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
- 格式:ppt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7
法国启蒙教育家狄德罗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是一位法国启蒙教育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他是《百科全书》的主要编辑之一,也是18世纪法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狄德罗生于兰斯,父亲是一位刀匠,他在巴黎大学学习文学和哲学。
他的思想观点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主张理性、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
他的作品涉及哲学、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狄德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百科全书》,这部作品是他与达朗贝尔合作编辑的,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作之一。
《百科全书》致力于系统地收集、整理和传播人类知识,强调理性思维和实证主义,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和宗教教条进行了批判。
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视为启蒙运动的宣言,对欧洲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百科全书》,狄德罗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品。
他的哲学著作《对于自由的辩护》和《人类心灵的遗产》等作品,深刻地探讨了人类自由、道德和宗教等问题,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小说《拉美兰德》以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著称。
狄德罗的思想观点深受启蒙运动的理念影响,他主张人类应当通过理性思维和科学知识来认识世界,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
他强调人的自由和平等,主张社会秩序应当建立在理性和公正的基础之上。
他的作品对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总的来说,狄德罗是一位杰出的法国启蒙教育家,他的思想和作品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百科全书》等作品,致力于传播理性思维和科学知识,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为人类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思想和作品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狄德罗论绘画引用
狄德罗是一位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他对绘画的论述对后来的艺术和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绘画是通过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想法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现实。
他将绘画分为两个方向:感性绘画和理性绘画。
感性绘画主要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想法,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理性绘画则更注重形式和技巧,强调绘画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狄德罗认为,艺术家应该将感性和理性融合起来,以创造更加完美的绘画作品。
狄德罗还强调了绘画的视觉效果和观看的体验。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色彩和形式来营造一种美感和情感,使观众在欣赏绘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平静和愉悦。
狄德罗的绘画理论对后来的艺术和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与观点被许多艺术家和学者引用和探讨,成为了西方美学史上的一部分。
- 1 -。
狄德罗的经典名言名句狄德罗的经典名言名句大全德尼·狄德罗,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狄德罗的经典名言名句,希望对你有帮助!狄德罗的经典名言名句 1· 想象,这是种特质。
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 哲学是理性和科学的朋友,而神学是理性的敌人和无知的庇护者。
· 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
·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
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 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
· 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罗盘,使人们在暴风雨中不致迷失方向。
· 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
·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 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是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就会僵化。
· 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使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会僵化。
· 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
·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 我把科学的广阔园地,看作是一个广大的原野,其中散布着一些黑暗的地方和一些光明的地方。
我们的工作的目的,应该是或者扩大光明地方的界限,或者在原野中增加光亮的中心。
狄德罗的思想是什么_狄德罗的美学思想狄德罗思想分为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对哲学界、文学界乃至美术界都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狄德罗的思想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狄德罗的思想狄德罗思想分为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狄德罗在哲学思想上倡导形而上学辩证法和认识论、唯物辩证主义和契约论。
从狄德罗思想来看,他对哲学思想有很全面的认知。
从某一方面来说,狄德罗思想既能反映出形而上学,又能反映出辩证法。
1749年,狄德罗发表了《论盲人书简》,在这一文章中,狄德罗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唯物主义思想的看法。
在狄德罗看来,世界如同一个大系统一样,里面只存在时间、空间与物质三要素。
就物质本身来说,因为自身具有动力,所以不需要其它力量的参与。
而运动作为物质的一种属性,只有物质和运动联合在一起,才能造就出一个丰富而美丽的世界。
总而言之,世界之所以能统一,最终都是源于物质。
因为物质不断运动,所以世界上才会衍生出纷繁多彩的新鲜事物。
除此之外,狄德罗还指出,联系和统一是一种相互包含的关系。
同时,狄德罗还认为,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事物不但可以相互转化,同时它们在转化的同时,还会涉及物质的变化。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狄德罗思想存在形而上学的倾向,他将自然中的一切变化都归结于“纯粹数量的增长”。
狄德罗认为,自然中的因素是一种组合的事物,它是一成不变的。
即使自然中的物质存在着变化,那么这也是元素在循环。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对哲学界、文学界乃至美术界都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是他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提出的。
狄德罗在研究美学思想时,他提出了“美在关系”说,即事物的所有性质都是美的根源。
除此之外,狄德罗还将“美在关系”中的关系分为了三种,即实在的关系、虚构的关系、察知的关系。
根据三种关系分类,狄德罗又将美分为三种,即“与我有关系的美”、“在我身外的美”、“虚构的美”。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之一“虚构的美”,即就是艺术家们所创造的美,比如莫奈的画作、毕加索的作品等,都是“虚构的美”。
狄德罗百科名片狄德罗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年10月5日- 1784年7月30日),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是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1751年——1772年)。
此书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
其它著作包括《对自然的解释》(1754年)和《生理学基础》(1774年——1780年)以及一些小说、剧本、评论论文集以及写给很多朋友和同事的才华横溢的书信。
中文名:德尼斯?狄德罗外文名:Denis Diderot 别名:狄德罗国籍:法国出生地:Langres 出生日期:1713年10月5日逝世日期:1784年7月30日职业:文学、文艺理论家毕业院校:巴黎大学主要成就: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代表作品:《百科全书》目录个人简介生平著述哲学思想美学思想艺术成就教育理论编辑本段个人简介18世纪20年代,在法国朗格尔天主教耶酥会中学,有一个学生常常以出色的回答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他以优异的成绩使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期望。
和所有天下的父母亲一样,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但是有一天,这个中学生忽然对他父亲说,他不想上学了。
父亲没有责备儿子,只是看了儿子一眼,平静地说:“那好,到工场去吧,以后就当个制刀匠。
”此狄德罗Denis Diderot后这个中学生离开了校园,到父亲的工场里成为一名工人。
可是他接连5天为制作一把柳叶刀忙得团团转,还是毫无结果。
父亲一声不吭。
中学生糟蹋了材料,损坏了工具。
但是父亲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
第5天快过去了,父亲同样心平气和地问道:“怎么,干不了吧?”这个中学生一言不发。
第二天清早他收拾好自己的课本,急冲冲地上学校去了。
后来这个中学生成为法国18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唯物论和文艺理论方面大大超过了他同时代的思想家。
狄德罗效应例子
狄德罗效应(Diderot effect)是指一个新物品的购买往往会引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消费行为,最终导致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下面列举十个关于狄德罗效应的例子。
1. 买了新的手机,就会想要配上新的手机壳、手机底座、蓝牙耳机等配件,从而增加了消费。
2. 购买了一件新的衣服,为了搭配这件衣服,还需要购买新的鞋子、包包等,以保持整体的时尚感。
3. 新买了一辆汽车,可能需要购买新的车载音响、车内装饰、座椅套等,以提升驾驶体验。
4. 购买了一本新书,可能会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进而购买相关的书籍或参加相关的讲座活动。
5. 在购买了新的家具之后,为了与新的家具相协调,可能会重新装修、购买新的装饰品等。
6. 买了新的厨房用具,可能会因为对烹饪的兴趣增加而购买更多的食材、烹饪书籍等。
7. 购买了新的运动装备,可能会因为对运动的热爱而加入健身俱乐部、购买运动器材等。
8. 买了一台新的电视,可能会因为对高清影音的追求而购买新的音响、蓝光碟片等。
9. 购买了新的化妆品,可能会因为对美容的追求而购买更多的护肤品、彩妆品等。
10. 买了新的数码相机,可能会因为对摄影的兴趣增加而购买更多的镜头、三脚架等。
以上是关于狄德罗效应的十个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一个新物品的购买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相关的消费行为,从而推动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狄德罗效应提醒我们在购物时要慎重考虑,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带来不必要的消费。
同时也要意识到,消费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我们应该理性消费,避免被物质主义所左右。
狄德罗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精神领袖,《百科全书》的主编和组织者,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的杰出代表。
在哲学上,他经历了从自然神论到无神论的转变,将17世纪以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力图超越当时的机械论和目的论,代表了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水平,并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狄德罗1713年11月生于法国郎格尔市一个小资产者的家庭,10岁时被送进耶稣会学校读书,学习希腊文、拉丁文和古代作家的著作,1728年赴巴黎求学,在路得维克大公学院学习了修辞学、逻辑学、伦理学,其中数学和物理学的成绩尤为出色,特别是在此间接触到了培根和霍布斯等人的经验论哲学。
离开学校后,狄德罗在巴黎经历了十年自由文人的流浪生活,出入于沙龙和剧场,靠当家庭教师和卖文为生。
1745年英国人约翰·密勒斯和德国人戈·塞留斯与书商勒伯勒东磋商将美国人钱伯斯主编的《百科全书和艺术与科学百科辞典》(1728年出版,1745年发行第五次修订版)译成法文出版,因与原译者发生了冲突,出版商重新物色译者,将狄德罗看作是理想的人选。
经协商,狄德罗同意接受翻译《百科全书》的工作,出版商正式聘请他为该书的编辑。
然而,当他着手翻译之后发现,简单地翻译钱伯斯的词典是不够的,因为该书中有些东西已经过时,有些东西是从法国人的著作中不加选择地吸取过去的,还有一些重要的方面却根本没有提及,例如缺少有关工艺技术方面的条目。
狄德罗认为,该书编成后15年以来,各个思想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科学发展了,所以这个词典也需要更新。
如果将一些过时的、不完全的东西冠以一个新的书名出版,那将引起学者们的公愤。
因此,狄德罗决心另起炉灶,重新编辑一本体现出人类知识体系、最新科技成就的百科全书。
他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编写计划,自己担任主编,并且邀请当时在科学界已负盛名的青年数学家达朗贝尔担任副主编。
一大批著名学者聚集在狄德罗的周围,支持他的《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撰稿人约有160人之多,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孔多塞、魁奈、杜尔哥、伊丰长老等都为《百科全书》写过大量的辞条。
狄德罗的启蒙教育思想狄德罗(John Dewey)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对教育领域的贡献被誉为“现代教育运动的奠基人”。
狄德罗的启蒙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其思想内涵和实践价值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狄德罗强调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智力和道德品质,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因此,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其次,狄德罗主张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他提出了“体验式教育”的理念,认为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实践性的学习,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教育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狄德罗注重教育的民主性和个性化。
他认为,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因此,教育过程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权利,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狄德罗的启蒙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的人本性和社会性,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民主个性化的教育理念。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为我们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当今社会,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狄德罗的思想中汲取营养,不断探索和实践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和理解狄德罗的启蒙教育思想,结合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的现实,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狄德罗效应的例子狄德罗效应是指人们在被观察的情况下表现出与平时不同的行为。
这种行为变化是由于被观察者的意识受到外界观察的影响所导致的。
以下是关于狄德罗效应的十个例子。
1. 在一项研究中,被要求在实验室中读书的学生表现出比在家中或图书馆中读书更高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所以更加努力地专注于阅读。
2. 一位演讲者在一个大型会议上发表演讲。
当他意识到自己正被数千人观看时,他的表现更加自信和有说服力。
这是因为他知道他的演讲将被记录下来并被观众回顾。
3. 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在电脑前完成一项任务。
当他们被告知他们的操作将被监控时,他们的表现更加谨慎和准确。
4. 在一个商店中,当顾客意识到自己正被监视时,他们更有可能遵守规定和礼貌。
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将被记录下来并可能影响他们的声誉。
5. 当一位运动员意识到自己正被电视直播时,他的表现更加出色。
这是因为他知道他的比赛将被数百万观众观看,所以他会更加努力地表现出自己的实力。
6. 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在进行心理测试时被告知他们的结果将被公开。
结果表明,当他们知道自己的结果将被他人看到时,他们的表现更加正常和真实。
7. 在一个社交场合,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正被他人观察时,他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规范。
这是因为他们希望给他人留下好印象。
8. 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被告知他们的行为将被摄像机记录下来。
结果表明,他们的行为更加合规,遵守规定和法律。
9. 在一家餐厅中,当顾客知道自己的点餐行为将被服务员观察时,他们的行为更加礼貌和有序。
这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良好的服务和体验。
10. 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被告知他们的行为将被他人评估。
结果表明,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形象管理,以满足他人的期望。
总结起来,狄德罗效应表明人们在被观察时会表现出与平时不同的行为。
这种行为变化是由于被观察者的意识受到外界观察的影响所导致的。
这个效应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从心理学实验到商业环境,都能看到它的存在。
名词解释狄德罗的严肃剧狄德罗的严肃剧:情感的深度与现实的反思狄德罗(Denis Diderot)是18世纪法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文艺批评家,也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严肃剧作品以其深度的情感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而闻名于世。
狄德罗的严肃剧融合了戏剧、哲学和社会问题,使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不仅得到视觉上的享受,更能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和社会的问题。
在狄德罗的严肃剧中,有一部作品尤为著名,那就是《贺拉斯》(Les Horaces)。
这部剧以罗马时期发生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兄弟中的两个被命运安排成为既是敌对国家的武士又是互为至交的人。
通过剧中人物的情感纠结和内心挣扎,狄德罗向观众展现了一种复杂的伦理困境:作为个体,他们必须服从国家的命令,但又不忍心背叛自己的兄弟。
这种情感的冲突和道德的抉择,使观众对于个人的忠诚和社会的要求产生了深思。
狄德罗的严肃剧作品并不只是一味地追求情感上的深度,他更关注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在《贺拉斯》中,观众不仅仅通过角色的情感抉择,还能看到对权力、战争和社会规范的质疑。
剧中角色的情感战胜了他们对国家意志的服从,这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个人意志的重要性,并且使观众思考到底何为真正的忠诚和正义。
狄德罗的严肃剧对于观众来说,并不仅仅是一次欣赏戏剧的机会,更是一次思考人生和社会的良机。
他通过情感纠结和道德困惑,引导观众思考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他的剧作赋予了观众一种主动的角色,可以在其中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狄德罗的严肃剧不仅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艺批评家和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才能,也展现了他对于时代和思考问题的勇气。
他以戏剧形式将哲学观点融入到作品中,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通过剧中人物的情感交织和深层次的剧情,他成功地挑战了观众的思维,并激发了他们对于社会、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总的来说,狄德罗的严肃剧以其情感的深度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令人称道。
他的作品不仅提供了观众欣赏戏剧的乐趣,更引导观众去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问题。
德尼狄德罗简介德尼;狄德罗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作家,同时德尼;狄德罗也是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德尼狄德罗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德尼;狄德罗于1713年在法国朗格勒市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出生。
德尼;狄德罗的父亲是一名手艺人,因制刀工艺精湛,所以德尼;狄德罗的父亲在当地有很高的名气。
德尼;狄德罗自幼接受基督教教育,等到入学年龄时,德尼;狄德罗曾先后就读于朗格勒学校、巴黎的耶稣会学校。
虽然德尼;狄德罗自幼接受基督教教义熏陶,但是德尼;狄德罗长大后并没有接受神甫职务。
德尼;狄德罗16岁时,前往巴黎大学就读,1732年,德尼;狄德罗从巴黎大学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在巴黎大学读书期间,德尼;狄德罗一直半工半读,他一面给牧师写道词,一面研究文学。
等到德尼;狄德罗从巴黎大学毕业后,他在巴黎从事文学创作。
德尼;狄德罗是一名天才式人物,他精通意大利语、英语等多门文字,曾经还翻译过沙夫茨伯里的《德性研究》。
1745年,法国出版商邀请时年34岁的狄德罗翻译英国百科全书。
狄德罗着手翻译时发现,英国这套百科全书内容太过支离破碎,并且里面的宗教思想十分乏味枯燥。
斟酌之下,狄德罗决定编写一套更好的百科全书。
狄德罗除了主编《百科全书》之外,还编著了大量著作。
诸如《怀疑者漫步》、《论盲人书简》、《生理学的基础》、《拉摩的侄儿》都是狄德罗的作品。
狄德罗代表作品1759年到1781年,狄德罗曾为法国雕塑展览写过评论文章,在评论文章中,狄德罗指出以布歇为代表的雕塑家们所提倡的“罗珂珂”风,只是迎合了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
随后,狄德罗指出,艺术家们应该创作一些提倡现实主义的作品。
《私生子》、《一家之主》是狄德罗在戏剧方面的代表作品。
狄德罗在研究戏剧作品时发现,喜剧作品和悲剧作品很难划清界限,为了冲破古典主义的局限,狄德罗创作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他主张用散文展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后来,狄德罗将自己所创作的戏剧形式称为“严肃剧”。
浅谈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
从现代思想史角度来看,狄德罗(Niccolò Machiavelli)是一
名重要的思想家,被誉为“人文主义先驱”。
他是意大利现实主义思
想的提倡者,也是西方辩证法思想的代表人物。
因此,关于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是以新古典思想为基础,以人本主义为精髓,以改革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法思想为载体的。
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以实践为根本,以理论辩证法为基石,以实践经验为支柱,强调实践是理论发展和政治改革的基础。
他把“实践”放在政治制度改革的首位,指出实践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力量,以及政治改革的基石和政治活动的准则。
狄德罗认为变动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力量,把变动作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变动有规律可循,被称为“辩证法的发展观念”。
狄德罗
认为新老政治制度的发展是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发展”过程,而不是“崇高”过程。
实践是判断新政治制度是否能解决问题的依据,不是新政治制度理论能否追求理想的根据。
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强调理性与实践的结合,指出实践是实现理性的基础。
在他的论述中,以理性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指导的思维方式都出现了,他强调理论必须有实践经验的支持,其实践的成功是实现理性的必要条件。
从现象观察到综合归纳,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涉及整个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从而为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综上,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是一种以历史发展为起点,把变动作为历史发展的内在力量,以实践为理性的基础的辩证法思想。
它重视实践创造的新的历史性发展,强调实践的综合性、人文性以及现实性,提出了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新理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狄德罗: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和作家。
狄德罗的《哲学思想录》一书出版,他在书中谴责了暴君的压迫,并怀疑上帝的存在。
这本书刚刚问世,立即被巴黎议会下令焚毁。
但是狄德罗并没有屈服。
1749 年他又出版了《供明眼人参考的谈盲人的信》,引起教会势力的仇恨。
他被扣上“思想危险”的罪名,关进了监狱,3 个月后才得以释放。
1728 年他受命翻译英国的一套百科全书,却在翻译过程中,发现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支离破碎,观点陈旧,充满了令人窒息的宗教思想,于是狄德罗提出由他组织人,编写一套更好的百科全书。
出版商接受了这个建议。
狄德罗马上拟定了《百科全书》的编辑大纲,并向社会公布了该书的出版宗旨和编辑计划。
他明确宣布,出版《百科全书》的目的,在于改变迄今为止人们的思想方式;搜集知识,传之后代,使后人不仅知识更加丰富,而且更加有教养和幸福。
编写一部内容新颖的《百科全书》,对狄德罗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几乎每前进一步,都伴有厄运。
还在《百科全书》的征订阶段,他就以“思想危险”的罪名被捕入狱,坐了几个月的牢。
1766 年,对于《百科全书》作者们的迫害达到了顶点。
一位高等法院大法官狂叫着:“哲学家的书烧够了!现在该是烧哲学家本人的时候了!”国王颁布命令;所有购买者必须呈缴全部已购的《百科全书》。
就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狄德罗在秘密状态下,仍继续坚持全书的编辑工作,终于在同年完成了全部正篇的编辑工作。
当他审定完最后几页文稿时,十分感慨地说道:“再过十几天,占用了我二十年时间的这项工作就要完成了。
这并没有大大增加我的财富,却使我几经风险,差点要离开祖国,失去自由。
”在整整20 年中,狄德罗为百科全书的编纂倾注了全部心血,直至一人苦撑着局面。
他不仅要从事写作和编辑,而且要经常回击封建文人和僧侣的进攻,时时防备警察的袭击。
他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作。
他的名字和这部书一样,将千古不朽。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而献出了整个生命,那么,例如狄德罗就是这样的人。
狄德罗社会历史观述评狄德罗是法国历史学家,也是现代社会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社会历史观主要是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社会制度和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来分析历史演变的规律。
在本文中,我将围绕狄德罗的社会历史观展开论述,并举出5个具体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
首先,狄德罗的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变迁是由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引起的。
他强调社会结构是社会制度的基础,社会制度则是社会结构的体现。
例如,法国大革命中,封建制度崩溃,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建立,这一制度变化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又如现代中国,文化大革命中,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推动了新时代的到来。
其次,狄德罗的社会历史观认为,历史是无止境的演变过程,没有一个永恒的、不变的社会形态。
例如,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社会是社会的主导结构形态,而到了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渐确立,则开始逐渐占据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
在此期间,历史不断演变,社会形态不断变化,这是因为社会制度的变化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相互作用所致。
第三,狄德罗的社会历史观强调,社会变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他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产业与技术的进步,进而改变了生产方式,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例如,19世纪产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钢铁、化学为代表的新技术的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革和结构的变化。
第四,狄德罗的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变迁是有限的,受限于资源的有限性、人类本身的智力、道德、经验的局限性以及自然环境的限制。
他认为社会可以不断进步,但进步不是无限制的,存在临界点和界限。
例如,人口爆炸、环境破坏、能源资源缺乏等问题,是人类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狄德罗的社会历史观也强调了人类意识形态和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对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影响。
例如,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的欧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