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76.12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1-09-02T11:20:08.08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4期作者:陈文峰李双燕叶成辉[导读] 目的:探讨对泌尿结石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得到的临床效果。
陈文峰李双燕叶成辉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外二科新疆昌吉 831100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结石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得到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1月间曾接收的泌尿结石患者98例,结石大小<0.8cm,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以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中患者得到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6%;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红细胞数变化,两组患者均有所减少,但观察组中患者的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结论:对泌尿结石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尿红细胞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满意的质量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泌尿结石;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泌尿结石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泌尿外科疾病,发病率比较高,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腰痛,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尿、排尿困难症状,还伴有恶心、呕吐及腹胀等症状,发病部位以膀胱及肾为主。
在泌尿结石的临床治疗方面,单纯利用西医方法效果欠佳,而将西医与中医相结合治疗泌尿结石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特选择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1月间曾接收的泌尿结石患者98例,结石大小<0.8cm,分别对这些患者以单纯西医方法与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文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1月间曾接收的泌尿结石患者98例,结石大小<0.8cm,将这些患者以随意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且分别表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结石的疗效观察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结石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3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56例与对照组1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消石排石汤对症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结石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见效快,对患者生活工作无影响,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标签:泌尿结石;中西医结合;疗效泌尿结石为泌尿外科疾病[1]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临床复发率也在逐年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扰。
此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临床主要症状为腰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及排尿困难、腹胀、恶心、呕吐等,发病部位主要在肾及膀胱[2],目前单纯采用西药疗效欠佳。
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31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在泌尿外科接受诊治的泌尿结石患者31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5例,女56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3.2±1.3)岁。
首次发病者299例,复发者12例。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尿常规检查结果,确诊为泌尿结石26例,肾结石76例(左肾23例,右肾42例,双肾21例),尿道结石59例,膀胱结石62例,其余均为输尿管结石。
随机分为治疗组156例与对照组1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泌尿结石大小、类型、数目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西药治疗:①给予患者阿托品针剂0.6 mg肌内注射;②10%硫酸镁10 mL+5%葡萄糖450 mL混合静脉滴注,654-2 10 mg入壶,滴注速度控制在50滴/min,1次/d,连续治疗6天;③维生素C 2.1 g+维生素K 140 mg+林格氏液480 mL静脉滴注;④停经后女性或男性患者给予黄体酮20 mL,1次/d,肌内注射;⑤血常规检查患者有泌尿系感染者可给予环丙沙星11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3天;⑥老年患者输液速度要缓慢,在结束后让患者进行适当跳高活动。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94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排石汤加用黄体酮对泌尿系结石的疗效。
方法:应用自拟中药排石汤加用黄体酮,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94例,以观察其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53例,治愈率56.4%;有效28例,有效率29.8%。
治疗组总有效率86.2%。
单用中药排石汤治疗76例,治愈33例,治愈率43.4%;有效20例,有效率26.3%。
对照组总有效率69.7%。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自拟中药排石汤加用黄体酮具有显著的缓解肾绞痛及促进输尿管排石作用,在临床治疗泌尿系结石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结石;泌尿系;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结石病是泌尿系统常见病之一,常因结石引起肾及输尿管绞痛,结石梗阻致肾功能受损。
为迅速缓解疼痛、解除梗阻、排出结石,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黄体酮、自拟中药排石汤,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94例,经X线、B超检查,确认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均选定肾无严重器质性病变,输尿管无瘢痕狭窄,泌尿系结石限于 1.0 cm 以下的病例,结石经B超及腹部X线片或静脉肾盂造影确诊,并做治疗前后检查对照。
依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自拟中药排石汤加用黄体酮治疗94例(治疗组),男68例,女26例;年龄28~66岁;病程20 d~12.5年,平均5.6年。
临床类型:肾结石35例;输尿管结石31例;肾、输尿管混合结石28例。
94例患者中直接形成排石5例,伴肾积水34例。
单用中药排石汤治疗(对照组)76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类型、结石平均直径及数量、积水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单用自拟中药排石汤治疗。
方药组成:金钱草60 g,滑石、石韦、萹蓄、炒鸡内金、冬葵子各15 g,海金砂、牛膝、川木通、瞿麦、车前子(布包)各10 g,大黄、甘草各6 g。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50例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消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50例确诊为复杂性肾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利尿通淋法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0%,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UN、Scr、尿β2-MG、血β2-MG的参数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关键词】复杂性肾结石;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复杂性肾结石是指泌尿系结石较大(通常直径大于25mm)者,结石形状可为鹿角形,或者双肾、肾与膀胱等位置形成多发结石,还包括由于肾结构、功能异常引起手术取石难度较大的情况[1]。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治疗手段愈加丰富。
手术治疗对肾结构损伤大,结石取净有一定的困难,且费用昂贵[2]。
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利用利尿通淋法治疗大量复杂肾结石患者,疗效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确诊为复杂性尿结石患者5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
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1-63岁(42.6±6.8)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5.2±1.2年,B超下探得结石直径最小0.3cm,最大3.3cm,结石形状方面,鹿角状12例,其他形状13例;单发结石20例,多发结石5例。
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42.3±7.2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5.3 ±1.6年;结石直径最小0.4cm,最大3.1cm;单纯鹿角状10例,其他形状15例。
单发结石21例,多发结石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具有可比性(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结石97例临床观察
陈国姿
【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0(10)2
【总页数】2页(P83-84)
【关键词】肾结石;中西医结合治疗;金地肾石汤
【作者】陈国姿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24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J], 黄伟坚
2.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韦重道
3.中西医结合治疗残留肾结石33例临床观察 [J], 张莲萍
4.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结石50例临床观察 [J], 殷烁
5.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肾结石临床观察 [J], 张勇;孙凤岭;张水文;臧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资料与方法2003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1~65岁,病程2天~5年,多数在3个月~2年。
其中突然绞痛者6例,反复发作性钝痛者14例。
结石直径0.4~1.0cm 18例,1.1~1.5cm 2例,尿常规检查,治疗前11例有血尿,7例尿白细胞阳性,2例尿蛋白(+)。
全部病例无明显肾功能损害,结合相应检查和辅助检查,排除了肾及输尿管先天畸形、肿瘤、狭窄、息肉、肾结核等。
治療方法:采用自拟排石汤内服。
方药:金钱草50g,海金砂(包煎)20g,鸡内金20g,车前子(包煎)15g,滑石(包煎)15g,冬葵子15g,牛膝20g,续断30g,玄参15g,石韦15g,茯苓15g,路路通10g。
有血尿者,续断改用续断炭,加黄柏炭10g,小蓟炭10g,以凉血止血;尿频、尿急、尿痛者加蒲公英20g,木通10g,萹蓄15g,瞿麦10g,白芍20g,以利尿通淋止痛;腹痛重者加白芍30g,甘草15g,延胡索10g,以缓急止痛;时间长,结石久不排出者加三棱15g,莪术15g,穿山甲10g,泽兰15g,以行气化瘀;气虚者加黄芪20g,党参20g,以补气;阴虚者加熟地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以滋肾养阴。
每剂煎3次,每次煎至200ml左右,3次药液混匀,1日内分3次服完,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辅助治疗:黄体酮肌肉注射,2次/日,20mg/次,同时大量饮水(每日3000ml以上),多做跳跃运动,促进结石排出。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砂石排出,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阴影消失;②好转: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明显缩小或结石下移;③无效:临床症状缓解,B超检查结石无明显改变。
结果20例中,治愈13例,好转4例,无效3例。
在无效病例中结石体积大(直径>1.0cm)的患者所占比例大。
其中1个疗程内(包括1个疗程)10例;2~3个疗程内6例,4个以上疗程者4例,总有效率为85%。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39例临床体会作者:杨祖杨生智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654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238-01作者自2005~2011年用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3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治疗39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
年龄23~55岁。
病程最短半天,最长8年。
全部经血、尿常规、B超等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其中,肾结石28例(单侧23例,双侧5例),输尿管结石11例。
初发病例9例,反复发作性病例30例。
结石0.6~0.8厘米13例,0.6厘米以下26例。
全部病人血压正常,营养良好,无明显内脏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每日7::00、7:30、8:00各饮水500毫升,8:30饮中药排石汤200毫升,9:00口服双氢克尿塞片75毫克,9:30肌注阿托品0.5豪克,10:00针刺肾俞、膀胱、三阴交、关元等穴,10:30肾区热敷,11:00做跳跃等活动。
排石汤药物: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苇、瞿麦、车前子、王不留行、三棱、莪术、蒲公英、牛膝、若有血尿加白茅根、旱莲草,便秘加大黄,气虚加黄芪、党参,腰酸痛加白勺、玄胡。
半月为一个疗程.3 治疗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判定结果:治愈(结石排出,肾积水消失,无症状及阳性体征,B超、X 线摄片结石消失)20例,有效(症状改善,肾积水减轻,B超、X线摄片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者)12例,无效(症状无改善,B超、X线摄片结石无变化)7例,总有效率为82%,无效7例转上级医院治疗。
4 讨论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石淋、砂淋、血淋等范畴,多数患者腰腹疼痛,有尿路刺激等症状,结石的形成与湿热、气虚、气滞、血瘀、肾虚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病机为下焦湿热,尿液煎熬成石。
目前现代医学有体外碎石及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其副作用及禁忌症,许多患者不愿意接受,临床上一些较小结石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仞能去得较好的疗效。
上尿路结石梗阻引起的脓肾的治疗(附23例报告)目的:通过提高上尿路结石梗阻引起的肾脓肿的早期诊治水平,降低肾的切除率。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的23例上尿路结石梗阻伴脓肾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通过输尿管镜碎石留置双J管引流18例;经皮肾穿刺引流二期手术4例;开放性手术术中发现脓肾,皮质菲薄,囊袋状,行肾切除术1例。
结果:保肾22例,肾切除1例。
结论:因上尿路结石梗阻引起的脓肾,只要早期诊断、及时引流解除梗阻是治疗的关键,可以明显降低肾切除率。
标签:上尿路结石梗阻;脓肾;引流手术上尿路结石梗阻易并发积水和感染,而感染又加重了梗阻,形成恶性循环,及时解除患者的梗阻,阻止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的途径,有效防止肾功能严重丧失,才能有效地降低肾的切除率。
否则,感染甚至引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出现不少死亡病例[1]。
本文选取我院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伴脓肾的患者23例,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的23例上尿路结石梗阻伴脓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年龄81岁,右侧14例(占60.87%),左侧9例(占39.13%),输尿管中、下段9例(占39.13%),输尿管上段14例(60.87%);发病情况,2周以内10例(占43.48%),1月以上者13例(占56.52%)。
急性发病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腰部疼痛、肾区压痛和叩击痛;慢性发病者均有患侧腰部疼痛、腰部包快和腰部叩击痛、均无发热情况。
18例尿检白细胞为阳性(占78.26%),21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占91.30%),9例血尿素氮升高(占39.13%),6例血肌酐升高(占26.09%)。
B超显示患侧输尿管结石18例(占78.26%),均显示患侧肾有不同程度的积水、肾盂或肾盏内显示密度不均的低回声像,提示17例脓肾(占73.91%);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提示16例结石(占69.56%),6例患侧肾不显影(占26.09%),9例显影不佳(占39.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发表时间:2014-07-16T11:34:57.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3期供稿作者:曾宪军魏天天向乐[导读] 泌尿系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好发于夏秋季节。
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或下腹部持续性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血尿或排尿困难等。
曾宪军魏天天向乐(湖北省随州市中医医院外二科 441300)【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268-01 泌尿系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好发于夏秋季节。
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或下腹部持续性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血尿或排尿困难等。
多见于中壮年人,男性多于女生。
我科对388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例资料来自于200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泌尿纱结石患者。
本组男215例,女173例。
年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3.2岁。
为我科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首次发病者170例,二次及以上发病者118例。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彩超、CT、尿常规检查结果,确诊为泌尿系结石。
结石横径最大者1.2×1.0,最小者为0.3X0.4CM,数目一至两枚,伴肉眼血尿或者镜下血尿者212例,伴轻度肾积水87例。
1.2 治疗方法1.2.1 一般治疗对无临床症状,直径小于4MM、光滑、无尿道梗阻及感染者可采取大量饮水,适当运动,结石可自行排出。
1.2.2 西药治疗(1)654-2针剂10MG+曲马多针剂100MG肌注。
(2)男性或者女生停红后予黄体酮20ML,1次/天,连用一周。
(3)查血尿常规有泌尿系感染者加用左氧氟沙星200ML,1次/日。
1.2.3 中药治疗中药基本方剂:金钱草 15g、海金沙15g、鸡内金10g、白芍20g、甘草9g、牛膝12g、琥珀6g、车前子12g、石苇15g、木通15g、冬葵子12g\黄芪20g.加减:气虚者加入人参10g或党参15g,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2g,熟地15g,旱莲草15g,肾阳虚者加附子9g,淫羊藿15g,菟丝子12g,结石粘连肾盂积水者加穿山甲15g,丹参15g,去白芍改赤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尿结石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
对照组36例尿结石患者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36例尿结石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尿结石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研究组36例尿结石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结石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尿结石;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81-01尿结石,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若是尿结石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出现梗阻性肾病,对于其身心健康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尿结石和患者的合理治疗[1-2]。
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结石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尿常规、X线检查确诊;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
研究组36例尿结石患者中,21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4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1.5±1.7)岁;疾病类型:1例肾、输尿管结石,15例输尿管结石,20例肾结石。
对照组36例尿结石患者中,22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1-4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1.9±2.6)岁;疾病类型:2例肾、输尿管结石,13例输尿管结石,21例肾结石。
两组尿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观察
刘付国琛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
【年(卷),期】2006(033)023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横径<10mm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一般治疗,两组相同,包括用阿托品、硫酸镁类药物解痉及松弛平滑肌;大量饮水或补液,日入量>2500ml;适当跳绳,患侧行单腿跳等活动;治疗组加用排石汤.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排石有效率高达88%,与对照组有效率5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明显促进结石排出的作用.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刘付国琛
【作者单位】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化州,52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头孢曲松钙性泌尿系结石26例临床观察 [J], 任治国;董秀焕
2.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64例临床观察 [J], 刘建孝
3.体外冲击波碎石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观察 [J], 陈涌波;黄楷彬;邱佳
4.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76例临床观察 [J], 林柏
5.中西医结合治疗头孢曲松钙性泌尿系结石26例临床观察 [J], 任治国; 董秀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临床观察程子文;陈剑辉【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1年9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90例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腔内泌尿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结石除净率、术后并发症、肾切除率及结石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肾切除率及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结石除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疗效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6(024)007【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腔内泌尿技术;结石梗阻性脓肾;临床效果【作者】程子文;陈剑辉【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中医院外二科,广东肇庆526400;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中医院外二科,广东肇庆52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结石梗阻性脓肾是由于肾结石引起尿路梗阻、肾脏受到严重化脓性感染引起的一组病症[1]。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烧、全身无力、消瘦、肾区疼痛、贫血及脓性尿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就会引起肾脏周围部位脓肿、脓毒性休克,给患者各个系统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临床主要采用抗生素、输血、引流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尽早采用手术切除肾脏或者梗阻的输尿管[2]。
本文通过对90例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分析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用2011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90 例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治疗组采用腔内泌尿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肾切开取石术治疗。
所有患者经超声检查肾脏内有结石,患者有肾脏肿大、腰疼、全身乏力及脓性尿等临床症状。
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应用腔内泌尿技术开展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此次研究通过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共计108位结石梗阻性肾肌瘤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对治疗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同时对疗效与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的患者中,104位患者全部一次取净结实的方式,2位患者会放置J管进行引流,在稳定之后会开展碎石治疗并且进行取石治愈,2两位患者结石未取尽,两周之内应用体外震波碎石的方式进行治疗并治愈。
结论:腔内泌尿技术在应用中对于结石性梗阻患者而言,会使一次取净率得以提升,具有更为高效、安全且便捷的特点,其创伤较小,需要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结石梗阻性肾积脓;腔内泌尿技术;临床治疗引言结石梗阻性肾积脓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方式会通过碎石与抽脓实现,严重时甚至需要进行肾切除手术。
为了对腔内泌尿技术在实际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选取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收治的估计108位患有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应用腔内泌尿技术进行实际的治疗。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32±3.68岁。
患者在临床中,其主要表现在于发热、尿频、腰痛、尿急。
其中,共计拥有65位患者出现单侧肾积脓,拥有43位患者出现双侧肾积脓患者,其白细胞数量大幅度增加,B超显示患者及输尿管出现结石,输尿管器中下段出现结石的患者共计74位,输尿管上端出现结石的患者共计34位。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将穿刺抽取的脓液体进行送检,其检查发现大肠杆菌共计拥有71位,拥有23位患者出现变形杆菌,有3位患者出现葡萄球菌,有1位患者出现绿脓杆菌。
1.2治疗方式此次研究过程中,应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采取截石位,以输尿管镜通过尿道进入膀胱之内,在灌注泵生理盐水液压扩张以及输尿管导管的引导之下,使得输尿管镜进入到输尿管内,那并且将其推至结实下方,对结石予以击碎,并且将其取出,或者将结石推开之后,通过注射器对脓液进行剔除,间歇性的开展生理盐水的冲洗工作,同时需要注意防止出现感染。
2015.03临床经验153泌尿系统结石是当前一项普遍的疾病,主要是包括肾、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等方面的结石。
作为一种常见病,很有可能导致各方面的疾病,并会出现肠梗阻、感染、损伤等方面的疾病。
从目前中西病理等方面的分析来看,包括在肾虚、下焦湿热、脐带血瘀等方面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整个治疗中,要采用适当的治疗方式。
当前,对于中西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整体治疗,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先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40例。
其中,男性26例,女14例,年龄在21-73岁之间,其中,21-29岁的患者6例,30-39岁的患者11例,40-49岁的患者13例,50-72岁的患者10例,青年病例占85%。
在发病的结石部位中,肾脏患者11例,输尿管患者14例,肾、输尿管混合患者15例。
对40例患者均采用B 超或者腹部X 线片检查进行确诊,均为泌尿系统结石。
在结石的形状中,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其中,最大者为1.2cm×0.9cm ,最小的形状大小为0.4cm×0.3cm ,可伴有肾积水现象。
其中,对于40例患者的症状表现中,体质虚弱者面色相对虚弱,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腰酸乏力,手足发热、大便呈现干现状。
并且,小便相对艰涩,出现有排尿困难现象,尿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体会陈根宝浦江县檀溪镇中心卫生院 浙江省浦江县 322208【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疗效和综合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40例。
对4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在西药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黄体酮注射液20mg 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
结石大,病程长,疼痛剧烈者可以杜冷丁50mg 肌肉注射,止痛后可采用碎石机碎石配合通淋排石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