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及其内容和调节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主要内容
1. 汇率自动调节呀,就好比一个神奇的天平!比如说,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那本国货币汇率不就下跌了嘛,这就像天平往一边倾斜了。
这时候进口的东西就变贵了,大家就不想买那么多进口货啦,相反出口就会变得有吸引力,这不就慢慢调节过来了嘛!
2. 利率自动调节也是很重要的呢!想象一下,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利率就像是一个指挥棒!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利率不是会上升嘛,就像指挥棒一挥,资金就被吸引过来了,投资增加,贸易也会跟着变化,不是吗?比如大家看到利率高了,就更愿意把钱投进来了。
3. 价格自动调节是很有意思的哦!这不就像市场的一只无形的手嘛!要是一国贸易出现逆差,国内价格水平下降,那产品不就变得更有竞争力啦,出口不就增加了呀,不就能调节国际收支了嘛!就好像原本不受宠的东西突然抢手了一样。
4. 收入自动调节也得讲讲呀!这不相当于一个自动的调节器嘛!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国民收入减少,消费也会跟着减少,进口也就少了呀,这不就是自动在起作用嘛!就好比人兜里钱少了就不会乱花钱了一样。
5. 还有现金余额自动调节呢!这就如同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一样。
当国际收支出现问题时,现金余额发生变动,进而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收支呀!就像身体感觉不舒服会自我调整一样神奇。
6. 国际收支的信用自动调节也不能忽视呀!它就像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在推动一样!当国际收支有情况时,信用会扩张或收缩,从而起到调节作用,这不是很妙嘛!就像有股无形的力量在默默地帮忙一样。
总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就像是一套精巧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国际收支的平衡呢!。
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原因及调节措施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原因及调节措施,这可是个大话题呢!别急,我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你们聊聊这个话题。
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
简单来说,就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和支出要保持平衡,既不能收太多钱,也不能花太多钱。
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国际收支失衡呢?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来说。
我们来看看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一个国家的进口多于出口,或者出口多于进口,就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比如说,中国生产了太多的产品,但是卖不出去,这时候就需要进口其他国家的货物来平衡国内市场。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多于进口,那么它就可以赚到更多的外汇,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投资也是影响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因素。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会带来资金流入,从而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
但是,如果这些投资没有带来足够的收益,或者出现了亏损,那么就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确保投资能够带来实际效益。
接下来,我们说说旅游业。
旅游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吸引外国游客可以带来外汇收入,但是如果旅游业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外汇流失。
比如说,有些景区存在“黑导”现象,他们会高价出售门票,甚至诱导游客购买不必要的商品,这样的行为就会让外国游客感到不满,从而导致旅游收入减少。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让外国游客真正感受到中国的魅力。
那么,如何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呢?这里有很多方法,咱们来聊聊。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
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一个国家的汇率升高,那么它的出口商品就会变得更贵,进口商品就会变得更便宜,从而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调整汇率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能随意操作。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
比如说,我们可以对某些进口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这样就可以抑制进口需求,从而促进出口增长。
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总需求调节政策的内容国际收支调节的总体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和稳定,而总需求调节政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需求调节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1)宏观经济政策。
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实行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消费、投资和收入的总体水平,控制国民收入水平以及金融市场行为,有效控制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需求,以期达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平衡与稳定。
(2)金融管理政策。
要控制国民收入水平,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实行金融管理政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实行货币政策,督促和支持金融机构实施健全的贷款审查制度,抑制大量投资热潮,以及推行其他有效的金融控制措施。
(3)预算政策。
要加强对政府开支的管理,实行严格的预算政策,坚持节俭原则,维护国家财政,采取反垄断政策,以及政府所有经济的科学控制。
(4)产业政策。
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帮助企业把握新技术的
发展,把握市场新趋势,加强企业的管理,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促进后备劳动力的培训等,以实现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总之,通过实施总需求调节政策,调节消费、投资和收入的总体水平,控制国民收入水平以及金融市场行为,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与稳定,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的调节与平衡。
- 1 -。
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原因及调节措施1. 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高深,但其实就像是家里的收支账本。
说白了,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收入和支出的“对账”。
想象一下,如果你一个月赚了1000块,但花了1200块,那就得咬牙切齿地找出200块的“黑洞”了。
国家的国际收支也是如此,收入来自出口、投资等,支出则包括进口、对外援助等。
如果收支不平衡,经济就可能出问题,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2. 国际收支失衡的宏观原因2.1 经济结构问题首先,经济结构的原因可不能忽视。
有些国家就像是那种“重口味”的美食家,只喜欢吃肉,不喜欢青菜。
比如说,过于依赖某种资源的国家,一旦那种资源的市场价崩了,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再加上,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链条短,科技水平低,出口产品就显得乏善可陈,难以吸引外资。
这时候,收入和支出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收支失衡就像是没节制的挥霍。
2.2 因素再来看看因素。
相关部门的财政、货币,都是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角色。
如果相关部门一味鼓励消费,导致进口暴增,那自然是“收入比支出少”,成了“负翁”。
反之,相关部门如果积极推动出口,或者采取措施刺激投资,就能缓解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就像家长管孩子的花钱习惯,得教他量入为出,不然早晚得吃土。
3. 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3.1 货币的调整那么,面对收支失衡,怎么调整呢?首先,货币是个好帮手。
比如说,如果本国货币贬值,那出口就会变得便宜,吸引更多外国买家。
就像你打折的衣服,立马就能引来一大波顾客,呵呵。
不过,贬值也有风险,进口的成本会增加,可能让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上升,这就需要小心翼翼了。
3.2 财政的优化再者,财政也得跟上。
比如,相关部门可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国内生产能力。
这样,出口的货物就有了质的飞跃,收入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另外,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样才能实现长久的平衡。
就像一个聪明的理财师,懂得如何配置资产,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
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原因及调节措施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原因及调节措施。
你知道吗,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可是相当了不起的,但是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收支不平衡的情况。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关系到咱们国家的经济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所以,了解这个话题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哦!我们来看看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原因。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说。
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物价水平。
经济增长是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它能带动出口、投资和消费等方面的发展。
而物价水平则是指货币的购买力,它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那么,为什么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要保持平衡呢?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过快,而物价水平跟不上,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让钱变得不值钱,人们需要花更多的钱去买同样的东西,这对人们的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过慢,而物价水平过高,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会让钱变得值钱,但人们的购买力会下降,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呢?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小妙招。
第一个妙招是调整汇率。
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通过调整汇率,我们可以影响到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比如说,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价格上涨时,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汇率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增加出口收入;反之亦然。
第二个妙招是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两个政策工具,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平衡。
第三个妙招是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那些以生产、制造和提供服务为主的经济活动。
发展实体经济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物价水平。
第四个妙招是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收支失衡与调节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国际收支失衡的概念与类型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当一国国际收支的自主性交易收支出现不平衡时,就称之为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临时性失衡:由短期的、非确定性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比如季节性因素导致的农产品出口波动。
2、结构性失衡: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例如,某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当全球经济发展更倾向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时,该国就可能出现结构性的国际收支失衡。
3、货币性失衡: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4、周期性失衡: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在经济繁荣时期,进口需求增加,可能导致国际收支逆差;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出口可能增加,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顺差。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减少,削弱该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而持续的顺差则可能使外汇储备过度积累,增加持有成本和汇率风险。
2、对汇率的影响:逆差可能导致本国货币贬值,顺差则可能促使本国货币升值,进而影响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3、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可能干扰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制约经济增长。
4、对就业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失衡可能导致某些产业的萎缩或扩张,影响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为了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各国可以采取多种调节措施,包括:1、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国内总需求和物价水平,进而影响国际收支。
例如,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国内需求,降低进口,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
2、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提高利率可以吸引外资流入,改善国际收支;降低利率则可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增加出口。
国际收支失衡与调节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国际收支失衡的概念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的收入和支出在数量上不平衡的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一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其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不相等。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1、临时性失衡这通常是由短期的、非确定性或偶然性因素引起的。
例如,季节性的商品进出口变动、自然灾害导致的贸易中断等。
2、结构性失衡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比如,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但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增加,该国出口就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3、货币性失衡由于一国的货币价值变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比如,本国货币贬值,可能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从而改善国际收支;反之,本国货币升值则可能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4、周期性失衡与经济周期相关,在经济繁荣时期,进口需求增加,可能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在经济衰退时期,出口可能减少,也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1、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外汇储备减少,削弱该国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而持续的顺差则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过度积累,增加外汇储备管理的成本和风险。
2、对汇率的影响逆差可能导致本国货币贬值,顺差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从而影响本国的贸易和投资。
3、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失衡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例如,长期的逆差可能导致国内资金短缺,抑制投资和生产;长期的顺差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4、对就业的影响失衡会影响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就业。
逆差可能导致相关出口产业萎缩,失业增加;顺差可能导致国内一些进口竞争产业受到冲击,也会带来失业问题。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1、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国内总需求,进而调节国际收支。
例如,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抑制国内需求,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国内需求,增加进口,改善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及其调节的政策措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往来中,其对外汇的支付和收入之间存在差距的情况。
这种不平衡可能出现在贸易、服务、资本和金融等方面,有时也涉及汇率、外汇储备和国际投资等因素。
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调节。
首先,贸易不平衡是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意味着该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大于进口的价值,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的盈余。
相反,贸易逆差则导致国际收支的赤字。
贸易不平衡通常是由于一个国家的生产成本、汇率、市场准入条件等因素造成的。
其次,资本流动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资本流入会增加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从而提高其国际收支的盈余。
但是,如果资本流出超过资本流入,就会导致国际收支的赤字。
资本流动的不平衡可能是由于国际投资者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造成的。
此外,汇率的波动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其出口将变得更具竞争力,进口将变得更昂贵,从而增加国际收支的盈余。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其出口将变得更昂贵,进口将变得更便宜,从而增加国际收支的赤字。
要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各国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首先,各国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促进贸易平衡。
例如,通过减少关税、壁垒和补贴来提高市场准入条件,以促进出口和减少进口,从而减少贸易不平衡。
其次,各国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汇率,从而影响贸易平衡。
通过升值或贬值货币来影响出口和进口的价格,从而调节国际收支。
此外,各国还可以通过资本管制和外汇储备管理来控制资本流动,以减少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通过限制资本流动和管理外汇储备,可以避免过度依赖外资和外汇储备,从而降低国际收支的风险。
最后,各国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合作控制汇率波动、贸易壁垒和资本流动,可以共同应对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国际收支及其内容和调节1.国际收支的概念演变为三个阶段。
最早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贸易收支;金本位制度崩溃以后,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外汇收支;二战以后,国际收支的含义更为广泛,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收支。
2.一国的国际收支是通过编制国际收支平访表反映出来的,它是果统地记录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表。
其内容包括经常性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等三个方面。
其中每一个方面又有若干细目,应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3.国际收支编制的方法是复式记帐法。
因此在帐面上应是平访的。
但各种实际交易经常处子不平渐状态。
由于受经济危机、国民收入、货币价值和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往往出现顺差或逆差。
为了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必须采取政策措施进行调节。
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有两种,一种是自动调节机制(金本位制度下);另一种是政策调节机制。
这两种调节机制,尤其是后一种调节机制更要深入理解和把握。
二、外汇、汇率和外汇交易及其风险这是《国际金融》最基本的内容和主线,贯串教材的始终,是学习本课程的重点1.外汇的概念有两种。
即动态意义的外汇和静态意义的外汇。
重点要理解静态含义的外汇,即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它包括外国货币(纸币和铸币);长短期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综合货币和其他外汇资产。
外汇分为自由外汇和记帐外汇两种类型。
2.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其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战后产生的,用于欧洲外汇市场)。
外汇汇率的种类很多,主要有:①按银行买卖外汇角度划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银行还规定现钞汇率(也分买人汇率和卖出汇率。
)②按银行外汇汇付方式区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③按外汇交易交割期限划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叫远期差价,分别用升水、贴水和平价表示其差额程度。
④按国际货币制度划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3.人民币汇率是1949年1月18日首先在天津公布的。
当时制订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方法是物价对比法,具体内容包括出口物资理论比价、进口物资理论比价和侨汇购买力比价。
迄今人民币汇率经过了多次改革。
目前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面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4.在不周的货币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不周。
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是以含金量为基础,以铸币平价为标准,实际的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
由于受黄金输送点的制约,汇率相对稳定。
所以如此,是因为黄金的输出和输入,将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其保持相对均衡。
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贬值使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脱离,汇率只能根据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对比决定。
5.外汇风险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中。
因未预料到的汇率或利率的突然变动给外汇持有者带来的经济收益改损失。
它的种类有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储备风险等。
对汇率风险的预防和转嫁措施要深入了解和掌握。
6.外汇交易一般是通过外汇银行进行的。
外汇银行所持有的各种外币余额状况叫外汇头寸。
外汇交易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三大类。
①即期外汇交易,指外汇买卖双方以当天的价格成交,并在当天或第二个营业日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②远期外汇交易,指外汇买卖成交后,根据合同规定在约定的到期日,按约定的汇率办理收付交割的外汇交易。
根据交割日是否固定,可分为固定交割日的远期外汇交易和选择交割日的外汇交易等。
期权交易也是远期外汇交易的范畴。
它是指在外汇期货交易中,合同持有人具有执行或不执行合同的选择权利。
它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③套汇与套利。
套汇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利用两地汇率差异买卖外汇取得差额利益的外汇交易,它分为地点套汇和时间套汇两种;套利是利用两地利差进行短期投资赚取利润的外汇交易。
7.外汇管理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对外汇资金的收入或支出、输入或输出、存款或放软,对本国货币的兑换以及对外汇汇率所进行的管理。
外汇管理的对象分为对人、对物和对地区三种。
目前世界各国对外汇管理的情况有三种类型:①实行严格外汇管理的国家和地区;②实行部分外汇管理的国家和地区;③放松外汇管理的国家和地区。
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有贸易外汇、非贸易外汇、资本输出入、汇率、黄金等方面。
三、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金融机构1.国际货币制度是为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
它所包括的内容为:①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②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③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④国际结算的原则;⑤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
2.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度、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和70年代从来的浮动汇率制度。
另外还有50年代末逐渐形成的欧洲货币体系(区域性的国际货币制度)。
对战后的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欧洲货币体系产生的背景、内容和作用要深入地理解和重点掌握。
3.国际储各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紧总支付的需要持有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国际储备由黄金、外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构成。
国际储备的作用:①弥补国际收支逆差;②维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③向外借款的信用保证。
由于美元危机的加深,美元地位的下降,国际储备向多元化发展。
国际储备的管理一个是规模的确定,第二个是各种储备资产、主要是外汇储备结构管理。
对适度储备水平和外汇储备的比例关系要仔细研究和把握。
4.国际金融机构是指从事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和管理,旨在稳定和发展世界经济而进行国际金融业务的起国家组织机构。
战后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地区性国际金融机构有亚洲开发银行等。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于1946年3月,总部设在华盛顿。
它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其宗旨或根本目的是维持外汇汇率的稳定,其基本机能是通过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帮助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为: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②向会员国借款;③出售黄金。
它的业务活动主要是融通资金,向会员国提供的贷款种类有:①普通贷款;②出口波动补偿贷款;③缓冲库存贷款;④石油贷款;⑥中期贷款;⑥信托基金贷款;⑦补充贷款;⑧扩大资金贷款。
我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但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1980年4月17日恢复了我国的席位。
6.世界银行是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国际金融机构。
它的资金来源:①会员国交纳的股金;②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③出让债权;④利润收入。
其主要业务活动是向会员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
我国也是世界银行的创始国,1980年5月15日才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
世界银行集团由世界银行本身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三个机构组成。
四、国际金融市场1.国际金融市场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
或在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货币金融活动的场所。
国际金融形成的条件是政局稳定、有较强的国际经济活力、实行自由外汇制度、完备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现代化通讯实施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等。
战后国际金融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即经营非居民之间国际金融业务而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法规和税制管制的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出现,形成了真正的自由化国际金融市场。
离岸国际金融市场分为伦敦型、纽约型和避税港型三种类型。
2.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①货币市场是资金借贷在1年以内的交易市场。
其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票据承兑公司、贴现公司、证券交易商和证券经纪商等。
其业务活动有银行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等。
②资本市场是资金借贷在1年以上的交易市场。
其业务活动有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
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a.国际资本迅速膨胀,规模日益扩大;b.市场证券化持续,国际信贷再度兴旺;c.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d.亚太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场所;e.筹资的货币多样化。
③外汇市场是经营外汇买卖的交易市场。
其参与者有外汇银行,买卖外汇的客户,外汇经纪人和中央银行。
外汇市场的主要业务活动是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
战后世界外汇市场主要有伦敦、纽约和东京。
其发展的特点:a.全球外汇市场在空间和时间上联成一个国际性大市场;b.各地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日益缩小;c.汇率涨落不定,外汇市场动荡激烈;d.各种金融不断涌现;e.各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频繁。
3.欧洲货币是指在货币发行国以外国家和地区存放的货币。
欧洲货币市场是指世界各地的离岸国际金融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参与者非常广泛,它是银行间的市场,又是政府筹措资金的市场,也是跨国公司和大工商企业进行借贷活动的市场,商业银行则是这个市场的核心。
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有:①经营非常自由;②资金规模极其庞大;③资金调度灵活;④具有独特的利率体系;⑤经营以银行间交易为主。
欧洲货币市场的主要业务活动有欧洲短期信贷、欧洲中长期信贷和欧洲债券等。
4.国际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
是由借款人印制出具给投资人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投资人凭证有权局借款人定期收取利息。
到期收回本金。
国际债券市场是指由国际债券发行人和投资人形成的一种金融市场。
国际债券的种类有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公募债券与私募债券;一般债券,可兑换债券,固定利率债券和欧洲货币单位债券等。
5.金融期赏市场和其他金融创新。
重点了解和掌握金融期货的功能,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以及其他金融工具创新如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
五、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间经济注来中除了国际贸易以外的另一个基本内容,它与资本输出入,对外负债和资金流动等概念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有长期资本方式,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国际贷款等;短期资本方式特点:其方式多种多样;与货币政策的执行关系密切;流动性与投机性很大。
2.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首先表现为量的变化,如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增长;国际资本市场迅速膨胀;外汇市场交易量扩大。
其次表现为质的变化,如资本流向的变动;资本输出方式的变化;资本流动结构的变化和国际资本市场重心日益东移等。
3.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其基本方式是:①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如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等;⑦利用各种渠道的国际借贷,如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买方信贷,国际银团贷款,发行国际债券等。
4.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借债国不能按期偿还国际债务本金和利息的金融现象。
战后8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内外原因而引发债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