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8:换个角度谈纪律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班主任情景案例分析4篇小学班主任情景案例分析第1篇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我感觉这种爱和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
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也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如何让他们健康成长?我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一、案例背景:有这样一个学生,名叫周越珊,这个孩子有倔脾气,爱和同学打架,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敷衍了事每天总有学生向我告状。
于是,我找他谈话,和他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一个让人喜欢的好孩子。
他口头上容许了。
可时间不长他又一如既往,真是成认错误,坚决不改。
真令人头疼,真想放弃,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必须面对现实!我下定决心: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二、事情的经过:一次在课堂上,我看到不爱学习的周越珊高高举起了小手,我立刻请他答复,当时他可能有些紧张,答复时结结巴巴的,结果班上另一个同学王洋当场笑出声来。
我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响,只听周越珊气势汹汹地冲王洋吼道:笑什么笑!然后他把手中的课本往地上一摔,甩门而出。
见此情景,全班同学都愣住了。
当时我想:首先要保证学生们正常上课,其次为了确保他的平安,要立刻把他找回来。
于是我立即追出门外,叫住他并讲明利害关系,也许是担忧成为全班同学的公敌,他默默地跟着我回到了教室。
接下来的时间他一会儿踢桌子,一会儿撕练习本。
为了保证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我对他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
下课了,我先把王洋找来,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王洋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向他抱歉。
又过了几节课,当我发现他已逐渐冷静下来后,便将他找来谈话。
他一进办公室便低着个头我知道他已经做好被批评的准备,而且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于是我换一种方式:我拉住他的双手,和他说老师理解他,也很生气。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马城镇中心小学顾彩云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好的习惯,会终生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吃一辈子的亏。
因此,班主任首先应该重视养成教育。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一个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是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不开的。
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
因为班级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我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美化班级,办好班级板报,设置图书角,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良好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
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
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贻。
案例:王艺洁,女,十一岁,五年级一班学生,做事散漫,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主要表现在:爱丢三落四:如忘记带桌布,忘带红领巾。
课堂作业,书写慢,而且难看,经常拖拉。
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星期一检查作业时她总是左掏右找,然后说作业忘带了。
甚至养成了欺骗老师和家长的毛病。
评析:王艺洁同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 、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 、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3 、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
4 、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5 、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
6 、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
8 、没有上进心。
9、经常忘事。
方法:首先对于她忘带作业的情况,我找来了家长,并告诉他们,孩子已经四年级了,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所以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她自己去做。
2023案例分析报告【8篇】2023案例分析报告篇1一、背景分析1、受人之邀协理。
王熙凤受贾珍之邀请,协理宁国府,同时料理荣国府之事。
2、得到了充分授权,有后台支撑,并有严格等级制度的社会大背景。
贾珍将宁国府对牌授予王熙凤,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
”在封建社会大家庭里,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同时贾母和娘家也是王熙凤的重要靠山。
3、时间短。
只有一个月。
4、事情紧急。
宁国府秦可卿死,办理丧事期间,无人能料理宁府内务。
宁国府管理混乱,王熙凤总结了宁国府的五大弊病。
5、王熙凤的个性。
聪明,喜欢揽事,卖弄才干,“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
二、分析评价(一)分析评价的原则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既要考虑案例的历史背景,又要以史为鉴,重在为今所用,辩证地分析评价王熙凤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对现今管理者的启示。
(二)王熙凤的管理值得肯定的方面1、管理思路清晰,管理过程完整。
王熙凤从管理认识开始,对对宁国府进行“管理诊断”,通过管理思维设计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计划(管理控制上制定规矩,人员配置上定岗定编等),并予以实施和评价效果。
2、抓住核心问题,制定管理措施。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什么?怎样管?对此,王熙凤把握的较好。
管什么?她诊断出宁国府管理混乱的五大弊病;怎样管?她制定规矩擒贼擒王,定岗定编责任到人,严明纪律恩威并施。
做到管理的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
“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
在实行岗位责任制的整个过程中,她还制定了严密的规章制度,并十分注重制度的检查和落实。
各事“如今都有定规,以后哪一行乱了,只和哪一行说话”,追究责任。
如此不出数日,整个宁府就有条不紊了。
3、勇气胆识可佳,处理问题果断。
为彻底扭转宁国府的纪律涣散,王熙凤每天亲自点名,并对违反者,不分“有脸者”“无脸者”严肃处理,杀一儆百。
守纪律讲规矩国旗下讲话稿5篇守纪律讲规矩国旗下讲话稿精选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学习需要规范,成长也需要规范。
同学们,你们是否做到了:发型规范,清爽大方;上课专心,讲求效率;待人有礼,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与打闹;打完篮球,自觉收拾场地的纸削和喝完的水瓶,不乱丢垃圾;爱护课桌椅,不乱涂乱画,爱惜班级内的公共物品等,做到了这些,你们的品德才会日趋合格、完善。
断了线的风筝,不但没得到自由,反而栽得头破血流。
脱缰的野马,驰骋闯荡,呼啸而去,放纵的自由最终毁灭了自己并危及他人;失去轨道的列车,不但无缘于自由,反而导致脱轨的灾难。
寻求的那种无拘无束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告诫人们立身处世乃至治国安邦,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和法度。
在本次学校的校风校纪大检查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能够主动的将自己的不合格发型修剪至规定标准,有的同学也将头发主动染成了黑色,将指甲修剪的干干净净。
摘下了耳钉,戒指等饰品,还原了真实的中学生形象,让老师看到了你的真面目,你们的心灵是美丽的。
这里向这些同学提出表扬。
你们要用坚持与理性,孜孜不倦地培养良好的习惯。
遵守校纪校规,并不意味着你们会失去自由,而是扔掉了枷锁与狭隘,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你们要自觉遵守纪律,做文明的学生,就要用智慧的双眼,清醒的头脑,理智的行为,看学校,看社会,去做事,去为人。
还有个别跟不上春天的脚步的同学,希望你快跑几步,与全体同学一起融入到集体的行列中去。
不要彷徨,不要迷茫。
阳光开朗使我们中学生的性格。
我衷心希望我们中学的学生都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在春天的美好时光里播种希望!收获理想!谢谢大家!守纪律讲规矩国旗下讲话稿精选篇2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懂规矩、守纪律的文明学生》。
当我们每天迎着朝阳踏进校园,一定会希望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洁净美丽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一定希望与自己相处的是文明守纪、团结友爱的同学,一定希望自己能在美丽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班级管理案例分析4篇班主任班级管理案例分析第1篇一.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多渠道的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更好的调动有想法的同学、调皮的同学、行为习惯不是很好的同学、学习吃力的同学。
1.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荷兰有句格言:快乐的人永远不邪恶。
而快乐的前提是体验成功。
所以让有想法的调皮的同学都时常地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就能在教学过程中班级管理中生发出无限的力量。
案例 1.晓东同学在班级中属于特有想法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在成功地利用手中的齿轮打磨了同学们的坏了的钢笔尖并使之变废为宝后,该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并且在同学们的监督中,学习也慢慢的靠上来了。
原本老是弄坏别人东西的他,行为习惯上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再那么强烈地动别人的东西了。
并且该生因为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大家对他的热爱,也更热爱集体更尊重任课教师了。
记得我曾自嘲的教育大家:同学们要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像老师一样,当年未能做到最好的自己,今天只能作一名普通的老师。
晓东同学大声地说:老师,你很不普通,你很优秀了!学生给了我这么高的评价!这个评价不仅激励了我,也帮我呼唤了民声。
就像拉选票做影响一样,将我在同学们心目中的位置无形中加高了一截。
我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上帝。
我的班级管理也生发出了无穷的力量。
本案例中,原本极具破坏力的晓东同学,在同学们的认可中找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
不再那么邪恶的动别人的东西了。
并且在同学们的监督中,该生又多了一块寻找快乐的土壤,开始认真对待学习,从学习中寻求更多的认可,体验更多的成功。
该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规范性,这就让特别的学生找到了特别的空间。
而且该生帮老师提高了声誉,让更多的同学更信服教师。
晕轮效应实现了。
2.让班级中最特别的群体也感受到爱,找到进步的起点。
让成功的体验成为潜能开发的催化剂。
案例 2.洋,脏地如同从贫民窟中来的一般;又残疾,总把自己装扮的如同傻子一般。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在下列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6分)1.(2分)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依法设立的_____。
2023年的活动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宣传倡导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 )A.世界环境日B.全国生态日C.全民健身日D.宪法宣传日2.(2分)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首次提出_____。
( )A.习近平军事思想B.习近平外交思想C.习近平法治思想D.习近平文化思想3.(2分)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_____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是中华文化影响力感召力的又一次彰显。
( )A.春节(农历新年)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4.(2分)2024年2月,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_____”,月面着陆器命名为“_____”,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首次登陆月球。
( )A.鹊桥揽月B.鹊桥探月C.梦舟揽月D.梦舟探月5.(2分)小雅在日记中写到:“尽管我的相貌并不突出,但是我性格开朗,热爱运动,同学们都很喜欢我。
原来我也可以有这么多‘粉丝’!”这则日记启示我们( )①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②要广泛交友,越多越好③外在美比内在美更重要④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分)你陪我长大,我陪伴你变老!为了更好地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孙元金不顾旁人眼光,带着母亲去上班,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对母亲悉心照料。
孙元金用行动告诉我们( )①爱在家人间,亲情难以割舍②孝亲敬长主要是在经济上供养父母③孝亲敬长要对父母言听计从④尽孝在当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分)“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
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
教师教育叙事故事案例(8篇)教育叙事故事案例篇一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姐妹们:大家好!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终生选择的职业它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它是我所喜欢的;其次,它是我所擅长的:最后,它是能维持我生计的。
对照一下,权衡之后,我忽然发现竟然更倾向于第一条,原来我是这样爱幼儿教师这份职业,一种久久以来压抑的情绪在心底激荡起来。
我发现,我的心境纯净如白云,我的笑容明朗如晴空。
但是一个月之前我的笑容并不晴朗,内心充满了阴霾。
还记得那是一次教研活动,为了尽快的完成教研活动任务,我把教研活动中的七个环节“机智”的缩了水,省去了学课、说课环节,并胸有成竹地请园领导、教务主任和其她组的教师来听我们的课,谁知道她们一听就听出了毛病,马园长说:“你们的教学活动没有围绕问题进行。
”岳主任说:“你们没有认真的分析教材,才导致活动搞成这样。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我坐在那里,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个滋味。
活动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是的,七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省去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教研活动就是不完整的,说严重一点我这个教研组长是不负责任的。
想到这里我自惭形秽,这样不完整的七个环节不扎实,徒有虚名,我怎么带领组内的教师成长?她们的进步又在哪里呢?作为一名教研组长,我事先没有认真研究方案,没有透彻地分析教材,没有认真地组织说课和议课活动,才导致这次教研活动的失败。
教研活动就像是一行人在雪地里走路,如果教研组长头带的好,那么留在雪地的每一串脚印都是扎实的、清晰的,而我身后的这一串串脚印却没有留下任何印迹。
就这样,在这一次失败的打击中我很长时间都喘不过气来,我害怕听到“教研”这两个字,我害怕看到岳主任期待的目光,我害怕星期三的到来。
在我驻足不前的时候岳主任问我:“舒辉丽,明天就是星期三了,你怎么还没有动静?方案呢?怎么组织?”我说:“岳主任,不瞒你说,我真的怕搞教研活动了,我心里实在没底,我真的不知道该迈右脚还是左脚。
纪律方面方面个人总结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规范,是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必须要具备的品质。
良好的纪律可以提高个人效率,增强个人能力,使人生更有目标和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在纪律方面有了一些收获和感悟,下面是我的个人总结。
一、明确目标,有计划纪律的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没有明确的目标,人就容易迷失方向,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
而没有计划,则容易导致事情的混乱和拖延。
因此,我通过设定长期目标和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帮助自己保持纪律。
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我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目标的具体性:要确切地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并设定明确的指标和时间表。
2. 可行性:目标要合理可行,不过于理想化或难以实现。
3. 分解计划:将长期目标分解成短期目标,每个短期目标都要有具体的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二、严格遵守时间计划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时间可以提高效率。
为了保持纪律,我学会了更加严格地遵守时间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我会考虑各种因素的时间需求,并根据优先级合理安排任务的顺序。
为了更好地遵守时间计划,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 确定优先级:将任务按照优先级排序,尽量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2. 划定时间段:将每天的时间划分成不同的时间段,安排不同的任务,避免时间碎片化。
3. 坚持时间表:严格按照时间表完成任务,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三、保持专注,克服诱惑在现代社会,各种诱惑和干扰会让人分心,让人难以保持纪律。
克服这些诱惑,保持专注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持专注,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1. 制定工作场所规则:在工作场所设立专注的环境,减少干扰源,例如关闭社交媒体、手机静音等。
2. 专注训练:通过专注训练来提高注意力的持久力,例如定时工作和休息,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间逐渐延长。
3. 目标明确:明确自己每次工作的目标,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上,避免分散注意力。
四、积极乐观,保持坚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坚持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人要遵纪守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句贤文,出自《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
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遵纪守法。
周亚夫执纪如山周亚夫是汉朝功勋卓着的将军,以英勇善战、严守军纪着称。
有一次,汉文帝要亲自犒劳军队,先到达驻扎在灞上和棘门的军营,文帝一行直接骑马进入营寨,将军和他的部下都骑马前来迎送。
接着文帝到达细柳的军营,那里驻扎着周亚夫的军队。
只见细柳营的将士们都身披铠甲,手执锋利的武器,拿着张满的弓弩。
文帝的先驱队伍到了,想直接进去,营门口的卫兵不让。
先驱说:“天子马上就要到了!”把守营门的军门都尉说:“将军有令:‘军队里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其他指令。
’”过了一会儿,文帝也到了,仍然不能进入军营。
于是文帝便派使者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进入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达命令说:“打开军营大门!”守卫军营大门的军官对文帝一行驾车骑马的人说:“将军有规定:在军营内不许策马奔驰。
”于是文帝等人就拉着缰绳缓缓前行。
一进军营,周亚夫手执兵器对文帝拱手作揖说:“穿着盔甲的武士不能够下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庄重,手扶车前的横木,称谢说:“皇帝敬劳将军!”完成仪式后才离去。
出了营门,群臣都表示惊讶。
文帝说:“唉!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前面所经过的灞上和棘门的军队,就像儿戏一般,那些将军很容易用偷袭的办法将他们俘虏;至于周亚夫,谁能够冒犯他呢”说罢,文帝仍然不停地称赞周亚夫,并传令重赏。
曹操割发代首曹操是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许多故事为后人所熟悉,其中有一则割发代首的故事,今天读来仍然很有意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曹操非常清楚赢得民心的重要性,因此对军队的纪律非常重视,三令五申地要求军队必须遵章守纪。
针对有些士兵行军作战时不注意保护群众利益的现象,曹操特意制定了严格而具体的法令,比如战马踏坏了群众的庄稼即处以斩首。
案例8:换个角度谈纪律
【案例】
作为班会工作的“老三篇”之一,纪律问题几乎是每会必谈。尽管我们口若悬河、不厌
其烦,但是学生很可能和我们是唢呐里吹出笛子调——想(响)的不一样。我尝试换了个角
度来谈纪律,却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开篇:引人入胜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是哪个?
生:美国(异口同声)
师:再问几个问题,请听第一题,你们认为最自由的美国的中小学有没有纪律?
(学生大部分觉得茫然)
师:好,请大家先讨论两分钟。
(开始发言)
生1:我认为没有纪律,否则就不是自由的国家。
生2:听说美国学生可以坐着甚至躺着听课,应该不会有纪律吧。
生3:我觉得应该有,但可能很宽松。
(场面很热烈,大部分人认为美国的中小学没有纪律)
师:好了,究竟谁的答案正确,请看大屏幕。
(用实物投影仪打出《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一书的相关内容,
下同。该书作者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师:黄全愈先生在1988年赴美留学,1993年获Miaimi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
专门研究中美教育的比较,他的答案应该是令人信服的。这本《Qulity education in
America》出版后,迅速畅销全国,反响很大。我们看:尽管在美国的校园里,允许五花八
门的观点存在,但是,学生每天必须宣誓,而且人手一册校规。这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的“没商量”的“天条”。(第126页)它涉及出勤、作业、体育、服装、行为规范等学校生
活的各方面,条文繁琐,规定具体。(虽经作者删减,仍有22页)„„
师: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美国的中小学不但有纪律,而且很多。
(很多同学对此感到吃惊)
中篇:开人眼界
师:接下来我提第二个问题,美国的中学有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比如罚站、停课、体
罚甚至开除。大家还是先讨论一下。
(讨论更加激烈)
师:好,谁来说一下。
(争先恐后)
生4:我认为应该是惩罚很轻。罚站就是对学生人权的侵犯,可以告学校。
师:是的,媒体已经报道过很多类似的案例。
生5:不可能有体罚。
生6:我觉得应该有严格的纪律,否则不能培养出遵纪守法的公民。
„„
(总体来说,还是认为从轻处理的人多)
师:好的,这个问题先讨论到这儿。还是请看大屏幕,让黄先生来告诉我们。“罚站”,
可能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惩罚手段„„比起中国的学校来,美国学校里的罚站恐怕要来的容
易些,量也多些„„而且站的姿势是有规定的。比如脚跟靠墙跟或鼻子正对圆圈。(第218
页)
师:这么酷的罚站你们恐怕也没领教过吧。抽烟严重危害健康。任何香烟或烟叶制品,
以及打火机、火柴在学校的建筑、校车和学校的范围内任何时间都是禁止出现的!初犯被罚
两个星期六学校:再犯将罚三天不能上学;第三次违犯,将罚五天不能上学;第四次违犯,
十天不能上学,并被建议开除。(所谓星期六学校,就是在星期六上午九点到十二点来学校
学习或上课。因为美国学生实行双休日制度,星期六来校学习是一种仅次于不能来校上课的
惩罚)(第140页)
师:很明显,美国不但有停课,而且是正大光明的,不像咱们还遮遮掩掩,说什么“回
家反省几天”。(学生大笑)罚禁吃午点(午饭后的小餐)(第223页)
师:只能看着别人吃,美国老师太“毒辣”了。在美国,家长打孩子是不合法的,孩子
可以报警。但在美国不少州,学校和老师体罚学生却是合法的。(第218页)
师:不可思议吧。任何学生不能拥有、购买、享受、转移、出售麻醉剂、酒精饮料、毒
品和仿制毒品,违者将被开除出学校。(第146页)惩罚时根本不注重说理,甚至根本不说
理。„„既没有争辩的余地,也没有什么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惩罚就是惩罚!就像现
在国内的许多交警罚违章车辆一样。(第229页)
师:看来还是咱们中国的老师讲道理呀,可你们不爱听。
末篇:发人深省
老师总结:同学们,当“真相大白”以后,大家一定深感意外,在号称最讲民主与人权
的美国,中小学竟可以合法地体罚学生,停课是正大光明的,甚至有不让学生吃午点的规定,
而且根本不讲道理。相比中国,美国的惩罚更严厉、更无情。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结论。深
思一下,其实不然。俗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绝对的自由”。大家只要想想十
字路口的人群和车流就会明白,如果都不遵守交通规则而自行其是,必然导致交通堵塞甚至
车毁人亡的惨剧,绝对的自由必然带来绝对的混乱。所以,有纪律,才有真正的自由。或者
说纪律是自由的保证。对于大家而言,纪律是学习的保证,也是安全的保证。不要一提纪律
就只想到罚站、停课,只想到对老师的愤恨,甚至认为纪律=整人,纪律=惩罚。换个角度想
想吧,严格的作息保证了你多少学习时间,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你的身体如何强健,全面的防
范使你消除了多少安全隐患。总之,遵规守纪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你必须感激纪律,感
激惩罚。最后,咱们留个作业,每人写一篇周记,看看纪律对你本人有哪些具体的帮助,你
对它是否有新的认识。
(从周记来看,很多人改变了对纪律的看法,对校规班纪更加理解和支持了。换个角度,
立竿见影啊!)
【评析】
班级文化是班级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
象和思想行为方式。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而纪律是
班级管理的基石。失去了纪律约束的班级无异于一盘散沙,有序、和谐根本无从谈起。纪律
问题往往是师生关系中的一个敏感点,一边是教师千方百计地维护纪律,一边某些学生有意
无意地“挣脱”纪律的束缚。教师认为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学生则认为纪律是对自由的压制。
学生和教师是唢呐里吹出笛子调——想(响)得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声色俱厉只
会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苦口婆心换来的只是自己的口干舌燥,学生仍然无动于衷。如何引
起学生心理震撼,唤起他们对纪律的认同感?《换个角度谈纪律》这个别开生面的案例给我
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开篇的引人入胜,中篇的开人眼界,末篇发人深省,学生的
情感经历了从吃惊到深思的过程。教师的换个角度,换来了学生对纪律的重新认识,换来了
学生对校纪班规的理解与支持。如果多一些这样的换个角度,一定会换来教育的新天地。
【思考】
1、有些教师认为,若想班级纪律好,教师就不能对学生太客气,得“凶”一点。你认
为良好的纪律靠那些因素维持?
2、纪律好和学生活跃是否矛盾?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你如何理解维护班级纪律和
培养学生个性的关系?----摘自余如进主编的《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