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思维能力训练第3周每日一练(含答案)全国通用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思维训练题一、填空。
(共20分,每小题2分)1.被除数是3320,商是150,余数是20,除数是()。
2.3998是4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小的数是()。
3.有一个两位数,在它的某一位数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小数点,再和这个两位数相加,得数是20.9。
这个两位数是()4.填一个最小的自然数,使225×525×()积的末尾四位数字都是0。
5.在下面的式子中填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5×8+16÷4-2=206.从1、2、3、4、5、6、7、8、9九个数中,任取3个数组成一组,使它的平均数是5,有()种取法。
7.某地的邮政编码可用ABCCDD表示,已知这六个数字的和是8,A与B的和等于2个D,A是最小的自然数。
这个邮政编码是()。
8.两个数之和是444,大数除以小数商11,且没有余数,大数是()9.把5、11、14、15、21、22六个数填入下面的括号内,使等式成立。
()×()×()=()×()×()10.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上分别写有1个数字,它们是1、2、3、4、5、6,而且每个相对面上两个数的和是7(1和6,2和5,3和4)。
下图是正方体六个面的展开图,请填出空格内的数。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共10分,每小题2分)11.大于0.9997而小于0.9999的小数只有0.9998。
()12.一张长方形彩纸长21厘米,宽15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这时纸的长是6厘米。
()13.一个箱子里放着几顶帽子,除2顶以外都是红的,除2顶以外都是蓝的,除2顶以外都是黄的。
箱子中一共有3顶帽子。
()14.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各加长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3公顷。
()15.有铅笔180支,分成若干等份,每份不得少于7支,也不能多于25支,共有7种不同的分法。
一、倍数问题“和倍”与“差倍”问题的应用题,一般都在条件中告诉我们:两个数量的和(或差)与这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要我们求这两个数量分别是几。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我们采用代换的思路,用1倍数去代替几倍数,看和(或差)相当于1倍数的几倍,即除以几,先求出1倍数,然后再求出几倍数,解题公式是:1、和倍问题和÷(倍数+1)=1倍数1倍数×几倍=几倍数或和-1倍数=几倍数2、差倍问题差÷(倍数—1)=1倍数1倍数×几倍=几倍数或 1倍数+差=几倍数在解答这类题目时,线段图是一个很好的帮手。
我们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这样能很快地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的方法。
【例1】弟弟有课外书20本,哥哥有课外书25本。
哥哥给弟弟多少本后,弟弟的课外书是哥哥的2倍?【点拨】.画线段图如下:哥哥:20本给弟弟的本数弟弟:2倍在观察上图的基础上,可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哥哥在给弟弟课外书前后,题目里不变的数量是什么?(2)要想求哥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如果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做1倍数,那么这时(哥哥给弟弟课外书后)弟弟的课外书可看做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几倍?在思考以上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求哥哥应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
根据条件需要先求出哥哥剩下多少本课外书。
如果我们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做1倍数,那么这时弟弟的课外书可看做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2倍,也就是兄弟俩共有的倍数相当于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3倍,而兄弟俩课外书的总数始终是不变的数量。
【解答】(20+25)÷(2+1)=15(本) 25—15=10(本)答:哥哥给弟弟10本后,弟弟的课外书是哥哥的2倍。
【操身演练】1、甲、乙两数之和是180,已知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4厘米,长是宽的7倍,长、宽各是几厘米?3、果园里有梨树、苹果树和桃树共1800棵,其中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2倍,桃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3倍。
01、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
【分析】要使过河时间最少,应抓住以下两点:(1)同时过河的两头牛过河时间差要尽可能小(2)过河后应骑用时最少的牛回来。
解:小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后,再骑甲牛返回,用时2+1=3分钟,然后骑在丙牛背上赶丁牛过河后,再骑乙牛返回,用时6+2=8分钟,最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不用返回,用时2分钟。
总共用时(2+1)+(6+2)+2=13分钟。
02、一张数学试卷,只有25道选择题。
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如不做,不得分也不扣分,若小明得了78分,那么他做对了多少题,做错多少题,没做多少题?答案与解析:答案:做对20道题,做错 2题,没做的3题解析:78÷4=19余二,说明他至少做对了20道题,因为如果只做对19道题的话至多得76分。
那么他能做对21题吗?设他做对21题,其他全做错,得21×4-4=80分,大于78分。
所以他只能做对20道题,20×4=80,得了80分,实际上得了78分,所以还得做错两道,既然剩下5道题,错了2道,那么有3道题没做。
03、“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
如果养牛21头,那么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答案:一般解法: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那么就有:(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2)23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207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
)(3)1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15(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15头牛吃,21头牛减去15头,剩下6头吃原牧场的草:72÷(21-15)=72÷6=12(天)所以养21头牛,12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
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练习题及答案欢迎您参加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练习!本次练习共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和解决问题。
请认真阅读题目,并在试卷上作答。
祝您好运!【数的认识】1、将下列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7,12,25,38。
2、请写出比下列数大的最小整数:78。
3、填写下表,将下面的数按照百位、十位、个位依次填写到相应的格子里:数:836 百位:十位:个位:4、请在横线上填上大于下列数的最小整数:27 ____ 36 ____ 42【四则运算】1、计算下列算式:26 + 45 = 34 + 16 = 87 - 32 = 62 - 15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26 + ____ = 50 36 - ____ = 193、计算下列算式:56 ÷ 7 = 84 ÷ 6 = 45 × 2 = 23 × 5 =4、求下列数中的最大数:37,23,56,42【解决问题】1、某商店举办了一次促销活动,购买任意一件商品,享受8折优惠。
小明购买了一件价格为80元的商品,那么他需要支付多少钱?2、某农田的面积是78.5亩,经过一次收获后,收获了45.2亩,还剩下多少亩尚未收获?3、一辆汽车从A市到B市的距离是135.6公里,小红家离A市有80.3公里的路程。
那么小红从家里到B市一共需要走多少公里?4、小华身高130厘米,小明比小华高7厘米,小红比小明又高5厘米。
请问小明和小红的身高加在一起是多少厘米?【答案】【数的认识】1、12,25,38,472、793、数:836 百位:8 十位:3 个位:64、27 40 36 50 42 60【四则运算】1、71,50,55,472、26 + 24 = 50 36 - 17 = 193、8,14,90,1154、56【解决问题】1、64元2、33.3亩3、215.9公里4、142厘米请自行核对答案,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题数学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训练题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题,帮助学生们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填空题:(1)三个自然数相加等于18,这三个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正整数,如果它的个位是2,十位是6,百位是4,它是_______。
(3)3乘以4的积再乘以5,等于_______。
(5)常见的是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下面左边图形是_______,右边图形是_______。
(6)现在是上午8点15分,再过15分钟是_______。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数是7的倍数?A. 36 B. 19 C. 15 D. 21(3)用100根火柴搭一个长方形,如图所示,问其中火柴的根数最多是_______。
(4)5个相邻自然数相加的和是35,这5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_______。
3. 计算题:(1)12345与54321的和是多少?(2)有一种药方,每3小时服一次,连续服药12次,问一共需要多少小时?(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比宽多6厘米,问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4)有一个桶盛了30升水,先倒掉1/3的水,然后又倒掉1/3的水,再往桶里倒满水,一共倒了多少升水?(5)一家商店买了120只铅笔,每个售价2元,如果商店打8.8折,问这批铅笔总共收入了多少元?第二篇示例: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题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的学科,而数学思维训练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训练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训练题,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题。
四年级数学能力训练(三)训练方法:触觉——探索分析.训练目的:通过探索分析,训练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问题的分析能力,巩固关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6)掷两枚骰子,把朝上的数字加起来,得到的数是几的可能性最大?答案:7探索分析引导:老师准备两枚骰子.引导语:下面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个探究.这里有两枚骰子,同时投掷它们,把朝上的数字加起来,得到的数是几的可能性最大?投掷50次,记录每次你得到的数的和,并分析结果,再得到结论.关键点:与学生一同制订记录的表格,让学生亲手投掷骰子,并记录,再统计得到的和出现的次数,根据次数得到结论.可能实际得到的结论与理论上不一样,引导学生结合结果的可能性(与一定发生的区别)进行分析.答案:7训练方法:视觉——图画分析.训练目的:通过图画分析,训练学生观察力及问题的分析能力,巩固关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7)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你喜欢哪门学科”对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从中抽取100张问卷进行统计:有15名学生只喜欢语文,有20名学生只喜欢数学,有10名学生只喜欢外语,有15名学生既喜欢语文也喜欢数学,但不喜欢外语,有18名学生既喜欢数学又喜欢外语,但不喜欢语文,有12名学我只喜欢我喜欢两生既喜欢语文又喜欢外语,但不喜欢数学,三门学科皆喜欢的学生有5名,其余的学生为三门学科皆不喜欢.从这些问卷中任意抽一张:抽中喜欢哪门学科的可能性大?答案:数学图画分析引导:看图回答问题.问题: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你喜欢哪门学科”对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从中抽取100张问卷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从这些问卷中任意抽一张:抽中喜欢哪门学科的可能性大?答案:数学训练方法:视觉——魔法卡片.训练目的:通过魔法卡片,训练学生观察力及协调能力,巩固关于应用题的相关知识.(8)五年级学生去采草莓,四年级采了18.3千克,四年级比五年级多采了2.8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了多少千克草莓?答案:33.75千克魔法卡片引导:老师在课前需制作如图所示的魔法卡片,其中选项是用铅笔填写,可用橡皮多次修改.卡片正面:卡片背面:卡片制作3-4张以上.操作过程:教师先将一道应用题的答案写在一张卡片上,同时再在其他2-3张卡片上写上与答案相近的数.然后读应用题,让学生得出答案.接着将卡片展示给学生看,看完后背面朝上放在桌上排列好,再迅速交换挪动卡片位置,学生需观察正确答案的位置,停止挪动位置后,要求学生将正确答案选出.指导语:下面老师将读出几道应用题,你需要仔细听,然后求出答案.接着老师会给你展示几张卡片,其中有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你需要把它找出来.老师不会让你轻易找到的哦!你需要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考验你眼力的时候到了!(1)五年级学生去采草莓,四年级采了18.3千克,四年级比五年级多采了2.8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了多少千克草莓?A.33.75千克B.39.45千克C.21.15千克D.15.45千克(2)妈妈的身高是1.63米,爸爸比妈妈高0.08米,小军比爸爸矮0.27米,小军的身高是多少米?A.1.71米B.1.44米C.1.82米D.1.28米(3)水果店运进苹果56.7千克,比运进的香蕉少0.4千克,运进香蕉多少千克?A.57.5千克B.55.9千克C.57.1千克D.56.3千克(4)在“献爱心”活动中,王丽捐款10.8元,李明捐款13.5元,他们一共捐款多少元?A.25.3元B.24.3元C.23.3元D.22.3元(5)妈妈带900元去买上衣,买了12件,还剩72元,每件上衣多少钱?A.63元B.75元C.81元D.69元答案:ABCBD。
4年级下册思维训练题(全)专题简析:解决算式谜题,关键是找准突破口,推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分析算式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找出隐蔽条件,选择有特征的部分作出局部判断;2.利用列举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排除不合理的数字;3.试验时,应借助估值的方法,以缩小所求数字的取值范围,达到快速而准确的目的;4.算式谜解出后,要验算一遍。
例1.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
分析:由积的末尾是0,可推出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是5;由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是5,并结合第一个因数与5相乘的积的情况考虑,可推出第一人个因数的百位是3;由第一个因数为376与积为31□□0,可推出第二个因数的十数上是8。
题中别的数字就容易填了。
练习一第二讲乘除法数字谜(二)例1.下面算式中的a、b、c、d这四个字母各代表什么数字?分析:因为四位数abcd乘9的积是四位数,可知a 是1;d和9相乘的积的个位是1,可知d只能是9;因为第二个因数9与第一个因数百位上的数b相乘的积不能进位,所以b只能是0(1已经用过);再由b=0,可推知c=8。
练习二第三讲图形的个数例1.下面图形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分析:图中的正方形的个数可以分类数,如由一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有6times;3=18个,2times;2的正方形有5times;2=10个,3times;3的正方形有4times;1=4个。
因此图中共有18+10+4=32个正方形。
例2.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分析:为了保证不漏数又不重复,我们可以分类来数三角形,然后再把数出的各类三角形的个数相加。
(1)图中共有6个小三角形;(2)由两个小三角形组合的三角形有3个;(3)由三个小三角形组合的三角形有4个;(4)由六个小三角形组合的三角形有1个。
所以共有6+3+4+1=14个三角形。
练习三1.下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2.下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3.下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三角形?4.下面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第四讲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一)找规律是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在解数学题时人们也常常使用它,下面我们利用找规律的方法来解一些简单的数列问题。
思维能力训练四年级数学 A 卷(总分:100 分时间:90 分钟)题号一二三合计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24 分)1.一条长为3000 米的马路两边每隔30 米种有一棵大树。
每边的马路两端都种有一棵。
在相邻的2 棵大树之间要补栽1 棵小树,则这条马路两边共有棵树。
()A. 201B. 202C. 402D. 400的积的个位数字是。
()2.3 ⨯ 3⨯ 3 ⨯ 3⨯ 3⨯ ⨯ 32050个A. 1B. 3C. 7D. 93.小伟在计算(185 -∆) ÷ 5 +119 时,由于粗心没看到括号,先用∆里的数除以5,再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最后得到的结果是300。
则原来混合运算式的正确答案是。
()A.160B. 152C.153D. 3084.古代的测量工具没有现在的发达,某天皇上下旨要测量一口枯井的深度,有个聪明的学者想出用绳子测量枯井的深度:如果绳子对折时,多7 米;绳子3 折时,差3 米,则枯井的深度是米。
()A. 21B. 22C. 23D. 245.已知某个月中,星期三比星期四的天数多,星期一比星期日的天数多,则这个月的10 号是星期。
()A. 二B. 三C. 四D. 五6.武汉某小学四年级有80 个同学参加“自励•未来杯”决赛,平均得分是62 分。
其中男生平均得分是60 分,女生平均得分是68 分,男生比女生多人。
()A. 30B. 40C. 50D. 6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24 分)1.某个数加上10,乘以10,减去10 后,再除以10,结果还是10。
这个数是。
2.计算:52 ⨯35 - 35⨯ 25 + 70 ⨯32 + 35 =。
3.在下面的竖式中,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表示相同的数字,则“自励杯”代表。
自励杯× 自励杯390 自励杯4.数一数,右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
5.小伟,小莱,小贝,小思四个人参加象棋比赛,每两个人都要进行一场比赛,结果小伟打败了小莱,且小伟,小贝,小思三人赢的场数是一样的,则小莱赢了场。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试卷(2012.5)(时间4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得分:填空。
(1-17每格4分,第18题每格1分,第19题10分,共100分。
)1. 继续填规律:26,2,28,3,30,4,32,(),()。
2. 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差与它们的和相乘,积是()。
3. 一桶油连桶共重100千克,倒出半桶油后,连桶共重60千克,这桶油重()千克。
4. 一支钢笔能换3支圆珠笔,4支圆珠笔能换7支铅笔,那么4支钢笔能换()支铅笔。
5. 一个数先加上8,再乘以8,又减去8,然后除以8,最后的结果还是8,这个数()。
6. 小强前几次数学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使平均成绩达到86分。
这次是第()次考试。
7. 联欢会上,小明按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
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
第16个气球是()色的。
8. 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对折后的周长可能是()厘米或()厘米。
9. 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00,其中最小的数是(),最大的数是()。
10.养殖场有公鸡、母鸡共415只,其中母鸡只数是公鸡的4倍。
公鸡()只,母鸡()只。
11. 有一杯牛奶,小明喝去半杯后,用水加满,又喝去半杯后,又用水加满,然后全部喝完。
小明一共喝了()杯牛奶,()杯水。
12. 3只猫3天吃3只老鼠,那么9只猫9天吃()只老鼠。
13. 三年级二班有28人订了《智力游戏》,有22人订了《科幻世界》,两种报刊都订的有10人,两种报刊都没订的有7人。
三年级二班一共有()人。
14.有一块菜地,长100米,宽80米,后来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0米。
现在的面积是()平方米。
15.小王家的楼房每上一层要走18级,小王每天回家时要走108级台阶。
她家住在()楼。
16.一个正方形被分成4个相等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0厘米,则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17. 有四个奇怪的算式:A+B=A,C×E=C,C-D=E,F÷D=D它们中间没有一个数字,只知道A,B,C,D,E,F分别代表数字中的0,1,2,3,4,5,请你算一算:A=(),B=(),C=(),D=(),E=(),F=()18.把一张纸对折,再摊开来看看。
星期一练习
1、老师拿来一批树苗,分给一些同学去栽,每人每次分给一棵,一轮一轮往下分,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
问参加栽树的有多少名同学?原有树苗多少棵?
【分析】: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
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参加种树的同学一共有12+8=20人,加上再拿来的8棵,一共有20*10=200棵。
所以,原有树苗=200-8=192棵。
解答:有同学12+8=20名,原有树苗20*10-8=192棵。
2、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
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盈亏问题,关键在于要将第二句话“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统一一下。
即:应该统一成每人挖6个树坑,形成统一的标准。
那么它就相当于每人挖6个树坑,就要差(6-4)*2=4个树坑。
这样,盈亏总数就是3+4=7,所以,有少先队员7/(6-5)=7名,共挖了5*7+3=38个坑。
解答:盈亏总数等于3+(6-4)*2=7,少先队员有7/(6-5)=7名,共挖了5*7+3=38个树坑。
3、学校安排学生到会议室听报告。
如果每3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剩下48人没有坐;若每5人坐一条长椅,则刚好空出两条长椅。
问听报告的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典型盈亏问题。
盈亏总数48+5*2=58,所以,长椅的数量就等于58/(5-3)=29条。
那么,听报告的人数等于29*3+48=135人。
解答:长椅有(48+5*2)/(5-3)=29条,听报告的学生有29*3+48=135人。
4、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
问小明带了多少钱?
分析:在盈亏问题中,我们得到的计算公式是指同一对象的。
而现在分别是圆珠笔和钢笔两种东西。
因此,我们要利用盈亏问题的公式计算就必须将它转化成为同一对象--钢笔或者圆珠笔。
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买5支圆珠笔,因为我们知道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把买5支钢笔改买5支圆珠笔,就要省下6元钱,也就是比原来差1元5角,反而可以多出6元-1元5角=4元5角。
这样我们就将原来的问题转化成了:小明带的钱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
问小明带了多少钱?那么,盈亏总数=4元5角-6角=3元9角,每支圆珠笔价钱=3元9角/(8-5)=1元3角。
所以,小明共有8*1元3角+6角=11元。
解答:买5支钢笔差1元5角,相当于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每支圆珠笔的价钱=(4元5角-6角)/8-5)=1元3角。
小明带了8*1元3角+6角=11元。
5、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
若每人分8块,还剩10块;若每人分9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
那么糖果最多有多少块?
分析: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那么最多可以分到8块,即若每人分9块,还差1
块。
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1+10)/(9-8)=11人,糖果最多有9*11-1=98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即最少是最后一人差8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8+10)/(9-8)=18人,糖果最多有9*18-8=154块;所以,这批糖果最多有154块。
解答:9-1=8,人数最多有(10+8)/(9-8)=18人,糖果最多18*9-8=154块。
星期二练习
1、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井外余2米,把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那么井深多少米?绳长多少米?
分析:典型盈亏问题。
盈亏总数=3*2+4*1=10米。
解答:井深=(3*2+4*1)/(4-3)=10米,绳长=(10+2)*3=36米。
2、张宇上午7时20分从家里出发到校上课。
如果每分钟走50步,离上课还有7分钟;如果每分钟走35步,就要迟到5分钟。
求学校的上课时间。
分析:这种盈亏问题的另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
主要是在计算盈亏总数时必须注意量的单位的统一。
这里,盈亏总数不是7+5=12分,而是7*50+5*35=525步。
所以,准点到校用时为525/(50-35)=35分钟。
所以,上课时间是7点55分。
解答:准点到校的用时=(7*50+5*35)/(50-35)=35分钟,学校上课时间为7点55分。
3、"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
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
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分析: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
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
那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5元,共需要30/2+30/3=25元。
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2=2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
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个,共买了120*2=240个。
解答: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时,可比原来省下=(30/2+30/3)-(30/5)*2*2=1元,省下4元,花球和白球各买30*4=120个。
所以,小明共买了240个球。
4、苹果和梨各有若干只。
如果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还多4只,梨恰好装完;如果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恰好装完,梨还多12只。
那么苹果和梨共有多少只?
分析: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比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多了2只苹果,梨从刚好到多12只,相当于把原来装好的袋拿出了12/3=4袋,抽出其中的苹果(4*5=20只)和原来剩下的4只(共20+4=24只)苹果,添加到其余原来装好的袋子中去。
每袋添加2只,添加了24/2=12袋刚好装完。
所以,原来装了12+4=16袋,苹果有16*5+4=84只,梨有16*3=48只,合起来有84+48=132只。
解答:(12/3)*5+4=24,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共装了24/2+4=16袋,所以,苹果和梨共有=16*(3+5)=4=132只。
星期三练习
1、甲乙丙三人合买21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付出10个面包的钱,乙付出11个面包的钱,丙没带钱,等吃完一算,丙应该拿出14元钱,问丙应该还给甲乙各多少钱?
解:甲乙丙应每人付7个的钱,则每个面包2元,应给甲3×2=6元,给乙4×2=8元。
2、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走40米,18分到达山顶。
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走60米。
小刚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解:40×18÷60=12分 40×18×2÷(18+12)=48米
3、王新同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是94分;数学和外语平均成绩是88分;语文和外语平均成绩是86分。
王新语文、数学、外语各得多少分?解:(94+88+86)×2÷2=268 268-88×2=92 268-86×2=96 268-94×2=80
4、有七个数,这些数的平均数是49,其中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60,那么第四个数是多少?
解:28×4+60×4-49×7=112+240-343=352-343=9
5、用每千克22元奶糖3千克,每千克17元的夹心糖2千克,每千克14元的椰子糖1千克,拌合成什锦糖,每千克什锦糖应售多少元?
解:(22×3+17×2+14×1)÷(3+2+1)=114÷6 =19(元)
星期四练习
1、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生平均分是70分,男同学比女同学多________人。
解:40人
女生:(63×100-60×100)÷(70-60)=30(人)
男生:100-30=70(人) 70-30=40(人)
2、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个,雨天每天可采12个,它一连采了112个,平均每天采14个,这几天中有________天是雨天。
解:6天 (112÷14×20-112)÷(20-12)=6(天)
3、鸡兔共2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少56只,则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解:兔76只,鸡124只. 兔:(200+56÷2)÷(2+1)=76(只) 鸡:200-76=124(只)
4、甲乙两人射击,若命中,甲得4分,乙得5分;若不中,甲失2分,乙失3分,每人各射10发,共命中14发,结算分数时,甲比乙多10分,问甲、乙各中几发?
解:甲中8发,乙中6发. 假设甲中10发,乙就中14-10=4(发).甲得4×10=40(分),乙得5×4-3×6=2(分).此题条件“甲比乙多10分”相差(40-2)-10=28(分),甲少中1发,少4+2=6(分),乙可增加5+3=8(分). 28÷(8+6)=2. 10-2=8(发)……甲. 14-8=6(发)……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