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示例文章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场特别的教学设计之旅》我呀,今天特别兴奋,想跟大家说说我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而且呀,这个教学设计还得了一等奖呢!这可真是件超级棒的事儿。
咱们先来说说这篇课文本身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就像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打开它,就能走进鲁迅先生的世界。
鲁迅先生是谁呀?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大作家、大思想家呢!他就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好多好多人前行的路。
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我首先想让同学们自己去读课文。
就像我们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岛一样,先自己在课文这个小岛上溜达一圈,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我会跟同学们说:“同学们呀,你们就把自己当成探险家,课文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小岛上的宝贝,去找找看哦。
”同学们读完后,我就开始问问题啦。
我会问:“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觉得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呀?”这时候呀,肯定有好多同学举手发言。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觉得鲁迅先生很和蔼。
”我就会接着问:“那你从课文里的哪里看出来的呢?”这就像是挖宝藏的时候,找到了宝贝还得知道这个宝贝是从哪个角落里挖出来的呀。
然后呢,我打算在课堂上搞个小表演。
把课文里的一些场景演出来,比如说,伯父和“我”谈碰壁的那个场景。
我会找两个同学,一个演伯父鲁迅先生,一个演小作者。
我会先跟他们说:“你们要好好琢磨琢磨课文里的话,要把人物的神态、动作都表现出来哦。
”这就像给他们出了一个超级有趣的挑战。
演的时候呀,演小作者的同学可能会有点紧张,我就会鼓励他:“别怕呀,就像你平时跟小伙伴聊天那样就好啦。
”演完之后,我会让其他同学来评价。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觉得演伯父的同学把那种语重心长的感觉演出来了,但是演小作者的同学声音有点小。
”这时候,演小作者的同学可能会有点沮丧呢,我就会说:“没关系呀,这是第一次演嘛,下次肯定会更好的。
”这个小表演呀,就像是给课文里的文字注入了生命一样,让同学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优秀7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一《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由此可见,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导”字,也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只一个传递信息、讲书本知识复制给学生的人,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促进者。
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憎恨黑暗的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文中有许多重点的句子在教学时要注意点拨学生理解。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点句的含义,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揣摩鲁迅先生的内心的心理活动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体悟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二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前,我安排了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关于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等。
上课刚开始的一段时间,由学生汇报读一读、交流这些资料,让鲁迅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初步的印象。
接下来,在学生初读课文环节,我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作者写了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落实的不太好,学生读完课文后,由学生直接汇报提炼出的小标题,很多学生无法总结出来,没有达到预设生成。
其实,在这一环节中,我可以先给学生做示范,指导学生拟出一个小标题。
根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细节描写写一篇作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长得有点儿瘦,但是很有精神。
他的头发有点儿白,但是还是很黑很亮。
他的眼睛有点儿小,但是很有神。
他的嘴巴有点儿大,但是说话很有道理。
他的鼻子有点儿高,但是闻起来很灵敏。
他的耳朵有点儿大,但是听起来很仔细。
他的手有点儿粗,但是写起字来很漂亮。
他的脚有点儿大,但是走起路来很快。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个作家,写了好多好多书。
有些书是讲故事的,有些书是讲道理的,有些书是讲历史的。
他的书里有很多很多名人名言,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等。
这些名言都很有道理,让人听了以后会想很多很多东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个思想家,他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说谎话;他认为学习要认真努力,不能偷懒;他认为工作要有责任心,不能推卸责任;他认为生活要有规律,不能乱七八糟。
他的思想很有深度,让人听了以后会觉得很有启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个伟大的人。
他为了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多贡献。
他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斗;他曾经参加过文化大革命,为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他曾经参加过许多社会活动,为改善人民生活而默默付出。
他的事迹感人至深,让人敬佩不已。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社会活动家。
我非常崇拜他,也希望能够像他一样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秀7篇】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一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1、检查背诵《少年闰土》课后“资料袋”内容,进一步增强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2、阅览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检查,分步揭题1、指名背诵《少年闰土》课后“资料袋”内容。
(或全班齐声背诵)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诵读课后“资料袋”,我们对鲁迅先生多少有了一些了解。
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师问:鲁迅周晔的伯父,为什么课题不是我的伯父鲁迅,而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引导:先生,对知识分子和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后来意义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男士。
如宋庆龄、冰心、丁铃、许广平等均可称为先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远程教育资源,录音朗读课文。
思:①课文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我们以前所学的哪一篇课文与本篇课文相同?②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试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秀10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
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
)(明确目标)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3、同桌讨论。
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
(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重点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
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
)(明确目标)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3、同桌讨论。
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
(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语文s版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与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文以空行为段,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瞧到她受到很多人的爱戴,然后回忆伯父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四件事: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最后总结伯父就是一个想别人多、想自己少的人,与文章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采用倒叙手法:首段就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就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
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鲁迅先生的品格,难点就是对鲁迅先生神态描写的理解。
根据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了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上搜到轻音乐《月亮门》作为课文朗读的背景音乐。
网上搜索下载鲁迅先生的图片,做成PPT课件在课堂给同学们演示,在开课之初就给学生一种震撼,将她们的思维引向课堂的纵深。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方面:1、准确拼读“扎”“夹”,会写“咳嗽”这个词语,理解“追悼”“吊唁”“饱经风霜”的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品格的方法,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物的内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方面: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语言与时代背景对学生的理解就是一个障碍,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借助朗读体现自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
尤其就是对文章第十八自然段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的朗读以及对“半跪”一次的深入剖析,体会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对第二十二自然段的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进行想象,结合在百度网站搜索到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的状况,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范文(7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1一、说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课文。
这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编排的目的是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实回忆,展示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
文章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有五段,讲了五件事。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第一段“追悼鲁迅”是果——写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二至五段先后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从这四件事的叙述中回答了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文章最后总结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编者编排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22个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4句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方法达到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的目的;2、通过默读、指导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质疑、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的学习,达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目的;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练习的方法,学习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人教 六年级 上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www.baidu.com】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7个,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在部分词语会造句运用。 2.读熟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材分析】
《我的伯父鲁先生》通过作者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 【教学方法】 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后运用,以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悟、鉴赏吸纳的学习过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 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谈到中国的文学、历史,有一个人的名字一直萦绕在我们脑中,那就是——鲁迅(出示鲁迅头像)。 通过【百度搜索】http://image.baidu.com/i?word=%C2%B3%D1%B8%B5%C4%CD%B7%CF%F1&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这样一个人,于1936年与世长辞,享年55岁。1945年,他的侄女周晔用满怀深情的笔触,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 从交流鲁迅的资料,进而初步了解鲁迅的人格,然后导入到今天的课文,一下子就把握了文章的
基调,对于形成与课文特定情境相一致的氛围,激发师生的感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一)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地预习。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几件事写鲁迅先生的? 学生初步概括出:
1.读《水浒传》 2.谈“碰壁” 3.救助车夫 4.关心阿三 (由学生逐一板书) [就这样一个问题,就总揽了文章内容,抓住了文章的核心,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 (二)在这几件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或者哪件事一下子就打动了你的心? 渡:是啊,不管哪一个事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可见,伯父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伯父去世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来吊唁他、看望他! [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过渡到第一段,为学生进一步了解伯父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做好铺垫 ]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一)请同学们仔细地朗读第一段,体会一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二)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们那么爱戴伯父? (三)对于鲁迅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大屏幕出示,鲁迅像,【百度搜索】http://image.baidu.com/i?word=%C2%B3%D1%B8%B5%C4%CD%B7%CF%F1&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 小提琴名曲马思奈《沉思曲》响起) 【百度搜索】 http://video.baidu.com/v?word=+%C2%ED%CB%B9%C4%CE++%B3%C1%CB%BC%C7%FA&sc=hao123&ie=gbk 渡:那么,伯父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下面我们就跟随着周晔的记忆一同走近她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指板书,那四个故事) 四、合作学习,体会品质
(一)出示自学建议: [出示自学建议,这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法。到位的学法指导对小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先让每个小组选择感受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故事。 2.然后小组同学先自我圈点勾画,先自我学习感悟,做简单批注。 [在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首先有个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空间,要不一上来就盲目地合作交流,久而久之,会养成孩子懒惰的心理。 ] 3.然后组内交流、谈感悟。 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此间,教师可适时点拨提供一些资料„„ (三)教师点拨: (一)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 【百度搜索】“碰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8398332.html 【百度搜索】“四周黑洞洞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7131549.html (二)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 【百度搜索】背景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1903150.html (三)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
1.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感悟到了什么?具体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对故事中重点词、句子的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提出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4.还有哪些问题解决不了?(未解决) 现在我们明白了(恍然大悟) 【百度搜索】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0951660.html?fr=qrl&cid=218&index=5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不等于教师什么也不讲,只依靠学生自悟。学生悟不到的地方教师应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文章之中含着的意思和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四)深入了解鲁迅 1.结合这段历史再来思考这句话,想想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不畏艰险,不屈不挠„„) 2.处境如此凶险,还与家人谈笑风生,这是怎样的鲁迅?(乐观) 3. 通过谈《水浒传》这件事,你看到了怎样的鲁迅?(幽默风趣、教子有方) 4.救助车夫 (1)重点点拨—为谁叹息? 【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8570718.html?fr=qrl&cid=202&index=3&fr2=query 为那位车夫叹息!因为——在那么冷的天,他光着脚在路上跑,脚都受伤了。为我们国家叹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 为劳动人民叹息!谈一谈。——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为自己而叹息!谈一谈。——自己有时很无奈,救助了一个黄包车夫,却还 有千千万万像这个黄包车夫一样的劳苦大众,却无能为力。) 一声深深地叹息!为国家,为人民,也为自己。指读。 (2)齐读 鲁迅生活的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正在痛苦地呻吟。面对这些,一生都在与黑暗势力战斗的鲁迅先生心潮起伏,多少忧虑,多少愤慨,都化作了一声深深地叹息!一齐走进这段文字。(齐读)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一)此时,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 1.出示: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指读。 2.对,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体现。-----齐读。 (二)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他们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写到:(屏幕出示) 【百度搜索】http://mypage.zhyww.cn/post/200610/127243.html—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 (三)总结 1.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0多年了,一个伟大的身影越去越远,但他留给我们不仅是浩如烟海的作品,更有一种精神,一种可贵的鲁迅精神!(指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教师充满深情的语言再次激励了学生的情感,全体同学高昂激情的朗读更体现了学生和老师的情感共鸣] 2.再来读读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有的人》,那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大屏幕出示)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96388.htm 六、推荐阅读,课外积累 要想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老师推荐同学们继续阅读: 投影出示
相关资源: 1、鲁迅语录【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31622.html
推荐阅读: 1.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2.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3.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 《人间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