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牛血红蛋白尿病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3
奶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的诊治概述:奶牛产后血红蛋白尿是奶牛产后或寒冷季节发生的,以排除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由于溶血而使红细胞大量破坏,因此病畜多伴有一定程度的贫血。
由于该病发病急骤,病势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或错误诊治,患牛通常在2~3天死亡。
1998—2000年,笔者共诊治20余例患牛,均在2~3天内治愈。
1临床症状1.1急性型此型病牛在分娩后1周内发病,发病非常突然,分娩后病牛表现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反刍减弱,走路蹒跚,周身乏力,排尿由淡粉色逐渐变为酱油色,最后趴卧不起,饮食欲废绝,反刍停止。
病牛体温降低,末梢感冷,肌肉震颤。
体表常出汗,心跳快弱,静脉压降低,瘤胃蠕动音弱乃至消失。
可视黏膜重度苍白,如不予治疗,患牛在发病后2~3天内死亡。
1.2慢性型发病是泌乳高峰之后,妊娠中后期。
患牛逐渐呈现消化功能减弱,渐渐消瘦衰竭,起卧较为困难,运步缓慢,周身乏力,泌乳量明显下降,乳汁稀薄。
呼吸喘粗,心音亢进加速,可视粘膜逐渐苍白,尿液颜色逐渐加深乃至酱油样,病程可达1~2周左右如能及时确诊治疗,均可痊愈。
2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尿液检查不见红细胞,血液检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由正常50%~70%降到20%~40%,血清无机磷检查:血磷降低,如由正常的7mg%降至4mg%或3mg%,即可确诊为产后血红蛋白尿。
3治疗措施奶牛血红蛋白尿是因血磷过低引起的红细胞大量溶解破坏,以机体速度贫血、衰竭为主要变化。
所以在治疗时即要根除病因,又要补充营养促进红细胞的新生。
4典型病例4.1畜主张某饲养的一头6岁黑白花乳牛于2001年11月20日分娩,25日突然发现该牛排红尿,开始畜主抱有耐过心理,没有治疗。
第2天患牛临床症状更加严重,排尿由淡粉色逐渐变为酱油色,最后趴卧不起,来我院要求诊治。
患牛精神不振,饮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体温降低,心跳快弱,末梢感冷,肌肉震颤,体表常见出汗。
静脉压降低,瘤胃蠕动音消失。
2019年第04排血样尿的牛的普通病有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产后血红蛋白尿病、犊牛水中毒、洋葱中、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卟啉症和地方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1临诊要点是运动或劳役后发生的一种代谢病。
临床上以排红尿和行走困难为特征。
是多发生于分娩后2~4周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临床上以急性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尿、贫血、黄疸、低磷酸盐血症为特征。
该病为世界性地方病,多呈散发。
多发于3~6胎的高产奶牛。
死亡率较高,可达50%~80%。
但肉牛和3岁以内的奶牛极少发生。
是指犊牛大量饮水后排出红尿(血红蛋白尿)的一种疾病,被称为犊牛发作性血红蛋白尿症。
生后6个月以内,特别是断奶前后的犊牛极易发生,1岁以上的牛不发生。
是因采食洋葱或其他葱属植物引起的一种中毒。
临床上以贫血、排红尿为特征。
过去曾被称作紫质病,又称红齿病、骨血色病、血卟啉尿病,是因控制卟啉代谢和血红素合成的酶类先天性缺陷所致的一组遗传性卟啉代谢病。
病理学特征包括卟啉代谢途径阻滞,血红素合成障碍,过量卟啉代谢副产物在骨骼、牙齿、皮肤等组织内沉积,表现卟啉齿、卟啉骨、卟啉尿。
临床上以贫血、光敏性皮炎、腹痛或神经症状为特征。
是指膀胱黏膜出血的一种疾病。
以膀胱黏膜有肿瘤性病变(主要是血管肿瘤)的形成为主要特征。
很多国家有报道,因为放牧的牛发生,故被称为地方性血红蛋白尿病。
2治疗方法治疗原则是改善饲养管理,供应硒和V E及对症治疗。
(1)改善饲养管理。
休闲时防止营养过剩,避免剧烈运动,舍饲保温,防止褥疮。
(2)硒和V E的供给。
硒和V E的合剂2~3mL,或V E注射剂,200~300mg/d,进行注射,连用2~3d。
(3)对症治疗。
输注5%葡萄糖和电解质,或混合7%NaHCO3溶液200~300mL,提供V B1等。
治疗原则是补磷,输血,输液,补充造血物质。
(1)补磷制剂。
补饲磷酸二氢钠100~150g,或磷酸钠250~400g,或磷酸钾10~50g,1次/d。
或20%磷酸二氢钠溶液,一次静脉注射300~500mL。
高产奶牛血红蛋白尿病例分析
刘慧环;阿晓辉;杜海涛;张颖;谷洪斌
【期刊名称】《中国奶牛》
【年(卷),期】2023()1
【摘要】血红蛋白尿病多发于高产奶牛,以急性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奶牛尿液呈淡红色至紫红色,故又称红尿。
低磷酸盐血症、奶牛焦虫、附红细胞体、钩端螺旋体、D型诺维氏梭菌、十字花科植物饲料引发中毒等均为致病原因,本文所述病例为十字花科植物饲料中毒引起的奶牛血红蛋白尿,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因奶牛发病急骤,初期饲料原料分析不清,导致高产奶牛连续发病,病死率为100%。
本病预防治疗重点为查明病因,停用未脱毒十字花科植物饲料,对症治疗,特别在当前农业农村部提出饲用豆粕减量替代的形势下,奶牛养殖场和饲料加工企业对十字花科植物饲料——菜籽饼粕的脱毒检测及配方中添加量都应给予高度关注。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刘慧环;阿晓辉;杜海涛;张颖;谷洪斌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奶业协会;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3
【相关文献】
1.猫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诊治病例
2.奶牛血红蛋白尿症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安达地区乳牛血红蛋白尿症的调查
3.发作性夜间血红蛋白尿患者出现脑缺血
性梗死:2例病例报道和对7例以前报道患者的最新回顾4.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突聋病例报告5.奶牛代谢性血红蛋白尿病诊治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血红蛋白尿的研究摘要牛的血红蛋白尿是牛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可能是由于缺磷、饮水过量或其他原因引起。
我们需根据病因,针对不同的病源,对因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牛的血红蛋白尿。
养殖户应当加强饲养管理,预防此病发生,减少损失。
关键词低磷血症水中毒鉴别预防牛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红色尿液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
有多钟原因皆能引起此类情况的发生。
如牛泌尿系统炎症引起的血尿、血红蛋白尿等。
牛的血红蛋白尿多种多样,根据其发病原理,可大致将其分为三类:低磷血症血红蛋白尿、水中毒性血红蛋白尿、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一、低磷血症血红蛋白尿临床症状:多为奶牛产后发病,发病牛尿液呈红色,由淡红色到紫红色不等。
轻症者一般全身无明显变化。
严重贫血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100 次/min 以上),心音亢盛,有杂音,颈静脉搏动性强;黏膜苍白,后期出现黄染;消化机能减退,食欲下降,粪便干燥,有时排出恶臭稀便。
病末期衰竭,走路摇晃,体温低于常值。
该病最终因急性溶血引起贫血性缺氧,心脏长期处于增加心率、加强收缩状态,加速血液循环,供给机体营养状态,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死亡。
①实验室检查:首先进行尿检,尿检中不含红细胞。
此为区分泌尿系统炎症的依据。
血清中无机磷含量降低,一般4 mg/100 mL以下(正常7 mg/100 mL)。
病因:奶牛日粮中缺磷或磷含量较低,加上母牛产奶量高,磷排出量增加,导致磷供应不足而出现低磷酸盐血症,从而引发本病。
据研究证实,无机磷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过程中的一种必要因子,缺磷时,红细胞的无氧糖酵解作用则不能正常进行,作为酵解产物的三磷酸腺苷相应减少,而三磷酸腺苷主要起着维持红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磷酸腺苷量减少,就会引起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发生红细胞变形、溶解,产生血红蛋白。
②治疗:1、可直接补充磷元素治疗。
效果快速而明显。
采用20%的磷酸二氢钠,静脉注射300ML-500ML,每天1-2次,用药2-3天,即可痊愈。
肉牛红尿的发生与诊断作者:金光浩,王玉珍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0期金光浩1,王玉珍2(1.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畜牧兽医站 134400;2.吉林省长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34400)红尿是泛指尿液变红的一般概念,兽医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异类症状,主要包括血尿和血红蛋白尿,还有肌红蛋白尿、卟啉尿和红色药尿。
1 红尿种类及定性分析血尿,即尿液中混有多量红细胞。
血尿的颜色,因尿液的酸碱度和所含有的血量而不同。
碱性血尿呈红色;酸性血尿呈棕色或暗黑色。
其尿液外观呈洗肉水样或血样,放置或离心后红细胞沉于管底而上清红色消失的,称为眼观血尿;其尿液眼观不红的,尿沉渣镜检认多量红细胞而联苯胺潜血试验阳性反应的,则称为显微镜血尿或镜下血尿。
尿液中混有多量脂肪、蛋白和血液的,呈红色乳样外观,特称为乳糜血尿。
血红蛋白尿,即尿液中含有多量的游离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尿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所含血红蛋白的数量和性质。
新鲜血红蛋白尿,含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性血红蛋白,呈红色、浅棕色或葡萄酒色;陈旧的血红蛋白尿,含高铁血红蛋白和酸性血红蛋白,呈深棕褐色或黑褐色。
血红蛋白尿外观清亮不浑浊,放置后管底不出现红细胞沉淀,镜检无红细胞或极少红细胞,联苯胺试验呈阳性反应。
血红蛋白尿常是血管内急性溶血的外在表现,多伴有血红蛋白血症,血浆因含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而明显红染。
肌红蛋白尿,即尿液中含有多量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尿呈暗红色、深褐色乃至黑色,外观与血红蛋白尿颇相似,联苯胺试验亦呈阳性反应,两者的明显区别在于,肌红蛋白尿症不伴有血红蛋白血症,即血浆中虽含有多量的肌红蛋白,但外观并不红染。
精确区分必须通过尿液的分光镜检查,依据不同的吸收光谱加以区别。
临床检查鉴别常用盐析法,即取尿样5mL加硫酸铵2.5g,充分混合后过滤。
滤液仍呈淡玫瑰色的,为肌红蛋白尿,滤液红色消退的,为血红蛋白尿。
卟啉尿,即尿液中含多量卟啉衍生物,主要是尿卟啉和粪卟啉。
牛的红尿和疾病(目录)第一章红尿的区分和意义 (2)1血尿 (2)2血红蛋白尿 (3)3肌红蛋白尿 (4)4卟啉尿( Porphirinuria ) (5)第二章泌尿系统的疾病与 (7)1牛的慢性血尿症 (7)2细菌性肾盂肾炎 (13)3尿石症 (14)4尿毒症 (18)第三章中毒与红尿 (20)1蕨类植物中毒 (20)2用三氯乙烯处理的豆饼中毒 (26)3其他中毒 (26)第四章血液性疾患和红尿 (28)1产褥性血红蛋白尿(血)症 (28)2发作性血红蛋白尿(血)症 (31)3焦虫病 (34)4败血性疾患 (35)尿,常常被人们当作污秽之物。
然而,我却以为再没有象它那样清洁而且意义深刻的东西了。
尿是动物机体的最终代谢产物之一。
但是,养牛的人或是兽医师们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关心着牛的尿,实在还是一个问题。
从理化性状来说,涉及范围很广。
讲起来就必先述及有关牛的泌尿器官的解剖及其生理。
囿于本文的篇幅之限,且不作介绍。
今仅就红色小便这一现象,即与红尿有关的疾病作一概要叙述。
倘能为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有所参考,则幸甚。
第一章红尿的区分及意义尿的颜色有时会呈现红色或巧克力色,人们常称之为“红尿”。
其特征多种多样,对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血尿(1)血尿:所谓血尿,就是尿中出现了血液。
呈现血色的,其中必然含有血球。
在红色的血尿中含有血红蛋白和比红血球大一点的白血球,这些血球的形状有时会因为尿的浓度而有所改变。
还有,在排尿时尿中往往混有血块。
(2)排血尿的疾病:表1所列出的排血尿的疾病统称血尿症(Hematuiria )。
这在如下情况中会有发生:肾脏疾患: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脓疡、肾肿瘤、肾淤血及水肿、肾外伤、中毒等。
膀胱疾患:膀胱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膀胱损伤等。
尿道疾患:尿道炎、尿道粘膜损伤、尿道结石、尿道异物等。
血液性疾病: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坏血病(犬)等。
传染病:炭疽、气肿疽、钩端螺旋体病、出血性败血症等。
牛低磷血症和产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与诊治-养牛技术孙学志(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114300)1 低磷血症疾病发生:低磷血症是由饲料中原发性磷缺乏引起的。
自然条件下饲料中的磷缺乏比较普遍。
许多地区具有明显的磷缺乏的地理分布,必须给家畜添加磷制剂。
这些地区中潜在性岩石的不断形成,常使地面磷缺乏。
例如,已确定南非和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缺乏磷。
北欧很少发现或很少有磷缺乏的地区,即使存在也只限于局部区域。
目前,在我国随着含磷肥的不断施用和先进的耕作技术,使土壤结构和营养成分得到改善,因而在我国发性磷缺乏病的情况日趋减少。
病因学:磷缺乏通常是一种原发性疾病,但严重的维生素D 缺乏可加重此病。
曾认为饲料中钙含量过高时也会降低磷的利用率,从而引起磷缺乏症。
对于单胃动物来说,饲料中钙磷比值比较重要,但这一点对牛可能不是很重要。
成年牛和育成牛每日磷的需要量为15g,泌乳牛每产1kg奶需要0.75g磷,因而一头产30kg奶的牛每天需用40g磷,但此需要量仍然低于养牛专家的建议量。
临床症状:犊牛磷缺乏时表现为生长缓慢和佝偻病。
成年牛的主要症状是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和异食癖。
异嗜时,病牛常采食泥土,舔食砖块和骨骼。
采食不洁、霉变的骨骼时常可导致肉毒梭菌中毒的高发病率。
生殖力下降是严重磷缺乏的特点,但实验研究表明生殖力与钙或磷的采食量无相关性。
营养不良可导致动物生殖力下降,而磷缺乏的动物也常患有营养不良性疾病。
动物采食低能量物质更有可能引起生殖力下降,但与特殊矿物元素缺乏的相关性不大。
怀孕晚期,母牛通常侧卧,特别是干旱季节。
侧卧可能由全身营养不良引起,并非由磷缺乏而引起。
患产乳热时,低钙血症的牛几乎都伴发低磷血症。
严重的临床病例中很少见到血磷水平降至0. 3mmo1/L。
所有病例中,钙制剂治疗都会使血磷水平快速恢复正常。
诊断:牛患佝偻病或骨软病、异食癖都表明饲料缺乏磷,通过分析血液和饲料中的磷水平可得到确诊。
简述牛血尿诊断及治疗措施宋祥辉薛国平李飞木兰(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000)血尿症是泌尿器官自身的综合征,不是独立的疾病,根据自身部位分为肾性血尿、膀胱性血尿、尿道血尿。
临床特征是尿液中有不同程度的红色,静置后有大量红色沉淀物,尿沉渣中有多量的红细胞。
本文主要阐述血尿症的鉴别与诊断,并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法。
一、病因主要是泌尿器官的炎症、结石、肿瘤和损伤,以及磺胺药物等的中毒。
其次是炎症的传染病、白斑病及出血性素质疾病等病程中的一个症状。
二、诊断要点轻度血尿全身症状不明显,严重血尿粘膜苍白、心跳加快、呼吸促迫、全身衰竭、有时尿闭(肾前性和肾原性的少尿或无尿称鸟闭。
肾后性血尿称为尿潴留)。
1.肾性血尿源于肾炎、肾损伤等。
血液和尿液均匀混合。
三杯实验,前中后三杯均呈现深浅一致的红色。
尿沉渣中有多量红细胞,肾上皮细胞和管型,有肾炎等疾病的症状。
2.膀胱性血尿鉴于膀胱炎症及损伤。
血液和尿液不呈均质混合。
三杯实验,仅在第三杯中出现深红色,前两杯红色不明显,尿中有凝血块和坏死组织片,尿沉渣中有多量膀胱上皮细胞、磷酸铵镁结晶,有膀胱炎等疾病症状。
3.尿道性血尿见于尿道的损伤及炎症,血液和尿液不呈均质混合。
三杯实验,仅在第一杯中有血液,尿沉渣中有多扁平上皮细胞及尾状细胞。
多见于难产牛只人工助产后。
4.血尿和血红蛋白尿鉴别要点:①二者统称为红尿。
②血红蛋白尿多透明,放置后无红色沉淀;而血尿混浊,放置后有红色沉淀。
③血红蛋白血尿基于溶血病的特征,血尿是《奶牛》2020年11期57肾、膀胱或尿道出血。
三杯实验:把病畜排除的尿液,分前、中、后期各接一烧杯,观察看有无血液。
一般可将病牛排出的血尿液分前、中、后三部分,分别盛接于三个玻璃杯中,进行肉眼观察。
若血尿仅在第一杯中(最初部分)出现,血色鲜红,与尿液不呈均质性混合,血可能来自尿道,为尿道源性血尿,见于尿道炎或尿道损伤;若血尿仅在第三杯(终末部分)中出现,血色发暗,血液与尿液不呈均质性混合,血可能来自膀胱,为膀胱源性血尿,为膀胱炎或膀胱结石的固有症状;如果前中后三杯中都出现血液,血液与尿液呈均质性混合,则血可能来自肾脏,为肾脏性血尿,见于肾炎、肾盂肾炎等病。
犊牛水中毒症状及诊治摘要:犊牛水中毒发病率相对较低,是指犊牛在短时间内饮用大量的饮用水,排出的尿液当中,夹杂有大量的血液,属于代谢性疾病的范畴,又被称为了犊牛血尿或者阵发性的血红蛋白尿。
尽管该类疾病的发病流行率相对较低,但是一旦在养殖场出现就会快速加重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犊牛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文主要论述犊牛水中毒的诊断及综合防治。
关键词:犊牛水中毒;发生原因;综合防治犊牛水中毒俗称水醉,犊牛口渴难耐,在短时间内饮用大量的清水,引起阵发性的血红蛋白尿。
研究结果表明,犊牛水中毒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内,随着牛年龄的增长,犊牛水中毒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1岁以上的牛基本不会出现上述临床症状。
在进行疾病诊治中,应加强工作经验总结,探讨引起犊牛水中毒的具体原因,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该及时作出反应,采取针对有效措施进行救治,确保在短时间内能缓解临床症状,恢复犊牛的正常生理机能。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流行不存在典型的季节性,具有发病率低、发病突然、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发生流行后,如果不能及时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易引发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短时间内造成犊牛死亡。
在日常养殖管理中,需加强对犊牛各类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工作经验总结,确保出现临床症状后,能短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控,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例探讨2022年3月13日,一个养殖场的2头出生3月龄左右的犊牛,突然出现一种突发性疾病。
由于饥渴难耐,牛群大量饮水后瘤胃迅速膨胀,发病1 h后排出的尿液呈现鲜红色或者深红色,犊牛的精神状态逐渐变差,排出的粪便稀软。
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后,养殖管理人员不知道是哪种疾病,不知道如何治疗,随即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
由于上报较为及时,通过认真细致的诊断,制定针对有效的防控方案,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通过对养殖场的整体养殖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饲料搭配存在不合理情况,尤其是矿物质投入不足。
牛红尿症状综述作者:贺家友武兵元魏全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 (2014)06-0251-01牛红尿,统称为尿血,即尿中混有血液和红细胞,外观呈红色。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述如下:一、牛红尿的发生原因1.血尿血液中含有红细胞时血尿。
健康牛尿中一般不含或有时含微量红细胞血尿中的颜色依据尿液中含血量和尿液酸碱而定。
酸性尿呈棕色或暗黑色,而碱性尿则呈红色。
置放或离心沉淀后,红细胞沉于试管底,上层尿清而透明。
根据血尿原因可分为:肾前性血尿、肾性血尿,肾后性血尿。
肾前性血尿是指肾损伤和并发血管损伤的败血症及出血性紫癜等所引起的血尿。
肾性血尿是指肾脏本身患病所引起的血尿。
肾后性血尿是肾脏以下的器官或组织损伤所引起的血尿。
2.血红蛋白尿正常尿液中无血红蛋白尿成分,只有发生血管内溶血,而游离的血红蛋白超越肾阔随尿排出时,财引起真性血红蛋白。
新鲜血红蛋白呈棕色、红色或葡萄酒色,贮存几小时后则呈棕色或黑色。
一般血红蛋白尿清亮明,置放后试管底部无红细胞沉淀。
3.肌红蛋白尿肌肉组织变性,炎症状态及广泛损伤时。
肌红蛋白由受伤组织中析出而从肾脏排出发生肌红蛋白尿。
尿液呈暗红色,深红色至黑色,可采用硫酸铵盐析法与血红蛋白加以区别,色素随沉淀完全消失者为血红蛋白尿。
4.卟啉尿由于体内卟啉代谢絮乱,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其衍生物卟啉在尿中含量增高,形成卟啉尿。
尿液呈葡萄酒色。
5.犊牛水中毒犊牛一时饮水过多,水分大量被吸收,引起血液漏透压的改变,红细胞溶解,造成溶血性血红素尿。
尿色呈红色或深暗红色,病犊排尿次数增多,但一次排量较少。
6.药尿由于药物色素经肾脏吸收而进入尿液,使尿液呈红色。
如注射红色素(百浪多息)后有时出现红尿。
二、引起红尿症的疾病引起红尿症的疾病有肾炎、肾盂肾炎、严重的肾小管损伤、膀胱炎、尿道炎、尿石症、泌尿系统肿瘤、牛地方性血尿、水牛血红蛋白尿、细菌性血红蛋白尿、牛梨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新生幼畜溶血病、中毒性血红蛋白尿、麻痹性血红蛋白尿、白肌病、卟啉病等。
牛血红蛋白尿
一、原因
引起牛尿液中血红蛋白增加的原因很多,例如许多溶血性传染病,像牛的钩端螺旋体病,血液原虫病及中毒病等,但这些病有各自特点,也无性别间差异,不属本病描述范围。
这里所介绍是一种营养代谢病,在临床上以母牛发病较多,而公牛、肉牛、阉牛很少发生,分娩后的乳牛和母水牛(不论怀孕与否,产犊后多长时间)发病较多,而公水牛、阉公牛有时也有发生,但与母牛相比发病率较低。
役用黄牛发病率明显比水牛低。
不论分娩后奶牛或是水牛的血红蛋白尿,其共同特点是:血清无机磷浓度下降;血红蛋白尿;共同的治疗方法--大剂量补磷。
母牛血红蛋白尿首次于1853年报道于苏格兰,以后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北美洲相继见有报道,分别称之为产后血红蛋白尿、红水病或营养性血红蛋白尿等。
在国外,本病主要发生于3~6胎次高产母牛,病死率高达50%,被列为乳牛重要代谢病之一。
国内由陈振旅(1964)首次报道,且病死率不高(10%)。
前苏联学者报告该病可见于产前1~20d,但主要见于产后(86.19%)。
印度某些地区发病较多,病死率达70%。
水牛血红蛋白尿,显然与产后血红蛋白尿有明显的区别,即后者的发生与动物采食十字花科植物有密切的关系,但必定发生在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母牛,其死亡率亦比前者高。
二、病因
饲料中磷缺乏,而又未能恰当的补充磷而发生,但与产后泌乳而增高磷脂排出有重要关系。
已有实验证明,3头母牛,用低磷饲料喂18个月,1头妊娠母牛发生血红蛋白尿,用磷制剂或补充骨粉后又迅速康复。
干旱年份收获的牧草和稻草,饲喂牛后,于当年冬季或次年冬天易发生血红蛋白尿症。
认为与牧草磷含量下降有关,严重缺磷的地区,本病发生较多。
有些牧场更易发生本病。
另一方面,发生临床血红蛋白尿的母牛,一般都伴有低磷酸盐血症,但并非所有低磷酸盐血症的母牛都会发生血红蛋白尿。
Simesen(1980)认为二种因子是产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所必需的:一为低磷酸盐血症,另一种为甜菜、苜蓿中皂角苷含量较多,
十字花科植物中二甲基二硫化物,即S-甲基半胱氨酸二亚砜(SMCO),能使血红蛋白变性,生成Heinz小体,每100kg体重食入15gSMCO,可引起致死性贫血,吃入10g可引起亚临床贫血。
铜中毒时,可因大量铜离子作用,使血红蛋白变性,形成Heinz小体和红细胞变脆(SoilN E l977),但母牛一般很少有铜中毒现象。
至于铜缺乏与土壤缺铜有关,因为铜是正常红细胞血液代谢所必需,当产后大量泌乳时,铜从体内大量丧失,当肝脏铜储备空虚时,发生巨红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水牛的血红蛋白尿发病原因,显然与泌乳关系不密切,但都具有低磷酸盐血症的素质,寒冷可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而天然磷缺乏是与土壤缺磷同时饲料中摄入磷不足有关。
因为该病的发生常在冬季的开始阶段或严寒的冬季,并且秋季长期干旱致饲用植物生长期根部磷吸收减少。
水牛血红蛋白尿除不限于发生在产后外,其他特征(尤其症状和对磷的反应)与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完全相似。
三、症状
红尿是本病早期惟一的症状,甚至是初期阶段的惟一病征,病牛尿液在最初1~3d内逐渐地变化由淡红、红色、暗红色,直至紫红色和棕褐色,随症状减轻至痊愈时,又逐渐由深变淡,直至无色为止。
由于血红蛋白尿对肾脏和膀胱的刺激作用,排尿次数增加,但各次排尿量相对减少,收集尿液并静置24h后呈上下一致的红褐色,以致黑色,一般无红细胞沉积在杯底,目测可见。
几乎所有病牛的体温、呼吸、食欲常无明显的变化,致严重贫血时,食欲稍有下降,呼吸次数稍有增加,但这些变化都不明显,也有极少出现胃肠道和肺的并发症。
通常脉搏增数,心搏动急速而强,可发现静脉怒张及明显的颈静脉搏动。
心脏听诊,偶可发现血液性杂音。
伴随病的发展,贫血程度加剧。
可视黏膜及皮肤(乳房、乳头、股内侧和腋间下)变为淡红色或苍白色。
血液稀薄,凝固性降低,血清呈樱桃红色,红细胞脆性不增高,红细胞由正常lmm3,500~600万降低至100~200万。
血清无机磷水平降至4~15mg/L,血红蛋白由正常的50%~70%降至20%~40%,但在病牛群中,无病的泌乳乳牛仅中度降低(20~30mg/L),水牛平均降低30mg/L,但血清钙水平保持正常(约100mg/L)。
血液涂片可发现红细胞中有
heinz小体。
有些病例还出现变形红细胞。
尿呈深棕红色,通常中毒混浊。
尿中不存在红细胞。
水牛血红蛋白尿的死亡率约10%,但产后血红蛋白尿达50%。
四、防治
红尿是水牛和产后四周内奶牛血红蛋白尿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红尿也可见于血尿疾病,因此应对血红蛋白尿作出区别诊断。
显然前者是由于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所致,后者则是由于泌尿系统任何部位存在血管破裂而出血。
根据病牛突然发生急剧贫血,出现血红蛋白尿,血清无机磷锐减等典型症状和应用磷制剂治疗显著,结合有采食低磷和十字花科饲料的病史,即可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