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论文

前言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继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一切治疗方法都是对症治疗。因此一旦患病,往往伴随终身。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各种并发症是影响糖尿病人健康乃至生命的主要问题。在各种疾病当中,糖尿病是最需要患者有耐心和毅力的一种疾病。它需要患者长期不懈地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自我调理饮食和生活起居,才能达到控制病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全球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中国至少有4500万人之多。由于病因的复杂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变得十分困难。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防治也有重要影响。因此,真正关注自身健康,讲究科学营养,改变不和理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防控病情。本文从糖尿病定义、典型症状、分类、饮食原则、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原则运动

?1、糖尿病的定义:是由于体内缺乏或是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性病症。?2、典型症状:临床上所说的“三多一少”指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3、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除幼年型病人外,一般起病徐缓,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发病早期病情轻或无明显症状,但发展下去往往

有并发症,而并发症致死致残率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 3.1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

? 3.2慢性病法症:糖尿病性眼部病变、肾病病变、神经病变、皮肤病变、心血管系统合并症、糖尿病足感染等。

?4、糖尿病分类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DM)的临床分类: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约占病人总数的5%—10%。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约占病人总数80%—90%,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型。

?(3)营养不良型糖尿病(MRDM):包括蛋白质缺乏性胰腺性糖尿病(PDPD),纤维结石性胰腺性糖尿病(FCPD)两类。

?(4)其他类别糖尿病:包括糖尿病继发于或与其他疾病或综合征。如: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胰岛素或胰岛

素受体异常,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等。

?(5)糖耐量低减(IGT):分为肥胖、非肥胖和伴有其他疾病或综合征。?(6)妊成糖尿病(GDM)

?5、糖尿病主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基础治疗(饮食调养、身心调养、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含针灸、气功)和其他疗法。?6、饮食原则

?饮食疗法是目前被公认的治疗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无论是何种类型、有无并发症、用何种药物,都必须严格执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6.1内容包括:

?(1)限制过食米面、水果(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少食肥甘厚味油腻之品(限制脂肪的摄入);

?(3)少食咸盐(低盐饮食);

?(4)不吃芳香辛燥助火化热的饮食;

?(5)禁止饮酒;

?(6)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

?7、体育运动

?日常的体育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有许多好处:

?(1)消耗热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2)通过改进体循环降低心脏病的风险度;

?(3)控制体重降低血胆固醇浓度;

?(4)防止骨质疏松;

?(5)有利于降低血压;

?(6)消除紧张力;

?(7)改善入睡能力,提高睡眠质量;

?(8)抵抗焦虑和压抑感,增加积极性和乐观感;

?(9)可推迟和防止慢性病及老龄有关的疾病,提高自理能力;

?(10)改善自我形象。

8、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糖尿病(DM)是慢性终生疾病,对DM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探讨如何开展DM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旨在寻找最佳教育模式帮助DM患者有效掌握DM各方面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QOL),让DM患者在最大范围内享有健康。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严重危协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它是慢性终身性疾病。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1]。而全面有效的控制DM 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2]。DM患者的教育在DM 的管理和控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病人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了解其健康状况,做出恰当的健康医疗决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真正实现病人参与疾病的自我护理。可是在目前的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开展不够深入,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效果欠佳[3]。因此,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8.1. DM的教育模式

教育程序和护理程序一样也是有五个步骤组成,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但侧重点不一样。护理程序是以评估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来制定计划,实施护理,最后评价病人的状况;而教育程序主要以评估病人的学习需要来制定计划,实施对病人的宣教,最后以病人的行为和态度的改变来评估教育效果。教育程序中更强调病人参与的重要性。协同教育模式[4]就能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教学互动,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宣教。协同教育模式分如下五个步骤:

8.1.1 评估并确定病人和家属的教育需求

在病人的健康教育中,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交谈,参阅病人的医疗档案,除了评估病人的一般资料、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等各方面内容外,还建议让病人自评心理状况和自护能力以及对DM的了解程度,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

8.1.2 共同建立教育目标

根据病人的评估资料,应与病人及家属充分讨论后,共同制订教育目标,通常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两类。近期目标为帮助DM病人了解DM一般知

识,营养学常识,检查和治疗目的及护理要点等;远期目的为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同病人一同制订饮食运动计划,减轻或避免各种并发症,提高DM病人生活质量等。

8.1.3 选择教育方法

根据病人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差异,我们应因人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可分为视觉为主的方法,听觉为主的方法,和触觉为主的方法[5],综合多种感官刺激来加深印象。对认知情感领域的学习内容,如DM定义,临床表现、饮食知识、运动疗法、并发症的纺织、足部护理知识进行讲解、讨论,辅以实物模型、图片、手册和幻灯片等教学工具。对精神运动领域的学习内容,如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尿糖测定,采取示范、实物模型和图片为主的方法。

8.1.4 协同执行教育计划

在确认病人及其家属对学习有充分准备,并在生理上无障碍,心肺功能稳定,心理无焦虑状态下采取适当形式实施计划。国外目前采用的教育形式可分为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单人教育,多为三种并用[6]。集体教育属于开放式教育,多采用演讲会、沙龙、俱乐部、电影会、试餐会等方式,进行宣教、解答,亦可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小组的形式自由,可为一个病房病员间交流,小组的优点是允许患者讨论、提问,组员之间可互教互学,还可亲自实践注射胰岛素、练习测血糖等;单人教育可作为前两者的补充,一方面对有一定文化程度或有一定DM知识的病人,结合各种技术指导对患者进行更深的教育,另一方面对伴有活动能力丧失,文化程度低,语言障碍或个人隐私情况较多者,要反复耐心教育,用病人听得动的语言来讲解,例如用圆圈来解释细胞,用钥匙和锁来解释胰岛素对细胞利用糖的作用,用等边三角形来解释饮食、运动、药物三者平衡在控制血糖中的作用。在按计划实施教育外,大量的教育工作需随时进行,非正式教育融合在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如日常铺床、服药、注射等护理活动,直接作用于病人身上,使他们得到心理支持,也能取得明显效果[7]。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育个性化,更要注意病人的反应,双向化施教,教育要坚持持续化,还要有必要的考察办法,如引导患者复述,提问,出院时进行知识问卷考察[8],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

健康教育的实施范围要广,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门诊-住院-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加大教育的力度[9]。

8.1.5 进行质量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的质量效果评价是对病人教育计划及实施的全面审核过程。评价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时患者出院前的问卷调查或自护能力测评,了解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二是或者出院后复诊或随访情况,电话回访[10]是一种经济、快捷、实用且病人易接受的方式,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病人家里的有效手段,是了解患者对参与疾病治疗的积极主动程度。

9. DM健康教育内容

DM教育主要包括心理教育、饮食治疗教育、运动治疗教育、药物治疗教育、并发症防治教育五大方面。

9.1 DM心理教育

糖尿病的发病,同其他疾病一样,有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而社会和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2]。由于DM病程长常反复入院,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消极悲观情绪,即便初次入院,患者也会出现否认-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的心理应激过程,而这些不良心理会引起血糖升高,对疾病控制不利,因此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并给予细心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临床实践中发现,DM患者存在两种不良心理状态,一种是满不在乎,认为没什么了不起,表现为不重视饮食,不严格用药等,心理学上叫角色缺如。另一种是角色强化,表现为过于小心,谈“病”色变,焦虑,悲观等[11],在这些心理状态下,患者接受知识的能力大为降低。因此,不能急于向患者灌输知识,在于患者首次交谈中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及解释,让不同的患者从两个极端解放出来,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从密切护患关系入手,加强心灵沟通,增进感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再着手进行健康指导。认识的改变必须经过未仔细考虑期、考虑期、行动期、维持其、巩固期和反复期[12],我们应把握患者各个时期的心理,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9.2 DM饮食教育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的一步,决不能忽视对饮食疗法重要性的教育。除了介绍一些营养学知识,还要让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强调食品的多样性,不偏食,少吃“垃圾”食品(高热量、高胆固醇、低维生素和低矿物质的煎炸食品),忌吃甜食,有报道说多吃粗粮有利于控制血糖。饮食控制对远期达标和预防并发症有着战略意义。当然饮食控制不是不吃、饿肚子,没有哪一种食品或水果是绝对不能吃的,可以少吃,控制总的热量是必要的,患者和家属及医务人员可以共同制定一份饮食计划,循序渐进地控制饮食。

9.3 DM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能使病人异常糖代谢状态得到改善,运动可参与肌肉对葡萄糖作用增加,加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是机体的胰岛素水平下降,也可改善脂类代谢。但运动一定要接受专业医生护士的指导和制定运动处方。首先要全面体格检查,通过体检发现是否有禁忌症,以此决定运动方法[13]。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医生指导结合自己喜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但运动强度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14],注意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如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的症状,及时停止运动并采取措施。运动时间也应注意,I型糖尿病患者在餐后90min运动降糖效果最好,餐后60min 次之,而餐后30min最差[15];II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不限。运动中要注意适量、持续,更要注意安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老年病人更要严格掌握运动指征。

9.4 DM药物指导

不管是住院患者还是非住院患者,都应在医生的协助和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改药、停药。医生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剂量,药物的作用机理,类型,作用时间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一方面加强病人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将同类口服药物同服的错误。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在出院前教会患者自己注射和保管胰岛素,以及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对待经济富裕或视力差的老年人,可推荐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笔式胰岛素注射器,简单易懂,携带方便。目前还有更为方便的胰岛素泵,也可对病人推荐指导。不管用何种药物治疗,都要讲科学系统,切忌讲迷信,仅凭一面之词而中断正常治疗,贻误病情,有的病人对胰岛素认识不够,认为注射胰岛素与吸毒一样,会成瘾,而去相信某种功能治愈糖尿病,我们一定要加强教育。

9.5 DM的自我监测与并发症防治

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当,可引起多方面损害,对眼睛,肾脏,末梢神经和血管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所有的DM患者都应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及早识别并发症。测量血糖、尿糖的方法简单易懂,但要教会患者识别正常值。需

要注意的是,目前DM知识教育中最薄弱的关节是糖尿病足的护理[16],在以后的健康教育中应加强这方面知识。

在欧美国家,因糖尿病足导致的截肢占非创伤截肢病例的35%-50%[17],目前糖尿病末梢神经和血管病变上不能彻底预防[17],加强病人的自我防护意识,主动进行足部护理才是最重要的措施。Assal指出通过正确指导,可显著减少患者的截肢比例[18]。对于老年DM患者建议经常测试足部感觉,包括关节位置觉、足部振动觉、痛觉、温度觉、触觉、压力觉等[19],有关人士指出:糖尿病足部护理应坚持一特制(即要穿特制大小和式柔软舒适的鞋子)二帮助(即请家人帮助检查足部,如有异常请医生帮助就诊)三必须(即每日必须检查鞋袜是否平整,每日必须查看足部皮肤是否完整、足部感觉是否完善,每日必须用温水泡脚)四不宜(即不吸烟、不赤足行走、足部不用刺激性药物、不宜用热水袋或火炉暖脚)[20]。

结束语

糖尿病属于终身治疗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此病的良方妙药,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体质下降,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随之发生,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三分治七分养”,将药物治疗、饮食、娱乐及健身于一体,可起增强体质、治疗疾病、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为糖尿病患者康复提供切实可行有效途径。百年人生不是梦,健康长寿应为真。让患者掌握祛病强身之法宝,摆脱疾病缠身的折磨,是医患的共同心愿。

-------------------------------------------------------------------

参考文献:

1.范丽凤,朱筠苗,张小群.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

2.唐炜立,周智广等.糖尿病教育的意义及方法.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45-46

3.杨晓枫,陈蜀平.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状况.山西护理杂志,2000,14(1):18-19

4.戴丽华,张铁英等.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及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37-138

5.徐玉斓.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中实施.实用护理杂志.1999,180;23-24

6.宋凤梅.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河北医药.2001,23(5):375

7.翟秀平.对糖尿病病人在整体护理重实施健康教育的初探.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4):48-49

8.王伟艳,于宝霞,林慧霞.糖尿病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黑龙江医学.2001,25(3):214

9.范丽凤,潘长玉,田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9-252

10.史水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201

11.刘晓明,陈秀军,赵春英,康云梅.有效评价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初探.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68-569

12.张苏范,丁娜.健康教育--医患关系问题.医学与哲学,1997,18(1):41-42

13.赵长云,赵,令国瑞,林禄.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黑龙江医学.2002,25(12):943

14.张绍维,卢爱玲,郭俊香,徐招娣.糖尿病的健康教育.1999,15(11):179-180

15.戴筱英.糖尿病患者餐后不同时间运动的降糖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14-915

16.甘俊丽,谭艺真,李媛等.糖尿病人糖尿病足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1,16(4):201-203

17.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54-356

18.甘俊丽,刘纯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1):842-844

19.王晓媛,武惠萍,孟晓敏,侯慧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觉测试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63

20.李雪萍.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预防意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387

附录一

世界卫生组织(WTO)提出的糖尿病患者自身保健基本需要单

1.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1).为检查下列尿项所用的物品:

(A)尿糖(葡萄糖)

(B)尿酮体

(2)记录检查结果和体重用的本、笔(或表格)。

(3)当必要时,口服降血糖药物。

(4)糖块或其他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以备低血糖时用。

2.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1)同上尿检查物品。

(2)记录结果的本、笔(或表格)。

(3)按医嘱备的胰岛素(加上保存胰岛素的冷藏设备)。

(4)注射器(消毒盒)和针头。

(5)消毒设备。

(6)消毒用棉。

(7)清洁剂。

(8)糖块或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以备低血糖时用。

3.基层卫生保健站所需设备

(1)上述自身保健所需设备。

(2)体重计。

(3)血糖监测器和检验试纸。

(4)静脉注射用葡萄糖,如果可得到还应备高血糖素。

(5)印刷的简明教材。

(6)保存病历的地方。

附录二:

目测八联试纸检测法

目测八联试纸即八种不同试纸薄片粘附在一个塑料条上,供测定尿液中的隐血、亚硝酸盐酸碱度、尿胆元、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和酮体。这一种医用快速检验试纸,可用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消化道各种出血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慢性肝炎、酸中毒、碱中毒、酮酸中毒等患者的早期临床检测。具有快速、简便、价廉和准确的优点。对疾病早期发现和病人临护提供了方便。患者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参照说明书使用。根据病情稳定情况和治疗方法,一般病情稳定者可每周测一次;病情变化大或治疗方案有调整者可每日测一次。

使用方法:

1、取清洁小玻璃瓶取被检者任何时间的新鲜尿液。

2、手持试纸条,将条上八种试纸全部浸入被检尿液中,浸透约1秒后取出。

3、1分钟后与标准色版对照比较即能测出结果。

4、试纸保存应存放在低温环境,家庭最好放在冰箱里保存。

糖尿病治疗论文

糖尿病治疗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治 疗效果。方法:6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分别治疗 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 功能转氨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踝肱指数(abi)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总胆固醇(5.83±1.14vs6.21±1.25,p<0.05),甘油三酯(1.73±0.55vs2.40±0.67, p<0.05),低密度脂蛋白(2.64±0.60vs3.72±0.58, p<0.05) 及高敏c反应蛋白(4.68±1.52vs8.22±1.22, p<0.05)明显降低,而abi值(0.88±0.18vs0.72±0.20, p<0.05)升高明显,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明显下降(1.30±0.26 vs1.50±0.2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大血管病变,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关键词】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阿托伐他汀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表明强化控制血糖能够显著降 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但不能显著降低大血管病变,目前尚无理想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2]。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调脂药物除通过调脂作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外,还可通过其一系 列调脂外途径,减退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研究旨在运用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过去20年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陡然增长的态势。2013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就已指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糖尿病成为严重影响国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糖尿病患者,最纠结的就是每天该怎么吃,为此指南给出了八点建议。 推荐一,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葛声强调,患者要特别控制腰围、预防腹型肥胖,同时保持规律运动,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 专家解读: 1. 控制腰围,预防腹型肥胖,男性腰围不超过 90 cm,女性腰围不超过 85 cm; 2. 合理饮食,预防营养不良,成年人 BMI 应在 18.5~2 3.9 kg/m2之间; 3. 规律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 3 次,每次不少于 20 分钟。 推荐二,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推荐三,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葛声补充道,建议餐餐有蔬菜,深色蔬菜占到1/2以上。 专家解读: 1. 增加新鲜蔬菜摄入量以降低膳食 GI,建议餐餐有蔬菜; 2. 每日蔬菜摄入量 300~500 克,深色蔬菜占 1/2 以上,其中绿色叶菜不少于 70%; 3. 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 GI 的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吃水果、肉类等食物方面存在误区,被诊断为糖尿病后就有了诸多饮食禁忌”,葛声说,水果不是不能吃,而应该控制好每次摄入的时间和总量,建议两餐之间吃水果,每次在150g-200g左右,甚至可以模仿水果拼盘,进行多样化的摄入。 推荐四,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同时减少肥肉摄入。 专家解读: 1. 常吃鱼虾蟹贝及禽类,畜肉适量,减少肥肉摄入; 2. 每周不超过 4 个鸡蛋、或每两天 1 个鸡蛋,不弃蛋黄;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8005180.html,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策略 作者: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15期 合理控制能量 合理控制能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能量供给根据病情、血糖、尿糖、年龄、性别、身长、体重、劳动强度、活动量大小及有无并发症确定。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较标准体量少10%以上的消瘦者及有消耗性疾病的人,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20%的肥胖者先给予5.02 MJ(1200kcal)/日的低能量饮食,使其体重逐渐下降,要求每周下降 0.5~1kg,當达到接近5%标准体重左右时按前述计算法给予总能量。总能量确定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营养素选择 选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在合理控制能量的基础上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60%左右,成人轻轻劳动强度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200~300g,相當于主食300~ 400g;肥胖者可控制在150~250g。如果 增加可溶性食品纤维摄入果胶纤维水溶液有一定黏滞度,与血糖降低呈正相关,可使抑胃多肽分泌减少。选用高纤维饮食,建议每4.18MJ(1000 kcal)能量补充12~28g食品纤维, 或每天食品纤维供给量约为40g。可溶性食品纤维,如半纤维素,果胶等有降低血糖、血脂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功效,可多用。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含葡甘聚糖魔芋精粉有降血糖功效。含可溶性食品纤维较多食品还有整粒豆、燕麦麸、香蕉、杏等。玉米和大麦可溶性食品纤维含量高于稻米。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故糖尿病饮食应适當降低脂肪供给量。脂肪占总能量20%~30%,或按每天0.7~1.0g/kg供给。限制动物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至少占总脂肪33%以上,供给植物油20~40g/日,P/S比值最好能达到1.5—2.5。减少胆固醇摄入,每天应低于300mg。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应限制在200mg/日以内。每天脂肪供能占总能量比例应 选用优质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糖原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加,常呈负氮平衡,要适當增加蛋白质供给。成人按每天1.0~1.5g/kg,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存在感染时,如肝肾功能良好,可按每天1.5~2.0g/kg供给。儿童糖尿病患者,则按每天2.0~3.0g/kg;如有肾功能不 全时,应限制蛋白摄入。具体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而定,通常按每天0.5~0.8g/ks供给。动物蛋白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33%,同时补充一定量豆类蛋白。多选用大豆、兔、鱼、禽、瘦肉等食品,优质蛋白质至少占33%。蛋白质提供能量占总能量10%~20%,总能量偏低饮食蛋白质

老年糖尿病开题报告doc

老年糖尿病开题报告 篇一:糖尿病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糖尿病的研究 学院 专业 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指导教师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付吉XX500810 XX年4月10日 篇二:糖尿病开题报告 济宁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开题报告开题日期:XX年6月 2日课题编号: lcXX046课题名称:《从脾阴虚论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课题负责人:刘传旭所在单位:曲 阜中医药学校邮政编码:273100《从脾阴虚论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开题报告曲阜中医药学校课题组附专家签名篇二:影响糖尿病病人口腔保健行为因素的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中国老年学杂志XX年1月第32卷,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研究进展[中图分类 号]r587.

[2] 于健,祖颖.牙周病与糖尿病、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ej].山东医药,XX49(5): 114 115. [3] yuen h k,wolf b j,bandy0padhyay d,et a1.oralhealth knowledge and among adult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XX,86(3):239—246 [4]诸运青;梁军;许婷;李露露;健康教育在牙周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当代医 学;XX年16期黄伟; [5]黄毅;;运用precede模式探讨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 [j];现代预防医 学;XX年08期 [6]李峥;朱凌;沙月琴;牙周健康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 分析; [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XX年04期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7]李茜,张文捷,陈建钢健康教育对改善牙周病治疗效果的评估[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XX年05期 [8] 边立新;刘东玲;王玉玲;牙周洁治病人口腔卫生状况及保健意思调查分析; [j];护

糖尿病论文综述1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异常综合征。糖尿病为一种终生性疾病,病情漫长。患者面对终生性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己成为威胁群众健康、消耗卫生资源的主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由十几年前的1%增长到目前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死亡率已上升至第3位,仅排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富裕程度有关,也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肥胖、吸烟、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适合院外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执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素质,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职责.要加强糖尿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因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与转归.[1]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年糖尿病论文关于糖尿病的论文

老年糖尿病论文关于糖尿病的论文 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难治性膀胱炎患者 D-乳酸\前降钙素测定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D-乳酸前降钙素联合测定在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膀胱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PCT。结果感染组D-乳酸和PCT 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未感染组D-乳酸与对照组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组P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乳酸、前降钙素(PCT)联合测定对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膀胱炎的早期诊断有显著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膀胱炎;D-乳酸;前降钙素(PCT) The significance of D-lactic acid and procalcitonin(PCT)determination in older women refractory diabetes mellitus and cystitis patients XIAO Feng-yi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Wuhan City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1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 significance of D-lactate, procalcitonin(PCT) determination in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es

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论文 《中华糖尿病杂志》发表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下 肢动脉病变的立场声明 2010年12月27日出版的《中华糖尿病杂志》将刊登两项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立场声明,以澄清目前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认识,促进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的健康发展。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有些医疗单位声称可以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并对患者采取收费治疗,在患者和临床医师中造成了认识上和就医行为上的混乱。干细胞具有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的潜能,我国和世界各国均大力开展了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相关研究,比如,人们希望能够将干细胞培养成能够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来治疗糖尿病或将干细胞培养成血管内皮细胞来治疗血管病变。但是,由于科学研究水平的限制,除少数血液疾病已经能成功采用干细胞治疗外,绝大多数疾病的干细胞治疗尚处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前研究阶段。为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和外周血管病变的问题,系统地回顾了循证医学研究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发表声明。 以下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表声明的摘要。 (一)对于采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此阐述以下立场:

1.干细胞治疗研究为更好地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希望国家加强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 2.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尚处于临床应用前的研究阶段,不建议将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技术作为常规的临床实践。 3.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需遵守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干细胞临床转化指南》和国内有关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伦理准则和相关指南或管理规定。 (2)如开展临床研究,需遵循我国临床研究的相关规定。临床研究方案必须得到临床试验实施者所在医疗或研究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3)在实施临床试验前,必须向自愿参加临床试验的糖尿病患者告知临床试验的内容以及可能的获益和潜在的危害,并获得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 (4)不得向参加临床试验的糖尿病患者收取与临床试验相关的费用。 (5)临床试验要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设计,与现行的糖尿病治疗方法相比较,评价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长期随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对于采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此阐述以下立场:

糖尿病开题报告

济宁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开题报告 开题日期: 2012年6月 2日 课题编号: lc2012046 课题名称:《从脾阴虚论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课题负责人:刘传旭所在单位:曲 阜中医药学校邮政编码:273100 《从脾阴虚论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开题报告 曲阜中医药学校课题组 附专家签名篇二:影响糖尿病病人口腔保健行为因素的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月第32卷,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研究进展[中图分类 号]r587. [2] 于健,祖颖.牙周病与糖尿病、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ej].山东医药,200949(5): 114 115. [3] yuen h k,wolf b j,bandy0padhyay d,et a1.oralhealth knowledge and among adult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9,86(3):239—246 [4]诸运青;梁军;许婷;李露露;健康教育在牙周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当代医 学;2012年16期黄伟; [5]黄毅;;运用precede模式探讨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 [j];现代预防医 学;2012年08期 [6]李峥;朱凌;沙月琴;牙周健康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 分析; [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4期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7]李茜,张文捷,陈建钢健康教育对改善牙周病治疗效果的评估[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05期 [8] 边立新;刘东玲;王玉玲;牙周洁治病人口腔卫生状况及保健意思调查分析; [j];护 理研究;2010年27期 [9]钟秀芬;陈燕;卢其芳;杨喜琴;梁群;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 识认知率的影响[j];中国进修杂志2010年02期 [10]边国新;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 年05期 四、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2010.08—2010.09 查找国内外文献、立题 2010.10—2010.11 完成综述 2010.11—2010.12 完成课题设计 2011.01—2011.02 设计问卷,进行预调查,修改问卷 2011.02—2011.04 正式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 2011.04—2011.05 撰写论文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日篇三:朱秀玲开题糖尿病 研究生开题报告书 华北煤炭医学院 学科、专业

关于治疗糖尿病的论文

糖尿病人注意饮食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其患病率在我国逐渐增高,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的糖尿病发病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 那么糖尿病的基本概况是如何的呢?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通常用紫灵芝来调养糖尿病,以恢复血糖平稳状态,防止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在我国患病率以北京、辽宁、宁夏、甘肃、云南、福建较高,而致病的原因有哪些呢?哪些危险因素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呢?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

糖尿病毕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导致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也日趋严重。然而即使如此,我国在糖尿病防治方面依然存在相关知识普及率低, 广大民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与糖尿病流行的趋势不相符合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相关资料报告,通过分析糖尿病的现状,指出了糖尿病形势的严峻性,强调了糖尿病护理重要性。本文还从糖尿病的病理、病因出发,对糖尿病护理的内容、疗效进行系统地探讨。 关键词: 现状、危险因素、糖尿病护理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because of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changes in diet,

increasing pace of life rhythm, and the life style of less movement but more stillness, together with many other factors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is growing rapidly all over the world, the influence of diabetes to people’s healt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oo. But even so ,there still exist Low coverage of relevant knowledge, most people don’t have enough learn about the diabetes comparing to its tendency. Combining with related data report, by analyzing the diabetes’ recent situation, figures out that the situation of which has been very serious now .In other hand ,this text also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about the content and effect of diabetes care bases on its and pathology causes Keywords:Recent situation, Dangerous factors, Diabetes care 目录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 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3]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4]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20岁以上成年人1/10患糖尿病 据今年3月2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中国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的研究论文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400万的糖尿病患者。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人数增速迅猛与中国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而导致的城市“富贵病”人群增多密不可分。 这一结论一项覆盖全国14个省市,年龄20岁以上54240人的调查,最终47325人最终完成了调查。此项调查还显示,糖尿病已经开始在20岁至39岁的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这一年龄段的患病率占3.2%,而糖尿病患病前期人数更是达到了9.0%。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内,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1 目前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1 患病率急剧增加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1995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1.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3.7% ......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48005180.html,/html/paper/1004-7484/2011/04/125.htm 糖尿病管理必须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新增的这些来自城市的“富贵”糖尿病患者大多都伴有肥胖、血脂紊乱、和/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半数糖尿病患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_对策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班级:护理18班姓名:鲍琴琴指导老师:郑超英 【摘要】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前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糖尿病肾病有年龄大,病程大,并存疾病多的特点,且多年无任何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病。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组为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科室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

[实用参考]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姓名: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132********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RR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第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在

关于糖尿病的论文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写论文一般是现状,原因,解决对策,所以可从这个结构入手 糖类是人体内保持健康最基本的营养物质,对一般来群来说,补充糖类有很多种方法。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补充糖类可就要谨慎了,糖尿病能不能吃糖?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有些病人认真忌糖,甚至不敢吃粮食,血糖仍然控制不好。 糖类是人体内保持健康最基本的营养物质,对一般来群来说,补充糖类有很多种方法。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补充糖类可就要谨慎了,糖尿病能不能吃糖?糖尿病人补充糖类要十分的严格,在提供身体基本营养的基础上,过多的糖类容易突然导致血糖的升高。糖尿病人身边也需要经常备用一些降血糖药物,以备血糖突然升高。糖尿病人买什么药吃?通过下面的介绍我们来了解一下。 医生介绍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其实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吃点蜂蜜对糖尿病人还是有些帮助的。 营养师说,糖尿病病人因不能食用精制的糖类,用木糖醇来做调味品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木糖醇和葡萄糖一样,由碳、氢、氧三种物质组成,在人体内氧化后可释放出热能。木糖醇在代谢初期,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与,但在代谢后期,则需要胰岛素的促进。但一定要控制量。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4.0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病人血糖异常升高,脱水,迅速进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0%。(一)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当各种诱因使糖尿病加重时,人体内脂肪分解加速,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大量脂肪酸经肝脏进行β氧化产生酮体,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很少,为2毫克/100毫升血,尿中酮体不能检出。在酮症酸中毒时,血中酮体升高达50毫克/100毫升血以上称为酮血症;尿中出现酮体,称为酮尿。酮体以酸性物质占主要部分,大量消耗体内的储备碱,逐渐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病人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同时伴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1、糖尿病治疗不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降糖药突然停药或用量不足;未经正规治疗的糖尿病。2、感染糖尿病人并发肺炎、泌尿系感染、坏疽等感染时。3、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洁)引起呕吐、腹泻。4、其他严重外伤或手术后。妊娠和分娩。(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1、早期糖尿病加重的现象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全身无力。2、病情迅速恶化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痛较重,常被误诊为急腹症。当酮症酸中毒好转时,腹痛很快消失。3、精神及呼吸症状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而大,呼气时可有烂苹果味,酮体浓度高则气味重。4、脱水症状由于多尿和呕吐腹泻引起。病人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淡漠,很快进入昏迷。由于失水而出现脉弱、血压降低、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部分病人有发烧现象,体温38~39℃。5、化验橙查尿糖?~?,尿酮体阳性;血糖显着升高,多数300~600毫克/每100毫升血(16.7毫摩尔~33.3毫摩尔/每升血),少数可达1000毫克/每100毫升血(55.5毫摩尔/每升血);血酮体增高。其他的化验检查都可以出现不正常,如血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钠、氯、钾离子均可降低。6、注意与其他情况引起的昏迷进行鉴别糖尿病人在家庭中突然出现昏迷时,大多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酮症酸中毒引起,另一种可能为低血糖昏迷,一般是在血糖低于50毫克/每100毫升血(2.8毫摩尔/每升血)时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神志不清,但呼吸、心跳等一般情况尚好。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 【摘要】糖尿病在我国属于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糖尿病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随着近些年来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糖尿病患病总数处于国际首位。糖尿病是在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之后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非传染性且慢性发展的疾病。我国对糖尿病的 流行病学进行了反复的分析研究,虽然诊断标准出现了变化,可糖尿病的上升趋势却未改变,当前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几率为12%左右,大概患病人数高达1.15亿人。当前,糖尿病和 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寿命造成严重影响,为患者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医疗以 及经济负担,我国糖尿病的控制管理在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对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以 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变化趋势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增长,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 平不断提升,以及老龄化等各种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每年都在增增,导致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2017年世界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世界上的成 人糖尿病患者共有4.26亿,预计占总人数的8.8%;而我国的患病总人数高达1.15亿,居于 国际首位,占国际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出四分之一,且这个数据还在上升,预测到2045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将会上升到1.2亿人。我国不仅糖尿病患者人数惊人,并且患病率 在高处国际水平,我国糖尿病患者在2017年的患病率为10.9%。糖尿病的流行为我国社会以 及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我国在2017年死于糖尿病的人数高达八十四万人,而小于60岁 年龄的患者占33.8%。上述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糖尿病防治工作依然经受者严峻的挑战。 1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性病学 糖尿病的并发症通常包含微血管并发症与大血管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发生残疾、出现 死亡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带来的危害主要是长期的高血糖为人们的全身脏器造成损害,从而 使其功能出现逐步的减退。为此,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加强了解至关重要,但是,因 为并发症的出现和很多因素有关,包含了,年龄、遗传、血糖控制水平、性别、其他的心脑 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病程等,因此,在进行糖尿病并发症流行学的调查时,难度较高,不 仅应该调查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明确判断并发症的含义与辨别。现阶段,我国仍旧缺少设计 较好的糖尿病并发症流行病调查资料。 1.1糖尿病视网膜出现的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导致的病变是造成患者实名的重要因素,相关调查显示,我国21.5%的Ⅰ型糖 尿病与36.7%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眼部疾病的概率为35.3%,包含了背景视网膜发生的病变、增生性视网膜实现的病变、失明、白内障;当然Ⅱ型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随着年龄 以及病程的上升而增长。除此之外,我国糖尿病视网膜发生病变的患病率体现出了区域性差异,城市低于农村,南方低于北方。 1.2糖尿病引发的肾病 糖尿病并发症肾病是导致肾功能出现慢性衰竭的重要因素,患病率较高的区域就是亚太地区。相关研究显示,34.6%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肾脏并发症,而Ⅰ型患者的出现率为23.5%,Ⅱ 型患者为35.7%。 1.3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神经病变 病人在患有糖尿病后十年以内会出现显著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几率和病程有着直 接联系。如果吸烟的年龄超出40年且血糖控制很差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的患病率 会更高。在门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周围组织出现病变的

糖尿病毕业论文

糖尿病毕业论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摘要: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导致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也日趋严重。然而即使如此,我国在糖尿病防治方面依然存在相关知识普及率低, 广大民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与糖尿病流行的趋势不相符合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相关资料报告,通过分析糖尿病的现状,指出了糖尿病形势的严峻性,强调了糖尿病护理重要性。本文还从糖尿病的病理、病因出发,对糖尿病护理的内容、疗效进行系统地探讨。 关键词: 现状、危险因素、糖尿病护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 because of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changes in diet, increasing pace of life rhythm, and the life style of less movement but more stillness, together with many other factors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is growing rapidly all over the world, the influence of d iabetes to people’s healt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oo. But even so ,there still exist Low coverage of relevant knowledge, most people don’t have enough learn about the diabetes comparing to its tendency. Combining with related data report, by an alyzing the diabetes’ recent situation, figures out that the situation of which has been very serious now .In other hand ,this text also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about the content and effect of diabetes care bases on its and pathology causes Keywords:Recent situation, Dangerous factors, Diabetes care 目录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