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背内侧踢定位球
- 格式:docx
- 大小:15.60 KB
- 文档页数:3
2024足球内侧脚传球教案2024足球内侧脚传球教案1一、本课的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脚内侧踢球基本动作:它是脚内侧部位(跖趾关节、舟骨、跟骨等所形成的平面)踢球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是脚弓与球接触面积大,出球准确平稳,且易于掌握。
但由于踢球时要求大腿前摆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外展且屈膝,故大腿与小腿的摆动都受到限制,因此出球力量相对较小。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整体偏差,运动中身体平衡与动作协调能力不佳。
且不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练习中需要多鼓励,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但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同学之间团结互助,要有较强的凝聚力。
四、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足球运动中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明确学习目的性(二)技能目标:初步学会脚内侧踢球合理的技术动作,基本上学生能独立完成动作。
发展学生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培养自主锻炼习惯与他人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脚内侧踢球的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以及良好的纪律性;以游戏和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通过学习,学生能主动参与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腿的摆动与触球的部位。
难点:支撑脚与摆动脚的位置、方向准确。
六、教学内容:脚内侧踢球(一)首先要学习下脚可以用那些部位踢球。
(二)动作要领1、脚内侧踢定位球:直线助跑,支撑前的最后一步要稍大些,支撑脚站在球的侧面约15厘米处,脚尖正对出球方向,支撑腿膝关节微屈。
在支撑脚着地时,踢球腿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在前摆的过程中大腿外展,当膝关节的摆动接近球的正上方时小腿做爆发式摆动,在触球前将脚跟送出使得脚内侧部位所形成的平面与出球方向垂直,踢球脚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微翘起,踝关节功能性地紧张使脚型固定,触球后身体跟随移动,髋关节向前送。
老师 1 2 3 4 5 6 7 8 准 备 部 分1.慢跑热身2.徒手操练习 准备活动,放松肌肉,使关节更灵活。
伸展运动 四肢运动 体侧运动 体转运动 全身运动 跳跃运动 整理运动二、1、练习队形:2、教与学的方法:(1)教师每节动作示范一个八拍,讲解练习方法、要求。
(2)学生每节动作练习四个八拍,运动要到位,有力度。
(3)教师叫口令,提示动作规范。
3、预期目标:活动关节,拉伸肌肉。
顺序时间课 的 内 容 指 导 与 练 习 方 法 教学随想基本部分动作方法: 沿着与球成45°角的斜线助跑,支撑脚踏在球的侧后方约两脚处,膝弯曲,以脚掌外侧着地支撑体重,上体稍向支撑脚一侧倾斜,踢球脚自然后摆。
踢球时,以大腿带动小腿,呈弧形迅速前摆,脚稍内外转,脚面绷直,脚趾扣紧,脚尖斜指前下方,以脚背内侧触球的后中部。
踢球后,腿随球摆出。
三、1、练习队形: 脚背内侧踢定位球 2、教与学的方法: (1)教师集合学生,并进行分组,如图所示。
(2)教师与一名学生示范运球接力动作,教师讲解游戏方法。
(3)教师讲解练习规则,请同学们遵守规则练习。
(4)每组比赛结束后,老师进行评讲,表扬配合较好的组别,对成绩不是很理想的组别,老师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激励他们要互相鼓励,争取更好的成绩。
(5)变换各种不同的练习形式,和起跑口令变化,提高练习趣味性。
3、预期目标:初步掌握快速跑动中传球技术,提高奔跑能力和下肢力量素质,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互相鼓励的良好品质。
脚背内侧踢球易犯错误及纠正【训练百花园】徐斌脚背内侧踢球易犯错误及纠正作为足球最基本技术之一的内脚背技术,其运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是中长传及射门的主要手段(脚与球的接触面较大,控制力较强),尤其是近年来,定位球作为得分的重要手段,其优越的,独到的脚法日益体现出它的魅力.它甚至成了评价一名球员脚法好坏的重要依据.但我们在课余训练中时常发现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由其在中小学生刚接触足球业余训练时,这种错误最多.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该技术的掌握及运用.一,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1.助跑方向.采用直线助跑或助跑角度不够,造成膝关节外翻触球部位不准确.纠正方法:让学生面对足球墙或跑道边,进行45o助跑,强调屈膝和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身体向只撑脚一侧倾斜.有意识地增强学生体会助跑角度与出球方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形成自觉的本能和习惯性的定型.2支撑脚.支撑脚的位置偏后:踢球时上体后仰易将球跑高.离球过近:触球部位不准确.膝关节与脚尖没有直向出球方向:影响出球方向. 纠正方法:让学生先进行无球练习,强调屈膝和脚尖的指向以及支撑脚外沿积极着地,然后进行原地有球练习,强调支撑脚与球的位置和距离.3.触球部位.出现脚面绷不直(踢出的球无力)和因害怕脚踢地而不敢下脚造成触球部位过高(踢不出或卡住球).纠正方法:让学生先根据教师的口令进行一步或两步的无球练习,重点强调踢球脚的脚面绷直与外转,同时,在空摆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脚尖要敢于触地.在有球练习中,先一人踩球,另一人练习,教师逐个进行纠正, 通过"手把脚"讲解,示范,使学生通过肌肉感觉,感知正确动作时肌肉伸缩程度.4.摆动腿:摆动腿的膝关节内扣不够和用力顺序不当(触球部位不准确的另一原因).纠正方法:让学生先进行原地无球摆腿练习,要反复强调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发力的用力顺序以及膝关节内扣对脚正确触球的重要性.5.随前.将球踢出后,脚尖随之翘起形成脚底朝前,忽视了踢出球后的随前动作.纠正方法:要求学生在踢出球后,随着出球方向继续前摆或跨出一步,切实解决身体重心靠后的毛病. 二,形象比喻法有助于纠正错误动作我们知道,有相当一部分体育项目是从形象学角度为我们利用而发展起来的,恰当的形象比喻往往对纠正错误动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 (1)脚内侧踢球.教师先形象地将动作比喻成"钉子步",这样就迫使学生将脚和膝外展,再要求脚尖翘起脚底与地面平行,抬起腿做前后摆动,基本上能解决膝和脚外展不足,踝关节松弛的现象;(2)脚背内侧踢球.教师可以先将动作比喻成武术中的"虚步",因为其要求支撑腿"实",前腿"虚"且膝关节内扣用以护裆,这样就解决了支撑脚不实,摆动腿膝关节内扣不足,然后再强调脚面绷直与外转,抬腿做前后摆动;(3)正脚背踢球.教师可以先将动作比喻成"骏马弹蹄",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必须"快速有力"地完成动作,再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很容易就能解决踢球无力的毛病.整个技术动作的教学就完整且合理地完成了.三,培养学生自我纠正错误的能力错误动作不仅影响学生正确地掌握和提高技战术的能力,还会导致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屋于思想原因的,比如脚不敢插到球下,就要做说服工作,使学生增强信心,解除后顾之忧;属于概念不清的,就应该反复进行讲解,示范,比如示范可以采取正确与错误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分析,领会动作要领; 属于受新旧技术干扰的,就要运用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来消除.作者单位:(232001)安徽省淮南工业学院。
《脚内侧踢定位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健身育人的理念,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为学生积极营造主动体验、合作交流,探究拓展的学习氛围,将知识传授与技能、方法的学练有机结合,用过程评价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成就感,懂得关爱同伴,珍惜生命,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足球属于小学阶段的必修项目,但是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一方面,是由于足球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足球对身体协调性要求很高。
因此,小学阶段的足球教学一般以单个的技术动作为基础。
脚内侧传球时足球传球中最基础的一种手段,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足球,但基本上没有基础,本节课为新授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脚内侧踢定位球技术动作,通过口诀和示范的形式,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运动表象,以游戏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以比赛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
四、学习目标1.运动能力: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击球时是由大腿带动小腿的连贯动作。
2.健康行为:学生掌握上三步步脚内侧踢球技术,连贯大腿带动小腿摆动的技术动作。
3.体育品德:培养学生勇于挑战、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树立超越自我信心和勇气。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支撑脚的站位。
难点:大腿带动小腿摆动。
六、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七、场地器材足球场,足球20个,标志碟20个。
八、安全保障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讲解安全的重要意义,避免在运动中发生危险。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关心,远离安全事故。
九、体育家庭作业课后进行脚内侧踢定位球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十、创新之处。
水平四——《脚内侧踢定位球》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脚内侧传球》教学设计单位: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学科:体育与健康教师:李璨阳一、教材分析踢球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尖及脚跟等几种主要的动作。
脚内侧踢球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它是用脚内侧部位击球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是脚与球的接触面大,踢球摆动幅度小,击出球准确平稳易于掌握。
脚内侧踢球在足球比赛中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足球运动能树立学生群体意识,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
二、锁定的问题1、解决支撑脚的位置及脚触球的部位。
2、解决用力方向。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节课中采用讲解示范、诱导、启发创新等教学手段。
给学生提供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自地发挥。
在练习中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心理得以满足,团结合作的意识得以加强。
1、课中让学生自己主动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增进健康,从中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是主要任务。
在实践中,体会每个动作,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如何改进动作。
2、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和学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3、组织形式上,采用学生与同伴和小组的协作、自主合作的学习。
通过和其他同学动作进行对比,创新出自己的踢球方法。
教师引- 1 -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
4、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选项活动尊重学生的活动范围选择,也提高个别学生对足球技术的掌握。
四、课堂练习设计主要教学技能联系设计: 1、教学内容:学习脚内侧踢球动作方法:直线助跑,速度和距离适宜,支撑脚踏在球侧面约12——15厘米处,脚尖对准出球方向;踢球时,支撑腿的膝关微屈,重心下降,摆动腿髋关外展,使脚的内侧对准球,以大腿带动小腿快摆击球;击球时脚腕用力绷紧;以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随球跟进。
教师活动:①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
②教师提出练习要求。
③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学生活动:学生2人一组原地模仿练习组织:设计意图:学生掌握基础动作。
脚背内侧踢球技术脚背内侧踢球是指运动员采用脚的第一跖骨体与跖趾关节组成的部分,通过一系列身体的运动,将球击向预定目标的踢球方法.脚背内侧踢球技术模型(以踢定位球为例)脚背内侧特定技术是由助跑、支撑脚站位、踢球腿的摆动、脚触球以及踢球后的随前动作五个环节所构成.1助跑(1)调整人与球的位置,选择最佳的踢球位置(2)使身体获得一定的初速度.(3)为稳固的支撑做准备技术结构与要素:当运动员判断来球的路线,选择好出球位置以后,迅速早起动,沿出球方向的45度跑向球所在的位置,助跑距离以传球距离的远近而定.助跑的最后一步,踢球脚落地后加强后蹬,同时支撑脚积极前伸,右侧髋关节前送,步幅加大,拉大两脚的夹角,以增加摆动腿的做功距离,为落地支撑以及发挥踢球力量做准备.2支撑脚站位(1)使身体获得稳定的支点.(2)有利于踢球腿的摆动和最后用力的发挥.技术结构及要素:由于技撑的原因,必然产生支撑反作用力(牛顿第二定律),从而影响初速度的降低以及动能的损耗,并且使膝关节的承受力增大.为避免这种状况,必须通过踝、膝关节的屈伸和脚掌的滚动着地,身体重心由前支撑阶段快速过渡到后支撑阶段来完成,尽可能减少动能的损失.当脚接触地面时,支撑脚应当在球的侧后方大约20~25cm 处,以脚后跟的外沿接触地面,然后迅速滚动至全脚掌,同时踝、膝关节弯曲缓冲做退让运动,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后,随着重心由后向前移动,支撑脚加强后扒,身体的支撑由前支撑转为后支撑,同时身体向支撑脚一侧倾斜,重心的投影点在脚外侧,为充分的摆腿和击球做准备.3踢球腿的摆动(1)加长踢球腿摆动的工作距离.(2)为击球时的最后用力提供动能.技术结构及要素:踢球时的摆动与支撑环节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摆动的过程分为后摆与前摆阶段,其中前摆阶段又分为大腿摆动与小腿摆动.当助跑的最后一步迈出,支撑脚未着地以前,摆动腿的后摆阶段已经开始,要求大腿后摆的同时,小腿积极的后屈,形成大小腿的折叠状态.当支撑脚稳固支撑以后,随着身体重心的前移,摆动腿开始前摆阶段.在前摆阶段,首先是大腿以髋关节为轴带动小腿向前摆,而小腿继续保持与大退折叠状态;当膝关节摆至球的内侧垂直上方时,小腿开始做爆发式摆动,即“鞭打动作”.踢球腿的摆动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大腿带动小腿的摆动,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大腿的摆动幅度,有效地增大踢球力量,适合于中、长距离的传球或射门.另一种方式是大腿的摆动幅度不大而主要是以小腿的爆发力为主的摆动,这种方式能够加快击球速度,出球快,适合于近距离的传球或射门.4脚触球(包括脚的部位与球的部位)控制球的准确性. 技术结构与要素:(1)脚的部位.当摆动腿的摆动结束时,也就是脚触球的开始.这时,膝关节稍外展,同时踝关节紧张,脚背绷直,脚趾紧扣鞋底,脚尖外转(不能过大),指向斜下方,以脚背的第一跖骨和跖趾关节所组成的部位击球,这样有助于使力量集中于脚背,更容易控制力量和击球部位的准确性(2)球的部位.击球部位的不同以及作用力通过球心与否,决定了所踢出球的性质和形式,当作用力通过球心,击在球的后中部时那么所踢出的球是沿地面运行的地滚球.当作用力通过球心,击球部位在后中下部时,那么所踢出的球是向前上方运行的平直空中球.当作用力不通过球心,击球部位在球的侧部或后中下部时,那么所踢出的球是旋转弧线球.(3) 技术细节.身体姿势与脚型.踢球时,上体后仰,脚平放即脚底与地面夹角小,那么,所踢出的球高,弧线曲率大,适用于中、长距离的传球,踢球时,上体前倾,脚立起即脚底与地面夹角大,那么,所踢出的球平直,弧线曲率小,适用于射门.击球时间.击球时,脚接触球的时间长,出球慢,那么击球力量大,适合于中、长距离的传球与射门.击球时,脚接触球的时间短,出球快,那么击球力量小,适合于中、短距离的传球与射门.5踢球后的随前动作(1)控制出球的稳定和方向(2)缓解冲力,维持身体的平衡技术结构当球离开踢球脚后,踢球脚继续前送,脚尖指向出球方向,摆动腿随球前摆,并维持身体的平衡,准备进行下一动作.脚背内侧踢球技术特点: 大腿的摆动幅度增大由于踢球时,身体向支撑一侧倾斜,因而大腿受限制的程度减小,摆动幅度增大,踢球力量增大,对中、长距离的传球或或射门有利.小腿鞭打的速度加快由于在摆动时,大腿的后摆以及小腿积极的后屈,形成大小腿折叠的状态,在前摆过程中,大腿的摆动具有一定的速度,而小腿又以膝关节为轴向前摆动,更加提高了脚的线速度,因而加快了击球速度,更有利于射门.能够踢出各种性能和形式的球由于脚背内侧特定的踢球方式和技术结构,不仅能够踢地滚球,空中球,而且还能够踢旋转球,不仅能用于中、长距离的传球,而且还能够进行各种距离的射门.11级体教二班刘爱峰。
《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踢球》说课稿
房文治发布时间:2011-2-25 15:35:00
一、教学内容分析:
足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球类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选项教学的主要教材之一,该教材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趣味性强,具有竞争激烈、对抗性强、技战术复杂,动作难度大等特点,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而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足球的基本技术中的单个技术,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单个的基本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掌握足球技术的基本阶段,也是完成战术要求、进行教学比赛的基础。
但是足球教材技术性较强,传统的教法太单调,学生的注意力尚不集中,学习一会就会厌烦,而且忽视了它的应用价值。
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强调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细节。
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集中练习、反复练习、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个别辅导的组织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活动练习;启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顽强拼搏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本课内容----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是高中阶段(水平五)的重要学习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
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体育与健康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参与意识较强,能够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地意力较差。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认识他人。
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力与自尊心的养成,从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及学习领域目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运动目标:通过自主、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在融洽的教与学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主体的创造力、想象力。
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多形式的练习中基本掌握脚背正面踢球和脚背内侧踢球的基本技术并形成技能,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3、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及迎接新挑战能力,使他们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成功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脚背正面踢球和脚背内侧踢球的动作及其部位。
难点:传球的准确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合作探究讨论法、激励评价法、直观法、分层次教学法、多球练习法、反复练习法
2.教学组织
学生根据自己水平自由选择活动伙伴,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评价的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受益。
全班根据器材数分成若干组,在同一块场地进行练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准备部分】
学生集合四列横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做蛇行跑、螺旋跑活动,跟住队伍进行准备活动;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方法,学生听教师口令练习,提高竞技状态。
进行球性的辅助练习,提高学生的控球感;
【基本部分】
1.看示范模仿,探究释疑:
①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3—4遍。
②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尝试、模仿练习。
通过模仿练习解释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比较正脚背踢球与脚背内侧踢球动作的异同点是什么?
问题二:正脚背踢球与脚背内侧踢球身体姿势和触球部位有什么不同?
③组织形式:按照分好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自进行尝试模仿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总结出动作要领。
要求:分组协作,积极探究,正确总结。
2归纳总结,再讲解示范:
①教师让各组学生代表模仿动作做法并动作要领,回答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教师给与充分的肯定和必要的补充,并讲解、示范完整技术。
②组织形式:上课队形站立。
3分步推进,逐步练习:
①无球练习:徒脚动作体会触球时脚型。
②有球模仿:两人一球,一人踩住球,另一人原地模仿踢球,体会击球部位。
③有球练习:两人一球,相距5-10米,正脚背与脚内侧踢地滚球。
4、在全班分步练习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⑴教师设置不同的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练习一:有球模仿:两人一球,一人踩住球,另一人助跑模仿踢
球,继续体会击球部位练习。
练习二:两让你一组相距3-5米,原地体会摆腿踢球的脚型和击球部位;
练习三:两人一组相距10-15米,助跑击球,体会支撑腿位置,击球脚型和击球部位。
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难易不同的练习,合作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运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⑶教师巡回辅导,适时点拨,对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应集中讲解。
5、回报交流,成果展示。
通过分层教学,留心发现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让他们进行大胆的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在展示中感知进步的快乐和喜悦,并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学习方式。
6、增加难度,提升能力。
教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改变练习的方式(如把踢球定位改为运动当中的球、改变练习的距离等等)来增加练习的难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练习能力。
【结束部分】
1.集合队伍,放松练习。
2.小结:对在运动中坚持不懈的同学提出表扬,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七.教学评价:
1.提问评价法:教学中,教师分阶段提出不同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公正的点评。
2.指导评价法:学生在练习中或每组练习结束后及时点评,一边学生能够及时调整。
3.表扬评价法: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八、场地器材设计:
1、半块足球场。
2、标志若干个。
3、足球10—15个。
九、预计课堂效果:
1、运动技能:学生掌握任意组合90%以上。
2、平均心率:130--150次/分。
3、运动强度预计:中等。
4、增强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