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肿瘤练习题

骨肿瘤练习题

骨肿瘤练习题
骨肿瘤练习题

骨肿瘤练习题

一、A1

1、骨囊肿可见到

A、局部肿块,无触痛,多偶然发现

B、表面静脉怒张

C、多发生于扁平骨及不规则骨

D、发病后迅速发现瘫痪

E、病理性骨折后可自愈

2、骨囊肿好发于

A、长管状骨干骺端

B、长管状骨骨端

C、长管状骨骨干

D、短管状骨骨端

E、短管状骨骨干

3、骨转移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不包括

A、放射性核素治疗

B、高压氧治疗

C、放射治疗和化疗

D、骨吸收抑制剂双磷酸盐和降钙素的应用及内分泌治疗

E、手术治疗

4、下列选项中,符合骨转移瘤临床特点的是

A、乳腺癌骨转移和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65%-75%和30%-40%

B、可表现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和骨髓衰竭

C、转移瘤释放可溶性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促进转移部位的增殖和骨破坏

D、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

E、以上都是

5、骨软骨瘤的治疗宜采取

A、早期发现,早期手术

B、肿瘤段切除

C、若肿瘤大,生长快,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基底四周部分正常骨组织

D、刮除病灶,自体骨植骨术

E、切除后人工关节置换术

6、关于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下列正确的是

A、骨软骨瘤又称外生骨疣,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

B、最常发生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其次为肱骨上端,单发多见

C、CT对其诊断有较大帮助

D、为局部渐行增大的骨性无痛性包块,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可引起疼痛

E、以上都是

7、内生性软骨瘤的治疗方案应选择

A、病灶刮除及自体骨植骨术

B、肿瘤段切除

C、必要时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D、截肢术

E、放疗、化疗、手术相结合

8、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特征是

A、外生性,可见明显破坏

B、长骨干骺端偏心性溶骨破坏,呈“肥皂泡”样改变

C、位于干骺后端,可见有分格

D、骨破坏,可见Codman三角

E、骨性破坏,可见片状钙化

9、骨巨细胞瘤好发于

A、骨干

B、骨干骺端

C、骨骺

D、骨端

E、骨髓

10、骨肉瘤X线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是

A、可见于骨端

B、可见于短管状骨

C、可见“日光照射”现象

D、可见膨胀性生长

E、可见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11、下列属于恶性骨肿瘤的是

A、骨软骨瘤

B、骨样骨瘤

C、骨瘤

D、骨髓瘤

E、骨巨细胞瘤

12、关于骨肿瘤的生化检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广泛溶骨性转移,血清钙常升高

B、成骨性肿瘤,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C、前列腺癌骨转移,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

D、浆细胞骨髓瘤,总蛋白浓度升高

E、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可排除恶性肿瘤

二、A2

1、患者女,53岁,右股骨上端疼痛20天。1年前曾行乳癌根治术。查体:右股骨上端肿胀压痛,右髋活动受限。X线检查:右股骨颈及转子下溶骨性破坏。最可能的诊断是

A、骨肉瘤

B、软骨肉瘤

C、纤维肉瘤

D、骨巨细胞瘤

E、乳癌骨转移

2、男,10岁。左上臂疼痛1周,有摔倒史。查体:左上臂近端肿胀,压痛。X线片显示肱骨近侧干骺端圆形境界清楚透亮区,骨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反应。首先考虑

A、骨囊肿

B、骨结核

C、骨肉瘤

D、骨软骨瘤

E、骨巨细胞瘤

三、A3/A4

1、女性,35岁。右膝关节内侧疼痛,肿胀半年。曾行X线片见右胫骨上端内侧有一5cm×4cm大小透光区,中间有肥皂泡沫阴影,骨端膨大。近1个月来肿胀明显加重,夜间疼痛难忍,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入院后X线片示胫骨上端病变扩大,肥皂泡沫阴影消失,呈云雾状阴影演变侵入软组织。

<1>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骨肉瘤

B、骨软骨瘤恶变

C、骨囊肿

D、骨纤维肉瘤

E、骨巨细胞瘤恶变

<2> 、下列治疗措施哪项最合适

A、病灶刮除+植骨

B、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

C、广泛切除+大块骨或假体植入

D、截肢

E、放射治疗或化疗

<3> 、上述病人若病变处于早期阶段时,治疗应选择

A、病灶刮除+植骨

B、病灶不处理,严密观察

C、瘤段切除,假体植入

D、瘤段切除,植骨

E、放射治疗

骨肿瘤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骨肿瘤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骨外科徐海斌 第一节概论 ●定义: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种组织成分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 ●分类:我国根据对肿瘤研究情况,参照1972年W H O的分类及世界先进国家分类 情况,于1983年初拟定了分类方法。其特点为:①将骨肿瘤分为良性、中间性和恶性三种;②将骨巨细胞瘤归于组织细胞来源;③遵循临床、病理和X线相结合的原则。 (一)骨肿瘤 (二)瘤样病损 1、孤立性骨囊肿 2、动脉瘤样骨囊肿 3、组织细胞增生症 (1)嗜酸性肉芽肿 (2)H a n d-S c hül l e r-C h r i s t i a n病 (3)L e t t e r e r-S i w e病 4、纤维异常增殖症(单骨、多骨) 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棕色瘤” 发病情况:男性略多于女性,男性为1.112/10万,女性为1.060/10万。原发良性肿瘤多见。发病年龄意义很大,如骨肉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骨巨细胞瘤多见于成年人。解剖部位也是肿瘤发病一大特点;骨肿瘤多发于生长最活跃的干骺端,膝关节周围是骨肿瘤发生最多见部位。 临床表现: ●形成症状及体征主要是肿胀、肿块、功能障碍、疼痛与压痛等。 1、疼痛与压痛。疼痛为肿瘤生长迅速的显著症状;良性肿瘤少见。开始为间歇性、 痛轻,逐渐转为持续性剧痛,发生病理性骨折可出现疼痛加重。 2、局部肿块和肿胀。良性多质硬而无痛;恶性肿瘤可出现迅速肿胀,可见局部血管 怒张。 3、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可出现相邻关节功能障碍,脊髓压迫而引发瘫痪。 诊断:必须是临床、病理、X线三结合。 ●1、影像学检查:X线可表现有骨的沉积,统称为反应骨,或称为肿瘤骨;有些也 表现为骨破坏或骨吸收。 在一些骨内生长缓慢的病损也可侵蚀骨皮质,同时刺激骨膜产生三角形新骨沉积,称此为C o d m a n三角,多见于骨肉瘤;若骨膜掀起呈阶段性,可表现为“葱皮征”,多见于尤文肉瘤;若肿瘤生长迅速,超出皮质范围,随血管长入反应骨表现为“日光射线”形态。 恶性肿瘤因生长迅速而很少有反应骨,可表现为溶骨性缺损,多见于溶骨性转移;有些肿瘤可表现为成骨反应,如前列腺癌,称成骨性转移;有些表现为病理性骨折。 注意胸片检查以了解有无肺部转移。99m锝骨显像可明确病变范围及转移灶情况;C T可以了解病变断面情况;M R I可明确反映软组织侵犯范围。

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外科学试题(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腹部最易受损的内脏是 A.肝脏 B.十二指肠 C.横结肠 D.脾 2、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行手术治疗时,如未找到明确损伤时,应进行 探查的顺序是 A.肝、脾等实质性器官-胃-十二指肠第一部-空肠- 回肠-大肠 及它们的系膜-盆腔器官 B.肝、脾等实质性器官-十二指肠第一部-胃-回肠-

空肠T大肠及它们的系膜T盆腔器官 C.肝、脾等实质性器官T膈肌T胃T十二指肠第一部T 空肠T回肠 T大肠以及它们的系膜T盆腔器官 D.胃-肝、脾等实质性器官-膈肌-十二指肠第一部- 空肠-回肠 t大肠以及它们的系膜t盆腔器官 3、下列哪一种途径属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进行的跳跃式转移 A.胃小弯部胃癌转移至沿胃小弯淋巴结 B.胃近幽门部癌肿转移至幽门上区淋巴结 C.胃大弯部胃癌转移至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 D.胃癌通过胸导管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 4、结肠癌最常见的型大体病理类是 A.肿块型

B.浸润型 C.溃疡型 D.弥散型 5、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特点不包括 A.大网膜发育不全,且盲肠位置较高,病情不同于成人 B.病情发展快且重,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等 C.右下腹体征不明显、很少有局部的明显压痛和肌紧张 D.穿孔率可达50%,并发症及死亡率也比较高 6、在肝、胆疾病的诊断中,被认为是首选诊断手法的是 A.B型超声检查 B.腹部x线平片 C.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D.低张性十二指肠检查 7、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尿流梗阻的程度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

A.前列腺增生的程度 B.前列腺增生持续的时间 C.前列腺增生部分的位置 D.睾碉、双氢睾碉及雌激素的多寡 &骨折的专有体征是 A.压痛与疼痛、局部肿脓和淤斑、功能障碍 B.疼痛与压痛、局部肿胀与淤斑、骨擦音或骨擦感 C.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D.畸形、局部肿胀与淤斑、骨擦音或骨擦感 9、CodmarE角是下项哪种骨肿瘤的特点 A.骨巨细胞瘤 B.骨肉瘤 C.骨软骨瘤 D.骨纤维内瘤

外科学测试题及答案——骨肿瘤111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7题) 1、内生性软骨瘤的治疗方案应选择【A】 A、刮除植入松质骨 B、肿瘤段切除 C、必要时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截肢术 E、放疗、化疗、手术相结合 2、骨软骨瘤外科分期属于【B】 A、G0T1M1 B、G0T0M0 C、G1T0M1 D、G2T1M0 E、G2T2M1 3、骨软骨瘤临床表现为【D】 A、生长较快,伴明显疼痛 B、肿块明显,并可见其表面静脉怒张 C、X线检查见骨膜反应 D、本身可无症状,但压迫周围组织可影响功能 E、肿块与周围界限不清 4、骨巨细胞瘤的性质,属于【B】 A、良性 B、潜在恶性 C、恶性 D、高度恶性 E、性质不明 5、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B】 A、外生性,可见明显破坏 B、偏心性,位于骨端,溶骨性破坏 C、位于干骺端,可见有分格 D、骨破坏,可见Codman三角 E、骨性破坏,可见片状钙化 6、骨巨细胞瘤外科分级,属于【C】 A、G0T1~2M0ˉ1 B、G0~1T0M0 C、G0~1T0~2M0~1 D、G2T0M1 E、G2T0M0 7、骨巨细胞瘤治疗方案的确定,决定于【C】 A、X线表现 B、临床表现 C、G、T、M分级 D、病理检查 E、放疗后有否恶变 8、骨肉瘤X线片可见病变【C】 A、发生于骨端 B、短管状骨多见 C、可见“日光照射”现象 D、可为膨胀性生长 E、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9、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是【D】 A、溶骨性骨破坏 B、葱皮样骨膜反应 C、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 D、膨胀性低密度区内夹杂钙化斑块 E、密度增高的肿瘤骨 10、35岁男性,右手中指近节指骨肿胀,疼痛。查体:右手中指近节指骨膨隆,皮肤颜色正常,轻微压痛,关节运动不受限。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是【B】 A、骨囊肿 B、内生软骨瘤 C、骨巨细胞瘤 D、骨软骨瘤 E、骨结核 11、30岁男性,右手中环指肿胀,疼痛,X片显示中、环指近节指骨膨胀性骨吸收,夹杂钙化斑。诊断内生软骨瘤,施刮除植骨术。术后一年复发,进一步的治疗是【C】 A、肿瘤段切除植骨术 B、肿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 C、刮除植骨术

外科学骨科部分复习资料

1、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段。 2、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 3、病理性骨折:骨骼疾病如骨髓炎、骨肿瘤所致的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4、骨折的成因:①直接暴力 ②间接暴力 ③疲劳性骨折 5、根据骨折处皮肤、筋膜或骨膜的完整性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 6、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 7、不完全骨折分为:裂缝骨折、青枝骨折。 8、完全骨折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骨垢分离。 9、压缩性骨折:骨质因压缩而变形,多见于松质骨,如脊椎骨和跟骨。 10、骨骺损伤:经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 11、根据骨骺稳定程度分类: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 12、常见的骨折端移位:①成角移位 ②侧方移位 ③缩短移位 ④分离移位 ⑤旋转移位 13、造成各种不同移位的影响因素:①外界暴力的直接作用方向是造成骨折端移位的主要因素; ②不同部位的骨折由于肌肉的牵拉可造成不同方向的移位; ③不恰当的搬运。 14、骨折的临床表现:①全身表现:休克、发热;②局部表现:(1)骨折的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2)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檫感。 15、具有骨折的三个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 16、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骨折如裂缝骨折、嵌插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没有典型的骨盆特有体征,因常规行X线平片检查,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以便确诊。 17、骨折的X线检查一般应拍摄包括临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应拍摄特殊位置的X线平片。 18、有些不易确定损伤情况时,还需拍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的X线平片,以便进行对比。 19、早期并发症: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 20、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创伤性骨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 21、骨筋膜室综合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 22、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23、机制: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的水肿使骨筋膜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变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24、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肌挛缩、坏疽。 25、可根据以下四个体征确定诊断:①患肢感觉异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