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微课.
- 格式:pptx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2
《坐井观天》优秀课件第一部分:引入1.幻灯片标题:坐井观天——开阔视野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坐井观天的含义,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坐井观天有什么可能的弊端?第二部分:了解坐井观天的起源与意义1.幻灯片标题:坐井观天的起源与意义2.介绍坐井观天这一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3.提供相关的故事或典故,加深学生对坐井观天的印象。
第三部分:坐井观天的局限性与弊端1.幻灯片标题:坐井观天的局限性2.分析坐井观天的局限性,如无法全面了解事物、产生偏见、视野狭窄等,并列举具体例子。
3.引导学生思考坐井观天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
第四部分:开阔视野的重要性1.幻灯片标题:开阔视野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认识到开阔视野的重要性,包括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全球意识等。
3.通过事例和名人的经历,展示开阔视野对个人成长和成功的积极影响。
第五部分:拓展视野的方法和途径1.幻灯片标题:拓展视野的方法和途径2.提供多种拓展视野的方法,如阅读、旅行、社交交流、互联网资源等,并分别介绍其优势和应用场景。
3.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制定计划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第六部分:名人故事与开拓视野的案例1.幻灯片标题:名人故事与开拓视野的案例2.选取几位具有开拓视野精神的名人,介绍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并强调他们通过开阔视野获得成功的经历。
3.鼓励学生从这些案例中汲取启示,积极践行开拓视野的精神。
第七部分:开展视野拓展活动1.幻灯片标题:开展视野拓展活动2.设计学生参与的视野拓展活动,如组织阅读分享会、安排社区参观活动、开展跨文化交流等。
3.提供具体活动细节,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分享自己的体验。
第八部分:开放讨论与思考1.幻灯片标题:开放讨论与思考2.引导学生进行开放讨论,就坐井观天和拓展视野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交流。
3.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拓展视野可以给个人带来哪些好处?你打算如何拓展自己的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的1、学生能采用各种有效方式识字3个,可借助故事整体识记生字,可借助动作识记单个生字,可将单个生字放回意义文章里再次巩固识记,另外,在整个识字教学中由本课生字引出的新生字(音近字、形近字或基本字带字)也可鼓励学生区别识记。
2、学生能通过自我感知语言进行感情朗读,鼓励学生采用自读、范读、领读、赏读、表演读等形式强化朗读训练,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可进一步巩固识字。
3、学生能在自主提问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在东山实验小学网站的留言板上进行创新写作,将课文知识、阅读积累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自然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4、学生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能初步领悟课后词语的含义,并创新造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机智地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但指导要适量,切不可包办过多,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少教多学。
实施“生本”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一种学生自行探索、创新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创新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4应用、分析综合网络相关寓言故事,并运用自己明白的道理劝说青蛙跳出井口。
12'提供资源查看5 应用网络参照老师提供的图片,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续编故事。
13'说一说,写一写电脑输入五、教学板书:坐井观天无边无际天有多大?井口大教学流程图:开始提问:青蛙和小鸟对天的看法是怎样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同位分角色朗读个别展评价阅读成语故事,运用所学知识劝导青网络细读课文,理解寓意用“无边无际”造句提问:青蛙和小鸟对天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所以……”说原因情感朗读全班表演读发挥想象,在留言板上进行写作网络投影作者朗读作品,其他同学看、听展示作文结束。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微课教案重点: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揭示成语寓意。
能够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懂得像青蛙那样坐在井中看天是不对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小鸟、青蛙图片,课件。
可是准备: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PPT)复习生字,读词语。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PPT)指名朗读第一段:师问: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地方?利用PPT讲解井沿的位置(举一反三:碗沿、河沿)(2)分段朗读2-7段,边读边找青蛙和小鸟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
3、整体感悟,第2自然段到第7自然段(1)看课件练读第一次对话。
(出示PPT指名对读)通过读文知道了什么?(2)看课件感悟第二次对话。
(出示PPT,男女对读)1、通过朗读第二次对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师问: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板书:无边无际)3、学习“无边无际”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PPT展示图片)指名朗读小鸟的话(读出劝告的语气)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板书:井口)所以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解释大话)指名朗读青蛙的话(读出不相信的语气)5、你们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为什么小鸟说的对?(PPT出示小鸟飞过的地方)(板书:见多识广)(3)感悟第三次对话。
(出示PPT)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找:小鸟和青蛙说话时都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他俩笑的含义相同吗?2、同桌进行讨论。
讲讲他们为什么会笑?说明了什么?再帮青蛙找找它还有什么错呀?(板书:自以为是)3、同桌分角色朗读,师指导朗读对话。
三、理解寓意、扩展活动1、现在同学们再看题目,“坐井观天”形容什么样的人?(目光短浅并且自以为是的人)2、如果青蛙此时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PPT展示)四、指导书写1、认读“信”、“蛙”两个字。
《坐井观天》微课教学设计课题:坐井观天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二年级课时:第二课时单位:登封市石道乡中心小学执教者:姚伟红《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表演读,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
2、抓住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朗读感悟,了解他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这则成语的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通过第4—7自然段,围绕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品读课文,读出青蛙和小鸟各自的语气。
难点:了解动物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理解寓意,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法、学法:“读中悟,悟中读”是我突破重难点的基本方法。
在课堂中采用简笔画、贴图、做实验、讲故事、表演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读、想、说、做,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运用谈话、质疑、想象、拓展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1、同样的天,动物们看到的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一起去探个究竟。
2、板书课题、解题。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细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中领悟。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的形式来争论天的大小,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
1、那么青蛙和小鸟都说天有多大呢?请我们的同学再次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给自己的读书进行评价打分。
屏幕出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朗读课文:★自己自由朗读课文。
★★和同桌一起分角色读。
坐井观天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坐井观天”成语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倾听、表达、讨论和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以“坐井观天”为主题的寓言故事,提升写作技巧。
3. 学生掌握通过故事寓意提炼人生哲理的方法,提高思辨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坐井观天”的故事,培养勇于探索、拓宽视野的精神风貌。
2.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培养包容心和同理心。
3. 学生在创作和分享过程中,体验文学创作的乐趣,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为主题,结合语文知识,通过故事讲解、小组讨论、写作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学生特点: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好奇心强,善于想象,对寓言故事感兴趣,但表达能力、写作技巧和思辨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以下教学安排:1. 成语“坐井观天”的来源及故事梗概,对应教材中寓言故事单元。
2. 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结合教材中关于寓言的讲解。
3. 运用成语“坐井观天”进行口语和写作练习,参考教材中相关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指导。
a. 口语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情景对话。
b.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创作一篇以“坐井观天”为主题的寓言故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识并学会本课的生字,如“井”、“观”、“天”等。
(2)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3)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寓言故事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1)PPT课件。
(2)生字卡。
(3)青蛙、小鸟图片。
2. 学生:(1)预习课文《坐井观天》。
(2)准备分享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青蛙、小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引入课题,板书《坐井观天》。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书写错误。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内容。
(2)讲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问题。
4. 互动环节(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生字词听写。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
6.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坐井观天”的寓意。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这个成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背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坐井观天”的现象。
3. 课后搜集与“坐井观天”相关的成语或故事,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微课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微课教案
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揭示成语寓意。
能够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懂得像青蛙那样坐在井中看天是不对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小鸟、青蛙图片,课件。
可是准备: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PPT)复习生字,读词语。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PPT)指名朗读第一段:师问: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地方?利用PPT讲解井沿的位置(举一反三:碗沿、河沿)
(2)分段朗读2-7段,边读边找青蛙和小鸟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
三、理解寓意、扩展活动
1、现在同学们再看题目,“坐井观天”形容什么样的人?(目光短浅并且自以为是的人)
2、如果青蛙此时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PPT展示)
四、指导书写
1、认读“信”、“蛙”两个字。
(出示PPT)
2、观察它们的整体结构和要注意的笔画,指名生说。
3、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
指名看板书总结,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不补充。
《坐井观天》微课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课件:出示“观”字。
讲解字形、字义。
2.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3.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课件: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3.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词
1.课件出示注音卡片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3)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