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布置与实验报告批改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
- 格式:pdf
- 大小:424.21 KB
- 文档页数:2
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作者:王芳等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第06期[摘要]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侧重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依据牡丹江医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经验,指出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和学习态度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6.164[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6-0253-02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牡丹江医学院从2011年9月开始探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在实验室进行理论与实验混合的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方式也随之变化与调整,本文拟就该课程的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做初步探讨。
1 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必要性鉴于计算机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学生数量多的特点,多数高校在对学生的课程评价方式上仍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与深化,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逐渐显露。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如下。
(1)终结性评价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终结性评价属于集中性评价,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对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国内高校计算机基础考试形式大部分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而现有的考试系统对实践技能水平较难给出客观的评价,导致不能真实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今计算机系统已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它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
计算机系统主要研究软件和硬件的基础支持、操作系统和编程技术、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等,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如机器学习、社交网络、大数据等,是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深入地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加强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计算机系统的地位,发挥计算机系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第二部分: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探索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原理,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学习和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架构,以及相关的安全技术。
实验过程中,学习者们将设计、实现、运行相关实验,以便收获信息,反思一般原理,更好地理解安全技术等思想。
第三部分:实验内容通过本次实验,学习者将学习和实践以下内容:(1)计算机系统架构:包括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网络技术、操作系统、软件等基础技术的概念、组件的认识和工作原理;(2)深入研究主流系统架构,如PC机系统、Android系统、 Linux 系统等;(3)深入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基本原理,如内存管理、安全和存储技术;(4)理解和掌握主流操作系统的基本构造、设计方法和操作原理;(5)掌握基本编程技术,以及网络传输和安全技术;(6)掌握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安全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
第四部分:实验仪器本次实验主要使用:(1)计算机硬件:如电脑、网卡、显卡、存储器等;(2)软件: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统、Linux系统等);(3)调试和测试工具:如hex编辑器、调试软件、系统测试软件等;(4)安全工具:如病毒检测、系统审计、安全审核等;(5)网络设备:如防火墙、路由器等。
第五部分:实验过程本次实验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计算机系统架构: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网络技术、操作系统、软件等;(2)主流系统架构:深入攻克PC、Android、Linux等主流系统架构,深入了解系统操作和应用原理;(3)系统安全:学习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如存储器管理,安全检查,网络通信协议,防火墙技术等;(4)操作系统主题: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构架、设计方法和运行原理;(5)编程技术:掌握基本编程技术,包括程序设计、算法分析、程序调试等;(6)报告编写: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word基本操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2.掌握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 3.掌握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 4.熟悉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 5.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word的基本操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2.word的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3.word的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4. 通过word进行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1.word的基本操作:①启动word软件(1) 启动“开始”菜单中的microsoft word程序(2) 双击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的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winword.exe程序 (3) 双击word 文档文件(*.doc) (4) 双击桌面上的word图标 (5)开始-运行-输入“winword”②认识word2003窗口(1)标题栏位于屏幕最顶端的是标题栏,由控制菜单图标、文件名、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关闭按钮组成。
(2)菜单栏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面。
使用菜单栏可以执行word的许多命令。
菜单栏共有九个菜单: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帮助。
当鼠标指针移到菜单标题上时,菜单标题就会凸起,单击后弹出下拉菜单。
在下拉菜单中移动鼠标指针时,被选中的菜单项就会高亮显示,再单击,就会执行该菜单所代表的命令。
如“文件”—“打开”,就会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
(3)工具栏标题栏下面的是工具栏,使用它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工作。
通常情况下,word会显示【常用】和【格式】两个工具栏。
“常用”工具栏:新建、打开、复制、粘贴、打印、撤消、恢复等“格式”工具栏:字体、字号、下划线、边框、对齐方式等如果想了解工具栏上按钮的简单功能,只需将鼠标指针移到该按钮上,过一会儿旁边会出现一个小框,显示出按钮的名称或功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验报告
局域网与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是图像存档于通讯系统(Pi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的首字母缩写,
近几年来,医学影像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技术已被学术界炒得沸沸扬扬,但在真正实用意义上,能是医院产生兴趣,并引起重视的是数字医学影像的诊断价值,以及数字影像的可储存性、可重复利用性、越来越方便的课传送、可携带特性。
医院将提出的具体需求有:※③由于医学影像集中了医院对病人进行各种检查的80%以上信息量,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医学影像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局域网必将对网络硬件系统的海量存储、宽带高性能、安全性、开放性、可拓展升级特性,以及要求提供优秀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软件产生强烈的系统需求。
※②对传统的和现代的医学影像具有优良的数字化显示技术,通过医院影像局域网能够正确、清楚地再现医院现有的所②②②有医学图像,并且有可能集中在同一个场地,使用现代化的显示设备与技术,将同一个病人的各种检查图像同时显示出来,供医学专家们会诊使用。
※①逐渐将所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医学影像设备接入医院数字影像局域网。
这里,所有医学影像包括:CT、DSA、MRI、传统X线影像及X线数字影像、ECT、B超、彩超、内镜图像、显微图像,以及最近兴起的CR、DR数字图像等等。
医院数字影像局域网与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系统是一个涉及新技术较多、领域较宽,软硬件结构及环境平台均较为复杂的技术工程项目,其系统框图如图1.总体上,这一项目可区分为下述个工程模块。
大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与测试课程设计1. 章节安排在本课程设计中,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1.实验前准备和环境搭建2.实验一:计算机组成结构3.实验二:操作系统4.实验三:网络通信5.实验四:数据库应用6.实验五:Web开发2. 实验前准备和环境搭建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为实验环境进行准备和搭建。
包括:•实验环境硬件配置•实验环境软件配置•实验所需工具的下载与安装关于实验环境的硬件配置,建议使用至少配备i3处理器及4GB内存的计算机。
在软件配置方面,我们需要安装相应的软件,如Windows系统、Linux系统、Java、MySQL数据库、Apache服务器等。
同时,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对所需工具进行下载。
工具的下载链接和安装步骤可以在实验指导课件中找到。
3. 实验一:计算机组成结构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讨论计算机组成结构的相关内容。
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CPU的工作原理与程序执行流程•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输入输出设备的作用及原理•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组成结构中的知识点,建议将本章内容分为多个小节,依次进行讲解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使用相应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程序执行过程。
4. 实验二:操作系统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讨论操作系统的相关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处理能力•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与进程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与磁盘管理•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和实验,学生们将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内存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系统与磁盘管理、网络管理等重要知识点。
5. 实验三:网络通信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讨论网络通信的相关内容。
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OSI模型和TCP/IP模型•网络互联技术及其应用•网络攻击和防范技术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和实验,学生们将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掌握OSI模型和TCP/IP模型、网络互联技术、网络攻击和防范技术等重要知识点。
Word的基础应用实验报告计算机应用基础(1)实验报告主题:Word的基础应用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习Word文档基本的应用,包括文档的创建、编辑、格式化等的基础操作。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软件是微软Office的Word 2016版本,运行在Windows10操作系统上。
三、实验步骤1. 创建一个新的Word文档。
在电脑桌面上找到Word的图标并双击打开,按下“Ctrl+N”快捷键或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按钮,选择“空白文档”即可新建一个Word文档。
2. 编辑文本信息在新建文档中输入需要编辑的文本信息,包括标题、正文等内容。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字体、字号、颜色、对齐方式等进行修改,使其符合文档格式要求。
3. 插入图片在文档中插入需要的图片,可以通过“插入”菜单中的“图片”选项添加本地图片或在线图片。
也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将已有的图片添加到文档中。
4. 进行文本格式化对文本信息进行格式化,包括加粗、斜体、下划线、字体颜色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5. 进行段落格式化对段落进行格式化,包括对齐方式、首行缩进、行距等进行设置,使文档排版更加美观。
6. 设置页眉和页脚通过“视图”菜单中的“页眉页脚”选项进行设置,可以添加页码、文档标题、作者等信息。
7. 进行打印当文档编辑完毕并进行保存后,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选项即可进行打印操作,可以选择打印机、纸张大小、打印范围以及打印方式等。
四、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初步学习了Word文档的基础应用,包括文档的创建、编辑、格式化等的基础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认识到熟练掌握Word基本操作对于写作、排版、打印等方面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在实验中我还遇到了一些操作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让我更加熟悉了Word的使用。
最终顺利完成了实验任务。
第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学号:姓名:班级:任课教师:一、实验内容:二、实验要求:三、实验过程(说明详细步骤,可以截图说明):四、问题与总结:(总结实验进行情况,并列出实验时遇到的问题,供任课教师参考。
)第二篇: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业与实验报告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一次实验报告对象:对象: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I-II 课程的所有本科学生目的:目的:检验大家对Windows XP 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填写报告内容:填写报告内容:如实填写完成下面操作所涉及到的命令以及操作过程,每完成一道题需有截屏图片(图片大小以35*35mm 为好)为证。
如果报告册不够填写请用A4 纸填写并粘贴在报告册相应的位置。
在报告内直接写内容不需要抄题。
要求:要求:以下操作为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如有雷同,全部按0 分处理,全部完成按100 分记分。
1. 请在D 盘根目录下建一个文件夹,名字为“MyFile”,请问建此文件夹有几种方法,分别写出它的具体步骤。
(步骤方法7 分,截图3 分)2. 请用记事本和快捷方式分别建两个文本文件,名字分别为T1.txt 和T2.txt,并将它们保存在“MyFile”文件夹内,分别写出创建的具体步骤。
(步骤方法7 分,截图3 分)3. 用快捷方式将T1.txt 复制到D 盘根目录下,用Ctrl+C 和Ctrl+V 将复制到 D 盘根目录下,并更名为“我的文件”,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步骤方法7 分,截图3 分)4. 将T2.txt 文件用快捷方式“发送”到桌面,观察在桌面上创建了文件夹快捷方式还是文件快捷方式我?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步骤方法7 分,截图3 分)5. 写出打开“添加或删除程序”的具体操作步骤。
(步骤方法7 分,截图3 分)6. 在新安装的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桌面上如何添加“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网上邻居”的图标,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1篇实验名称:计算机基础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等。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4.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的基本操作。
5. 学习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互联网的组成和功能。
二、实验内容1. 计算机基本操作(1)开机:打开电源开关,等待计算机启动完成。
(2)关机:在Windows系统中,点击“开始”菜单,选择“关机”选项,等待计算机完全关闭。
(3)鼠标和键盘的使用:熟练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如点击、拖拽、复制、粘贴等。
2. 计算机基本组成和功能(1)计算机硬件: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声卡、网卡等。
(2)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等。
(3)计算机功能:信息处理、数据处理、多媒体处理、网络通信等。
3.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1)桌面操作:熟悉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等元素。
(2)文件管理: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
(3)系统设置:了解系统设置的基本操作,如屏幕分辨率、声音、网络等。
4. 文字处理软件(Word)基本操作(1)新建文档:点击“开始”菜单,选择“所有程序”中的“Microsoft Office Word”选项,新建一个文档。
(2)文字输入:使用键盘输入文字,可以使用“Ctrl+C”和“Ctrl+V”进行复制和粘贴操作。
(3)格式设置:设置字体、字号、颜色、段落等格式。
(4)表格制作: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内容。
(5)图片插入: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和位置。
5. 网络基本知识(1)互联网组成:网络硬件、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等。
(2)网络功能: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通信协作等。
(3)网络通信:了解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三、实验步骤1. 开机、关机操作2. 鼠标和键盘操作练习3.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练习4. Word文字处理软件操作练习5. 网络基本知识学习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开机、关机操作: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操作。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的部分内容。课题编号:2005C135。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布置
与实验报告批改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何新凤
[摘 要]本文叙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与实验报告的定义、作用和目的,研制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布置与
实验报告批改评估表,对计算机实验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上机实验 实验报告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评估指标体系
计算机是一门实验科学,其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上机操作等探索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显得非常重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布置与实验报告批改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布置与实验报告批改,是正确引导教师探索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增强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布置与实验报告批改评估指标体系是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手段,它对提高实验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的教学实践,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布置与实验报告批改评估指标体系。1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与实验报告1.1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1.1.1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的定义上机实验是指学生在计算机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技能操作的教学活动。1.1.2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的作用和目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固然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实验操作演示、讲清实验步骤和要领之外,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认识。为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就必须还要有足够的上机实验和自我练习的时间。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的作用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上机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从实践中探索、学习。这是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形成操作技能必不可少的一步,必须给予充分重视。为了使上机实验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最好编制上机实验指导资料,使上机实验内容具体化,加强上机实验指导,在上机实验中除了有验证性的实验外,还应有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教师利用上机实验指导,预先布置上机作业,说明上机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上机时认真检查、辅导。学
生则应该认真阅读上机实验指导,做好上机前的准备工作,明确
上机实验的任务和做法,确保在上机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实验任
务。
1.2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
1.2.1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的定义
计算机实验报告是指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应扼要说明实验
的目的要求、进行的方法,采取的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引出的结
论的文字资料。
1.2.2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的作用和目的
计算机实验报告是课堂以外的一项活动,它是上机实验的
延伸,是实验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撰写实验报告的作用有:一
是总结作用;二是为学生今后从事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基
础;三是检查作用,便于了解学习的情况。写实验报告的目的是
整理、归纳、总结实验的收获,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一
步巩固、扩展、深化课堂教学和上机实验的学习成果。
2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布置与实验报告批改评估指标
体系
2.1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布置与实验报告批改评估指
标体系研制
从能力的培养要求来指导上机实验和批改实验报告的基本
出发点应是要学生从“学会”改变为“会学”,从被动地接受知识
改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笔者研制了计算机
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布置与实验报告批改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级指
标4项、二级指标20项,见下表。
2.2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布置与实验报告批改评估指
标体系应用
体系研制出来,先组织教师学习评估体系,掌握体系的内涵
要求,引导教师按体系要求开展教学。然后向计算机教师教授的
班级发放评估表由学生进行评估,注意评估表抽样率不得低于
5%。再回收评估表进行统计,最后把信息反馈给教师,以利于改
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2—
科技信息
博士·专家论坛
参考文献[1]林士敏,夏定元,刘晓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何新凤.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指导[M].桂林: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潘梅勇,何新凤.浅谈电子教案质量评价体系[J].职
业技术教育.2003(1)
—33—
科技信息
博士·专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