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27
一、自动调节机制: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得国际收支失衡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消除。
1. 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逆差导致黄金外流,本国黄金减少,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黄金流入,逆差得到改善;2. 纸币本位下:物价、收入、利率、汇率(1)固定汇率制物价水平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收入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水平下降,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使得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减少,利率水平上升,吸引资本内流,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2)浮动汇率制度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
同时,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本国收入水平提高,货币需求提高,利率水平上升,资本金融账户逆差减小。
二、国际收支主动调节机制(1)手段:1. 利率调节提高利率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同时减少对外投资,抑制资本的外流,减小资本金融账户逆差2.汇率调节通过本币升值贬值,影响进出口的规模3.国民收入调节4. 物价调节国内通胀水平上升,国内商品相对于国外商品涨价,使得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出现国际收支出现逆差5. 国际借贷调节(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1. 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是采用调节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水平的方式金融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等方式2. 直接干预:政府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直接管制外汇自由买卖和贸易进出口,控制调节国际收支。
主要有财政、金融、贸易等管制手段政策。
财政:关税壁垒;金融:外汇管制、外汇干预;贸易:鼓励或者限制进出口等3.国际经济合作政策促进生产要素自由转移、贸易自由化、建立全球清算制度、协调经济政策4. 涉外经济预警政策选取预警指标以能够准确反映国际收支的潜在金融风险,对货币危机发生进行有效的预报。
三、国际收支理论(一)弹性分析论围绕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供给的弹性进行分析,分析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
第12讲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一、物价—现金流动机制1752年大卫•休谟提出的在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产出不变逆差黄金流出货币供给减少物价下降对外竞争力增加出口下降,进口上升出口下降,进口上升产出不变对外竞争力下降物价上升货币供给增加黄金流入顺差在金本位制下,每个国家货币的含金量是确定的,各国可以此价格买卖任意数量的黄金。
既然每种货币一单位的含金量是固定的,那么汇率也就固定了。
金本位制下的自动调节机制称为价格黄金流动机制。
它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方法如下:因为每个国家的货币供给由黄金本身或由黄金为依靠的纸币构成,货币供给在逆差国下降,在顺差国上升。
这引起逆差国的国内价格下跌而顺差国的国内价格上涨。
价格的变化鼓励了逆差国的出口,抑制了它的进口,直至其国际收支逆差被消除。
逆差国黄金的流失及货币供给的减少,导致其国内物价的下跌,这是由货币数量论决定的。
只要国际收支一出现失衡,调节过程就被引发,并一直持续运作到失衡完全消除为止。
调节所依赖的是逆差和顺差国国内物价的变动。
由此可见,可变汇率制下的调节取决于该国货币对外价值的变化,而金本位制下的调节却依赖每个国家国内物价的变动。
金本位制下的调节同时还依赖于逆差及顺差国进出口的高的价格弹性,还因进出口数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而显著。
二、弹性论局部均衡分析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短期分析,价格有粘性不考虑货币效应不考虑收入效应通过进出口市场进行探讨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进出口市场运行机制外汇市场的需求来自于进口市场外汇市场的供给来自于出口市场小国情况——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供给弹性无穷大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无穷大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为零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供给弹性无穷大马歇尔—勒纳条件满足弹性论的基本条件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最初的贸易是平衡的其他贸易国不进行贸易报复对外贬值的速度快于对内贬值的速度当进出口的供给曲线都是无限弹性,即水平的时候,此公式有效。
阶段辅导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问题一:简述弹性法。
●问题二:简述J曲线效应。
●答案请在论坛提交。
第十一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一、弹性法1、调整方式:汇率调整→进出口价格变化→影响国际收支逆差=>贬值→出口相对价格↓→出口↑→国际收支↑逆差=>贬值→进口相对价格↑→进口↓→国际收支↑2、适用条件(1)对方不报复;(2)本币对外贬值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进口价格提高所致,属于货币银行学中的成本推进型通胀。
)(3)弹性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Y=P·Q类似于薄利多销的需求价格弹性条件(>1),因为同时涉及进口和出口两方面,所以要求两个弹性(进口和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
3、J曲线效应运用弹性法调节国际收支过程中存在着J曲线效应,即本币贬值先造成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然后才逐渐好转,参见下图。
图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J曲线效应原因:(1)从出口上讲,货币贬值增强了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然而国内生产经营者需要通过投资扩大生产,才能实现竞争优势所带来的收益,而投资过程和生产过程都需要时间,导致出口本身存在时滞;(你能举出几个生产周期的例子吗?)(2)从进口上讲,货币贬值使得进口品价格提高,需求减少,但消费者在偏好、决策方面转向国内产品,以及生产出这些进口替代产品也需要时间,导致进口本身存在惯性。
(3)订货合同期限的影响。
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定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
一旦本国货币贬值,而合同又不能及时调整,导致本国进口支付将增加,出口收入不会增加,这将在一定时期内恶化国际收支。
后两条解释了BOP先恶化的过程。
4、评价在一战以前适用,一战之后不再适用,因为对方会报复;将国际收支简化为贸易收支,也是不足之处。
二、吸收法基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政策上倾向于需求管理1.公式推导Y=C+I+G+(X-M)→ X-M=Y-(C+I+G)设BOP=X-M,即不考虑资本流动,则有BOP=Y-(C+I+G)令A=C+I+G为吸收,则有:BOP=Y-A2.调整方式:可能通过Y(国民收入)和A(国内吸收)来调整BOP。
重点提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及其评价;汇率决定理论及其主要模型; 汇率制度理论及、汇率制度比较;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新进展;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理论、货币替代与麦金农计划。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8世纪时期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就提出了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理论。
目前出现了众多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一、弹性论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纷纷采用货币贬值的手段调节国际收支。
在此背景下,经济学家提出了弹性理论。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 ·Robinson)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主要探讨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1.弹性的基本概念弹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一般说来,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
在进出口方面,就有四个弹性,它们分别是:(1)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m E ),其公式为: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m E(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x E ),其公式为: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x E(3)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 ),其公式为: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m S(4)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 ),其公式为: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x S从这四个公式可见,弹性实际上就是一种比例关系。
当这种比例关系的值越高,弹性就越大;比例关系的值越低,弹性就越小。
2.马歇尔一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货币贬值会导致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