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82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九班级上册第十课岳阳楼记语文教案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同学实际状况动身,细心设计。
要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根底学问、培育根本技能。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九班级上册第十课岳阳楼记语文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岳阳楼记课文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假设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生疏、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能够背诵课文;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2.通过朗读连续提高诵读力量,品尝意境;3.感受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的政治抱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借鉴。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学问,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写景抒情、比照表现主旨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的志趣。
课时支配:两课时教具支配: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猜读——创设情境说感受1.运用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岳阳楼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生疏这座建筑吗它有什么特点假如你此刻站在这座高楼上,你会想到些什么〞让几位同学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
岳阳楼记教案(6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复习并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诗两首》。
2、《岳阳楼记》作者简介:袁中道,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湖北公安人。
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
其绩稍逊于宏道。
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
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感知课文:1、请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的联想和感慨。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识为我们客观准确地回答了此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课题:10 岳阳楼记课型:讲读执笔:章凤娇审核:周祥云孙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3、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学习重点: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一、学习过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谪.守()潜.形()岸芷汀..兰()()宠辱偕.忘()浩浩汤汤..()心旷.神怡.()() Yín()雨fēifēi()迁客sāo()人 hào()月千里 qiáng()倾jí()摧日星隐yào ()薄暮míngmíng ()()2、借助工具书及文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增其旧制.()属.予作文以记.之()()前人之述备.矣()予观夫.巴陵郡胜状..()()..()()横.无际涯岳阳楼之大观..()()..()山岳潜形..()迁客骚人日星隐耀..()()感.极而悲者矣()薄.暮冥冥()而或....()()..长烟一空..()()若夫霪雨霏霏沙鸥翔集..游泳()..()锦鳞3、结合文下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微斯人,吾谁与归?4、查找资料,有筛选地整理出作者的相关资料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精选4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语文导学案(87—88)年级:初二主备:王继军审核:课题《岳阳楼记》课型:复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时间:、6、8复习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3、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一、解释词语百废具兴具去国怀乡去把酒临风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朝晖夕阴晖登斯楼也斯则有心旷神怡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连月不开开薄暮冥冥薄谪守巴陵郡谪山岳潜形潜而或长烟一空。
或把酒临风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求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是进亦忧,退亦忧是退予观夫巴陵胜状状:樯倾揖摧摧:浮光跃金金:薄暮冥冥多会于此春和景明不以物喜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馋谗畏讥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根据你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天涯海角涯:②日薄西山薄:③白头偕老偕:④如临大敌临:二、翻译句子春和景明:长烟一空:宠辱偕忘: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吾谁与归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是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三阅读理解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二是: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
九年级语文教案岳阳楼记学案9篇岳阳楼记学案 1《岳阳楼记》练习一、解释谪: 晖: 耀: 郁郁( )青青守: 大观: 潜: 璧:越: 备: 樯( )倾楫( )摧此乐何极( )百废: 然则: 薄( )暮冥冥( )偕:具: 通: 斯: 把:乃: 南极( )潇湘国: 临:旧制: 迁客: 感( )极( ) 嗟夫:于( )其上骚人: 至若: 求:属: 览: 景: 古仁人( )之心予: 得( )无异( )乎万顷: 或( )异( )作文: 若夫: 翔( )集( ) 之为( )以( )记之( ) 霪雨: 锦鳞: 不以物喜胜状: 霏霏: 芷: 庙( )堂( ):浩浩汤汤: 开: 而或( )长烟一( )空进:横( )无际涯( ) 排空: 不惊( ) 退:然则( )何时而乐( )耶先: 后: 微:归:二、用原文填空: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 ,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 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字句是:5、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古仁人之心)是6、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文中的“进”是指______ ____;文中的“退”是指__________。
三、对偶的修辞方法:从文中各举几例对偶:四、阅读思考:1、本文沿用至今的成语有:&n[1][2]下一页《岳阳楼记》学案bsp;2、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或异于二者之为”和第二段“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有什么不同?3、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含义,说说你的看法。
第10课岳阳楼记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根据实词词性划分文章的朗读节奏,找到文章词句之间的对偶规律;根据虚词的提示标志调整朗读语气,感知文章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点)2.根据课文内容,通过“景异〞“情异〞和“人异〞的比照,说出文章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的关系,比拟“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志趣差异。
(教学重点)3.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树立崇高理想。
(教学难点)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温故知新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 ) 淫.雨霏.霏( )( )岸芷汀..兰( )( ) 樯.倾楫.摧( )( )浩浩汤.汤( ) 阴风怒号.( )2.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增其旧制.(2)前人之述备.矣(3)不以.物喜(4)百废具.兴(5)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2)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2)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
(3)“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一句照应。
(4)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
二、课内精练,精心剖析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完成5~10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做法或者在先没有B.心情有人在先微小C.做法或者在……之前轻微D.心情或许在……之前如果没有6.“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的句式特点是( )7.“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有两个“忧〞字,依次说明“忧〞的是什么?8.“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的正确读法是(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15字之内)10.联系全文,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典范,做自己的好朋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时:3课时。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介绍“记”相关知识和岳阳楼情况2、作家作品介绍3、积累生字词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五、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师作提示性讲解分析。
(一)速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二)齐读第2段,思考: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三)细读第3、4段,思考(四)自由读第5段,回答:(1)“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2)“进”、“退”指什么“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4)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6)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六、朗读全文。
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课时计划:第课时(总第课时,年月日)27.《岳阳楼记》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一、朗读课文(能熟练朗诵,试背)二、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唐宋文举要》,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朝(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三、解释词语: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降职,远调2、增.其旧制.增:扩展制:规模3、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全详尽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4、然则..5、连月不开.开:放晴6、则有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京城..7、沙鸥翔集.集:群鸟停息在树上8、而或长烟一.空一:全9、把.酒临.风把:持,执临:迎着,对着10、不以.己悲以:因为11、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归:归依12、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四、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同“俱”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五、一词多义1、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夫环而攻之语气词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3、极南极潇湘直到感极而悲者矣极点4、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六、翻译句子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事业都兴办了起来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六、课堂检测阅读课文第3、4、5段,完成下列各题。
10.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教学【教材分析】重点: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难点: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教学设想】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
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
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译理解外,还要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因此学习中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上,难点放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
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
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家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通过合作讨论,深入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岳阳楼记》的背景知识。
2. 《岳阳楼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1. 《岳阳楼记》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 对《岳阳楼记》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写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岳阳楼记》的图像和相关信息。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意。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岳阳楼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4. 讲解分析:讲解《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岳阳楼记》的主题,写一篇短文。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课时安排1. 第1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讨论2. 第2课时:讲解分析,写作练习3. 第3课时:总结评价七、教学内容1. 第1课时:(1)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和背景知识。
(2)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意。
(3)分组讨论《岳阳楼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第2课时:(1)讲解《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根据《岳阳楼记》的主题写一篇短文。
3. 第3课时:(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程度。
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篇)》,快快拿去用吧!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2、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词句练习:1、解释词义:⑴乃重修岳阳楼⑵属予作文以记之⑶予观夫巴陵胜状⑷此则后阳楼之大观也⑸前人之述备矣⑹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⑺若夫霪雨霏霏⑻薄暮冥冥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⑽至若春和景明⑾而或长烟一空⑿宠辱偕忘⒀或异二者之为⒁是进亦忧,退亦忧2、翻译: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微斯人,吾谁与归?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精心导入1、以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课文。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三、解难答疑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预习感受。
3、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
4、学生自由朗读刚才自己有疑难的语句,进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读分析本文做到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1、请同学们找出对应的语段或语句。
2、第一节的“谪守”与第二节的哪个词对应?他们被“谪”后的心情会怎样?明确:“谪守”与“迁客”对应。
3、第二节中有一个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迁客”之“情”的描写,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过渡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异”,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呢?明确:“物”“异”而“情”“异”:阴冷险恶──悲;春光明媚──喜。
《岳阳楼记》优质教案(通用13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岳阳楼记》优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旨。
2.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重点难点】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内涵。
【教学策略与手段】讲述法图文对照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学生作品岳阳楼记视频片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将学案发给学生。
2、谈话激情:同学们,这里有一副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你们知道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哪一个人吗?(倾听并进入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习兴趣,为阅读文本作情感铺垫)让学生能够用心感受,使他们进入文本的佳境。
二、自学质疑,整体把握1、介绍作者,进入新课2、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3、⑴师播放课文片段朗诵,学生速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⑵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赞颂滕子京遭贬后取得的卓著成绩。
第二段,描绘气势磅礴的洞庭湖美景,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
第三段,描绘阴雨天的景色及登楼者低落的情绪。
第四段,对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绘,写登楼者愉快的心情。
第五段,是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展现,点明中心。
三、交流展示,互动探究1、学生根据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说说自已对作者的了解。
2、读课文,给生字正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合作解决为主)3、回答问题,复述情节4、读书交流,补充质疑。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思考并讨论:(1)重点词语点拨:谪守越明年百废俱兴增其旧制作文胜状大观备极(2)为什么滕子京被贬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为何愿为他作记?(3)“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却寥寥几笔,为什么?(通过问题,让学生讨论、体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重要)(4)再读课文,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理解文中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形象。
3.分析文中的写景技巧和修辞手法。
4.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中描写的意境和形象的把握。
2.理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3.发表个人观点和表达合理的感受。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课堂讨论法。
3.个别辅导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件:展示文本、图片。
3.学生课本和教辅。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出《岳阳楼记》一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家乡是否有名胜古迹,有的话请简单介绍一下,并说说自己对家乡的爱和对名胜古迹的敬佩之情。
二、讲授《岳阳楼记》(3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教师讲解文中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分析文中的写景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拟人、借景、比喻等。
4.请学生读一遍课文,理解全文大意,并标注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句子。
三、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20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对文中理解不透彻的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讨论各自标注的重要段落和句子,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展示和讨论(20分钟)1.请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标注和理解,并讲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全班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解答对方的问题,扩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总结和巩固(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理解和表达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个人理解,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名胜古迹的文章,并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修饰。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4篇(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能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归纳整理文章的结构和篇章层次;3.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能够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6篇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 1教学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准备:1.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PPT.幻灯片。
设计思路: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
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楼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作者及文体简介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10 《岳阳楼记》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和骈散结合的语言。
3.体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旷达的思想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难点】1.学习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和骈散结合的语言。
2.领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旷达的思想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前搜集资料加深认识。
1.范仲淹:2.背景资料:3.“记”文体知识: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4.给加点字注音:谪.守()浩浩汤.汤()怒号.()山岳潜.形()薄.暮冥.冥()()岸芷汀.兰()宠辱偕.忘()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明年..()连月不开.()..()百废具.兴()际涯山岳潜.形()去国.怀乡()春和景.明()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微斯人,吾谁与归?三、感知内容:7.本文环绕“岳阳楼记”写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8.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清贫,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
26岁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根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情,经常想安慰他,却一直无机会。
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
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记”,古代一种无固定模式的文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且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优秀3篇《岳阳楼记》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立意:诵千古佳作,感受范公的博大磊落的襟怀,领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洗礼,壮我学子筋骨,开我学子心胸,蓄积人文底蕴。
高唱需要壮词,积累语言模式,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中仍富有生命力的用语。
教学方式:在平等、自主、合作的氛围中诵读文本,探究文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天下有名楼,岳阳楼因诗文而名闻天下。
图示岳阳楼猜名以调动兴趣或高吟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唐代诗人的名作。
二、诵读。
通过分层次多重多种方式的朗读,课堂内完成背诵的任务,受到崇高的“忧乐”观的熏陶,领悟借景而表现阔大胸襟的写法。
1、读顺:首先范读,或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
提出要求,对照书本,一字一音听准。
接着让学生查字典,看书上注音,自主朗读两遍,将课文读通顺,再放录音,无须对书,只专心听之任之可也。
然后或前后或左右两≤≥人合作,轮流朗读,相互正音。
继而,师生二重通读全文。
其间,教师巡行于行间,随时解决生字或误读。
2、读懂:逐段分别独自诵读,要求流利顺畅。
关键词义的解说、成语的提示、句子大意和段落概述。
第一段,叙事,滕子京的政绩、文化建设和自己作记的缘由。
其中“守”作动词用,“越”有“度过、超出、经过”义,“百废俱兴”为成语等,当要提及。
中间三段写景,先实后虚,境界广阔,气势雄浑。
第二段,佳境概述,收放自如,放在前,收在后,引出下面“悲喜”二段。
“衔、吞”二词,以动写静,状洞庭湖巨口之貌;“浩浩汤汤”泛指广阔壮大、与今说“浩浩荡荡”义近,但要注意读音区别。
三、四两段分别以想像虚写览物而悲和览物而喜的两种类型,为第五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埋下伏笔。
“游泳”为两个词,不可忽略;“岸芷汀兰”互文见义;“郁郁青青(jing)”,茂盛的样子;“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应看作对偶,“空”则为名词。
这两段既相互对比又情景交融,多用四言的韵语和排偶形式,尽铺张之能事,虽有人讥诮为“传奇体”,并不影响多数人的认同。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10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体会对偶手法的修辞作用,并能迅速辨认对偶句。
3、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2、师共同疏通课文大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层。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主张“与民同乐”。
范仲淹,字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谥号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二、范读课文,注意句读三、正音,完成预习二、三谪(zhé)属(zhǔ)浩浩汤汤(shāng) 霪(yín)霏(fēi) 樯(qiáng) 薄暮(bó)谗(chán)顷(qīng) 芷(zhǐ)汀(tīng)四、齐读课文,注意句读五、学生自读课文,力争读熟,体会作者的感情六、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一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谪越具增属予。
(板书)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板书)4、齐读课文第一段。
七、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胜状汤汤大观备然则迁客骚人得无(板书)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胜景,并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下文铺垫。
(板书)4、齐读课文第二段。
八、总结本节课内容第一部分属于叙事,第二部分属于写景。
九、作业1、复习本节课内容;2、背诵课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十课《岳阳楼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岳阳楼记》的基本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并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及重点句子。
提高文言文阅读和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学会通过注释、工具书等手段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范仲淹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并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及重点句子。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岳阳楼的美景,激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学生查找并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含义。
分组讨论,探讨作者的情感及表达方式。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6.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细节1.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等方式学习生字词。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2.重点句子解析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句子的美感。
3.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4.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师批改作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3.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4.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良好,但部分学生仍需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岳阳楼记》的基本内容,还提高了文言文阅读和欣赏能力。
《岳阳楼记》导学案一、介绍范仲淹其人。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二、朗读或背诵。
自选一节自由朗读,享受朗读之乐。
并齐读第五节,共享朗读之乐。
或自选一节或几节自由背诵,享受背诵之乐。
三、独立探究。
1、关于内容。
①一节记叙,具体说明写此文原因的是哪一句?②二节描写,总写洞庭湖景象,其特点是什么?③三节描写和抒情结合,所写景象有何特点?写出了“迁客骚人”面对此景的什么心情?④四节描写和抒情结合,所写景象有何特点?写出了“迁客骚人”面对此景的什么心情?⑤五节议论,其中写“古仁人”普遍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什么?写“古仁人”普遍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什么?2、关于结构。
①二节中与一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是什么?②找出二节中一个明显的过渡句。
③找出五节中一个明显的过渡句。
3、关于写法。
①三、四两节将两种景象和两种心情进行,以突出强调二节中的“”一句。
②本文又将一般的“迁客骚人”和“古仁人”进行,以突出强调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的志向和抱负。
③三、四节将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这种写法叫。
(一般散文的写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情景交融等)四、展示独立探究成果。
五、合作探究。
反复诵读此文,我感觉作者写此文时一定百感交集。
那么,作者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想和心理?(结合第五节的议论,作者的经历,及好朋友滕子京的经历谈)六、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七、运用。
结合本文和以下介绍范仲淹的文字材料演讲。
参考题目:共产党的干部应当向范仲淹学些什么;我所知道的当代“范仲淹”;渴望多一些像范仲淹一样的好干部。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困了,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
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动的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学案九年级语文第10课《岳阳楼记》预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作者简介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
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
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从小勤奋好学,而且怀有远大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
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因常常遭贬。
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向宋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
新政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淹遭到排挤,贬官,出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病死在赴颍州的途中,谥号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集》三、背景资料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为大上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行将落成时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四、基础知识梳理1.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浩浩汤.汤()霪.()雨霏.霏()怒号.()谗.()岸芷.()汀.()兰嗟.()噫.()日星隐曜.()薄.雾冥.冥()()偕.()樯.倾楫.摧()()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①去国.怀乡:古义:。
今义:。
②至若春和景.明:古义:。
今义:。
③沙鸥翔集.:古义:。
今义:。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古义:。
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九年级语文
第10课《岳阳楼记》
预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作者简介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
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
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从小勤奋好学,而且怀有远大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
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因常常遭贬。
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向宋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
新政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淹遭到排挤,贬官,出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病死在赴颍州的途中,谥号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集》
三、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为大上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行将落成时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四、基础知识梳理
1.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浩浩汤.汤()霪.()雨霏.霏()怒号.()谗.
()
岸芷.()汀.()兰嗟.()噫.()日星隐曜.()薄.雾冥.冥()()偕.()樯.倾楫.摧()()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去国.怀乡:古义:。
今义:。
②至若春和景.明:古义:。
今义:。
③沙鸥翔集.:古义:。
今义:。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古义:。
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五、随堂检测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时间上表现了洞庭湖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学笔记
一、精学内容
1. 概述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时,为什么特别提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朗读第2段描写岳阳楼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何没有对岳阳楼做详细描述?前人对岳阳楼的描述和赞美已经数不胜数,作者宕开一笔转而写什么?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怎样的?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4.朗读第5段,思考:古仁人的品德高尚体现在哪里?
二、随堂检测
岳阳楼记过庭录(2018遂宁中考试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
(3)正患无隙以规.之 _____________
(4)恐后贻.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2分)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
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4分)
过关检测题
一、过关训练
岳阳楼记登南昌滕王阁(2018河南中考试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①杰:高大。
②殊:差别。
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2分)
4.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4分)
二、提升训练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
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
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
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
令其往取。
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
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
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
公笑而抚之,且
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
2.解释文中加点字。
(3分)
(1)案( ) (2)恐( ) (3)谢( )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
译文: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译文:
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