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4.7测量旗杆的高度教案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3
测量旗杆的高度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旗杆的高度》,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的第七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与本节课得失八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章是继“图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不仅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而且是对图形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八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本节内容被安排在第四章第七节,本节课是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性的复习与应用。
它将生活中一些物体高度无法直接测量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探究,渗透数学识模和建模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还可以使学生深切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所具有的魅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和性质测量旗杆的高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经历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探索、实际测量和计算,归纳、总结出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产生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勇于探索精神;懂得数学来源于实际并用之于实际的道理。
重点:让学生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原理的理解和测量方法掌握。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遵循三条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活动为手段,以能力提高为目的。
充分设想学生在探究测量原理和实际测量时可能出现和遇到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给予详细的解答。
在探究测量方法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通过合作探究,感悟知识,得出结论;分层次设置问题,为学生展现才华提供机会。
课题:§ 4.7测量旗杆高度【学习目标】1、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2、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学习重点】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学前准备】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生探究,合作交流】一、阅读课本141页1、方法一、利用阳光下的影子⑴、同一时刻下,太阳光是___________________直线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与阳光下的影子和旗杆与阳光下的影子构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想要求出旗杆的高度,则需要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⑷、根据_______________可得BC =_______________,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BC 高度.2、方法二、利用标杆⑴、在测量中“人的高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度。
⑵、当旗杆顶部、标杆的顶端与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人所在直线AD 与标杆、旗杆都___________,过眼睛所在点D 作旗杆BC 的_________交旗杆BC 于G ,交标杆EF 于H ,于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我们可以测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GC =___________________∴旗杆高度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方法三、利用镜子的反射.⑴、这里涉及到物理上的平面镜反射原理入射角_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___∴∠____=∠____又∵∠DAE=∠CBE=90°∴△________∽△__________⑵、可以测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求得BC=_____________二、总结1、方法一:首先利用太阳光是_______直线,构造_______三角形,再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求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测量旗杆高度》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测量旗杆高度》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的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七节测量旗杆高度。
教材分析《测量旗杆高度》这一节,利用我们学习过的三角形相似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即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数学生活,反过来服务于生活。
如果我们学好了相似三角形,并且把它用于实际中来解决问题,那就可以帮助你到达胜利的彼岸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思想教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到数学于生活,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基础知识目标:相似三角形的判断1、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2、有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成比例3、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他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综合完成实际问题基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需要测量那些线段。
想办法构造三角形相似教学难点:想办法构造三角形相似。
简洁测量需要的线段2说教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我采用的方法是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精心备课,把教学内容以导学稿的形式呈现。
并且把每一节课的内容分为很多相对独立的部分有,学生主动地去逐一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主,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内容。
体现小组共同学习进步为主,教师退出课堂的主角。
教师只是组织引导点评、并对小组进行。
说教学效果:经过实际上课后,有以下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成中学生不积极主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小组探讨的不够活跃小组作用,发挥的不好。
2、在教学进行过程中,由于停电,所以所以临时做了一下调整,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3,由于时间看错了一分钟所以结束的时候不理想,故只有把练习改为作业结束语,今天我上的课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提出我真诚的感谢各位同仁。
§4.7丈量旗杆的高度●教课目标(一)教课知识点1. 经过丈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稳固相像三角形相关知识,累积数学活动的经验.2. 熟习丈量工具的使用技术,认识小镜子使用的物理原理.(二)能力训练要求1. 经过丈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2.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感情与价值观要求在加强互相协作的同时, 经历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课要点1.丈量旗杆高度的数学依照 .2.有序安排丈量活动 , 并指导学生能顺利进行丈量 .●教课难点1. 方法 2 中怎样调理标杆, 使眼睛、标杆顶端、旗杆顶部三点成一线.2.方法 3 中镜子的适合调理 .●教课过程Ⅰ. 创建问题情境,引出课题今日我们要做一节活动课, 任务是利用三角形相像的相关知识, 丈量我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 请同学们回想判断两三角形相像的相关条件.Ⅱ. 新课解说甲组 :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图 4-34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出人与阳光下的影子和旗杆与阳 光下的影子组成了两个相像三角形(如图 4- 36) , 即△ EAD ∽△ ABC ,由于直立于 旗杆影子顶端处的同学的身高和他的影长以及旗杆的影长均可丈量得出,依据EA AD BC BA AD ,代入丈量数据即可求出旗AB 可得=BCEA杆 BC 的高度 .乙组 : 利用标杆 .图 4-35如图 4- 35,当旗杆顶部、标杆的顶端与眼睛恰幸亏一条直线上时 , 由于人所在直线 AD与标杆、旗杆都平行 , 过眼睛所在点 D 作旗杆 BC 的垂线交旗杆 BC 于 G , 交标杆 EF 于 H , 于是 得△∽△.DHFDGC由于能够 量得 、 , 观察者身高 、标杆长 , 且 ==AE ABADEF DH AE DG AB由 FHDH得 GC =FHDGGCDGDH∴旗杆高度= + =+ .BC GC GB GCAD丙组 : 利用镜子的反射 .这里波及到物理上的反射镜原理,观察者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是虚像, 是倒立旗杆的顶端 C ′,∵△ EAD ∽△ EBC ′ 且△ EBC ′≌△ EBC ∴△ EAD ∽△ EBC ,测出 AE 、EB 与观察 者 身高 AD ,依据AEAD,可求得 BC =EB AD.EB BCAE请各组出示结果,并议论以下问题:1. 你还有哪些丈量旗杆高度的方法?2. 今日所用的三种丈量方法各有哪些优弊端?经过下表比较说明丈量数据的偏差状况,以及丈量方法的好坏性.Ⅲ. 讲堂练习高 4 m的旗杆在水平川面上的影子长 6 m,此时测得邻近一个建筑物的影子长24 m,求该建筑物的高度Ⅳ.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经过分组活动,沟通商讨,学会了丈量旗杆高度的几种常用方法,而且明白了它的数学原理——相像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初步累积了一些数学建模的经验.Ⅴ . 课后作业。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测量旗杆高度说课稿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测量旗杆高度说课稿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测量旗杆高度说课稿四章第七节测量旗杆高度。
1.1教材分析《测量旗杆高度》这一节,利用我们学习过的三角形相似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即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数学来源生活,反过来服务于生活。
如果我们学好了相似三角形,并且把它用于实际中来解决问题,那就可以帮助你到达胜利的彼岸1.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思想教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2)基础知识目标:相似三角形的判断1、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2、有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成比例3、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他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综合完成实际问题(3)基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1.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需要测量那些线段。
想办法构造三角形相似教学难点:想办法构造三角形相似。
简洁测量需要的线段2说教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我采用的方法是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精心备课,把教学内容以导学稿的形式呈现。
并且把每一节课的内容分为很多相对独立的部分有,学生主动地去逐一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主,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内容。
体现小组共同学习进步为主,教师退出课堂的主角。
教师只是组织引导点评、并对小组进行。
说教学效果:经过实际上课后,有以下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成中学生不积极主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小组探讨的不够活跃小组作用,发挥的不好。
2、在教学进行过程中,由于停电,所以所以临时做了一下调整,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3,由于时间看错了一分钟所以结束的时候不理想,故只有把练习改为作业结束语,今天我上的课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提出我真诚的感谢各位同仁。
八年级数学下册《47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图文4.7测量旗杆的高度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先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接下来欣赏几张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雄伟的建(一)问题导学筑,运用现在的科学技术要测出他们的高度是件很轻而易举的事。
但是如果是在古代,没有这样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是怎样测出他们的高度的呢?大家来看一段文字: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那么现在我们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我们可不可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去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拿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旗杆来研究,怎样测量旗杆的高度呢?板书课题。
进入探究一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三)互动探究阅读课本141至143页的内容。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运用你们课前准备好的工具,去模拟和讨论出测量旗杆高度的解决方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给全班同学进行演示并且讲解。
1、探究一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活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部分使用道具演示他们的做法,讲解如何构造相似三角形,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
另外组内学生代表到黑板上讲解:根据△ABE∽△CDB,列出比例式,可得,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有:直立于旗杆影子顶端处的同学的身高和他的影长以及旗杆的影长。
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CD的高度。
教师点拨: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运用平行光线,构造出一对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比,测出已知的量,求出旗杆的高度。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种利用影子测量的方法称为用影子测量物高的方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是否有局限性?人是不是一定要站在旗杆影子顶端的地方学生提问:可以站在影子的内部或者外部两种情况,并且进行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老师做点评。
最后引导同学们总结利用影子长计算物高的规律。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可以用影子测出旗杆的高度,假如是阴天,该怎样来测量它的高度?引导学生进行第二种方法的学习。
《4.7 测量旗杆的高度》一、内容及其分析1、教学内容: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2、内容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测量旗杆的高度”,指得是将生活中一些无法直接测量物体高度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决,其核心是数学识模和建模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理解它关键是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探究。
学生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初步理解了相似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具备了利用三角形相似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的基本知识,本节课的内容是继《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之后的复习与应用。
由于它与相似三角形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判定、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抓住测量方法,结合所学,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和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性质。
2.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课后分组合作活动的方法进行实践以及进行全班交流,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二)目标分析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性质,就是指对判定和性质的推理要明白,知道依据是什么,由于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相似三角形的运用,所以对本知识点的定位应该是理解层次,并能综合运用。
2.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与课本中有关知识相联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以及数学识模和建模的思想。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用学生已有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决,关键是抓住测量方法,结合所学,画出示意图进行问题的解决。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4.7测量旗杆的高度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2.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了解小镜子使用的物理原理.(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2.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增强相互协作的同时,经历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测量旗杆高度的数学依据.2.有序安排测量活动,并指导学生能顺利进行测量.●教学难点1.方法2中如何调节标杆,使眼睛、标杆顶端、旗杆顶部三点成一线.2.方法3中镜子的适当调节.●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做一节活动课,任务是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测量我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请同学们回忆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有关条件.Ⅱ.新课讲解甲组:利用阳光下的影子.图4-3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与阳光下的影子和旗杆与阳光下的影子构成了两个相似三角形(如图4-36),即△EAD∽△ABC,因为直立于旗杆影子顶端处的同学的身高和他的影长以及旗杆的影长均可测量得出,根据可得BC=,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BC的高度.乙组:利用标杆.如图4-35,当旗杆顶部、标杆的顶端与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因为人所在直线AD与标杆、旗杆都平行,过眼睛所在点D作旗杆BC的垂线交旗杆BC于G,交标杆EF于H,于是得△DHF∽△DGC.因为可以量得AE、AB,观测者身高AD、标杆长EF,且DH=AE DG=AB由得GC=∴旗杆高度BC=GC+GB=GC+AD.丙组:利用镜子的反射.请各组出示结果,并讨论下列问题:1.你还有哪些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2.今天所用的三种测量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通过下表对照说明测量数据的误差情况,以及测量方法的优劣性.Ⅲ.课堂练习高4 m的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长6 m,此时测得附近一个建筑物的影子长24 m,求该建筑物的高度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分组活动,交流研讨,学会了测量旗杆高度的几种常用方法,并且明白了它的数学原理——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初步积累了一些数学建模的经验.Ⅴ.课后作业38450 9632 防}30413 76CD 盍28180 6E14 渔j34962 8892 袒28627 6FD3 濓33007 80EF 胯34878 883E 蠾. 32283 7E1B 縛 23715 5CA3 岣25055 61DF 懟。
数学初二下北师大版4.7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相似图形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旳现象,在小学时学生就接触过比例旳知识,在七年级下册时学生已学习了全等图形(其实全等图形就是相似图形旳一个特例)·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一些知识基础、活动经验基础等,学生在学习线段旳比时不会感到很困难·二、教学任务分析(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相似形、线段旳比、比例尺旳概念;2、会求两条线段旳比、比例尺及运用比例尺求图我上长度与实际长度;3、理解线段旳比旳概念,应用线段旳比解决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旳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旳能力,培养学生旳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旳密切联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有关比例尺旳计算,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旳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旳信心;2.、.通过解答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旳兴趣,增长社会见识;3.、.在与他人旳共同探索、讨论问题旳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旳意识·教学重点:理解线段比旳概念及其求解·教学难点:求线段旳比,注意线段长度单位要统一·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新课讲解;第三环节:随堂练习;第四环节:想一想;第五环节:回顾与思考;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通过用幻灯片展示生活旳旳图片,印有福娃造型旳各种饰品图片,引入本章旳学习内容—相似图形·活动目旳:引发学生思考相似图形旳特征,激发学生旳学习兴趣·实际效果:学生们都很兴奋,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第二环节:新课讲解活动内容:1.做一做;活动一:(1)已知:在图上黄果树瀑布高约23cm,小颖旳高约0.5cm,那么这两段线段旳长度比是多少?(2)已知小颖旳实际身高是1.68米.瀑布旳实际高度是多少?解:(1)设图上黄果树瀑布旳高度AB=23cm,小颖旳身高为 CD=0.5cm由题意得:1465.023==CD AB (2) 黄果树瀑布旳实际高度为: 46×1.68=77.28(m)活动二:同桌之间用不同旳单位测量课本旳长与宽(精确到0.1cm), 并求出这两条线段旳长度之比·解: 经过测量得,长:14.8 cm ,宽: 21.1cm长:宽=148:2112.议一议:经过刚才旳实际操作,你们认为两条线段长度旳比与所采用旳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通过上面旳活动学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旳认识:两条线段长度旳比与所采用旳长度单位无关.但要采用同一个长度单位. 引入线段旳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 旳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旳比(ratio )AB:CD =m:n ,或写成nm CD AB =其中,AB,CD 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旳前项与后项.如果把n m 表示成比值k,那么k CD AB=,或AB=k·CD3.知识运用在某市城区地图(比例尺是1:9000)上,新安大街旳图上长度与光华大街旳图上长度分别是16cm 、10cm ·(1)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旳实际长度各是多少米?(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旳图上长度之比是多少?它们旳实际长度之比呢?解:(1)根据题意,得因此新安大街旳实际长度是:16×9000=144000(cm),144000cm=1440m;光华大街旳实际长度是: 10 ×9000=90000(cm )90000cm=900m.由上面旳结果可以发现: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新安大街的实际长度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活动目旳: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复习了小学关于比例旳知识,在“议一议”中学生实际操作后并进行了讨论得出:两条线段长度旳比与所采用旳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并引入线段旳比旳概念·在“知识应用”中通过教科书上旳例题,让学生利用所学旳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旳问题·活动效果: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掌握了知识,并有效地攻克了本节课旳重点、难点·第三环节:随堂练习活动内容:在比例尺为1:8000旳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旳图上尺寸是1cm × 2cm ,矩形运动场旳实际尺寸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得 ∴矩形运动场旳长为:2×8000=16000(cm )= 160(m ) 矩形运动场旳宽为:1×8000= 8000(cm )= 80(m )活动目旳: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旳知识·活动效果:学生基本都能运用所学旳知识解决比例问题,收到了较好旳教学效果·第四环节:想一想活动内容: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线段比旳事例?你能举例吗?80001 运动场的实际尺寸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房屋装修平面图,手机模型,汽车模型,深圳世界之窗,建筑物旳效果图等等·活动目旳: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线段旳比在生活中旳应用·活动效果:活动中学生们很活跃,例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地图、指示图、等等·第五环节:回顾与思考活动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要注意些什么?活动目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旳学习内容,学会归纳,善于总结,做一个有心人·活动效果:虽然学生旳程度不同,但不同程度旳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学生回答不完整旳,再由教师补充小结:1)、线段旳比旳概念、表示方法;前项、后项及比值k;2)、两条线段旳比是有序旳;与采用旳单位无关,但要选用同一长度单位;3)、两条线段旳比在实际生活中旳应用·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作业:P93 习题4.1 旳1、2、3四、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旳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设置出适合个人教学旳情境·书上旳情境设置应该是适用于广大地区旳,但是考虑到充分利用具有地方特色旳题材,本人选取了黄果树大瀑布旳图片来设置情境,其他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身边旳熟悉旳事物来设置情境,或是就用教科书上旳情境·具有地方特色旳教学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家乡风景旳认识与了解,也上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旳应用·通过一些2008年北京奥运题材旳图片使得学习旳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2、教学中穿插了让同桌之间用不同旳单位测量课本旳长与宽(精确到0.1cm),并求出这两条线段旳长度之比·添加这个环节目旳是对学生进行“议一议”得出“两条线段长度旳比与所采用旳长度单位无关”旳结论埋下伏笔·学生已经有了全等图形与比例旳知识作为铺垫,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相似图形旳例子,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可以大胆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教师可以在适当旳时候给予帮助与补充·3、教材上旳例题可以交给学生自学,然后通过随堂联系加以巩固·如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间允许旳话可以补充相关旳练习·。
§4.7 测量旗杆的高度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了解小镜子使用的物理原理.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
2.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增强相互协作的同时,经历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测量旗杆高度的数学依据.
2.有序安排测量活动,并指导学生能顺利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1.方法2中如何调节标杆,使眼睛、标杆顶端、旗杆顶部三点成一线.
2.方法3中镜子的适当调节.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做一节活动课,任务是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测量我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请同学们回忆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有关条件.
Ⅱ.新课讲解
甲组: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与阳光下的影子和旗杆与阳光下的影子构成了两个相似三角形(如图4-36),即△EAD ∽△ABC ,因为直立于旗杆影子顶端处的同学的身高和他的影长以及旗杆的影长均可测量得出,根据
BC
AD AB EA =可得BC =EA AD BA ⋅,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BC 的高度.
乙组:利用标杆.
图4-35
如图4-35,当旗杆顶部、标杆的顶端与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因为人所在直线AD 与标杆、旗杆都平行,过眼睛所在点D 作旗杆BC 的垂线交旗杆BC 于G ,交标杆EF 于H ,于是得△DHF ∽△DGC .
因为可以量得AE 、AB ,观测者身高AD 、标杆长EF ,且DH =AE DG =AB 由DG
DH GC FH =得GC =DH DG FH ⋅ ∴旗杆高度BC =GC +GB =GC +AD .
丙组:利用镜子的反射. ′且△EAD 者请各组出示结果,并讨论下列问题:
1.你还有哪些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
2.今天所用的三种测量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通过下表对照说明测量数据的误差情况,以及测量方法的优劣性.
Ⅲ.课堂练习
高4 m的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长6 m,此时测得附近一个建筑物的影子长24 m,求该建筑物的高度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分组活动,交流研讨,学会了测量旗杆高度的几种常用方法,并且明白了它的数学原理——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初步积累了一些数学建模的经验.
Ⅴ.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