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血红蛋白尿症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奶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的诊治概述:奶牛产后血红蛋白尿是奶牛产后或寒冷季节发生的,以排除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由于溶血而使红细胞大量破坏,因此病畜多伴有一定程度的贫血。
由于该病发病急骤,病势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或错误诊治,患牛通常在2~3天死亡。
1998—2000年,笔者共诊治20余例患牛,均在2~3天内治愈。
1临床症状1.1急性型此型病牛在分娩后1周内发病,发病非常突然,分娩后病牛表现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反刍减弱,走路蹒跚,周身乏力,排尿由淡粉色逐渐变为酱油色,最后趴卧不起,饮食欲废绝,反刍停止。
病牛体温降低,末梢感冷,肌肉震颤。
体表常出汗,心跳快弱,静脉压降低,瘤胃蠕动音弱乃至消失。
可视黏膜重度苍白,如不予治疗,患牛在发病后2~3天内死亡。
1.2慢性型发病是泌乳高峰之后,妊娠中后期。
患牛逐渐呈现消化功能减弱,渐渐消瘦衰竭,起卧较为困难,运步缓慢,周身乏力,泌乳量明显下降,乳汁稀薄。
呼吸喘粗,心音亢进加速,可视粘膜逐渐苍白,尿液颜色逐渐加深乃至酱油样,病程可达1~2周左右如能及时确诊治疗,均可痊愈。
2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尿液检查不见红细胞,血液检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由正常50%~70%降到20%~40%,血清无机磷检查:血磷降低,如由正常的7mg%降至4mg%或3mg%,即可确诊为产后血红蛋白尿。
3治疗措施奶牛血红蛋白尿是因血磷过低引起的红细胞大量溶解破坏,以机体速度贫血、衰竭为主要变化。
所以在治疗时即要根除病因,又要补充营养促进红细胞的新生。
4典型病例4.1畜主张某饲养的一头6岁黑白花乳牛于2001年11月20日分娩,25日突然发现该牛排红尿,开始畜主抱有耐过心理,没有治疗。
第2天患牛临床症状更加严重,排尿由淡粉色逐渐变为酱油色,最后趴卧不起,来我院要求诊治。
患牛精神不振,饮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体温降低,心跳快弱,末梢感冷,肌肉震颤,体表常见出汗。
静脉压降低,瘤胃蠕动音消失。
高产奶牛血红蛋白尿病例分析
刘慧环;阿晓辉;杜海涛;张颖;谷洪斌
【期刊名称】《中国奶牛》
【年(卷),期】2023()1
【摘要】血红蛋白尿病多发于高产奶牛,以急性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奶牛尿液呈淡红色至紫红色,故又称红尿。
低磷酸盐血症、奶牛焦虫、附红细胞体、钩端螺旋体、D型诺维氏梭菌、十字花科植物饲料引发中毒等均为致病原因,本文所述病例为十字花科植物饲料中毒引起的奶牛血红蛋白尿,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因奶牛发病急骤,初期饲料原料分析不清,导致高产奶牛连续发病,病死率为100%。
本病预防治疗重点为查明病因,停用未脱毒十字花科植物饲料,对症治疗,特别在当前农业农村部提出饲用豆粕减量替代的形势下,奶牛养殖场和饲料加工企业对十字花科植物饲料——菜籽饼粕的脱毒检测及配方中添加量都应给予高度关注。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刘慧环;阿晓辉;杜海涛;张颖;谷洪斌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奶业协会;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3
【相关文献】
1.猫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诊治病例
2.奶牛血红蛋白尿症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安达地区乳牛血红蛋白尿症的调查
3.发作性夜间血红蛋白尿患者出现脑缺血
性梗死:2例病例报道和对7例以前报道患者的最新回顾4.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突聋病例报告5.奶牛代谢性血红蛋白尿病诊治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血红蛋白尿的研究摘要牛的血红蛋白尿是牛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可能是由于缺磷、饮水过量或其他原因引起。
我们需根据病因,针对不同的病源,对因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牛的血红蛋白尿。
养殖户应当加强饲养管理,预防此病发生,减少损失。
关键词低磷血症水中毒鉴别预防牛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红色尿液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
有多钟原因皆能引起此类情况的发生。
如牛泌尿系统炎症引起的血尿、血红蛋白尿等。
牛的血红蛋白尿多种多样,根据其发病原理,可大致将其分为三类:低磷血症血红蛋白尿、水中毒性血红蛋白尿、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一、低磷血症血红蛋白尿临床症状:多为奶牛产后发病,发病牛尿液呈红色,由淡红色到紫红色不等。
轻症者一般全身无明显变化。
严重贫血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100 次/min 以上),心音亢盛,有杂音,颈静脉搏动性强;黏膜苍白,后期出现黄染;消化机能减退,食欲下降,粪便干燥,有时排出恶臭稀便。
病末期衰竭,走路摇晃,体温低于常值。
该病最终因急性溶血引起贫血性缺氧,心脏长期处于增加心率、加强收缩状态,加速血液循环,供给机体营养状态,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死亡。
①实验室检查:首先进行尿检,尿检中不含红细胞。
此为区分泌尿系统炎症的依据。
血清中无机磷含量降低,一般4 mg/100 mL以下(正常7 mg/100 mL)。
病因:奶牛日粮中缺磷或磷含量较低,加上母牛产奶量高,磷排出量增加,导致磷供应不足而出现低磷酸盐血症,从而引发本病。
据研究证实,无机磷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过程中的一种必要因子,缺磷时,红细胞的无氧糖酵解作用则不能正常进行,作为酵解产物的三磷酸腺苷相应减少,而三磷酸腺苷主要起着维持红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磷酸腺苷量减少,就会引起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发生红细胞变形、溶解,产生血红蛋白。
②治疗:1、可直接补充磷元素治疗。
效果快速而明显。
采用20%的磷酸二氢钠,静脉注射300ML-500ML,每天1-2次,用药2-3天,即可痊愈。
牛低磷血症和产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与诊治-养牛技术孙学志(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114300)1 低磷血症疾病发生:低磷血症是由饲料中原发性磷缺乏引起的。
自然条件下饲料中的磷缺乏比较普遍。
许多地区具有明显的磷缺乏的地理分布,必须给家畜添加磷制剂。
这些地区中潜在性岩石的不断形成,常使地面磷缺乏。
例如,已确定南非和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缺乏磷。
北欧很少发现或很少有磷缺乏的地区,即使存在也只限于局部区域。
目前,在我国随着含磷肥的不断施用和先进的耕作技术,使土壤结构和营养成分得到改善,因而在我国发性磷缺乏病的情况日趋减少。
病因学:磷缺乏通常是一种原发性疾病,但严重的维生素D 缺乏可加重此病。
曾认为饲料中钙含量过高时也会降低磷的利用率,从而引起磷缺乏症。
对于单胃动物来说,饲料中钙磷比值比较重要,但这一点对牛可能不是很重要。
成年牛和育成牛每日磷的需要量为15g,泌乳牛每产1kg奶需要0.75g磷,因而一头产30kg奶的牛每天需用40g磷,但此需要量仍然低于养牛专家的建议量。
临床症状:犊牛磷缺乏时表现为生长缓慢和佝偻病。
成年牛的主要症状是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和异食癖。
异嗜时,病牛常采食泥土,舔食砖块和骨骼。
采食不洁、霉变的骨骼时常可导致肉毒梭菌中毒的高发病率。
生殖力下降是严重磷缺乏的特点,但实验研究表明生殖力与钙或磷的采食量无相关性。
营养不良可导致动物生殖力下降,而磷缺乏的动物也常患有营养不良性疾病。
动物采食低能量物质更有可能引起生殖力下降,但与特殊矿物元素缺乏的相关性不大。
怀孕晚期,母牛通常侧卧,特别是干旱季节。
侧卧可能由全身营养不良引起,并非由磷缺乏而引起。
患产乳热时,低钙血症的牛几乎都伴发低磷血症。
严重的临床病例中很少见到血磷水平降至0. 3mmo1/L。
所有病例中,钙制剂治疗都会使血磷水平快速恢复正常。
诊断:牛患佝偻病或骨软病、异食癖都表明饲料缺乏磷,通过分析血液和饲料中的磷水平可得到确诊。
简述牛血尿诊断及治疗措施宋祥辉薛国平李飞木兰(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000)血尿症是泌尿器官自身的综合征,不是独立的疾病,根据自身部位分为肾性血尿、膀胱性血尿、尿道血尿。
临床特征是尿液中有不同程度的红色,静置后有大量红色沉淀物,尿沉渣中有多量的红细胞。
本文主要阐述血尿症的鉴别与诊断,并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法。
一、病因主要是泌尿器官的炎症、结石、肿瘤和损伤,以及磺胺药物等的中毒。
其次是炎症的传染病、白斑病及出血性素质疾病等病程中的一个症状。
二、诊断要点轻度血尿全身症状不明显,严重血尿粘膜苍白、心跳加快、呼吸促迫、全身衰竭、有时尿闭(肾前性和肾原性的少尿或无尿称鸟闭。
肾后性血尿称为尿潴留)。
1.肾性血尿源于肾炎、肾损伤等。
血液和尿液均匀混合。
三杯实验,前中后三杯均呈现深浅一致的红色。
尿沉渣中有多量红细胞,肾上皮细胞和管型,有肾炎等疾病的症状。
2.膀胱性血尿鉴于膀胱炎症及损伤。
血液和尿液不呈均质混合。
三杯实验,仅在第三杯中出现深红色,前两杯红色不明显,尿中有凝血块和坏死组织片,尿沉渣中有多量膀胱上皮细胞、磷酸铵镁结晶,有膀胱炎等疾病症状。
3.尿道性血尿见于尿道的损伤及炎症,血液和尿液不呈均质混合。
三杯实验,仅在第一杯中有血液,尿沉渣中有多扁平上皮细胞及尾状细胞。
多见于难产牛只人工助产后。
4.血尿和血红蛋白尿鉴别要点:①二者统称为红尿。
②血红蛋白尿多透明,放置后无红色沉淀;而血尿混浊,放置后有红色沉淀。
③血红蛋白血尿基于溶血病的特征,血尿是《奶牛》2020年11期57肾、膀胱或尿道出血。
三杯实验:把病畜排除的尿液,分前、中、后期各接一烧杯,观察看有无血液。
一般可将病牛排出的血尿液分前、中、后三部分,分别盛接于三个玻璃杯中,进行肉眼观察。
若血尿仅在第一杯中(最初部分)出现,血色鲜红,与尿液不呈均质性混合,血可能来自尿道,为尿道源性血尿,见于尿道炎或尿道损伤;若血尿仅在第三杯(终末部分)中出现,血色发暗,血液与尿液不呈均质性混合,血可能来自膀胱,为膀胱源性血尿,为膀胱炎或膀胱结石的固有症状;如果前中后三杯中都出现血液,血液与尿液呈均质性混合,则血可能来自肾脏,为肾脏性血尿,见于肾炎、肾盂肾炎等病。
犊牛水中毒症状及诊治摘要:犊牛水中毒发病率相对较低,是指犊牛在短时间内饮用大量的饮用水,排出的尿液当中,夹杂有大量的血液,属于代谢性疾病的范畴,又被称为了犊牛血尿或者阵发性的血红蛋白尿。
尽管该类疾病的发病流行率相对较低,但是一旦在养殖场出现就会快速加重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犊牛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文主要论述犊牛水中毒的诊断及综合防治。
关键词:犊牛水中毒;发生原因;综合防治犊牛水中毒俗称水醉,犊牛口渴难耐,在短时间内饮用大量的清水,引起阵发性的血红蛋白尿。
研究结果表明,犊牛水中毒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内,随着牛年龄的增长,犊牛水中毒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1岁以上的牛基本不会出现上述临床症状。
在进行疾病诊治中,应加强工作经验总结,探讨引起犊牛水中毒的具体原因,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该及时作出反应,采取针对有效措施进行救治,确保在短时间内能缓解临床症状,恢复犊牛的正常生理机能。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流行不存在典型的季节性,具有发病率低、发病突然、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发生流行后,如果不能及时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易引发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短时间内造成犊牛死亡。
在日常养殖管理中,需加强对犊牛各类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工作经验总结,确保出现临床症状后,能短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控,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例探讨2022年3月13日,一个养殖场的2头出生3月龄左右的犊牛,突然出现一种突发性疾病。
由于饥渴难耐,牛群大量饮水后瘤胃迅速膨胀,发病1 h后排出的尿液呈现鲜红色或者深红色,犊牛的精神状态逐渐变差,排出的粪便稀软。
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后,养殖管理人员不知道是哪种疾病,不知道如何治疗,随即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
由于上报较为及时,通过认真细致的诊断,制定针对有效的防控方案,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通过对养殖场的整体养殖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饲料搭配存在不合理情况,尤其是矿物质投入不足。
牛血红蛋白尿一、原因引起牛尿液中血红蛋白增加的原因很多,例如许多溶血性传染病,像牛的钩端螺旋体病,血液原虫病及中毒病等,但这些病有各自特点,也无性别间差异,不属本病描述范围。
这里所介绍是一种营养代谢病,在临床上以母牛发病较多,而公牛、肉牛、阉牛很少发生,分娩后的乳牛和母水牛(不论怀孕与否,产犊后多长时间)发病较多,而公水牛、阉公牛有时也有发生,但与母牛相比发病率较低。
役用黄牛发病率明显比水牛低。
不论分娩后奶牛或是水牛的血红蛋白尿,其共同特点是:血清无机磷浓度下降;血红蛋白尿;共同的治疗方法--大剂量补磷。
母牛血红蛋白尿首次于1853年报道于苏格兰,以后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北美洲相继见有报道,分别称之为产后血红蛋白尿、红水病或营养性血红蛋白尿等。
在国外,本病主要发生于3~6胎次高产母牛,病死率高达50%,被列为乳牛重要代谢病之一。
国内由陈振旅(1964)首次报道,且病死率不高(10%)。
前苏联学者报告该病可见于产前1~20d,但主要见于产后(86.19%)。
印度某些地区发病较多,病死率达70%。
水牛血红蛋白尿,显然与产后血红蛋白尿有明显的区别,即后者的发生与动物采食十字花科植物有密切的关系,但必定发生在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母牛,其死亡率亦比前者高。
二、病因饲料中磷缺乏,而又未能恰当的补充磷而发生,但与产后泌乳而增高磷脂排出有重要关系。
已有实验证明,3头母牛,用低磷饲料喂18个月,1头妊娠母牛发生血红蛋白尿,用磷制剂或补充骨粉后又迅速康复。
干旱年份收获的牧草和稻草,饲喂牛后,于当年冬季或次年冬天易发生血红蛋白尿症。
认为与牧草磷含量下降有关,严重缺磷的地区,本病发生较多。
有些牧场更易发生本病。
另一方面,发生临床血红蛋白尿的母牛,一般都伴有低磷酸盐血症,但并非所有低磷酸盐血症的母牛都会发生血红蛋白尿。
Simesen(1980)认为二种因子是产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所必需的:一为低磷酸盐血症,另一种为甜菜、苜蓿中皂角苷含量较多,十字花科植物中二甲基二硫化物,即S-甲基半胱氨酸二亚砜(SMCO),能使血红蛋白变性,生成Heinz小体,每100kg体重食入15gSMCO,可引起致死性贫血,吃入10g可引起亚临床贫血。
牛血尿的治疗方法
牛血尿是指牛在排尿时出现血液,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的疾病或损伤引起的。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病因:首先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分析,以确定牛血尿的具体病因,如尿道炎症、结石、肿瘤等。
2. 抗生素治疗:如果牛血尿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症或泌尿系统感染,可以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改变饮食和饮水习惯:对于一些尿道结石引起的血尿,可以通过改变饮食和饮水习惯来减少结石的形成,如增加水分摄入量、限制盐分摄入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如泌尿系统肿瘤或结石较大无法自行排出,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清除病变组织或结石。
5. 对症治疗:针对一些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血尿引起的疼痛可以给予镇痛药物,以减轻牛的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保持牛圈清洁、提供干净的饮水、定期检查牛的泌尿系统等,以避免牛血尿再次发生。
同时,在
治疗过程中,建议寻求兽医的指导和帮助。
第六节牛血红蛋白尿症(Bovine Haemoglobinuria)血红蛋白尿症是缺磷等非传染性因素所致的以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血红蛋白尿、贫血、低磷血症和黄疽等。
多发生于奶牛和水牛,奶牛主要发生于产后2--4周的3-6胎次高产奶牛((5-8岁),肉牛和3岁以下奶牛极少发生。
水牛则与分娩、泌乳关系不密切,发生于产后几个月至一年以内,妊娠母牛也可发病。
本病发生于世界各地,1853年在苏格兰首次报道了奶牛的产后血红蛋白尿症,以后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都相继报道。
我国黑龙江省1960年也报道了奶牛血红蛋白尿症。
199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安达、大庆等)18个市县每年都有该病发生,发病率1%-2%,病死率在10%以上。
此外,在我国华东地区如苏南茅山地带、苏北洪泽湖沿岸及皖东滁县等地区以及埃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均有水牛血红蛋白尿症的报道。
本病发病率低、_呈散发,但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可达50%,病愈的牛下次产犊后也可复发。
一、病因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饲喂低磷饲料:一般认为,不论产前发病或产后发病的乳牛,都伴有低磷酸盐血症,但并非所有低磷酸盐血症的母牛都会发生本病。
美国曾在母牛第3次分娩时通过饲喂低磷饲料而试验性诱发本病,在临床上用磷酸二氢钠、骨粉等磷制剂治疗有效。
因此,认为饲料缺磷是主要病因之一。
由于妊娠、泌乳等使体内磷的消耗量增加,若此时磷的供给不足就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我国水牛的发病与饲料缺磷和气候干旱有关;特别是某些地方土壤本身缺磷,干早时生长在该土壤上的植物就会缺磷。
有些国家牛血红蛋白尿的发生有一定的地区性可能也与此有关。
2.饲喂某些植物:如甜菜块根和P_卜,青绿燕麦,多年生的黑麦草,埃及三叶草和首T -w以及十字花科植物等。
据称十字花科植物如油菜、甘蓝等含有一种二甲基二硫化物,称为s一甲基半胧氨酸二亚枫(SMCO),能使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形成Heinz-Ehrlich小体,破坏红细胞引起血管内溶血性贫血‘据报道,我国奶牛发病是缺磷和饲喂甜菜过多所致,苏格兰是因饲喂甜菜和萝卜而发病、荷兰是饲喂春季多汁牧草所致,西欧和北美因饲喂甜菜渣和首楷而发病,澳大利亚是饲喂甜菜、甜菜叶及富含草酸的牧草所致。
3.铜缺乏:本病的发生也可能与土壤缺铜有关,铜是红细胞正常代谢的必需物质,产后大量泌乳,铜从体内人量丧失,当肝脏的铜储备消耗殆尽时,发生巨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新西兰的学者认为,牛产前补铜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诱因:应激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在我国华东地区如苏南茅山地带、苏北洪泽湖沿岸及皖东滁县等地区发生的水牛血红蛋白尿症与分娩泌乳关系不密切,饲料中磷缺乏是重要原因,寒冷可能是重要的诱因。
该病的发生常在冬季,因秋季长期干旱导致饲用植物磷的吸收减少。
在埃及,水牛血红蛋白尿被报道与温热环境有关。
另外,分娩、泌乳和高产等也是重要的诱因。
二、发病机理血红蛋白尿是由于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溶解所致,至于低磷血症与红细胞溶解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本病的发生似乎与低磷血症引起的红细胞膜磷脂丧失以及块根类茎叶中的皂角贰和十字花科植物含有溶血因子等有密切关系。
从低磷酸盐血症发展至溶血,红细胞的形态经过了由正常的圆盘状一棘状~球形一溶破的演变过程,(石发庆,2001)0研究表明,无机磷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必要因子,磷缺乏时,红细胞的无氧糖酵解则不能正常进行,作为无氧糖酵解正常产物的三磷酸腺营( A TP)及2,3一二磷酸甘油酸(2, 3-DPG)都减少,而三磷酸腺普在维持红细胞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点在医学上己经证实,当红细胞的三磷酸腺昔降低至正常值的巧%,则红细胞膜变脆,变形性降低,而且细胞变圆;当低于正常值的11%时,通过同位素51Cr测定,红细胞的存活期只有正常的1/ 5. Eri Ogawa等(1987)在病牛体内证实,病牛血磷和红细胞ATP值均显著降低,谷胧甘肚下降,高铁血红蛋白上升;当静脉注射磷制剂后,血磷和红细胞A TP值均上升,进一步证明磷缺乏使红细胞无氧糖酵解过程紊乱,ATP下降,从而造成溶血。
然而在临床上低磷酸盐血症是一种预置因子,病牛都表现低磷酸盐血症,但并非所有伴有低磷酸盐血症的牛都会发生溶血而引起血红蛋白尿,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还存在某些诱发(或激发)因子。
另外,本病常发生于产后4d至4周的3-6胎高产母牛,肉用牛和3岁以下的奶牛极少发生。
而在水牛,发病与年龄、分娩和泌乳关系不密切,其机制还不清楚。
三、临床症状奶牛:轻症的多在分娩后2-4周内突然排出赤褐色或咖啡色的泡沫状血红蛋白尿,同时食欲减少,产奶量降低。
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心脏机能不全,如脉搏增数,呼吸迫促等。
可视R膜发给,短时间内伴发黄染(黄疽)。
反自、瞬气机能紊乱,瘤胃蠕动减弱。
全身性消瘦、虚弱,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
重症病例上述症状进一步加剧,可视A膜明显苍白并黄染,脉搏细弱、次数增加,可超过100次/min,浅表静脉怒张,心搏动亢进,心音增强伴发贫血性的缩期杂音。
乳房和四肢末端、耳尖等部位冰凉,呼吸浅表、快速,步态不稳,泌乳明显减少,多数病牛体温降低,粪便干燥、量少。
肝区叩诊界扩大并呈现疼痛反应,如不及时治疗病牛迅速虚脱、卧地、衰竭,在3-5d内死亡。
水牛:多为哺乳期母牛(但其犊牛健康无异常),部分是妊娠母牛。
病初无特征性的先兆症状,只是突然出现红尿,尿的颜色呈红色、暗红色,甚至棕红色,当病情好转时,尿的颜色逐渐变淡。
由于血红蛋白尿对肾脏和膀肤有刺激作用,因而发生频尿和排尿疼痛,但每次的排尿量减少。
同时发生贫血,豁膜、皮肤等颜色变淡。
随着贫血的加重,心跳、呼吸相应的加快、变弱,心脏可听到贫血的缩期杂音。
四、临床病理学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血清呈樱桃红色。
红细胞数减少(由正常的5 X 10126 X l OlZ/L 降至1.5 X 1012-2.0 X 10iz/L以下),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降低,出现少数幼稚型(有核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有的还出现海恩茨氏小体(BodiesHeinz)。
血清无机磷含量由正常的1.29一 2.58mmol/L降低至0.13-0.48mmol/L,个别严重的病牛甚至可降低至0.06mmol/L。
血清钾含量也降低,黄疽指数升高,血清胆红素间接反应呈强阳性,血清尿素氮含量增多。
尿液检查,含有血红蛋白、蛋白质、尿胆素、酮体、肾上皮细胞,有时有管型。
五、病理变化尸体明显黄疽,皮下水肿,心包积液,胸、腹水增多,血液稀薄呈水样。
心脏扩张,心肌松软,心内膜下有出血。
肺脏有气肿性病变。
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边缘钝圆,脂肪变性,肝脏中心小叶溶血性坏死,胆囊肿大,内充满浓稠柏油色的内容物。
’肾脏轻度肿大,皮质、髓质界限不清,膀肤积有暗红色尿液。
脾脏色暗,轻度至中度肿大,淋巴结月中大明显。
六、病程和预后奶牛急性严重病例,虽然在分娩后较长时间发病,但排出血红蛋白尿后多在3-5d死亡,死亡率可达50%-70%.轻症病例如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望在1-2周后恢复,尤其是水牛和黄牛。
有些奶牛虽然可治愈,但产奶量只能恢复到原来的50%,而且患病后再妊娠的母牛,产犊后大部分有胎盘滞留、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卵巢疾病及不孕症等。
在临床上凡是出现体表冰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脏衰竭并站立不起的病牛,多无治疗价值,均转归死亡。
七、诊断根据采食低磷饲料或十字花科植物的病史,多数发生在产后,及血红蛋白尿、急性衰弱、贫血、,低血磷等临床症状及补磷后病情好转等即可作出诊断。
但应与血尿及其他溶血性疾病如焦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慢性铜中毒、牛慢性蔗中毒、某些药物性中毒(如酚唾嗦)、洋葱中毒等进行鉴别诊断。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贫血、黄疽、血红蛋白尿、9膜和皮肤坏死及短期发热为特征。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秋鼠类大量繁殖活动时,多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体温升高声全身症状明显,可视R膜苍白、黄染,鼻唇部豁膜坏死,表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
通过微生物学和血清学诊断可确诊。
巴贝斯虫病是双芽巴贝斯虫寄生于牛红细胞内所致的以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寄生虫病。
本病流行依靠蟀传播,多发于气温较高季节,体温升高,消化扰乱。
贫血.,R膜苍白、黄染,出现血红蛋白尿。
血液涂片在红细胞中可见到双芽巴贝斯虫。
慢性铜中毒往往有接触或误服硫酸铜及其铜盐的病史。
土壤中含铜丰富地区饲养的牛群常发生此病,呈地方性发生。
饲料和土壤中钥含量低,可促进铜中毒的发生。
主要表现为食欲减少,R膜苍白、黄染,、血红蛋白尿。
采取胃内容物、尿液、肝、肾组织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可确诊。
吩噬嗦中毒多因驱虫时用量过大而引起。
动物有接触该药的病史,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后躯软弱无力,步态瞒0。
脉搏、呼吸加快。
腹痛,便秘或腹泻。
有溶血性贫血症状,尿呈棕红色。
剖检可见皮下水肿、黄染,凝血不全,肌肉呈煮肉状,实质器官变性等。
洋葱中毒有采食大量洋葱生活史。
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呕吐,腹泻,心悸亢进,X膜苍白黄染,排血红蛋白尿,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八、治疗在除去致病因素(如低磷饲料、十字花科植物等)的前提下,主要是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血磷浓度。
应用磷制剂有良好的效果,常用的磷制剂主要是20%磷酸二氢钠溶液,300^-500m1静脉注射,每隔12h注射一次,连续使用2-3次。
也可补充含磷丰富的饲料,如骨粉、豆饼、鼓皮、花生饼、米糠等。
另据四川胡哲民报道,用农用的磷酸二氢钾每日25-30g口服,治疗16例患有本病的牛,2.3次可治愈。
还应及时补充维生素A和复合维生素B,特别是与造血有关的叶酸、维生素B12等。
对于重症病例,采用输血疗法是挽救重型病牛的最有效措施,重度贫血的病牛要迅速输血,有条件的可采用少量多次输血。
为了补充血容量及保证能量供应,应用复方生理盐水、5%葡萄糖、葡萄糖生理盐水等静脉注射,剂量为5000-、8000m1,同时口服造血物质铁、铜·钻等。
“九’预防_限制过多饲喂十字花科植物如甜菜、油菜、甘蓝等含磷少饲料。
有条件的可将这些饲料青贮以减少其中皂试的含量,一二词时补给含磷高的饲料,如鼓皮、米糠、骨粉等,’特别是在泌乳和产犊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