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尼狄德罗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德尼狄德罗的简介德尼·狄德罗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作家,同时德尼·狄德罗也是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德尼狄德罗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德尼狄德罗的简介德尼·狄德罗又叫D.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1784),平民出身,毕业于巴黎大学文科,毕业后无固定职业,在巴黎从事著述。
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还著有《对自然的解释》、《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原理》等。
德尼狄德罗的哲学思想狄德罗的哲学思想既反映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又夹杂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
1749年发表的《论盲人书简》充分表述了无神论思想。
这种思想没有停留在以触觉为衡量事物存在与否的准则上,深入到了理论思维的领域。
狄德罗把世界设想为一个大系统,认为其中存在的只有时间、空间与物质;物质本身具有活力,能够自行运动,不需要它以外的神秘力量参与;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造成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这个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由于物质不断运动,永远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所以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联系,联系与统一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蕴涵关系。
在狄德罗的自然观中,含有转化的观念。
他肯定自然事物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还涉及事物质的变化。
但狄德罗的自然观仍然存在形而上学倾向。
他把一切变化都归结为“纯粹数量增长”,把自然中的因素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认为由元素组合的事物,通过嬗变而彼此交替,只能形成循环的局面。
在认识论方面,狄德罗强调感觉论,认为出现在理智之中的,必然首先导源于感性知觉,他从认识的起源上反驳先验论以及纯属思辨性质的形而上学。
主张感性与理性两条轨道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人类认识。
狄德罗在坚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同时,又具有同时代唯物主义者缺乏的辩证法思想,有些学者认为他的唯物主义应该称为过渡性的唯物主义。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 论文关键字:教学教育培养发展儿童道德学生教师学校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引自:http://aya507.blg.163.1、苏格拉底(Skrates, 公元前469-前399)是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根据他的这种观点,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而获得知识,最终成为具有完美道德的人。
他主有美德,;美德即知识;。
在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独特的贡献在于他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方法,他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问答法;进行教育,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他经常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作出回答。
如果答案错了,也不立即给予纠正,或指出错误之所在,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提出补充的问题,使对方的答案显出荒谬,或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为了向听众和交谈者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就运用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曾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所以,人们也称;苏格拉底法;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谈话,往往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开始,进而喜庆得结论。
因此亚里士多德称他为归纳法之父。
现代教育学上所称述的启发式谈话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一连串总是让学生思考作答,逐渐导向预定的结论,这样来促进学生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
2、德谟克里特(Dekrits,约公元前460-前370)是古代希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古代进步教育家。
他说:;天性与教育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后者可以改化人……创造第二天性。
;这就是说,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
他还谈到教育与人的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承认人生来具有一定的天赋,但只有某种天赋并不能决定这个人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才智的人,而必须在具有天赋的条件下再给以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增长才智,使人;聪明;起来。
狄德罗的经典名言名句狄德罗的经典名言名句大全德尼·狄德罗,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狄德罗的经典名言名句,希望对你有帮助!狄德罗的经典名言名句 1· 想象,这是种特质。
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 哲学是理性和科学的朋友,而神学是理性的敌人和无知的庇护者。
· 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
·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
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 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
· 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罗盘,使人们在暴风雨中不致迷失方向。
· 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
·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 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是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就会僵化。
· 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使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会僵化。
· 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
·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 我把科学的广阔园地,看作是一个广大的原野,其中散布着一些黑暗的地方和一些光明的地方。
我们的工作的目的,应该是或者扩大光明地方的界限,或者在原野中增加光亮的中心。
狄德罗百科名片狄德罗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年10月5日- 1784年7月30日),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是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1751年——1772年)。
此书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
其它著作包括《对自然的解释》(1754年)和《生理学基础》(1774年——1780年)以及一些小说、剧本、评论论文集以及写给很多朋友和同事的才华横溢的书信。
中文名:德尼斯?狄德罗外文名:Denis Diderot 别名:狄德罗国籍:法国出生地:Langres 出生日期:1713年10月5日逝世日期:1784年7月30日职业:文学、文艺理论家毕业院校:巴黎大学主要成就: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代表作品:《百科全书》目录个人简介生平著述哲学思想美学思想艺术成就教育理论编辑本段个人简介18世纪20年代,在法国朗格尔天主教耶酥会中学,有一个学生常常以出色的回答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他以优异的成绩使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期望。
和所有天下的父母亲一样,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但是有一天,这个中学生忽然对他父亲说,他不想上学了。
父亲没有责备儿子,只是看了儿子一眼,平静地说:“那好,到工场去吧,以后就当个制刀匠。
”此狄德罗Denis Diderot后这个中学生离开了校园,到父亲的工场里成为一名工人。
可是他接连5天为制作一把柳叶刀忙得团团转,还是毫无结果。
父亲一声不吭。
中学生糟蹋了材料,损坏了工具。
但是父亲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
第5天快过去了,父亲同样心平气和地问道:“怎么,干不了吧?”这个中学生一言不发。
第二天清早他收拾好自己的课本,急冲冲地上学校去了。
后来这个中学生成为法国18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唯物论和文艺理论方面大大超过了他同时代的思想家。
狄德罗效应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
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
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先说生活中的“狄德罗效应”吧,人们分到或买到一套新住宅,为了配套,总是要大肆装修一番,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后,自然要以黑白木封墙再安装像样的灯池;四壁豪华后自然还要配红木等硬木家具;出入这样的住宅,显然不能再破衣烂衫,必定要“拿得出手”的衣服与鞋袜;就此“狄德罗”下去,有的也就觉得男主人或女主人不够配套,遂走上了离妻换夫的路子。
狄德罗效应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
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
如何才能摆脱“狄德罗效应”的摆布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他的处理方式。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
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
”他想了想,同意了学生的建议,决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热情地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
他看着大家,停顿了一下说:“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经典作家:德尼狄德罗
佚名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文摘》
【年(卷),期】2004()1
【总页数】1页(P40-40)
【关键词】德尼·狄德罗;法国;生平;《百科全书》;作家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35.655.6
【相关文献】
1.「文人」的理想--读《丹尼·狄德罗的〈百科全书〉》 [J], 凌晨光
2.額爾德尼召建造的年代及其歷史背景——圍繞額爾德尼召主寺新發現的墨迹 [J], 烏雲畢力格
3.谁是第一位现代艺术批评家——论拉丰·德·圣一耶纳与丹尼斯·狄德罗的先驱性[J], 董虹霞
4.尼德兰17世纪绘画作品中的画家生活——兼论尼德兰17世纪画家师徒关系 [J], 张康
5.出版名家——德尼·狄德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献资料库:其他文献引述5.1狄德罗=================================================== 其他文献引述:一,陈诚:关于狄德罗《论戏剧诗》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戏剧理论家,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百科全书派”首领。
出生于法国一个小城市作坊主之家,从小在教会学校读书,后来到巴黎求学,但只受过中学教育。
狄德罗从小聪明好学,性格狂傲,具有民主思想,在当时社会环境中,接受了唯物主义,成为一名唯物主义哲学家。
曾因宣传唯物主义被捕入狱,出狱后,与达兰贝尔、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开始编撰《百科全书》,1751年出版第一卷。
到1772年全部37卷出齐,前后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
狄德罗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和戏剧理论家,在美学和画论方面卓有建树。
其小说有《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73年作,1792年出版)、《拉摩的侄儿》(1762—1779年作,1805年出版)等,戏剧有《私生子》和《家长》等。
《论戏剧诗》曾引起世人的关注,对后来欧洲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学著作有《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1752)等,另外他的《画论》(1766)也颇有影响。
一、新的戏剧形式的创立——“严肃剧’狄德罗在戏剧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严肃剧”的主张,这对于欧洲的戏剧发展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为话剧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盛行,包括一些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像伏尔泰等都热衷于古典主义。
当时法国出现了莫里哀、拉辛这样的古典主义戏剧大师,同时又有布瓦洛《诗的艺术》这样的古典主义诗学和戏剧理论的法典.古典主义戏剧得到很多人的拥护,在戏剧舞台上仍占主要空间。
但是,法国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发展,资产阶级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给那种以宫廷贵族的好恶和趣味为主的宫廷戏带来了很大冲击。
如果说古典主义戏剧在喜剧和悲剧的两个极端徘徊,到了狄德罗的时候,则更多地趋向于一个中间的道路。
法国作家德尼·狄德罗的经典名言:诗人的天份就在于想象1、内心的语言比表达思想的多一千倍,因此无法给它们下地方话的定义。
2、爱与不爱难道由我们来决定的么?爱或不爱的话我们能主宰自己的行为么?3、我们非常信任施善的对象,很少向他们隐藏我们的秘密。
4、参加葬礼不是朋友最后的责任。
5、下界发生一切早就在天上写着哪。
6、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政权的基础。
通过暴力获得的必将用暴力来维持。
7、如果不想受到糟糕服务的话,就别提前付账。
8、当有人问是否有真正的无神论者,你相信回答的反问吗:是否有真正的基督徒?9、宁愿暴露自己的弱点,也不要让别人以为是一个坏处。
10、弱者是强者的鹰犬。
11、我们宽宥不幸。
12、疯子是个危险人物,所以睿智的人才得幸福。
13、想完善事业就必须对其充满热情。
14、不想成为弱者就必须常常忘恩负义。
15、大海如果沸腾的话,那么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会有煮熟的鱼。
16、人们谈论最多的东西往往了解得最少。
17、迈向哲学的第一步便是质疑。
18、真正的荣耀不在于是死是活,而在于做好这两件事。
19、有奴隶并没什么,不能忍受的是把奴隶叫作公民。
20、诗人的天份就在于想象。
21、观察汇集事实;思考将其组合;而经验则验证了组合带来的结果。
22、内心撒谎很罕见,而人们不愿去听。
23、最好的医生就是人人在找却总也找不到的那个。
24、什么是真相?那就是我们判断所有人的规矩。
25、发散型头脑与有教养之间的区别如同人和他的保险箱。
26、轻蔑是一种冰凉的感情,它不会产生剧烈的行动。
27、眼下的善在将来或许就是大恶的根源,反之亦然。
28、不必把上帝想象得太好或不好。
所谓的正义就是处于残忍和宽恕两个极端的中间,也就像刑满便是游离在不受惩罚或无期徒刑之间一样。
29、艺术中的美和哲学中的真有着同样的基准。
30、很久以来,傻瓜中间聪明人的角色一直很危险。
31、应该允许讽刺和抱怨,封闭的仇恨比开放的要危险得多。
32、有人说欲望来自于意愿,其实说反了。
浅谈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简介:狄德罗(1818-1883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他是西方辩证法的倡导者,以辩证的精神,使其对西方哲学的影响及其广泛。
本文将从介绍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分析他的辩证法思想性质、探讨辩证法思想对现代哲学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旨在深入探讨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
一、德罗的辩证法思想狄德罗主张以辩证思维把握客观事物,并以辩证法为主要思维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洞察,以及把握客观活动的经典思想形式,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他认为必须使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以全面认识真实的客观存在,在全面理解真实存在的基础上考察客观活动及其运动的规律。
在认识论层面,狄德罗把“对立联系”作为认识客观事物最基本的规律,指出真实存在的客观活动是一个不断发生演变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即物我双方的统一,又是物我双方的均衡。
同时,他认为认识的最终形式是“超越自我”,即发展到一定程度,认识肯定要超越物质的可感知性、超越自身的主观性,从而获得客观的真理性。
二、德罗辩证法思想性质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以实践为基础,认为必须实践才能发掘真实存在的客观规律,他强调人们应当以实践经验为准绳,以实践运动为起点,以实践结果为终点,并以实践分析驱动认识演化过程。
这一观点与传统唯心论形成有机统一,从而使认识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及其结果具有规律性和真实性。
他的辩证思想又是以历史发展的观点为特征的,他认为一切的发展都是历史性的,历史发展的关键是透过反复的实践运动,从而获得真实的认识,其观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客观性和动态性。
三、证法思想对现代哲学的影响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对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提出的“实践”、“发展”、“历史”和“活动”等理念,在现代哲学中被后人广泛运用。
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也影响了现代哲学的认识论思想。
他的起源性辩证法对现代哲学的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的“理性”、“客观性”、“真实性”等思想,与后来现代哲学中关于“概念”、“立法性”、“实践性”等概念和思想建立起有机统一,为现代哲学认识论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1、祖冲之祖冲之(429-500),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字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第一人。
他测算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他造出日行百里的“千里船”。
他设计能同时舂米、磨面的水碓磨。
祖冲之写了一本数学著作《缀术》。
创制出大明历,造指南车。
并和儿子祖暅一起求得了球体体积公式生平:祖冲之公元429年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
祖家历代都对天文历法素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天文、数学知识。
在青年时代祖冲之就博得了博学多才的名声,宋孝武帝听说后,派他到“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
公元461年,他在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史、公府参军。
公元464年他调至娄县(今江苏昆山东北)任县令。
在此期间他编制了《大明历》,计算了圆周率。
宋朝末年,祖冲之回到建康任谒者仆射,此后直到宋灭亡一段时间后,他花了较大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
公元494年到498年之间,他在南齐朝廷担任长水校尉一职,受四品俸禄。
鉴于当时战火连绵,他写有《安边论》一文,建议朝廷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安定民生,巩固国防。
公元500年祖冲之在他72岁时去世。
贡献: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和儿子祖暅一起求得了球体体积公式,写了一本数学著作《缀术》。
故事: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
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
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
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
狄德罗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百科全书》的主要撰稿人,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作家。
他出身于朗格尔一个手工业者家庭,最初受教育于当地的耶稣会,曾当过家庭教师、商店记账员、书店外文书翻译,后靠卖文度日。
后来他父亲送他到巴黎大学学神学,准备当神父,但是他违反了父亲的意旨,放弃了神学,转到哲学和文学,1732年获文科硕士学位。
狄德罗求知欲极强,一生著作极为丰富,他学识渊博,被认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后涌现出来的具有综合精神的学者。
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发表于1746年,在这部著作中,他明确表示对上帝的质疑,不久就遭到最高法院的禁令。
狄德罗对文艺有广泛的兴趣,他论戏剧的著作主要有《和多华尔关于〈私生子〉的谈话》(1757),附在《一家之主》剧本后面的《论戏剧体诗》(1758)以及《谈演员》的对话(晚年写作,死后1830年出版)。
论造型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有从1759年到1781年评介历届巴黎图画雕刻展览的《沙龙》(Les Salons)和《画论》(1765)。
他的美学观点散见于他的许多著作,而比较系统的论著是他在《百科全书》第二卷里发表的《论美》(1750)。
以狄德罗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和自然。
他将宇宙万物归结为由物质元素构成的东西的总和,认为在自然中只有物质,这是惟一的实体,而这种实体是单纯的物质,是构成人、动物等宇宙万物的元素。
狄德罗进而将整个世界看作是统一于物质性的有机整体,这是带有辩证法因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至于他所使用的“理性”这个概念则包含两种含义,即与感性认识相联系的“理性认识”和启蒙意义上的那种“理性”,它是与盲目信仰某种权威、宗教、学说相对立的。
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狄德罗认为美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
他所探讨的“美”,指的是“我们称之为美的一切物体所共有的品质。
”“是这样一个品质,美因它而产生,而增长,而千变万化,而衰退而消失,然而,只有关系这个概念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德尼狄德罗简介
德尼;狄德罗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作家,同时德尼;狄德罗也是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德尼狄德罗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德尼;狄德罗于1713年在法国朗格勒市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出生。
德尼;狄德罗的父亲是一名手艺人,因制刀工艺精湛,所以德尼;狄德罗的父亲在当地有很高的名气。
德尼;狄德罗自幼接受基督教教育,等到入学年龄时,德尼;狄德罗曾先后就读于朗格勒学校、巴黎的耶稣会学校。
虽然德尼;狄德罗自幼接受基督教教义熏陶,但是德尼;狄德罗长大后并没有接受神甫职务。
德尼;狄德罗16岁时,前往巴黎大学就读,1732年,德尼;狄德罗从巴黎大学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在巴黎大学读书期间,德尼;狄德罗一直半工半读,他一面给牧师写道词,一面研究文学。
等到德尼;狄德罗从巴黎大学毕业后,他在巴黎从事文学创作。
德尼;狄德罗是一名天才式人物,他精通意大利语、英语等多门文字,曾经还翻译过沙夫茨伯里的《德性研究》。
1745年,法国出版商邀请时年34岁的狄德罗翻译英国百科全书。
狄德罗着手翻译时发现,英国这套百科全书内容太过支离破碎,并且里面的宗教思想十分乏味枯燥。
斟酌之下,狄德罗决定编写一套更好的百科全书。
狄德罗除了主编《百科全书》之外,还编著了大量著作。
诸如《怀疑者漫步》、《论
盲人书简》、《生理学的基础》、《拉摩的侄儿》都是狄德罗的作品。
狄德罗代表作品1759年到1781年,狄德罗曾为法国雕塑展览写过评论文章,在评论文章中,狄德罗指出以布歇为代表的雕塑家们所提倡的“罗珂珂”风,只是迎合了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
随后,狄德罗指出,艺术家们应该创作一些提倡现实主义的作品。
《私生子》、《一家之主》是狄德罗在戏剧方面的代表作品。
狄德罗在研究戏剧作品时发现,喜剧作品和悲剧作品很难划清界限,为了冲破古典主义的局限,狄德罗创作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他主张用散文展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后来,狄德罗将自己所创作的戏剧形式称为“严肃剧”。
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狄德罗代表作《私生子》和《一家之主》都是严肃剧。
狄德罗的戏剧作品在艺术创作形式上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狄德罗为《私生子》和《一家之主》所写的序言就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除此之外,《关于演员的与众不同之见》是狄德罗代表作之一,在这一作品中,狄德罗探讨了演员的表演技巧,狄德罗认为演员在淋漓尽致展现剧本中人物的同时,切忌让自己沉迷在角色中难以自拔。
演员既要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角色演绎中去,同时又要保持冷静的心态来应对演出之外的生活,而这恰好就是演员的“矛盾”所在。
狄德罗效应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曾写有《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
在这本书中,朱丽叶施罗尔提出了“狄德罗效应”,狄德罗效应又被称为“配套效应”。
狄德罗效应指的是人们拥有一件全新物品之后,如果不断给这件新物品置办与它相适应的物品的话,
那么心理上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事实上,狄德罗效应第一次被提出时,是在十八世纪。
当时,法国有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德尼;狄德罗,他发现人们会有一种“越得越不足效应”。
顾名思义,如果人们没有得到某件物品的话,那么此时的心理就会很平稳,如果一旦得到了想要的物品,那么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永不满足的状态。
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狄德罗效应,殷纣王刚成为君主,便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刚开始时,商纣王使用的是象牙筷子,为了找到与象牙筷子相匹配的食器,商纣王令人打造了犀玉杯。
等到有了美丽的犀玉杯和象牙筷之后,商纣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不再吃野菜,不再穿粗劣的衣服,甚至不在茅草屋下居住。
等到商纣王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国家却灭亡了。
等到世人发现狄德罗效应之后,便将它广泛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
如果缺乏信心的话,便可用狄德罗效应暗示激励自己,只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那么就可以逐渐接近心中的目标。
德尼狄德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