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作者:张立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影响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临床上对其的处理方法。
方法对本院从2008年08月-2009年08月期间共收治的305例青光眼住院患者采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分析并总结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结果共有408只眼进行了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其中86只眼出现浅前房,发生率为21.08%。
其中滤过过畅28只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6只眼、结膜瓣渗漏18只眼、恶性青光眼9只眼、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4只眼、脉络膜上腔出血1只眼;其中63只眼即可通过保守治疗就能恢复。
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一般是结膜瓣渗漏、房水滤过过畅等,且大部分的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法来治愈。
【关键词】青光眼;浅前房;术后并发症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且长期或严重的浅前房会致使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甚至导致眼内组织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视觉功能等。
本文回顾了本院一组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资料,探讨并总结了浅前房的临床现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08年08月至2009年09月在我院青光眼组共收治的青光眼305例患者采取滤过性手术后并住院恢复,305例患者408只眼,其中76例86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右眼44只,左眼42只;男性患者40人46只眼,女性患者36人40只眼。
1.2研究方法在305例患者408只眼中分别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取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MMC、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ECCE+IOL,+小梁切除术)。
其中发生浅前房的86只眼中所进行的手术方法分别为:小梁切除术治疗了14只眼,小梁切除术+MMC治疗了89只眼,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ECCE+IOL+小梁切除术)治疗了7只眼。
术后,医护人员每天按常规条件给予患者点必舒、米多林。
2结果2.1浅前房的发生状况408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86只眼,患者中发生浅前房的发生率为21.08%。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护理目的:探讨加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治疗及护理对青光眼手术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月,39例(48眼)青光眼患者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原因、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发生浅前房23例(28眼),发生率为58.3%,发生时间在术后第1~12日。
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提示应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处理和健康宣教,防止药物反应。
标签::青光眼;手术并发症;浅前房;护理青光眼已成为眼科第二位常见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目前仍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合理选择适应症的条件下手术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手术操作技巧,而且与术后护理密不可分。
浅前房是该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因此,了解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原因、处理方法和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必要。
为此我们采用专门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48眼),男15例,女2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先天性青光眼1例,继发性青光眼l例,激素性青光眼l例。
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37眼,单纯小梁切除术2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7眼,小梁切开加小梁切除术2眼。
1.2术前处理及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20%甘露醇静滴,噻吗心安眼液、毛果芸香碱眼液滴眼降眼压治疗,控制眼压后,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
1.3浅前房的判断标准按Spaeth分级法将浅前房分为三度,I度: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Ⅱ度:除瞳孔区的晶状体前囊未与角膜内皮相贴外,其余整个虹膜均与角膜内皮相贴;Ⅲ度: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及晶状体前囊与角膜内皮接触。
1.4治疗方案(1)保守治疗:1%阿托品眼液散瞳,20%甘露醇静滴,糖皮质激素应用,术眼加压包扎,包扎时在滤过泡相应的眼睑位置上放一小棉球加压。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处理及预防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112眼青光眼行滤过术进行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4月)。
观察96例112眼青光眼滤过术发生原因眼数所占的比例。
结果30例32眼发生浅前房。
滤过过强的眼数有27眼,占总比的(24.11%),脉络膜脱离的眼数有18眼,占总比的(16.07%),结膜瓣漏水的眼数有22眼,占总比的(19.64%),恶性青光眼即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眼数有25眼,占总比的(22.32%),睫状环阻滞与瞳孔阻滞的眼数有20眼,占总比的(17.86%)。
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前及术后控制眼压,一旦发生滤过术后浅前房,针对发生原因,合理治疗,大多数可取得满意结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mon cause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fter glaucoma filtering operation.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a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112 cases of 96 patients with eyes(March 2013 to April 2015 years).The duration of the start and end of the study was also observed.The proportion of 112 eyes of 96 eyes with glaucoma filtering operation was observed Our hospital treated.The result is too simple,can not explain the problem,and then add a note Write down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survey or research,including representative and persuasive digital. Results Not empty words.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occurred in 32 eyes of:30 cases.Filtration is too strong number of eyes in 27 eyes,total ratio(24.11%),choroidal detachment in eyes of 18 eyes,total ratio(16.07%),number of eye conjunctival flap leakage have 22 eyes,total ratio(19.64%),malignant glaucoma that ciliary block glaucoma eyes with 25 eyes,total ratio(22.32%),ciliary block and pupillary block number of eyes have 20 eyes,accounting for the total ratio(17.86%). Conclusion Glaucoma patients,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ntrol of intraocular pressure,once th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fter filtering,for the reasons,reasonable treatment,most of the results can be achieved.[Key words] Glaucoma;Traheculectomy;Shallow anterior chamber青光眼是目前排名第2位的致盲性眼病,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以青光眼滤过手术为主。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50眼的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1-08-23T10:35:13.31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马庆祥薛国民[导读]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马庆祥薛国民(榆林市第一医院眼科陕西榆林719000)【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方法:对139例( 212眼)青光眼滤过术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50眼发生了浅前房,其中Ⅰ度30眼(14.2%),Ⅱ度18眼(8. 5%),Ⅲ度2眼(0.9%)。
结膜瓣渗漏3眼加固缝合结膜瓣,Ⅲ度浅前房中1眼经前房穿刺注入玻璃酸钠后前房恢复,余46眼经保守治疗后前房恢复。
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多可恢复前房,及时治疗愈后良好。
【关键词】青光眼;青光眼滤过术;浅前房【中图分类号】R775.9 【文献标识码】B 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患者139例212眼,术后发生浅前房50眼,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5~72岁,其中男61例(99眼) ,女78例( 113 眼) 。
原发闭角型青光眼176眼( 83. 02% ) ,原发开角型青光眼27眼(12. 74% ) ,混合性青光眼3眼(1. 42% ) ,继发性青光眼6眼(2. 83% )。
1. 2 手术方法术前均给予药物降眼压,鲁米那镇静,2%利多卡因球周麻醉。
术中做以弯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常规小梁切除手术106眼,常规小梁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54 眼,巩膜下咬切术4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10眼。
1. 3 前房情况根据speath的前房分类法[1]。
本组中212眼施行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Ⅰ度浅前房30眼(14.2%),Ⅱ度浅前房18眼(8.5%),Ⅲ度浅前房2眼(0.9 %)。
1. 4 浅前房的处理 (1)一般治疗:①1%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②局部棉垫加压包扎压迫滤过泡;③高渗剂,使玻璃体脱水,晶体虹膜隔后移促使前房形成;④皮质类固醇全身和局部应用,减轻睫状体水肿和炎症反应。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
方法:对10年收治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分析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结果: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引流过畅,结膜瓣破裂,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
结论:正确查找原因,给予恰当的治疗,对保护视力极为重要。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目前仍然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
现对96例(142眼)青光眼滤过性术后发生浅前房44眼,现就滤过性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行滤过性手术的青光眼患者96例(142眼),其中男39例(58眼),女57例(84眼),年龄30~80岁;<40岁1例(2眼);40~49岁6例(12眼);50~59岁39例(65眼);>60岁50例(63眼)。
青光眼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5例(6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9例(14眼);开角型青光眼1例(2眼);继发性青光眼11例(12眼);恶性青光眼1例(2眼);其中高血压3例(5眼);糖尿病2例(4眼);术前眼压;<24mmHg 87眼,24~50mmHg 43眼,>50mmHg 12眼,术前视力手动-0.5。
手术方式:术前全身应用高渗脱水剂,局部应用匹罗卡品滴眼液,在眼压基本控制后,行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小梁切除术。
行球后阻滞麻醉或球周浸润麻醉,置开睑器,在局麻下做以角巩膜为基底的结膜瓣及巩膜板层瓣4mm×3mm×4mm,刺穿前房,用小梁咬切器咬切小梁组织或切除小梁组织1mm×2mm。
然后拉出虹膜根部组织少许剪除,整复虹膜可见虹膜根洞。
缝合巩膜瓣及结膜瓣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3mg,涂眼膏加压包扎。
浅前房的诊断:术后每天常规裂隙灯下检查前房测术后眼压,发现浅前房者更应测眼压,同时查滤泡及眼底发现眼压低者,也应查滤过泡及眼底,同时必要时可测B超查找原因。
结膜充血的情况。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
方法:将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收治的82例青光眼患者按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分为浅前房组21例和非浅前室组61例。
分析了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眼压>50mmHg(1mmHg=0.133kPa),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60岁、术前眼压>50mmHg、眼轴长度≥21.00mm,前房深度≤1.75mm等。
应为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青光眼;浅前房并发症;因素;护理对策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82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术前眼压>30mmHg(1mmHg=0.133kPa);符合《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的相关诊断标准;满足青光眼手术或角度分离手术的适应症;年龄>18岁;术前瞳孔活动良好;头脑清晰,语言理解正常。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眼科疾病,如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合并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晚期青光眼或视神经萎缩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小于1;粘膜粘连严重或广泛;出血倾向和服用抗凝药物史;数据不完整。
浅前房的诊断标准是术后1天内或前房形成后几天内前房消失。
根据浅前房的发生情况,21例分为浅前房组,61例为非浅前房组。
这项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伦理原则。
1.2方法1.2.1手术方法术后,眼球后麻醉、上球结膜和上直肌浸润麻醉后,将球结膜顺时针切割成弧形,球结膜与后钝部分离,巩膜电凝止血×6)从角膜缘边缘切下Mm巩膜瓣,然后在角膜边缘完全切割,去除房间(1×4)Mm的小梁组织,切除并重建虹膜,形成前房。
《海南医学》2008年第19卷第7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浅前房。
我院自2003年4月—2006年2月共施行小梁切除术142例156眼,其中35例38眼发生手术后浅前房,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发生术后浅前房的35例38眼中,男14例14眼,女21例24眼,年龄34—82岁,平均63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2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12眼,开角型青光眼1例1眼。
所有患者均施行显微手术,术式为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
术后第一天前房未形成或形成后数天内又消失者均为术后浅前房。
发生浅前房的原因:滤过引流过强26眼,结膜瓣渗漏9眼,脉络膜脱离2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眼。
按Spaeth分类:Ⅰ度周边虹膜与角膜接触,中央前房形成;Ⅱ度除瞳孔区前房存在外,虹膜全面与角膜接触;Ⅲ度整个虹膜面及晶状体前囊均与角膜内皮接触。
本组病例浅前房Ⅰ度25眼,Ⅱ度10眼,Ⅲ度3眼.2治疗方法2.1保守治疗: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及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防止虹膜前后粘连,局部滴皮质类固醇药物,全身应用高渗剂。
若因滤过引流过强引起的浅前房还应加压包扎,压迫滤过口,注意不要压迫角膜,以免角膜变性浑浊。
一般治疗3—5天前房即可形成。
2.2手术治疗:保守治疗3~5天无效者,前房注入空气或透明质酸钠,促使前房形成,防止虹膜前粘连。
对结膜瓣渗漏者,立即在显微镜下重新缝合结膜瓣。
因脉络膜脱离引起的浅前房,采取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等手术治疗。
3结果35例38眼,通过联合散瞳,加压包扎、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及全身应用高渗剂等保守治疗治愈31眼。
手术治愈7眼,包括重新缝合结膜瓣4眼,前房注气2眼,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1眼。
所有病例前房形成良好,滤过泡弥漫,束发生其他并发症。
4讨论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4.8%~70%之间[1],本组病例统计的发病率为24.36%。
一般认为术后1~2天内前房略浅是正常状态,随着结膜瓣、巩膜瓣的愈合和房水分泌恢复正常,前房逐渐形成。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熊茂传;邓宏嫄
【期刊名称】《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年(卷),期】2006(028)010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或无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85年1月~2005年12月438例(572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 572眼中发生浅前房及无前房140眼(24.48%).最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结膜瓣渗漏及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其中108眼经保守治疗即可恢复,32眼需手术治疗.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总页数】3页(P767-769)
【作者】熊茂传;邓宏嫄
【作者单位】清流县医院,眼科,福建,清流,365300;清流县医院,眼科,福建,清流,36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5.2
【相关文献】
1.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J], 王洁
2.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25例临床分析 [J], 范志华;陈鹏
3.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J], 弓剑戟
4.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76例临床分析 [J], 董金兰;夏晓燕;李斌
5.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J], 常嘉泰;万春泓;曹凤霞;蒋道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戛;i黧黧窦熬黧黧曼曼慧曼纂杰W歪。
至rl叠d甍He甍alt h曩D至ige蔼st美M e歪di至ca;l点黧黼i eal歪歪至Ⅲ曩至至蓦臻至至羞雏糍_陋床研究为1、2级高血压,其中1级高血压患者21例,z级高血压患者39例,随机分为二组,A组: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姓11例。
其中,1级15例,2级17例;B组2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其中1级12例,2级16例。
二组问年龄、性别、基础血压、临床分期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无使用这两种药的禁忌症。
1.2方法:所有患者用药3天停服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A组:硝苯地平缓释片l O m g z次/日,1周后无效者增至20r ag2次/日,血压稳定后1周减至最小有效剂量维持治疗,疗程四周。
B组:波依定(非络地平缓释片)5m g1次/日晨服;1周后无效增至10m g1次/日,血压稳定后l周减至最小有效剂量维护治疗,疗程4周,观察所有患者治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以及副作用。
1.3疗效判定:显效:舒张压下降≥20m m H g或恢复正常水平,有效:舒张压下降10~20m m H g之间,但未达到正常水平。
无效:舒张压下降≤10m m H g且未达到正常水平。
2结果治疗后疗效见表:两组药物疗效观察注: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由上表可见,A组(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后显效70%,有效21.8%,无效8.2%,总有效率90.6%;B组(波依定):治疗后显效64.3%,有效28.6%,无效7.1%,总有效率92.8%,两者间无显著差别(P>o.05)。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中仅有少数患者有面部潮红、头晕等不良反应,无需停药。
3讨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呈正相关。
降低血压能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降低10~14m g和舒张压下降5"--6m g可使脑卒中减少40%,冠心病减少17%并能减缓。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浅前房是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治疗不
及时会导致角膜内皮水肿白内障形成虹膜前后周边粘连及恶性青
光眼的发生等严重后果。因此早期明确病因采取合理及时治疗对保
护患者视功能意义重大。1年月~11年月施行小梁切除术86例(17
眼)发生术后浅前房6眼(8)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86例(17眼)男5例(5眼)女51例(75
眼)年龄~8岁平均55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6眼)慢
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51眼)开角行青光眼1例(眼)继发性青光
眼7例(1眼)恶性青光眼1例(1眼)。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应用药物眼压控制在天前房仍未形成应采
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否则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主要原因如下:滤过过强:本组病例18
眼(5)。因为房水滤过强至浅前房多因小梁组织切口过长所致。小
梁组织切除过多致滤口过大表现为浅前房、低眼压、滤过泡大、局
限或者弥散、扁平。此外还有巩膜瓣薄边缘对合不齐缝线松弛抗代
谢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所以行小梁组织切除时面积大小一般1~
15mm×mm为宜治疗可给予扩瞳、梭形纱枕加压包扎。
结膜瓣渗漏:本组病例有1眼占浅前房的61。多因注射针孔缝线
线结摩擦老年患者结膜脆弱过多牵拉缝线松紧不适中缝合时结膜
缘内卷等原因造成的。表现为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低平坦。检
查时结膜囊内滴1滴1荧光素后裂隙灯下观察发现滤过泡区结膜渗
漏处有绿色溪流现象。其中眼在采取散瞳、加压包扎无效时行结膜
修补术后前房可恢复。
脉络膜脱离:本组有眼占浅前房的111由于小梁组织切口靠后术
后~6天形成无滤过瞳孔散不大通过b超结合眼底检查确诊。脉络
膜脱离因术中不当的切口或小梁切开房水流出时眼压骤降使房水
直接进入脉络膜上腔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滤过液积于脉络膜
上腔所致。也可因非眼压因素炎症和静脉充血造成5。眼采取结膜
下注射地塞米松全身静滴地塞米松等措施无效时行脉络膜上腔放
液术后前房重建良好眼压恢复正常。
恶性青光眼:本组有1眼占浅前房的.7是在高眼压状态下施术的。
恶青是抗青光眼手术中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发生浅前房睫状环小相
对晶状体大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或缩瞳剂的刺激睫状肌痉挛
使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贴房水逆流入玻璃体使玻璃体容积增加虹膜
晶状体隔前移前房极度变浅眼压升高本例可能是术前眼压高术中
刺激大术后反应重造成的。在采取结膜下注射强力扩瞳剂、静滴高
渗剂、激素等治疗无效时行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
房恢复好眼压控制正常。
参考文献
1王勤,罗顺利.不同抗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及原因分
析[j].眼科新进展,1,(5):88-9.
刘含军,熊新春.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的发生与眼解剖因
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5:77-78.
岳金良,陈道信.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1,1(8):16.
段小莉.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j].军医进修
学院学报,11,8:815-817.
5谷淑颖.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9,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