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 格式:pdf
- 大小:85.61 KB
- 文档页数:1
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一、引言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的常见眼疾。
对于患有白内障的患者来说,手术是恢复视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然而,白内障手术需要谨慎操作,并且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本文将探讨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
二、手术技巧1.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眼底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非常重要。
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法包括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和人工晶体置换术(IOL)。
其中,Phaco是最常见和成熟的手术方式。
2. 具体操作步骤- 用合适大小、形状和切口位置制备角膜切口。
- 制造前囊并用通液注射器注入适量缓冲溶液以保护角膜基质。
- 效应孔穿刺和前囊切开。
- 将超声乳化探头进入前囊,并将超声和冲击波用于乳化和吸除晶状体核。
- 清理残余皮质以确保手术效果。
- 植入人工晶体并确认位置和稳定性。
- 最后,完成角膜切口缝合。
3. 注意瞳孔扩张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瞳孔扩张是非常重要的。
较大的瞳孔可以为手术提供更好的视野,并简化手术步骤。
通常使用扩张剂、注射物或环形支撑器来实现这一目标。
4. 有效的能量管理白内障溶解需要使用超声波,因此注意控制能量是至关重要的。
过度使用超声能量可能会导致角膜损伤、后囊穿孔等并发症。
操作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能量水平,并密切注意乳化曲线来指导操作。
5. 确保后囊完整在手术过程中,保护和保存患者的后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将承载人工晶体。
任何对后囊造成的损伤都可能导致晶体偏移、后囊积液等并发症。
通过缓慢推进超声乳化探头,并小心地吸除晶状体核,可以减少对后囊的损伤。
三、注意事项1. 患者术前评估在决定进行白内障手术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和术前评估。
这包括测量眼压、角膜地形图以及检查视网膜和玻璃体等。
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也是必要的。
2. 术后的护理和恢复术后恢复期间,应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指导。
这包括使用防紫外线眼镜、禁止揉眼睛、规范使用抗生素滴剂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自治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我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技术,运用超声乳化仪等相关设备,将患者晶状体乳化吸除及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此技术限定在二级以上医院或者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眼科医院进行。
(三)应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临床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图等相关科室。
(四)应具有眼科专用床位,每年完成内眼手术100 例以上。
(五)眼科设施设备要求。
1.应配备裂隙灯;2.相应眼底检查设备;3.眼科专用A 超和B 超;4.角膜曲率计;5.眼压计等仪器设备。
(六)手术室设施设备要求。
1.具有眼科专用手术室,配备相关的抢救设备,布局符合要求。
2.手术室洁净标准应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3.手术室应配备超声乳化仪等乳化晶状体的相关设备,具备有手术助手镜并符合内眼手术标准的眼科手术显微镜,具备白内障超声乳化专用器械和快速消毒锅。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手术医师资质基本要求。
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眼科专业;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近5 年内未发生二级以上承担主要责任的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相关的医疗事故。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1.有7 年以上眼科临床诊疗工作经历,有相应显微手术操作经验;近2 年每年完成内眼手术50 例以上;已独立完成300 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2.在自治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考核合格。
(二)其他人员。
1.手术室护士应具有2 年以上普通手术室工作经验。
2.验光师应经过视光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李辉【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于术前术后检查患者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以及视力.结果术后1周患者眼轴长度较术前显著下降,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视力得到显著的改善,其中1例患者术后检查视力仍然低于0.1,进一步检查发现为视神经萎缩导致,1例术后患者视力低于0.2,为黄斑变性导致,其余患者视力均得到显著的改善.整体上术后患者视力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显著增加,眼轴长度显著缩短,视力得到显著改善.【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16【总页数】3页(P230-232)【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变化【作者】李辉【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6正常的晶状体透明,呈双凸透镜状,其代谢复杂营养主要来源于房水。
广义上白内障是指晶体发生混浊就可称为白内障,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将白内障定义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晶状体混浊,老年人最常见,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明显增高。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也是有效的方法。
而术后患者前房深度以及视轴长度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因此术前术后测量患者前房深度以及视轴长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分析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 ~ 12月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未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对治疗方法知情同意,患者神志清醒,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正常。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102例102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隧道切口内的小梁切除术。
结果:术后随访2~16mo,平均眼压由术前24.82mmHg (1mmHg=0.133kPa)降到术后16.52mmHg,房水流畅系数0.38,功能性滤泡占81.5%。
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79.4%。
结论: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隧道切口内的小梁切除术可显著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建立滤过功能和避免二次手术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及减低医疗成本等。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手术0引言目前临床上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已成为白内障手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手术为青光眼、白内障的分期手术或带巩膜瓣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我院于1998年来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基础上对传统手术进行改良,采用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主,巩膜隧道切口内的小梁切除术为辅的联合手术,减少了手术程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102例10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为单眼,男54例,女48例,年龄46~74(平均65)岁。
其中闭角型青光眼80眼,开角型青光眼19眼,继发性青光眼3眼。
眼部情况:视力为光感~0.3,光色觉正常,晶状体核硬度Ⅱ~Ⅴ级;80例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检查:窄Ⅰ25眼,窄Ⅱ33眼,窄Ⅲ12眼,窄Ⅳ10眼,28眼为晶状体膨胀期。
术前控制眼压为17.30~40.18(平均24.82)mmHg(1mmHg=0.133kPa)。
1.2方法表面麻醉,11∶00~1∶00处作以窟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距角巩膜缘2~3mm处作3.2mm宽的巩膜隧道,于角巩膜缘后0.8mm用15°侧切刀切透深层巩膜组织至前房(小梁预切口),然后行3点处角膜缘侧切口和巩膜隧道角膜缘内1.5mm内切口,前房内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乳化碎核,自动注吸残留皮质;扩大切口至5.5mm,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0.1~0.3mL卡米可林前房注射缩瞳;于隧道预切口处向前切除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巩膜组织1mm×2.5mm,相应处作虹膜根切;巩膜隧道口缝合1~2针;抽吸粘弹剂,前房加压观察人工晶状体稳定性后结膜瓣缝合1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