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伤含现代火器伤的特点(仅供借鉴)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5
好书推荐:《中华战创伤学》军事医学是现代⽣物学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创伤救治⼜是现代军事医学的核⼼内容,特别是未来战争是新军事变⾰背景下的信息化战争,要求卫勤保障必须实现“全维、全程、⽆缝冶。
各种⾼、精、尖技术在军事上的⼴泛运⽤,使得武器的种类、性能及杀伤能⼒均发⽣了巨⼤变化,从⽽导致战时伤病的发⽣机制更加复杂、救治难度更⼤。
与此同时,各种突发事件、⾃然灾害及⾮战争军事⾏动等,对军事医学技术应⽤于和平时期的医学救援提出了更⾼的要求。
转化医学的提出与实施,为平时和战时医疗救治理论与技术的应⽤提供了桥梁并受到空前的关注。
因此,战创伤救治作为军事医学的核⼼内容已成为未来战争卫勤保障的重要领域之⼀,其保障的好坏将可能对战争的结局产⽣重要影响。
据统计,伤后6 h 内,伤员因⼤量失⾎和颅脑伤等死于阵地者约占伤亡总数的50%。
⽽有研究表明,现场有效的快速急救可挽救20% ~30% 伤员的⽣命。
因此,战创伤救治理论和相关技术的普及与提升,对提⾼战创伤救治⽔平⼗分重要。
⽽出版⼀部与现代战争战创伤救治有关的学术专著,对进⼀步提⾼我军战创伤救治成功率和降低伤死率、伤残率,显著提升部队战⽃⼒乃⾄对我军健康保健体系的建设具有⾮常重要的军事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当前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执⾏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战略需求,是实现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冶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措施之⼀。
近年,⼀套科学、实⽤、系统的⼤型战创伤医学学术专著《中华战创伤学》丛书正式问世,这套专著⽴⾜于全军战创伤专业委员会在⼈才、技术与管理⽅⾯的优势,我们以军队著名战创伤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专家为主,同时聘请部分地⽅著名专家共同编著⽽成。
这套专著既是救治技术的集成,也是融战场管理与勤务为⼀体的创新探索,它的出版发⾏,填补了我军在该学科的理论空⽩,标志着我军新型战创伤救治理论体系初见雏形。
《中华战创伤学(11卷)》,共分35篇283章1118节,1 603.3万字(插图3711幅、表格534个)。
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创伤与战伤题库一1、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清创术的晚二期缝合是()A.术后1~2天,创面清洁,肉芽健康,渗液少B.术后4~7天,创面清洁,肉芽健康,渗液少C.术后8~14天,感染控制,创面清洁,肉芽健康,渗液少D.术后超过14天,感染控制,使老化伤口转变为新鲜伤口E.术后超过20天,感染控制,创面缩小本题答案:D2、单项选择题多处伤是指()A.机体同时或先后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致伤因素作用而发生的损伤B.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其中至少有一处可危及生命C.在同一解剖部位有一个脏器两处以上或两个脏器以上的损伤D.由一种致伤因素造成的多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但无危及生命的损伤E.胸腹腔同时发生损伤,并伴有膈肌的破裂本题答案:C3、单项选择题挫伤区是指()A.投射物直接击穿组织或脏器后所残留的空腔B.投射物动能向伤道周围侧向传递,瞬时空腔形成的区域C.挫伤区以外的区域,早期分界不清,数天后分界可清D.伤道空腔内存在有坏死组织、凝血块以及吸入的区域E.充血、灶性肌纤维坏死、血液循环障碍的区域本题答案:B4、单项选择题中度伤是指()A.无重要脏器损伤,暂时失去作业(战)能力,短期内可恢复B.虽有脏器或部位损伤,但不危及生命,丧失作业(战)能力,短期内不能恢复C.虽无重要脏器损伤,但失血多,失去作业(战)能力,短期内不能恢复D.重要脏器或部位伤,伤势严重,有生命或严重并发症的危险E.虽有重要脏器或部位伤,但不危及生命,长期丧失作业(战)能力本题答案:B5、单项选择题下列哪一项不会影响伤口愈合()A.早期彻底清创B.低蛋白血症C.伤口内有异物和坏死组织D.大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E.伤口包扎过紧本题答案:A本题解析: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包括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前者包括伤口感染、异物和坏死组织存留、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制动不足、包扎或缝合过紧等;后者有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或代谢异常)、大量使用细胞增生抑制剂(如皮质激素)、免疫功能低下、器官功能障碍及全身慢性疾病等。
第8章火器损伤-四稿第八章火器损伤火器(firearms)是藉助于爆炸物燃烧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将投射物投出的一类工具。
火器损伤(firearm injury)包括枪弹损伤(gunshot injury)和爆炸损伤(explosion injury)。
这些损伤多见于战时,平时也有发生,在我国因对枪械严格管制,故枪伤的发生率比美国等枪械自由买卖的国家要低得多,但近些年也明显上升。
枪弹损伤和爆炸损伤杀伤力强,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
其法医学鉴定是法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现正逐渐成为法医学及刑事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法医病理学探讨人体上膛线枪管枪创和散弹枪创的形成机制、形态特征及法医学鉴定问题,即应用医学和弹道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投射物(主要是弹头)的运动规律和击中人体后的致伤效应,进而解决法律上涉及的有关问题。
也研究爆炸的致伤机制、爆炸伤的各种形态特征以及爆炸现场和尸体的检验。
第一节典型枪弹损伤枪弹创(gunshot wound)是由枪支发射的弹头或其它投射物所致的身体损伤。
自从1338年人类发明制造枪支后,枪弹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长。
资料统计,1900年至1976年,全世界死于枪弹损伤的达5800余万人。
每年平均约有5万人死于非战争性枪弹损伤,50万人因此受伤。
我国虽有较强的枪支管理措施,但枪击案发生率近年也有上升趋势。
根据公布的统计数字,1995年持枪犯罪大幅度增多,全年共有持枪犯罪案件3901起,比1994年上升21%。
特别在边境地区较高,枪创的死亡率可高于30%。
枪击案件的性质多为他杀,诸如由于报复、纠纷、抢劫、武装走私等。
自杀和意外事故,包括枪支走火,误伤和防卫等也时可遇及。
一、枪弹结构与损伤机制(一)枪械的类型1.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军用枪、警用枪、运动枪、民用枪、自制枪。
(1)军用枪:包括步枪、骑枪、自动步枪、冲锋枪、突击步枪和手枪,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率高、结构精密、性能良好。
(2)警用枪:包括手枪、自动步枪和步枪,具有便于隐蔽的特征,主要有手枪和自动步枪、步枪等。
平时火器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陈海萍;俞文雅;刘威;张鹭鹭【摘要】目的分析平时火器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特点,为医务人员改善火器伤的医疗救治水平提供科学性建议.方法通过调查15例平时火器伤患者的病历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平时火器伤中男女比例为6.5∶1,高发人群为35 ~44岁和15~24岁.头部是最常见的伤部,异物存留的发生比例为46.7%.火器伤患者中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为100.0%,骨折和骨关节损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比例分别为40.0%和13.0%.火器伤患者中重伤和危重伤所占比例分别为6.7%和13.3%.患者院前时间和住院天数普遍较长,53.3%的患者治愈出院.结论火器伤的防控和救治时应综合考虑人口学特征、受伤特征和创伤救治因素,关注头部创伤和多发伤救护,缩短院前时间,早期预测和防治失血性休克和意识障碍等并发症.【期刊名称】《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年(卷),期】2019(026)001【总页数】5页(P5-8,20)【关键词】平时火器伤;流行病学特征;救治;转归【作者】陈海萍;俞文雅;刘威;张鹭鹭【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上海200433;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上海200433;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上海200433;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火器是指借由爆炸物燃烧时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将投射物投出的一类工具,由火器造成的人体损伤统称火器伤(Firearm Injury)[1]。
2016年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National Trauma Data Bank,NTDB)年度报告数据显示:861 888位创伤调查对象中,火器伤导致的年度致伤人数为36 325人,其中死亡人数为5 557人,火器伤致死率(15.3%)远高于跌伤的致死率(4.37%)和交通伤的致死率(4.62%)。
现代火器伤致伤机理及创伤弹道的特点一叼火尝1仫女强伤蛸…?讲座?现代火器伤致伤机理及创伤弹道的特一.现代火器伤的致伤机理现代火器伤致伤机理是投射物与机体二者相互作用的物理,病理和解剖的复杂变化过程.迄今为止.尚没有确切完善的理论解释但由于创伤弹道学研究的深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观测手段的改进,目前对投射物致伤过程与作用方式的认识在莲步加深并日臻完善,.现将下列几种理论介绍如下;(一)直接损伤作刚投射物穿入组织时有两种作用力其一是前冲力.沿弹轴前进,直接破坏组织.造成贯通伤或盲管佑.并形成水久伤道;其二是侧冲力.它与伤遭呈垂直.向伤道四周扩散.井开j成瞬时空腔.可造成四周软组织和骨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是长骨的横断或小斜面的间接性骨折).(二)水粒子运动学说早在1848年法国学者Hugier认为.弹头对机津组织的”爆炸”效应是由于水粒子扩散作用即投射物将动能传递给周围组织的披体微粒.使其加速.象继发性的投射物一样迅速离开佰道.向四周扩散产生”爆炸”效应. 使伤道周围组织呈广泛性损伤.继之在l874年Kocher用弹头射击装有麻布的密闭的铁盒时发现.装干麻布的铁盒默有简单的穿孔.而装湿麻布的铣盒发生了炸裂.此后相继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类似的实RoQ2r.2年『’口2验证明.组织内的”爆炸”效应与水粒子运动有关.因此,提出了水粒子加速理论笔者以7.62ram和5.56mm枪弹射击离体的狗头颅;如果将脑组织从枕骨大孔取除后,射击颅壳.仅显简单的入,出口i对含有脑组织头颅射击时.刚整个头颅崩碎这种爆炸效应,说明脑组织具有较大的粘滞性(三)脉动性瞬时空腔作用1898年WoodruH将海洋工程学的概念应用于刨伤弹道学,并提出用空腔形成的理论僻释投射物穿过组织产生的”爆炸效应这一物理现象.l935年Callenson用猪,羊及蘸拟介质(陶土,锾盒)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提出了空腔形成的预见,但未得到证实.直至l941年Black等首次用高速摄影的方法证实了瞬时空腔的存在.并认为”爆炸”现象是因为在介质内产生一个瞬时空腔所致.其后各国学者对瞬时空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于形成过程.一般认为,高速飞行的投射物穿入组织时具有很大的能量.以压力波形式压缩伤道周屡组织.使其迅速移位.从而形成比原发伤道或投射物直径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空腔.它的聪胀作用.是由于环境压力与组织内部压力间的压差造成的就活体组织和模拟介质(肥皂,明胶)而言.因为周屡介质的强度阻止丁空腔继续膨胀.继之在组织弹性作用下.空腔收缩.如此的嘭胀与收缩在数十毫秒钟内有7~8次.故也将其称为脉动性空战刨伤参考资料1997年第26卷第1剐腔.空腔的急剧膨胀与收缩使伤道周围组织受到牵拉,撕裂与震荡.造成广泛不均匀的损伤.瞬时空腔的致伤效应,取决于投射物传递给组织的能量及组织本身的生物,物理力学特性.一般地说,投射物速度越快,穿透的介质越厚(伤道长),它在组织内越不稳定(翻滚,变形,破碎)传递给组织的能量越多,空腔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脉动的次数也越多. 肝,脾,肾脏及骨骼不如肌肉富有弹性.肺脏量也具有一定的弹性,但它是含气组织,密度较小弹头在这些组织内产生的瞬时空腔及其波及的范围均不如肌肉明显由此可见,瞬时空腔的形成及其大小是有一定的条件的.瞬时空腔的特征可以反映伤道损伤程度与范围但空腔影像的影响固素较多,瞬时空腔本身主要是对组织的牵拉.震荡作用一在弹性较大的肌肉中表现最明显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将其推论到全身各个部位.更不可将空腔理论简单地解释为投射物的全部致伤原理.(四)压力波的致伤作用投射物以很高的速度穿入机体时.一部份能量以压力被的形式传递给组织和器官. 它在组织内.1500m/s左右的速度传播.当压力傲通过不同声阻抗(波速与介质密度的乘积)介质的界面时.会产生反射和折射.波的反射与叠加即可引起各种不同的损伤. 1.压力波对含气组织’啼脏)的作用;由于组织内气体压力变化遵循气体状态方程(PIVI—P2V2),故压力波作用时,肺泡先被压缩.其内部气压急剧增高.使肺泡内的气I奉迅速膨胀.导致肺泡破裂.气体渗于肺畦表层将肺膜顶起,形成肺大泡,并可使肺做小血管破裂.引起肺出血.严重者可发生肺破裂.但由于含气组织密度较,J,.瞬时空腔的嘭成及其损伤作坩也较小.2.压力波对含液组织(胃,肠,膀胱)的致伤作用;由于液体压缩性小.与气体相比压力波传播速度,衰减慢.使组织内压力急剧上升,同时压力波碰击组织界面时造成反射, 叠加.进一步增加了压力渡的强度.导致组织更严重和广泛的损伤.实验发现.高速投射物射击狗腹腔上部或下部,可见整个肠道广泛性出血与破裂的间接伤3.压力波对实质脏器(肝,脾,肾)的致伤作用;由于实质脏器密度高.脆性较大.当压力渡的强度超过组织的拭拉强度时+组织纤维带被拉断.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裂4.压力波对骨骼的致伤作用;骨骼主要是由骨细脆和骨问质组成.间质中台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羟磷灰石组成的复台材料.肄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它既能避免硬材料的脆性破坏,叉能避免软材料的过早屈服.压力波作用骨骆时.骨骆质点被加速.发生弹性变形.如果压力波较强.使骨骼变形应力超过其断裂极限.则可导致骨折,(五)决定伤情的主要因素影响伤情的主要因素有二:武器和人体解剖结构.1.武器因素指投射物(弹头,破片)的速度,质量(重量),形态结扮和稳定性等诸因素的影响.(1)速度投射物之所以有致伤力.是困其具有动能.而动能是速度赋予的.一般地,说,速度越快,动能越大.损伤越重.在战场上,碰击』,{本的速度低于50m/s的投射物.不会穿遥皮肤.大于200m/s可形成各种类型的损伤用0.7g钢球不同速度致伤狗双后肢.低速(555m/s)和高速(1448m/s)的坏死组织清除量相差{几倍.伤腔容积差几倍(丧】).充分显示速度在致伤中的作用.60年代越南战场上美国陵Hj高建小口径5.56mm 怆弹看.De—meatch曾夸张地将高速干1『低速所致的损伤.比作50琢度烧伤和一枰开水所致的烫份:但近些年来美国Fachler等人提出低速弹(-¨4m/s)也可形成瞬时空腔的.观点.说明速度并不很重要但他忽略了瞬时空腔的特征(大小,形状,脉动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间长短)与速度有密切关系,而这些特征显现的程度又与组织损伤的性质和范围紧密相连.在相同条件下,5.56mmMI93弹头比7.62mm弹头所致软组织伤口面积大几十倍这主要是前者的速度快,质量轻,在组织内的阻力大.易翻滚变形和破碎.因此,速度是致伤的重要因素,不是唯一因素.速度的作用是受与其相匹配的质量,形状,结构等因素所制约,任何脱离相关因素和介质条件,而孤立地谈速度,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某种程度的片面性.表L0.7g钢球不同速度致伤狗后肢效应碰击速度胡:死组织清除量(g1伤道客积(cm) (2)质量投射物的动能与投射物质量成正比,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因此,投射物的质量也是影响伤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当速度相同时,质量大几倍,动能即大几倍质量越大,在介质中克服阻力,保存速度的能力越强,贯穿组织也越深,造成的损伤就更为严重.当小质量破片穿入组织时.速度越高,减速越快.能量释放也越快.如碰击速度为1.450m/s的小质量钢球,穿入组织初期的速度衰减为4O.当这种小弹片在组织骤然减速时,即有大量的能量释放在伤道入口较短的距离上.因而造成浅而宽的伤道..应该指出,能量固然是决定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但碰击能量大,并不意味着向组织传递能量就多.而能量传递(即组织吸收的能量)的多少和能量传递率(碰击能量/组织吸收能量)对损伤更具有重要意义.高速小弹片不仅可以传递更多的能量.而且能量传递功战剖伤参考资料1997年第26卷第l期率也更大(即单位时问内传递的能量).在用I.03g钢球致伤猪的后肢实验中,伤道长度相近.速度由407m/s增大到I512m/s,速度仅增加到原来的3.7倍,传递能量增大到9.2倍,而能量传递功率却增大到37.6倍.高速小弹片之所以致伤严重,就在于此. (3)稳定性致伤弹在飞行中的稳定性和它在穿1人介质时的性态,是影响组织损伤程度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弹头在飞行中稳定是靠枪膛内来福线的作用,使弹头高速旋转曹进,称自旋,其自旋率200000转/分,依靠自旋保持与调整弹头稳定朝前的位置飞行. 但自旋很难保持弹头在密度大于空气8OO倍帕人体组织,水和肥皂等介质中的稳定性当鼻头击中稠密组织后,其章动角(弹轴与速度方向线的夹角)就会迅速增大,其增大值与初l蚰章动角(弹头初始碰击目标的章动角)之值威正比.当初始章动角分别为t/4和l度时.弹要射入I20mm水中的章动茸约为2.5和l0 度.弹头章动角的这种变化,将导致弹头减速鏖增加.如章动角为I6度时,减速度增加盘5倍.章动角增大到64度时,减速度可增触25倍.用7.62mm弹头,以碰击速度为725m/s射击狗双后肢,伤道出,入口面积之比为I.4I,坏死组织清除量为48.5g,如在狗后肢前面放置186mm厚的肥皂块.以同样弹头稠相近的速度致伤.当弹头穿过肥皂后,碰击狗后肢的速度只有57Om/s,但狗后肢出,入嘧面积之比和坏死组织清除量分别增大LO 倍和3倍.这种扩大了的效应,显然是因弹头射经肥皂减速后,增大了章动角.从而使弹头不稳,以更大章动角射入狗后肢,造成严重的倒伤.由此可见?.初始章动角越大.减速度越太.减速度越增加.章动角也随之增大,甚至太于9O度或180度.弹头发生翻滚,弹头翻灌容易变形和破碎.实验证明.弹头翻滚与不战剑伤参考资料1997年第26卷第l期翻滚,破碎与完整,能量传递,出入口的比例, 伤腔容积都有明显差别(表2).因此.5.56mmM193弹头之所以比7.62mn’1弹头损伤严重.主要在于该弹头容易翻滚,变形与破碎许多实验报遭.5.56mmM193弹头破碎率多达50%~7o;.表2弹头在组织内的性态对损伤的影响(4)投射物的种类:枪弹: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尖形弹,弹道系数(BallisticCoefficient)较大(即克服空气中阻力的能力),飞行中阻力较小,减速慢,射程远.穿透力强,在稳定飞行弹头中传给周围组织的能量较少,这种枪弹用得最广(步枪, 呻锋枪);二是钝形<圆形)弹,多为手枪弹.其弹道系数较小,飞行中阻办大.减速快.穿透力差.但传给同围组织的能量多因此,近距离内致伤力较大.弹片t炮弹,炸弹,手榴弹,地雷,破片的形状不一.太小各异.其断面比重(投影面积/ 授射物重量)较枪弹大.飞行中阻力大,减速快因此.与重量相同的枪弹比.尽管其初速大,有效杀伤距离远不如枪弹.破片的形状不同.穿入肌肉形成的伤道吾有差别.三角和方形破片,入口大.皮肤呈不规则破裂.形成浅而宽的倒喇叭伤道.盲管伤可达80以上;球形破片入口一般为边缘整齐的圆孔.其直径咯大于球径.如速度在1O00m/s以上时.入口也较大(为出口的十几倍)由于钢球表面光滑.在体内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容易改变弹道方向,形成迂回曲折的复杂伤道.造成多个脏器损伤:圆柱形破片俦遭介于球形和三角形之间.上述四种形状破片.穿入殉腿的能量传递和速度的关系:球形和圆柱形破片呈平方关系.三角形和四方形刚近立方.因此.形状对损伤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组织结构与部位(1)组织解剖特点:弹鼍或破片的致伤效应,随人体组织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骨髂密度最大.损伤最重.皮肤的密度捉次于骨髂.人体皮肤具有丰富的弹性和韧性,故消耗弹头的能量转多.文献报告,穿皮肤的临界速度在50m/s以上.弹头穿透皮肤受到的阻力比穿透同样密度肌肉的阻力大40%左右.实验条件相同.弹头穿透皮肤时.碰击速度越太皮肤吸收能量的效率愈低.如速度500m,%. 皮朕吸收能量为18i.速度增至1400m/s.吸收能量仅为3.质量大,速度慢的投射物,皮肤吸收能量多.入口较大,并在伤口固围皮肤可见苍白缺血和红晕区(2)受伤部位厚度.电就是伤道长短,对损伤程度有煎要关系如击中大腿或肌肉较丰满部位.弹头在组织内径路较长容易失稳. 能量消耗大.损伤重,侮道复杂;若射击手掌或脚掌.组织很薄.街道短.投射物一穿而过, 仪显示简单的凡,出口,损lf}j较轻.二,现代火器伤创伤弹道特点(一)伤口,伤道类型1.贯通伤既有入口,也有出口.入,出口大小一般有三种情况.出口大,入口小:多见于枪弹伤.当前小口径枪弹的出口可比入口大几十倍,呈喇叭状伤道.入口大,出口小:发生在弹片伤.由于弹片的阻力太,减速快,其大部分的能量被入口附近的组织吸收,破坏力强,故入口大于出口高速小质量弹片常致成浅至宽的伤道,容易致残.弹头于近距离(5m以内)致伤,由于其冲击力大,皮肤撕裂不整,并可见皮肤厨围火药痕迹.也可呈入口大于出口.入,出口均小:弹头朝前正位穿过皮肤,不破坏入,出口处皮肤的收缩力.常造成同等大小的入,出口.但要特别指出:当组织较厚, 伤道较长,弹头的能量大部分消耗在伤道内时,其入,出口虽小,而深部组织的破坏则很严重.临床特点是,无活动性出血,而伤口总有少量鲜血流出,无骨折,怛软骨组织肿胀明显,遇此情况,切勿被入,出口的假象所迷惑, 应提高警惕.2.盲管伤有入口无出El,多见于弹片伤和较远距离的枪弹伤.组织损伤程度视组织吸收能量多少而定.如果具有很大能量的弹头突然停留在组织内,弹头全部能量都消耗在组织内,它的破坏非常大.所以在回一条件下.盲管伤比贯通伤还严重.3.反跳伤入口和出口集中于一点的浅表伤口.多是动能较小投射物击中人体后被弹回所形成的伤,称反跳伤.如遇动能量大的投射物撞击硬目标后,反射致胸部浅颅时的反跳伤,往往会使它的下位组织和器官出现明显的损伤.4.切线伤投射物沿体表切线方向穿过,形成拽表沟槽状伤道通常是能量较小. 损伤不重.但近距离致伤弹头能量较大时,也可使深部组织和脏器严重损伤.例如背部软组织切线伤.有时可致数根肋骨骨折,台并肺战剖伤参考资料[997年第26卷第l期出血及血气胸.因此,切线伤的伤道并不复杂.但可致重要组织和脏器产生损伤,救插时需特别注意.(二)伤道的病理形态火器伤不同于其它创伤.在于它有特殊豹病理分区,即原发伤区,挫伤区和震荡区.(三)伤道的感染所有火器伤的伤道都是污染的,其原因::1.伤口周围污物的沾染.如伤员的皮肤,衣服碎屑,同围环境的泥土,砂砾等.2.投射物穿凡组织时,可将污物带入伤道内.3.致伤时瞬时空腔内产生的负压可将污物从出口吸入至伤道内.以56式7.62和5.56mmM193两种弹头射击30era厚的肥皂块的实验中发现,放置在弹头出口处的收集箱内的木屑及棉花,可倒吸入肥皂腔内,深达15~20cm;用同样枪弹射击l,狗的双后肢时,其入,出口部涂抹特异的牯质沙雷氏标志菌,伤的即刻和伤后6小时检查,均发现这种标志菌从伤口两端进入伤腔,这表明,火器伤的污染与致伤时瞬时空腔的负压作用有密切关系.4.投射物本身沾有细菌带入组织内.以前有人提出,弹头出枪口时它的温度很高,可以达到无菌.但实验证明,用事先污染细菌的弹头射入营养明胶块后,其弹道内仍可见该种细菌生长.因此,弹头高温可以灭菌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伤道污染的形成及发展.与伤道损伤的性质,范围,伤道污染程度以及对刨伤处理是否及时,正确,适当有重要关系.(四)现代火器伤的基本特点1.损伤广泛现代弹头,破片的弹道特点主要是初速快,能量高.致伤时.由它所致的瞬时空腔内的压力很大实验证明,在伤道附近可这11OkPa/em.而在距伤道1Ohl2cm 处,尚有近20kPa/cm.因此,伤道损伤相当广泛.不仅伤道周围组织损伤严重,而且还可战剖伤参考资料1997年第26卷第l期波及离伤道较远的部位.四肢火器伤软组织是呈大块缺损性破坏,损伤范围广,筋膜阿酸的分离.筋膜下出血,血肿,肌束坏死荨霉瑶及整段肢体,并常见剑腔内由俩冲力所囊鳃问接性骨折.小质量枪弹和小质量破片伤及肠壁时,伤道原发性坏死区宽度为2cm+震荡区宽度可达4cro; 颅脑损伤时.原发损伤坏死区宽度1.0~1.5cm,而分子震荡区可波及整个大脑.这种广泛性损伤.有人称之为挫伤综合征,这是现代火器,特别是高速小质量枪弹和破片致伤的突出特点之一.值得提出的是,在高速小质量球形破片致伤中.常造成浅而宽的软组织损伤.Crne 报道,以直径6.35ram,速度750m/s和直径3.18mm,速度1940--~SSOOm./s的锕球射击2O%明破的研究中发现,应用更小钒球直径(3.18代替6.35ram)时r尽管碰击能量相近或更大,但伤道都表现为浅而宽+同时钢琏穿入深度也有所降低这反应了较小的钢球比大而速度较低的钢球,在较短距离内能释放出同样能量笔者在以0.13,0.44,O.7和1.O3克的四种质量不同,碰击速度在457~15OOm/s之间的钢球,对狗双后肢敬组织(约12cm)的实验中也证明,所有的入口面积比出口面积大2~9倍.入,出口面积比倒随速度的加快而增大.速度在10o0~1500ms时, 多呈浅而宽的损伤实验结果表明,当高速投射物穿入机体时,由于遇到阻力较大的肌组织而减速..在急剧减速时,投射物呈横向运动,预造成较浅而广泛的损伤.这类损伤容易造成残废因此,在六,七十年代越南战争中所描述的铜球弹伤特点之一.是伤口小的论点直得重新认识.这种伤口小.很可能太多在较远距离上钢球能量已较低.钢球表面光滑.穿入后.皮肤收缩,故伤口很小,但尚不能笼统认为伤口小是所有钢球弹伤的特征.实验证明,凡能量在78焦耳(8kg?m)以上的.即使是直径3.175mm小钢球,都能造成比钢球截面积大1.5~2.5倍的伤口.因此.弹头,破片的研制有向高速,小质量方向发展的趋势.2.伤道复杂由于小口径枪弹和小质量破片损伤范围广,可同时伤及多种组织和器官+其解剖结构多被破坏.钢球是一光滑的球体,特别是其质量较轻,速度较慢时射入体内遇到阻力容易改变方旬伤遘弯曲,很不规则若射人体腔,可使多种脏器损伤.如有伤倒,由左腰部射入+伤及左肾,结肠,脾脏, 胃底,继而穿透横膈及肺,发生血气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这是一般火器伤所罕见的3.多处损伤当前,步,机枪及榴弹的杀伤密度和杀伤面积都明显增大.所致多处伤也大为增多.一个伤员身上可多达140余处伤口,海湾战争中每一伤员平均伤处为9 处,比6O年代越南战争时期增加6~7倍.这种类型的损伤.常见于破片的杀伤榴弹所致弹片伤.尽管在外科处理上尚无特殊之处.但几个并不严重的单一伤台并在一起,会造成较大的缺损.且往往需进行截肢,因而残废率增高.如果多处内脏损伤(或称之为多发伤). 则严重性大大增加,死亡率也增高.参处损伤不仅在处理上难度大.费时多.而且消耗的物资也多,一般要比枪弹伤多3倍.因此,多处伤是影响外科处理的特点之一’4.感染严重现代火器伤的伤口污染多较重+已如上述.小口径枪弹和小质量破片致伤时,由于形成的瞬时空腔的负压作用.促使周国环境的细菌异物等,更深,更多的向伤腔内侵入.加之伤道组织广泛而严重的组织损伤.更适于细菌繁殖.因此.可设想.现代火器伤的初期感染常比以往战争更为严重这种严重的感染.在多处伤时更为突出实验发现+多发伤的局部组织对葡萄球菌的耐受性.俺为相同部位单一伤的l/3~1/6.临床资料也证明+多处伤时.化脓和脓毒症的发生率增高到33,”-’45.——一一(五)各部位损伤特点1.肌肉(骨骼肌)损伤肌肉损伤情况与其受伤时功能状态有很大关系松弛肌肉受伤时,多形成狭窄的裂缝状伤道;紧张状态下受伤时,常造成大面积破坏.这是与肌肉的坚实度的改变有关.在高速投射物穿过肌组织时,由于瞬时空腔的脉动造成广泛性损伤; 另外,在瞬时空腔膨胀时,使介质粒子缒内层移动,和位于弹头前面及与弹头接触的那部分粒子”松脱”后,分子层的涡流运动可使破裂和断裂的组织变成碎屑.故高速枪弹致伤的伤口,呈缺损性损伤.以5.56mm弹头致伤狗腿时,见有较多肌肉小碎块从伤腔中弛出6~7m远.伤道成一个很大的腔洞,能够切除的组织反而不多.肌膜下广泛出血和大小不等的血肿可累及整块肌肉,伤道内组织损伤呈不坶匀的分布,正常与坏死组织区有参差交错,难以区分界线,给清刨术带来很大困难,也是战伤处理上,禁止初期缝合的重要依据之一上述病理变化,是否与肌肉的肌膜包裹,并形成肌间隔,组织密度和弹性不同的解剖特点,使伤道内压力波分布不均,增加了组织间的切变效应所致机械性损伤有关,有待深入研究.2.血管神经损伤血管弹性较大,不易撕裂.其损伤程度,同样与弹头的速度和能量有密切关系.Amato等对犬的离体动脉实验发现.低速投射物穿过血管前,将血管轻轻向前推动并拉紧或推向一旁,不形成空腔;高速投射物射击时,可整齐地切断血管.并形成瞬时空腔.此空腔可压挫动脉断端.笔者曾用5.56mmMl93弹头射击新鲜人尸大腿软组织,经高速x线摄影机拍照发现,随瞬时空腔扩张股动脉向入口侧牵拉星弓形.同样弹头射击犬腿时,也发现伤前用腆代苯造影的坐骨神经明显被牵拉向入口俩移位.肉眼观察可见神经鞘膜下广泛出血.镜检可见纤维。
后方医院火器伤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李主一
【期刊名称】《人民军医》
【年(卷),期】1990()11
【摘要】一、后方医院火器伤的特点 1.成批的重伤员多,但需要急救处理的少。
各种火器伤经过前方分级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多为重伤员,需要专科治疗。
轻伤因无重要脏器伤,没有生命危险,暂时失去作战能力,经过各分级治疗后,有部分极轻伤员已归队作战,其余轻伤员在师救护所或一线医院分别留治。
【总页数】2页(P7-8)
【关键词】后方医院;火器伤;处理
【作者】李主一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创伤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6.5
【相关文献】
1.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与后方医院处理分析 [J], 吴雪晖;许建中;王序全;周强;唐康来
2.汶川地震肢体创伤后方医院处理原则与要点 [J], 裴国献;陈滨;胡稷杰;任高宏;魏宽海
3.现代战伤特点和口腔颌面部火器伤处理原则 [J], 谭颖徽
4.颌面部现代创伤弹道学特点和火器伤救治原则 [J], 谭颖徽
5.海水浸泡火器伤的特点与救治原则 [J], 韦兴;侯树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器伤的初步抢救【概述】火器伤(firearm wounds)是指经过火器发射的物体击中人体所致的损伤。
火器(firearm)专指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投射物的武器,如枪、炮、炸弹、手榴弹、地雷等。
当高速投射物(>800m/s)击中机体时,其损伤机制与病理改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1.致伤机制可分为4种机制:(1)直接损伤:火器投射物在侵彻机体过程中,其前冲力能直接挤碎组织,形成原发伤道。
(2)压力波损伤:投射物穿入机体时,部分能量以压力波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组织,致伤道以外周边组织损伤。
(3)瞬时空腔损伤:由于其能量大,在运动过程中还挤压周围组织,形成比原发伤道直径大数倍至数十倍的暂时性空腔,腔内呈负压,数毫秒后周围组织回缩,可造成组织撕裂和污物吸入。
(4)水粒子加速损伤:投射物还可将动能传递给伤道周围组织的液体微粒,加速后极快向周围扩散,造成更广泛的损伤。
2.局部病理改变可分为3个区域:(1)原发伤道:为一不规则腔隙,内有失活组织、异物、血液和血凝块等。
(2)挫伤区:紧接原发伤道,2~3日后炎症明显,并发生组织坏死。
坏死组织脱落后,原发伤道扩大成继发伤道。
(3)振荡区:围绕挫伤区,主要由于受侧冲力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所致,可有充血、水肿、血栓形成等。
【判断】1.了解伤情包括致伤武器、受伤的时间、地点、部位等(1)致伤武器:了解武器的种类,通常为枪类和爆炸类。
枪类武器中,步枪弹的损伤比手枪弹重。
爆炸类武器中,破片多,装药量多的武器比破片少、装药量少的武器损伤重。
(2)受伤时间:受伤时间越短,治疗时间越早,则可显著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
如清创时间通常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超过12小时应做延期清创术。
(3)受伤地点:如果在倒塌的建筑物中受伤,常合并有颅脑、胸、腹等多处伤。
如果在泥塘、水沟等处受伤,伤口常受到严重感染。
(4)受伤部位:头、颈、胸、腹部的火器伤,常较四肢伤严重。
伴有大血管伤的四肢火器伤比未伴有者更严重。
现代战伤救护的研究进展分析在当今时代的战争中有着层出不穷的杀伤性武器,其中如爆炸性、高速轻型、激光、燃料空气炸药等多种武器,而从战伤的种类来说,因为会有多种冲击伤、多发伤、机械伤等增加,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次声、激光等损伤情况增加。
为了保证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提供参考,文章结合自身相关经验和研究,阐述当前现代战争的致伤特点,探讨不同环境下现代战伤救护。
关键词:现代战伤;救护;急救所谓战伤,主要是在战斗中因为武器对战斗人员造成直接、间接的损害,或者是战斗行动、战争环境对战斗人员产生的损伤。
而在当今时代的现代战争中,如基因、化学等多种武器的投入使用,会造成非常复杂的伤情,并且新型战伤的类型也在不断增加,从而战伤救护工作的难度也大幅度增加。
而战伤急救工作包括在现场的急救、紧急救治,主要进行挽留生命、预防致命并发症、保留肢体等方面工作而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从而为安全之后送伤员到高级医疗机构而进行抢救提供必要的保障。
针对现代战伤救护工作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升我军战伤救治的整体水平,并且伴随人工智能、远程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现代战伤急救器材、自动化、信息化等系统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
同时军队医护人员也需要提高对现代战争的认识,针对不同环境中的伤员伤势、伤情有良好的掌握,从而开展有效的战地救护。
1、现代战争的致伤特点1.1武器多样化在现代战争中,主要的伤害来自炮弹、航弹等爆炸物器等,与此同时,远程打击、精确制导、超视距等作战样式也在不断翻新,再者如贫铀炸弹、燃料空气炸弹、石墨炸弹等在现代战争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再者如激光武器、气象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等新型武器也层出不穷。
诸如此类新型武器均具有非常大强度的杀伤力,并且一旦致伤,作用时间长且伤亡机制复杂,各种类型的新伤增加,例如在波黑、科索沃战争期间,仅仅在爆炸伤方面的发生率就超过80%。
1.2致伤特点多元化由于在现代战争中,各种新概念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灵巧武器的广泛应用,各种类型的新型战伤屡见不鲜。
火器伤
火器伤的概念:凡是以火(炸)药作动力的兵器所致的损伤,统称为火器伤。
一、现代火器的变化:
1 打击目标的变化:人员为主向车辆为主,进而发展为地对空和空对空远距离的空间战。
2 现代火器的动力:多以化学能-火(炸)药为动力。
近年有向电磁方向发展的趋势。
3 杀伤因素的变化:机械性破坏发展到冲击波、爆轰波和热力等多因素同时或相继致伤。
4 战术、技术性能的变化:
杀伤威力提高4~5倍,
杀伤面积扩大6~7倍,
命中率提高,
多功能结合:一炮多用,一弹多用。
二、伤情结构的变化:
1 各类火器伤比例结构的变化:弹片伤的比例增多,枪弹伤的比例减少。
2 伤、死比例的变化:变化不大。
阵地死亡率仍较高。
3 伤情结构变化:多发伤比单一伤增加3倍,头、胸、腹重要部位伤增多,重度和极重度伤增加。
4 伤残率的变化:迅猛增加。
三、现代火器伤的致伤机制
1 直接损伤
2 水粒子运动学说:即投射物将动能传递给周围组织的液体微粒,使其加速,像继发性的投射物一样迅速离开伤道,向四周扩散产生“爆炸”效应,使伤道周围组织呈广泛性
损伤。
3 脉动性瞬时空腔作用:空腔的急剧膨胀和收缩使伤道周围组织受到牵撕扯与震荡,造成广泛不均匀的损伤。
4 压力波的作用
四、现代火器伤的特点:
(一)现代火器伤的基本特点:
1、损伤的广泛性与不均匀性:除局部伤道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外,常见的广泛性的损
伤有:
1)出现远离伤道的肌膜下血肿、出血,甚至肌肉坏死。
沿肌纤维走行方向的出血波及范围可以很大,如不充分切开包裹肌肉的筋膜,发生筋膜综合征的机
会将增多。
2)投射物虽未触及骨骼,但可发生间接性骨折,其特征是横断或小斜面骨折;
3)伤道外组织器官的损伤
2、损伤的多发性:多部位伤发生率增加的同时,心、肝、脾肺肾等多组织器官损伤
的发生率也增加。
3、伤道的复杂性:多组织器官的损伤,弹道的曲折多变。
4、感染的严重性:伤道污染严重,及组织的严重挫伤、伤道复杂,战斗人员高度应
激状态,失血、脱水、免疫功能抑制等,也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因此,创伤感染一般较重。
由于细菌感染在火器伤后的潜伏期为6~8小时。
故在细菌相对静止期伤后6~8小时内进行清创,是控制感染的最佳时机。
(二)局部软组织伤道特点:
1、伤道类型:1)贯通伤:既有入口,又有出口的伤道。
2)盲管伤:仅有入口而无出口的伤道。
投射物常停留在体内。
3)切线伤:入口和出口与体表呈切线位的伤道。
伤区表浅,但有时可
有深部组织的间接损伤。
4)反跳伤:入口与出口在同一点上,体内无异物存留,损伤多表浅,
程度轻。
2、伤道病理分区:原发伤区、挫伤区、震荡区
(三)不同部位组织、器官损伤的特点
1、皮肤组织:多为直接切割伤、穿透伤,外观多为皮肤破裂、丢失、残卷和内翻。
皮肤再生能力,在清理时尽量保留。
2、皮下组织:除丢失外,挫伤区组织内充血、出血、水肿明显。
是异物残留的主
要区域,清创时应认真清理剔除。
3、筋膜、肌腱组织:常发生撕裂或离断性损伤。
4、肌肉损伤:松弛肌肉受伤时,多形成狭窄的裂缝状伤道,紧张状态下受伤时,
常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5、血管组织:大口径的血管多为洞形或破碎、撕裂伤;较小口径的血管以断裂伤
多见。
压力波可致远离伤道的血管内皮损伤。
6、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的断裂、神经轴索中断、神经功能障碍等。
7、骨组织损伤:管形骨常呈粉碎性骨折,碎片可致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性损伤
8、颅脑损伤:除原发伤道,常有对冲性脑挫伤和冲击震动性损伤,感染率高。
9、颌面部损伤:因血管丰富,止血困难,伤后出血多,休克发生率高,常合并舌
损伤,咽喉、气管损伤等。
10、肝组织损伤:易损伤,肝损伤的早期死亡原因常是出血性休克,稍晚多死于胆
汁性腹膜炎、继发性出血几感染等。
11、肾组织损伤:肾功能障碍。
12、肺组织:组织损伤局限。
易受冲击波作用,导致水肿和出血。
13、胃肠组织:可致远隔部位破裂或内膜损伤。
认真检诊,防漏诊。
五、现代火器伤的救治原则:
(一)现代火器伤的初期外科处理原则:
1、全面了解伤情,分清轻重缓急:在全面了解伤情的基础上,应重点监护伤员的生
命体征,对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出血不止或上止血带的伤员,优先处理;休克
伤员须在伤情稳定后清创。
2、尽早清创:在伤后6~8小时内尽早清创,越早效果越好。
3、充分暴露伤道:防漏诊误治。
4、严禁初期缝合:必须坚持清创后开放引流3~5天,在视伤口情况延期缝合。
初期
缝合仅限于面部、手和会阴等。
5、保守治疗:用于入口较小,无重要组织、器官损伤的简单贯通伤,没有胸壁血肿、
骨折、开放性气胸和大的胸内出血的胸背弹头或破片伤,表浅多发的低速小破片
伤。
处于休克或濒死的伤员不宜清创。
(二)不同损伤组织的处理重点
1、大块软组织的缺损:可选择皮瓣、肌瓣及肌皮瓣早期覆盖伤口,有助于缺损修
复。
2、肌腱损伤:简单修剪,有时可初期缝合或移植。
择期选择性重建。
3、周围神经损伤:有神经干鞘膜下出血、水肿的,清创时应打开鞘膜减压,清除
血肿。
有神经部分损伤或断裂的,应记录,供再修复时参考。
4、血管损伤:重要的动脉,及早缝合,次要动脉,可结扎。
主要动脉缺损过多,
可用健侧静脉移植。
血管修复后,要用邻近的肌肉或软组织覆盖。
5、长骨骨折:清创时将污染严重的远离原位的小骨片祛除,原位的大骨片保留,
良好固定。
(三)感染伤口的处理:一般不进行彻底清创,可切开深筋膜解除深部组织的张力,保证引流通畅。
不过多的操作,以免扰乱或破坏机体防御屏障,使感染扩散。
(四)火器伤伤口的延期处理:
1、火器伤伤口的延期缝合:在清创处理后4~7天,伤口已有少量的肉芽组织形成,
如创面无大量的脓液或渗液,周围组织无明显的炎症,可缝合伤口。
可一期愈合。
2、火器伤的二期缝合:8天以上伤口的缝合。
8~14天内缝合为早二期缝合。
14天后
为晚二期缝合。
六、火器伤的清创:
(一)清创术的基本要求:
1、应扩大伤口,切开筋膜,切除失活组织,取出异物,引流和制动等。
清创后的伤
口,除特殊部位,禁做初期缝合。
2、伤后尽早清创,一般应在伤后6小时内进行。
即使伤后时间超过6小时也应清创,
可在有效的抗感染药物作用下,根据气候及全身和局部情况,推迟清创时间,但
最长不超过72小时。
对已感染的伤口,应清除可见的坏死组织和异物,改善引流。
3、休克伤员必须在伤情稳定后再清创。
如有活动性内出血,应在抗休克的同时手术
止血。
4、根据先重后轻的原则,应对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出血不止或已上止血带的伤部,
优先清创。
多发伤,应对危害最大的伤部先清创。
5、二期外科处置时,如发现引流不畅或有坏死组织,应再次清创。