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并低钠血症的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88.42 KB
- 文档页数:17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疗效观察【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治疗效果心力衰竭是因心室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发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也是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慢性心力衰竭成为老年人群住院的主要原因。
该病患者要限制盐的摄入量,在治疗上还要使用利尿剂,同时患者的消化进食功能减弱,因此,在临床上极易发生低钠血症,加重心力衰竭。
现把我院多年来累积的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2010年,我科室收治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患41例,女患19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6个月-10年。
所有患者都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胸部x线、电解质及尿钠等检查。
出现抽搐、意识异常的患者,还要进行脑部ct检查,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的病变;还要进行内分泌方面的检查,以排除因内分泌异常而导致的假性低钠血症,所有患者全部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者。
1.2治疗方法对60例患者常规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还要提高血液中钠的水平,纠正低钠血症。
当患者血钠>120mmol/l时,可以采用食补疗法,每天补充5g氯化钠,暂时不用利尿剂,也不用静脉输液补充钠,但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及饮食状况,还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解质检查。
如果患者在食疗3-5d后血钠还没有达到正常的水平,就需要进行静脉补钠。
按0.5g/kg缺钠量,加上405g/d 的生理需要量为补钠总量,当天可以补充到总量的1/3或1/2,直至血钠达到正常的水平。
血钠水平在110-120mmol/l,同上要算好缺钠总量,然后,先静脉补充3%的氯化钠150-200mmol/d,速度控制在1ml/min,剩余则补给等渗盐水。
当血钠水平120mmol/l,再换用等渗盐水补充,静脉注射20-40mg/d。
按照心功能及利尿情况来监测血钠变化,7-10d纠正低钠血症。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58倒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在积极改善心衰症状的同时给予补充钠盐等综合治疗。
结果:58倒患者中,平均住院日8天,显效40倒(68.9%),有效14倒(24.1%),无效死亡4倒(6.9%)。
结论: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预防和纠正低钠血症,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预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474-02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内科最常见的疾病,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终末期并发症,有很多的临床表现。
因在其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视患者的低盐饮食,加上利尿剂的应用,在住院患者中经常见到合并低钠血症者,因其经常出现嗜睡、记忆力障碍或过度兴奋等精神症状,造成家属对于治疗的误解,且治疗过程中从传统意义上认为应用高渗盐和利尿剂时存在治疗上的矛盾,在临床上是经常遇到的难题,现将我院收治的近5年来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58例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50~92岁;入院时心功能nyha分级:心功能ⅲ级40例,心功能ⅳ级18例。
病因:缺血性心肌病29例,瓣膜性心脏病12例,肺心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
全部病例入院后均行肝功、肾功能、电解质分析检查,血清钠130m01/l12例,为轻度低钠,120~130mol/l36例,为中度低钠,<120m01/l10例,为重度低钠。
临床表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23例,少尿、水肿者16例,出现嗜睡、记忆力障碍或过度兴奋等精神症状者27例,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电解质结果等诊断,排除脑血管病变、颅内占位、内分泌疾患等非心原性疾病引起的低钠血症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予以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脏供血,减轻心脏负荷,适量应用强心、利尿药物,控制血压,改善心衰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微量泵注射硝普钠。
托伐普坦治疗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心衰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其发病率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也相对较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虽然在心衰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心衰患者合并低钠血症时的治疗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低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其合并心衰患者的情况并不少见。
低钠血症不仅会加重心衰的病情,还会增加患者心衰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如何有效地治疗心衰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当前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托伐普坦是一种有效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具有血管扩张和利尿作用。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托伐普坦对于心衰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效果也较好,但是相关研究仍然较少,临床实践中的经验也不够丰富。
本研究旨在观察托伐普坦治疗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托伐普坦治疗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前,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常常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死亡率增加。
托伐普坦是一种首个获批用于治疗低钠血症的药物,但其在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尚不清楚。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这一患者群体的治疗情况和临床结果,探讨托伐普坦在治疗心衰合并低钠血症中的作用、安全性及临床效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改善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病情恶化和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目的】1.3 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旨在评估托伐普坦治疗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研究对象为符合入组标准的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患者。
所有患者在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详细的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托伐普坦治疗,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同时针对低钠血症进行相应处理。
托伐普坦治疗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低钠血症则是指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心衰患者常常合并低钠血症,这会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负面影响。
托伐普坦是一种利尿剂,可以减少体内的水分和钠离子,从而治疗心衰患者的水肿,并可能改善低钠血症。
本文旨在观察托伐普坦治疗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托伐普坦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托伐普坦组患者口服托伐普坦,对照组患者口服螺内酯,治疗持续2周。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进行观察和比较。
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均有所提高,但托伐普坦组的心功能等级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托伐普坦组的钠离子浓度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的钠离子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两组患者的水肿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托伐普坦组的水肿程度减轻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尿酸、尿素等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
结论:托伐普坦治疗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并提高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同时可以减轻水肿程度,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托伐普坦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低血钾、疲劳等,需严密监测。
慢性心力衰竭伴稀释性低钠血症100例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和预防慢性心力衰竭伴稀释性低钠血症的临床体会。
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稀释性低钠血症轻、中、重分为三组,均给与限水、吸氧扩张血管、补钠等治疗。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轻、中度稀释性低钠血症能治愈,重度稀释性低钠血症效果欠佳。
结论:稀释性低钠血症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稀释性低钠血症;预防1 资料与方法2008年3月~2011年7月慢性心力衰竭伴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100例,均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1]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血浆钠浓度<135mmol/l且经血液生化、电解质以及尿钠、尿比重等相关检查证实合并稀释性低钠血症。
男77例,女23例;年龄48~72岁,平均61岁;病程0.5~9年,平均5.5年。
冠心病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0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
重度低钠血症(血钠<120mmol/l)63例,中度低钠血症(血钠120~129mmol/l)31例,轻度低钠(血钠130~134mmol/l)6例;疲倦乏力不适61例,头晕头痛10例,恶心呕吐17例,嗜睡表情淡漠10例,谵妄、昏迷2例。
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分级:ⅱ级58例,ⅲ级42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肺血管病变、颅内病变、内分泌病患、严重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等非心源性疾病引起的稀释性低钠血症。
1.1方法:卧床休息,吸氧、限水、硝酸甘油10~20mg/日,酚妥拉明10mg/日,硝普钠12.5~25mg,静脉滴注扩血管强心用药地高辛0.125~0.25mg口服基础治疗,同时对电解质失衡者予以调整。
补钠总量依据如下公式计算:氯化钠(g)=[(142-血钠实测值)体重(kg)0.2]。
首次先补总量的1/3~1/2,其余依据复查血钠结果,分次静脉或口服补充。
控制血钠上升速度每小时0.5~1.0mmo/l,首日血钠上升速度≤12mmo/l,轻度低钠且心功能ⅲ级患者予以食物补充氯化钠5g/日并停用利尿剂;轻度低钠且心功能ⅱ级,首日首选口服补充钠盐5~8g,然后视病情需要再考虑静脉滴注3%氯化钠溶液和呋塞米。
经验交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体会许传龙1,刘晓春2(1.江西省会昌县西江中心卫生院 341000;2.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 HF)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CHF合并低钠血症38例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采用限水并予补充高渗盐水治疗,对血清钠,心力衰竭程度,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稀释性低钠血症显效9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85.7%。
缺钠性低钠血症显效17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5.8%。
结论 CHF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适当补充高渗盐水以维持正常血钠水平,可使低钠血症和心功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充血性;低钠血症中图分类号:R514.61;R59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28194(2008)2021032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 F)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其合并低钠血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
而低钠血症是CH F的重要预后指标[1]。
现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收治的C HF合并低钠血症38例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C HF合并低钠血症的38例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47~75岁,平均(61.2±7.5)岁。
原发病为冠心病16例,风心病8例,心肌病3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
全部病例均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血生化、电解质、尿钠等检查。
纽约心脏病协会(N 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例,Ⅲ级19例,Ⅳ级17例。
38例血浆钠均<135mmol/L,其中血钠>120mol/L21例,115~120mol/L16例,<115mol/ L1例。
临床表现疲乏、倦怠、恶心、呕吐16例,少尿、水肿者10,嗜睡5例,昏迷、抽搐1例,其余无明显临床症状。
心衰合并低钠血症处理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身体各个部位供氧不足。
低钠血症是指体内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这种情况在心衰患者中尤为常见。
因此,对于心衰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低钠血症的原因1. 摄入不足:饮食中摄入钠盐不足。
2. 失水过多: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下失水过多,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下降。
3. 肾功能障碍:肾脏对钠离子排泄能力下降,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或下降。
4.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剂等会增加尿液排出量或影响肾脏对钠离子的排泄能力,从而引起低钠血症。
二、合并低钠血症的危害1. 加重心衰症状:低钠血症会导致水肿加重,心脏负荷加大,从而使心衰症状加重。
2. 增加死亡率:低钠血症是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3. 影响治疗效果:低钠血症会影响药物吸收和代谢,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三、合并低钠血症的处理1. 调整饮食:增加摄入含钠盐的食物,如海带、虾皮、咸菜等。
但要注意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
2. 补充电解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口服或静脉注射氯化钠等电解质溶液以纠正低钠血症。
3.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对于使用利尿剂等药物的患者,需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过度利尿导致低钠血症。
4. 治疗原发病:对于肾功能障碍等原发病,需积极治疗,从根本上解决低钠血症问题。
5. 监测钠离子浓度:定期监测患者的钠离子浓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防低钠血症1. 合理饮食:注意摄入含钠盐的食物,但不要过量摄入食盐。
2. 控制水分摄入量:避免大量饮水、过度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下失水过多。
3. 根据医嘱使用药物:遵医嘱正确使用利尿剂等药物,并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低钠血症等问题。
综上所述,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情况。
对于患者来说,合理饮食、控制水分摄入量、正确使用药物以及定期体检都是预防和处理低钠血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