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广平县人民医院?麻醉技术操作规范与诊疗常规术前访视诊疗常规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一天由麻醉师到病房探视病人,急诊手术视具体情况在手术室进行访视和签署麻醉同意书。
具体内容如下:一、全面仔细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三、访视病人:(一)、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向患者解释麻醉医师职责,建立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拆、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四)、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体检。
(五)、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情况。
(六)、与患者说明麻醉的基本过程和入室后将要进行的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的感觉和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和手术的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和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七)、向患家属或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的麻醉病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
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并说明镇痛装置未列入医保项目。
(八)、住院医师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的含义。
四、就有关情况与外科医生进行沟通。
五、完成麻醉前会诊记录,具体内容包括:(一)、麻醉前会诊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
(二)、病人疾病名称、拟施行手术名称、既往史。
(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特别是与麻醉有关的体格检查阳性体征、与麻醉有关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四)、ASA分级,拟施行麻醉方式,是否向病人及家属交代麻醉风险性和是否签署麻醉同意书。
(五)、对病人与麻醉有关的体格检查阳性体征、与麻醉有关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就进一步处理提出建议。
麻醉前病情评估诊疗常规一、麻醉前病情分级: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一、Ⅰ级:正常健康。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范(麻醉科)(2017年10月修订)目录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0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0第二节硬膜外阻滞 (2)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5)第四节气管内插管 (8)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13)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3)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5)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
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进。
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3)旁正中穿刺法。
穿刺针自距中线1。
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
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
带你了解硬膜外麻醉正所谓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一些疾病的出现可能服用一些药物后便可以治愈,而有一些疾病的出现,只能通过手术的方式来加以治疗。
在做手术前,基本都需要麻醉。
硬膜外麻醉就是将麻药注入到硬膜外腔内,其对脊神经根具有阻滞的作用,可以暂时的让脊神经根支配的区域处于麻痹的状态。
1.哪些情况下需要使用硬膜外麻醉?从理论上来看,除了头部以外的其他手术都可以使用硬膜外麻醉,但是考虑到病人的生命安全,通常都是在病人做腹部或者腹部以下的手术时,才会使用到硬膜外麻醉。
像泌尿系统手术、剖腹产手术、下肢手术等都可以使用硬膜外麻醉。
虽然上肢、胸部、颈部手术也可以使用硬膜外麻醉,但是管理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高位硬膜外麻醉主要用于需要全麻的手术或者术后的镇痛。
除此之外,病人在做蛛网膜下腔阻滞手术时,也可以使用硬膜外麻醉。
1.哪些情况下不可以使用硬膜外麻醉?第一,病人血容量比较低或者病人处于休克的状态,都不可以使用硬膜外麻醉。
第二,穿刺部位发生感染或者菌血症病人都不可以使用硬膜外麻醉,避免引发硬膜外感染。
第三,近一段使用曾经使用抗凝药物,与硬膜外麻醉的间隔时间不够长的病人,其身体依然处于低凝状态,不宜采用硬膜外麻醉。
第四,需要穿刺的部位刚做完手术或者存在外伤、畸形也不可以使用硬膜外麻醉,对于腰部、背部疼痛的病人在使用硬膜外麻醉后,其这种症状会很可能会明显加剧,所以腰部、背部疼痛的病人一定要谨慎使用硬膜外麻醉。
第五,如果病人的精神方面存在疾病,其进行麻醉操作其非常的不配合,也不适合使用硬膜外麻醉。
三、硬膜外麻醉的优势有哪些?1、硬膜外麻醉可以在硬膜外腔放置一根导管,在手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根导管持续的将药物注入病人体内,对于一些时间比较长的手术,硬膜外麻醉占有绝对的优势。
2、手术后、剖腹产手术都可以受用硬膜外麻醉来达到镇痛的作用。
3、硬膜外麻醉对器械的要求相对于全身麻醉来说比较低,并且价格也比较低。
硬膜外麻醉对血液循环的影响相对于蛛网膜下腔麻醉来说比较小,并且麻醉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长。
麻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麻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患者术前准备1. 视力、听力和牙齿情况评估。
2. 心血管系统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和心电图检查。
3. 呼吸系统评估,包括肺功能检查。
4. 术前麻醉咨询和解释,包括术中可能遇到的并发症和风险。
5. 患者禁食禁水时间的安排和指导。
6. 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穿戴手术衣、戴手套、准备呼吸道设备等。
二、麻醉药物配制和管理1. 麻醉药物种类、剂量和途径的选择。
2. 麻醉药物的配制和贮存,包括符合规定的药物标签和记录。
3. 麻醉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包括计量、注射、输液和维持。
三、麻醉设备的使用和维护1. 麻醉机的使用,包括各个功能按钮和操作界面的认识和操作。
2. 麻醉监护仪器的使用,包括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和呼吸机监测。
3. 麻醉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包括定期检查和维修。
四、全麻的操作规程1. 术前麻醉操作,包括与麻醉医生的配合和沟通。
2. 麻醉诱导,包括地点选择、麻醉药物的使用和剂量控制。
3. 麻醉维持,包括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整、呼吸道管理和气体通气。
4. 麻醉复苏,包括术后麻醉恢复和呼吸道管理。
五、部分麻醉的操作规程(如硬膜外麻醉、腰麻等)1. 部分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评估。
2. 部分麻醉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和注射方法。
3. 部分麻醉的监测和维护,包括血压和心率的监测、麻醉深度的控制等。
六、麻醉并发症的处理1. 呼吸困难,包括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的处理。
2. 血压异常,包括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处理。
3. 心律失常的处理,包括心率过快或过慢的处理。
4. 麻醉药过敏的处理,包括过敏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七、麻醉记录和报告1. 麻醉记录的书写规范,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手术过程和麻醉管理的详细记录。
2. 麻醉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包括主要麻醉指标、麻醉并发症的记录和分析。
总结:麻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涉及患者术前准备、麻醉药物的配制和管理、麻醉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全麻和部分麻醉的操作规程、麻醉并发症的处理、麻醉记录和报告等多个方面,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Xx医院麻醉科分娩镇痛技术操作规范为规范分娩镇痛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作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分娩镇痛诊疗技术的操作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分娩镇痛技术,是指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主要包括硬膜外腔镇痛、蛛网膜下腔镇痛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镇痛等诊疗技术。
一、椎管内分娩镇痛实施前产妇的评估椎管内分娩镇痛前对产妇系统的评估是保证镇痛安全及顺利实施的基础。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病史(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合并症、特殊药物应用等)、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
存在合并症或其他异常情况者,应当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二、椎管内分娩镇痛适应证和禁忌证(一)椎管内分娩镇痛的适应证。
1.产妇自愿应用。
2.经产科医师评估,可阴道分娩或经阴道试产者。
(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禁忌证。
1.产妇不同意,拒绝签署知情同意者。
2.存在椎管内阻滞禁忌证者,如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感染或损伤、低血容量或低血压、颅内压增高、脊柱病变或严重脊柱畸形,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病变等。
3.对局部麻醉药及阿片类药物过敏者。
4.产妇无法配合进行穿刺的情况。
三、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知情同意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实施应该由产妇本人自愿同意,由产妇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能实施。
椎管内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应当详细描述其预期的效果、优势,对产程和胎儿的可能影响,潜在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以及可能的替代手段,由实施操作的麻醉医师向产妇进行详细说明后签署。
四、椎管内分娩镇痛开始的时机产程开始后,产妇有要求,经评估无禁忌证后,在产程的任何阶段均可开始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
五、椎管内分娩镇痛实施流程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实施可参考下列流程:1.产程开始后,产妇提出要求。
2.产科医师/助产士/产房护士、麻醉科医师进行评估。
3.拟定镇痛方式。
4.签署知情同意。
5.准备相关物品,建立生命体征监测及胎心监测。
第十三章麻醉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第一节临床麻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
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1)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 ASA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
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
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2)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3)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2mg/kg、东莨菪硷0.006mg/kg或阿托品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0.2mg/kg,均在术前30min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麻醉用具和药品的准备:麻醉机、插管用具、吸引器、麻醉药和抢救用药等。
淇县福利医院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
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一、临床麻醉工作程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①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ASA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
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
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②麻醉前谈话和签字: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③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2mg/kg、东莨菪硷0。
006mg/kg或阿托品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0。
2mg/kg,均在术前30min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人民医院麻醉技术操作规范与诊疗常规术前访视诊疗常规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一天由麻醉师到病房探视病人,急诊手术视具体情况在手术室进行访视与签署麻醉同意书。
具体内容如下:一、全面仔细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与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与对麻醉得特殊要求。
三、访视病人:(一)、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向患者解释麻醉医师职责,建立密切与谐得医患关系。
(二)、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三)、按照一定得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拆、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四)、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得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得体检。
(五)、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情况。
(六)、与患者说明麻醉得基本过程与入室后将要进行得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得感觉与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与手术得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与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七)、向患家属或患者讲述真实得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得麻醉病发症、可能使用得麻醉方法。
讲明术后镇痛得必要性、优缺点、可能得价格、并说明镇痛装置未列入医保项目。
(八)、住院医师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得含义。
四、就有关情况与外科医生进行沟通。
五、完成麻醉前会诊记录,具体内容包括:(一)、麻醉前会诊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
(二)、病人疾病名称、拟施行手术名称、既往史。
(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特别就是与麻醉有关得体格检查阳性体征、与麻醉有关得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四)、ASA 分级,拟施行麻醉方式,就是否向病人及家属交代麻醉风险性与就是否签署麻醉同意书。
(五)、对病人与麻醉有关得体格检查阳性体征、与麻醉有关得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就进一步处理提出建议。
麻醉前病情评估诊疗常规一、麻醉前病情分级: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级:正常健康。
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 的支持!混合神经。
从椎间孔穿出后,在前、中斜角肌之间合并成上、中、下三干,其中上干由C5~6 组成,中干由C7 组成,下干由C8~T1 组成,至锁骨平面上每干又分成前后两股共6 股,至腋窝顶部上、中干前股组成外侧束,下干前股延伸为内侧束,三个后股组成后束,在腋窝中部分出正中、桡、尺神经。
臂丛神经在肌间沟内较集中且部位浅表,易于穿刺,阻滞较完全。
2.适应证:肩部、上臂、前臂桡侧手术和骨、关节复位,桡侧阻滞较完全。
3.操作方法:(1)体位:仰卧,肩垫薄枕,头转向对侧,显露患侧颈部;(2)定位:患者抬头,穿刺点位于前中斜角肌间隙(简肌间沟)内锁骨上三横指处(相当于C6 水平);(3)穿刺方法:取 6.5 号针。
穿刺点处作皮丘,刺入肌间沟,方向向内、后、下向骶尾部或是寻找异感,找到异感后固定针头,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即缓慢注药。
4.局麻药浓度及剂量:(1)成人:2%利多卡因20ml,1%地卡因4ml,生理盐水6ml,0.1%肾上腺素3~4 滴,即为1.3%利多卡因及0.13%地卡因混合液共30ml,或用0.25%~0.375%布吡卡因与1%利多卡因混合液24ml,一次缓慢注入;(2)小儿:0.8%~1%利多卡因8~10mg/kg。
地卡因浓度较利多卡因小10 倍。
5.并发症:(1)Horner's 综合征:星状神经节阻滞,症状详见颈丛阻滞并发症;(2)膈神经阻滞:患者诉胸闷、气急,听诊同侧呼吸音减低。
处理:鼻氧吸入。
(3)局麻药误入椎动脉:可引起惊厥,意识丧失,处理:详见局麻药毒性反应;(4)气胸:胸闷、气急。
同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处理:立即面罩吸氧和摄胸片明确诊断,并请胸外科协助诊治;(5)误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即刻出现高位脊麻现象,呼吸心跳停止。
连续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适应症:
1、常用于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的手术。
2、颈部、上肢及胸壁的手术也可在硬膜外腔阻滞下完成。
3、术后镇痛。
禁忌症:
1、不能合作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3、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颅内压升高者。
5、严重低血容量及休克者。
麻醉操作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包括手术方式、麻醉选择适应度、手术及麻醉文书的签署情况等,还需向病人询问
包括药物过敏史、禁食时间、身体不适情况、有无不良麻醉史等以及对其进行气道的评估。对于不能处理
的问题应及时寻求帮助。
2、开放一条及以上快速的静脉通道。给病人行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并作为基础值记录在麻醉
单上。给麻醉机连接螺纹管并检查能否正常使用,确保吸引器和气道通气设备到位。
3、准备药物包括(不限于):阿托品(0.1mg/ml)、麻黄素(5mg/ml)或甲氧明(0.5mg/ml)、2%利多卡因(5ml)
和生理盐水(10ml)各两支、0.75%罗哌卡因15ml(乳腺手术为0.25%罗哌卡因15ml)。麻醉药物应有两
人核对后方可使用,玻璃安培药液用砂轮锯瓶口后应用消毒液涂抹锯口。
麻醉操作:
1、打开麻醉穿刺包和加强型硬膜外导管。
2、病人摆左侧卧位,定L2/3椎间隙位置(乳腺手术为T4/5)。
3、以免洗手消毒液行卫生手消毒后再戴无菌手套。
4、以麻醉穿刺包内独立的方盘装消毒液,应避免消毒液接触穿刺物品。
5、消毒范围应是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锥(胸段上至后发际线,下至肋弓下缘),两侧至腋后线,消毒次
数应大于3次。消毒后铺无菌孔巾。
6、消毒后用注射器接过滤器抽吸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分别放置穿刺盘不同格内。
7、使用1%利多卡因行穿刺点局部麻醉,麻醉前应用纱布将孔巾孔内皮肤的消毒抹除。
8、穿刺方法可选用直入入法和旁正中入路法。到达棘间韧带后每次进针幅度应小于0.5cm。判断到达硬膜
外间隙的方法可用阻力消失法或悬滴法,避免往硬膜外腔推注空气。穿刺三次未成功或穿刺时间超过15
分钟应停止操作,可请求帮助或改变麻醉方法。
9、置入硬膜外导管,针拔出后调整导管在硬膜外腔的长度为3~5cm,连接接头和药液过滤器后可用注射
器注入小量盐水如无阻力并且回抽无血和脑脊液即可固定导管,并注入1~2%利多卡因3ml(含1:20万肾
上腺素)作为实验量。
10、如需使用硬膜外行术后镇痛的病人应使用红色弹力胶布固定导管。
11、取平卧位,予病人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测试病人无局麻药中毒和全脊麻症状后可经硬膜外导管注入
0.75%罗哌卡因5~10ml,之后可根据麻醉平面和病人的耐受情况追加,首次总量可达到150~200mg(乳腺
手术首次总量为0.25%罗哌卡因10~15ml)。术中可根据情况于40~60分钟给予首次总量1/2~1/3的追加量,
直至手术结束。
12、剖宫产手术的术后镇痛应首选硬膜外镇痛,其次为静脉镇痛。无论何种配方如有放置硬膜外导管,首
剂均为吗啡2mg,稀释成5ml,于术毕前30分钟硬膜外注入。如无硬膜外导管,首剂为静脉注射地佐辛
5mg。硬膜外镇痛的维持药物配方为:地佐辛15mg+0.125%左旋布比卡因100ml;静脉镇痛维持药物配方
为:地佐辛20mg+凯纷200mg+生理盐水配成100ml。
麻醉中的管理:
1、麻醉阻滞不全:如剖宫产手术出现麻醉阻滞不全,可在胎儿取出前给予病人静脉注射0.5μg/kg的瑞芬
太尼或面罩吸入6%七氟醚。胎儿取出后可静脉给予舒芬太尼5μg或地佐辛5mg。
2、低血压的处理:阻滞前经静脉给予液体500~1000ml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发生低血压并伴有心动过缓
可静注麻黄素5~10mg,如合并心率增快可给予甲氧明0.5~2mg。剖宫产的病人可在麻醉穿刺后取左侧15
度体位。
3、呼吸困难:在保证氧供时给予病人安慰,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
4、恶心呕吐:将病人头侧一边,避免误吸。可给予提升血压和静脉注射阿托品抗迷走神经兴奋。
5、寒颤:可静脉给予25~50mg曲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