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第十课翻译和原文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古文译文《背影》朱自清> 背影,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散文。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父亲在自己童年和少年时期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译文我的父亲是一个严肃的人,但他对我非常温柔。
我小时候,他常常教我读书写字。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把额头碰伤了。
父亲立刻跑过来,抱起我,轻轻地给我擦伤口,然后带我去找医生。
我觉得非常温暖和安心。
父亲对我非常关心,他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有文化、有道德的人。
他常常告诉我,做人要有诚实、勤奋和谦虚的品质。
他自己的行动也给我树立了榜样。
他每天早早就起床,认真地上班,晚上回家后还继续研究。
他总是告诉我,只有不断研究和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原因离开了家乡,去了远方。
他每个月都会写信给我,鼓励我努力研究,告诉我人生的道理。
他的信总是让我感到很温暖和有力量。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困难,感到很沮丧。
当我打开父亲的信时,他写道:“儿子,不要害怕困难,要勇敢地面对它们。
只要你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
”这些话让我感到很鼓舞,我决定不再放弃,继续努力。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成为了一名教师。
我常常想起父亲的教诲和榜样。
他的爱和教育一直在我心中,激励着我前进。
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和爱永远存在。
我会永远怀念他,永远感激他的爱和教育。
《滕王阁序》王勃>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的一篇序文。
文章以滕王阁为背景,描绘了江南秋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切。
译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初二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归纳《三峡》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叠的山岩和高而险峻的山峰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正午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答谢中书书》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8、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与朱元思书》10、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1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水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骏马。
12、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群山)互相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1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1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
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时人心的团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及赏析(上)《桃花源记》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九、《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十、《爱莲说》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部分都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八年级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汇总(全册)上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送友人》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黄鹤楼》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早寒江上有怀》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野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长歌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游山西村》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渡荆门送别》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归园田居》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石壕吏》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春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望岳》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大道之行也》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核舟记》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爱莲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陋室铭》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三峡》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浣溪沙》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鲁山山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秋词》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塞翁失马》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唐雎不辱使命》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翻译:《山坡羊·潼关怀古》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翻译:《水调歌头》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醉翁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小石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欢》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时难别亦难》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元二使安西》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登幽州台歌》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赠从弟》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己亥杂诗》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行路难》初二语文下册文言诗文翻译:《饮酒》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西湖游记二则》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周处》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使至塞上》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滥竽充数》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买椟还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画蛇添足》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观潮》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过零丁洋》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赤壁》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马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五柳先生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与朱元思书》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桃花源记》相关资料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赵普》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郑燮传》初中语文《强项令》原文及译文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终南山》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秋登万山寄张五》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捕蛇者说》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文复习: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复习修改病句练习题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精选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君子于役》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蒹葭》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关雎》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日喻》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养鱼记》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曹刿论战》初中语文《龚遂治渤海郡》译文初中语文古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李将军列传》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汉江临泛》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少年中国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翻译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翻译,供大家学习参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开阔敞亮了。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译文《三峡》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的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的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凄清肃杀,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山川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在阳光下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领悟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衣准备睡觉。
月色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江上的风和烟雾都已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导语】《桃花源记》是东晋⽂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是《桃花源诗》的序⾔,选⾃《陶渊明集》。
此⽂借武陵渔⼈⾏踪这⼀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由平等⽣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活不满。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9课《桃花源记》课⽂原⽂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缘溪⾏,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
初极狭,才通⼈。
复⾏数⼗步,豁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阡陌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
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停数⽇,辞去。
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
⾃号五柳先⽣,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东晋诗⼈,是我国⽂学第⼀位⽥园诗⼈。
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
其诗⽂语⾔质朴、⾃然⼜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故事背景 本⽂⼤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暗,战乱频繁,⽣灵涂炭。
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个与污浊⿊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以寄托⾃⼰的政治理想。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三峡郦道元原文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9 三峡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中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到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荡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了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文翻译精要译文1:《孟子·告子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2:《论语·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3:《论语·学而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4:《论语·为政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敌。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5:《论语·弟子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
课第十课翻译和原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9.三峡
【北魏】
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
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
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
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
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
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
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
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
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
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
10.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
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
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
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
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
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
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
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
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
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