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学考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博)
- 格式:docx
- 大小:78.06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大学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政党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报录比北大政府管理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考博下设四个方向: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党以及政治学的经验分析与量化分析。
每年报考人数大约18人。
录取人数大约6人,报录比大约是1:3。
其中比较政党方向每年的报考人数大约是6人,录取人数根据报考人数和过线人数而定。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既研究比较政治的基本理论、比较政治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问题,又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具体包括政府理论、政府机构、党政关系、政府运作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
内容:主要对世界范围内的政党和政党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尤其是对西方政党政治与中国政党政治差异进行研究,在普遍性中寻找特殊性,在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
特色:该专业方向的比较研究是在掌握大量世界其他政党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的政党政治实际,在比较研究中总结中国政党政治发展规律,将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经验总结升华为特色政党理论,为世界政党理论的研究作出贡献。
意义:对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政党政治的差异和运行方式的异同进行比较,有利于中国清醒和科学地看待自己的政治发展,完善中国的政党制度和民主政治。
参考书:考试科目五:比较政治的理论与方法。
1.[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主编:《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朱曾汶、林铮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2.[美]奇尔科特(Ronald H.Chilcote)著:《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3.迈耶(Lawrence C.Mayer)等著:《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4.威亚尔达(Howard J.Wiarda)著:《比较政治学导论:概念与过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9.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23.[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27.布莱克(Cyril E.Black)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31.帕特南(Robert D.Putnam)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6.古丁(Robert E.Goodin)等编:《政治科学新手册,上、下》,三联书店,2006年版40.沃勒斯坦(Immanuel M.Wallerstein)著;《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4.薛晓源等编:《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48.陈尧著:《新权威主义政权的民主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1.[美]艾尔巴比,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55.[美]尼尔·丁·斯梅尔塞:《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王宏周、张平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59.格林、夏皮罗:《理性选择理论的病症》,徐湘林、袁瑞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2.袁方等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5.风笑天著:《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68.卢淑华编著:《社会统计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72.[美]Leslie Kish,倪加勋主译:《抽样调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版74.郭志刚等编:《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5.Fowler,Floyd J.Jr.,Survey Research Methods,2nd ed.Newbury Park,CA:Sage Publications, Inc.199376.Groves,Robert M.et al.,Survey Methodology.Hoboken,NJ:John Wiley&Sons.200477.Carmines,Edward G.,Richard A.Zeller,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Beverly Hills,CA:Sage Publications.1979考试科目六:中外政府与政治。
北大考博资料分享系列-北大国关学院考博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考试内容招生统计(育明课程中心)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1、根据育明教育得到的内部信息2016年国关学院的博士招生考试将会继续实行“考试制”,最新的考试变动欢迎关注育明教育陈老师发布的信息。
2、北大国际关系专业的报录比一般在10:1-11: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30%)3、总成绩计算:(初试总成绩÷初试门数×70%)+(复试成绩平均分×30%)4、北大考博英语难度非常大,每年初试中都会有近1/3的考生英语不过线。
专业课的分差比较大的,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想要进入复试,必须在英语过线的基础上专业课得到高分。
5、北大国际关系专业有三个研究方向:国际安全与战略、美国与东亚、欧洲研究。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真题(育明考博课程中心独家)2009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真题考试科目“国际关系理论”1、简要介绍建构主义学院派,并运用其观点解释冷战后国际政治现实。
2、“安全困境”概念能否解释中国国家安全状况。
3、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不同观念进行分析比较考试科目“国际关系史”1、试论述均势理论在19世纪欧洲大国外交中的实践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中国主权的影响3、论欧盟与美国关系的发展与演变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从2012年开始,北大国关学院的考博试题的命题越来越灵活,也越来越贴近时政热点。
为应对这一出题的变化,各位考生一方面要在复习中关注出题导师的最新学术动态、阅读一些权威期刊;另一方面在复习中的“专题整理”环节也需要更加具有深度、更加贴近热点。
建议考生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备考,减小个人备考的压力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2007年-2015年北大国际关系考博真题及解析,可咨询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
北大国关学院考博信息获取、高分辅导课程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政治学(比较政治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一、专业介绍政治学(比较政治学)主要研究一个以上国家的行为、机构、程序、思想和价值,试图寻找几个国家共有的规律、模式、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揭示各种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活动方式和信念,找出特殊的因素和普遍的因素。
“比较政治”、“比较政治学”和“比较政治研究”实际上是同义语。
比较政治学起源于古希腊,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行于60—70年代,目前仍然十分流行。
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对各种政治体系的比较研究,又包括对各国正式机构(如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以及象政党和压力集团这样的组织)的比较研究(通常又称为比较政府研究),或对其他与政府没有直接联系的组织形式(如部族、共同体、社团、工会等)的比较研究。
比较的内容通常包括政治功能、意识形态、政治过程及政治文化等。
比较分析的具体方式既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
西方比较政治学以三个基本概念为基础:“体系”、“结构”和“功能”。
在方法论上是多元化的,但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行为主义的影响,其中,系统分析论和结构-功能主义是两种主要的方法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比较政治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3个研究方向:030223 政治学(比较政治学)研究方向:01. 比较政治学理论;02. 比较政治思想;03. 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二、考试内容北京大学政治学(比较政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英语口语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考生将于2018年3月中下旬参加由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的专业复试,专业复试由笔试与面试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总分为100分,笔试或面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具体考试时间另行公布,请考生随时关注国际关系学院网站通知。
考生的总成绩由外语成绩加专业复试成绩构成,各部分成绩所占比例为外语35%、笔试35%,面试30%。
对考生的最终录取,将在各专业范围内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进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试分析历年真题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历年考研招生录取数据统计年份招生方式及实际人数统考报考人数报录比2012年招生人总数:62人推免生人数:33人统考生人数:29人423人14:12013年招生人总数:62人推免生人数:33人统考生人数:29人393人13:12014年招生总人数:72人推免生人数:49人统考生人数:25人379人15:1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2015年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一:“政治学概论”真题第一大题: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总分30分1.密尔的《论自由》2.麦卡锡主义3.英国圈地运动4.国际体系5.非国家主体6.原教旨主义第二大题: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总分60分1.民族国家的历史、形成与局限2.公共道德的形成与破坏3.摩根索关于权力均衡的两种模式4.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第三大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试结合中西方历史、分析政治与宗教的联系2.试用肯尼斯·沃尔兹的三层次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二“国际关系史”真题(2015——2006年)2015年北京大学国家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1.“英国治下的和平”2.古斯塔夫·斯特莱斯曼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4.第二次柏林危机5.TPP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民族国家的形成原因2.二战前日苏关系的演变3.伊朗伊斯兰革命对各国关系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1.试论述俄奥矛盾的根源、1871~1914年俄奥关系的演变历史以及俄奥矛盾对于德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试论述20世纪孤立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014年北京大学国家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1.光辉孤立(splendid Isolation)2.泰奥菲勒•德尔卡塞3.租借法案4.《苏日中立条约》5.达尔富尔问题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争取安全的外交努力3.简述冷战后核不扩散体制所面临的的挑战三、论述题1.试述从拿破仑战争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俄矛盾的演变及其原因2.请分析冷战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2013年北京大学国家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1.赫尔辛基进程2.克里米亚战争3.英德海军协定4.旧金山和约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9•11”事件以后美国主导下的反恐历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一、北京大学中外政治制度专业考博专业课参考书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政治的理论与方法:1.[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主编:《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朱曾汶、林铮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2.[美]奇尔科特(Ronald H.Chilcote )著:《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3.迈耶(Lawrence C.Mayer )等著:《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4.威亚尔达(Howard J.Wiarda )著:《比较政治学导论:概念与过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9.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23.[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27.布莱克(Cyril E.Black )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31.帕特南(Robert D.Putnam )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6.古丁(Robert E.Goodin )等编:《政治科学新手册,上、下》,三联书店,2006年版40.沃勒斯坦(Immanuel M.Wallerstein )著;《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4.薛晓源等编:《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48.陈尧著:《新权威主义政权的民主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1.[美]艾尔巴比,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55.[美]尼尔·丁·斯梅尔塞:《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王宏周、张平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59.格林、夏皮罗:《理性选择理论的病症》,徐湘林、袁瑞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2.袁方等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5.风笑天著:《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68.卢淑华编著:《社会统计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72.[美]Leslie Kish ,倪加勋主译:《抽样调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版74.郭志刚等编:《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 软件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5.Fowler,Floyd J.Jr.,Survey Research Methods,2nd ed.Newbury Park,CA:Sage Publications,Inc.199376.Groves,Robert M.et al.,Survey Methodology.Hoboken,NJ:John Wiley &Sons.200477.Carmines,Edward G.,Richard A.Zeller,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Beverly Hills,CA:SagePublications.1979中外政府与政治:1.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1-5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1年再版2.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89年再版3.李景鹏著:《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4.林尚立著:《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2000年版17.胡伟著:《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0.[美]詹姆斯·汤森等著,顾速等译:《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4.[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谢亮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6.孙哲著:《全国人大制度研究:1979-2000》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9.何增科等著:《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31.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主编:《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4.马俊著:《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理性化与民主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36.王长江编:《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39.梁琴、钟德涛著:《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北京),2000年版41.徐育苗主编:《中外代议制度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版43.周淑真著:《政党与政党制度比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46.[意]G..萨托利著:《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48.[法]让.布隆代尔等主编:《政党政府的性质—一种比较性的欧洲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50.[法]让.布隆代尔等主编:《政党与政府——自由民主国家的政府与支持性政党关系的探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52.[德]罗伯特·米歇尔斯著:《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7.[英]罗德·黑格,马丁·哈罗普著:《比较政府与政治导论》,张小劲,丁韶彬,李姿姿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0.曹沛霖、陈明明、唐亚林:《比较政治制度》,高教出版社,2005年版62.施密特、谢利、巴迪斯:《美国政府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7.霍华德·威亚尔达著:《新兴国家的政治发展:第三世界还存在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1.亚当·普沃斯基:《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4.斯蒂芬·海哥得、罗伯·特考夫曼:《民主转型的政治经济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北大中外政治制度专业考博指定的参考书数量非常多,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侧重,很多参考书是可以直接不看的。
北大国际政治考博参考书考试题型专业课笔记一、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考博部分参考书(育明课程中心推荐)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初步将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应到答题中,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建议考生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为整个备考的成功构建基础。
2、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使用相关的参考书笔记、导师课件讲义、各专题总结。
读哪一些资料有用、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育明教育针对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博信息获取、高分辅导课程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八六贰)二、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考博专业课题型(育明课程中心)国际政治专业课都有三种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专业一的命题时政性是非常强的,在复习中一方面要对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熟捻于心,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时政热点和导师论文精选。
像2015年真题中名词解释考到了“米尔斯海默”、“无政府状态”,简答题考到了“亲诚惠容的外交思想”,论述题考到了“一带一路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专业二的试题都是选做题,基本上都是每个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出的题,考生只需在每个题型中选够既定的分数即可。
所以在专业二的复习中就业根据自身的擅长领域和专业课老师对试题难度的分析来确定准备的方向。
15年真题中非洲地区研究这个方向考到了简答题“非洲大湖地区的冲突”,亚太地区研究考到了名词解释“中日韩FTA”,中东地区研究考到了名词解释“巴勒斯坦白皮书”,南亚地区研究考到了简答题“印度宗教问题”,环境气候与国际关系方向考到了简答题“环境外交”。
2015年北大国际关系考博真题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博经验辅导课程历年专业课真题--育明资料一、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博招生统计考试内容(育明课程中心)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1、根据育明教育得到的内部信息2016年国关学院的博士招生考试将会继续实行“考试制”,最新的考试变动欢迎关注育明教育陈老师发布的信息。
2、北大国际关系专业的报录比一般在10:1-11: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30%)3、总成绩计算:(初试总成绩÷初试门数×70%)+(复试成绩平均分×30%)4、北大考博英语难度非常大,每年初试中都会有近1/3的考生英语不过线。
专业课的分差比较大的,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想要进入复试,必须在英语过线的基础上专业课得到高分。
5、北大国际关系专业有三个研究方向:国际安全与战略、美国与东亚、欧洲研究。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真题(育明考博课程中心独家)2009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真题考试科目“国际关系理论”1、简要介绍建构主义学院派,并运用其观点解释冷战后国际政治现实。
2、“安全困境”概念能否解释中国国家安全状况。
3、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不同观念进行分析比较考试科目“国际关系史”1、试论述均势理论在19世纪欧洲大国外交中的实践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中国主权的影响3、论欧盟与美国关系的发展与演变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从2012年开始,北大国关学院的考博试题的命题越来越灵活,也越来越贴近时政热点。
为应对这一出题的变化,各位考生一方面要在复习中关注出题导师的最新学术动态、阅读一些权威期刊;另一方面在复习中的“专题整理”环节也需要更加具有深度、更加贴近热点。
建议考生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备考,减小个人备考的压力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2007年-2015年北大国际关系考博真题及解析,可咨询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考试分析复习资料一、北大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考试专业课初试题型及说明专业一(政治学概论)分值:满分150分试题构成: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制度、国际政治概论和国际关系理论。
政治学概论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考研的统考科目,由于这门课涵盖量大、内容较为抽象、记忆内容多,因此一直是北大国关院考研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题型:第一大题名词解释,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第二大题简答题,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第三大题论述题,2小题每题30分共60分专业二(国际关系史)分值:满分150分试题构成:重点考察内容为一战前后到当代的国际关系发展。
考题比较宏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该重点掌握这一时间段国际关系发展的脉络及重大的国际关系事件的性质、意义和影响,题型:第一大题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第二大题简答题,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第三大题论述题,2小题每题35分共70分二、北大国际关系专业专业课初试命题老师资料考试科目命题老师及负责部分导师研究方向专业一政治学概论王联(主要出题人)世界民族和民族主义、中东和伊斯兰政治、南亚地区政治宋伟(国际关系理论部分出题人)国际关系理论、外交政策理论、大国关系与联盟问题潘维(比较政治学部分)比较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当时西方政治哲学、比较政治思想专业二国际关系史王逸舟中国外交,国际关系理论范士明国际关系中的形象、认知、舆论和传播问题梅然国际安全与战略问题,军事和战略史备注: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每年导师的出题都会涉及到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最新的学术成果,需要考生做重点关注。
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考研政治学概论真题(共10套)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一“政治学概论”真题专业一:“政治学概论”第一大题: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总分30分1.密尔的《论自由》2.麦卡锡主义3.英国圈地运动4.国际体系5.非国家主体6.原教旨主义第二大题: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总分60分1.民族国家的历史、形成与局限2.公共道德的形成与破坏3.摩根索关于权力均衡的两种模式4.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第三大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试结合中西方历史、分析政治与宗教的联系2.试用肯尼斯·沃尔兹的三层次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博分数线历年真题参考答案-育明资料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博招生报考统计复试分数线(育明课程中心)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1、北大国关学院共有6个博士招生专业,从报录比大小来看: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是比较大的,之后是外交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最后是中外政治制度和科社共运。
2、北大考博英语难度非常大,每年初试中都会有近1/3的考生英语不过线。
专业课的分差比较大的,想要进入复试,必须在英语过线的基础上专业课得到高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只有掌握了充分的考试信息确定了正确的复习方向才能够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3、根据育明教育得到的内部信息2016年国关学院的博士招生考试将会继续实行“考试制”,最新的考试变动欢迎关注育明教育陈老师发布的信息。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复习规划(育明课程规划)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深入解构核心参考书,建立知识理论体系框架并对重点知识章节和常见考点进行整合。
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根据专业课老师讲解借鉴前辈经验最终形成学员的专属笔记。
第二阶段:专题整理和讲解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由专业课老师带领整理重要常考的学科专题,进行各个知识模块的深化和凝练。
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时事热点和出题人的论著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重要的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
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预测有可能出现的题型和考察角度。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演练和讲解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真题的关联性,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
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绝密押题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
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
一、名词解释
1.精神文明
2.专制
3.比较政治学
4.腐败
5.人类“主导产业”的“进化”
6.政治
7.权力
8.政府
9.民主制
10.民主集中制
11.计划经济
12.市场经济
13.“社会市场”
二、简述
1.评述关于“懒惰”的种族偏见
2.现代的“阶级政治”和后现代的“认同政治”(这个到底是啥啊!书上有吗)
3.官员的多数决选举制是“最不坏”和“没有更好的制度”
4.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5.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
6.权力与政府权力
7.治国的四个手段
8.什么是腐败?腐败与制度、国家的强弱大小有关吗?治理腐败的手段、前提
条件是什么?
9.举出三个“人文学科”和三个“社会科学”学科;比较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
有什么异同;
10.说明“比较”在社会学科中的地位
11.什么是权力?什么构成权力的内容?
12.什么是政府?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3.什么是法治?法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4.韦伯关于政治权威的分类
15.单一制和联邦制
16.“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差异
17.腐败的定义和治理腐败的原则
18.心理上的“国际依附”
三、论述
1.结合你研究的国家,讨论论断“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管理方式”
2.“科层制度”与“扁平体系”有何不同?如果“科层制度”中的“依法治国”
是先进理念
3.的话,那么这一理念能否运用于城乡“社区”的治理?为何各国都采用了某
种程度的“社区自治”?
4.请从理论上(概念、逻辑、道义、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效果上(各国的
历史)来分析多数决对于国家“社会进步”和“政治秩序”的意义。
5.“民族国家”出现以后……“自由民主制”被视为是一种普遍的模式,但
是非西方国家在模仿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却屡遭失败,请结合具体事例,绕论欠发达国家在“发展”上的经验与教训。
6.腐败的定义是什么?结合不同社会的实际情况探讨治理腐败的原理
7.指出民主选举的原则,并探讨其在不同社会构成及社会意识中的应用
8.从经济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9.中国的政治体制和西方的政治体制不同的原因所在。
10.比较两个国家,谈一下社会构成和社会意识与政体之间的关联。
11.比较(欧洲)“封建社会”和(中国)“小农社会”的不同,并解释政治体制
的差异
12.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这两门“文科”的差异有
何意义?
要求写作一篇有主次标题的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讨论:
(1)有没有必要在概念上区分民主与法治(核心原则、权力机构、社会基础,文化传统,对正义的理解)?(20分)
(2)区分之后能否更有效地解释世界各国的政体差异,以及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问题乃至中国的农村问题?(30分)
提示:
(1)西方的阶级、利益集团、及与此相关的独立自治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ies)或“公民会社”是其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也构成政治文化传统。
为什么中国的会社自古至今都与官家紧密挂钩,甚至“黑社会”也不例外?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催生了官僚制而非代议制,民本主义,而非民主主义?
(2)印度的民主制长期稳定,结果为什么与西方国家大不相同?为什么苏联东欧的民主化,非洲和拉美的民主化,包括亚洲的民主化都产生了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社会政治效果?
(3)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民主化(海
选)是学界的热门话题。
就实际效果而言,争议颇大,进展比当年实行“家庭生产责任制”缓慢得多。
为什么农民并没有对“海选”产生普遍热情?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能靠基层选举或法治吗?
(4)什么是“现代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与“现代化”有什么关系?
(5)为什么冷战后民主化成了“世界潮流”?
参考资料:学界很多人对以民主化方式促进中国进步怀有坚定信心。
最近有个叫季卫东的学者写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有个叫潘维的教授发表了鼓吹反对民主主义的法治论。
我在读了这篇东西之后,很吃惊,第一个感觉是林子大了,
什么鸟都有。
这种思潮是轻视正义观念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劣化法律实证主义乃至一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秩序观。
民主对于法治的意义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民主可以为国家强制力提供正统性基础。
其中的逻辑很简单,用一句本土话语来表达,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除了个别例外,各国政府都在借助这样或那样的民主方式来标榜统治的正当性。
在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今世界,没有民主就很难赢得民心和维系民心。
这样的共性是无可否认的。
早在上古时代,中国人就主张‘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难道今天的个别北大教授连这样保留了民主化契机的民本主义觉悟也丧失殆尽了吗?民主与法治当然是统一的。
国家体制和秩序的正统性只有通过民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得到维持乃至强化。
法律制度必须接受民主精神的洗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