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 格式:ppt
- 大小:18.90 MB
- 文档页数:49
肺炎链球菌活菌数含量的测定操作规程1.引言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肺炎链球菌的活菌数含量是判断疾病传播性和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本文档旨在规范肺炎链球菌活菌数含量的测定操作,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所需材料肺炎链球菌培养基冰箱分装管微量移液管、移液器和吸头显微镜细菌计数板和计数室3.实验步骤1.取一小瓶肺炎链球菌培养基放置于冰箱中冷藏,保持4℃。
2.取适量肺炎链球菌培养基,分装于无菌分装管中,避免反复冻融,可存放在-20℃的冰箱内长期保存。
3.取一支肺炎链球菌分离菌株,用无菌吸头取适量细菌液,接种于肺炎链球菌培养基中。
4.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置于恒温摇床中,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5.取培养好的细菌液,用无菌吸头吸取适量的细菌悬液,放置在显微镜片上。
6.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悬液中的活菌,计数并记录。
7.将细菌计数板放置在计数室中,将观察到的活菌在计数板上记录。
4.实验注意事项所用材料必须无菌,以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活菌的计数应在24小时内完成。
活菌数的检测应重复3次并取平均值。
实验环境应保持洁净,避免灰尘和其他污染物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5.结果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的数据,计算平均活菌数含量,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表中。
通过对不同样本的活菌数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了解肺炎链球菌的传播程度和感染风险。
6.结论本操作规程提供了一种测定肺炎链球菌活菌数含量的标准化方法,经过验证具备准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使用本操作规程可以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传播控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注意:本操作规程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过程请根据实验条件和要求进行调整。
肺炎链球菌鉴定流程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属)是导致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准确鉴定肺炎链球菌对于指导适当的抗菌治疗和监测抗菌剂耐药性的出现至关重要。
该鉴定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包括: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鉴定肺炎链球菌的第一步,因为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通常成链状排列。
形态学检查:通过显微镜检查革兰氏阳性标本,可以观察到肺炎链球菌的典型的链球菌形态。
链条的长度和排列模式可能因菌株而异。
荚膜染色:肺炎链球菌具有多糖荚膜,可通过荚膜染色技术(例如,奎肯斯泰特染色)显现出来。
荚膜的存在是肺炎链球菌鉴定的关键特征。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如奎肯斯泰特试验,可用于确定肺炎链球菌的荚膜血清型。
肺炎链球菌的荚膜由不同的血清型组成,每种血清型与不同的抗原性决定簇(PSA)相关。
生物化学测试:多种生物化学测试可用于确认肺炎链球菌的鉴别,包括:溶血反应:肺炎链球菌通常在绵羊红细胞琼脂平板上显示β溶血反应。
胆盐耐受性:肺炎链球菌可耐受高浓度的胆汁盐,这是区分其与其他链球菌的重要特征。
尿素酶活性:肺炎链球菌通常产生尿素酶,可水解尿素。
分子诊断:分子诊断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可用于快速鉴定肺炎链球菌,尤其是在培养困难的情况下。
PCR检测靶向肺炎链球菌基因,如lytA或cpsA。
抗菌剂敏感性测试:进行抗菌剂敏感性测试对于指导针对肺炎链球菌的适当治疗至关重要。
通常使用琼脂稀释法或扩散法来确定肺炎链球菌对各种抗菌剂的敏感性。
鉴定肺炎链球菌的流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1. 革兰氏染色:确定标本中是否存在革兰氏阳性球菌。
2. 形态学检查: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链球菌形态。
3. 荚膜染色:显示肺炎链球菌荚膜的存在。
4. 血清学检测:确定肺炎链球菌的荚膜血清型。
5. 生物化学测试:进行溶血反应、胆盐耐受性和尿素酶活性测试以确认鉴别。
6. 分子诊断:如有必要,进行PCR检测以快速鉴定肺炎链球菌。
7. 抗菌剂敏感性测试:确定肺炎链球菌对各种抗菌剂的敏感性。
肺炎链球菌的鉴定方法来源:检验医学网细菌学检验不仅对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生物学性状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呈阳性。
球形或矛头状,成双排列,少呈链状。
在组织中可形成荚膜(人工培养荚膜逐渐消失),无鞭毛及芽孢。
2. 培养特点(1)培养基肺炎链球菌对营养要求较高,需采用质量好的哥伦比亚琼脂基础和新鲜血液( 5%马血或羊血)。
琼脂浓度可适当下降至1%~1.2%,有利于肺炎链球菌的生长。
1)标本处理及时将采集标本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是提高分离率的前提。
因为,肺炎链球菌对干燥、对寒冷的抵抗力均较弱,在标本离开机体暴露于外界复杂的环境中,其存活率十分低,不及时接种适当培养基是导致分离率低的主要原因。
2)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5μg/ml庆大霉素有利于肺炎链球菌的分离。
3)培养环境5~10%CO2、35℃培养24~48h。
(3)肺炎链球菌的菌落形态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肺炎链球菌形成扁平、中间有凹陷的典型菌落,少数菌可呈粘液型菌落。
3.抗原结构(1)种属特异性抗原:为菌体多糖抗原,存在于肺炎链球菌的细胞壁。
(2)型特异性抗原:是存在于肺炎链球菌荚膜中的一种多糖多聚体,可溶于水,据此抗原可将肺炎链球菌分为Ⅰ、Ⅱ、Ⅲ……等个型,其中Ⅰ、Ⅱ、Ⅲ型致病性最强。
(3)菌体核蛋白抗原:存在于菌体深部,为蛋白质,无特异性。
二、肺炎链球菌鉴定肺炎链球菌的鉴定,主要应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
其中以胆汁溶菌试验、菊糖发酵和optochin试验最为常用。
必要时可作小鼠毒力试验加以鉴别。
在上述试验中,肺炎链球菌均应阳性,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阴性。
必要时可用特异性单克隆乳胶或自动化仪器等相应鉴定卡作鉴定。
1. 溶血性检查肺炎链球菌在厌氧或二氧化碳环境中溶血能力大大加强,草绿色溶血环很大,可与其他草绿色链球菌相区别。
2. Optochin(OP)敏感试验optochin即乙基氢化叩卟啉,因结构似于奎宁,故又称为乙基氢化羟基奎宁。
肺炎链球菌鉴定流程肺炎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菌,可引起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其识别需要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测。
以下是肺炎链球菌鉴定的综合流程:显微镜检查:将疑似标本制成涂片,革兰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革兰阳性球菌,通常呈卵圆形或兰氏链球菌排列。
培养和形态学特征:疑似标本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上,如血琼脂平板。
培养 24-48 小时,观察菌落形态、溶血性(α、β、γ)。
α溶血菌落周围出现绿色透明晕环。
生化反应:进行生化反应,如 katalase 试验、optochin 敏感性试验。
Katalase 阳性菌产生气泡,optochin 敏感菌在含 optochin 的培养基上生长受抑制。
抗原检测: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 (CPS) 抗原。
常见的技术包括乳胶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
不同血清型荚膜多糖抗原可用于区分不同的肺炎链球菌株。
分子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等分子技术检测肺炎链球菌特异性基因。
PCR 可快速灵敏地检测出肺炎链球菌,即使在标本量少或菌载量低的情况下。
血清分型:根据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 90 多种血清型。
血清分型对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接种策略至关重要。
耐药性检测:检测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宏观内酯类。
耐药性检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综合解读:结合上述检测结果,综合解读以确定疑似标本中是否含有肺炎链球菌。
准确的鉴定有助于指导患者的管理和控制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传播。
优势和局限性:肺炎链球菌的鉴定流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结果。
综合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分子检测技术在标本量少或难以培养的情况下尤为有用。
培养时间和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的等待时间可能是局限性。
检测肺炎链球菌分布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可以引起人类患病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属于链球菌科的链球菌属,又称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主要寄生于人类上呼吸道的口腔鼻咽部,作为正常菌群存在爿: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大叶肺炎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心内膜炎等甚至败血症。
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在细菌性脑膜炎中死{:率最高,为19%,是常见的机会致病芮。
长期以来,由于肺炎链球菌生存条伺:较高,属兼性厌氧菌,又可产生自溶酶,菌落形态与甲型链球菌相似,因此检测时有误检和漏检现象。
近年来,随着分离和鉴定技术的不断完善,对肺炎链球菌的检出卒逐年提高,而且耐药率也逐年上升,这与肺炎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刀:平及滥用抗生素有关,现将我院检出的肺炎链球苗185株的分布病原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病情况标本来源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患者185株肺炎链球菌阳性标本,年龄最小2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37岁,以儿童及老年人居多。
其中痰培养108株(58%),脑脊液培养23抹(1:%),其他部位脓性分泌物49株(30%),全部病两均川1—2种厂·谱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辅助使用过糖皮质激素。
1.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患者均有化脓性感染病灶,高热.体温28—40T;白细胞数,12-23×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60%—90%,有呼吸道症状感染者,咳铁锈包痰或黄色脓性痰,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呈黄色,潘氏反应(++++),细胞数,1000×106/L:分类:中性粒细胞80%—90%,葡萄粮降底,1.5mmom/L。
1.3仪器和试剂微生物分析仪为生物梅里埃生产的Vitek-2,乏敏培养基及药敏纸片坫由北京药物技术开发部提供CO2培养箱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血液分析仪为日本生产的Sysmex-XT-2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为日本生产的AU6402实验室检查2.1镜检取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及荚膜染色镜检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成双排列,呈矛头状,钝端相对,尖端相背,有较宽的荚膜可初步报告找到革兰氏阳性双球菌,疑似肺炎链球菌2.2荚膜肿胀试验先将痰液置于盐水中洗涤,以除去唾液,脓液或脑脊液可直接进行试验,直接涂片发现有疑似肺炎链球菌时,可将标本少许置于玻片上,加少量未稀释的肺炎链球菌抗血清混匀,再滴加少量美蓝混合,口盖玻片,以油镜检查,若荚膜显著肿大,菌体周围有一无色宽的环状带,菌体无变化,且染成蓝色,此即荚膜肿胀试验阳性,可初步确定为肺炎链球菌2.3分离鉴定取铁锈色或脓性痰或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及其他部位化脓性分泌物接种于血平板中,于3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18—24h,可形成细小,圆形,表面光华,灰白色,半透明,直径约为0.5—1.5mm的菌落,在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菌落开始为扁平,培养较久后,由于细菌自溶现象,中心塌陷,边缘隆起,呈脐窝状,可再一步确定为肺炎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