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成人)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成人)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成人)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成人)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成人)抽签号得分

考核日期监考教师

单人徒手成人心肺复苏(CPR)操作流程

单人徒手成人心肺复苏(CPR)操作流程 1、(语言: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准备,发现有人倒地) 2、双手平举,眼睛观察左到右,上到下扫视, (语言:环境安全,无危险因素,时间:XX:XX) 3 马上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请这位先生帮忙拨打120,这位女士帮忙维持现场秩序) 4、以食指和中指探查颈动脉有无搏动(判断颈动脉至少5秒但不超10秒) (语言:1001、1002、1003、1004、1005、1006,没有呼吸、颈动脉消失,开始CPR) 5、摆正体位,检查地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加板或转移至平整位置) 6、解开病人衣扣,定位(两乳头连线胸骨下半部),按压30次(频率:如01,0是压下、1是上升),每次按压后主胸部完全回弹,但手仍贴着患者胸部, (语言:01、02、03、04、05、………26、27、28、29、30) 7、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 (语言:口腔无异物,开放气道) 8、开放气道(仰头提颏法),姿势保持不变, 9、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每次1秒,同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判断气道是否开放成功), 10、5个循环后判断呼吸、循环体征,探查颈动脉, (语言:1001、1002、1003、1004、1005、1006,患者恢复颈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嘴唇、甲床恢复红润,瞳孔由大缩小,抢救成功,转入ICU治疗。) 11、摆好体位,穿好衣服、侧摆头部; 12、操作完毕。 CPR要点:Ⅰ.快速按压,Ⅱ.用力按压,Ⅲ.使胸廓充分回弹, Ⅳ.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Ⅴ.避免过度通气。 知识点: ①颈动脉位置:男性喉结/女性甲状腺软骨,旁开1-2cm; ②按压部位:男性可用两乳头连线中点定位,女性以右手中指食指并拢,沿肋缘滑至剑突切迹上两 横指,(胸骨中下1/3处); ③按压动作:左手掌根放胸骨上,右手掌根放左手背上,右手五指扣住左手,左手五指上翘,双臂 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心肺复苏最新标准

心肺复苏最新标准 心肺复苏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1.严重的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2.电击伤3.外伤4.溺水5.药物中毒6.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7.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8.手术意外等等。 二(心肺复苏的重要意义:目前世界公认在心跳呼吸骤停后,病人脑细胞于4分钟开始死亡,10分钟内脑死亡已成定局,为此对心脏骤停的病人于4分钟内开始 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可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 三(心跳呼吸骤停诊断: 1.临床表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昏迷,触不到颈动脉搏动,心音消失,呼吸 断续,继而停止,双侧瞳孔散大。 2.心电图表现:?心跳完全停止(心电图描记为一条直线,表明心肌处于静止状态,完全不收缩)?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显示宽而振幅低畸形的QRS波,其频率小于20-30次/分,表明心肌缺乏有效的收缩与射血)?心室颤动(呈粗细不等的纤维颤动波,心肌仅有不规则的蠕动,不能射血,临床上此种类型最为常见,其恢复自主心搏的可能性最大) 3.诊断依据:当病人突然神志丧失,大动脉(如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即 可做出诊断,抢救立即开始。 4.注意事项(四不要):?不要等待静听心音有无才开始抢救。?不要等待以上诊 断心跳呼吸骤停的各项临床诊断依据均具备才开始抢救。3.不要等待心电图证实才开始抢救。4.创伤所致者更不要等待静 脉或动脉输血才开始抢救。

四(CPR-BLS(basic life support)基础生命支持: 1.判断意识、呼救: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可轻拍病人肩膀大声呼救,“喂,你怎么了,”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一旦确定病人意识丧失立即呼救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不正确的呼救:剧烈摇动病人肩膀,常可加重骨折等损伤) 2.放置适当CPR体位:?将病人翻身整体转动置于水平仰卧位,注意保护颈部?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上?单人抢救——站在或跪在病人一侧肩部;双人抢救——分别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双侧?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及拉链 3.心肺复苏程序[C-A-B]: C.(circulation/compressions)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1.判断有无脉搏,即触摸颈动脉(?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影响头部血液供应,不能在正常人体练习触摸颈动脉,不能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检查时间不可超过10秒?应避免触摸感觉错误,误以为自己手指搏动为病人脉搏) 2.胸外按压机制:心泵机制和胸泵机制 3.胸外按压术: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手掌的下缘应置于病人剑突上方2横指的胸骨正中处(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部重叠于前者之上,两臂伸直,依靠施术者的体重和肩、背部力量,有节奏和冲击性地向脊柱方向垂直按压,每次使胸骨下陷5cm以上(老年人应适当减少) 后突然松开,按压时间和放送时间大致相等。成人CPR,胸外按压与吹气比为30:2,婴幼儿为15:2。按压频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 4.按压有效指标:可扪及大动脉搏动,血压维持在60mmHg以上,恢复了自主呼吸,恢复了瞳孔对光反射。 5.常见错误:?按压部位不正确?按压时肘部弯曲?冲击式按压、猛压?摇摆式按压?放松时双手离开胸骨 A.(airway)开放气道:

单人心肺复苏步骤

单人心肺复苏步骤 1、判断意识; 2、如无反应,立即呼救; 3、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 4、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 5、判断有无呼吸; 6、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次; 7、保持头后仰,另一手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 8、如有脉搏,可仅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9、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0、每按压15次,口对口吹气2次,然后重新定位,再按压15次,如此反复进行; 11、心肺复苏开始1分钟,或者连续操作四个循环后,检查一次呼吸和脉搏、瞳孔变化,以后每进行4~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不超过5秒钟。 12、如用担架搬运病人或者是在救护车上进行心肺复苏,应不间断地进行,必须间断时,时间不超过5~10秒。 双人心肺复苏步骤 1、基本上与单人心肺复苏术步骤相同; 2、两人动作必须协调配合,一人按压,一人吹气,以5:1比率进行;做口对口人工呼吸者,负责开放气道,观察瞳孔,触摸颈动脉搏动。

3、施行心肺复苏的人可分别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左侧和右侧,便于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受到条件的限制,也可站(跪)在同侧。 4、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者交换位置,互换操作,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1、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确定病人已死亡。 3、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心肺复苏术的要点 1、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挽救生命。 2、心肺复苏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3、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头后仰,打开气道,捏住鼻孔,封住口唇,深吸一口气后,向口腔内吹气,每分钟12~14次。 4、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要点: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垂直下压3~4厘米,每分钟100次左右。 5、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按15:2进行;双人心肺复苏按5:1进行。 婴幼儿心肺复苏手法要点 1、判断意识:叩击足底部,捏掐合谷处(手背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地方。)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版本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打分标准 1、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后,先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口述2分) 2、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同时双耳交替呼叫病人(动作正确)。口述:病人无意识。大声呼叫: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急救,赶快拨打120。(2分) 3、将患者放于硬板床或平地上。摆正病人体位,躯体成一直线。(口述2分) 4、站或跪于患者右侧,两膝与肩同宽。(动作准确2分) 5、立即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同时进行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钟。)(口述2分)。 方法:抢救者左耳贴近病人口鼻部,同时进行如下操作:感受是否有气体呼出,看胸部有无起伏,用右手食指及中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的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搏动。(动作准确4分) 6、患者无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解开衣扣,腰带,女病人解胸罩,立即给与人工胸外按压,边按压,边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口述)。(2分)按压的位置:1、剑突上2.5-5cm(两横指),即胸骨柄中下1/3交界处。 2、在胸骨下1/2处,即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下方(口述与部位正确2分) 按压的要点:一手掌根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重叠其上,两手手指交叉,翘起离开胸壁。双上肢伸直,以上身的重量垂直按压胸骨,按压后迅速抬起,使胸廓复原,但掌根不能离开胸壁。连续、有节律的按压30次(计数方法:01、02、03--30)。(口述同时操作正确6分)

按压深度: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婴幼儿为1-2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口述4分) 7、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有假牙去除假牙,注意速度要快,清除鼻腔分泌 物。8、尽快开放病人呼吸道:1、仰头提颏法 2、仰头抬颈法(此法1和2适用于颈部无损伤) 3、托起下颌法(疑有颈部损伤时使用) 方法:左手掌侧压住病人额头,右手置于颈后部,使头后仰。然后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病人下颌中点旁开1-2cm处提起下颌,同时左手食指与拇指捏闭鼻腔,深吸气后,以口腔将患者口部包严,向患者吹气,以患者胸廓明显抬起为有效指标。吹气后口松开,手松鼻,转头观看胸廓是否回陷。连续给于人工呼吸两次(操作)。(口述正确、操作规范6分) 8、吹气与放气时间均应超过1秒,吹气量:700-1100ml/次,10秒内吹气2次。(口述2分) 9、按压通气比率为:30:2,依次做五个循环。(口述2分) 每次按压都应重新找准按压位置。 10、五个循环做完后,立即判断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操作要领同前,时间不超过10秒。 检查后口述:患者瞳孔缩小、颈动脉出现搏动、自主呼吸恢复,颜面、口唇、甲床(轻按压)色泽转红润。心肺复苏成功。(操作及时正确3分)注意事项:(5分) 若心肺复苏成功,则严密观察患者,等待救援或接受高级生命支持。

(完整版)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

(单人徒手模拟人心肺复苏术) 选手按规定着装(体能训练服短袖上衣、07 式丛林迷彩长裤、制式内腰带、制式作战靴、迷彩帽、黑(灰)色袜子),准备完操作用品后向主裁判报告:“裁判员同志,×号选手准备完毕,请指示”,主裁判下达“开始” ,选手回答“是” ,各裁判开始计时并逐步判分。 (一)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选手回答“是”后,迅速跑到患者身边,观察环境情况,口述“病人已处于安全环境” 。 (二)判断病人意识:双膝跪地在病人右侧,一侧腿与病人肩平齐,两腿之间相距一拳,膝部与 病人一拳距离;轻拍病人双肩(复苏时间计时开始),术者嘴距患者外耳道约 5cm ,“喂!你怎么啦?”(左右侧各一次),确认病人意识丧失。 (三)判断病人颈动脉搏动:选手左手手指并拢、轻度屈曲,小鱼际肌置于患者额部,右手食指 和中指指尖触及病人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触及同侧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 5 - 10s 。如无颈动脉搏动,确认病人心跳停止,立即呼救:“快来人呀!准备抢救!” (四)体位摆放:检查身下有无硬物,摆好体位(平卧位),解衣露出胸廓,松开腰带。 (五)胸外心脏按压:选手将一手掌根部(以最小接触面)按在病人胸骨中下1/3 处(双乳头连线中点),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呈跪姿,双肘关节伸直,借臂、 肩和上半身体重的力量垂直向下有节奏的按压。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 / 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 1 : 1 ,按压幅度(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 ,而后迅速放松,放松时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廓,反复进行,连 续按压 30 次。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回弹恢复原状,尽量避免按压中断。整个按压(深度、频率)由复 苏电脑模拟人判断,并打分(心肺复苏计时从拍打患者双肩开始第 5 个循环最后一次吹气完成为止)(六)开放气道: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内异物,复位后采用压额抬颌法开放呼吸道(用 左手小鱼际处按前额向下压,用右手食指、中指托起下颌,用暗力开放气道,避免动作粗鲁,防止医 源性损伤)。 (七)人工呼吸:采用“双C”手法固定通气面罩,用口吹气,每次吹气时间至少 1 秒,吹气量每次 500 - 600ml ,2 次吹气时间不超过 5 秒,以看到胸部起伏作为人工呼吸有效指标,通气完毕后 立即转入下一次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比例为30 : 2,共进行 5 个循环。 (八)评价复苏征象:听呼吸音;看病人胸廓是否有起伏;用颊部感受有无气流;摸颈动脉有无 搏动,检查瞳孔、面色;确定复苏有效,将病人取舒适体位(病人头部偏向一侧),整理病人着装。 起立,报告“病人呼吸恢复、颈动脉搏动、瞳孔缩小、面色转红,操作完毕,请指示”。(操作计时结束),主裁判下达“退场”口令,选手迅速退场。

心肺复苏相关基础知识

word word 心肺复苏相关知识 心肺复苏:CPR 是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 呼吸、心跳骤停,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基础生命支持:BLS 又称现场急救,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 救护,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的徒手抢救。 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 1、意外事件 2、器质性心脏病 3、神经系统病变 4、手术和麻醉意外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6、药物中毒或过敏呼吸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 1、面色突然死灰、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5、皮肤苍白或发绀 6、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 7、伤口不出血 颈动脉及股动脉的位置 因颈动脉表浅,且颈易暴露,一般作为判断的首选部位。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 之间,可用示指、中指指端先触及气管正中,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滑向颈外侧气管与肌 群之间的沟内,触摸有无搏动。其次选股动脉,股动脉位于股三角区,可于腹股沟韧带稍下 方触摸有无搏动。触摸脉搏不少于5~10 秒。 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 胸骨中下1∕3 交界处,即男性在两乳头中点与胸骨交界处,也可以沿着肋缘向上至剑突 两横指。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深度与呼吸比成人:使胸骨下陷至少5cm 儿童、婴儿至少下压胸部前后径的1∕3 儿童至少5cm 婴儿至少4cm 频率至少100 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之比为1:2 在置入高级气道前,按压与通气比率:单人30:2 双人:成人30:2 ,儿童和婴儿15:2 ,新生儿3:1 (如果考虑是心脏源性心搏骤停为15:2 ),按压间断不超过10 秒。 开放气道的方法 1、仰头提颏法 2、仰头抬颈法:头、颈部损伤患者禁用 3、双下颌上提法:适用于怀疑有颈部损伤的患者 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频率:每6~8 秒一次呼吸(每分钟8~10 次呼吸),大约每次呼吸 1 秒钟时间,简易呼吸 器的通气量是500~600ml,每次吹气时间不超过 2 秒。 有效指标:患者胸部起伏,且呼气时听到或感到有气体逸出。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频率:20 次∕分,用于口腔严重损伤或牙关紧闭患者,适用于婴儿,吹起时间要短,均 匀缓缓吹气,防止气体进入胃部,引起胃膨胀。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1、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60mmH以g上) 2、口唇、面色、甲床等颜色由发绀转为 红润3、散大的瞳孔缩小,有时可有对光反应4、自主呼吸逐渐恢复5、意识逐渐恢复,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6、有尿7、心电图波形有所改善,室颤波由细小变为粗大, 甚至恢复窦性心律。 心肺复苏并发症 1、肋骨骨折 2、血、气胸 3、肺损伤 4、心脏压塞 5、肝、脾破裂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模拟抢救环境为病房,患者坠于床下,面朝下府卧地上) 准备物品:治疗盘(弯盘)1个、无菌纱布3块。 1、抢救者快步进入病房,头及目光从左到右,从上往下观察判断周围环境安全,大声报告:周围环境安全! 2、抢救者快步跑到患者边上(抢救者跪于患者身体左侧,左腿与患者双肩平齐,双膝分开与双肩等宽),用双手分别轻拍病人双肩判断意识,并对着病人耳朵说:“喂!你怎么了?”(病人没有反应)。大声说:病人没有意识!通知医生抢救病人,时间**时**分。 3、放置病人于抢救体位。 4、抢救者用右手食指、中指缘下颌中央缘颈正中下滑至甲状软骨向左或右(两侧均可)滑动约2厘米到气管和胸锁乳突肌之间摸颈动脉(同时脸靠近患者口鼻听呼吸音并感受呼气,双眼斜视胸部有无起伏“看、听、感觉”)不超过10秒(判断6秒)(默数1千零1…到1千零6),判断后大声说:无脉搏!(无呼吸) 5、胸外心脏按压:(按压5个周期,30:2)定位:两孔头连线中点或胸骨中下1/3,左手米根紧贴定位点上,右手指分开紧扣左手指,左手掌指上翘,双手重叠、双臂仲直,与地向垂直,以抢救者髋关节为支点,以上身重量匀速协调向下乐,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30次。(绿灯亮),小声数01-24,大声数 25-26-27-28-29-30(按压时双眼观察病人面色变化)。

6、清理气道和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头偏向一侧,清理鼻口分泌物,邓察口腔后,报告“口腔无义齿、无异物”,把头摆正。 7、口对口人工呼吸: 仰头抬颌开放气道,纱布一张对折覆于嘴上,勿覆盖鼻孔,左手拇指食指顺势捏住患者鼻孔,吹气1秒,吹气时眼睛斜视胸部观察胸部起伏,放气时松开病人嘴及鼻孔,时间1秒,重复吹气放气一次。(胸部起伏,绿灯亮)。 8、第一组按压:定位后,向下乐30次(绿灯亮),按压的频率至少100次分,小声数01-24.大声数25-26-27-28-29-30. 9、第一组口对口人工呼吸: 仰头抬颌开放气道,纱布一张对折覆于嘴上,左手指拇食指控住鼻孔,吹气1秒,吹气时观察胸部起伏。松开病人嘴及鼻孔放气1秒,重复吹气放气一次、(胸部起伏。绿灯亮)。(以后不再清理呼吸道) 10、第三到五组按压及人工呼吸步骤与第二组和同 11、复检:第五组吹气放气结束后,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中指缘下颌中央 缘颈正中下滑至甲状软骨向左或右(两侧均可)滑动约2厘米到气管 和胸锁乳突 肌之间摸颈动脉(同时脸靠近患者口鼻听呼吸音并感受呼气,双眼斜视胸部有无 起伏“看、听、感觉”)不超过10秒(判断6秒)(默数1千零1..到1

心肺复苏考题

心肺复苏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心肺复苏考题 一、选择题 1.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B (A)80-100次/分;(B)100次/分;(C)120次/分;(D) 60-80次/分2.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A (A)30:2;(B)15:2;(C)30:1;(D)15:1 3.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A (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B)心尖部;(C)胸骨中段;(D)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4.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C (A)胸廓前后径的一半;(B)2-3 cm;(C)4-5 cm;(D)6-7cm 5.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A (A)500-600ml;(B)600-700ml;(C)400-500ml;(D)800-1000ml 6. 2005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的每次吹气时间为:A (A)超过1秒;(B)小于1秒;(C)与呼气时间等同;(D)快速用力吹气7.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人工呼吸的频率为:B (A)6-8次/分;(B)8-10次/分;(C)10-12次/分;(D)12-15次/分 8.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实施者交换按压操作的时间间隔为:D (A)5分钟;(B)3分钟;(C)10分钟;(D)2分钟 9.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200J;(B)300J;(C)360J;(D)150J 10. 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100J;(B)100-150J;(C)150-200J;(D)300J 11. 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A (A)仰头举颏法;(B)双手推举下颌法;(D)托颏法;(D)环状软骨压迫法 12. 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次数为:A (A)1次;(B)3次;(C)2次;(D)4次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新)评分标准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评分标准(100分)操作 项目 一、 操作 目的操作内容 以徒手操作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 和意识,抢救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口述) 1、判断意识:轻拍患者面颊或肩部,并在患者耳 边大声呼唤。(注意颈部保护,确认患者意识丧 失。) 2、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触摸部位为气管两侧 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或触脉搏持续不 超过10秒。 操作要点: 1.着装整洁,戴挂表。 2.用物:长木板(说明即可)、治疗盘内放:手 电筒;弯盘内放:清洁纱布2块 3.操作步骤:标 准 分评分标准扣得分分5无目的扣5分

二、 评估 患者 1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4 80缺一项扣0.5分三、 实施 要点(计时开始) 1)快速判断 (1)意识:轻拍患者面颊或肩部,并在患者耳边大 声呼唤。(注意颈部保护,确认患者意识丧失。)(2)触颈动脉搏动:触摸部位为气管两侧2-3cm,10 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或触脉搏持续不超过10 秒。 2)呼救并记住时间:大声呼叫他人通知医生或拨打“120”。 3)摆放体位:去枕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病人衣领口、领带、围巾及腰带(在软床上,病人 背下垫长木板或仰卧于地上)。 4)胸外心脏按压术: (1)术者体位:抢救者跪于或站在患者一侧。

(2)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即胸骨中、下 1/3交界处在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相交处;另 一手以拇指根部为轴心叠于下掌之背上,手指翘 20 起不接触胸壁。 (3)双肘关节伸直,依靠操作者的体重、肘及臂 力,有节奏地垂直施加压力,使胸骨下陷至少5cm (成人),儿童、婴儿至少下压胸部前后径的1/3, 儿童至少5cm,婴儿4cm,然后迅速放松,解除 压力,使胸骨自然复位。 (4)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以上,按压与 放松时间之比为1:2,放松时手掌根不离开胸壁。拍打部位不正确扣0.5分颈动脉部位不正确扣2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不呼叫或未记录时间各扣1分 颠倒一处扣1分 未去枕扣5分 按压部位不正确扣5分未口述卧硬板床或平躺地面扣1分 找部位手法不正确扣1分双手不平行扣1分 双肘未伸直扣1分 按压一次无效扣2分手掌离开按压部位扣1分按压幅度不够扣1分速率不合乎要求扣2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未观察面色每次扣1分未扪及颈动脉扣1分颠倒一处扣1分 1三、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来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循环功能的急救技术。CPR技术是医护人员人人必需掌握的急救技术。 一、目的 1、通过实施心肺复苏,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循环和意识。 2、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二、注意事项 1、抢救时应动作敏捷,争分夺秒。 2、胸外按压部位要准确,用力适宜,要保证足够的频率和深度(频率:至少100次/分,深度:胸骨下陷成人:至少5厘米)。 3、胸外按压时,操作者的肩、肘、腕应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保持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 4、按压后,要使胸廓充分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5、人工呼吸时,清除口咽分泌物、异物,保证气道通畅。 6、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1、肋骨骨折; 2、损伤性血气胸; 3、心脏创伤; 4、胃、肝、脾破裂; 5、栓塞。预防: 1、行胸外按压时,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不间断地进行,不要左右摆动,不能冲击式猛压,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以免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 2、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对于老年病人按压时酌情降低压力。 处理措施: 1、肋骨骨折: (1)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 (2)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处理,除了上述原则外,尤其注意消除反常呼吸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供氧、纠正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和防治休克。

2、损伤性血气胸: (1)闭合性气胸:气体量小时无需特殊处理,气体可自行吸收。 (2)张力性气胸:可安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将气体持续引出。 (3)血气胸若出血不止,除抽气排液和适当的输血外,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 3、心脏创伤:伤员需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4、胃、肝、脾破裂:严密观察病情,胃破裂者行裂孔修补术或部分切除术;肝破裂的处理原则是彻底清创,确切止血、通畅引流。脾破裂者应作缝合修补术或切除术。 5、栓塞:发生栓塞后,最重要的是吸氧,并根据医嘱使用激素、抗凝药。 四、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脉搏、有无活动义齿等情况。 2、患者准备: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便于抢救的需要。 3、用物准备:纱布2块、弯盘2个、手电筒。 4、护士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洁。 5、环境准备:安全、光线充足、患者床单位周围宽敞,必要时屏风遮挡,避免影响其他患者。 五、操作步骤 1、判断:检查患者,判断意识及大动脉搏动。 (1)判断意识:轻拍患者肩部,(拍双肩,呼唤双耳,轻拍重唤),呼唤:“喂! 你怎么了?”判断:“患者无反应,意识丧失。” (2)触摸颈动脉搏动是否消失:示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 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时间为5-10秒钟)。口述:“颈动脉搏动消失。”同时看患者胸廓有无起伏,用颊部感觉有无气流,识别呼吸是否停止。口述:“患者无自主呼吸,胸廓无起伏。” 2、立即呼救:呼叫:“医生快来”。 3、摆放心肺复苏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于硬板床或地上,如是卧于软床上的患者, 其肩背下需垫心脏按压板,去枕、头后仰。解开上衣,暴露胸部,松开裤带。 4、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者跪或站于患者一侧肩旁。确定部位:胸骨中下段1/3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新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编号:时间:得分: 项 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 值扣分原因 得 分 准备质量10 分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佩戴胸卡。(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纱布2块、弯盘2个、手电筒。(少一种扣0.5分,包括物品摆放有序) 3、简述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目的: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 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口述,少一项扣1分) 2 3 5 操作流程质量75 分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1、判断意识:拍患者肩部,并呼唤“喂!你怎么了?”看患者有无反应判断 意识是否丧失,识别呼吸是否停止。(未作不得分,不符合要求扣1分) 2、将患者去枕平卧硬板床或地上,同时呼叫医生(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3、解开衣领及裤带,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1).确定部位:胸骨中下1/3 交界处或操作者用右手中指、食指沿肋弓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向上两横 指的上缘;(2).方法:操作者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位,另一手重叠其上,指指交叉,双臂关节伸直并与患者胸部呈垂直方向,用上半身重量及前臂 肌力量向下用力按压,力量均匀、有节律,频率100次/分以上,按压深度:成人5cm以上。(定位不正确,频率、深度、方法不符合要求各扣2分) 4、畅通气道: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患者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除口鼻咽腔 污物,有活动义齿者取出,打开气道:仰头举颏法:左手小鱼肌置于患者 的前额发迹,向后施加压力,右手中指、食指托起下颌,向上向前托起, 两手同时用力,使患者头后仰,畅通气道。(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5、建立人工呼吸: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肩部或头部,连续吹两口气,方法: 平静呼吸、缓慢吹气(吹气时间≥1秒);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复原情况,紧 接着做第二次吹气。(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6、心脏按压与吹气的配合单人及双人法均为30:2,即按压30次吹气2次。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7、5个循环后,以吹气2次结束。判断自主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心音大 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观察瞳孔、肤色、血压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 分) 举手示意操作计时结束。 8、用纱布清洁患者口鼻周围,头复位,穿好衣裤,盖好被子,继续生命支持 (少一项扣1分) 9、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少一项扣1分) 5 5 15 10 15 15 8 5 5 全程质量评价15 分1、操作熟练,沉着冷静,手法正确(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关心、体贴患者(做不到不得分) 3、复苏有效(口述有效指征: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收缩压≥60mmHg、肤 色转红润、瞳孔缩小,光反应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少一项扣1分) 4、用物处理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2 1 2 2 终末标准时间3分钟,全程5个循环,少做循环或操作时间超过3分钟未完成者,即扣 除60分(包含在满分100分内) 60 分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具体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复习题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具体操作步骤 1、确保现场环境安全 要点:使伤者脱离触电、窒息、中毒等危险环境,不得盲目施救,避免造成救助者触电、中毒等 2、迅速确定病人是否存在意识(判断神志) 要点:轻拍双肩、呼唤双耳,不要过分摇晃病人的头部和身体 压眶反射:指压点在眶上孔或框上切迹,也就是骨性眼眶上缘内侧1/4处 压眶反射阳性提示昏迷程度不深,阴性说明已深度昏迷 压眶时若出现同侧肢体不动,对侧肢体出现活动,则提示有同侧肢体瘫痪 检查病人颈动脉有无博动(位置在喉结右侧) 3、呼救 拨打120,大声呼喊附近的人 4、摆正病人体位 要点:病人要躺在坚实平面上,后背不要放在沙发上等软的物体表面,避免影响急救效果。救助标准动作:一条腿膝盖对准病人肩部,另一条腿膝盖对着病人肚脐,双腿跪地分开。 5、开放气道 要点:一只手的小鱼际压住病人前额,另外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放在病人下颌中点旁开一到两厘米的地方,做压额提骸法(期间将伤者可能影响气道通畅的衣物除去) 压额提骸法要点:病人下颌骨与地面成90。角 >90。时,过度后仰会损伤病人颈椎,气管反折,堵塞气道 <90。时,气道打开不充分 病人颈椎损伤时宜采用双手抬颌法开放气道 双手抬颌法:食指、中指、无名指抬开下颌角,拇指推开口腔 6、人工呼吸 要点:探头平视病人胸部有无起伏,耳朵倾听耳鼻有无气流通过,持续5~10s若无反映,当即开始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标准动作:保持病人气道开放,每次吹气1s,吹气量400~600ml,实际吹气量以病人胸部有明显起伏为准 7、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胸鼓柄与两乳连线交界点 按压深度:成人4~5cm,幼儿、老年人1~2cm,逐渐加深,以防按压伤骨 按压频次:每分钟100次 按压:吹气比例=30:2 按压30次,吹气2口为一个救援循环,救助时至少持续5个救援循环后观察伤者有无意识,如无意识继续进行救援循环,直至120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术提问(2015版) 1、心肺复苏适应证: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及呼吸骤停,包括心跳骤停、室颤及心搏极弱、呼吸骤停。 2、胸外按压深度:在成人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5-6厘米。对于婴儿、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青少年5~6厘米。 3.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4、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5.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6、高质量心肺复苏术的五个评价指标: ①用力按压:深度5-6cm,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 ②快速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③使胸廓充分回弹。 ④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5-10s,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仍为30:2,气管插管后,因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可用10次/分钟(6秒1次)。 ⑤避免过度通气 7、人工呼吸的并发症:①胃扩张和胃内容物返流,②肺部气压伤如:肺大泡破裂、气胸,③呼吸道异物、消化道菌群异位、肺部感染 8、胸外心脏按压的并发症:①胸骨骨折、肋骨骨折、心包积血,②肋软骨骨折,③气胸,④血胸,⑤肺挫伤,⑥肝脾撕裂,⑦脂肪栓塞 9、胸外心肺复苏禁忌证:①胸壁开放性损伤;②多发肋骨骨折;③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④凡是已经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断头、尸僵等;⑤晚期癌症等;⑥现场环境不安全,危及抢救者生命安全。 10、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 按压时,引起胸内压力普遍性增高,胸内动脉、静脉,以及胸腔外的动脉压亦相应增高。但是周围静脉压力仍然是低的,从而形成周围的动静脉的压力梯度,使血液自动脉流向静脉。放松时,胸腔内压力下降,静脉血回流至右心,而动脉血因主动脉瓣关闭,反流量甚少。此为胸腔泵的机制。 11、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 ①按压时手指也压在胸壁上,易导致肋骨骨折 ②定位不当:按压部位偏下,易导致剑突受压折断、甚至肝破裂。向一侧错位易导致肋骨骨折、血胸、气胸。 ③按压用力不垂直,尤其是摇摆式按压不仅无效,更易导致肋软骨骨折。 ④按压时,肘部弯曲,可导致按压深度不够 ⑤冲击式按压,效果差,易导致局部骨折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要点 (1)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要点项目技术操作要点 操作准备1、仪表符合要求(上衣袋随时都备有纱布数块) 操作要点2、判断有无意识:轻拍患者肩部并问:“喂,你怎么了?”看有无反应 3、一旦确定意识丧失,立即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同时呼救。一般术者位于患者右侧 4 、 C ⑴、判断患者有无心跳,若无心跳,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⑵、解开衣领及裤带,将右手食指、中指沿患者肋弓下缘上 移到胸骨下切迹向上两横指 ⑶、将左手掌根紧贴右手的胸骨上(中、下1/3交界处) ⑷、右手掌根重叠至左手掌根上,十指交叉 ⑸、双臂关节伸直并与患者胸部呈垂直方向 ⑹、用上半身重量及前臂肌力量向下按压30次 5 、 A ⑴、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假牙,挖出口中污物、呕 吐物 ⑵、、判断有无呼吸:将耳朵贴近患者口鼻处,进行一看二 听三感觉(一看:起胸廓有无伏;二听:有无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流感) ⑶、术者一手掌根部贴在患者前额并向下按压 ⑷、另一手举颌或抬颈、打开气道(下颌角、耳垂连线和地 面呈90度角) 6 、 B 呼吸气囊(见备注1)⑴、将面罩扣住口鼻,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紧按住,其他手指放在下颌角,将下颌向前上托起(下颌角、耳垂连线和地面呈90度角) ⑵、右手挤压气囊两次 口对口:⑴、用压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患者鼻孔 ⑵、术者吸一口气,双唇紧贴患者口部,用力吹气,注意看 胸廓有无抬起 ⑶、吹毕,松开鼻孔 ⑷、吹气两次 操作后检查(口述) 7、操作2分钟后(5个循环,以吹气2次结束),进行检查, 若复苏未成功则反复操作,直至宣告临床死亡 8、若在院外复苏成功则立即送医院继续抢救 9、操作熟练程度 提问10、目的和相关理论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技术院内-2

实验一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技术(院内)【目的】 1.通过实施CPR,促进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 2.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3.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 【要求】 1.掌握呼吸气囊各部件连接和具体使用方法; 2.掌握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并保证按压的中断时间不超过10S。 【患者评估】 1.年龄、病情、体重、体位、意识状态等; 2.呼吸状况(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活动义齿等。 【准备】 1.患者准备: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以便满足抢救的需要。 2.护士准备: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 3.用物准备:简易呼吸器、氧气装置、加压面罩、脚踏板,必要时准备手电筒、纱布数块,胸外按压木板、屏风等。 4.环境准备:光线充足、安静,患者床单位周围宽敞,必要时用屏风遮挡,避免影响其他患者情绪。【操作流程】

【评分标准】

【重难点提示】 1.开放气道方法正确;面罩固定,挤压不漏气; 2.挤压气囊频率、潮气量正确; 3.胸外心脏按压姿势、手法、部位、深度、频率正确; 4.按压-呼吸比值正确,中断时间不超过5~7秒。 【注意事项】 1.患者仰卧,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尽可能在15~30秒内进行;若在中途换人,不得使抢救中断时间超过5~7秒。 2.口腔有异物者清除口鼻腔异物和活动义齿,保证气道通畅。 3.按压部位、手法正确,按压时手指不可接触胸壁,抬手时不可离开胸壁,以免移位。 4.使用简易呼吸气囊时应注意活瓣有无漏气,病人出现自主呼吸应同步挤压呼吸囊。 5.遇有肋骨骨折、血气胸、心包填塞、心脏外伤等,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胸内心脏按压术。 【思考题】 A1型题 1.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是() A.心前区 B.胸骨上段1/3 C.胸骨上l/3与中1/3交界处 D.胸骨中段1/3 E.胸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目的 通过实施徒手心肺复苏,建立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以保证期重要脏器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尽快恢复心跳、呼吸和大脑功能,达到挽救其生命的目的。 二、对象 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 三、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者装整洁 2、环境准备: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四、操作要点 1、判断患者医师,拍肩并大声呼唤患者。 2、高声呼救,通知相关人员。 3、检查脉搏:摸颈动脉波动(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识别有无呼吸,检查时间不超 过10秒。 4、患者去枕平卧,解开衣领,暴露胸部。 5、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在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相交处。 6、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手指翘 起不接触胸壁,手掌与胸骨水平垂直。 7、按压幅度: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 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未4cm,儿童大约未5cm) 8、频率: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 9、按压与呼吸比例30:2,没五个循环检查有无搏动。 10、按压部位准确,用力适当,节奏均匀,持续进行,迅速放松使胸廓复原,放松时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 11、开放气道: ①仰头抬颏法:检查患者头颈部,确定患者头颈部无损伤,以后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来开颈部。 ②拖颈压额法:检查患者头颈部,确定患者头颈部无损伤,一手抬起患者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肌侧下按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颈部抬起。 ③拖颌发:抢救两手拇指置于患者口角旁,余四指拖住患者下颌部位,在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的前提下,用力将患者下颌向上抬起,使下齿高于上齿,避免搬动颈部。 12、吹气方法:操作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孔,双唇紧紧包绕住患者口唇用力吹气,连续2次,每次吹气时间不超过2秒,同时检查患者胸部是否起伏。吹毕放开鼻孔,让气体自然由口鼻逸出。每次吹气量500-600ml。频率8-10次/分。 13、反复5个循环,观察心肺复苏是否有效,有效后停止抢救。 14、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整理用物。 五、注意事项 1、判断心跳、呼吸停止要迅速准确,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2、胸外按压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和幅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大约500-600ml,吹气量过大可引起胃胀气,吹气量过小达不到吹气目的。 4、检查颈动脉,手法要快而准确,触摸时间不能超过10秒。 5、心脏按压部位准确,按压过程中手不能离开按压部位。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

基础心肺复苏

基础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简称CPR,取自上述三个英文字母的字头,其中C的中文意思是心脏的,P的意思是肺的,R的意思是复苏。指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胸部按压迫使患者心脏泵血,重新建立有氧血液循环,通过人工呼吸给患者输送氧气,以避免其器官缺氧坏死,进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晕厥是短暂的、可逆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超过20秒钟,而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是致命的若不及时进行CPR,大多是不可逆的。 晕厥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意识障碍。大部晕厥的原因如下: 1.自主神经调节失常,血管舒缩障碍 如体位性低血压可引起晕厥,体质弱者多见;一次性大量排尿或排便或连续咳嗽、吞咽等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引起晕厥。 利尿剂导致的容积缺失,血管扩张药物(特别是与负性变力变时药联用时)。 自主神经病:MAS/Shy-Drager综合征、原发性即帕金森氏病、、Lewy体痴呆、直立位心动过速综合征;继发性即酒精依赖、糖尿病、淀粉样变性和慢性肾脏病。

2.心血管源性: 这种晕厥最严重,多见于严重的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的心律失常、心脏停搏等,任何体位均可发生。由于心律失常经常是短暂的,许多情况下需要做激发试验以明确诊断。 3.脑血管疾病 这种情况多为突然发生的脑干供血不足所致,因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缺血而不能维持正常的意识状态,应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其他原因 晕厥也可见于低血糖、低氧血症、过度换气者、惊厥/癫痫、重度贫血、发作性嗜睡病等。 不仅是昏厥,当在遇到患者溺水、心脏病、高血压、车祸、触电等导致呼吸终止、心跳停顿的情况下,均可使用CPR维护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不致坏死。 正确的基础心肺复苏(CPR)必须是启动有氧血液循环,如果启动的是无氧血液循环(运行的血压中缺乏氧气),就无法拯救患者生命。 开通呼吸道 1.仰面垫肩法

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

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 适用范围: 由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严重创伤、电击伤、溺水、挤压伤、踩踏伤、中毒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 心肺复苏概述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时间。 ▲在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之内开始正确的心肺复苏,8分钟内开始高级生命支持者,生存希望大。 重点提示: 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现场及时开展有效的抢救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步骤/方法 1.判断意识。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2.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赶快呼叫场馆 内的急救人员。 3.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4.打开气道。成人: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 面(90°)

5.判断呼吸(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声三感觉,感觉有 无呼出气流拂面) 重点提示:判断呼吸的时间不能少于5—10秒钟。 6.口对口人工呼吸 救护员将放在伤病员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为1秒钟以上。吹气量700—11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 7.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两乳连接水平 按压方法: ①救护员用一手中指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食指、 中指并拢排列,另一手掌根紧贴食指置于伤病员胸部。 ②救护员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 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