质(内外洁净可免)—敞开通臭氧或紫外灯照1小时—密封或倒置存放—72小时内用完。(选用臭氧消毒前注意先取5个试消毒如无镀层侵蚀变质便可选用,紫外线灯照仅限用包材检测无菌条件下方可)软管拆包装一开启袋口通臭氧1小时一密封存放一一周内用完。

喷头/ 泵头

拆包装一风枪冲净所附杂质一敞开通臭氧1小时一装洁净塑料袋密封存放一一周内用完。

塑料平盖无镀层

拆包装一风枪冲净所附杂质一敞开通臭氧1小时(如配用感应片可免)T装洁净塑料袋密封存放T一周内用完。

内垫/ 内塞任何产品用

拆包装-风枪冲净所附杂质一通臭氧1小时或照紫外灯30分钟一装洁净塑料袋密封存放一一周内用完。注意事项:

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碰撞损坏包材。

物料应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摆放,无关物品严禁进入认真做好上班和开机前的准备工作及下班时的清扫、整理以及水、电门窗、消防安全等检查工作,绝对做到无患下班。

消毒过程中若发现个别包材脏污可考虑用风枪吹、消毒水或75%酒精先拭净。选择消毒水或75%的酒精批量消毒前需先少量试用,以不破坏印刷和高效为度。

已经消毒的内包装材料,应储存在洁净区内,在48h 内使用,或经验证确认其有效期。内包装材料消毒的方法需经验证并保留验证及消毒记录。

相关记录

《包材消毒记录》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管理台帐

1 / 35 临淄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管理台帐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卫生管理员: 质量检验员: 临淄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印制

目录 一、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规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节选 三、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14934-1994) 四、卫生管理实施档案 (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情况登记表 (二)物料采购验收记录 (三)设备(仪器)使用记录 (四)批生产记录表 (五)配送(销售)登记表 (六)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生产信息月份报表 (七)包装效果抽检记录 (八)餐饮具自检报告 (九)生产车间清洗记录 五、物料采购索证材料 六、相关检测报告 七、卫生部门要求归档的相关材料 2 / 35

一、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对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督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法对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实施监督检查时,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监督检查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程序合法、规范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对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内容: (一)作业场所; (二)清洗消毒设备或者设施; (三)生产用水和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 (四)餐具、饮具的出厂检验; (五)餐具、饮具的包装标识。 第五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督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建立自查制度、落实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提高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安全管理水平。 3 / 35

理发、美容用具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理发、美容用具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1.设施及药物准备 1.1紫外线消毒柜或臭氧消毒柜:用于理发用刀、剪、梳子等的消毒; 1.2蒸汽消毒柜或含氯消毒制剂:用于毛巾、面巾等的消毒; 1.3医用戊二醛消毒药:用搪瓷或不锈钢灭菌缸浸泡消毒痤疮针、眉夹等美容工具。 2.操作程序 2.1消毒顺序:消毒前洗净→消毒→保洁 2.2消毒方法: 2.2.1理发工具消毒:将理发工具放入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柜内消毒,消毒时间为20分钟2剪刀应打平放,双面消毒。 2.2.2毛巾消毒:用蒸汽消毒柜热力消毒,80℃蒸10分钟以上或用100-500mg/l含氯制剂浸泡15分钟以上。或使用一次性消毒毛巾。 2.2.3痤疮针、眉夹美容工具:用2%戊二醛在搪瓷或不锈钢灭菌缸内浸泡30分钟,2%戊二醛14天更换一次。 2.2.4美容用盆:用10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5分钟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卫生塑料袋。 2.2.5美容师手部:洗净后用酒精擦拭或用10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分钟。 2.3保洁: 2.3.1采用高温消毒:消毒后的工具应干爽清洁,可直接放入保洁柜内。

2.3.2采用药物消毒:消毒后的工具应放置10至15分钟后才放入保洁柜内。 2.3.3消毒柜兼作保洁柜:消毒后可直接留置柜中,但该柜的容量应不少于日常最高用量的2倍。凡新置入的工具应消毒后使用。 3.注意事项: 3.1所使用的清洁液和消毒液必须是已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号的合格产品,并在批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单位应保存上述批件的复印件备查。 3.2用紫外线消毒柜消毒的理发用具必须双面消毒。 3.3各类理发工具的总数量应不少于设计最大可容量的3倍。

消毒卫生防疫作业指导书(新).doc

消毒卫生防疫作业指导书 前言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在于消灭被传染源散布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减少传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消除传染的危险性,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因而消毒卫生防疫不能流于形式,一是要认真执行;二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三是要人人参与,防疫挂心。 一、正确认识消毒作用 消毒的作用是杀灭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其它微生物,消除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这两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病原体有些是从场外带入的,也有些是场内猪体自带的,一旦猪体抵抗力降低,环境病原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容易引起传染病的发作。所以消毒不但是针对进场的人员和车辆,而且要在场内、舍内外经常消毒,治理好场内综合环境,不给病原体繁殖提供条件,使病原体数量减少到不足以发病的程度。 二、认识传染病发生的条件 传染病是危害猪场最大的疾病。发生传染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传染源,指带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的动物和人、物等;二是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再进入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路程和方式;三是易感猪群,易感猪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较高感受性的猪群,他们在受病原体侵袭时易被感染发病;具体地说,是没有抵抗力的猪、处于应激状态的猪、处于疾病状态的猪。

三、消毒的方式 1、能使病原体减少的工作都可以视为消毒。 2、消毒方法包括: (1)物理消毒法:如机械性清扫、紫外线照射或高温消毒; (2)化学消毒法:如日常用的化学药品消毒; (3)生物热消毒法:如粪便的堆积发酵。 消毒卫生防疫常规作业指导 一、消毒卫生防疫工作职责分配 1、经理统筹全面消毒卫生防疫工作安排。 2、主管、组长负责组织各部门人员参加实施具体消毒防疫工作。 3、全体员工参与消毒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卫生防疫制度。 4、经理对各职责主管、组长负责,主管、组长对各部成员负责,技术员对生 产饲养员负责。 二、常规消毒卫生防疫作业指导 1、非生产区消毒卫生防疫(管理中心由许桂芳负责消毒监督管理) 1.1 车辆(包括饲料运输车、装猪车、员工车辆等) (1)外请饲料运输车或购销猪车到星泰管理中心大门,如果车轮被泥土或被粪便严重污染,须在消毒前先用高压喷水清洗车轮、车底、车身污 物,后在门口消毒池,进行不少于1分钟车身喷雾消毒,随行人员到 消毒房消毒28S以上(不准带帽、穿雨裤)方可进场卸料或到生产场, 卸完饲料或装卸好猪后,到大门喷雾消毒 1分钟后方可离开。须采购 部通知品质部安排专人监督消毒。

(完整word版)仓库卫生消毒要求

仓库卫生消毒操作要求 1.0目的 确保仓库环境的安全卫生,防止污染事故发生,保证产品的贮存条件符合要求。 2.0适用范围 包装材料库,成品库,原料科,辅料库 3.0职责 3.1各仓库仓管员负责本仓库内的清洗消毒。 3.2 消毒员专员(肖磊)负责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 3.3仓库负责人负责责任区清洗消毒的监控。 3.4 质保部负责对清洗消毒过程及效果进行现场检查和检验。 4.0操作程序 4.1 地面消毒 4.1.1地面消毒剂及消毒方式和频次 各仓库清理好环境卫生后用84消毒液(84和水的配置浓度比为1:9)进行拖地,保证每周一次,由各仓库的仓管员负责。 特别注意包材仓库和车间连接处的废弃物存放区域的卫生消毒,该区域要求废弃物处理人员每日进行卫生清理后,用84消毒液进行拖地,包材仓库管理人员负责进行跟进。 4.2仓库熏蒸操作步骤: 4.2.1确保墙壁、地面、等清洁完成,并保持仓库相对较干燥; 4.2.2员工及需要撤出的设备工器具等全部撤离,以确保熏蒸过程中不开关门,也避免在熏蒸期间员工再次进入车间; 4.2.3准备工具、药品:烧杯,酒精灯,酒精架,石棉网,乳酸,水,打火机,防毒面具 4.2.4药品配置及均匀布点:用乳酸1000ml(可根据需要量调整)加等量水,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消毒时最适相对湿度60~80%,低于60%效果下降。根据各仓库目前的面积,均匀布点,当乳酸在空气中浓度为0.04mg/m3时,经40s可杀灭绝大多数细菌。浓度低于0.003mg/m3时,杀菌效果降低。根据目前各仓库的面积和高度,测算出目前各仓库的布点和乳酸用量为:包材仓库4个点,成品仓库8个点(一库,二库各4个点)原辅料仓库8个点,每个点使用配置好的乳酸溶液400ML。 4.2.5点燃酒精灯后,关上大门,保持仓库密闭; 4.2.6乳酸熏蒸的时间控制在4-5小时,因为熏蒸时仓库密封,酒精灯有火源,所以在进行熏蒸过程中,各仓库管理员要确保仓库消防安全。 熏蒸完成后将仓库敞开半小时,第二天化验室对空间进行微生物检测,此后员工

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管道、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规范洁区场地、管道、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行为,保证其生产环境、管道、设备、工器具处于清洁状态。开工前,对所有容器、工器具、地面进行全面清洗、清洁,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 2. 职责 2.1 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落实该作业指导书。 2.2 卫生班长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2.3 质检人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洁区包括冷却间、包装间以及更衣室、换鞋间、洗手消毒间。 适用于换鞋间、更衣室、冷却间、包装间、手消毒间、地面、墙面、天花板、空气、工作台、输送带、洗手龙头、电子秤、封口机、容器、烤盘、货架、周转箱等的清洗消毒工作。 4. 内容 4.1洁区场地、管道、设备、工器具的清洗消毒分生产前、后与生产间歇进行。 4.2 清洁用品包括塑料刷、地拖、水池、自来水、100PPM含氯消毒水、82℃以上热水,75%酒精、塑料桶。 4.3 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 4.3.1 清除室内设备、设施、工器具中所有残留物。 4.3.2 冲洗:用刷子等工具并用自来水冲洗,所有设备、设施容器和工 器具、工作台等,去除附着的残留物。 4.3.3 感官检查所有清洗过的表面,用手摸不会感到有污物存在,闻不到异味。如发现残留,重复4.3.1、4.3.2步骤操作。 4.3.4 消毒:墙面、地面、工作台、输送带、容器等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均匀泼洒,消毒3分钟以上;周转箱用100PPM含氯消毒水浸泡3分钟以上;电子秤、封口机用75%酒精擦拭消毒。 4.3.5 用自来水对所有消毒过的表面(换鞋室、更衣室、电子秤、封口机、金属探测仪除外)进行冲洗,直到消毒液全部清除掉。 4.3.6 感官检查清洗消毒的表面,如发现残留痕迹,重复4.3.4,4.3.5步骤操作。 4.4 生产前的清洗消毒 4.4.1 每日开工前,耐热容器和工器具分批用82℃以上热水消毒3分钟,不耐热的工器具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分钟以上后用自来水冲洗消毒液残留。 4.4.2 生产前开启紫外灭菌灯2小时,对车间空气进行消毒。

21.内包材消毒操作作业指导书

目的 确保包装材料清洗、消毒作业的有序管理,满足灌装所需包装材料卫生要求 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自有品牌产品、外加工产品内包装材料的清洗、消毒作业。 职责 生产部:清洗组负责包装材料的清洗、消毒。 质管部:负责对包材清洗过程监控,并抽检微生物指标。 内容 原则上使用的内包装材料应经过清洁,必要时经过消毒,如未对包材进行清洁消毒,需提供证据证实不影响产品的符合性。 消毒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交替使用。 臭氧消毒 1 )采用气体消毒法(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处理: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具有强氧化作用,可杀灭细菌、病菌,从而起到消毒包材作用。原则上: 金属材质和镀金镀银层包材未经少量试臭氧确认无侵蚀变质前不得大批量接触臭氧消毒。 2 ) 臭氧的包材,将经过预处理干燥、清洁的内包装材料敞开放入臭氧间,内包装材料之间应有间隙,并且离地、离墙10cm以上堆放。 3 ) 按臭氧消毒规程进行操作,包材在臭氧时,臭氧房需保证有一定的湿度,可以用容器装纯水放在臭氧房以保持其湿度。 4 )消毒时臭氧发生器实际发生的臭氧量应定期抽检,并记录于检测累计表中,使用车间应据此结果,计算相应开机时间,以确保消毒最低臭氧浓度。如:包材臭氧时间应控制在120分钟,并做好臭氧消毒记录。 5)消毒期间,包装材料消毒间内门外应挂有标牌,注明“消毒进行中及消毒时间”,消毒间应保持密闭状态,不得有人员进出,不能开启空调及门窗;生产人员应在无臭氧气味时才允许进入。

6)消毒完成后转入贮瓶间存放。 7)保持贮瓶间卫生,所有存放包材须离地存放,不得靠墙摆放。 8)贮包间包材贮存时间超过48小时应重新清洁消毒。 酒精消毒 1)消毒液的配制:根据内包材的数量配制75%的酒精溶液,一般适用于玻璃瓶,其它材质应先做小量的试验,确认酒精对包材无损坏。 2)消毒时间的确定:酒精浸泡方式应确保包材全部浸入酒精中,浸泡时间约10 ~15分钟.。 3)消毒程序: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其浸泡到酒精中10—15分钟。然后用纯净水冲洗干净确保无酒精残留,再烘干或风干。 包材清洗、消毒过程操作要求 挑选 清洗现场巡检根据生产日排程有序清理清洗包装材料,过程中严格执行质管部的质量标准。1)挑瓶(盖)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材料的质量要求进行挑选作业,严格把关,把混装瓶,不合格瓶,缺口瓶、破碎瓶,脏污瓶,丝印有问题、划花瓶等挑出来,将划花,烫金不全或脱落的盖挑出来。 2)挑选出来的瓶(盖),报请现场巡检签名确定,次品填写好退料单退回包装材料存放区,集中退货或作报废处理。 3)挑瓶人员要提高岗位技能,精心挑选,爱护材料,无论是正品、次品,都要做到轻拿轻放、摆放整齐。尤其是对于电镀包材格外小心。 吹瓶 1)经挑选后的包材,用周转框存放。 2)用汽枪对待清洁包材进行吹扫,吹扫时,瓶口向下。 3)吹扫后的包材,放在洁净周转框,转入下道消毒工序。 水洗 1) 此消毒方法适用于玻璃制品的消毒。经挑选合格的待洗包材,转入清洗间。 2) 槽1先将玻璃瓶用流动水清洗,尽量流尽自来水后放入清洗槽2中注满水再倒出,再放入槽3,注满水再倒出,倒扣码放在塑料框或盘中虑干水分。 3)清洗后包材放入洁净烘箱专用周转框,沥干水份。 4)包材放置时,注意,瓶口向下。

产品检验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章、计量检测仪器操作规程 (1) 第二章、成品检验规范 (18) 第三章、检验项目的测定方法 (12)

第一章、计量检测仪器操作规程 一、电子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电子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电子分析天平。 3.责任:检验人员、质检负责人。 4.操作规程: 4.1调水平:调整地脚螺栓高度,使水平仪内空气汽泡位于圆环中央 4.2开机:接通点源,按开关键直至全屏自检; 4.3预热:天平在初次接通点源或长时间断电之后,至少需要预热30分钟。为取得理想的测量结果,天平应保持在待机状态; 4.4校正:首次使用天平必须进行校正,按校正键,天平将显示所需校正砝码质量,放上砝码直至出现g,校正结束; 4.5称量:使用除皮键,除皮清零。放臵样品进行称量。 4.6关机:天平应一直保持通电状态,不使用时将开关键至待机状态,使天平保持保温状态,可延长天平的使用寿命; 5.维护保养规程: 5.1天平室必须保持整洁,不得放臵震动设备和腐蚀性、挥发性 物质;

5.2由指定保管人员负责分析天平的日常维护保养,使用人应作好每次称量前后的清洁、清理工作; 5.3天平内应放干燥剂保持,干燥剂应及时更换; 5.4天平不得随意移动和调节,电子天平的电源应保持长期接通的状态; 5.5天平内外要保持清洁,如有被称物撒落,要及时处理干净; 5.6称量前或称量过程中,如遇故障,应及时与保管员联系,按有关规定进行维修,不得随意拆卸,修理后应作好检修记录,大修后应写好维修报告,并归档; 5.7天平每年进行一次周期计量检定,计量合格证应统一保管。 二、恒温培养箱 1、用途 供应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试验、治疗单位作烘焙消毒及一般物品的干燥使用。 2、结构 2.1箱体用薄板制成,箱体各部用键纹烘漆,隔热用玻璃纤维,使箱内温度不散发,箱内胆场喷高温银浆,既美观又耐温。 2.2本箱采用晶体管继电器能自动控温,通过温度计可查看 2.3看电器线路装在箱体左侧,有活络门可卸,以便维修。 3、使用方法 3.1本系列培养箱使用电源均为交流220V。通过温度控制仪可直接调节到所需温度可达到自动控制温度。 3.2物体放在箱内干燥时不宜过挤,以利冷热空气对流不受阻塞,保持箱内温度均匀。 3.3恒温加热停止工作后往往继续上升温度。这是余热影响,此现象

08.清洁工具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 题目 清洁工具清洁消毒 标准操作规程编号及版本号: SOP-PM-J0008-02 共4页 第1页 起草部门审核质管部审核 起草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生效日期 批准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分发部门制剂一车间 此文件替代: SOP-PM-J0008-01 目的:建立清洁工具的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范围:适用于制剂一车间清洁工具的清洁消毒。 责任:车间工艺员负责起草本程序,按本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各相关岗位操作工应严格按本程序操作。岗长、工段长要保证岗位操作人员按本程序进行操作。制剂一车间主任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进行监督。QA检查员负责对本程序中的质量控制项进行检查。 程序: 1.各区域所用的清洁工具 1.1一般生产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塑料盆、抹布、拖布、水桶、清洁布、毛刷、塑料笤帚、撮子、废物贮器。 1.2 D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万用拖布、丝光毛巾、不锈钢盆、不锈钢撮子、擦玻璃器、毛刷。 1.3 C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万用拖布、不锈钢盆、丝光毛巾、丝光绢布、擦玻璃器、不锈钢撮子。 1.4 B级和A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不锈钢拖布、不锈钢盆、不锈钢撮子、丝光绢布。 1.5洁净区不同部位丝光毛巾的区分 擦拭设备用白色丝光毛巾,擦拭地面用蓝色丝光毛巾,擦拭墙面及顶棚 用粉色丝光毛巾,或者使用毛巾上印字所规定的擦拭部位。 1.6洁净区不同部位丝光绢布的区分 擦拭设备用白色丝光绢布,擦拭地面用蓝色丝光绢布,擦拭墙面及顶棚用粉色丝光绢布,或者使用绢布上印字所规定的擦拭部位。 2.清洁剂和消毒剂 清洁剂:一般生产区为洗涤剂,洁净区为0.1%氢氧化钠溶液和洗涤剂。 消毒剂:0.2%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溶液。(为防止产生耐药菌,消毒剂要每月轮换使用) 3.清洁方法及频率 3.1一般生产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拖布、抹布、塑料笤帚每次用完后用清洁剂搓洗干净,再用饮用水反复漂洗干净,晾干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不锈钢盆、撮子冲洗干净,倒置存放。 3.2 D 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丝光毛巾每天或每班使用后,用清洁剂清洗干净,再用纯化水反复冲洗掉清洁剂的残留物,拧干后晾干,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其它清洁工具使用后,用纯化水冲洗干净,干燥后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不锈钢盆、撮子倒置存放。 每周生产结束,对清洁工具进行清洁后,需要对其进行消毒。丝光毛巾清洁后要用消毒剂浸泡15分钟,拧干后晾干,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其它清洁工具清洁后再用消毒溶液清洗,干燥后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 3.3 C 级洁净区内使用的清洁工具 处理设备的白色丝光绢布每天用完后,要在两小时内用清洁剂清洗干净, 题 目 清洁工具清洁消毒 标准操作规程 编号及版本号: SOP-PM-J0008-02 共4页 第2页

食品企业车间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精选版

食品企业车间清洗消毒 作业指导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管道、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规范洁区场地、管道、仪器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行为,保证其生产环境、管道、仪器设备、工器具处于清洁状态。开工前,对所有容器、工器具、地面进行全面清洗、清洁,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 2. 职责 2.1工厂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落实该作业指导书。 2.2 卫生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2.3 质检人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3.1 洁区包括生产车间、配料车间、泡制车间、包装车间以及更衣室、洗手消毒间。 3.2适用于更衣室、冷却间、包装间、手消毒间、地面、墙面、天花板、空气、工作台、洗手龙头、电子秤、封口机、容器、料筒、炸锅、煮锅、货架、周转桶、烘房等的清洗消毒工作。 4. 内容 4.1洁区场地、管道、设备、工器具的清洗消毒分生产前、后与生产间歇进行。 4.2 清洁用品包括塑料刷、地拖、水池、自来水、100PPM含氯消毒水、82℃以上热水,75%酒精、塑料桶。 4.3 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 4.3.1 清除室内设备、设施、工器具中所有残留物。 4.3.2 冲洗:用刷子等工具并用自来水冲洗,所有设备、设施容器和工器具、工作台等,去除附着的残留物。

4.3.3 感官检查所有清洗过的表面,用手摸不会感到有污物存在,闻不到异味。如发现残留,重复4.3.1、4.3.2步骤操作。 4.3.4 消毒:墙面、地面、工作台、锅、容器等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均匀泼洒,消毒3分钟以上;周转桶用100PPM含氯消毒水浸泡3分钟以上;电子秤、封口机用75%酒精擦拭消毒。 4.3.5 用自来水对所有消毒过的表面(更衣室、电子秤、封口机除外)进行冲洗,直到消毒液全部清除掉。 4.3.6 感官检查清洗消毒的表面,如发现残留痕迹,重复4.3.4,4.3.5步骤操作。 4.4 生产前的清洗消毒 4.4.1 每日开工前,耐热容器和工器具分批用82℃以上热水消毒3分钟,不耐热的工器具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分钟以上后用自来水冲洗消毒液残留。 4.4.2 生产前开启紫外灭菌灯2小时,对车间空气进行消毒。 4.4.3 感官检查所有清洗消毒的表面,如发现残留,重复4.4.1步骤操作。 4.5 生产加工间歇的清洗消毒 4.5.1 每连续工作8小时,必须对设备、设施和工器具进行一次清洗消毒。其清洗消毒方法按每天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方法执行。 4.5.2 内包装人员每天出去后进入包装区前,用消毒液浸泡10秒钟然后用感应水龙头将消毒液完全清洗掉。 5.做好相关记录 二、人员洗手消毒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生产前进入洁区的人员进行换鞋,更衣,洗手,消毒以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

食品生产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清洗消毒管理规范 一、目的 规范清洗剂、消毒剂购进及使用过程中操作,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肉制品生产及与之相关的添加剂、辅料等环节的室内环境、设备、工器具、工作衣及员工卫生清洗消毒管理。 三、职责 1采购部负责清洗剂、消毒剂供应商选择、采购,并向供方索取相关有效证件。 2技术品管部负责清洗剂、消毒剂的接收感官检验、取样,责清洗剂、消毒剂的检测,并负责监督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按照本规范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效果验证。 3仓库负责清洗剂、消毒剂的收、发及保存工作。 4生产车间负责清洗消毒工作具体实施。 四、内容 1清洗剂、消毒剂选择 (1)清洗剂:洗洁精、纯碱、火碱、泡沫清洗剂。 (2)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酒精、乳酸。 2清洗剂、消毒剂的购进检验 (1)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必须由采购部选择合格供方,并索取检测报告、营业执照及生产或经营许可证。 (2)技术品管部对购进的清洗剂、消毒剂进行感官检验,标注及产品性状符合要求后根据需要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接收入库,办理入库手续。不符合标准要求者严 禁接收。 (3)生产车间在领取时,须开具《领料单》,凭领料单到仓库领取,仓库应将《领料单》存档备查。 3 清洗剂、消毒剂配制方法 (1)消毒剂配制浓度计算方法 1) 消毒剂量=(配制量×配制浓度)/消毒剂有效浓度; 2) 加水量=配制量–消毒剂量。 (

( 睛,若原液溅到皮肤上或眼睛内,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仍有不适感觉,应及时就医。 (4)配制好的清洗液、消毒液必须在当日内用完。 4 清洗、消毒程序 (1)环境消毒程序 1)空气消毒程序 A 员工离开工作现场→开启紫外灯照射 B员工离开工作现场→开启臭氧杀菌机 C 乳酸:水=1∶1配制→对冷库熏蒸→通风换气 2)地面、下水道、墙壁、天花板清洗、消毒程序 杂物清理→清洗剂清洗→清水冲洗→除去余水→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喷洒消毒→清水冲洗 (2)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程序 40℃左右温水冲洗→清洗剂清洗→消毒剂消毒→清水冲洗→沥水或擦干 (3)员工清洗消毒程序 1)清水冲洗→指甲刷刷洗指甲→清洗剂清洗→清水冲洗→消毒剂消毒→清水冲洗烘干→泡鞋池消毒→进入车间。 2)生产过程中根据各工序清洁度要求,对员工的手用75%的酒精消毒,其中:原料、半成品工序每2小时消毒一次;无菌包装工序每1小时消毒一次。 (4)工作衣消毒程序 洗衣粉(膏)漂洗→清水漂洗→烘干灭菌→密闭容器运送 5 清洗剂、消毒剂的应用 ( (2)常规消毒剂的应用

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一)清洗消毒使用设备 1、清洗消毒剂:疾病防控制中心推荐使用的药剂(一般为含氯消毒药剂)。 2、清洗工具:清洁刷、除垢铲、水桶 3、防护用具:胶鞋、塑料手套。 (二)清洗消毒作业规程 1、清淤除垢 用抽水设备或使用泻水阀排掉积水,用消毒后的工具清洁池内淤泥及表面积垢。 2、精细清洗 开启进水阀,关掉泻水阀,用水枪和清洗工具对水池和供水设施进行清洗,然后排掉污水(清洗至少2次) 3、消毒 开启进水阀,往水池或水箱内注入清水,然后中入含氯消毒剂使其浓度达到100—200PPM,浸泡供水设施表面接触30分钟以上,以达到杀菌目的,然后放掉消毒水并用清水清洗。 4、储水并放入持续消毒器 开启进水阀放入市政供水并加入持续消毒器使其游离余氯达到0 5清理施工现场 清洗消毒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二次供水设施周边环境确保其卫生整洁 单位(公章)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一、供水管水设专职人员管理,管水人员身体健康,无

任何卫生传染疾病,并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持有健康合格证。 二、二次供水系统结构严密,楼顶水池入孔口处加盖上锁,地下水池边缘有高出池面50厘米的水泥围栏。 三、地下水池溢水孔、透气孔有防护网罩,排水管与下水道不得连接。 四、蓄水池每半年清洗消毒一次,除指写管水员或专业清洗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得参与水池清洗,清洗完毕后,建立水池清洗消毒记录,并接受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管理人员定期对水池周围进行清扫,确保卫生整洁,供水设备房内禁存入杂物,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六、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档案,有关资料(卫生监督、监测等资料)需归档专人管理。 七、发生水事故进,及时向卫生、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调查处理。 单位(公章)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消毒产品标准操作规程

消毒产品标准操作规程 1.生产操作前复核检查 1.1生产操作开始前,应检查设备、容器具、工作场地等是否清洁,清场是否彻底,是否有清场合格证。 1.2所使用的仪表、天平、计重秤等计量量器具使用前应校正,检查是否灵敏,准确。所使用的温度计,天平、计重秤、湿度计等计量器具应有计最部门认证标志,并定期检定。 2.劳动保护与安全操作 2.1劳动保护 2.1.1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试制新产品时,要考虑到会不会对人身造 成不 良影响,必要时要经有关部门鉴定。 2.1.2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和散发有害、有毒物质以及噪声、粉 尘、射线等有害作业,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理与防范措施。 2.1.3在高温季节,应有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 2.1.4从事有害,有毒作业的职工必须按规定配戴防护用品,作业时应 协调防护,并配备急救器具。 2.1.5有毒有害场所的各种保护设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停用,挪用 或拆除。 2.1.6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穿戴工作衣、工帽、口最手套等防 护用 品。

2.1.7操作人员每年至少应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患有传染性疾病 和对生产药物过敏者应及时调出原单位。 2.1.8操作女工保护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2安全防火 2.2.1经常教育职工安全防大的重要性,提高职工对防火工作的认识。 2.2.2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开关闸刀,严格控制电源的使用、消除电火隐患。 2.2.3操作人员严禁将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带入车间。 2.2.4对易燃易爆物品要妥善保管,严禁有跑、滴、漏現象,发现有泄漏应立即处理。 2.2.5用乙醇等易燃、易爆溶媒时,应防止金属之间的撞击,生产车间内,空气乙醇浓度较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排除。 2.2.6完善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更换,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2.2.7定期培训工作人员,掌握消防知识,熟练使用消防器材。 2.2.8在车间内确定需要动火时,严格执行许可制度。 2.2.9车间主任全面负责安全防火工作,班组设安全防火员,安全防火工作要常抓不懈。 2.3安全操作 2.3.1所有设备,使用时发现有异常响声或其它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2.3.2清场时,设备电器部分,严禁用水直接冲洗,以防触电或损坏设备。

设备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设备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保证工艺设备清洁、卫生且无异常味道,防止与工艺设备接触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受到污染,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公司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与生产流程有关的工艺设备的清洗消毒,包括设备内部和外表。 3.职责 3.1生产部各岗位操作工对岗位的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负责,制冷站人员负责空气滤网清洗。 3.2 生产线、辅助线主任和领班应对清洗消毒操作的计划安排、执行过程负监督检查责任。 3.3 生产经理对本文件制定及执行的有效性负责。 4.定义 4.1定位清洗:即CIP,用于描述一个清洗和消毒系统,该系统不需要拆卸任何设备而可将洗涤剂、消毒药剂和水等溶液输送或喷淋到设备的所有位置,从而可对设备全部内表面进行循环清洗。 4.2清洗:用洗涤方法除去设备、管道等的内、外表面上残余的产品、污渍、消毒剂或其它不希望的物质。可用洗涤剂帮助清洗,洗涤剂和要除去的物质之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以使该物质从粘附的表面松脱,从而可通过洗涤剂溶液或水的流动而将其除去。 4.3消毒:即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杀灭设备、管道、容器等内、外表面或饮料中的微生物,从而防止或显著减少微生物繁殖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4氯水:配制的含一定浓度活性氯的氯碱类消毒剂溶液。常用4~8ppm浓度溶液浸泡容器及管道等,防止微生物繁殖。 4.5无氯:用烧杯取5ml待测水样,加入一包总氯指示粉剂,摇匀后放置3分钟后不显红色,则为无氯。 4.6无碱:取当班使用的处理水及待测水样各一份,用PH试纸分别测试,如果待测水样试纸的颜色与处理水试纸的颜色一致(即PH值相同),则冲洗水中无碱。否则(即待测水样的PH值大于处理水),冲洗水仍含余碱。 4.7浓味产品:指一些芳香产品,这种产品不容易从工艺设备中冲洗掉,要想把这些产品的芳香成分从工艺设备中除去,必须使用洗涤剂清洗,这些产品包括了大部分非柑橘类水果香味产品。 4.8微生物敏感产品:指其成分易受微生物作用而致腐败的产品,这类产品必须依赖于工厂的消毒条件和受控制的过程,才能保证其极端的微生物稳定性。 5.程序说明 5.1设备清洗消毒的要求和作用 清洗消毒具体要求参见《产品转换时清洗消毒指导书》。 5.2过程设备清洗消毒 5.2.1水处理设备清洗消毒 5.2.1.1每五年将反应池排空检查,使固体污物或污垢沉积不会影响装置的

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

1目的 通过对公司工厂设备、设施和人员等的清洁消毒过程进行明确要求,确保工厂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和防止食品受到污染,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工厂所有涉及到产品相关的清洁消毒活动。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制订生产车间的清洁消毒计划并实施各清洁消毒工作。 3.2仓管部:负责制订各仓库的清洁消毒计划并实施各清洁消毒工作。 3.3品管部:负责确认清洁消毒剂的合法与适应性;对各部门清洁消毒计划适应性及可操作性进行审核确认,对各部门的清洁消毒效果进行检查验证;负责收集和存档MSDS。 4程序 4.1.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及管理 4.1.1.工厂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必须在《工厂许可使用的清洁消毒剂清单》上,清单内容应包 含:清洁消毒剂名称、许可使用浓度、方式、使用范围。未经批准的清洁剂及消毒剂在工厂内一律不得使用。 4.1.2.清洁剂、消毒剂应置于遮光阴凉处,单独区域上锁储存,专人保管,并与食品、包装材料分 开。 4.1.3.清洁消毒剂应随用随领,现用现配,尽可能减少使用区域的清洁消毒剂临时存放量。使用清 洁消毒剂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过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 4.1.4.在工厂适宜公共位置固定放置工厂所用清洁消毒剂的MSDS 复印件,方便员工在突发事件发 生时能第一时间取得。 4.2清洁、消毒周期及内容: 4.2.1手部清洗消毒: 每天上班时及每次休息后 每次上完洗手间 每次进入车间时、手接触脏的物品后。

换产时应进行手部清洗消毒 生产过程中定时进行手部清洁消毒 注:洗手消毒用水应全年提供热水,并洗手设施需使用非手动开关。 4.2.2食品接触面的清洁与消毒 每天上班前、每天下班后及中午休息时间应打开紫外灯半小时进行空间消毒; 面包车间、蛋糕车间的生产设备、操作台,生产工具在更换产品及生产结束后应进行清洁;清洁顺序一般为:去除大块污垢预冲洗使用清洁剂清洗/刷洗冲洗冲洗效果检查清洗地面干水风干并储藏清洗工具; 包装车间、裱花间的生产设备、操作台及生产工具在更换产品时应进行清洁,并使用75%乙醇进行喷洒或表面擦拭进行消毒;生产结束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更换产品清洁顺序一般为:去除上一批产品的残留物75%乙醇擦拭或喷洒消毒干水生产结束后清洁顺序一般为:去除大块污垢预冲洗使用清洁剂清洗/刷洗冲洗冲洗效果检查75%乙醇擦拭或喷洒消毒清洗地面干水 风干并储藏清洗工具 包装车间所使用的内包材在使用前应放入紫外消毒柜中开启紫外灯至15分钟以上进行表面消毒; 4.2.3每日清洁 用扫把清扫地面、操作平台、角落的碎屑(垃圾)和积水,用垃圾铲收集倒到垃圾桶里暂存。 用拖把擦拭地面、楼梯、角落的污迹,拖干积水; 用扫把扫除蚊蝇、蜘蛛网、昆虫等; 收集垃圾桶的垃圾,以及生产废物,拿到废旧站指定点放,清洁垃圾桶内外壁,套上新的垃圾袋。 4.2.4每周清洁: 全面擦洗车间门窗、墙面、消防和生产的设施等的外壁。 用刷子清除地漏异物,疏通地漏,盖上地漏盖。 将用于存放物品的托盘、移动槽、可移动桶和容器等移开,用扫把、拖把清洁干净托盘、移动槽、可移动桶和容器下方的地板,用抹布擦拭清洁周围墙壁,擦拭清洁托盘、移动槽、可移动桶和容器,待地板、墙壁干燥后将托盘、移动槽、可移动桶和容器摆放回原位备用。 4.2.5每月清洁: 用抹布全面擦拭清洁车间墙面、天花板、照明、消防设施及其它附属装置。 配制所需的消毒液,用喷壶或勺子喷洒消毒整个生产场所的地面、地漏、墙角、洁具存放点、卫生间、排水沟、存放物品的托盘和容器下方地板及周围墙壁、垃圾桶下方地板、垃圾桶内外壁、污水池周围。

消毒操作规程

住宿业消毒操作规程 为加强住宿业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传播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住宿业卫生规范》等卫生法律法规等规范要求,制定以下消毒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向消费者提供住宿及相关综合性服务的场所,如宾馆、饭店、旅馆、旅店、招待所、度假村等。 二、卫生管理工作职责、卫生管理制度 1、应制定消毒工作岗位责任制,确定消毒卫生管理员、岗位责任人,明确消毒卫生管理职能和岗位职责,且镜框镶嵌悬挂在岗位区域内。 2、应制定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且镜框镶嵌悬挂在岗位区域内。 (1)公用饮具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2)拖鞋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3)棉织品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4)卫生间、卫生洁具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5)公众接触物体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6)空气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7)机械通风装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8)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管理 (1)掌握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2)从业人员应持有效健康合格证。要做到人证不分离,且佩戴在胸前。也可按照工作区域做到健康培训合格证镜框镶嵌上墙,以便于监督检查。 (3)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4)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适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5)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培训档案。 4、基本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废弃物。 (2)床单、被套、枕套(巾)、面巾、浴巾、脚巾、睡衣等棉织品每客一换,长住客至少一周一换,清洗消毒后保洁备用。 (3)茶杯、酒杯、口杯等饮具应一客一换,清洗消毒后保洁备用。 (4)客房内卫生间的面盆、浴盆、恭桶座垫、地面、台面等应每日清洗消毒。(5)无卫生间的客房,每个床位应配备有不同标记的脸盆和脚盆各一个。脸盆、脚盆和拖鞋应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清洁的脸(脚)盆、拖鞋的表面应光洁,无污垢、无油渍,并不得检出致病菌。 (6)公共卫生间(盥洗间、厕所)应该每日清扫、消毒,做到并保持无积水、无积粪、无蚊蝇、无异味。 (7)二次供水设施或储水设备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且有卫生防护设施,

内包装材料清洁消毒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确保内包装材料清洗、消毒作业的有序管理,满足灌装所需包装材料卫生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自有品牌产品、外加工产品内包装材料的清洗、消毒作业。 3. 职责 生产部:清洗组负责包装材料的清洗、消毒。 品质部:负责对包材清洗过程监控,并抽检验证微生物指标。 4. 内容 4.1原则上使用的内包装材料应经过清洁,必要时经过消毒,如未对包材进行清洁消毒,需提供证据证实不影响产品的符合性。 4.2消毒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交替使用。 4.2.1臭氧消毒 1)采用气体消毒法(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处理: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具有强氧化作用,可杀灭细菌、病菌,从而起到消毒包材作用。原则上: 金属材质和镀金镀银层包材未经少量试臭氧确认无侵蚀变质前不得大批量接触臭氧消毒。 2)臭氧的包材,将经过预处理干燥、清洁的内包装材料敞开放入臭氧间,内包装材料之间应有间隙,并且离地、离墙10cm以上堆放。 3)按臭氧消毒规程进行操作,包材在臭氧时,臭氧房需保证有一定的湿度,可以用容器装纯水放在臭氧房以保持其湿度。 4)消毒时臭氧发生器实际发生的臭氧量应定期抽检,并记录于检测累计表中,使用车间应据此结果,计算相应开机时间,以确保消毒最低臭氧浓度。如:包材臭氧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并做好臭氧消毒记录。

5)消毒期间,包装材料消毒间内门外应挂有标牌,注明“消毒进行中及消毒时间”,消毒间应保持密闭状态,不得有人员进出,不能开启空调及门窗;生产人员应在无臭氧气味时才允许进入。 6)消毒完成后转入贮瓶间存放。 7)保持贮瓶间卫生,所有存放包材须离地存放,不得靠墙摆放。 8)贮包间包材贮存时间超过48小时应重新清洁消毒。 4.2.2酒精消毒 1)消毒液的配制:根据内包材的数量配制75%的酒精溶液,一般适用于玻璃瓶,其它材质应先做小量的试验,确认酒精对包材无损坏。 2)消毒时间的确定:酒精浸泡方式应确保包材全部浸入酒精中,浸泡时间约10~15分钟。 3)消毒程序: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其浸泡到酒精中10—15分钟。然后用纯净水冲洗干净确保无酒精残留,再烘干或风干。 4.2.3包材清洗、消毒过程操作要求 4.2.3.1挑选 清洗现场巡检根据生产日排程有序清理清洗包装材料,过程中严格执行质管部的质量标准。 1)挑瓶(盖)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材料的质量要求进行挑选作业,严格把关,把混装瓶,不合格瓶,缺口瓶、破碎瓶,脏污瓶,丝印有问题、划花瓶等挑出来,将划花,烫金不全或脱落的盖挑出来。 2)挑选出来的瓶(盖),报请现场巡检签名确定,次品填写好退料单退回包装材料存放区,集中退货或作报废处理。 3)挑瓶人员要提高岗位技能,精心挑选,爱护材料,无论是正品、次品,都要做到轻拿轻放、摆放整齐。尤其是对于电镀包材格外小心。 4.2.3.2 吹瓶 1)经挑选后的包材,用周转框存放。 2)用汽枪对待清洁包材进行吹扫,吹扫时,瓶口向下。 3)吹扫后的包材,放在洁净周转框,转入下道消毒工序。 4.2.3.3水洗

瓶盖消毒作业指导书

篇一:清洁消毒作业指导书 xxx有限公司 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文件类别: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xxx-x-xxx 撰写单位:品管部门 版本:第 b3 版 发行日期: 2013年04月16日 机密等级:一般 合计页数:共 6 页xxx有限公司表号:xxx-xx-xxx 文件标准用纸xxx有限公司表号:xxx-xx-xxx 文件标准用纸表号:xxx-xx-xxx文件标准用纸表号:xxx-xx-xxx 文件标准用纸篇二:餐具消毒作业指导书 餐具清洗消毒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公共餐具的消毒管理,保证消毒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本公司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公司旗下的项目点和配送工厂 三制度内容 3.1餐具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未经消毒或消毒效果达不到卫生要求的餐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3.3清洗餐具、用具时,应做到专池专用,并在水池的明显位置注明标识。餐具在清洗消毒过程中须做到“一刷、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3.4餐具消毒以消毒柜消毒为主,特殊原因及不能进行热力消毒的餐具,方可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但必须使用消毒专用水池。 3.5清洗消毒后的餐具符合卫生要求。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并有相应的明显标识。 3.6对每餐未使用或接触未消毒物品的餐具,必须收回洗碗间用清水冲洗,重新进行消毒后,方可再用。 3.7洗消间必须保持整洁、卫生、明亮,不得存放有毒物品、有毒气体、污物、易爆物品等。下班时,洗碗工应锁好餐具间及洗碗间的门窗。 3.8品控人员要每天检查餐具消毒流程执行情况,发现未按清洗消毒流程操作的,予以处罚措施,屡次不按清洗消毒流程操作及严重违反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调离工作岗位。四餐具清洗消毒流程示意图 五附表单 《餐具清洗消毒记录表》制作:李奇日期:2013年10月17日审核:签发:篇三:包装瓶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包装瓶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确保盛装内容物的包装材料清洗消毒合格,符合产品灌装的要求,避免发生因包装材料清洗消毒不合格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二、具体方法及要求: (一)、洗瓶 1、先用纯净水冲二遍,然后用酒精过一遍捞出控干,要求洗瓶时水和酒精确保 灌入瓶内,水脏了要勤换,酒精浓度要达到75℅度,瓶在酒精中浸泡不得超过五分钟。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973-40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 理作业指导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目的 规范实验室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品的安全处理,避免实验室污染物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品处理的控制。 3.消毒程序及方法 3.1室内空气的消毒 使用洁净室/阳性菌前后用紫外线灯照射对室内空气消毒,照射时间≥30钟,并填写《洁净室/阳性菌使用记录表》。 3.2 表面的消毒

3.2.1地面消毒 实验室地面可用0.2%~0.5%的消毒剂喷洒,喷洒消毒剂的用量不得100ml/m2。 3.2.2物体表面消毒 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门把手等物品的表面可用消毒剂喷洒、擦拭,并填写《洁净室/阳性菌消毒记录表》。 3.3 实验器材的消毒处理 3.3.1检测人员将检测过程使用的器材和实验废液作好标识,及时处理。 3.3.2实验器材:使用过的玻璃器皿应立即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3.3洁净室/阳性菌室穿着的被污染衣物检测人员予以121℃ 30分钟高温高压处理后方可洗涤。 3.4 报废菌株、超过保管期限的阳性样品的处理 报废的菌株由生物安全员采用121℃30分钟高温高压处理后,填写《菌种、毒种(株)阳性标本销毁记录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