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细菌真菌的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6.79 MB
- 文档页数:50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馒头上长出的
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是:
3
4
第二节细菌
1、发现细菌的是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之父”是巴斯德,他通过“鹅颈瓶实验”证
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
(1
(2
(3
(4
(5
(6
(7)
(8
3、
4
5、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6、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1(2)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臂癣和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
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
(3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1、食品的制作:
①干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咸蛋——腌制法(4种食物保存方法的原理是:除去食物中水分,抑制
菌的生长和繁殖)
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巴氏消毒法;
③肉类罐头——罐装法。
(②③的原理是:高温灭菌)
④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原理是:破坏需氧菌的生存);
还可以用冷藏法、冷冻法、使用防腐剂等方法。
(3)环境保护:
细菌可以净化生活污水,。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基上,它们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展示:培养基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菌落问题:1、大家观察培养基上有几种形态的菌落?(出示细菌菌落特征和真菌菌落特征)区分哪种是细菌菌落,哪种是霉菌菌落。
2、我们观察的菌落是怎么培养的?指导学生学习67页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并指出注意事项:①要对所用材料用高温灭菌。
②培养皿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接种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污染。
④要进行恒温培养。
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其实细菌、真菌在多种环境都有存在,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
我们能否通过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呢?——学生阅读教材p68探究问题的讨论。
2、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了解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进行探究计划的制定。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方案设计的讨论,并注意引导与点拨,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结论接近事实。
展示:探究计划制定的提示以及注意的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对关键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对一些小组的活动进行指导。
展示案例,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计划面的差异,来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自学教材67页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