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嫌色细胞癌的 CT 诊断和鉴别诊断1
- 格式:ppt
- 大小:8.90 MB
- 文档页数:34
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朱庆强;朱文荣;王中秋;史玉振;童明敏;林艳飞【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T and MRI features of 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 (CCRC), and learn more abou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16 cases of 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of them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performed CT scan. Six of them involved in MR. CT and MR features of the tumor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CT values of the normal renal cortex,medulla and CCRC were (30. 7±3. 2) ,(28. 5± 2. 8) and (32. 7±5.6)HU respectively on plain scan;CT values of them were (132. 3±17. 7),(58. 4±9. 4) and (68. 6± 12. 4)HU respectively in cortical phase;CT values of them were (166. 6±26. 8),(80. 6±5. 8) and (87. 8±25. 0)HU respectively in medullary phase;CT v alues of them were (132. 3±20. 7),(69. 6±4. 8) and (79. 4±18. 4)HU respectively in renipelvic phase. The enhancement of CCRC was lower than the normal renal cortex (cortical, medullary, renipelvic phase P<0. 01) ,but higher than the normal renal medulla(cortical,medullary,renipelvic phase P<0. 05). The tumor presented isointensity or hypointesity on Ti-weighted image and isointensity or hyperintensity on T2-weighted image. Conclusion:The CT and MR characters of CCRC have special features so that they do some help to CCRC diagnosis.%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肾嫌色细胞癌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祝晓路;白培明;罗广承【摘要】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5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同期诊治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值对比,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例肾嫌色细胞癌占同期所有类型肾癌的3.8%.肾嫌色细胞癌CT增强皮质期及皮髓质期CT值(Hu)较肾透明细胞癌明显低(P<0.01).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为乏血供肿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术前诊断.【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22【总页数】3页(P3040-3042)【关键词】肾嫌色细胞癌;影像学;诊断;鉴别【作者】祝晓路;白培明;罗广承【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108;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108;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来源于集合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临床较少见,但在肾细胞癌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腺癌,约占3.2%[1]。
相比于其他亚型的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预后好[2]。
因此,肾癌术前明确的病理分型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可尽量采用肾脏部分切除术,避免不必要的肾根治性切除术。
目前,肾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等,但肾癌各亚型间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分型诊断有一定困难,确诊仍需术后病理。
本文通过分析2007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特别是影像学资料,总结出嫌色细胞癌不同于其他亚型肾癌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分型诊断提供依据。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2.6岁);9例均为单发,左侧2例,右侧7例。
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的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王海东;张平;满立波;张玉海【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09(029)009【摘要】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嗜酸细胞瘤,男5例,女3例,年龄23~74岁,平均58.8岁,肿瘤直径3~7 cm,平均5.1 cm;5例嫌色细胞癌,男3例,女2例,年龄35~72岁,平均54.5岁,肿瘤直径3~8 cm,平均5.8 cm.全部患者均行彩超、CT检查,并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肾嗜酸细胞瘤细胞呈圆形,胞质富含浓染嗜酸颗粒,彩超以等回声或低回声多见,CT平扫为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大多均匀强化,术后随访时间10~53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嫌色细胞癌由两种细胞类型组成,即典型型及嗜酸型,胞质呈纤细网状结构,胞膜清晰.彩超以高回声多见,CT大多强化不均匀,随访时间12~49个月,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灶后死亡.结论根据临床、影像方面的差别,术前基本能鉴别诊断,确诊仍需病理.肾嗜酸细胞瘤为良性肿瘤,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于嫌色细胞癌,肾癌根治术是首选方法.【总页数】3页(P984-986)【作者】王海东;张平;满立波;张玉海【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035;北京市西山医院外科,北京,100041;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035;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相关文献】1.肾嗜酸细胞腺瘤和肾嫌色细胞癌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 [J], 段娜;李庆祝;周长玉;饶敏;陈晓2.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的价值 [J], 孔晓静;王海屹;叶慧义3.肾嫌色细胞癌误诊为嗜酸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J], 王彩军;卢冬敏;张志杰;陆东权;李强4.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黄志成;孙志强;孙双燕;杜娟5.增强CT在肾嫌色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J], 黎亚娟; 黄夏玲; 龙莉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岳丽娜; 杨晓萍; 牛玉兰; 成满平; 刘瑜琳; 牛娟琴【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9(040)004【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肾嫌色细胞癌; CT; 病理检查; 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癌【作者】岳丽娜; 杨晓萍; 牛玉兰; 成满平; 刘瑜琳; 牛娟琴【作者单位】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影像诊断科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 R814.420 引言肾嫌色细胞癌(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RCCC)起源于肾集合小管暗细胞,是一种少见的肾细胞癌亚型,由Thoenes 等[1]在1985 年首先提出,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相比转移较少,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点,5 a 生存率高,预后好[2],近来越来越引起临床、影像及病理医师的重视。
本文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RCCC 的CT 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其CT 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2018 年间确诊的9 例RCCC,其中男性4 例、女性5 例,年龄11~63 岁,平均年龄(42.1±17.0)岁。
1 例有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5 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经B 超或CT 查体发现;3 例因腰背部困胀不适就诊。
9 例均进行CT 平扫加增强扫描,均行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7 例在腹腔镜下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肾嫌色细胞癌。
1.2 检查方法采用东芝320 排螺旋CT 扫描机,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60~90 ml(剂量为1.0 ml/kg,上限90 ml)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碘佛醇,320 mgI/ml),注射流速为3.0 ml/s,之后再追加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
扫描参数:峰值管电压120 kV,管电流450 mA,旋转时间0.6 s,螺距87,螺距因子0.870,320×0.5 通道采集,重建层厚为1 和5 mm。
·11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AUG. 2023, Vol.21, No.08 Total No.166【通讯作者】童明敏,女,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
E-mail:*****************Enhanced CT Features112·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8月 第21卷 第08期 总第166期2)。
增强后肾皮质、髓质及肾肿瘤的多期CT平均值及肿瘤CT值强化趋势如图3。
肿瘤平扫、动脉期、静脉及延迟平均CT值分别为35.773.6HU、90.1416HU、80.64 22.46HU。
3组间在密度均匀性、形态、出血、强化程度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如表2)。
2.3 手术与病理 肿瘤肉眼观察呈灰黄褐色、金黄色,有包膜3例。
免疫组化:CK7(+)、CD117(+/-)、E-cad(+)、EMA(+)、CD117(+)。
肾脏部分切除9例 ,肾癌根治术20例。
无远处脏器转移、无后腹膜明显淋巴结肿大。
图1A-图1E 患者,男,49岁,右肾CRCC。
a平扫、b-d增强后三期横断位图,e皮质期冠状位重建。
体检发现有肾包块。
CT示右肾上极类圆形软组 织肿块,最大层面大小约59*67mm,平扫内见稍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囊实性,实性部分肿块轻-中强化,CT平扫及三期增强CT值分 别为29-58-56-47HU,其内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
病理:嫌色性肾细胞癌,免疫组化结果癌细胞示EMA+++,CD10浆+++,CK7+++, CD117+++,E-cad+++,Vim++。
图2A-图2F 患者,女,72岁,CRCC,因“间歇性右腰区酸胀不适半年”入院。
平扫右肾中极见结节样等密度灶(a,CT值34HU),直径约2cm,密度较 均匀,增强后动脉期强化明显(b,CT值102HU),较肾皮质略低,中央可见疤痕,静脉其强化少减弱,持续性强化(c,83HU),冠状位重 建,肿块主要位于肾皮质,突出肾轮廓外(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