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影像鉴别
- 格式:ppt
- 大小:14.11 MB
- 文档页数:83
33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 O .22CHI NA FOREI GN M ED I CAL TREATM ENT 综述肺真菌性感染是一种机遇性感染,随着广谱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增多,临床肺真菌性感染有增多趋势,大多数肺真菌性感染的X 线、CT 均缺乏特异性表现,为了进一步认识该病影像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临床确诊为肺真菌性感染病例的多层螺旋C T 扫描图像资料,及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36~54岁,平均48岁。
1例病例为肺结核病人,有广谱抗生素应用史,及有皮质激素应用史(氟美松),有乏力、消瘦、不规则低热。
发热、咳嗽、咳痰1例。
2例为常规体检发现。
2例痰培养结果显示有真菌生长。
2例肺穿获得病理组织学证实。
2例治疗后CT 复查,病灶吸收。
1.2检查方法全部病例均摄胸片正位平片。
全部病例均采用G E l i ght s pe ed 16层螺旋CT 机行胸部平扫。
2例同时作增强扫描。
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顶,层厚及间距均为7.5m m ,同时用肺窗和纵隔窗进行观察2结果本组4例中胸片显示阳性,M SCT 显示1例肺结核伴肺曲菌病,病灶空洞内有可移动肿块及半月形空气征(图1~3);3例念珠菌感染表现分别表现为:蜂窝状改变中见小团块密度影(1例);软组织肿块,边缘可肺真菌性感染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文献复习(附4例报告)周林锋王建俭蔡曙耘成峰(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中山528415)【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 SCT)在肺真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肺真菌性感染影像学表现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穿刺活检和支气管镜检或痰培养确诊的肺真菌性感染患者的胸片、M SC T 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M SCT 均显示胸片发现的阳性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1例肺结核伴肺曲菌病,病灶空洞内有可移动肿块及半月形空气征;3例念珠菌感染表现分别表现为:蜂窝状改变中见小团块密度影(1例);软组织肿块,边缘可见“晕轮征”(1例);多叶段多发不规则结节渗出影(1例)。
发布时间:2012-03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朱光发〔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诊治;新进展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曾经称为深部真菌感染或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指穿透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浅表组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1]。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IF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侵袭性肺真菌病(i 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IPFD)是IFD临床常见类型,已日益成为免疫抑制患者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本文就IPFD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述,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1.侵袭性肺真菌病定义IPFD是指真菌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即真菌对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侵犯,引起气道黏膜炎症和肺部炎症肉芽肿,严重者引起坏死性肺炎,甚至血行播散至其他部位。
但需注意的是,IPFD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引起的肺部改变。
真菌寄生是指临床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免疫功能正常者,痰液真菌培养阳性,大多为真菌在呼吸道寄生,或称为定植;后者是指真菌作为过敏原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IPF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2],前者指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症状的肺部真菌感染;后者指伴有宿主因素和(或)免疫功能受损的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2.侵袭性肺真菌病流行病学绝大多数IFD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在经典高危人群如白血病、艾滋病、骨髓干细胞及实体器官移植等患者中,IFD的发病率高达20%~40%。
还有一部分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属于非经典人群,由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手术指征和范围的扩大、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与留置,以及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等,导致患者免疫屏障受损与功能障碍引发IFD。
138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月 第4卷第5期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及激素的应用,器官移植,肿瘤患者的放化疗及靶向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增多等因此造成了真菌感染患者的日益增多[1],然而由于对真菌的培养需要较高的检验技术,往往假阴性率较高,临床上对于真菌感染的诊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HR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由于分辨率高,对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有很大的作用;其次,肺部真菌不同菌群的感染在临床上诊断也是很大的挑战。
笔者通过收集肺部真菌的CT 图像并对不同菌群进行总结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CT 诊断能力。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56例,其中男36例,女21例,年龄18~79岁,平均(56)岁。
其中曲霉菌感染26例,(26/56),隐球菌感染21例(21/56),念珠菌感染6例,(6/56),其他真菌感染3例(3/56)。
56例患者中有恶性肿瘤患者25例,器官移植患者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例,AIDS 患者2例,糖尿病患者12例,其余4例患者未能提供明确的临床病史。
上述患者中微生物确诊25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14例,临床诊断17例,包括痰液2次培养阳性15例,肺泡灌洗培养阳性2例。
1.2 检查方法56例患者均行胸部CT 检查,其中36例平扫,21例同时做了增强检查。
CT 机为Toshiba-Activion 16层螺旋CT 机,扫描范围包括胸廓入口到肺底,管电压120kV,管电流使用智能毫安:40~230mAs,X 线球管转速:0.5s/r,FOV 300mm, 采集矩阵512×512。
1.3 图像分析由两名放射诊断医师(分别为5年及14年CT诊断经验)对肺真菌感染患者的胸部CT 征象进行观察分析;包括结节的大小(小结节定义为直径<1cm,大结节定义为直径1~3cm)、肿块定义为直 径>3cm),分布、数量,形态,空洞,晕征等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归纳其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
颅内真菌感染的CT和MRI表现目的:分析颅内真菌感染的CT及MRI表现,提高其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方法:本组资料中,经病原学证实颅内真菌感染7例,真菌性肉芽肿或脓肿5例,单发1例,多发4例,同时累及脑膜3例,真菌性脑膜炎2例。
结果:真菌性脑膜炎广泛累及基底池、大脑凸面脑膜,CT表现为基底池密度增高,脑沟回变浅,增强铸型强化;真菌性肉芽肿或脓肿多发病灶,体积较小,单发病灶部位深在,CT上多呈混杂密度,增强脓肿壁多呈不规则、不连续性厚壁环,表现为“开环征”;MRI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信号变化较大,略低信号为特征表现,增强多为不规则强化,局部可伴硬膜外脓肿及硬脑膜或蛛网膜强化。
结论:颅内真菌性肉芽肿有一定的CT和MR 表现特点,“开环征”、T2WI略低信号为其特征表现。
真菌性脑膜炎虽有典型铸型强化,但难与结核性脑膜炎鉴别。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and MRI manifestations of intracranial fungal infe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accuracy of the imaging diagnosis. Methods: 7 cases of intracranial fungal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ungal granuloma or abscess in 5 cases, 1 case of single and multiple in 4 cases, while 3 cases involving the meninges, fungal meningitis in 2 cases. Results: Intracranial fungal meningitis involved widely of basal cistern and the brain convexity meninges, gyrus-like enhancement in the subarachnoid sapce of the sulci and cisterns. The multiple and smaller fungal granuloma or abscess lesions located in deep, CT showed mixed density, the enhanced abscess thick wall showed irregular, non-continuity, which expressed as “open-loop sign”; T1-weighted imaging showed medium or low signals, T2-weight imaging signal intensity changed in a larger range what was characterized by slightly lower performance. Accompanied by local epidural abscess and strengthened arachnoid. Conclusion: Intracranial fungal granuloma has certain imaging performance of CT and MRI such as “open-loop sign” and slightly lower T2 signal. Although the typical mold of fungal meningitis strengthened, but it i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Key words] Fungal infection; Granuloma;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各种致病真菌通过呼吸道、血行或者局部侵入颅内引起的特异性感染称为颅内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Systemic Mycosis,Deep Mycosis)是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粘膜所致的感染。
近十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1980年至1990年,美国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由2‰增加至 3.8‰。
美国旧金山的资料显示1980~1982年与1992~1993年相比,念珠菌病发生率由每年每百万分之2.6升至72.8,隐球菌病由4.0升至65.5,曲霉病由8.4升至12.4 ,球孢子菌病由11.2升至15.3,组织胞浆菌病由13.9下降至7.1。
美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NNIS)显示1992~1999年期间医院血流感染中白念珠菌居第四位。
侵袭性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发生改变的原因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增多。
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化疗、器官移植、血管内导管、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低体重新生儿等。
艾滋病患者也为易感人群,易于发生各种真菌感染,从口咽部念珠菌病到暴发性系统性真菌病。
此外,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使其发生感染的危险期延长。
【临床表现】深部真菌感染可累及各个系统,不同真菌所致的同一脏器感染,如肺部感染,其临床表现大致类同。
深部真菌病,尤其是条件致病菌所致者,患者原发病常危重,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为原发病所掩盖,因此必须仔细观察,并及时送病原学检查以尽早诊断并予以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中,除少数真菌如足菌肿等感染局限于入侵部位外,其他感染均可波及各脏器,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受累较多,真菌血行播散则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骨骼、关节、泌尿生殖系等。
一、肺部真菌感染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芽生菌等感染可引起急性肺部炎症;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的原发肺部感染常无症状;由曲霉和毛霉所致的侵袭性肺部感染进展迅速,病势常凶险。
除引起急性肺部感染外,念珠菌、曲霉、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尚可形成慢性肺部炎症,有时X 线检查呈结节状阴影,需与结核病及肿瘤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