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开胸手术后并发肺不张患者的术前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7.35 KB
- 文档页数:2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护理常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护理常规胸腔镜手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外科微创手术技术。
它和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毕竟是医学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对每个胸腔镜手术病人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常常担心手术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人的康复。
一、术前心理护理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从患者入院开始。
热情接待病人,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医院的规章制度、同室病友,并简单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环境,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角色,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真诚与温暖,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并和护理人员倾心相谈。
2.客观认识焦虑、紧张与恐惧术前病人对手术普遍存在着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担心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及手术治疗效果,这种心态对手术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术后增加并发症的机会。
首先护士要用热情和蔼的态度,严肃认真、细心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
然后要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尽心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实施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讲解手术的治疗过程,说明手术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是熟练的,是对病人高度负责的。
告诉病人和家属此手术创伤小,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还符合美容要求,还可以让术后痊愈的病人现身说教。
病人情绪低落时给予心理疏导,安慰、关心病人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处理好所面临的问题,客观的认识紧张、焦虑和恐惧,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树立病人手术治疗的信心。
3. 共同化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程度,同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和心理反应程度可来自于不同的原因。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二)手术前后病人护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肝胆手术术前应完成各种检查,遵医嘱及时采集患者的血、尿、便标本做常规检查,做心、肺、肾功能检查及肝胆影像学检查。
2、患者因各种因素引起急慢性脱水、电解质平衡失常、贫血、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术前需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平衡失调,纠正贫血,肌注维生素K110mg,每日2次,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3、全麻术后常见并发症肺炎、肺不张、尿潴留、静脉血栓等。
4、甲状腺手术,术前应练头低肩高位。
5、非胃肠道手术全麻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4小时开始禁水。
6、LC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7、术前应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观察病情变化。
8、颈部手术备皮,上至下唇,下至胸骨角,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9、腹部手术,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行半卧位以减轻切口的张力。
10、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前1周,指导病人术后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等,以养成在床上排尿的惯。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肝胆术前做好饮食护理很重要。
应经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的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高营养饮食。
2、对睡眠差的患者,为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错误的是不可应用安定类药物。
3、吸烟患者入院后,为预防肺不张,应在术前两周时间戒烟。
4、病房护士与接手术者需共同交接以上全是。
5、备皮时正确的做法是填写好交接单,双人签名。
6、腹部手术的备皮范围下至胸骨角,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A腔镜手术应该在消毒肚脐处。
上腹部手术应该从到耻骨联合平面,包括两侧到腋后线。
下腹部手术应该从剑突到大腿上1/3前内侧和外阴部,两侧到腋后线。
在肝胆术前一天,护士应该告知病人不要食用豆制品、牛奶等易导致胃肠胀气的食物,可以选择小米稀饭、面条或大米稀饭。
在LC手术中,常用二氧化碳气腹。
术后,由于可能会出现二氧化碳弥散入血、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和皮下气肿等问题,因此需要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4-6小时,并密切观察呼吸和氧饱和度。
小儿心脏术后肺不张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发布时间:2023-03-07T03:17:02.829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3期作者:卫慧婷[导读] 小儿心脏术后肺不张发生率非常高,对术后的治疗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卫慧婷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山西太原 030025摘要:小儿心脏术后肺不张发生率非常高,对术后的治疗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工发生小儿心脏术后肺不张13例,分析总结主要原因有体外循环引起肺泡表面物质减少、气管插管位置不当、术后疼痛呼吸受限、气道分泌物阻塞、肺部感染等,通过加强呼吸机和气管插管的管理、有效吸痰和呼吸功能训练、严格无菌操作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效果明显。
关键词:心脏术后、婴幼儿、肺不张引言:肺不张是心脏术后严重的急性并发症,需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
我院2021年心胸外科小儿心脏术后发生肺不张的患儿共有13例,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肺均已复张,现将肺不张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3例患儿中,男8例,女5例,年龄1岁2个月~8岁,平均3岁。
术前并发上呼吸道感染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法四根治术2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根治术1例。
术后均经X线胸片等影像学检查并确诊,均符合肺不张疾病诊断标准。
2肺不张的护理措施2.1气管插管期间的护理措施术后及时拍X线片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
定时做血气分析,听诊双肺呼吸音,血流动力学平稳后及早进行体疗,2h翻身一次,对于咳嗽反应差的患儿2~3h吸痰一次。
每次吸痰时应选择质地柔软型号合适的硅胶吸痰管,动作轻柔,吸痰前后用皮囊加压给氧数次,注意观察吸出痰液的色、量、性质。
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向气管插管内注入灭菌蒸馏水0.5~2.0ml,一方面刺激咳嗽,另一方面稀释痰液便于吸出。
2.2湿化气道肺不张患儿所处环境湿度应控制在18°C~22°C,湿度在60%~70%,如患儿痰液黏稠不易咳岀时,可用雾化吸入来湿化痰液。
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析目的分析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原因、病原学及耐药情况,讨论预防、治疗措施,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长期吸烟史、合并COPD、患者年龄大及术后并发症等,是胸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结论术前、术后有效的预防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标签: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因开胸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大,使得肺部感染成为开胸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
术后肺部感染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也是造成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由于其常伴有不為抗生素所清除的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等耐药菌的定植,而与普通内科肺炎不同,病死率高达10%~30%[1]。
因此,对本院胸外科2009年6月~2013年6月开胸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旨在探讨其易感因素、病原学及耐药情况,讨论预防、治疗措施,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进一步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抗感染防治意识,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开胸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03例(男76例,女21例),年龄29~82岁,平均(57±8)岁。
1.2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汇总病历中病程记录、医嘱单、检查单、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病史记录来分析与肺部感染发生相关的易感因素、病原学及耐药情况。
2 结果2.1相关易感因素分布手术时间>3 h、年龄>60 岁、住院时间>14 d、吸烟史、合并COPD、术后合并其他并发症是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易感因素(见表1)。
2.2常见菌及耐药情况开胸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等(见表2)。
胸廓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的疾病特点及行胸廓成形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收治行胸廓成形术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护理资料。
结果:胸廓成形术的患者应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
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结论:术前完善的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胸廓成形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慢性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胸廓成行术围手术护理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及肺切除术后出现的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是胸外科较难处理的疾病及并发症,外科手术是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目前临床多采用胸廓成形术来治疗。
胸廓成形术是通过切除患侧部分肋骨,增厚的纤维板,刮除胸壁坏死组织,无活力,干酪及骨化及钙化组织,使胸廓完全塌陷,消灭脓腔2。
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因患者长期慢性消耗对手术的耐受力差,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围手术期进行了完善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包括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15例及肺切除术后出现的脓胸支气管肺胸膜瘘3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2~59岁,右侧11例,左侧7例,术前均诊断明确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同时给予抗结核及抗炎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待全身情况改善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胸廓成形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住院58天,均痊愈出院。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因长期患病,心理负担沉重,且胸廓成形术创伤面大,术后疼痛时间久,胸廓畸形等,在术前可能出现结核中毒症状,营养不良等病况,患者的情绪容易焦虑、敏感。
对这类患者的心理障碍应高度重视,加强与他们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状况十分重要。
对此,适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讲解手术和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方法、过程、如何配合、注意事项以及治疗这种疾病的最新进展。
这样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地参与及配合治疗。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最早在2009年的《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中提出。
该共识指出,肺是唯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也是全身静脉血必经的巨型滤器。
由于肺是开放的器官,肺泡与外界相通,因此容易受到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各种有害因素的损伤。
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和诊疗措施也可能对肺造成损伤,引发各种肺部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各种肺部损伤,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日康复。
2围手术期肺保护的重要性肺部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是胸外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围手术期肺保护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显著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
因此,围手术期肺保护应该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
3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措施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预防方面,应该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如避免吸烟、控制呼吸道感染、预防误吸等。
治疗方面,应该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肺部损伤和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肺栓塞等。
同时,还应该加强术后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实践意义围手术期肺保护不仅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学科模式下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显著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实践意义非常重要,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XXX alveoli。
respiratory tract。
and lung interstitium。
Alveoli are the sites where gas exchange occurs een the body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XXX。
such as surgical trauma。
stress response。
1例开胸下行胸椎体结核灶清除并肋骨植骨椎体钛板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摘要】报道1例脊椎结核伴脓肿患者,采用经侧方开胸行t8-t10椎体结核灶一次性清除并肋骨植骨、椎体钛板固定手术护理。
术前给予正规抗结核、抗感染及升白细胞治疗,同时做好感染的预防、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开胸、全麻手术对肺功能影响较大,患者因术中气管插管、伤口疼痛等原因导致咳嗽无力,为防止术后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定时叩背、指导其进行有效排谈;术后做好病情观察,病灶部位充分引流,持续抗结核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体位护理及指导早期功能锻,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及出院指导,患者10-14d症状改善,病情基本控制,于术后20天康复出院,随访症状消失,肢体活动正常、呼吸正常。
【关键词】开胸;胸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68-02胸椎结核常由于结核菌破坏胸椎中前柱导致脊柱前、中柱病理性骨折,产生后凸畸形[1],不仅影响美观和呼吸功能,还可引起迟发截瘫。
临床中骨结核的治疗应在病灶清除和减压的同时矫正因椎体破坏而导致的胸椎后凸畸形并维持其矫正度[2]。
由于胸椎结核其位于中前柱,手术从后路行病灶清除,手术空间要跨越脊髓,易造成脊髓损伤,病灶清除只凭感觉,很难完全清除病灶。
而前路开胸手术不仅能充分显露胸椎中前柱,术中能清楚显露脊髓前侧,不仅能彻底清除病灶,还能很好预防脊髓损伤,此手术方法在我院骨科少见,跨越胸外、骨科,护理上也增加了难度。
我科于2013年2月份成功为1例t8、9、10脊椎结核伴脓肿患者实行开胸下t8-t10椎体结核灶清除并肋骨植骨、椎体钛板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8岁,主因乏力纳差、消瘦、低热盗汗、胸腰背疼痛伴有不完全截瘫1年余。
术前雾化吸入对预防肺部手术并发症的效果作者:周筠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32期【关键词】肺部手术;并发症;雾化吸入;护理胸外科开胸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患者因麻醉剂抑制、切口疼痛等原因不敢咳嗽、排痰,很容易并发肺炎、肺不张,甚至呼吸功能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达43.6%。
其发生主要与患者呼吸功能及排痰障碍有关。
开胸术中全身麻醉且行气管插管对上呼吸道造成一定的损伤,其正常的湿化、加温、滤过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易引起肺部感染及肺不张。
因此,胸外科开胸术后做好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患者排出痰液,促进余肺尽早膨胀,维持余肺通气功能是术后护理工作重点之一。
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是清除肺部痰液,临床上除常规采用物理方法如翻身、叩背外,还采用雾化吸入来稀释痰液,协助排痰。
为了探讨胸外科开胸患者雾化吸入开始时间,对雾化吸入效果及术后呼吸道恢复的影响程度,确定最佳开始时间,特此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09年10月在笔者所在科进行肺部手术手术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18~78岁,肺癌30例,气胸12例,纵隔占位6例,吸烟者22例。
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24例。
所有患者均戒烟满两周。
1.2研究方法1.2.1A组(24例)为术前3~5 d行雾化吸入,B组(24例)为术后12 h行雾化吸入治疗。
1.2.2雾化吸入的方法使用某公司生产的雾化吸入器,及某公司生产的雾化面罩。
予爱全乐+氨溴索雾化吸入,2次/d,20 min/次。
指导患者闭口经鼻深吸气,在吸气末屏气1~2 s后缩唇缓慢呼气4~6 s,以促进肺膨胀。
1.2.3操作注意事项1.2.3.1在治疗前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及合作程度,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知识宣教。
详细介绍雾化吸入疗法的意义、方法、时间、效果及如何正确的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作者:饶晓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有效地呼吸道护理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回顾性地收集分析了两组开胸手术病例,68例实施围手术期加强呼吸道管理为治疗组。
选择60例未实施围手术期加强呼吸道管理的病例为对照组。
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常见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
结果:开胸手术后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实施围手术期加强呼吸道管理的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开胸手术患者采取有效地呼吸道护理措施是减少和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开胸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31—02胸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麻醉、术后活动受限等原因,患者术后肺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痰液分泌增多及清理障碍,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本文对近一年来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从而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2年11月68例开胸手术患者作为治疗组。
随机选择2011年同期开胸手术60例,作为对照组。
手术种类包括:肺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食管手术,纵膈手术,肺大疱切除术,胸部创伤等。
排除病例包括:术前存在感染、合并有糖尿病等。
1.2 开胸手术后并发症根据病案记录,采集以下几种开胸手术后并发症: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
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两组病例比较无差异性。
1.3 统计学两组资料比较分析用X2检验,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2 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措施2.1术前呼吸道管理2.1.1 健康教育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呼吸道准备的重要性,掌握相关锻炼方法,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节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患者练习腹式深呼吸和有效排痰训练,加强肺功能锻炼。
告知患者术前2周戒烟,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3.根据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
(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管三切口:左颈部、右胸部(同后外切口)、腹部(包括脐孔、会阴部)。
(4)胸腹联合切口:左胸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
4.饮食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酸丰富易消化食物。
5.辅助检查遵医嘱完善各种常规检查(包括肺功能)。
【术后护理】1.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2.监测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每小时1次共4次,以后每2h监测1次至24h,并记录。
测体温每天4次,体温超过38.5℃应通知医师,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3.呼吸道管理:加强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
痰液粘稠者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必要时行鼻导管或气管镜吸痰,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观察呼吸幅度、频率、节奏和饱和度,如出现呼吸困难,立即通知医师。
4.行密闭式胸腔引流者执行密闭式胸腔引流护理。
5.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逐渐增加高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指导患者做术侧肩关节及手臂抬举运动,拔除胸管后早期下床活动。
7.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健康教育】1.少量多餐,进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烟、酒及粗糙刺激性食物。
2.逐步增加活动量,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活动,保持气道通畅。
3.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药。
5.食管术后患者,餐后半卧30min,防止食物反流。
6.注意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7.出院1个月后门诊随访。
预防开胸手术后并发肺不张患者的术前护理
肺部外科手术后余肺的复张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提前做好呼吸道的管理,预防术后肺不张的
并发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院在2007至2010年收治肺占位疾病病例170例,年龄
16岁至70岁,其中男性占73.5%,女性占27.5%,在这些病例中行肺叶楔形切除术4例,肺
叶切除术152例,全肺切除术11例,肺大泡切除术肺修补术14例,纤维板剥脱扩清术10
例,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戒烟
吸烟易引起气管炎症,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影响通气,据统计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得肺癌
的几率高30倍,每个入院的病人,我们努力劝其戒烟,介绍吸烟的害处,必要时以图片的
形式,告知患者吸烟不但对自己,对周围的人群身体损害更大,一般术前戒烟一个月以上。
1.2心理护理
新入院的病人对医院的环境、设施,充满恐惧的心理,导致紧张,我们医护人员更加要热情
对待,和蔼可亲,介绍医院的环境,工作时间,各种护理制度,知道他们的饮食,休息,帮
助整理室内卫生,床上用物,使病人有安全感,和病人拉家常,了解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尽
最大的能力解决各种困难,使病人信任我们,就会积极配合治疗,另外让病人预知手术是身
体的损伤,必然少不了疼痛和不适感,而这是影响术后恢复初期的心理生理的压力源。我们
告知病人要客服困难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医护人员会随时出现在病人的身边使病人放心。
1.3雾化吸入
对每个病人常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即生理盐水1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
白酶4000u进行超声雾化,每日三次。对手术病人的痰液的减少,粘稠度下降,是非常重要
的环节[1]。本组病人术前可常规超声雾化,结果痰液较不用雾化的病人明显减少,痰液粘稠
度下降易咳出。
1.4肺功能锻炼
术前评估病人的呼吸功能,如MVV占预计值大于80%为基本正常,小于60%—70%为通气功
能稍减退。一般MVV预计值大于60%以上可耐受非切除肺胸部手术。指导病人使用呼吸训炼
器,本组病人使用VOLDYN5000呼吸功能锻炼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每天2-3次,一次10
分钟,教病人学会深吸气及咳嗽。解释术后有效咳嗽和早期活动的意义,进行咳嗽能有效地
咳出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并使胸腔引流通畅减少肺部感染。
1.5呼吸训练操作锻炼
术前5天开始[2]包括:A腹式呼吸,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应对抗手的压力,腹部鼓起,同
时注意吸气时用鼻深吸气,屏气时间1-2秒,呼气时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4-6秒,
吸气与呼气时间为1:2。B膈肌呼吸:护士用双手放于病人腹部肋弓之下,同时嘱病人用鼻吸
气,吸气时腹部向外膨起,顶住护士双手,屏气1-2秒,以使肺泡完全张开,呼气时嘱病人
用口缓慢呼气。上述方法由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直至病人完全掌握,由病人自己练习,
每日三次,每个动作练习10分钟[3]。本组病人术前掌握呼吸训练,术后加以运用,使残余
肺顺利复张,缩短住院时间。
1.6体位引流
有肺部炎症患者,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痰液排出,可以进行体位引
流,每天记录痰液量,颜色,性质,每天量少于30ml|选择手术。
1.7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支持,有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尤其注意术前予高热量、高蛋白、
高纤维素饮食,必要时予静脉营养。输血,输白蛋白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病,纠正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改善全身营养症状。术后有力气排痰。手术对身体是一个创伤大,高消耗的治疗,
必须有足够的热量。本组1例病人体质消瘦,经过加强静脉营养,同时进食优质蛋白的饮食,
术后指导病人咳嗽、咳痰,肺复张良好。
1.8控制呼吸道感染
病人年龄大,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我们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以增加通气和换气功能,根
据痰培养结果,使用有效抗生菌。
2 小结
通过以上措施,本组病人术后肺不张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缩短住院时间。
参 考 文 献
[1]王荣建,张黎明,韩思福,等.不同雾化吸入方案对肺切除病人术后痰液粘弹性的影响.中
华护理杂志,2003,38(7)5 02-503.
[2]龚春兰.肺切除术后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35-436.
[3]朱建英,高德华,陈建芳,等.呼吸操锻炼对脊椎侧弯患儿术前肺功能的影响,中华护理
中华杂志,2003.38(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