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高中教学设计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92.50 KB
- 文档页数:4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下列关于柴科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中《十一月·雪橇》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部分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音乐风格B.第二部分生动地描绘了雪橇疾驰和赶车人的形象C.第三部分高音区的音型好似雪橇上小铃铛的清脆音响D.第四部分力度逐渐地减弱,表现了雪橇队渐行渐远的场景【答案】 D2、下列不属于黄自艺术歌曲的作品是()。
A.《红豆词》B.《南乡子》C.《玫瑰三愿》D.《花非花》【答案】 A3、昆曲代表剧目《牡丹亭》作者是( )。
A.汤显祖B.王实甫C.关汉卿D.马致远【答案】 A4、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对认知领域做了层次的划分。
“聆听音乐时、能够判断出音乐的节拍。
”这一能力属于哪个层次?A.记忆B.创造C.分析D.评价【答案】 C5、隋唐时期的()最能反映当时的音乐文化成就。
A.变文B.曲子C.燕乐D.琴歌【答案】 C6、《渔阳鼙鼓动地来》出自作品()。
A.《长生殿》B.《长恨歌》C.《渔光曲》D.《渔阳曲》【答案】 B7、“在学唱歌曲《半屏山》后,学生围成圆圈,边唱边用笔在地上敲出节拍,并在歌曲的每一句最后一拍将手中的笔往右传。
”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
A.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技巧B.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和乐句感C.帮助学生对歌词的理解D.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素质【答案】 B8、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A.阿根廷一探戈B.古巴一哈巴涅拉C.巴西一桑巴D.秘鲁一弗拉门戈【答案】 D9、《夕阳箫鼓》由__________曲改编成__________曲之后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选()A.琵琶、古筝B.古筝、琵琶C.古琴、琵琶D.胡琴、古筝【答案】 A10、李斯特的音乐创作集中在()两方面。
A.艺术歌曲和钢琴音乐B.清唱剧和钢琴音乐C.钢琴和小提琴音乐D.交响乐和钢琴音乐【答案】 D11、我国哪种戏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A.京剧B.昆曲C.豫剧D.越剧【答案】 B12、下列属于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的是()。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语文教学基本理念的是()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D.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下列哪句话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C.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3、在下列教学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是:A. 朗读课文,理解文意B. 分析课文结构,总结写作方法C. 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内容D. 阅读课文,绘制思维导图4、在以下教学策略中,属于情境教学策略的是:A.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B.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文背景C.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文内容D. 指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表达5、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 提供多种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B. 设置阅读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C. 限制学生的阅读速度,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D. 鼓励学生做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悟6、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适合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A. 讨论法B. 演示法C. 比较法D. 情境教学法7、在古代汉语中,“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是:A. 语言平实,注重叙事B. 结构严谨,讲究对仗C. 诗情画意,抒情为主D. 议论深刻,寓意丰富8、以下哪位作家是现代文学史上以短篇小说著称的代表?A. 鲁迅B. 巴金C. 老舍D. 冰心9、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林黛玉聪明伶俐,才情出众,但多愁善感,体弱多病。
B. 贾宝玉性格独特,富有叛逆精神,对封建礼教持批判态度。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3a - 2b = 1B. 5a^2 - 2b^2 = 3C. 7a + a = 7a^2D. 4x^2y - 4yx^2 = 0答案:D解析:A.3a和2b不是同类项,因此不能合并。
所以3a−2b不等于1,故 A 错误。
B.5a2和2b2不是同类项,因此不能合并。
所以5a2−2b2不等于3,故 B 错误。
C.7a和a是同类项,合并后应为8a,而不是7a2,故 C 错误。
D.4x2y和4yx2是同类项(因为乘法满足交换律),合并后为0,故 D 正确。
2、若扇形的圆心角为45∘,半径为 3,则该扇形的弧长为 _______.答案:3π4解析:弧长l的计算公式为l=nπR180,其中n是圆心角,R是半径。
将n=45∘和R=3代入公式,得:l=45π×3180=3π43、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D解析:A. 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例如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都是90∘,但它们不是对顶角。
故 A 错误。
B.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只有当这两条直线平行时,同位角才相等。
故 B 错误。
C. 同旁内角互补这一命题是不完整的,只有当两条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才互补。
故 C 错误。
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故 D 正确。
4、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则它的边数为 ____.答案:8解析:设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
根据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有:(n−2)×180∘=1080∘解这个方程,我们得到:n−2=6n=8故答案为:8。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第1题请简述高中数学中“函数”这一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万能必过篇第19题:教学目标与确定依据第20题:教学目标之教学片段第21题: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第19题教学设计: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十九题第一部分一:诗歌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理解、掌握、积累(此处填写文中关键字词)词语,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意象,学习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学习诗歌中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情感,激起对古典(或者现代)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二:文言文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写景论证写人记事手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第十九题第二部分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1.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摘抄问题中的课标要求部分内容)在这要求的指导下,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2.教材文本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主要选择了(什么)类文章,文章主要描写了(文章大致内容),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里找一条)知识,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里找一条)情感,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X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浅易的文言/诗歌知识,认识和分析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于诗歌的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模板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模板精选篇1一、抓"步态"感受高傲1、感受文本:⑴自由读,感受步态的高傲:鹅走来了,《白鹅》教学设计。
自由读第4自然段:有没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态。
⑵学生交流:①师:我听见了鸭、鹅…指名分别读──评"鸭小姐""鹅先生"的朗读。
②师:写高傲的鹅为什么写"鸭"?(引出"对比"的写法。
)③出示词语,进行理解:急速局促不安从容大模大样2、视频突破"净角"难点:⑴有不明白的吗?(净角)谁知道?(课件出示)指名说感受。
⑵师:丰老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朗读体会对比写法:谁能通过朗读表现鹅步态的从容、大模大样,那股傲气?4、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二、抓"吃相"体味高傲1、默读感受:"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这回请你默读第5、6、7自然段,为什么使我们发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吗?(划出重要的词句,把感受写在旁边,教案《《白鹅》教学设计》。
)2、自由交流:⑴指名说。
板书: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现在哪儿呢?⑵品读句子,说感受:①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师:真是一丝不苟、循规蹈矩、不会变通啊!令人发笑。
师: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
②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师: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因为它太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高傲吧!)③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极限的值是()。
A、-1B、0C、1D、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围成的面积可以用定积分表示为()。
A、B、C、D、3平面x=2与双曲面的交线是()。
A、两条直线B、椭圆C、抛物线D、双曲线4已知向量a=(1,2,1),b=(t,3,0),c=(2,t,1)线性相关,则t的取值是()。
A、-3或-1B、-3或1C、-1或3D、1或35矩阵是可逆矩阵,E是二阶单位矩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行列式B、a=c=0C、向量与向量线性无关D、存在N,使得MN=E6若同一样本空间中的随机事件A,B满足P(A)+P(B)=1.2,则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P(A)=P(B)=0.6B、A与B相互独立C、D、A与B互不相容7贯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四条主线之一是()。
A、三角函数B、几何与代数C、频率与概率D、应用统计8南北朝科学家祖暅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体积计算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一原理也常常被称为祖暅原理,其中“幂”和“势”的含义分别是()。
A、乘方、高B、乘方、宽C、面积、高D、面积、宽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9已知实系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求k的值。
(3分)(2)求此时方程组的通解。
(4分)10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直线过点P(4,0,2)且与直线:垂直相交。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4分)(2)求直线的标准方程。
(3分)11某设备由甲、乙两名工人同时操作,两人的操作相互独立,每名工人出现操作失误的次数只能是0、1、2,对应的概率分别是0.7、0.2、0.1,将两名工人操作失误的总数记为X,若X2,则该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求该设备正常工作的概率。
(3分)(2)求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函数f(x)=x2−4x+3中,若f(x)的图像关于直线x=2对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x)的图像的顶点坐标为(1,−2)B、f(x)的图像的顶点坐标为(2,−1)C、f(x)的图像的对称轴为y=2D、f(x)的图像的对称轴为x=32、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 4)和点B(1, 2),若直线AB的斜率为-2,则直线AB的方程为()A、y=−2x+10B、y=2x+10C、y=−2x−10D、y=2x−103、题干: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这种教学方式称为:A. 启发式教学B. 探究式教学C. 问题解决式教学D. 互动式教学4、题干:教师在讲解“函数的图像”这一课时,以下哪种教学手段最适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函数图像的特征?A. 使用多媒体展示函数图像B. 让学生自行绘制函数图像C. 仅通过文字描述函数图像D. 使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函数图像5、在下列函数中,若定义域为实数集R,则函数y = 2x^2 - 4x + 5的最小值是()A、5B、3C、1D、06、已知函数y = x^3 - 3x^2 + 4x,若要使函数的图像与x轴有3个不同的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a > 2B、a < -1C、a > -1D、a < 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
A. (3,2)B. (2,3)C. (3,3)D. (2,2)8、已知函数f(x) = x^3 - 3x + 2,求f(x)的对称中心。
A. (0,2)B. (1,0)C. (0,0)D. (1,2)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第一题请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阐述函数性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以下教学活动中,不属于“引导发现法”的是: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B.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主题的思考C. 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总结出中心思想D.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让学生按照字义推断词义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教学”,其目的是:A.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B.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C. 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D.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3、在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悲壮(bēi zhuàng)、振兴(zhēng xīng)、琢磨(zhuó mó)B. 稳健(wěn jiàn)、纷扰(fēn rǎo)、翱翔(áo xiáng)C. 贞观(zhēn guān)、绮丽(qǐ lì)、翱翔(áo xiáng)D. 坚韧(jiān rèn)、琢磨(zhuó mó)、颤栗(zhàn lì)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有力支持。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C.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等。
D.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题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实词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应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A. 直接讲解,详细解释每个实词的含义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 让学生自主查阅字典,查找实词的释义D.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实词的用法和语境6、题干: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教师要求学生关注诗歌的哪些方面?A.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B.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C.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D. 以上都是7、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汉高祖刘邦8、在古汉语中,“之”字最常见的用法是?A. 表示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B. 表示动词后接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C.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上述所有选项9、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 10、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下哪种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A. 预测策略B. 理解策略C. 推理策略D. 筛选策略11、在《红楼梦》中,“冷月葬花魂”这一诗句暗示了哪位人物的命运?A. 林黛玉B. 薛宝钗C. 史湘云D. 妙玉12、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先生所著?A. 《呐喊》B. 《狂人日记》C. 《茶馆》D. 《阿Q正传》1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以下关于物理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任何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测量。
B、物理实验中,所有的测量结果都是绝对精确的。
C、物理实验中,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无法消除误差。
D、物理实验中,控制变量法是唯一可以减小误差的方法。
2、以下关于物理教学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B、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C、在物理教学中,应该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和背诵。
D、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在下列哪个物理现象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A. 汽车刹车时B. 竖直上抛物体在空中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D. 滑坡运动4、下列关于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波的频率是波源振动的周期B. 波的波长是波源振动的周期C. 波的波速是波源振动的周期D. 波的周期是波源振动的频率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A. 控制变量法B. 实验法C. 模型法D. 逻辑推理法6、关于机械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物体都具有机械能B. 运动物体一定具有动能C. 高处的物体一定具有势能D.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7、在下列关于物理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 测量长度时,应将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物体的长度方向C. 使用电流表时,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D.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在天平托盘上放置砝码来平衡游码8、在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中,错误的是()A.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B.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C.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物体从高处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阐述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语文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教学《故都的秋》,学生赏析“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一句,说道:“蝉声让人感到悲凉中的悲凉,突出了秋的静。
”教师随即补充对“蝉”这个意思的理解,并引了骆宾王、柳永等人的相关诗句。
对该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恰当的是()。
A.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B.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作品内容C.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散文作品的兴趣D. 帮助学生发现作品的丰富意蕴和深层意义正确答案:A,2.(单项选择题)(每题3.00 分) 对语文教学参考用书的功能,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解读教学文本,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依据B. 提供相关素材,帮助教师丰富课堂教学资源C. 阐释编者意图,帮助教师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D. 提供学情调研方案,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的难点正确答案:D,3.(多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某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的选文包括《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报告文学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A. 王宏甲的《王选的选择》B. 萧乾的《流民图》C. 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D.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正确答案:C,4.(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学生作文中“通感”修辞使用不当,教师用课文中的正确例子来讲解,下列语句合适的是()。
A.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边城》)B.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塘月色》)C.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的灯火光,接着又听见哔哔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祝福》)D.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故都的秋》)正确答案:B,5.(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教学《师说》,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中“师”的用法特点,并归纳同类用法的词语。
教师资格教学设计练习题:高中英语《Good friends-Chuck's friend》 Teaching Topic: Unit 1 Good friends Chuck’s Friend Class Type: Reading class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1.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some details of the reading passage. 2.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language forms of words and phrases. Ability aims: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and self-study ability through skimming, scanning and careful reading. Emotional aims: 1. Students can get more interests in learning English. 2.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valuing the friendship between friends and considering how to get along with friends. Teaching Key Points: 1. Get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an’s struggle with solitude and his journey towards self-knowledge. 2. Get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survive, mirror, hammer, saw, rope, compass, hunt for, make a fire, care about, crash, such a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an’s struggle with solitude and his journey towards self-knowledge? Teaching Methods: Questioning, explaining, collaborating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a projecto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 (5min) 1. Usual greeting like “How are you today?”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to enjoy yourself?” 2. Lead in the topic by free talk: Q1: How would you feel if you were alone on a deserted island? Q2: Have you ever read books or seen movies about island life? Q3: How did the main characters survive? T: OK. We just talked about how the main characters survive to live on an island. But can you imagine the life on an island? 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a similar passage “Chuck’s Friend”. Step 2: Pre-reading (10min) Activity 1: Guessing words (3 minute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new words “mirror, hammer, saw, rope, compass” by asking and guessing. For example, what can you use to get directions? (a compass) Activity 2: Discussion of the 3 useful items and giving opinions (6 minutes) 1. Imagine that you are alone on an island. You have to survive without friends and all the things you use in your everyday life. Which of the items in the box would be the most useful to you on the island? List three most useful items and explain why you think they would be useful.
2. Ask students to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I think… because…/ I could use it to…/ it could be used to…/ …would be more important than… because…. For example: I think that a box of matches would be the most useful, because I could use it to make a fire to prepare a meal, to warm myself, and to give the signal. 3. Go among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ir discussion. Then choose several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ctivity 3: Prediction (1 minute)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title and predict who Chuck’s friend is. Step 3: While-reading (15min) Skimming and scann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1. Match each paragraph with its main idea. Para 1 develop deep friendship with Wilson Para 2 the importance with friendship Para 3 learn how to make a living Para 4 survive and land on a deserted island 2.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1: Who is Chuck? Is he a real man? (A character in a movie) Q2: Who’s Chuck’s Friend? (Answer: A volleyball/ Wilson.) Q3: What’s the name of the movie? (Cast Away) Careful reading. Guid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from word to sentence followed by paragraph. Inspire them to smooth away the obstacles and problems by means of guessing words, observing word-formation, analyzing grammar structure, creating situation, etc. And then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1. True or false questions: (1) Cast Away is a play. (F) (2) Chuck Noland plays a man named Tom Hanks. (F) (3) On the island, Chuck has to learn to survive all alone. (T) (4) Chuck develops a friendship with an unusual friend--- a basketball on a deserted island. (F) (5) Chuck learns that we need our family and relation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F) 2. Show them some questions on the screen and enable students to answer: Q1: What’s Chuck’s job? Q2: What happened to Chuck one day? Q3: What things must Chuck learn to do to survive on the island? Q4: What does Chuck learn about himself when he is alone on the island? Q5: What lesson can we learn from Chuck? Language points. 1. Ask students to underline the difficult language points. 2. Go through the paragraphs and explain underlined points with other words or phrases. For example: Now let’s look at paragraph one, line one “Hanks Plays a man named Chuck Noland”. Here play means what? Yes, play means play a role in a movie, act, be an 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