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瑞媛-深部真菌
- 格式:ppt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32
抗深部真菌药的进展
盛瑞媛
【期刊名称】《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年(卷),期】2004(002)002
【摘要】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以及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和艾滋病(AIDS)的出现,免疫抑制人群不断增多,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抗深部真菌药的研究是目前抗微生物药的研究热点之一。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盛瑞媛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5
【相关文献】
1.常用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及真菌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买佳;王静
2.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的临床药学进展 [J], 王汝龙
3.抗真菌药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 [J], 杨继章;陈大华;杨树民
4.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进展 [J], 田鑫;滕伟
5.微流控芯片技术在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筛选中的研究进展 [J], 张晓莹;朱英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及皮肤结构真菌感染研究现状与展望李东明【摘要】皮肤及皮肤结构真菌感染 (SSSFI) 是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 常迁延不愈, 甚至威胁生命.目前很多临床表型未被充分认识.一方面原因是对致病真菌种类认识不够、分离困难和鉴定不准确;另一方面是临床表型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不全面.传统观念认为浅部SSSFI致病菌多为皮肤癣菌, 深部为念珠菌等已知属种.经典分离方法造成许多真菌不能成功分离, 或被鉴定为污染菌.扩展SSSFI临床表型及其致病真菌种类研究, 不但可以促进疾病的诊断研究, 进而使得原本不可治愈的疑难重症的治愈成为可能, 还可以发现新物种.【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18(013)006【总页数】4页(P363-366)【关键词】皮肤及皮肤结构真菌感染;真菌病;皮肤软组织感染;真菌多样性【作者】李东明【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真菌实验室,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 (skin and skin structure infections,SSSI)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以及皮下组织受病原体侵染后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一组涉及多学科的疾病类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
由真菌所致的SSSI被称为皮肤及皮肤结构真菌感染 (skin and skin structure fungal infections,SSSFI)。
随着传统传染性疾病的减少及细菌性感染的控制,真菌感染正逐渐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
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浅部真菌病的患病率高达20%~25%,标志着真菌已取代细菌而成为SSSI的主要病原体[1]。
在许多国家,甲真菌病甚至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皮肤病[2],亦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子[3]。
未经治疗的深部SSSFI加重可使组织器官快速坏死,或播散入血,导致真菌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甚至威胁生命[4-5]。
国外资料数据显示,伊曲康唑对念珠菌和曲霉菌保持较高活性。
正是由于ICU患者的多重高危因素的特点,而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日渐趋高,临床特点的非特异性和多变性;细菌学的实验室水平的限制,造成了诊断上的困难,如果一味地追求各种微生物学检查,将会错过了治疗的时机,故抗真菌治疗时机将是治疗的重点,我科选用了抢占先机治疗方法,结果显示,真菌感染率下降至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19,P<0.01)预后良好,与经验性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5,P>0.05)。
相比之一,无论是经验性治疗抑或是抢占先机治疗,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预防治疗效果。
肺部真菌感染率明显下降,这对于真菌感染高风险的患者非常有利,相对于完全经验性治疗,抢占先机治疗还可减少不合理经验性治疗所致的抗真菌药物的过度使用,降低真菌耐药的危险性及医药花费,所以,对于多重危险因素的重症患者,争取抢占先机的抗真菌治疗,是一种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1]weber DJ.Relative frequence o f nosocomial pathogen s at a un iversity hospital during tle decade1980~1990[J].AmJ Infect Control, 1992,20(4):192.[2]koss T,Bagheri B,Zeana C,et al.Amphotericin Bresistant Aspengillusflavus infection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caspofug in,a novel anti fungal agent[J].J Am Acad Dermatol,2002,46(6):945-947.[3]杜斌,张海涛,陈德昌,等.3447例尸检病例的深部真菌感染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1996,76:352-354.[4]文细毛,任南,徐秀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菌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41-244.[5]E smond MB,wallace SE,Mcclish DK,et al.Nosoconialblood-streaminfection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a three-year analgsis[J].clin In fect Dis.1999.29(2):239-244.[6]刘正印,盛瑞媛,李旭丽,等.院内真菌感染149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399-402.[7]徐英春,王澎,陈民韵.详瑞公司全球多中心酵母菌敏感性监测结果[J].中国感染化疗杂志,2003,3:187-190.(收稿日期:2008-02-21)气管异物33例一次治愈的临床体会曲玲(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烟台264001)[摘要]目的:回顾33例气管异物1次治愈的临床体会。
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探讨——5例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王焕玲;邓国华;盛瑞媛;于洪泉;张文;李雪梅;王爱霞【期刊名称】《世界医学杂志》【年(卷),期】2003(007)017【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5例真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转归特点,并复习了相关文献。
结果:5例真菌性心内膜灸中,4例原有基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各l例)。
所有患者均有诱因,主要为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心脏手术和外伤等。
致病菌均经血培养或手术中脓液培养明确,其中念珠菌3例,毛霉菌及隐球菌各l例。
全部患者均有发热,3例并发大血管栓塞。
2例仅接受内科抗真菌保守治疗,3例患者还接受了赘生物清除术。
痊愈2例,好转l例,死亡2例。
结论:真菌性心内膜炎是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之一,多数患者具有基础病或明显诱因。
与普通细菌性心内膜炎相比,真菌性心内膜炎具有起病隐匿、容易并发大血管栓塞、临床诊治困难和病死率高等特点。
两性霉素B仍是真菌性心内膜炎的首选药物,正确选用有效抗真菌药物及适时选择手术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总页数】4页(P8-11)【作者】王焕玲;邓国华;盛瑞媛;于洪泉;张文;李雪梅;王爱霞【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外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免疫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肾脏内科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42【相关文献】1.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主动脉瓣叶穿孔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探讨 [J], 梁庆祥;刘锋2.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二例误漏诊原因分析及文献复习 [J], 李希芝;马贺;刘庆新3.单纯以发热为表现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 [J], 黎平祝;王越越;班雨;孟庆义4.二尖瓣脱垂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4例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J], 马丽霞;傅广;黄树斌;汤华;石顺华5.复发性真菌性心内膜炎1例及文献复习 [J], 吕昕;范宇斌;何荣伶;孟婕;余再新;谢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7例深部真菌感染的诊疗经验吴恒义;顾葆春;杨自力;王卫;邢锐;郭振辉;麦悦强;文强【期刊名称】《感染、炎症、修复》【年(卷),期】2005(006)002【摘要】目的:通过47例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总结该类疾病的特点、诊疗难点和经验.方法:统计整理全组病例的原发病、感染真菌的类型和疗效、总结其经验.结果:本组深部真菌感染中,中老年人占多数(89.4%),且绝大多数(93.61%)以继发性感染的形式出现.真菌菌型分布,白色念株菌仍占主导地位(78.7%).治疗的关键除得力的抗真菌外,与原发病的治疗密切相关.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原发病治疗的失当和病人的体弱、免疫力下降有关.治疗上要标本兼顾,尤其对原发病的及时有效治疗起重要作用.原发病类型与真菌感染的种类没有相关性,分布较散,但是要注意八种真菌易感情况.二性霉素B能否在合并肾功能障碍病人中应用要视病因而定:若肾功能障碍主要是由真菌性脓毒症引起的或者说真菌感染是发生肾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在监测下有控制使用;如若肾衰与真菌感染无关,则不用为妥.【总页数】3页(P75-77)【作者】吴恒义;顾葆春;杨自力;王卫;邢锐;郭振辉;麦悦强;文强【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及其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 [J], 葛欣;刘妍妍;刘平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J], 闻钦文;邬秀娣3.深部真菌感染患儿血清PCT、HBP、SAA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J], 李倩;丁翔宇;张古英4.微流控芯片技术在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筛选中的研究进展 [J], 张晓莹;朱英霞5.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靶向抗真菌新药——艾瑞芬净(ibrexafungerp) [J], 陈本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