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C I G X M
• 在此方程式中,X为出口收入,M为进口支 出。X-M为贸易收支差额。假定支出(亚历 山大称为吸收,吸收理论即因此得名), 即C+I+G为A,并把国际收支B抽象为贸易 收支,则Y=C+I+G+(X-M)式变为Y=A+B, 变形得B=Y-A。
国际收支 总收入 总吸收
• 2.弹性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 弹性分析理论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对贸易收 支的影响。它有意忽略劳务进出口与国际 间的资本移动,假设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 支,因而把问题集中到贸易差额的分析上, 考察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 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是进出口商品的 供求数量对进出口价格变化反应的程度: 弹性大,说明进出口商品价格能在较大程 度上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求数量;
• 这个式子表明以下的含义: • (1)国际收支 总收入 总吸收 • (2)当总吸收等于总收入时,国际收支平
• (五)偶发性不平衡(Accidental Disequilibrium)
• 政局动荡、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偶发因素, 也会导致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和巨额资本的国 际移动,从而使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 就是偶发性不平衡。
• 一般而言,经济结构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率 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长期
• 贸易管制是直接对进出口进行限制,如实行进口配额、进 口许可证贸易保护措施。
• 直接管制通常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能按照本 国的不同需要,对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区别对待。
第二节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 一、“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 • 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大卫(Hume,
David)论述了“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金本位制下,一国国际收 支持续出现逆差(支付大于收入),其汇 率会下跌到黄金输出点,而引起黄金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