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国际投资政策管理
- 格式:pptx
- 大小:119.99 KB
- 文档页数:41
课程名称:国际投资学课程代码: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国际投资学课程代码:326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
本课程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上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成因和发展趋势,并对国际直接投资环境和国家及国际对国际投资的管理进行宏观分析,指导国际投资的实际操作。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用的操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国际投资领域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投资的实际运作,掌握国际投资学的学习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国际投资学》是国际贸易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国际贸易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学》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国际经济合作》互相配合。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投资与经济增长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投资的概念和运动过程,了解投资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关系,从而了解投资在经济中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投资(重点)识记:投资的概念直接投资的概念间接投资的概念投资的分类(二)投资的运动过程(次重点)理解:投资运动周期的四个阶段(三)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次重点)识记:经济增长的含义理解: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四)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一般)理解:投资系数的公式及意义投资乘数的公式及意义加速数的公式及意义(五)投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一般)识记:经济结构的含义投资结构的含义理解:投资与经济结构的相互作用第二章投资项目决策与风险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投资项目决策的意义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了解其程序,掌握投资决策和投资风险分析的主要原理和基本方法。
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二章变动中的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第三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法第五章国际贸易支付法第六章国际货物贸易管理法第七章国际服务贸易管理法第八章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与技术贸易管理法第九章国际投资的法律形式第十章国际投资的国内法制第十一章促进与保护投资的国际法制第十二章国际货币法第十三章国际银行法第十四章国际证券法第十五章税收管辖权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第十六章防止国际逃税与避税第十七章国际经济贸易争端解决•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国际经济法[沈工大2017、2016年研]答: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在国际领域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狭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仅指国家、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则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包括不同国家的自然人与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与他国或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是指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具有多层次性和立体性的特点。
2跨国公司[山东科大2015年研;北理2008年研;中南财大20 07年研;武大2000年研]答: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多国企业等,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的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具有如下特征:跨国性;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
3IMF[苏州大学2010年研]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于1945年12月2 7日成立的普遍性国际经济组织。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对外投资管理,保护国家利益和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对外投资管理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在国际上的作用。
第三条国家对外投资管理应当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既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资源的国际化配置,又支持外国企业引进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
第四条国家鼓励企业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赴国外投资、参与国际合作和资源开发,推动国际资源的有序配置,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保护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
第五条国家扶持企业利用国外资本、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发展跨国经营和国际合作,并鼓励企业参与对外投资政策制定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符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和政策的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境外业务布局,以及由企业通过境外融资扩大海外投资。
第七条外国投资者依法享有中国法律规定的投资者权益,并接受国家的监督和管理。
第八条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国际投资合作,支持非政府机构投资项目,以促进浙江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九条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全局,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对外投资管理的体制和政策措施。
第二章投资主体第十条对外投资主体包括境内企业和个人以及外商投资企业。
对外投资主体从事对外投资,应当依法提供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信息。
第十一条境内企业和个人从事对外投资的行为应当符合国家对外投资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拿到相应的倡议,依法缴纳税款。
第十二条境内企业从事对外投资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规定,依法取得贷款或股权融资,并接受国家对外投资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三条对外投资主体应当根据国家对外投资政策的要求,进行对外投资审核,确保对外投资项目符合国家利益和安全。
第十四条对外投资主体应不断提升自身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和自我管理能力,合规开展对外投资活动。
第十五条对外投资主体应当严格执行中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守国际上通行的商业道德和国际法律准则。
中级经济师商业-第九章商品流通企业国际商务运营知识点(1)第九章商品流通企业国际商务运营知识点:国际直接投资(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形式1.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IDI)又称外国直接投资(FDI),是指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国际合资企业、国际合作企业和国际独资企业。
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与理论1.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2.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①产品创新阶段。
厂商垄断技术诀窍,此时最有利、最安全的抉择是出口贸易。
②产品成熟阶段。
厂商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转让成熟技术。
③产品标准化阶段。
产品和技术均已标准化,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上,厂商应该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转让标准化技术,从国外进口该产品。
(2)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日本学者小岛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投资国应从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积极促进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开拓对外直接投资,这样就可以将东道国因缺少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而没有发挥的潜在比较优势挖掘出来。
(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这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所有权优势又称厂商优势》某企业拥有的其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技术、规模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
区位优势》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上具有的选择优势。
◆如果企业仅拥有一定的所有权优势,则只能选择技术转让的形式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如果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出口贸易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一种较好形式;◆如果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则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较好的形式,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